Winamp Logo
雪球·财经有深度 Cover
雪球·财经有深度 Profile

雪球·财经有深度

Chinese, Financial News, 1 season, 1761 episodes, 10 hours, 52 minutes
About
精选35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35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35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Episode Artwork

2666.如何用“足球阵型”,巧建指数基金组合?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如何用“足球阵型”,巧建指数基金组合?来自六亿居士。搭建一个契合风险偏好、攻守平衡的组合,是投资指数基金的第一步。对于大部分新手而言,随意建仓是常事,持有过程没底气,后续碰到波动就容易心态起伏、昏招频出。A股作为典型的新兴市场,跌宕起伏的波动是A股投资者“七亏二平一胜”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部分投资者开始时信心满满,不顾潜在的波动风险,大干快上地单吊或重仓某些高成长、高波动指数。在缺乏认知、缺乏风控、缺乏安全边际的前提下,盲目买入某些热门指数,很容易吃亏。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长期收益的稳健重要性远高于短期的“暴富”。投资不争一时,我们得降低预期,逐步学习,并通过组建契合风偏的投资组合,一步步去实现既定的目标。今天我们以“足球阵型”的方式,探讨常见的指数基金组合模型,优化我们的持仓结构。一、认识指数的不同风格不少投资者对指数的认知,往往是“一揽子不同企业的组合”,或者“个股分散化替代品”。但对于不同指数的类型、特色、风格等认知有限,无法辨识不同指数之间的差异,容易错配指数,导致持仓风格、行业暴露明显。假如你是足球队主教练,你的十一名队员全部是前锋,你想想这场景得有多刺激。又或者你的队员全部是防守队员,一窝蜂的堵在自家门前,你还一直盼着何时能进球。指数基金跟足球队员一样,基于跟踪指数的编制规则、样本规模、所涉行业、风格倾向,形成不同的指数特性。我们要基于不同的风格,合理地去搭配我们的持仓,从而形成队伍的密切配合,做到各司其职、攻守平衡。二、搭建你的指数基金队伍我主要分享4个模型。A股基础模型。我们先看一个A股最基本指数的组合,以中大盘价值风格的中证红利为防守队员,以大盘平衡风格的沪深300为中场队员,以中大盘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为进攻队员。这个组合只有三个指数组成,不过都是A股最核心的宽基或策略指数,从长期成长性看,这三个指数又是诸多指数中的佼佼者。从行业分布看,由于是宽基指数为主,行业分布相对均衡,没有特别的行业暴露,组合行业分散度较高;从风格倾向看,沪深300作为基准指数,其平衡性无需多言;创业板指的进攻性和中证红利的防守型,能起到很好的对冲作用。在这个案例中,中证红利可以更换成其他价值类指数,如上证红利、红利低波等;沪深300可以更换成中证A500、中证800等;创业板指可以更换成创业板50、科创创业50等。全球基础模型。我们不妨继续使用中证红利作为基准防守队员,但中场队员换成横跨沪港深三市的沪港深500指数,而进攻指数则换成美股的纳斯达克100指数。沪港深500指数约等于98%的沪深300加12%的中证500加92%的恒生指数,基本代表了沪港深市场的整体走势,能很好地实现A、H股市场的同时布局。当然,为了定投方便,也可以换成沪深300加恒生指数,或中证A500加恒生指数,避免A、H股不同时低估的尴尬。进攻指数则换成全球指数之矛:纳斯达克100。看似极为简单的一个组合,便能实现A、H、美股的兼顾,实现全球布局、攻守平衡、分散配置的核心目标。基于类似理念,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整队伍数量和成员,形成契合自身需求的指数基金组合。A股标准型在基础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继续扩展。标准模型采用标准的足球4 3 3阵型,整体攻守兼备。以中证红利为代表的红利系和以300价值、基本面50为代表的大盘价值系作为中卫,以500低波、500质量、红利质量、深红利等攻守兼备的指数作为边卫,伺机配合进攻。中场主要由中证A50、中证A500、沪深300、中证500等核心宽基坐镇,实现持仓均衡,确保持仓稳健。以中证消费、中概互联、恒生科技等指数作为前腰,参与配合进攻;以创业板、科创板、科技、医疗、消费等板块宽基或优秀行业指数作为前锋,因为涉及行业指数,需要注意各队员之间的行业分布,降低持仓的关联。全球标准型基于A股标准模型,我们不妨放眼全球市场。后防线变动不大,也可以根据风偏,调整部分指数的位置,比如使用中证A50、基本面50、上证50A H、M S C I A50、红利质量等指数,作为防守的候选队员。中场使用A、H、美三地市场的核心指数,以中证A500、沪深300、中证800、恒生指数、标普500、纳指100等指数,搭建高质、均衡、分散、攻守兼备的中场发动机。基于投资经验、波动承受能力,前锋部分既可以采用A股优秀行业、创业板指、双创50等,也可以使用中概互联或恒生科技,美股的标普医药、纳斯达克生物指数等高弹性行业指数也可以根据需求考虑。三、根据自身需求,活学活用指数基金的持仓数量见仁见智,一般来说3到10只的区间,比较适合普通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需要对标的有一个综合的认知,数量越多则学习难度越大,早期控制一定数量,有助于灵活运用。首先,一定牢记指数基金也是“高风险资产”,不要简单的认为E T F风险比个股低,如果持仓结构不合理,E T F波动起来比部分龙头个股,有过之而无不及。契合自身风险偏好的持仓组合,是我们穿越牛熊的根基。其次,E T F也分很多种类,就权益类E T F来说,也分很多策略、风格和规模,其内含的行业也不尽相同。需要仔细地了解目标指数的编制规则、行业组合、权重分布以及风格倾向。第三,除了搭建权益类持仓,有余力的建议看看多资产配置,比如:全天候策略、股债平衡策略。大类资产配置及动态再平衡,是为数不多在不增加投资难度的前提下,提升风险收益比的方法。最后,不一定只把眼光放在国内,随着E T F类型、产品的不断丰富,我们可投的E T F类型越来越多。在擦亮眼、看清楚的前提下,适当的全球化配置,是E T F给予我们的便利。以美股为例,普通投资者买美股其实挺难,但通过Q D I I基金能很好地进行全球化配置。以标普500、纳指100为代表的美股优秀指数,是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选项。至于其他海外地区的指数,务必了解清楚,谋定而后动。随着指数化市场不断成熟,我们也会见到越来越多样化的指数产品,这些新产品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但也增加了更多的挑战。我们只能脚踏实地,基于指数分析、基于估值判断、基于持仓分配,合理、可控、有选择地去挑选契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10/25/20248 minutes, 1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65.关于对成长的定价思考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关于对成长的定价思考。来自逸修1。投资中,对确定性的追求是一个自我保护,不能丢,但对成长的不追求很可能只是阶段性的偏见,会被纠偏。腾讯、美团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美团逻辑崩塌之前,估值往往比腾讯高不少,比如腾讯20倍左右、美团会到30倍左右。在今年上半年美团逐步证明自己后,估值也只是慢慢拉到腾讯类似。最近贝塔起势前,基本都是15倍左右。这无疑不太合理。因为即使二者估值应该一样,考虑到美团的成长性大于腾讯,现阶段给一样的估值,就意味给明年的估值比腾讯低,这种我认为是极度保守市场下的阶段性偏见,应该纠偏。在美团的成长性大幅度衰减之前,当年估值就应比腾讯高不少,只是会比之前的20到30收敛,比如15到20或20到25,即如果腾讯当年估值在15到20倍之间,美团20到25倍之间才合理。给未来一、二年成长性适当定价的才是合理的市场,给未来三、五年成长性定价属于疯牛,因为时间长,容易变成纯讲故事。之前的拼多多也是一个例子,过去两年左右,国内业务高速增长,但市场一直给的估值偏低,股价基本纯靠e p s增长推动,当然往后面临的问题是国内业务增速不确定会下滑到多少。心动也是很有意思的例子,超级熊市时,会觉得估值得在腾讯、网易基础上做折扣:这个逻辑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也明显忽略心动成长性远远高于腾讯网易,不但不给成长性溢价,还要给折价,找谁说理去?9月底的时候,我说:“就个人而言,假如后续市场真回到一个合理市场甚至小牛,我所推崇的还是不碰垃圾股,而是给优秀成长股适当估值溢价。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美股过去拿着英伟达、特斯拉等;中概港股2016、2017年拿着腾讯、阿里,2019、2020年拿着美团、拼多多也没跑输过垃圾公司。”但在短短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对美团的定价已纠偏,现在美团估值合理。但合理是一个区间,20到30倍之间都合理,只是说基于类似的确定性但更好的成长性,美团的估值应比腾讯稍微高一些,而不是类似甚至美团更低。一、为啥成长应有溢价,即更高估值很简单:A公司今年盈利能力1000亿,明年、后者还是1000亿;B公司今年盈利1000亿,明年1250亿、后年1500亿假如A、B都给10倍估值,则属于没对B的成长定价。A明年、后年还是10倍;明年B只有8倍、后年6.67倍。实际上给B的估值给A还低,成长性更好的公司估值更低,无疑不合理。假设认为B后年之后和A一样,盈利能力不再提升也给10倍,则后年应是15000亿,今年市值应接近15000亿,而不是和A类似10000亿二、怎么去判断谁未来更有成长不同行业不一样,互联网行业主要取决于渗透率和竞争格局。渗透率分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平台或产品用户还有多大增长空间。目前国内互联网平台绝大部分都是接近天花板,少数已负增长。过去一、二年小红书和番茄免费小说是增长较快的产品,往后看增长空间也不会太大。心动是极少数在用户层面至少还有100%左右增长空间的平台。第二个维度是货币化。最直观的表述就是【核心同类收入】还有多大提升空间,因为非同类收入涉及口径问题很容易有注水做大收入的问题。比如腾讯的游戏和广告、阿里核心电商广告佣金和云计算、拼多多的广告、网易的游戏等。当我们把几十家互联网公司过去五十年的报表都仔细看过后,会发现大部分公司做不到每年核心收入都增长,到某个规模后能徘徊都不错,差的会萎缩。比如阿里过去三、四年广告佣金收入规模徘徊在3000亿左右,爱奇艺、腾讯音乐等一直在300亿左右徘徊,直播的四家公司,斗鱼、虎牙、Y Y、陌陌,一直在萎缩,微博最近三、四年也在萎缩。假如模型里大部分甚至所有公司每年收入、利润都在增长的,肯定不符合实际情况。对于电商平台来讲,收入规模取决于G M V乘货币化率;对于广告平台来讲,收入规模取决于时长乘加载率乘单价;对于游戏公司来讲,收入规模取决于擅长品类天花板和市占率;对于会员公司来讲,收入规模取决于付费率乘A P值。谁货币化接近天花板了但市场对其乐观,会是陷阱;谁货币化离天花板还很远,市场却没对成长定价,会是机会;三年前还是找到不少货币化有较大提升空间的公司,目前不多了。第三个维度是降本增效。同样的收入规模,不同的毛利率和费用率对最终利润率影响很大,毛利率40%、三费30%的生意如果能变成毛利率45%、三费率25%,利润率直接翻倍。互联网公司快的在2021年、慢的在2022年开始大力做降本增效,到今年有些公司还有较大空间,有些可能就空间不大。三个维度里,用户是普通投资者最容易感知和跟踪到的层面,货币化率和降本增效则需要一些研究和洞察,商业模式和经营能力极其重要。三、竞争格局、竞争力是前提。对于投资者来讲,给成长定价前提是要看长一点。看长的前提肯定是竞争格局、竞争力要好。这是决定久期的核心因素之一。对于公司来说,竞争格局决定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持续丢失的公司,除非行业高速增长阶段,不然很难真有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同样的当下收入、利润增速,竞争格局好的公司就得比竞争格局差的公司估值高一些。竞争格局可为二个层面,直接竞争和间接竞争:直接竞争是贴身肉搏,会影响基本盘;间接竞争是抢钱包和时间,影响增量盘。间接竞争无处不在,只要对财务和增速影响不大则对估值影响不大;直接竞争激烈时,对财务和估值都影响很大:市场现在对美团的估值并不是偏好,因为在年初时美团一度市值跌到3000亿出头,用现在的450亿左右估算才7到8倍,按当时的预期300亿多估也只有10倍左右,而当时的财务增速并不低。
10/24/20247 minutes, 3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64.特斯拉、亚马逊财报前瞻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特斯拉、亚马逊财报前瞻。来自陈达美股投资。此时此刻的美国经济,就像云雾缭绕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斜看草木葳蕤,但从顶上也有点地中海型秃头。总之要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论;但眯起眼领略其大致模样、总体温度,在全球发达经济体里即使不算最好也算是找不到更好。而关于美国通胀,有几个结果,分别是软着陆、硬着陆、还有最近谈的最多的,不着陆。我的理解,“着陆”是指通胀回到2%的长期目标水平,硬是指伴随经济崩,软是不崩,不着陆是指再也回不去,经济继续高通胀过热发展。我倾向于认为,如果没有像植物大战僵尸那样摩肩接踵而来的灰犀牛,假以时日美国的通胀会回到低位。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一定对。但聊“经济”这东西,就像喝一场大酒,看似龙门阵摆得很乓乓响,然而永远是云山雾罩、以其昏昏,使人昏昏。我其实更愿意聊细一点,聊行业和公司,比如标普消费行业,目前景气度如何。一、美国消费展望之前一周,标准普尔500指数中,超过15%的消费类、金融类、工业类股票,创下了52周以来的新高。虽然美股新高很熟耳也很刺耳,但消金工三板块同时高潮并不多见。这是自1954年以来,第31 次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个交易信号。前30次,标普500在未来 12 个月的平均涨幅是13.4%。而温和降息预期下,除了科技,前期没怎么涨的的美国消费股,迎来了补涨,很有可能延续。第四季度要迎来美国最大的节日假期购物消费狂欢,总体而言,节前购物无疲态,美联储已降息一次,显著降低各种消费贷款的成本,另外还有进一步降息的预期,所以美国9月份的零售销售额继8月强劲后,继续回升。美国劳动力市场状况的火热也是历史罕见。基本上只要失业率保持在低水平,哪怕在有通胀的情况下,工资不断增长,这些消费驱动就会给零售、消费品制造公司的股票,带来估值提振。另外最近老美的主要核心资产,股票和房价都在涨,且都在历史新高附近,由之而来的财富效应,至少是有资产的中产们的内心自我财富效应比较丰盈,因此大多数人对于圣诞节期间的预期都比较乐观。另外一个在四季度要迎来的扰动因素是大选。历史上来看,大选会增加市场波动;但从历史上来看,无论结果如何,这种波动往往在大选前达到顶峰,波达峰后,在大选后一般会迅速消退。当然这是历史常态数据,不代表未来就一定会如此。二、特斯拉财报前瞻特斯拉是个适合长期投资的标的,因为非常多变,波特大,走势大开大合,你有新的现金流了常常不需要追高,因为总能等到回调。但老生常谈的分散投资在特斯拉上更有必要,不然你需要有牛头那么大的一颗心脏。关于特斯拉,在聊几毛钱之前,我还是想唠叨一句,特斯拉在投资与估值的时候,脑子里一定要像额叶切除手术一样切掉“特斯拉是一家车企”的观念。特斯拉的愿景使命,业务逻辑,发展轨迹等,都跟传统车企很不一样。你非要头铁说这就是个巴菲特说的轮子上的生意,我也尊重你的观点,但建议回避不投资就好,千万不要做空。做空特斯拉应该是过去十年美股战损率最高的交易。特斯拉,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家科技公司,数据公司,只不过碰巧硬件现在主要是车。理论上,车这个东西市场容积很有限,每个家庭两辆车撑死了,且车还可以十年不换,不像手机。而实际上就产品线而言,未来定价为2万刀到3万刀之间的机器人Optimus,才最可能是特斯拉达到最大规模市场的产品。当然,这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因为马斯克在历史上屡次传达过他的愿景,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他不是在吹牛。自动驾驶出租车Cybercab和Cybervan也很好,但与机器人Optimus一样,目前处于概念化而非落地化,对于财务模型上颗粒度精细的数据的支持为零。基本上这些新业务,对于2026年之前的财报上的正向现金流的影响,都是零。Cybercab目前乐观的估计是2026年底2027年初投入运营,股价可能会在那之前有预期反馈,但财报上不会。马斯克在政治上极其投入,势必分散大量精力,但万一出个大灰犀牛,谁也说不准,这算一个风险点。三、亚马逊财报前瞻相比特斯拉,亚马逊相对没那么谜,因为归根结底,亚马逊生意的垄断性比较密封。亚马逊上预期内比较确定的收入增长机会大概就是:第一,A W S是几乎最确定的增长。A W S和微软是全球领跑的云计算公司,目前云计算行业增长,处于所谓的第三阶段,主要增长驱动力是B端企业的workload渗透率;以及A I,2024年 A W S 收入占比大概是17%,五年升到35%可期。这也亚马逊运营利润最高的业务。第二是电商加广告加订阅。亚马逊电商的进一步扩张机会,包括o to o的扩张,以及更多物流选项;广告的机会,以规模优势和客户数据,抢搜索广告市场份额,这块业务一直在稳定增长,亚马逊已经是全球排名第三广告巨头,仅次于谷歌和Meta。而订阅服务上,增长点在国际订阅服务。第三是A I,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汽车新技术开发新的收入来源)这块增长的载体资产,是终端设备 Alexa。在巨无霸里,亚马逊一直估值倍数最高,因为亚马逊业务,比起广告收入几乎占100%的谷歌和META,多元化好,成长性也最好,看起来也最有垄断性。它一直是,科技巨头同行中,最有潜力大幅提高利润率的企业。它利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从高利润率的云计算、广告业务中不断增加的收入比例,等等,都是估值的打气筒。如果用现金流贴现法进行估值,即使贴现率拉到8%,以我的模型,目前亚马逊距离顶部至少还有30%到40%。即使给10%到20%的控股公司折扣,现价也依然舒适。虽然亚马逊目前估值不低,但这估值,完全合理。美国降息后流动性释放的第一个圣诞血拼季,从目前美国经济的热度,消费者的信心,股票、房产带来的财富效应,中产们都感觉自己挺有钱,而消费其实主要是靠橄榄型、强有力的中产买买买,所以我认为节日季血拼季的数据大概率会不错。
10/23/20247 minutes, 5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63.投资者应如何看待房产?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投资者应如何看待房产?来自浩然斯坦。10月21日,人民银行公布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即L P R,1年期和5年期以上L P R双双下降25个基点,1年期L P R降至3.1%,5年期以上L P R降至3.6%。据说新政之后,广州首套房商贷利率最低可至2.6%,什么概念呢?比公积金贷款都要低了。广州二套房五年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是2.85%。从过往来看,市场上没见过商贷利率低于公积金住房贷款的情况。房贷利率确实很低了。现在房价还在不断下跌,从二手房价格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房源价格已回落至2016至2017年水平,香港房价回落到2015年水平。现在应该买房子吗?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人要结婚,另一半认为没有房子不行。有的想投资房产,认为最稀缺的就是大城市的土地,放眼未来京沪永远涨。房子永远是家庭支出中最大头的支出,房产在中国家庭财富中的占比,大约在70%,房子是家庭财富的主要载体,是家庭最重要的单件资产。关于买房、卖房或投资房产的问题,永远值得以最谨慎的态度去对待。我们来看看巴菲特怎么看待房产的。巴菲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并没有因身价增加而不断换大房子,他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一栋不起眼房子住了近70年,这栋房子是他在1958年以3万1500美元的价格购买的,目前价格约为140万美元。关于买房子,巴菲特有过这五个说法:1.“当我1952年结婚时,我们大约有1万元,我告诉妻子两个选择,其一,买一栋房子,耗尽所有资本,就像一个木匠的工具被夺走一样,其二,交给我解决问题,或许有一天可能买更大一点的房子。妻子非常能理解,结果,等到1956年拿出3万1500元买房,那时头期款大约占净资产10%,我真的觉得应该把钱用在其他地方。”2.“我所做过第三好的投资是买房子,最好的投资是结婚戒指; 如果我租房子,把买房的钱拿去买股票会赚更多钱,尽管如此,仍应买房。我花3万1500元买房,我和家人拥有52年的美好回忆,而且还会有更多回忆。”3.“任何知道自己想住在哪里、并且有相当保障收入的人,如果现在不以当前利率借房贷买一家庭住宅就大错特错。他们应举借30年房贷,这确实是一个黄金机会,我向你保证,五年后就不会再看到这样的机会了。”4.“‘家’是很棒的东西,但是,假如我六个月内要搬家,我就不会买房,如果我对工作感到非常紧张,我也不会买房。”5.“假如买房的人眼睛比钱包更大、如果受政府担保保护的借贷机构为买房者的幻想提供便利,这样买到的房子可能会成为一场噩梦。我们国家的社会目标不应该是让人们住进梦想的房子,而是住进买得起的屋子里。”关于是否买房子这个话题,我的想法是这样的:1.房产是居民财富的载体,大家都希望有个宽敞、舒适的大房子,最好在大城市、好地段,周边配套好,这就导致相对于居民收入来说,好房子永远显得“贵”。随着经济的下行,中国的房子逐渐从投资品变成了消费品。你只要是住,为结婚买的,还是为孩子上学买的,还是改善居住条件,如果你工作稳定,房贷不到工资收入的一半,或者公积金完全可以覆盖房贷,那么这个时候该下手就可以下手了,现在就非常合适。2.房产具有投资属性,过去30年造就了无数财富增长的神话,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你不住,只是怕错过以后可能的房价暴涨,那还是不要买了,别沉迷在旧梦里。房子虽然重要,但归根到底也只是某类资产,其价格取决于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未来它的投资收益跑不赢沪深300,更遑论跑赢优质的个股股票。3.尽量买大城市的房子。农村和县城有很多房子,根本不缺房子,缺的是大城市的房子,但是大城市寸土寸金,住房很难快速增加。我们的大城市已经聚集了很好的资源,包括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就业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很难分散出去,未来只会吸附更多的人口和资源,形成虹吸效应。大城市的医疗设施好很多,各种社会保障也好很多,有限的就业机会也在大城市。城市对于农村的优势、大城市对于小城市的优势,未来只会加大,所以我建议尽量买大城市的房子。4.如果你决定买房了,尽量多用贷款,贷款的期限还要尽量长,选择等额本息方式,这样就可以减少近期的支付压力,把支付往后延长,并对抗未来的通胀。
10/22/20245 minutes, 4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62.复盘2023年北交所行情,这一波行情会怎么演绎?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如何为白酒股估值?来自调研爱好者。好久没整理北交所了,在最近一轮流动性溢出带来的行情中,北交所成为最亮眼的板块,高标走出了艾融软件、天马新材,这个时间节点值得复盘一下2023年10月24号开启北交所行情到2024年1月5号退潮,行情如何演绎,后续怎么分化。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规律上大概率会有相似之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第一个问题:北交所行情走到哪里了?后续如何演绎?首先说结论,北交所目前只是第一波行情,就像每一次的板块行情一样,必然是从质疑北交所,到理解北交所,再到加入北交所,正如主板强调金融搭台,题材唱戏一样,上一轮北交所的龙头凯华材料不是大多数人的机会,更多的人通过丰光精密、雅葆轩、雷神科技、志晟信息、中纺标、卓兆点胶赚到了钱,这一轮艾融软件也不是大多数人的机会,会有更多源源不断的机会冒出来,首先看大数:2023年10月20日-2024年1月5号:北交所上市公司共240家,期间实现翻倍的公司共有171家,3倍股42家。行情第一波由凯华材料点燃,期间实现了788.19%的涨幅,9倍股,在12月6日凯华材料复牌冲高达到顶点后,北交所进入一波迅速调整,随后二波龙头更多是估值相较于主板被低估,业绩表现不错,方向在产业趋势上的企业,比如丰光精密、雅葆轩、雷神科技、志晟信息、中纺标、卓兆点胶带动整个北交所持续走强,期间大量业绩票跟随上涨。2023年9月20日至今:北交所上市公司共254家,实现翻倍的公司57家,3倍股8家,目前离行情顶点还有明显的距离,艾融软件至今涨幅为728.24%,已经是8倍股,往10倍股冲击,目前在高度上已经与2023年的北交所行情接近,由于本轮行情的流动性更加充裕,市场热情也更高,预计艾融软件到达10倍后,业绩表现较好、估值低估的优秀企业,在充裕的流动性下收窄与主板、创业板的估值差距。那么第二个问题,第一波之后,哪些公司的涨幅表现可能更好呢?这里分为两类,第一类叫年内明确的产业趋势,明确的产业趋势类的票,往往是由政策、事件点燃的,如果没有对应的政策,很难超前储备,这种机会往往爆发性极强,交易窗口短,但弹性很大,类似苹果 M R 的热潮带动了雅葆轩3个30cm完成翻倍,特斯拉使用 Peek 材料点燃题材,迅速翻倍。如何抓住这类机会?核心一,关注这一阶段中企业的公告,新材料、新技术、新增量。核心二,关注大的产业事件,2023年的 M R 、 A I P C ,2024年对应类似低空、英伟达产业链等,保持对市场和机会的关注,抓住一波马上就上。第二类则是估值修复,类似2023年末的雷神科技,卓兆点胶,在主板有明确的对标公司,估值短期内明显低于主板,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中完成溢价的修复。这类公司则相对容易挖掘,涨的慢一些,但相对确定,关键是找到有增速、低估值、有对标的优秀企业。如何定义有增速?首先今年以来由于经济下行的压力,实际上大部分公司的营收利润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所以只要保证营收、利润均同比为正,至少可以说明本年内生意稳的住,但考虑到横盘并不意味着公司有增长,所以选择营收增速大于10%,利润增速大于10%的企业。共有63家企业。其次是如何定义低估值?这里核心是公司动态市盈率,原本准备用20倍 P E 作为低估值的门槛,为了筛选出尽可能多的标的,上调20%,选取动态市盈率低于25倍的公司。共有25家企业。首先是开特股份,成立于1996年,公司专注于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关键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在车用传感器领域的销售已经是国内第一,客户包括比亚迪、特斯拉、日产、福特、奇瑞、通用、长安等,目前在中国前十的车企中,除了广汽丰田以外,其他的都是公司的直接或者间接客户。在汽车热管理相关的传感器领域,开特股份可以说是国内增长表现最好的。2023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53 亿元、1.14 亿元,增长率为26.93%和46.93%,2024年半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7亿元、0.61 亿元,增长率为21.28%和9.80%,2020年到2023 年营收复合增速23.36%,利润增速38.48%,是优秀的高增长企业。A股同行业的上市公司里,直接对标就是安培龙。相似的业务,表现更好的净利率水平,开特的估值只有安培龙的三分之一,保守对标 P S 估值,开特光是完成修复就有75%的空间,值得关注。
10/21/20246 minutes, 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61.如何为白酒股估值?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如何为白酒股估值?来自朱酒。大多数投资者,都希望能通过一个可以量化的方式,给估值做一个清晰的定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在追求这个方向,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出来的估值标准,在市场变化面前,经常都会失灵。差不多过了七、八年,我理解到估值应该是一个体系,而且是一个动态的体系,随着企业经营、市场波动而相应变化的体系。这七、八年时间里,我有得有失,有大起也有大落,也经历过心态大幅波动的感受。现在回想起来,深层原因还是对持仓股的估值缺少真正的信念。今天我就以过去10几年来白酒股所经历的几次估值大变动做为范例,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市场节奏。1、2013年的白酒股估值理解反三公消费和白酒塑化剂事件,让正在高歌猛进的白酒行业,遭遇了迎头痛击。从2012年年底开始,各家酒企先后遭遇了股价暴跌、销售不利、酒价坍塌等多重打击。从实体到投资环境,都迅速进入了冰点,大多数观点都是白酒行业会就此消沉,一蹶不振了。近些年来,对一些著名投资人的评价,经常是“他不过是当初买了贵州茅台而已,是茅台优秀不是他优秀”。但在2013年那种环境下,能拿住茅台是非常不容易的,敢于在低位加仓茅台的,更是凤毛麟角,包括我自己也是在2013年卖出了茅台。当时影响茅台销售的主要因素,是反三公消费。同时在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市场对食品安全极其重视,塑化剂事件也被看作是影响行业生存的严重问题。对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头部酒企来说,塑化剂问题可以通过更换生产设备来很快避免,但遭遇釜底抽薪之后,客群基础严重动摇,这确实是个重创。从估值的十大要素来看,当时压制估值,让贵州茅台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就从26P E跌到8.8P E的原因,主要是舆论环境、成长空间、业绩增速和周期性这4大要素的负面影响。满市场都在看衰白酒的未来,认为行业不但没有成长空间了,而且天花板会越来越低,根本撑不起原有的估值。这种舆论环境下,销售端也会受到直接打压,加上公务消费突然叫停,便形成了业绩与估值的双杀。更雪上加霜的是,在顺周期时渠道高企的库存,一下子变成了逆周期中的沉重包袱,各经销商纷纷低价抛售,就进一步恶化了上面几个不利因素的表现。这种突发状况下,茅台凭借着品牌溢价还能勉强维持,但其他白酒企业的营销体系都迅速坍塌,很快就出现了行业性的大幅亏损。好在白酒的护城河还在,在中式餐饮体系中长期形成的白酒文化,依然深入人心。而且白酒企业杠杆率低,自由现金流充沛的优势依然存在,即便是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各家酒企在没有外债压力,没有资金周转困境的环境里,只是过了几年苦日子,谈不上生存压力。这与其他行业面对全局性逆境时,大量公司出现倒闭的状况,要好得太多了。可以说,对白酒这样的行业来说,个位数市盈率的情况,只有在市场和非市场原因都极其恶化,并叠加反应的时候才会出现。2、2021年的白酒股估值理解2021年白酒股的估值情况,和2013年时候完全相反。贵州茅台、五粮液都被推到了70倍左右的市盈率,泸州老窖达到了80多倍市盈率,有些小酒厂甚至超过了100倍市盈率。当时的背景是经过了2012年到2014年的大洗礼之后,白酒行业又重新迎来了上升周期。一方面是业绩增速在低基数的基础上不断大幅提升,而行业顺周期的时候,渠道又开始加大库存,相当于给销售上了杠杆;另一方面是原本认为在公务消费被遏制后,白酒的客群基础会出现坍塌,但实际情况却是,依托越来越活跃的商务客群,和越来越富裕的居民宴席、节庆用酒不断增加,白酒的消费群体顺利平滑到了非公消费状态。业绩增速和成长空间问题得到解决之后,白酒行业全面进入景气周期,舆论环境开始推波助澜,即便酒企的业绩动辄30%甚至50%地增长,行业市盈率还是被推到了历史性高位。3、2024年白酒行业估值理解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白酒行业又遭遇了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最严重的打击,主要原因是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债务问题,大量房企违约并进行了债务重组,商品房销售额在3年时间里,接近腰斩。白酒行业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是依托商务活动的爆发出现的,而这背后房地产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房地产行业迅速缩表后,白酒也再次遭遇了釜底抽薪的重创。舆论环境又开始怀疑白酒行业的成长空间,而行业的业绩增速也在不断下降,有些酒企在2024年的财报中,已经出现了归母净利润的大幅负增长。即便是头部酒企,业绩也是明显下降,连一直坚挺的飞天茅台酒价,也从每瓶3000多元跌到了2000元上方,跌价幅度一度超过30%。在2024年9月,我们又看到十几倍市盈率的贵州茅台和五粮液,泸州老窖和洋河股份的市盈率甚至跌到了10倍,差一点就变成了个位数。总体而言,这个阶段的白酒股,所处环境比2013年还是要好很多的。毕竟行业内的主要企业,业绩增速还保持着正增长;几家表现突出的公司,仍然能保持两位数增速。但另一角度来看,2025年的房地产环境,会比2015年复杂得多。毕竟这一轮的阶段性目标主要是稳房价,通过“严控增量”来稳房价,这就决定了房地产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缩表,即便房价稳下来,商务活动的活跃度,也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到2021年之前的状态。这样来看,白酒行业在成长空间、业绩增速、周期性和舆论环境等估值要素上,都是减分项。虽然护城河、自由现金流、杠杆率这几个要素依然是加分项,但整体估值重心短期内还很难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准之上。具体到行业内部,高端白酒为主的公司,还可以凭借品牌溢价的优势,通过吃掉次高端白酒公司的市场份额,来提升自己的业绩,这对其估值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而品牌溢价能力较弱的公司,面对业绩大幅下滑的趋势,可用的办法不多,这都是影响估值的。2024年以来,各家白酒公司纷纷上调股利支付率,大部分已经超过了60%,部分公司达到了70%以上,这对各自估值的提升,是一个重大利好。原本,由于白酒公司的市盈率长期保持高位,投资者主要是通过股价来获利。而在股利支付率逐渐增加后,很多白酒公司的股息率已经达到了3%以上,部分公司甚至可以做到4%。而近两年来债券市场上升势头强劲,导致国债收益率不断下降,长期保持在2%到2.5%之间,无风险利率的标准越来越低。这种背景下,很多白酒股正式进入到红利股行列,只要其业绩不出现长期负增长,仅股息率一项,便足以吸引长期资金的青睐。高股息就是底,这是白酒股加大股利支付率比例后,支持估值的新逻辑。就2024年4季度的整体形势来看,可以把3%的股息率,作为白酒股估值的中枢,在市场动荡的大环境里,这比市盈率、市净率甚至R O E都更有价值。毕竟再好的财务指标,都不如分给投资者的真金白银来的实在。当然,这个前提是要确定相关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不能出现负增长。在不同的时段,面对不同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估值10大要素的权重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只用一个静态的指标,一方面过于机械,另一方面不考虑其他影响要素,也容易刻舟求剑。本文阐述的是一个完整的估值分析方法,而不是提供一个简单的数字指标,希望大家能理解背后的深层含义。
10/20/20249 minutes, 1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60.黄金价格的长期趋势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黄金价格的长期趋势。来自轻叶研究。国庆节后,黄金价格似乎又开始与“实际利率”脱离,表现为实际利率抬升的过程中,伦敦金,包括近期的沪金再创新高,且整体的涨幅较大,似乎也很难解释为地缘政治风险因素的推动,多数地缘政治因素更多的是短期冲击,并不影响长期趋势。黄金的实际利率框架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诸如通胀因素、美元强弱、股票等风险资产的吸引力,本质上都可以统一到实际利率这个框架中来。只是这些因素的变动不同频,所以不同时间段内,主导的因素不同。比如当美国经济逐步改善时,美元走强,风险资产的回报提升,实际利率在名义利率带动下走高,黄金相对回报降低,美元计价的金价走低;随后经济增长动能下降,美元走弱,风险资产的回报降低,名义利率也开始下降,为刺激经济,货币政策转为宽松,而通胀上行,实际利率下降,黄金的相对回报提升,美元计价的金价抬升。回顾本轮牛市,黄金价格与实际利率框架脱钩,似乎正在成为常态。实际利率可以说是一个逻辑上成立的综合微观指标,这一指标失效后,再谈其他子指标的影响,意义也就不大了。换句话说,实际利率失效的时候,我们再想去通过关注C P I、关注美元指数这些因素,希望在这其中找到一个好用的定价因子来辅助决策,大概率也是难以成功的。因此,如果要找一个新的定价因子,那这个新的定价因子一定是相对独立于实际利率体系的指标。鉴于各类微观指标与实际利率的高度关联性,我们不得不把视角转向黄金定价的宏观叙事方面。其中最经常被市场关注的是“去美元化”以及“货币超发”。“去美元化”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各国央行不甘于被美元霸权反复收割;另一方面,疫情之后美国天量印钱,美元的真实价值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各国央行需要找到这类“近似无风险资产”的替代品,首选自然是黄金。“去美元化”本身具有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双重色彩,因此属于一个相对独立于实际利率的变量。那么如何衡量“去美元化”的程度呢。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当一国央行放弃美元资产而转向黄金时,其外汇储备中黄金的占比必然会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个月会发布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以及官方储备资产及其他外币资产的数据,二者的比值即为央行储备资产中黄金的比例。剔除掉美国以及数据缺失较多的国家,包括荷兰、英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样本国家共有65个,以这65个国家的黄金总储备除以各家央行的储备资产总和,所得到的比例,即是一个非美国家整体黄金储备占比的数据。考虑到黄金和美元在央行外汇储备中的替代关系,这一比例越高,代表各国央行增持黄金的动力越强,也就说明去美元化的进程越快。伦敦金月度均价与非美国家央行黄金储备之间存在非常强烈的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8。这是因为,黄金储备以美元计价,这个比例的提升,也可能是金价抬升造成的。实际上,自2015年6月以来,金价上涨了117%,而统计样本内的各央行黄金储备价值则增长了146%。尽管金价的增长贡献了大部分,这其中仍能看到各国央行在外汇资产组合中增加黄金的强烈意愿。正如波兰央行行长说的:“大量购买黄金后,即使我们周围出现戏剧性的情况,我们的贸易伙伴和投资者也不会怀疑我们的信誉和偿付能力。换句话说,在严重危机时期,即最重要的时候,黄金是比主要法定货币美元和欧元更可靠的偿付能力保证者。”另外一个角度是“全球放水”,即货币超发,特别是美国的货币超发。任何一种资产的价格,本质上都不能脱离“货币现象”而存在,黄金也不例外。货币的超发毫无疑问将推升黄金价格。这里我们可以用美国的M2作为一个“平减指数”对伦敦金价格做处理,近似得到一个“不含货币超发因素的金价”。尽管接近2700美元一盎司的伦敦金已经是一个“天价”,但如果剔除掉货币超发因素,当前金价点位显然距离2011年7月份时的高点还有不小的距离,距离1980年巨大泡沫下的金价则更远。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金价并不存在明显的泡沫。除了实际利率,“去美元化”与“货币超发”两个宏观叙事的视角,似乎越来越成为黄金定价中不可忽视的变量。非美央行的黄金储备占比,提供了一个观察“去美元化”的方法。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M2平减之后的金价,判断当前的点位高低。尽管这两个指标相对低频且滞后,但对于判断金价的长期趋势还是有帮助的。当前,金价似乎不时会失去“实际利率之锚”,运用实际利率的框架也很难把握住今年以来几波金价中枢突然抬升的上涨机会,但这并不妨碍实际利率在中短期的交易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不妨换一个视角,从本文提到的“去美元化”与“货币超发”两个指标来看,当前的金价至少不存在类似1980年和2011年迅速下跌的风险,也就是说当前金价的下行空间比较有限。为了不错过随时可能到来的下一波价格中枢抬升,不妨长期持有,静待花开。
10/19/20246 minutes, 2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59.从资产负债率,看经济冷暖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从资产负债率,看经济冷暖。来自围棋投研。我们在看半年报时候,有个指标经常提及,就是资产规模同比增减。我们总是希望上市公司能每年有所扩张,这样更能看得到发展趋势。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没什么花样,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金不怎么变动,未分配利润就和净利润相关,因此资产下降大概率意味着负债减少。企业不再愿意借钱,就说明对未来发展缺少了信心。这个逻辑,对各行各业基本都适用,但如果真要把每份资产负债表都打开去看,很费时费力。聪明的投资者就找到一个指标,叫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等于负债总额比资产总额。很有意思的是,大家既不希望这个指标太高,那样还款压力很大容易崩盘,又不希望这个指标连续下降,那样说明企业没有动力再做扩张,后面几年增长就不太好期待。我以中免刚刚公布的三季报为例。中免公布的是三季度快报,里面没有资产负债表,算不出资产负债率.三季报里提到,去年前三季度总资产是788.7亿元,今年是755.9亿元,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同比下降4.2%。从历史数据看,自2020年达到阶段性高点后,中免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连续4年下滑,说明负债意愿是一年比一年更低,越来越没信心。那中免是不是个例呢?截至目前,A股有34家企业公布2024年完整三季报,我把所有企业的最新资产负债率和去年底做了个比较,发现大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都是下降的,而且越是大市值企业,下降概率就越高。这是什么概念?通俗说就是企业没有信心,不肯背债,专业术语就是企业主动在收缩杠杆,度过寒冬。上市公司已经是国内资源最好的一批企业,无论是银行授信额度,还是贷款利息,都远优于非上市公司。如果连这批人都畏手畏脚,其他企业更是不敢借款了。曾经在一次调研时,聊到政府可能会给低成本融资,我就问上市公司高管,如果真有低息贷款额度,会不会有兴趣?他先说肯定会啊,让我有些许安慰,但后面一句却是,可以拿来还掉之前的高利息贷款,让我心又凉了半截。企业不敢借款去扩张,本质是不确定扩张后产品能不能卖得出去,卖不出去就赚不到钱,到时候可能连利息都还不起,不如就先苟着,熬过去再说。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熟悉?其实每个家庭都有一份“资产负债表”,这几年很少有人贷款买房,而是都选择把银行贷款提前还掉。无债一身轻,这就是在缩表。试想一下,现在有人愿意借给您100万,但每年要收5万元利息,您愿不愿意借?如果大部分人都回答愿意,大概率说明经济很不错,随便投到哪儿就能赚到钱;如果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大概率说明经济不景气,一年到头别说还利息,可能本金都要跌掉不少。就这几年而言,估计后者人群比例会更高一些,房价下降、股市下跌、工资下调,吃得起饭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前两天看到一段话,很有意思:现在的情况是,国家用国债的形式向社会投放货币,这些货币流通到社会上以后马上就变成了居民存款,国债数字在增加,央行资产在增加,居民储蓄在增加。放出来多少钱,就变成多少居民存款,不进行消费,不参与社会经济周期,成了单向的资金黑洞。300万亿投放,每年21万亿税收,但产生了150万亿存款,仅付利息每年就要3万多亿。央行投放货币越猛,居民储蓄增长越高,财政收入越少,离了大谱。说了这么多,想表达是,现在企业不愿意加杠杆,老百姓不愿意背贷款,大家过得都不好,就变成了死循环。怎么解开?这个问题实在过于宏观,自知以我的知识储备并不足以回答,但有个角度或许能作为参考:刚才那个借100万还5万利息的问题,在今年有一段时间里,能得到不少肯定答案,那就是国庆节前的一周。那段时间,融资融券需求显著激增。很多人都会想:区区5万元利息,创业板指数一个20厘米就搞定了,还本付息后还能赚到15万!虽然这样近似疯狂,但往后看,最直接能改变老百姓信心的渠道,可能就是权益市场。同时,老百姓有信心就会带动消费,有消费企业就能盈利,赚到钱就能资本开支和提升薪酬,一边是继续投入新产品,另一边是继续带动新消费,就能循环起来。千万不要觉得市场上没钱,刚才提到居民存款有150万亿,也千万不要觉得这钱不敢投股票,工行银证转账指数在10月8日就达到过2017年均值的55倍。哪一天,有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逐渐转增,有越来越多老百姓愿意稍微背点贷款,就说明信心真的在恢复,一切就都能好起来了。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10/18/20245 minutes, 5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58.对比腾讯和网易,谈谈游戏行业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对比腾讯和网易,谈谈游戏行业。来自S T H_。今天的主角是我最关注的三家游戏公司:腾讯、网易、心动。这三家公司也是国内这几年在已证实成功品类上相对不受限的游戏公司。不过细分到具体的游戏类型,腾网动的所擅长的游戏类型也是很不一样的,尤其是腾讯和网易的风格区别非常大。我准备对游戏类型立项、具体公司的优势、平台的定位与发展三个方面分别谈谈。腾讯的风格我总结为:端转手,竞技向,强社交,大d a u,入股收购。腾讯的长青游戏,尤其是这几年新发的成功游戏,往往是端游转手游的移植并做轻量化改进,比如王者荣耀之于英雄联盟,D N F手游,金铲铲之于云顶,和平精英之于p u b g。用端游已验证的游戏与商业模式去转手游,做轻量化适配,降低对局时间与难度,从而覆盖适配更碎片化低门槛的手游用户,是反复验证成功的路径。腾讯能发挥社交网络的渠道优势迅速铺开d a u基数快速启动,而竞技游戏的组队机制天生适合腾讯的社交网络进行留存与唤醒。腾讯的社交基因使其在大d a u游戏上有其他公司无法媲美的天然优势,而这类游戏由于用户基数高、生命周期长,变现手段可以是相对温和的皮肤等增值服务。在可以卖皮肤挣钱时,游戏的变现方式与营收压力不会过度影响对于游戏底层逻辑和核心循环,这一点是很奢侈的特权。过去我对于腾讯的诟病来源于其创新性不足,但客观来看,端转手的很多游戏对于手游市场是新的玩法增量。腾讯更强的能力其实来源于战投,坐拥supercell、riot、turtle rock等一系列优秀团队的全部或主要股份,并参股部分西山居、育碧、盛大等公司。与其说腾讯是靠游戏起家,不如说是识别优秀的游戏团队并且买下团队。且腾讯一贯的克制使其没有过度干扰这些游戏团队,使其在被入股或收购后依旧保持创作与创新能力。现在腾讯有意进一步收购育碧,是腾讯战投又恢复运转的最好例证。腾讯战投顶尖的资本配置能力与有限干涉,是大体量公司最重要的能力。网易的风格我总结为:自研,M M O,重氪,license in。自研与M M O是网易发家的老本行,但网易不仅限于M M O,阴阳师、第五人格、蛋仔派对、永劫无间,网易成功的非M M O重磅游戏很难找出某种规律,更多是团队本身的研发与运营能力在某个细分品类中脱颖而出。重氪似乎始终是网易游戏的底色,这一点是网易缺乏渠道、获客成本较高导致的高概率结果,没有办法实现自传播的游戏想要赚钱就必须a r p u大于获客成本。除去优秀的自研之外,网易的长线运营能力也是其核心竞争力,这也让其在license in时成为暴雪等游戏厂商的合作对象。网易现在的困境,粗看是游戏青黄不接的断代,细看是M M O做到极致后对于新品类的渴求,更进一步是新品类探索中对于变现方式革新的不适应。新品类立项时不得不将商业闭环纳入游戏底层设计,才是网易的痛点,燕云就是最好的例子:单机的游戏机制与卖皮肤的变现方式格格不入,强加联网模式后无法形成闭环了。与其批评网易对于M M O重氪的依赖,不如说缺乏渠道、获客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高a r p u是自然的路径。另一条路更艰难,就是蛋仔这样依靠游戏本身破圈降低营销成本,这对于游戏的品类与质量是天生有限制的,比如沙盒类的自建就具备这样的属性。从底层的立项来看,腾讯鼓励团队持续深耕某个单一细分品类,哪怕是项目失败后也带着经验坚持做同类的游戏,而不是转去做新品类。网易的机制则是对半开,既有依托成功经验的复制与延展,又有一部分是针对时下玩家喜好和风口去做的立项,比如前两年米哈游的二次元开放世界爆火,对于网易的立项是有一定影响的。在游戏的商业变现模式上,网易是天然更吃亏的,毕竟不是所有游戏都可以低成本获客卖皮肤。这导致有时游戏的立项与玩法会受限于变现模式,且高获客成本导致网易变现模式常是一些重氪,比如抽卡、卖数值。只有巨大的用户群体才有资格做低a r p u的变现方式,这是腾讯以外其他游戏厂商在思考商业化、设计游戏时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具体到细分的品类,M M O依旧是网易的大本营,腾讯也有一些参股的公司有对应的项目。在M M O之外,网易对于开放世界、沙盒游戏的探索是领先的,这部分是M M O制作的可转换经验。竞技类游戏中,非对称对抗的第五人格、武侠大逃杀的永劫无间,都是网易创新剑走偏锋的收获,而腾讯牢牢守住m o b a和f p s的基本盘。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保持了腾讯m o b a领域的绝对地位,而无畏契约和三角洲则意味着腾讯在端游f p s的版图逐渐清晰。手游板块腾讯的渠道优势一览无余,但端游生态与腾讯社交体系离得较远,很难用社交渠道直接辐射,端游也相对更考验游戏本身质量。一个比较有趣且与下文讨论平台强相关的细分品类是派对休闲游戏:蛋仔v s元梦。去年网易依靠蛋仔爆火“撕开”了腾讯在社交板块的一个小口子,使腾讯立刻用元梦的大笔投入应战。腾讯对于社交基本盘的领地意识值得称赞,但蛋仔真的会对腾讯基本盘形成冲击吗,或者说腾讯真正不能接受的是什么类型的威胁?蛋仔事件其实应该拆分成两部分来看,第一部分是一款游戏脱离腾讯的生态,在其他社交平台上快速传播爆火。这部分是并不威胁腾讯基本盘的,或者说腾讯本就没有那么广的领地。质量高且自带传播属性的内容在当今多社交平台的情况下形成腾讯生态外快速爆火是腾讯无法避免的。微信本身的封闭式生态在十年前就决定了腾讯生态外的开放式平台必然崛起:抖音、哔哩、小红书,太多适合快速传播的开放式平台,个别平台即使因为小家子气试图勒索广告费而对某些游戏限流也无法阻止其他平台这部分内容崛起。第二部分是蛋仔本身带有极强的社交属性,这部分才是腾讯所担忧的。腾讯游戏板块的生命线就是其社交网络,所以对于大d a u且自带社交属性的游戏是应该有极强戒备之心的。但客观来看,单凭一款蛋仔派对真的会动摇腾讯的社交基本盘吗?很明显是不可能的。这是社交的底层逻辑决定的:陌生人向熟人的转换是低频交互,熟人间的交流是高频交互。这一社交本质决定了低频场景下的关系深化必然向已是高频的既有网络体系转移。这是我做社交软件创业得到的核心结论。那么如何逃离这个怪圈呢,只有一条路:将低频场景激发转化为高频。实际的激发方法可以很多种,比如做知乎答疑、小红书图文等内容生态,discord语音连麦等强场景工具,steam创意工坊等辅助功能。只有足够高频的内部需求才能阻止关系向外迁移,从而实现关系留存成为社交网络,而不是仅仅做一个好友功能就能变成社交平台。平台要成功,需要满足三点:精准垂类、强唤醒场景、中立开放。腾讯、网易、E A等大厂商做不好平台,就是因为只满足了前两点,却不够中立开放。大型游戏厂商坐拥多款游戏,做平台时拥有极强的资源禀赋,却往往在平台起势之前一股脑将自家游戏接入平台,导致原本该中立开放的平台变成了大厂自家的后花园。这种情况下,竞争对手是不可能愿意接入平台白做嫁衣的。大厂的强势地位也导致了对于平台生态、玩家需求的忽视,强势输血的结果则是平台无法内生性造血,变成了只能恶心玩家、多此一举的启动器。这是游戏大厂做不好平台的通病。端游本就不是腾讯社交网络的核心覆盖区,手游则是。手游端是其唯一拥有的良好生态游戏平台,腾讯不能接受其落入对手囊中或是形成合作关系。拥有一两款大d a u、社交属性游戏的对手不可怕,因为缺乏形成社交网络的体外高频平台。但有了大d a u社交游戏,且拥有可以积攒社交关系平台的对手,是真的会对腾讯基本盘形成威胁的。
10/17/20249 minutes, 4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57.避开投资路上的 5 个雷区,让你收益翻倍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避开投资路上的 5 个雷区,让你收益翻倍。来自老拙汉。在投资的漫漫长路中,由于每位投资者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很难给出千篇一律的“该怎么做”的精确指南。不过,正如芒格所言:“我要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永远不会去那里。”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探讨一下“不该怎么做”,巧妙避开一些常见的雷区,或许能让我们在投资中更加顺遂,离成功更近一步。一、切勿“叶公好龙”在熊市的阴霾下,许多投资者都选择观望,等待右侧行情出现再入场,毕竟谁也不清楚市场底部究竟在哪里,这种谨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当右侧行情真的如春风般拂来,市场开始上扬时,他们却又开始犹豫不决。有些投资者固执地认为,只有市场创新高才算是真正的牛市,于是非要等到那个时候才肯入场。根据投资教科书上明确的标准,牛熊的分界线通常有两个关键指标:一是市场价格站在年线以上,二是从底部起来涨幅超过 20%。就当下的市场而言,这两个条件已然清晰可见。此时,我们必须果断地从熊市的思维模式中跳脱出来,积极拥抱牛市思维。倘若在这样的时机下,投资者仍然对资本市场望而却步,那么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或许都不必再考虑进入资本市场了。毕竟此次牛市的启动时间尚短,还不到一个月,实际交易日更是有限,涨幅也并非一飞冲天,而且这两天市场还出现了降温的迹象。在这个关键时刻,投资者千万不能像叶公好龙那样,天天盼着牛市降临,可当牛市真的叩响大门时,却又被吓得落荒而逃。相反,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于市场之中。二、切忌追求完美在投资的过程中,有些投资者总是陷入一种误区。他们看到市场处于左侧时,总觉得未来价格还会更低,于是选择按兵不动;而当市场进入右侧,股价在短短三天内上涨 20%时,他们又会懊悔自己当初 10 块钱的时候没有买入,现在 12 块钱去买,感觉自己像个傻瓜,一心只想等股价重回 10 块钱再入手。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即便股价真的回调到 10 块钱,他们大概率也还是不敢买入,因为早在两周前股价处于 10 块钱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因为恐惧而错过了机会。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最终导致他们与许多投资机会擦肩而过。其实,投资的关键在于把握正确的方向。如果我们坚信一只股票未来有从 10 块钱涨到100 块钱的潜力,那么即使在 15 块钱的时候买入,依然有很大的盈利空间。无论是选择入场时机、挑选股票,还是筛选基金,这个道理都是通用的。投资并非体育竞赛,没必要抱着非要夺冠的心态去操作。回想过去,我也曾像许多投资者一样,怀揣着这种极端的心态去投资,结果搞得自己疲惫不堪、痛苦万分。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在投资的世界里,永远没有绝对的冠军,因为总有人会采取更加激进的策略。当我选择满仓时,有人会选择加杠杆;当我买入正股时,有人会选择购买权证。可见,追求完美和极致,不仅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而且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三、不要低估牛市中亏钱的风险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熊市中虽然机会稀少,但仍存在一些结构性的机会;而牛市也并非一片坦途,其中同样隐藏着诸多陷阱。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一些投资者被市场的热情冲昏了头脑,变得盲目冲动,只要能买到股票,就不假思索地入手,这种行为无疑是极其危险的。这次市场的上行,对于那些基本面良好、未来业绩有望持续增长的公司来说,或许确实是长期熊市的底部,是一个难得的投资机遇。然而,对于那些未来可能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而言,这次反弹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不久之后,它们可能依然会陷入困境。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近期的大幅上涨,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公告也逐渐增多。这就提醒我们,无论市场多么狂热,我们都不能被短期的热情所迷惑,从而降低自己的选股标准。当然,如果是专业的交易型投资者,只要能够坚持自己的交易策略,形成完整的投资闭环,那也无可厚非。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对自己的股市规律理解能力和投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评估。四、疯狂时不要恋战在市场疯狂时,我们要懂得及时止盈。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市场行情的变化速度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一轮行情可能在瞬间爆发,又可能在转眼间风云突变。因此,我们在投资过程中要保持相对的谨慎,当市场出现过热的迹象时,要学会落袋为安,不要被贪婪冲昏头脑,盲目地追求更高的收益。毕竟,市场的波动是难以预测的,没有人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一个高点和低点。五、千万不要加杠杆杠杆在市场上涨的时候,确实能够放大收益。但一旦进入下跌行情,也会放大亏损。尤其是A股是一个典型的“熊长牛短”的行情,我们还需要警惕一些潜在的风险点。一方面,场外资金的情绪如果上升过快,市场很容易陷入泡沫化的陷阱。大量的资金涌入市场,可能会推动资产价格虚高,一旦市场情绪发生逆转,泡沫破裂,投资者将面临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政策力度也可能会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政策力度不足,显著低于市场预期,那么市场可能会陷入观望甚至下跌的态势。此时,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政策的加码,以稳定市场信心。此外,政府在市场调控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这同样会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美国大选等国际政治事件也可能在情绪上对市场产生扰动,引发市场的波动。在投资的征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开这些常见的雷区,以稳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投资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拥抱更加美好的财富未来。
10/16/20247 minutes, 1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56.化债如何让经济走出泥潭?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化债如何让经济走出泥潭?来自当理性来敲门。很多人对地方政府化债怀有很大的质疑,甚至有人认为中央政府用特别国债把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是左口袋转右口袋,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是十分错误的认识!中央政府帮助地方政府大规模化债是当前制度条件下最正确的做法,是扭转经济持续下滑趋势的必须之举,而且,解决力度越大、解决速度越快,越有利于经济走出泥潭,越有利于经济稳步复苏!接下来我就来解释一下这里面的经济学道理。一、政府开支如何让老百姓收入增长?我国的制度条件决定了,当出现经济低谷的时候,要采取财政刺激,只能走政府大规模投资,比如各类基建投资,新基建、老基建、土地房地产等这条路。为什么不能走大规模减税、大规模充社保或大规模撒钱的模式?不解释,总之是“不适合我国国情”。如果政府搞基建,会带来什么效果?首先是能够立即拉动总投资与就业,拉动居民收入上升。政府不论是搞铁路公路地下管廊市政设施建设,还是搞土地整理项目,都要投入大笔资金,采购大量基建材料,雇佣大量工程建设队伍,使用各种工程设施。这些钱会经过企业层层采购关系最终流入亿万老百姓的口袋,带来就业、产出、居民收入的增加。其次是能够带动消费,带动税收增加。企业老板、老百姓有钱了,自然就会扩大消费支出,由此带动新一轮增加。企业的生产、购销,居民消费活跃起来,自然各项税收就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就会随之增加。政府投资增加带动的经济增长既是重要发动机又是其他发动机的点火器。上面说的是政府增长直接会带来的经济复苏效应,但是实际上政府投资增加带动起来的经济增长并不仅仅限于自身投资规模,它还会启动民间经济增长的新的发动机。这是为什么?因为银行在发挥放大器的作用。银行为这些扩大生产的企业提供新的借款,使得这些企业购买力被放大,带动的就业也自然被放大。因此,最终带来的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会远大于政府初始投入的项目投资。这就是我说它有其他发动机“点火器”的作用。最终,政府投入的基建投资,经过国营与民间企业的需求传导,又经过银行系统全链条注入贷款的放大机制,全社会就会进入一种经济活跃、蓬勃发展的状态:就业旺盛、居民收入提高、社会消费旺盛、通货膨胀抬头。基建投资的最大副作用就是通胀循环。可以想象,大量货币通过银行发放贷款的方式流入到居民手中,而当初这些贷款发放时是根据基建项目发放的,这些项目很多没有变成居民可消费的产品和服务,而是变成了地下、地上的公共设施。老百姓要采购的吃喝拉撒日常用品没有同比例增加,可是发到老百姓口袋里的货币却同比例增加了。那么结果是什么?通胀。通胀通常会在基建发力一年以后开始逐步显现,如果两年保持大规模基建,两年后的通胀就会变得很高,高到社会上开始出现怨声。那时候,就得反过来调控了,紧缩贷款,紧缩基建。通胀的强度与基建的力度、银行贷款政策的放松程度是直接相关的,力度越大,贷款政策越宽松,未来的通胀越高。总的来说,要想让经济复苏,办法很简单,第一加大基建投资力度,第二放松贷款限制。这两条力度够了,经济不复苏都难。这不是左口袋掏给右口袋的游戏,这是社会经济这个复杂系统按照经济规律进行传导的真实经济学。二、当前越快化解债务,越快走向经济复苏当前各地政府债务成为制约各地政府扩大基建投资的最大限制。经过几年对房地产行业的严格抑制,整个经济遭遇了重大困难。这个链条是怎么传导的呢?房地产行业此前每年销售15到18万亿,养育着太多的企业、太多的就业、太多的收入、太多的政府收入。这个行业一直被打压了三年,房地产企业投资严重萎缩,银行贷款严重收缩,大量人员转产转业,员工收入严重下滑,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严重萎缩。由此又带动了一系列的经济收缩行为,大量企业销售下滑,缩减投资,裁汰员工,下调工资,消费严重下滑,又带来一轮消费企业的萎缩,最后,政府发现,自己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都在萎缩。可是,前几年为了项目建设欠下的贷款却一分没少,地方政府只能节衣缩食,很多编制内的员工收入都不得不被压缩。政府想还钱却没收入,想扩大投资却被债务压着,企业想扩大投资却没有销路,居民想扩大消费却面临收入下滑,整个经济都陷入在一个螺旋向下的漩涡里。这个时候,怎么办?赶紧化债!怎么化债?办法有很多。财政部这次采取的政策在方向上非常到位,通过发行国债置换地方政府债务,给地方政府卸下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的债务负担,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他们就有力量去开展新的建设和投资了。只要地方政府开始大力搞建设,经济复苏是肉眼可见的板上钉钉。从前面的解释我们应该清楚,这次化债规模越大、速度越快,越能够更早启动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从而启动整个经济的复苏。这次政府化债很像1999年那次国有银行化债。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刚过,银行体系积压了大量不良资产,银行资本金都不足,哪里有钱给企业居民发放贷款呢?前面说过,银行是政府投资放大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助推器,银行熄火,政府再怎么努力增加投资也无济于事。那一次中央政府也找对了病根,直接来了一次1.4万亿银行不良资产大剥离的行动,同时财政部又通过特别国债给银行注资、央行通过汇金公司给银行注资,一举解决了银行的债务重担,让银行轻装上阵,重新发挥放大器的作用。当时做法很简单,四家不良资产公司收购这些不良资产,财政部发型特别国债注资银行,中央汇金直接注资银行。银行资本金多了,不良资产少了,一举恢复了重新大规模发放贷款的放大器功能。当时也是很多人批判,担心,说这样做败坏了市场纪律,那么多债务以后怎么办?后来如何呢?经济蓬勃发展了十年之后,那1.4万亿债务不但没有让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倒闭,反而让他们大赚特赚,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那点债务简直已经看不见了。这一次基本上是类似的做法。地方政府债务被剥离,银行因为房地产萎缩积压的不良贷款也将被新的注资对冲掉。地方政府投资能力被释放出来了,银行这个放大器也被解放出来了。那么规模是多少?财政部特别强调,除了每年安排的化债规模,这次要一次性安排一次大规模化债行动。具体数字虽然没有透露,但是既然说了,就不会是小数字。尽管我们不知道数据,但是我们看一下宏观数字就知道,政府手里的牌很多,有足够的空间来应付当前局面。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我们的政府债务负担是最低的。我们的赤字率是3%,这也是主要经济体里最低的一档。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政府的债务有很大上升空间。我国在当前局面下,为了复苏经济,让赤字率升到5到6%一点问题都没有,债务规模如果再上升10个点到80万亿也完全不是问题。当然我们不知道政府到底力度有多大,因为政府目前不想公布,大概率是不想刺激疯狂的股市。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中央政府已经下定决心要扭转局面。有了这个决心,就不用担心规模问题了,不够就加嘛!三、最后的顾虑:房地产业的角色我不觉得高层对房地产的定性有了根本转向,至少从目前的表态来看,依然是不那么鼓励的表态。“止跌回稳”,这就是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很简单,消化存量,控制增量,房地产的问题很快可以解决。但是最好不要认为房地产又要火一把,恐怕一冒头就会被抑制。而这正是我的顾虑:如果房地产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收入会受到限制,自然地,政府的投资能力同样会受到抑制。在这个重大约束下,要想放大经济刺激效果,银行信贷就必须发挥更大作用。
10/15/20249 minutes, 4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55.分歧中见高低,坚定相信牛市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分歧中见高低,坚定相信牛市。来自评研阁。10月12日,最引人关注的会议开完了,不知道大家什么感受,我个人的感受是政策很给力,未来空间依然大,后面还有大招。最近股市调整大家都很纠结,有的人觉得牛市已经结束了,就这么一波,论坛里很多人说这轮散户进了场,解脱了一大波人,顺便抬高了央国企,上面乘机减持,完成化债。还有很多类似的逻辑完全说不通的看空言论,说实话,很难理解居然有那么多人相信。这轮A股涨得猛,跌得也凶,确实套了不少人,但最获益的绝不是央国企或财政,这轮属于政策驱动叠加超跌反弹,再加上自媒体盛行,消息传播速度快,资金情绪过于激进,所以才有现在这种行情。要说谁获益,其实大家都没获益太多,毕竟涨幅就这么一点,这种行情连游资和量化都没想到,时间太短,不存在专门为了收割这一说。不过这种非理性行情倒是给所有人都提了个醒,包括上面也开始关注这个事情,所以有想法引导投资者做长期投资,也有意引导A股走慢牛行情。至于大家还相不相信A股会走牛,不好说,从目前低落的情绪看,我倒是越来越有信心:一个是政策在持续释放,而且每轮政策都很新,很有力度;另一个是市场充斥着分歧,甚至不看好A股的比重更大,这是牛市初期的典型特征。从周六的会议看,给的政策非常多,下面简单列举一下:1、加力支持地方化债,给更多额度,让地方促发展保民生;2、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一级资本;3、叠加地方专项债、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支持房地产止跌回稳;4、支持民生,下一步针对学生加大奖励助困力度。整体看下来就是三步走战略,先化债,再收储,最后扩张,尽快改善房地产市场流动性和稳定全社会消费支出。这些政策固然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里面的钱从哪里来,我相信很多人也比较关注这个,虽然会议上没有明说,但明里暗里已经在给“提高中央财政举债和赤字”做铺垫。这个才是终极大招,加杠杆,加到经济好转为止。看了一下9月的C P I和P P I数据,依然不好,9月份C P I同比上涨0.4%,P P I同比下降2.8%,9月依然面临很大压力。很多人在担心如果经济不好转,股市还能不能起来,这个担心是正常的,9月份数据也确实没有明显改善,如果说经济依然不好,甚至长期恶化,股市就算起来了,也牛不了多久。但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大家看好股市也恰恰就是因为数据不好,因为只有数据不好上面才会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才会更加坚定通过调控来扭转经济形势。上面的信心越充足,意志越坚定,政策就会越多,未来经济好转的成功概率就越高,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还没有好起来的时候股市突然大涨的原因。大家看的都是预期,赌的都是未来。就说券商吧,现在的业绩很差,为什么很多券商还能创下历史新高,因为股市成交量上来了,市场回暖了,如果后面成交量能稳定在1.5到3万亿,等四季度业绩一出来,同比环比都会出现爆炸式增长。现在买券商,买的不过是未来要公布的业绩。最后,分歧中见高低,我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A股这轮行情并没有结束,这次调整依然是很好的机会,耐心等待,调整心态,再给A股一些时间。
10/14/20244 minutes, 1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54.身处1998年,你会买房吗?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身处1998年,你会买房吗?来自荒原资产凌鹏。前些天市场爆发、很多人陷入癫狂。这几天情绪有所缓和,我们还是需要冷静思考一下一些事件的历史背景及深远影响。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该文件影响深远,开启了全面商品房时代,和三年后的“入世”共同铸造了中国“地产加出口”的双轮驱动。关于1998年的住房体制改革,有三点启发:其一,政策出台的背景1998到2000年,中国陷入改革开放后的第一轮通缩,长期短缺的经济第一次面临过剩,经济驱动力也需要切换,原先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重工业、小商品、纺织服装等产业后劲乏力,而新的动能尚未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经济陷入萧条。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了诸多政策,包括赤字财政、降准降息,但效果寥寥。说白了,原先的支柱产业已经老去,青黄不接间常规刺激无用。当时学界提出了“新农村运动”,希望能够激发农村需求、提升消费,把中国经济从“通缩”中拉出来。但缺乏财富效应、没有安全感,即便大家有钱也不愿消费,该政策也没实质效果。因此,在试过很多办法后,中央决定启动房地产。这里有个小故事,王石在其自传《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中写道:1997年11月某日,他接到通知要向朱总理汇报工作,起初他想讲“分税制对企业的影响”。结果朱总理突然问“房地产能否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王石支吾再三觉得短期难堪大任。其实不要说王石,即便是高层当时也没那么笃定,只不过历史的车轮在那一刻悄然转动。启动房地产有两大好处:首先作为制造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激发了中国的投资需求,从此地产投资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一环;其次房子作为一种资产,慢慢成为中国家庭的顶配。随着房价上涨,居民觉得自己有钱了、消费也得以回升。时至今日,何其类似!房地产兴盛了二十五年后也逐渐老去,常规刺激无果、经济需要新的驱动力,青黄不接间,中国第二次陷入了通缩。房子的投资价值下降,缺乏财富效应和安全感使居民存款激增。全社会急需一种新的资产代替房地产,而从深度和体量看只能是A股。如果股市向好,居民的财富效应会回来,消费也能回升,这就是近一年高层提升股市地位的出发点。去年7月23日,政治局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今年9月24日,一行一局一会的会议似乎专门为股市而开。我入行近20年,央行从来都是“严防热钱流入股市”,从来没听过“专门为股市而设,只能买股票”。所以,这个转变需要重视,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绝非眼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简单。其二,“牛短熊长”向“慢牛长牛”的转变其实在1998年之前中国就有商品房市场,90年代全国就出现过几次区域性的房地产泡沫,如海南、广西北海和上海浦东。当时也有很多传奇和牛熊,但上个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很像过去30年的A股,牛短熊长、很难真正给居民带来财富,备受诟病!真正的改变发生在1998年,标志性事件就是7月3日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该文件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房子不再是彩票资产和少数玩家的博弈工具,它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的主导资产。如果你将家庭财富的90%投入一类资产,你当然希望它是稳稳的幸福;可若你只投入5%的资产,那以小博大才是你的目标,这类资产就是彩票资产。A股过往30年为何牛短熊长、波动巨大有很多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它从来都不是中国居民的第一选择。大家是过来炒的,不是保值增值。其实1998年前的房子就是如此!1982年前的美股也是如此!或许,多年后你回望今天,发现当前的A股和1998年的房子也是一样的!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时刻,投资者往往会高估其短期效应、低估其长期效应。比如2005年初的“股改”,对A股犹如“塑骨重生”,但在当时却被解读为利空、成为跌破箱体的重要因素。同样,1998年的“房改”和2001年的“入世”一开始都是“负面的”。国家怎么可以不管职工的住房?“入世”后很多行业都会遭遇灭顶之灾!这才是当时当刻对这些重大利好的真实解读。同样,去年7月23日“搞活资本市场”至今,A股是跌的,因此再无人去认真思考其背后的深远影响。历史总是这么讽刺,不断重复!回到1998年,你真的会买房子吗?我找不到当年的房价数据,但路演时遇到一大姐,她说1998年买过房、一路跌到1999年。确实,当年国内洪水肆虐、国外金融危机,某外资大行首席经济学家一直看空中国房地产。你怎么会去买房子呢?就跟当前一样,你会去买股票吗?其三,努力学习和稳定情绪才不会错过时代的红利很多人都喜欢“穿越剧”,希望借助一种神奇的力量回到从前、逆天改命。现实中当然没有这种力量。但阅读思考、借助前人经验却能够让人具备这种能力。人生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亲身经历,能够从他人和书本上学到东西是更有效率的方式。回到1998年,我肯定没有这种眼界和阅历去把握房地产的全面大牛市,但过去20年的阅读和思考却让我对当前股市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得拥有抽象思考总结的能力,要能理解1998年的房产和1982年美股的相似之处。但大时代来临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赚钱,我在之前的文章《地产下行的积极效应》中讲过“过去20年很多人靠房子赚钱,不是因为其真有本事,而是房子本身具备大额支出、天然带杠杆和流动性差被动持有这几个属性”,在未来20年的“股权时代”很多人未必能赚钱,因为他们缺乏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此外,我还反复强调《情绪稳定对投资最重要》。我有个小学、中学、高中一路同窗的好友,他经常问我股票看法。中秋之前,苦劝他入市而不可得;十一期间又变得异常激动、一天都等不得。我问他为何改变想法?他说“牛市来了,所以可以赚钱”。由于关系很好,我直接跟他说“你在任何市场,无论牛市熊市,最终都赚不到钱,因为你根本不具备在这个市场赚钱的知识和心态”。所以,芒格说得很对,如果你想不负韶华,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些什么让自己配得上这个美好的年代。
10/13/20247 minutes, 5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53.首次降息后资产定价逻辑的变化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首次降息后资产定价逻辑的变化,来自轻叶研究。美联储首次降息降息之后,不同资产的定价逻辑,或者说市场关注的定价核心因素似乎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我以2024年联邦基金利率期货的价格,作为衡量降息交易的变量,以盈亏平衡通胀率作为通胀预期变量,分别观察这两个重要的宏观交易变量,在降息前后,对美债、美股和黄金价格的影响程度有何变化。一、降息交易变量降息交易实质是交易美联储降息的概率和幅度,可以用2024年12月交割的30天联邦基金利率期货的价格变化,代表2024年全年降息概率和幅度的变化。利率期货价格上行,代表降息概率提升和降息幅度加大;利率期货价格下行,代表降息概率降低和降息幅度降低。从经济学逻辑上讲,美债收益率应该随着降息概率的走高而降低,由于利率期货价格与降息概率呈现正向变动关系,因此利率期货应当与美债收益率呈现负相关关系。二者的负相关性,在降息之后进一步加强。这表明随着降息的落地,下一次美联储何时降息、降息多少个基点,对美债收益率的影响反而比首次降息前还要大,因此,当前交易美债,除了基本面数据之外,任何重要的降息线索都需要倍加重视,比如联储官员讲话所透露的线索。相比之下,降息落地后,降息交易变量对美股的影响程度几乎没有变化,表现为利率期货与标普500指数的负相关系数几乎维持不变。有意思的是,二者在最近一年都保持负相关性,这说明市场定价的降息概率和幅度越高,美股反而越弱。这一点似乎和软着陆预期下,降息利好股票估值的分母端的观点,有一定冲突。黄金在降息前后与利率期货相关性的变化,则相对符合历史规律。降息落地之前,因为还没真正完成降息的动作,黄金就存在上涨的动力,表现为黄金价格高度跟随利率期货的价格。而降息落地后,在当前软着陆的预期下,降息幅度预计不会快速下行,而经济基本面存在韧性,从而支撑风险资产的回报超越黄金。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后续的降息对推动金价上涨不重要,而是说推动力下降。比如9月底,只有在市场热切交易11月降息50个基点时,金价才迎来一波大涨。换言之,如果后续美联储基于健康的经济数据,只是“挤牙膏”式的逐步、缓慢降息,那么降息这个维度,金价不会得到太强的动力。因此,后续的一段时间内,利用技术分析的指标,可能会比降息交易变量更加有效。二、通胀预期变量盈亏平衡通胀率是一个较好的追踪市场通胀预期变动的指标。所谓的通胀预期就是指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率的预期。由于美国债券市场存在T I P S,即“通胀保值债券”,所以这个指标的日频数据可以通过相同期限的国债到期收益率与T I P S的收益率之差计算得到。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市场交易出来的“通胀预期”,而非“通胀现实”。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市场认为未来的通胀走势越高,通胀上行压力越大。由于通胀预期本身就是美债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二者表现为高度正相关。比较有意思的是美股与通胀预期的关系:美股的走势与通胀预期,从首次降息前的负相关,逆转为首次降息后的正相关。这一现象的经济原理解释是:降息落地前夕,经济基本面已经出现一定疲态,此时市场需要美联储降息对经济进行刺激,而通胀预期越高,美联储降息落地的难度越大,形成“通胀预期高,导致降息概率低,到经济得不到刺激而下行,上市公司盈利下滑导致美股下跌”的链条。这个链条的前端“通胀预期高导致降息概率低”,也适用于黄金的交易。因此首次降息前,美股和金价与通胀预期均呈现显著负相关。而随着降息的落地,市场一般会预期美联储将开启降息周期,尽管之后不排除会暂停降息甚至加息。货币政策的刺激方向也随之确定,此时进一步降息的幅度如何,已经不再是美股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因为相比于股票估值分母端已经较为确定的下降趋势,投资者会更加关注通胀会不会上行,即分子段,收入和盈利能否出现改善。如果能够形成“货币政策刺激有效,到经济基本面改善,到上市公司业绩提升,到通胀上行”的走势,那此时的通胀上行则是侧面反映经济的恢复状态,在可控的范围内,自然是越高越好。特别是软着陆情境下美联储不会大放水,通胀预期的提升要么是内生于经济增长,要么外生于全球环境,比如中东冲突带动油价上涨。这两点不论哪一种,都能带动产品价格的上涨,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销售,前者更是为企业的盈利改善提供证据。因此,首次降息后,美股的走势开始与通胀预期同步。总体来看,降息交易落地后,美债的交易应当更加关注后续的降息节奏,而美股对后续的降息节奏敏感度降低,更多关注基本面和通胀的因素。黄金在降息落地后,只对爆炸性幅度的降息幅度会有反应,在平缓的降息周期内,会缺乏抓手,交易可更多关注技术分析指标。不过,去美元化、地缘政治、全球货币超发三大无法准确量化的宏观叙事,仍对黄金长期价格中枢有推动作用,且难以证伪。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样本中,首次降息后的样本个数较少,以上结论是否具有代表性,仍需要待数据样本持续增加后,再进一步验证。
10/12/20246 minutes, 4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52.多少钱才能财富自由?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多少钱才能财富自由?来自ice_招行谷子地。股市涨起来了,很多人估计又要准备写“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了。确实是,每次牛市来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人腰杆硬起来,甚至回家跟老婆说话的嗓门都要大三分。到底多少钱才能算财富自由?这个估计是很多人看到关于财富自由的话题讨论中涉及最多的一个问题:我有多少钱才能算财富自由。有人说500万,有人说1000万,有人说2000万。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没有准确答案的,每个人对于财富自由的认知不同,标准不同,自然没有统一的标准。首先,财富自由是一种生活状态,财富自由的标准就是你能维持这种生活状态所需要的财产。但是每个人对于生活状态的要求是不同的,自己的能力禀赋也是不同的,所以对应的财富自由也不同。比如我们上学时候常背诵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说的就是孔子的徒弟颜回的生活状态,吃糠咽菜住破屋子也能怡然自得开心度日。那么对于这种人,随时都可以财富自由放飞自我。我们换一个场景,设想一下电影《逆行人生》种,男主人公高志垒在失业前的生活状态:高杠杆买豪宅,老婆不工作,女儿读国际学校,除了没有买豪车,基本上已经把中产阶级返贫的4大捷径占了3个。他这样的生活状态想要财富自由需要拥有的财产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在回答“到底多少钱才能算财富自由?”这个问题之前,每个人首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或者我的家庭到底需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拥有多少万就可以财富自由了么?前面说了财富自由是一种生活状态,在确定生活状态目标的大前提下。现有资产或者现金作为金融资源池,维持生活状态的费用是流出资金,不依靠工作的收入或者增值是流入资金。如果金融资源池的规模能够基本维持稳定或者在有生之年不耗尽那就是财富自由的状态。当然,这里面可能还要考虑预留每人100万的大病医疗费用。是不是拥有了这么多金钱就足够了呢?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做小视频的播主说自己和老公有车有房无贷款,500万现金存银行靠银行利息是否就可以躺平了?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所有这些人都缺乏一个常识:持有任何现金等价物在通胀中都是负收益,也就是说你维持生活状态的开支会随着通胀而增加,但是单纯依靠存款的利息收入是赶不上通胀侵蚀的。如果有上了年纪的读者应该听说过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里形容富裕家庭有个具有时代感的词汇“万元户”,意思是家里有一万元以上的存款。40年后,万元户应该算是扶贫对象了吧。唯有资产可以消除你的忧虑从上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总是不够用的,财务自由需要的是资产。注意,这里的资产和大家所说的财产不是一个概念。这里说的资产必须是可以持续产生现金流的财产,比如:能够分红的股票,能够收取租金的房屋等。还有很多东西是不产生现金流的比如:黄金,收藏品等。这些东西虽然也有价值,但是由于不能产生现金流所以只能通过卖出换取现金。而且,这些东西的价格本身波动较大,你需要变卖的时候价格未必在高位,甚至可能是亏钱的。根据美国过去200年的统计,各类财产等价物中,只有股权,债券和房产可以跑赢通胀。美元在过去200年里面针对实际购买力的回报是负1.4%。那就意味着过去200年美国的年化通胀大约为1.4%。在各类资产中,黄金的长期增值率是年化0.5%;利率债年化2.7%,企业债年化3.5%,股票年化6.7%。所有资产中能够跑赢 G D P 的只有股权投资。我从其他渠道找到美国最近137年的房价统计数据年化收益约为3.07%。由此可见真正能够抵御通胀的都是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而且其中以股权资产的年化收益最高。如何确定自己需要多少资产?确定自己需要多少资产才能财富自由,首先要明确2个问题:1,自己期望的生活状态每年需要花多少钱?2,自己的资产管理能力平均能提供多少年化收益。第一个问题需要自己坚持较长时间的记账习惯,至少5年的家庭日常支出求平均值才可以做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问题需要各位至少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比如:股民、基民需要至少经过一轮牛熊转换;买理财等固收的至少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从加息到降息)。以我个人为例,我家最近5年的平均开支是35万。我投资股市最近10年的年化收益率至少是10%-15%。我们就按照10%计算。也就是说,最极端的情况至少也要350万才可以勉强维持。但是,我们这里面并没有考虑家庭成员出现大病的情况。考虑到这一点所需要的资产至少要翻倍到700万。按照目前银行股5%以上的股息来看,700万银行股权每年分红刚好可以覆盖我们家的日常开支。如果换一个只懂买理财的人呢?年化收益率只有3.5%,35万开支用3%的收益率去覆盖至少需要1000万,如果考虑大病这一资产需要再翻一倍即2000万资产。我估计这就是现在很多人说的一线城市有车有房没贷款,2000万资产可以财富自由的依据。所以,想要早日财富自由主要途径就是3个:1,降低生活标准,放弃大房子,豪车,让老婆上班,孩子凭自己的能力上高中考大学。2,努力自己挣足够多的钱。3,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如果你的投资水平能够达到市场平均的8%,那么1000万以内就可以财富自由了。
10/10/20246 minutes, 5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51.面对市场回调,我们如何应对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面对市场回调,我们如何应对。来自隔壁老投。10月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国庆节期间新开的户,第一天交易,不曾想,连续大涨的A股,却出现大幅回调。人生第一次炒股的零零后,就这样迎来了一次心理极限考验,交出了在A股的第一笔学费。别说这些新股民了,现在我都有点瑟瑟发抖,因为我发现,最近好多新手来关注我了。后台也出现了大量的提问:为什么我今天买的股票,今天却不能卖?知道A股坑,不知道这么坑啊!为什么我已经绑定了银行卡,卡里也有钱,却告诉我买不了股票?为什么我看有些股票涨到10%就涨不动了,但有些能涨十几个点呢?看完这些,我都觉得自己目前的仓位是不是有点高了。我能明显感受到大家进场的热情。我之前的两个社群,在前段时间行情不好的时候,有人估计是亏得难受,不想看到任何跟A股相关的脏东西,默默就退群了,这两天,又都跑过来问,能不能再把他拉回来。但是,“散户牛”是没有节奏的,随机性太强。所以这几天,不管是对新进场的选手,还是老韭菜们,心态上都会有巨大的考验。说回正题,为什么节后会有这么剧烈的回调?有两个利空加剧了市场的分歧。一是,昨天发改的发布会,引发资金的连锁反应。昨天的发布会,没有太多增量信息,特别是在财政刺激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信号。而之前外资对这块预期很高,还有小作文传出,会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放出一些信号,结果没有。这就导致已经把预期打得很满的一部分外资,迅速撤退。而这又反过来打击了内资的做多底气,昨天创下历史新高的3.5万亿巨量成交中,大批逢高减仓也是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我这几天一直在说,A股短期就是“情绪市”、“散户牛”,只要情绪出现风吹草动,一切会瞬息扭转。二是,上市公司大批减持,进一步打击资金情绪。光是10月8日晚上,就有4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减持计划。9月24日到10月8日,已经有超100家公司披露减持进展或减持计划。这里面还有一些是股东“清仓式”减持。这会让股民认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都觉得他们公司不值这个股价。至少短期内,A股的普涨阶段结束了!分歧导致分化,我们要开始做品种选择了。10月9日中午,突然传出重磅消息,国新办将在10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蓝部长,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大概是,发改的这次发布会对市场影响不好,那就换个大家都期待的人来找补一下吧。这次,人确实是对口了,但说出的东西,是不是能满足大家期待,就是另一回事了。财政的具体动作,会有一套非常繁琐复杂的流程,大概率不会这么快,何况对岸的大选还没落听,我们应该不会急于出手。我猜可能这次会出现大量的表态,以及“将”、“研究”、“考虑”之类的词,总之先稳住大家情绪就是了。但即便如此,对A股也是利好。还是回到我的观点,现在就是情绪市,只要能有办法稳住情绪,至少短期内大盘就不会彻底垮塌,有点回调也是正常的,总体以震荡为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9月30日和10月8日市场大涨时,我反复提到的应对策略,目前依然适用:如果已经满仓,这时候可以顺势减掉一些;仓位不高的,比如五六成左右,基本上可以不动;没有仓位的,可以先小幅参与,等到后面有回调时,再分笔把子弹打出去。如果你满仓,可又错过了10月8日逢高减仓机会,这时候到底要不要减仓,就要看手里到底是什么品种了。从我个人角度,我看好的两个维度是:中盘和成长。为啥是中盘?首先,大盘的主要买手,是外资、机构、国家队等,而在当前阶段,外资和内资机构在财政出手暂未明确的时候,不太可能有太大的进场动力,国家队暂时也没有托举的必要。小盘当然会有一些散户和游资来做,但也是挑些概念、主题,是局部性的,不构成整体贝塔。中盘的好处在于,交易门槛比大盘相对低一些,同时,有相对不错的基本面,在这个阶段能让人相对安心一点,而且很多估值都还不高。为啥是成长?因为弹性相对大。而且,价值风格,跟宏观周期的一致性更高,但目前宏观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企稳回升趋势,还有比较大的压力。在品种选择之后,具体标的筛选环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费率。同样的品种,比如同样都是创业板E T F,都是跟踪创业板指数,收益相差一般不会太大,那费率越低的,自然实际收益就更好一些。现在的大趋势也是降费,上次三巨头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公募基金要改革。而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费率继续下调。对基民来说,如果某只基金大幅降费,不仅仅是降低了持有成本,增加实际到手收益,还有一个好处是,会得到大型机构资金的优先配置。因为大型机构资金往往做中长线配置,一买好几年,费率下调后的复利效应就更明显了。稍微提一嘴债市,由于股债跷跷板的效应还是存在,投资者在股债之间的切换动作,不可避免要对债市资金带来挤压。所以短期内,债市还是会有回调压力。这时候的操作就看你的配置预期了,如果在意短期波动的,可以考虑减仓,但从季度以上级别的周期来看,债市还是可以的。
10/9/20246 minutes, 3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50.踏空的是主力军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踏空的是主力军,来自柳叶刀财经。有个比较有意思的是,外资以及国内的一些嗅觉比较灵敏的国内头部机构+国家队是这次反转最大的一个主力军。外资不用说了,最近全球资金都在看国内,海外的各种金融机构,起码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无脑在配置A股。而国家队也一直在买。最重要的其实是嗅觉比较灵敏的一些机构。想下,之前是5000亿的成交额。突然从9月24日开始,连续几个交易日,直接爆量,成交额从5000亿直接飙到了2.59万亿了,这直接是5倍了。这里面单纯靠着国家队+外资是买不到这个金额的。一定是有一些嗅觉比较灵敏的机构,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有些同学会说,这些机构前期有潜伏,但我个人觉着都不用潜伏,3000点下直接无脑配置就好了。这部分机构,因为对政策深度的解读以后,都拿到了一个最大的结论:我们这次的政策是史无前例的反转,从真正的前期的杠杆放在居民+企业身上,转变为,央行加杠杆。我们前期最大的问题是财政比较有钱,杠杆比较低,但是我们的居民杠杆率都达到了65%,而央行财政的杠杆是比较低的。现在,我们政策终于出现了巨大的转向。这算是一剂猛药。除了已有的9.24-9.25这一批央行的扩表政策以外,简单说就是央行加杠杆了,我估摸着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有更大规模的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的扩表刺激。这个刺激,甚至比当年的日本的三支箭还要猛。因此,这样的转变是这波聪明的资金进来的主要原因。同时,因为本身市场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点位,聪明的资金进来风险也是比较低的。所以,就促成了节前的这波天量。接下来就比较有意思了。之前A股不涨并不是我们没有钱,而是没有信心。我之前也说过6路资金要进来:事实上,我再延展下,大家感受下就知道了。1)公募基金一共是30万亿,其中24万亿是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这部分一定会有部分进来的。2)老股民其实活跃率很低,中国有3亿多的注册股民,但实际上,目前活跃的不到5000万,比例也就是15%。这一波更多的是激活老股民。而不论是老股民还是新股民,背后其实都是居民存款金额,居民存款金额我们已经有140万亿了。你看,这2部分的资金已经足够多了。而这两部分资金,基本上都还没进入市场。3)私募基金的总体仓位是小于50%,大部分私募基金跌怕了,都不太敢主动进攻。这也是踏空基金。以上,其实都是踏空基金。踏空基金,在节后会是市场往上走的主力军。特别是很多股民,手中是有钱的,他们2700不敢进,3000不敢进,3300不赶紧,但是4000点会冲进来的。踏空的背后,我们之前也说了,是不甘。是大家都在举杯庆祝,而你不在场;是列车已经开走了,而你还没上车。因此,当市场越涨,踏空资金越受不了,最终大概率还是会追进来的。这就是人性。只要节后能持续的拉起来,大部分资金都会如期进来的。我初步的观点是,A股上3700应该是很大概率,第一波应该有机会冲击4000点,基于此,我可能会在冲击4000点之前减仓一波。讲个题外话,如果去研究整个A股历史上8次牛市,几乎每次牛市都是超过100%的涨幅,最高有超过500%的涨幅,如果你把2440做为最低点,那么如果是牛市,按照历史经验,最起码是有机会涨到4800-5000点的,往上看,最高是有机会涨到14000点左右的。而时间上,起码也都有起码2-3个季度起的涨幅,最长的有长达1年多的牛市。所以大家也莫着急,真要是牛市,机会是很多的。目前A股这里我是满仓,还有配置了一些海外的资产,如果真的冲击到了4000点附近,我大概率会减少20%的仓位。后面就看情况是否有第二波、第三波了。什么情况呢。主要是看看这波刺激能否带来本质的改变:改善我们的结构,解决通缩,迎来温和的通胀。2个结果:1)如果通缩解决,迎来温和的通胀,实体经济慢慢变好,我们的资产价格提升,人民币持续保持贬值。那么肯定还是要高看这一波行情的,这是本质的资产价格上涨,而A股有很多优质资产。2)如果这么大力的刺激,改善的效果不明显,甚至还是通缩。那么A股回到3000点上下还是有这个概率的。我稍微乐观点,这次我偏向于1会发生。因为,央行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已经不再单纯的依靠居民加杠杆,企业加杠杆,而变成了中央政策自己加杠杆。接下来大概1-2个季度我们就会看到效果如何。届时股票市场会跟这些都有很大的关系。对了还有个消息:上交所发布《关于延长接受指定交易申报指令时间的通知》。接受指定交易申报指令时间由每个交易日的9点15至9点25、9点30至11点30、13点至15点调整为每个交易日的9点15至11点30、13点至15点。自2024年10月8日起施行。其实这个跟普通投资人没啥关系,就是上交所做的一些内部的系统方面接受指令的调整,但你去看股民们的议论都变成了:这就是利好!牛市更多的还是这种情绪面,即贝塔会更多一些。
10/8/20246 minutes, 2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49.为什么要长期坚持买好公司?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为什么要长期坚持买好公司?来自冰冻三尺一。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问价格买好公司长期持有,远胜于用所谓合理价格或便宜价格买搞不懂的平庸公司。真正搞懂一门生意本身就非常难,再判断高估低估就更难了。还是要走价值投资的正道,那种估值博弈的小路不好走,大环境好的时候顺风顺水,外部环境一变,就容易被打回原形了。投资的大道很平坦,就是践行真正的股权思维,但人们却喜欢走捷径,喜欢博弈思维、股价思维、交易思维,而股市投资永远是少数人赚钱,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大多数人依然会选择小路,这就是段永平说的,每个人最终会成为你本该成为的那个人。对比经济学家李迅雷写得,分化是大势所趋。从美国股市可以明确看到行业和公司的分化过程。例如,1985年至今全部美股累计收益率平均数为3617.1%,但中位数仅1.1%。即美国目前共有5559家上市公司,过去50年来有一半左右的公司几乎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尽管所有股票的平均回报率高达36倍。2010年至今美股占比12.5%的650家公司合计创造69万亿美元净财富,占比87.5%的4540家公司合计创造净财富为0。由此可见,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美国股市也不是一开始就是成熟市场,它从一个散户市场变为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大约折腾了70多年时间,这一阶段实际上就是散户不断被“ 消灭”的过程。美国股市是上市公司退市率非常高的市场,从开设股市至今,差不多有80%的上市公司消失了,或者直接退市,或者被收购兼并,这实际上也符合企业的生命周期特征。1985年至今,美股累计收益率前10的公司里居然已经有5家退市;而全部美股1985年至今,平均寿命14.5年,中位数仅有8.9年。数据表明,美国中小企业的寿命不到7年,中国中小企业则更短,据称平均寿命不到3年。为何大部分企业的寿命那么短,但美国股指却能长期且大幅上涨?还是因为奉行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原则。尽管美国三大股指过去10年的累计涨幅比较大,但真正拉动股指的股票也就10%左右。美国股市数据统计发现,活得越长的企业,给投资者回报就越高。美股中寿命超过10年的公司平均年化收益率1.8%,寿命超过20年的公司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3%,寿命超过30年的公司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6%,可见拉长来看,长寿的公司有更高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更值得持有。美股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强者恒强、大者恒大。美国著名的七大市值科技股:苹果、微软、英伟达、谷歌、亚马逊、META、特斯拉的平均市盈率由2024年年初以来的45倍附近,略降至如今的40倍左右。说明股价的上涨基础还在于企业盈利增长。从过去50年来的所有上市公司表现看,投资权益资产的风险实际上很大,因为大部分企业的生命周期都很短,但投资指数基金的风险就相对小,因为指数的编制规则就是不断更换指数标的,实行优胜劣汰。对A股市场有哪些启示?A股市场曾经经历过多次全面牛市,即普涨行情,如1999到2001年、2006到2007年,2014到2015年等,但2015年以后则没有再出现普涨行情了。这说明A股市场实际上也在反映经济、产业和企业的分化现象。与美股相比,A股的分化程度不如美股那么极端。A股则是好公司少,差公司尽管不少,但估值水平明显偏高。尽管A股过去30多年以来估值水平已经大幅回落,但中小市值公司的估值水平仍偏高,这可能与个人投资者市场市场参与度较高有关。A股总交易量中,过去80%以上是个人投资者贡献的,如今应该还有70%以上。而美国的散户交易贡献不到总量的20%的。恐怕我们得有未来市场交易量进一步收缩的准备。而估值水平也受到流动性影响,流动性越弱,估值水平越低。那么,当前中美股市的估值水平孰高孰低呢?如果把中美上市公司按市值大小排序的前500家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市值前500家的上市公司市盈率平均值30.9倍,中位数18.7倍;美股市值前500家公司市盈率平均数29.3,中位数23.4。尽管平均市盈率几乎一样,但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却大相径庭。从2024年一季报看我国市值前500家上市公司R O E平均数为10%,中位数为9.6%;美股市值前500家公司的R O E平均数33.7%,中位数为14.7%。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是相对偏弱,即便与累计涨幅已经很大的美国股市相比,不仅总体成长性要差,而且整体估值水平并没有优势。因此,未来可能通过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来提高R O E水平。这大概率需要通过兼并收购来实现,例如,宝武合并模式、南北车合并模式等今后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会出现。如果从过去30年看,则涨幅前20家公司的行业分布中,食品饮料要占到51%,其次是医药,占13%,再次是家电,占12%。可见中国经济也紧随电子芯片、新能源等新行业的发展步伐。但不足之处在于这些涨幅居前的公司,规模偏小,在国内的影响力也很小,更不要说全球了。而市值大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银行和白酒行业,说明我国的传统经济比重仍偏高。全球经济在经历了近80年的和平期后,主要经济体几乎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发达国家债务高企,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如今,高收入国家与中等收入国家的差距还在扩大。A I时代将对就业、通胀及产业结构带来怎样的影响?在诸多的未知答案中,唯有分化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朗。在现实世界中,分化不仅体现在行业和企业部门,还体现在居民部门内部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一国不同地域之间的差距扩大你,乃至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这种分化达到某种高度,则可能就会导致内乱或外战。很多人觉得美股比A股好赚钱,这是巨大的认知误区,实际美股80%的股票退市消失,90%的股票没有投资价值,稍有不慎就血本无归,基本没有散户的生存空间。在犯下新的错误之前,好好反省一下以前的那些错误倒是一个好主意。回顾一下过去25年中我所犯的错误。我所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买下伯克希尔的控制权,虽然我很清楚纺织这个产业没什么前景,但却因为它的价格实在太便宜了,我没有抵挡住买入的诱惑。虽然在我的早期投资生涯中买入这样的股票确实让我获利颇丰,但是到了1965年投资伯克希尔后,我就开始发现这种投资策略并不理想。如果你以相当低的价格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通常情况下这家公司经营情况会有所改善,使你有机会以不错的获利把股票出手,虽然长期而言这家公司的经营结果可能很糟糕。除非你是清算专家,否则买下这类公司实在是非常愚蠢。第一,原来看起来非常便宜的价格到最后可能一钱不值,在陷入困境的企业中,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就又接踵而来。第二,任何你最初买入时的低价优势很快地就会被企业不佳的绩效所侵蚀。例如你用800万美元买下一家清算价值达1,000万美元的公司,若你能马上把这家公司给处理掉,不管是出售或是清算都好,换算下来你的报酬可能会很可观。但是若这家公司要花上你十年的时间才有办法把它给处理掉,可在这十年间这家公司盈利很少,只能派发相当于投资成本很少的几个百分点的股利的话,那么这项投资的回报将会非常令人失望。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却是平庸企业的敌人。或许你会认为这道理再浅显不过了,不过我却是经历惨痛的教训才真正的明白,在买下伯克希尔后不久,我通过多元零售公司买了一家名叫霍克童年的百货公司,我以低于账面价值相当大的折扣价格买入,管理层也属一流,而且这笔交易还包括一些额外的利益:包含未入账的房地产增值利益与大量采取后进先出法的存货准备。还好三年之后,算我走运,能够以保本价将其出售。我相信你早已明白:以一般的价格买下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要比用非同一般的好价格买下一家一般的公司要好得多。查理老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我的反应则比较慢,不过现在当我们投资公司或股票时,我们不但会坚持寻找一流的公司,同时这些公司还要有一流的管理层。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课,好的马还要搭配好骑师才能有好成绩,像伯克希尔纺织与霍克童年也都有德才兼具的人在管理,很不幸的他们所面临的是流沙般的困境,若能将这些人摆在体质更好的公司相信他们应该会有更好的成绩。我曾说过好几次,当一个绩效卓著的经理人遇到一家恶名昭彰的企业,通常会是后者占上风,而管理层却已名声尽毁。另外还学到一个教训,在经历25年企业管理与经营各种不同事业的岁月之后,查理跟我还是没能学会如何去解决难题,不过我们倒学会如何去避免它们,在这点我们倒做的相当成功,我们专挑那种能跨过去的一英尺高的栏,而避免去碰七英尺的高栏。这项发现看起来似乎是不太公平,不管是在经营企业或是投资,通常坚持在简单明了的好公司会比死守在有问题的公司要来的好,当然有时困难的问题也有被解决的机会。不过总的来说,我们尽量做到回避妖龙,而不是冒险去屠龙。我最意外的发现是企业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影响力,我们称之为"机构惯性",在学校时没有人告诉我这种力的存在,而我也不是一开始进入商业世界就知道有这回事,我以为任何正常、聪明的和有经验的经理人都会很自动做出合理的决策,但慢慢地我发现完全就不是这么一回事,相反,理性的态度在机构惯性的影响下都会慢慢地变质。也因为我忽略了这种机构惯性,使我为这些所犯的错误付出高昂的代价,之后我在组织和管理伯克希尔时,试图用一些能将惯性的影响降到最低的方法,同时查理跟我也试着将我们的投资集中在对于这种问题有相当警觉的公司上。在犯下其它几个错误之后,我试着尽量只与我们所欣赏喜爱与信任的人往来,就像是我之前曾提到的,这种原则本身不会保证你一定成功。相反地,我们不会希望跟那些不具令人敬佩的品质的经理人为伍,不管他们公司的前景有多诱人,我们永远不会靠着与坏人打交道而成功。其实有些更严重的错误大家根本就看不到,那是一些明明我很熟悉了解的股票或公司,但却因故没有能完成投资。错失一些能力之外的大好机会当然没有罪,但是我却白白错过一些自动送上门,应该把握却没有好好把握的好买卖。另外我们一贯保守的财务政策可能看起来也是一种错误,不过我不认为如此,回想起来,很明显的我们只要能够再多用一点财务杠杆操作,就可以得到远比现在每年平均23.8%还要高的投资报酬率。即使是在1965年我们也可以百分之九十九地确定高一点的财务杠杆绝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同时我们可能也会有百分之一的机会,不管是从内部或是外部所引发令人异想不到的因素,使得我们负债比率提高,结果使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陷入烦恼及悔恨中。我们不喜欢那些99比1的几率。按照我们的观点,一个能使你陷入苦恼或使你丢尽颜面的小小的几率,并不能被一个能够获得额外回报的很大几率所抵消。如果你的行动是明智的,你当然就会获得好的结果。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融资杠杆顶多只会让你移动得更快。我们享受过程更甚于结果,虽然我们也必须学会去承担后者。就投资而言,好公司最重要。好公司是第一位的,好价格是第二位的,次序不能颠倒。
10/7/202414 minutes, 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48.牛市打开方式与四个阶段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牛市打开方式与四个阶段,认清牛市才能更好的驾驭牛市!来自黑马飞天V。牛市来的太突然,沪指5天暴涨超30%,直接突破3300点,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呢?牛市格局已成,未来两三年是A股港股的高光时刻,这时应该果断抛弃熊市思维、短线思维,树立牛市思维、波段思维,忽略小波动、树牢大局观。牛市是改变人生财运的机会,如果格局太小,就会痛失机遇!正确认识牛市才能更好的驾驭牛市,接下来我带大家充分认知牛市的打开方式与实现路径:1、牛市的四个阶段第一波低估值大蓝筹、大权重率先发起冲锋,涨指数涨信心、带人气带节奏。牛市旗手证券扛起反攻的大旗,银行保险积极助攻,其它板块跟涨,第一波基本上是普涨行情。这一波行情与以往有所区别,因为前期市场猛炒高股息概念,银行已经提前预支了上涨,所以这波大反攻银行没出太大力量。第二波板块良性轮动,赛道行情此起彼伏。每一轮牛市都会有几个主流赛道成为市场的核心主线,资金在这几大赛道中轮番作战,涨幅惊人,但个股是分化的。比如上一轮牛市中的国产替代、顺周期、新能源等。第三波强劲主升浪,讲故事吹泡泡,牛市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通常是有基本面支撑或有强题材概念,极具想象空间的赛道爆发超强主升浪,以大科技和新兴产业居多。比如2015年的互联网、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第四波主要是做补涨,填平估值洼地,消灭低价股。经过前面几轮的大涨,市场估值泡沫化,能让人安心持有和加码投入的板块与个股已经寥寥无几,这时主力资金就会转战那些前面滞涨的板块与个股,做最后一波补涨行情。当最后的补涨行情结束后,市场中所有板块与个股差不多都失去了价值吸引力与性价比,已经不能再让人安心的呆在市场中,这时就会有资金陆续撤退,牛市宣告结束。2、牛市的风采时间维度:A股30多年的历史行情中,一轮牛市不是几天几周几月,而是两到三年。这一轮牛市政策利好空前且长牛导向十分明确,加上基础性制度日趋完善、市场生态愈发良好、投资价值持续提升,牛市持续时间有望超过3年,走成A股历史上的首次长牛市。空间维度:A股30多年历史上,一轮牛市下来,高弹性的大盘指数涨幅起码翻倍,主流行业指数起码上涨两到三倍,绝大部分优质个股有3倍以上的涨幅、超级龙头5到10倍以上的涨幅。比如上一轮牛市,创业板大涨202%,半导体大涨400%。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科创50、中证1000这五大指数,在没有任何一个指数翻倍前,牛市结束的可能基本上没有。充分了解了牛市的时间与空间维度,那么大局观就应该树立起来,不要因为二三十个点的利润而放跑翻倍的机会!如因短线涨得太猛太高而担心回调,就算要减仓,也只能小幅减仓,千万不要因小失大。牛市不等人,很多时候刚清仓不久稍做回调它就会再度新高。3、牛市的节奏再强的牛市也不会天天大涨,一个波段涨多了就一定会回调洗盘,洗盘结束之后接着再度大涨。第一目标位:3400到3500点一线。3400之上有横盘一年多的套牢盘,第一次就直接突破的可能不是很大,所以我判断股指冲到这一线后会减速,进行数月的震荡洗盘,而后再择机向上突破。指数震荡期间,行情切换到赛道表演模式,市场核心赛道未必会大跌,甚至会不断新高。第二目标位:3700到3800点一线。经过几个月的充分震荡蓄势整理,积蓄了做多力量,股指有较大可能一举突破3700点一线的重要压力位,向4000点进攻,如果经济基本面能跟上,突破4000点的希望很大。节后行情:牛市格局已经形成,各路资金跑步入场,主力资金大规模流入,未来行情极具想象力。但是,近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大涨超20%,短线涨得过猛,有回调压力。观察量能释放情况,如果量能跟不上来,短线就会有回调,回调之后再冲第一目标位;如果量能释放充分,可能这一波直接冲第一目标。目前,我的所有持仓均已大幅盈利。接下来我的应对策略:冲到3400至3500区间,出现量能萎缩、短线见顶信号时,准备小幅减仓做T,待回调之后接回。最多只能减三成仓,清仓的事不需要考虑。尤其是行业指数与大盘指数不一定是同步的,短线见顶后大盘可能回调一波,但行业指数或许只是小幅回档,接着又创新高,这种事在牛市中很常见。
10/6/20245 minutes, 5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47.不要错过本次财富重分配机会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不要错过本次财富重新分配的机会。来自仲管仲222。牛市来了,来的疾风骤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是什么触发了本次中国的牛市?国家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引导牛市?当下绝大部分的观点是:国家主动增加流动性,同时激活社会资金,提高个人资产在证券中比例,人造牛市,进而提振信心,促进消费,盘活房地产并全面促进经济发展。但是我认为这不是触发本轮牛市的主要因素。本人观点是:国家必须要在美国降息后,快速提升中国核心资产的估值,防止外资抄底而引发被动性牛市,导致我们股民再高位接盘被割韭菜,或者像韩国三星、日本索尼一样的国家核心企业被外资控制。理由如下:1、中国熊市10多年,核心资产价值普遍低估,严重背离了基本经济面与我们的真正实力,也影响了继续发展的信心。美国的金融机构与评级机构,这几年一直不遗余力唱空中国资产,疯狂做空美股中概股与香港股市。2、美元四年加息,间接加深了A股熊市。他们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我们的核心资产贬值,以便他们降息后,收割我们优质资产。3、随着美元降息落地,一方面我们欢迎美元到中国,同时我们也担心美元潮汐到来,低价买走我们的核心资产。所以国家在清楚对外贸的负面影响前提下,坚决让人民币同步升值并迅速破七。4、不顾放水的负面影响,坚决降息与降准。5、破天荒的给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借款便利,这些钱只能买股票,实际上是大部分只会买我们低估值的核心资产。所以才有了五粮液与茅台、东方财富的连续涨停。这几天的行情告诉我们,牛市不能等、不能慢、不能犹豫。上交所破天荒在周日邀请全民测试交易系统,证明了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与上层的决心。如今,你们没有钱,国家给,要多少有多少,要只争朝夕。这样的政策难道是仅仅为了解决我们的消费信心等等国内经济问题?我们以前困难的时候多去了,这个只能算次要因素。真正的境况是我们身后有虎视眈眈的饿狼,想吞食我们的优质资产。他们想利用美元潮汐,抄底我们的股市,然后收割我们。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接下来牛市将如何演绎?既然是国家意志,那么牛市将勇往直前。直到优质资产的估值合理。这样财富重新分配的机会、泼天的富贵,你一生能够遇到几回?如果不能抓住这次机会,下一次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斗胆设想:国家意志负责前面三分之一的行情。A50中的低估值个股将毫无顾忌的上涨。尤其是券商、白酒二个板块。这二个板块的上涨既可以拉升指数也可以提升情绪与信心。所以东方财富、指南针、茅台五粮液领涨。目前牛市刚刚开局,大家信心与情绪还不稳定,因此国家层面还会让券商高举高打。所以买券商是最确定的方向。其次是显性的白酒和其它低估值票。银行因为国家提前布局,价格相对合理,所以不太会大举上涨。科技方向估值比较高,也不是优先布局的方向。以上观点仅仅是个人的主观判断,是否符合逻辑,需要未来的行情验证。
10/5/20243 minutes, 5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46.我家的牛市故事:普通人参与股市的三个建议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我家的牛市故事:普通人参与股市的三个建议。来自DeepSleeper11。大约是2007年夏天,那会我还在上大学,一个亲戚打来电话,好心地提醒我爸股市赚钱太容易了,似乎机会稍纵即逝,催促他赶快上车,加入这场全民盛宴。毫无投资经验的老爸动了心,咬牙斥“巨资”3万元,委托亲戚在工行购买了基金产品,我清楚地记得是易方达旗下的产品。此后,基金月度报告一张张往家飞,每天五百里加急,捷报频传,无一例外全是喜报,每月净值迭创新高。要知道2007年的行情有多火热,全年上证指数暴涨96%,最高冲至6124点。至今17年过去了依然是A股的最高点。全民热切期待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我记得课堂上老师按捺不住看盘的焦急,课后迫不及待和我们分享股市战果,金融投资协会讲座总是座无虚席,囊中羞涩的我们也纷纷在模拟账户上大显身手。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就没有那么激动人心了。那时候普通手机连炒股软件都没有。只是全家都很奇怪最近几个月基金公司不来信了。后来打听才知道是亏钱了,还亏了不少。大洋彼岸传来越来越多的坏消息,那一年上证指数暴跌65%,竟然回到了牛市之前的点位。其实回头看,那轮牛市算得上是一轮长牛了。指数从2005年底的1100点一路上扬,几乎没有经历像样的调整,高歌猛进长达两年时间,直至2007年底的6000多点调头直下。只是,牛市的消息传到18线城市我爸的耳中时,其实已经接近尾声了。尽管很无奈但日子还要继续过,这段失败的投资就湮没在岁月里了,家里没人再提起这笔投资,甚至在2014年的大牛市都没人记起来还有这笔钱。大约2020年的一天,老爸来电话,说还记得很多年前那笔基金投资吗?听说回本了。一查,果然不光本金回来了,还赚了一点钱,至少跑赢了这么多年的定期存款利息。已经13年过去了,这个结果让人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说幸运,还是不幸。我相信,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很多的家庭。每一轮牛市,都有无数这样的故事在上演。我家的故事让我想明白一个道理,牛市可能是散户亏损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那么基因中的贪婪和恐惧会支配你的行为。约翰·邓普顿说“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狂热中结束。”熊市中亏钱是不容易的,少有人能在熊市中坚守。在长达几年的熊市里,多数散户跑得跑、减得减,虽说赚不到钱但也很难亏大钱。待牛市一朝而起,散户在犹疑不决中慌不迭得进来,才发现很多股票已经涨到半山腰。一路上涨,一路犹疑,一路加仓,最后在最狂热的行情中将仓位加满。彼得·林奇有一个“鸡尾酒理论”,当鸡尾酒会客人对牙医而不是他感兴趣时,往往是股市低迷或者刚启动阶段;而当人们都开始向他推荐股票时,正是股市已达到峰巅进入下跌的准确信号。传播好消息是人的本性,我猜测自媒体的发展会加速这个过程。股市牛短熊长背后本就有内在规律,短视频、热搜、段子满天飞,一个周的时间,足以让远在18线城市的年轻人知道股市正在发生的事情。长牛基本无望。这几天,很多亲戚朋友来问我,“现在怎么办?”“要不要追进牛市?”长期关注我的读者知道,在过去几年里,我一直看多、做多中国股市,呼吁买入便宜的中国好资产。在地产下跌、通缩压力之下,牛市对普通家庭的吸引力太大了。就像水下压抑很久的鱼,终于有一个机会浮出水面喘口气,还有人在上涨的K线中寄托了经济向好的美好愿望。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涨,我对亲朋好友们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如果没有专业投资知识,不要去做一个赌徒,不要为不懂的东西买单,不要让牛市伤害到你。也许你会问,我的建议会不会让你错过一个几年一遇的大牛市?其实你一分钱没损失,岁月静好,生活照常。不必因为股市的涨跌而患得患失,不必因为别人赚钱而焦虑,要知道盈亏同源,今天吃肉的可能都是以前挨打的。如果没有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不要贸然进场。我的第二个建议是:股市里永远不缺机会,学习储备投资知识,努力寻找股票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要懂投资,要懂股票,要投资于资本市场。根据杰里米·西格尔教授的研究,长期来看股票是回报率最高的资产。从全球金融市场200年的经验看,股票的实际年收益率长期稳定在6.5%至7%之间,这个收益率被称为“西格尔常量”,相比之下,债券、黄金、票据以及现金的收益率都远低于股票。如果你觉得没能参与牛市而感到遗憾,可以把牛市当作一次近距离学习的机会。以此为契机,系统研习股票投资的知识,为下一次机会做好准备。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投资理念,践行那些最朴素的道理:寻找好的公司;要有耐心,等待好的价格;避免投资难以理解的企业;利用好市场的两极化情绪波动;对几乎所有不懂的股票说不。我的第三条建议是:以定投的方式长期买入沪深300这类宽基指数基金。这也是巴菲特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当然巴菲特是建议定投标普500指数基金。事实证明,跑赢这类宽基的投资者很少,无论是专业投资者还是散户投资者。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经历过一周的大涨之后,现在市场走到哪里了?虽然经历了一轮上涨,但目前指数估值并不算贵。上证指数P E处于中位值14倍左右,历史四轮牛顶平均在18倍,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史记·货殖列传》说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价格高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下跌;而当价格低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上涨。因此,在价格高时应该像丢弃粪土一样卖出,在价格低时应该像珍惜珠玉一样买入。遵循“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原则,定投时如果设定几条简单的原则,低买高卖,会放大你的收益。比如我们就用股债收益比这个简单的指标,当股债收益比大于2.8的时候,意味着相对于债券来说,股票的收益率更高,买入股票。反之股债收益比小于2时股票的收益率低,卖出股票。目前股债收益比3.8左右,也说明估值还没有泡沫。回到我家的牛市故事。用上面这个方法回测一下,如果我家的投资故事是另外一个版本,即假如使用一个简单的优化策略定投于沪深300指数基金,持有10年到现在是什么结果呢?根据雪球“复利老海龟”的回测,从2013年沪深300指数基金510310成立以后,初始投入3万元,截止此轮上涨之前市值就已经超过9万元,年化收益率超过10%。这才是我们期待的牛市的happy ending.
10/4/20248 minutes, 1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45.本轮牛市的核心主线是什么?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本轮牛市的核心主线是什么?来自行者苏然。自从今年9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潘行长的历史性政策创新组合拳提出以来,A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连续放量暴涨行情,一周之内上证指数暴涨了350点,日成交量连续放大至接近1.5万亿的大牛市水平,这是在熊市已阴跌三年股民已普遍割肉对未来绝望的基础上,在美联储重启降息放水和我们国内降息降准共振的基础上,最高决策层以强有力的手腕快速扭转了大家对股市和经济过于悲观预期而形成的内外部合力所得出的结果。从指数暴涨、万亿成交量重回市场以及券商大金融的连续涨停来看,牛市的成色已毋庸置疑,这就是新一轮牛市的开始! 既然确认是牛市,那么接下来很多人关心的自然就是:这一轮牛市谁会涨得最好,谁才是主线核心?从我旁观过的06到07年和参与过的14到15年两个大牛市所获取的经验来看,每一轮大牛市的核心大牛股应该都是有迹可循的。趁着牛市初期我先把观点拿出来发帖分享,也便于日后验证总结,或许还可以对大家有一些参考和帮助。我国的每一轮牛市,其实都是有历史使命的,而每一轮大牛市的核心主线,也是跟当时的政策和国家需要直接相关。06到07年的大牛市,是承接05年股权分置改革而触发的,那个时候还有很多国企央企巨头都没有实现上市,其中又以中国石油和中国神华这样的煤炭油气央企巨无霸为代表,央国企巨头的上市融资就成了最迫切的需求,因此那一轮牛市的发动,涨幅最大最持久的那一批就是煤炭有色油气等资源股,煤飞色舞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而他们的大牛行情自然就是为了衬托中石油和神华的顺利上市,最后那轮牛市也终结于那两个巨无霸上市的日子。中国神华2007年10月9日上市,中国石油2007年11月5日上市即巅峰股价48元,而在此期间的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达到了那轮牛市的顶峰6124点,从此一蹶不振一路向南,而牛市的历史使命也已经顺利完成了。而14到15年的大牛市,就算放在当时而不是从后视镜看,也能看出最核心的大牛股就是南北车合并成的中国中车。那波大牛市虽然后来被认为是杠杆水牛,但是回过头来看,那轮牛市涨得最好的是以南北车为代表的,中国交建、铁建、中国建筑、中国重工等中字头央企,这些巨无霸在那一轮牛市中都收获了超过10倍以上的涨幅。为什么会是他们?因为在那一轮牛市之初的2014年,国家划时代的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出海赚外汇成为了当时那些中字头央企的代名词,所以在那一轮牛市当中,“一带一路”顺理成章就成为了当时的核心主线。而当时以南北车公告拟合并开始作为导火索,本质还是让国有企业减少内耗提高国际竞争力,而通过一带一路集体出海也打开了这些中字头央企未来业绩的想象力,而那个时候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正是当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那就是我们的央国企要出海要走出去,所以时代和国家需要和支持共同成就了他们的十倍涨幅。那么本轮牛市的主线又是什么呢?我们要回到国家的现阶段需要来思考。从2022年底“中特估”的提出,到今年初开始提的央国企全面推行市值管理,以及去年9月顶层首次提出并贯穿始终至今的“新质生产力”可窥见端倪。在如今土地财政无以为继的背景下,恐怕国家现阶段最迫切需要的其实就是实现国有资产重新定价。这是因为现在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原来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老路已经走到头了,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股权财政来替代土地财政,而一个强有力的股权财政,必然需要一个客观合理甚至相对乐观的国有资产定价体系来支撑,而新质生产力也是新旧动能转换所必须的,所以这就是本轮牛市的内在本质。而新质生产力,重点在新,但本质是生产力,所以其实代表的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本质上是一种由技术突破而兴起的新的制造业!因此,我的观点认为:我们作为制造业大国,号称世界工厂,每年的巨额货物贸易顺差都说明了我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我们的国有制造业大量的优秀企业却长期处于低估值水平,这是很不合理的。本轮牛市的核心主线,必然是国有资产重新定价叠加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新型制造业,他们的最终使命有两个:1是抬升估值至合理或乐观水平,成为蓄水池完成国资保值增值任务,2是通过并购整合减少内耗提高竞争力走出去与国际上的优秀企业同台竞争。那么总结起来得出的本轮牛市核心大牛股的牛股画像就是:1.国企或央企2.低估且绩优,有持续分红能力3.主营业务属于新质生产力4.有成长性,有出海能力,未来具备想象空间从以上这四个纬度综合去发掘,大概率就能抓到这一轮牛市潜在涨幅十倍甚至几十倍的牛股。而其中又以上述纬度叠加小市值为佳,几十亿市值的优质低估国企在风口上成长为百亿千亿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始终是要大于千亿成长到万亿的。目前跟上一轮牛市类似的情况是,央企南北船基于减少内耗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已经公告要合并了,这就是个导火索,跟当年的南北车合并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今年9月以来,国企改革并购重组案例骤然剧增,各级决策层也多次出面点题大力支持国企并购重组,政侧信号已然非常明显。但是我们还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深入反复推敲“先立后破”这个来自最高决策层的最新重大论断。在这里我要指出的是产业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不是所有的低估国企在这一轮牛市中都会出现五倍十倍暴涨的,比如上一轮一带一路牛市成就的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之类,虽然目前也低估破净,但他们属于房地产产业链这类旧动能代表,大量应收账能否收回以及未来增长都存疑,因此其低估有低估的合理性,它们接下来也可以涨,但只会涨到跟风险和行业前景相匹配的合理价位,是不太可能有超额收益的,同样的还有保利发展这类行业出现确定性萎缩趋势的企业,建议大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是看到便宜就下注。选股思路基本上就是这样,每一轮牛市都会被赋予独特的时代使命,紧跟当下的国家需要和战略目标,学会从阶段性的重要文件中去认真发掘,相信总能紧随牛市的步伐。
10/3/20247 minutes, 4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44.重回3000点,这次还需要“保卫”吗?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重回3000点,这次还需要“保卫”吗?来自围棋投研。上周还在苦口婆心聊2700点的底部信心,这周就直接重回3000点,仿佛做梦一样。从9月23日到9月26日确实发生了很多事情,除了降息降准和“5000亿+3000亿”,还有两个超预期信号:其一是地产: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其二是股市: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地产止跌企稳,提振资本市场,都是非常罕见话术,值得仔细推敲。因此,大盘重回3000点,快是快了点,但也算是情理之中。再往下就要思考,“3000点保卫战”是否会卷土重来?从两个角度聊聊,业绩和估值。先看业绩,这3天并不是普涨乱涨,而是有迹可循。涨得最多是金融和地产链,直接受益赛道,不需要多解释。稍微靠后是食品饮料,尤其白酒掀起“涨停潮”,而酒企特征就是预期打得非常低,毕竟中秋动销普遍较弱。正如上周所说,真实世界里头部企业还行,哪怕有些增幅波动,但龙头们想完成10%到15%增速问题不大。业绩确定性高,就是大涨的原因,并且北上资金回流也会首选食品饮料。以上这些板块,这3天涨幅都超过了10%,跑赢上证指数。但也有不少赛道是跑输指数涨幅的,原因还各不相同,就简单挑几个讲讲。1)家电:以白电龙头为例,营收逐季企稳,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虽然这几天涨得不多,但最近一直在涨,股价创下了年内新高。2)新能源:以锂电龙头为例,行业供需临近拐点,价格和毛利率企稳,前段时间反弹力度不小,现在吸引力不算强。3)科技:以AI产业链为例,对标美股英伟达等巨头,炒作概念阶段涨幅较高,回调后等待业绩兑现。4)医药:以医疗器械龙头为例,营收早早出现滑坡,净利润硬撑2个季度后下滑,市场对业绩预期进行下调,还是观察态度。有没有发现,业绩表现越好就涨得越多,而且是之前和现在都在涨。随着业绩确定性下降,涨幅慢慢降低,有些至少是曾经涨过,还有些就是始终在跌。同时,营收的重要性会高于净利润,这个倒不难简单:“开源节流”里靠降本控费是有天花板的,只有不断赚大钱才能有想象力。再看估值,P B市净率仍然处于低估区间,但要注意“以贵为美”陷阱。上证指数最新PB估值在1.24倍,过去10年估值中枢是1.5倍,依然低估。如果看得再远一些,自1990年底算起,估值中枢则要高达2.4倍,现在就更显得低估。定量估值不多展开,总会有人说“这次不一样”,最终是谁都不能说服谁。最近在阅读一本书,里面有个小故事,值得分享:有位珠宝店老板,手里有一批绿宝石首饰,一直不大好卖。当时正是旅游高峰期,商店里挤满了客人,绿宝石首饰的质量着实对得住她开的价钱,可就是卖不出去。为了卖掉它们,店主尝试了若干标准的销售技巧:把它们放到更显眼的展示区,以唤起人们的注意,没用;让销售人员使劲推售,也没有成功。最后,她要出城采购新的商品,出发前一晚给负责的售货员潦草地写了一张破罐破摔的字条:“本柜的所有物品,价格乘二分之一。”本意是,哪怕亏本也得把这批倒霉的货给弄出去。几天后,店主回来了,发现所有东西都销售一空。当然了,本来她并不吃惊,可随即她发现,由于自己字迹太过潦草,雇员把“二分之一”误当成了“2”,所有首饰都是按原价的两倍卖出去的!这下子,她是彻底惊讶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大多度假客都生活富裕,却对绿宝石认识不多,他们用一套标准原则来指导自己买东西:一分钱一分货,价格贵就等于东西好。有没有很像股市里“追涨杀跌”?以茅台为例,跌到1200元每股相当于是高位打了对折,市场都说年轻人不再喝白酒,逻辑破灭,直到收复1400元每股后,今天差点涨停。其实飞天茅台酒也是一样,2700元每瓶都抢着囤,跌到2300元每瓶就没人想收藏。别急,故事还没结束,虽然店主第一次是意外收获,但很快她就学会了“价格贵等于东西好”公式。后来每逢旅游旺季,碰到有什么东西不好卖,她就先来上一轮大加价,以此加快销售速度。这一手操作成本低,效果又好,不知情的游客频频中招,给她带来了极为可观的利润。就算最初的提价不成功,她还可以打出“特价”大旗,按原先的标价卖给那些喜欢买打折货的人。面对虚高的标价,消费者仍然会产生“贵等于好”反应,于是又被她暗中宰了一刀。而在股市里,利用这种公式获利的就叫庄家。制造出大涨的假象,引诱股民们进场后割韭菜;或故意放出利空消息,等恐慌性抛售时低吸筹码,守株待兔。回到3000点话题,后面要不要担心“保卫战”?长期行情是刚刚开始,但短期需要警惕结构性陷阱。真金白银入市,规章制度严厉,龙头企业只要认认真真做好生意,每年还有分红和回购,没道理股价不涨,更何况现在估值不算贵,连外资态度都已经180度大转变。但是要警惕被“以贵为美”原则束缚,切勿随意追涨,要擦亮眼睛,永远记住好公司和好价格,两者缺一不可。当然了,大A能重回3000点总归值得高兴,终于是熬出来了,相信大家这两天能回不少血。要感恩每个人自己的坚持,耐心是做投资最珍贵的品质。
10/2/20247 minutes, 1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43.长期收益的最佳选择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长期收益的最佳选择。来自一只花蛤。《股市长线法宝》是杰米里·西格尔所著的第一本书。西格尔是沃顿商学院教授,同时也是华尔街优秀投资机构的顾问以及专栏作者。他著有两本著作,另一本是《投资者的未来》。在《股市长线法宝》中,西格尔发现,长期来看,股票回报率不仅大大超过了其他所有金融资产的回报,甚至比债券更安全,也更具有可预测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股票是那些追求长期收益的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尽管未来回报率可能比过去低,但依然存在强有力的证据让我们相信,对于所有追求经济平稳和长期收益的投资者而言,股票是最好的投资方式。第一,股票投资具有绝对优势。华尔街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主题,即不要在市场高点时盲目乐观,对于一个耐心的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股票投资的累计收益大于其他任何金融资产的收益。与股票回报率最大的稳定性相比,长期以来固定收益资产的实际回报率呈现出持续下跌的趋势。自1926年以后,固定收益资产在剔除了通货膨胀率之后就没什么收益了。西格尔的实证研究显示,每个长期投资者关注的应该是购买力的增加,因为货币形式的财富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股票购买力的增长不仅远远高于其他资产,而且长期稳定性也优于其他资产。尽管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在所有的主要年份里,股票的实际年均收益率保持在6.6%到7.0%之间。这也意味着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货币购买力平均每10年就能翻一番。在所有的主要阶段中,股票的实际回报率都表现出超常的稳定性:1802到1870年稳定在7%左右;1871到1925年大约为6.6%;1926年至今年均回报率为6.8%。甚至在二战以后,美国尽管经历了过去200年来不曾有过的通货膨胀,股票的年均实际回报率仍然稳定在6.9%。这种显著的稳定性被西格尔称为股票回报的“均值回归”,意思是股票回报率可能在短期内产生剧烈波动,但长期内却能够保持稳定。不过,1982到1999年的大牛市给投资者带来了13.6%的年均回报率,这个数字是历史水平的两倍,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牛市。这段时期内超高的股票回报率刚好弥补了在1966到1981年这15年内的低回报率带给投资者的损失,那时的实际回报率仅为负0.4%。尽管股票长期回报率十分稳定,但对于固定收益资产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国库券的实际回报率在1926年以后就从19世纪早期的5.1%跌落到0.7%左右,仅比通货膨胀率高一点。长期债券的实际回报率走势与国库券相似。如果未来回报率仍然保持之前80年的水平,想让资产的购买力翻倍,债券需要32年的时间,国库券需要100年,而股票仅需要10年。而且,从长期来看,固定收益资产的回报率不仅低于股票,而且由于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债券的长期风险还可能大于股票。因此,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股票相对于债券的绝对优势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第二,“买进并持有”的策略如果持有年限仅为1年或2年,股票的风险毫无疑问比债券和国库券的风险大。但从1802年以来,如果持有期限增加到5年,则股票最坏的回报率是每年负11%,比最坏的债券或国库券回报率稍逊一筹。但当持有期限上升到10年时,最坏的股票回报率就已经优于债券或国库券了。对于20年持有期限而言,股票回报率从来没有低过通货膨胀,而20年的债券和国库券回报率却曾经一度比通货膨胀率还低3%。如果这样的回报持续20年,那么该债券投资组合的实际购买力将会被削弱一半。如果持有期限为30年,那么股票最坏的回报率几乎都比通货膨胀率高2.6%以上,与固定收益资产的平均收益率相差无几。比起债券或国库券,如果股票的持有期超过17年后,其实际回报率就不会为负,这一点非常重要。从长期来看,股票积累财富的风险尽管看起来比债券大,但实际却正好相反:确保购买力安全的长期投资就是股票的多样化资产组合。而一些投资者通常会犯的一个最大错误就是低估了他们的持有年限。在此所说的持有年限是指投资者手中的所有股票或债券的年限,而不管这个期间内其资产组合发生了什么变化。随着持有年限的增加,股票回报率高于固定收益资产回报率的比例也在加速增大。对10年持有期限,股票回报率高于债券和国库券回报率的概率为80%;对于20年持有期限,该数据达到90%;而在30年持有期限内,股票回报率100%高于债券和国库券回报率。投资组合方式随着持有年限的增加,股票所占的比例也应该显著增加。从过去200年股票和债券历史回报率来看,如果投资年限超过30年,极端保守主义者愿意持有四分之三的股票,因为在较长时间内,以货币购买力衡量的股票要比债券安全得多。在这样长的期限内,即使是保守主义者也应该持有90%的股票,而中性风险的投资者和冒险主义投资者则可以持有100%股票。历史证据显示,持有期限为30年的普通股多样化投资组合的购买力比一个30年前的政府债券的购买力更加稳定。西格尔虽然极力推崇“买进并持有”的策略,但他看到几乎没有投资者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即使投资者在市场高点卖掉股票,也不能保证其收益丰厚。当股价日趋上涨而且所有人都对未来的股市信心百倍时,投资者很难下定决心卖掉股票;而当市场处于低谷期,悲观情绪蔓延整个股市,人们对股市不再抱有信心时,投资者对买进股票就更加犹豫了。因此,西格尔反对“当股票价格趋高时不应该进入股市”这一观点。这一点招致著名的价值投资者杰米里·格兰桑的强烈批评,认为西格尔有误导投资者之嫌。“其实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种观点毫无根据”。西格尔指出,如果持有期限达到30年,那么投资者即使在市场最高点时买入股票,股票积累的财富也是债券的4倍多,国库券的5倍多;如果持有期限为20年,那么股票积累的财富也能达到债券的2倍;即使持有期限仅为10年,股票回报率仍然高于固定收益资产的回报率。“历史已经证明,除非投资者认为他们很可能要在未来的5到10年内动用其储蓄才能维持现有生活水平,否则无论现在市场位于多高点,长期投资者放弃股票投资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第三, 股票价值是盈利和股利股票价值的基本来源是公司的盈利和股利。股票的价值在于投资者目前可获得的现金收益或者投资者希望目前的现金支出可在未来获得升值。这些现金流转可能源于盈利中的股利分配,也可能来源于公司资产出售的现金分配。对于股票持有者来说,未来现金流的来源就是企业盈利。在1958年以前,股票年均股利收益率总是高于长期利率。但在1958年,股票股利收益率却低于债券收益率。《商业周刊》曾在当年警告,当股利收益率接近债券收益率时,市场衰退就要来临了。1929年的股票市场崩溃,就是由股票股利收益率小于债券收益率引起的。但是1958年的情形并非如此。在那时的12个月内,股票回报率仍然超过了30%,并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持续走高。经济学解释了这些价值指标失灵的原因:通货膨胀导致债券收益率的提高以此来弥补价格的上涨,而投资者则把购买股票当成防止货币贬值的手段。这个事件说明只有基本经济和金融环境保持不变时,价值评价的基准才能一直有效。而那些对股票价值的评估方式墨守成规的人将永远不能在历史上最大的牛市中获利。经济学中最困难的一件事是预测经济何时的确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而何时只是虚晃一枪。必须承认,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如20世纪末当投机者用“新时期”经济来为那些不合理的超高股价辩护时,科技股泡沫就破灭了。但有时候经济结构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如20世纪50年代,股利收益率就下降到了长期国库券利率以下。事实上,经济增长对股票回报率的影响并不像大多数投资者想象的那么大,反而是另外一些发展趋势对股票价值有着重要的正面影响,如整个经济的稳定性、交易成本的下降、股票市场所得税的改变,等等。西格尔列出了1900到2006年世界上16个主要市场的长期股票回报率,结果十分出人意料:实际GDP增长率与股票市场回报率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各国经济增长速度越快,投资者从股票上获得的收益就越低。这是十分反直觉的。既然股票价格相当于未来股利收益的现值,那么我们自然会假设经济增长对未来股利收益有促进作用,因此会带动股票价格上涨。但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决定股票价格的因素是资本利得和股利收益。尽管经济增长可以促进整个市场的资本利得和股利收益的增加,但对于个股而言却不然。因为经济增长要求资本支出的增加,而这个资本支出不是没有成本的。因此,快速的经济增长并不能保证高回报率。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历史数据中得知,由于经济增长缓慢的国家对股票的估价更为合理,因此其股票回报率反而高于经济增长快的国家的回报率。较高的股票回报率往往伴随着较低的市盈率,反之亦然。尽管历史平均市盈率为15倍,但我们对未来的股票价格的上升趋势,仍然可以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第四,没有哪种策略是最优的。在20世纪90年代,金融经济学家将股票领域按两个方向划分:规模和估价。从规模中分出了“大盘股和小盘股”。从估价 中分出了“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尽管自1926年开始,小盘股的历史回报就超过了大盘,但过去80年以来,小盘股的超常业绩却是起伏不定的。小盘股虽然很快从大萧条中恢复了过来,但在二战末期到1960年这个阶段内,其业绩仍然没有超过大盘股。事实上,小盘股的累计总回报率在1926~1959年这一期间从未超过大盘。到1974年年末,小盘股的年均复利回报率也只比大盘股略高0.5%。但在1975到1983年末,小盘股开始崭露头脚。在这期间,小盘股的年均复利回报率达到35.3%,几乎是大盘股的15.7%的2倍。9年内,小盘股的累计回报率超过1,400%。1983年以后,小盘股经历了一个长期的低迷时期,在这段长达17年的时间,小盘股的业绩都逊色于大盘。但当科技股泡沫破灭后,小盘股回报率又迅速超过了大盘股。对此,我们应该警惕的是小盘股溢价的存在不意味着它每年或者每个10年的业绩都会超过大盘。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价值型股票通常被称为周期性股票,因为市盈率较低的股票通常为工业,而这些行业的利润与商业周期紧密相连。价值型股票通常在石油、汽车、金融和公用事业这些行业里出现,投资者对其未来增长的期望不高,或者认为这些行业的利润与商业周期紧密相连。而成长型股票通常集中于高科技行业、名牌消费产品、卫生保健服务等等,投资者认为这些行业的利润与商业周期关系不大,而且增长速度很快。价值型股票在大萧条和1929到1932年股灾时的表现的确逊色于成长型股票,但自那以后的两次熊市和经济经济衰退时期,价值型股票的业绩都优于成长型股票。关于成长型股票业绩次于价值型股票的理论是行为理论:投资者在面对盈利增长迅速的公司股票时过于兴奋了,极力哄抬其价格。“传奇股票”如英特尔或微软过去的惊人业绩抓住了投资者的心理,而当这些公司的增长率减缓,盈利逐渐稳定以后,投资者反而会对其失去兴趣。股利收益率越高的资产组合,其中回报率就越高。根据一些高股利收益率策略选择的股票有可能战胜大盘,其中有一个著名的策略叫“道琼斯10”,该策略就是主要投资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高收益率的股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该策略的平均回报率为14.08%,而“标准普尔10”的回报率则达到15.71%, 比道琼斯平均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均回报率分别高了3%和4.5%。道琼斯10和标准普尔10策略表现最差的一年是1999年,那时资本额最大的科技股泡沫达到高点。但在接下来的熊市中,这些以价值为基础的策略就大放异彩了。小盘股显示出的周期性繁荣可以让它的长期业绩优于大盘股,但大多数时候,它们的表现是比不上大盘股的。价值型股票一般在熊市中表现良好,但在之后的牛市中业绩劣于成长型股票。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决定购买这些增加回报率的股票,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第四, “成功投资指南”成功投资的理论之所以简单,是因为任何一个投资者,无论其智力、判断力或财务状况如何,都可以买入并持有一个股票资产组合,而不需要任何推断能力。但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却很难,因为我们很容易受到情绪化影响,从而误入歧途。那些在股市上迅速积累财富的投资传奇,往往会诱使我们偏离长期投资的轨道。为此,西格尔开出一个“成功投资指南”。要想在股票投资上获得较好的收益,需要长期关注市场并制定一个严格的投资策略。要将对股票回报率的预期降到与历史水平保持一致。从历史上看,过去两个世纪以来排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股票回报率大约为6.8%,平均市盈率为15倍。包含再投资的股利收益在内的6.8%的年均回报率将使股票资产组合的购买力在每10年内翻一番。如果通货膨胀率维持在2%到3%以内,每年的股票名义回报率将达到9%到10%,而这将使股票资产组合的货币价值在每7到8年内翻一番。股票的长期回报率将比短期回报率稳定。与债券不同的是,股票长期投资可以让投资者避免高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因此,随着一个投资者投资远见的增强,股票应该占其资产组合的绝大部分比重。如果一个指数投资者持有的指数基金每年都与市场相匹配,那么从长期来看,其股票回报率很有可能是最高的。那就应该将资产组合中的大部分资金投资于低成本指数基金。从历史上看,价值型股票比起成长型股票拥有较高的回报率和较低的风险。投资者应该将投资组合的重心放在价值型股票上,多购买那些价值型股票的指数组合或者基本加权型指数基金。从历史上看,基本加权指数比起资本加权型指数,其回报率较高而风险较低。正如彼得伯恩斯坦在《股市长线法宝》推荐序中所说的那样,在通往成功投资的道路上会有许多陷阱,使投资者不能达到其预定的目标。其中的一个陷阱就是,任何一个投资者想要置身于股市的总体气氛之外是非常困难的。不仅如此,在证券市场,独立思考很难,与众人背道而驰更难,坚持不动摇则更是难上加难。但如果把股票做为追求长期收益的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可能就不会那么难了。
10/1/202418 minutes, 1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42.重回3000点,这次还需要“保卫”吗?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重回3000点,这次还需要“保卫”吗?来自围棋投研。上周还在苦口婆心聊2700点的底部信心,这周就直接重回3000点,仿佛做梦一样。从9月23日到9月26日确实发生了很多事情,除了降息降准和“5000亿+3000亿”,还有两个超预期信号:其一是地产: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其二是股市: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地产止跌企稳,提振资本市场,都是非常罕见话术,值得仔细推敲。因此,大盘重回3000点,快是快了点,但也算是情理之中。再往下就要思考,“3000点保卫战”是否会卷土重来?从两个角度聊聊,业绩和估值。先看业绩,这3天并不是普涨乱涨,而是有迹可循。涨得最多是金融和地产链,直接受益赛道,不需要多解释。稍微靠后是食品饮料,尤其白酒掀起“涨停潮”,而酒企特征就是预期打得非常低,毕竟中秋动销普遍较弱。正如上周所说,真实世界里头部企业还行,哪怕有些增幅波动,但龙头们想完成10%到15%增速问题不大。业绩确定性高,就是大涨的原因,并且北上资金回流也会首选食品饮料。以上这些板块,这3天涨幅都超过了10%,跑赢上证指数。但也有不少赛道是跑输指数涨幅的,原因还各不相同,就简单挑几个讲讲。1)家电:以白电龙头为例,营收逐季企稳,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虽然这几天涨得不多,但最近一直在涨,股价创下了年内新高。2)新能源:以锂电龙头为例,行业供需临近拐点,价格和毛利率企稳,前段时间反弹力度不小,现在吸引力不算强。3)科技:以AI产业链为例,对标美股英伟达等巨头,炒作概念阶段涨幅较高,回调后等待业绩兑现。4)医药:以医疗器械龙头为例,营收早早出现滑坡,净利润硬撑2个季度后下滑,市场对业绩预期进行下调,还是观察态度。有没有发现,业绩表现越好就涨得越多,而且是之前和现在都在涨。随着业绩确定性下降,涨幅慢慢降低,有些至少是曾经涨过,还有些就是始终在跌。同时,营收的重要性会高于净利润,这个倒不难简单:“开源节流”里靠降本控费是有天花板的,只有不断赚大钱才能有想象力。再看估值,P B市净率仍然处于低估区间,但要注意“以贵为美”陷阱。上证指数最新PB估值在1.24倍,过去10年估值中枢是1.5倍,依然低估。如果看得再远一些,自1990年底算起,估值中枢则要高达2.4倍,现在就更显得低估。定量估值不多展开,总会有人说“这次不一样”,最终是谁都不能说服谁。最近在阅读一本书,里面有个小故事,值得分享:有位珠宝店老板,手里有一批绿宝石首饰,一直不大好卖。当时正是旅游高峰期,商店里挤满了客人,绿宝石首饰的质量着实对得住她开的价钱,可就是卖不出去。为了卖掉它们,店主尝试了若干标准的销售技巧:把它们放到更显眼的展示区,以唤起人们的注意,没用;让销售人员使劲推售,也没有成功。最后,她要出城采购新的商品,出发前一晚给负责的售货员潦草地写了一张破罐破摔的字条:“本柜的所有物品,价格乘二分之一。”本意是,哪怕亏本也得把这批倒霉的货给弄出去。几天后,店主回来了,发现所有东西都销售一空。当然了,本来她并不吃惊,可随即她发现,由于自己字迹太过潦草,雇员把“二分之一”误当成了“2”,所有首饰都是按原价的两倍卖出去的!这下子,她是彻底惊讶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大多度假客都生活富裕,却对绿宝石认识不多,他们用一套标准原则来指导自己买东西:一分钱一分货,价格贵就等于东西好。有没有很像股市里“追涨杀跌”?以茅台为例,跌到1200元每股相当于是高位打了对折,市场都说年轻人不再喝白酒,逻辑破灭,直到收复1400元每股后,今天差点涨停。其实飞天茅台酒也是一样,2700元每瓶都抢着囤,跌到2300元每瓶就没人想收藏。别急,故事还没结束,虽然店主第一次是意外收获,但很快她就学会了“价格贵等于东西好”公式。后来每逢旅游旺季,碰到有什么东西不好卖,她就先来上一轮大加价,以此加快销售速度。这一手操作成本低,效果又好,不知情的游客频频中招,给她带来了极为可观的利润。就算最初的提价不成功,她还可以打出“特价”大旗,按原先的标价卖给那些喜欢买打折货的人。面对虚高的标价,消费者仍然会产生“贵等于好”反应,于是又被她暗中宰了一刀。而在股市里,利用这种公式获利的就叫庄家。制造出大涨的假象,引诱股民们进场后割韭菜;或故意放出利空消息,等恐慌性抛售时低吸筹码,守株待兔。回到3000点话题,后面要不要担心“保卫战”?长期行情是刚刚开始,但短期需要警惕结构性陷阱。真金白银入市,规章制度严厉,龙头企业只要认认真真做好生意,每年还有分红和回购,没道理股价不涨,更何况现在估值不算贵,连外资态度都已经180度大转变。但是要警惕被“以贵为美”原则束缚,切勿随意追涨,要擦亮眼睛,永远记住好公司和好价格,两者缺一不可。当然了,大A能重回3000点总归值得高兴,终于是熬出来了,相信大家这两天能回不少血。要感恩每个人自己的坚持,耐心是做投资最珍贵的品质。
9/30/20247 minutes, 1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41.相关未必因果,浅谈券商的投资价值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相关未必因果,浅谈券商的投资价值。来自破晓笔记。众所周知,央行宣称要放水了。不止放水,还有一部分资金,定向支持股票增持与回购。以我有限的经验来说,目前的氛围,有点像08年的“四万亿”。但如果有人问我,牛市来了吗?我的回答依旧是我不知道。我的“不知道”是要延伸到投资策略的。思路也很简单,我们永远要问自己:假如没有牛市,我还会选择现在的投资组合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是一个有资格去“赌牛市”的组合。是的,只有“不依赖牛市”的投资组合,才有资格去“赌牛市”。赌牛市的意思是,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然而,如果没有牛市你就爆仓,那你就必须假定,没有牛市!否则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一定会爆。之所以开篇就泼冷水,是因为身边有朋友开始问我,哪个的券商的融资成本更低。牛市可能会有,也可能没有。但不管你持有的组合是什么,别加杠杆!牛市里暴仓的事情,并不罕见。不是牛转熊之后爆的,就是牛市过程中的回调,有的人就爆了。他们以为自己算得很清楚,以为自己充分考虑了波动,但结果是,牛市回调的过程中,他们的股票,比指数跌得多。接下来说点乐观的。从政策上看,有人希望搓一个牛市出来,这应该算是明牌了。贷款专门用于买股票,这种事情史无前例。但保守的投资者,依然要问几个问题。1、能搞成吗?2、如果能成,什么时候?3、如果能成,成到什么地步?以上三个问题,答案全部都是“我不知道”。但我的持仓中,依然有80%是股票,只因为它们足够低估。顺便说一个小常识,在过往几十年的无数次牛市当中,“低P E、低P B、高股息率”的组合,在绝大多数时候,哪怕在单边上涨的时候,都是跑赢市场平均水平的。最好的防守是低估,最好的进攻也是低估。如果未来一年真有牛市的话,我很担心有大家事后总结经验,会说:你看,中国果然是个政策市。以后不要看估值了,盯着政策就好。先后顺序,不等于因果关系。反过来想,我们要学会反过来想。如果在股市2700点的时候,政策一通狂轰滥炸,炸了个牛市出来,这能说明中国股市是政策主导的吗?不能!如果当前的股市是27000点,政策一通狂轰滥炸,依然能炸个牛市出来,那才叫“政策市”。如果低估的时候行,高估的时候不行,那说明真正主导市场的因素,是估值。政策,只是个“引发剂”而已。先后顺序,不等于因果关系。央行敢引导银行,贷款给大股东增持、回购股票,是因为它看到国内的股票足够便宜。反过来想,如果过去一年股市涨了10倍,如果现在是27000点,央行敢做相同的事吗?谈完政策,再聊聊持仓。目前持有30只股票,分布在银行、券商、保险、地产、港口、汽车、通信、公用、基建、制造、能源、投资这12个行业当中。任何一只股票,占比不超过净资产的5%。基金和个人,都是一样的配置。再说一说券商,这个行业逻辑比较简单。国内的头部券商,基本都是三大块业务。经纪:交易佣金、融资融券等。投行:股权融资、债券承销等。自营: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可以看到,三大业务全都依赖或部分依牛市。所以券商股的投资逻辑就非常简单了,只需要问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牛市,这货值多少钱?透过财报可知,国内的某些一线券商,在过去几年没有大牛市的环境下,收入、利润其实勉强还过得去。那么思路就很清晰了:我们用没有牛市时的收入、利润,去给券商估值。如果下得去嘴,就可以吃。万一有牛市,那多出来的利润,就算白送的。常看我文章的朋友肯定知道,我目前持仓的股票,全部都是港股,一股A股也没有。原因就是:同股同权的股票,港股比A股便宜太多了。而券商,恰是A H价差最大的行业之一。价差大到什么程度呢?我持有的两只券商股,价差在1比0.3到1比0.4之间。即同股同权的一只股票,如果A股卖10元,港股则卖3到4元。所谓侮辱性定价,不过如此。相比于其它行业,券商有一个额外的好处。这好处与“基本面”无关,但是客观存在。即:假如有牛市的话,不可能“所有股票以相同的节奏”上涨,必然是有先有后、有多有少。而券商,有极大概率是先涨的。那如果,券商涨了很多之后,还有些质量不错的股票没怎么涨,我们就有机会,转过头去吃第二口。当然,这仅是经验之谈,我不会因此而多买券商股,或者给券商股更高的估值。估值永远是最重要的考量。有个小故事,也是写到这儿才回忆起来的。记得2015年的时候,上海某个券商的朋友跟我说,他们今年的考核标准是平均要从每一位客户身上,赚到他们“账户净资产的6%”。当时一下就给我听傻了,我说交易佣金不是万2吗,这一年换手率得到多少啊?几秒之后反应过来,主要是赚融资融券的钱。原则上就是需要大部分客户加杠杆,K P I才有可能完成。我这种从来不加杠杆的人,第一反应总是佣金。而且我一年的换手率,多的时候也就百分之几十。而其它客户在牛市中,换手率动辄就是百分之几千。对于我这样的客户,券商是又喜欢,又不喜欢。说烦我吧,我算大户。说喜欢我吧,从我身上又薅不出东西。综上:我不是券商的好客户,但券商也许能成为我的好股票。另外做个风险提示,券商是个高杠杆行业。对待所有高杠杆的公司,一定要更加严格地,限制仓位的比例。低估、分散,缺一不可。不管有没有牛市,我希望无一人暴仓。
9/29/20246 minutes, 5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40.价值投资的五大前提背景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价值投资的五大前提背景,来自石stone。投资之路,远非仅仅是投资者与股价涨跌的简单游戏,实则充满了种种限制和前提背景。在这些背景的框架内做出决策,是我们避免脱离现实、避免错误结果的必要条件。以下是五大关键的前提背景,它们构成了我们投资决策的基础。前提背景一:投资者的普通人属性。我们作为投资者,首先是普通人。普通人的特性决定了我们的投资起点:知识能力有限,见识和经验不足,掌握的信息有限,舆论影响力小,持有的股权少,在公司中的话语权微不足道。因此,我们的投资决策必须立足于这些现实条件。不应盲目追求复杂难懂的投资项目,不应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妄图在经营能力上超越或者干预管理层。我们应该选择那些简单易懂的业务,那些通过日常常识就能理解的生意,以此来降低投资难度。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产品。前提背景二:通胀与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在全球范围内,通胀和人工成本的上升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背景对所有企业构成了普遍影响。企业必须不断增长,才能消化这部分成本压力。一旦营收停滞,所有费用,包括管理、研发、销售、财务费用,都会在通胀和人工成本的挤压下,与利润展开零和游戏。看似丰厚的利润,经过几年的侵蚀,也会变得干瘪。因此,只有那些能够跟随甚至利用通胀和人工成本增长的企业,才能持续盈利。比如茅台酒,东阿阿胶块,片仔癀锭剂,同仁堂安宫牛黄丸等。前提背景三: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性。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如果投资行为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冲突,那么很可能遭受打击。许多人对此认识不清,盲目照搬欧美的投资理念,结果发现并不适用。党作为人民利益的根本代表,绝不会容忍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例如,教育培训的禁止、医药集采等政策,并非运气不佳,而是缺乏远见。幻想通过割据普通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来盈利,这种与人民为敌的投资理念,实在是愚蠢至极。前提背景四:经济与股市的周期性。经济和股市的周期性波动是不容忽视的事实。高估值投资如同毒药,每一笔投资都必须在周期性的框架内考虑。面对股灾、黑天鹅事件,我们的投资如何应对?周期性是永恒的主题,正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言:“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没有企业能够逃脱周期的影响。我们应该在周期低点时,抓住低价优质股权的机会,而不是在安全边际明显时却因恐惧不敢行动。如果在周期高点时盲目买入股票,何谈安全边际?在高估买入的一刹那,就已经决定了你亏损的命运。前提背景五:国家GDP增长的限制。我们必须放弃对企业长期高增长的幻想。任何企业都是国家经济的一部分,其增长必须在国家GDP增长的背景下考虑。过去的高增长时代已不再,现在5%的GDP增长环境下,企业的长期增长不会超过GDP增速的两倍,大约在10%左右。这是我们投资成熟企业的增长上限,也是我们投资决策的参考上限。大幅超越国家增长水平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在这五大前提背景的约束下,我们应该坚守圈内,不被外界诱惑,确保投资之路的安全。
9/28/20244 minutes, 1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39.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吗?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吗?来自ice_招行谷子地。9月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 ,开启了美元的降息周期。随着美元开启降息周期,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大幅下降。实际上在美联储降息之前,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开始升值了。相信随着美国经济滑向衰退,美联储持续降息,人民币升值会是一个中期持续的过程。人民币适度升值本来是件好事,但是最近论坛里出现了不少噪音说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出口。持续升值可能会造成外贸企业活不下去了,造成我国经济复苏失败。很多不明真相的粉丝问我人民币升值是不是对出口利空?对于论坛里有些看空中国的垃圾言论我已经见怪不怪了。对于人民币汇率我的态度一向是非常明确的,人民币对美元并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相反,我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必将长期升值,虽然这种升值趋势中间会有波动。决定货币之间汇率的主要因素决定汇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率、利率、经济增长率、政府干预等。对比美元和人民币,我国在国际收支,经济增长这两项上的表现长期优于美国。中美两国的通胀率在过去20年总体表现相当,都比较稳定,两国也都有过各自通胀较高的年份。利率水平中国和美国长期看相差不大,只不过过去中美利率政策较为同步,而最近几年两国的利率政策逐渐转向相对趋势。而且我认为,长期看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在未来多数时间应该是相对或者错位相对的状态。最后在政府干预方面,中美两国对于各自货币的干预手段和工具都比较丰富。上面列出的5项对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2项是中国长期占优,3项是基本平衡。这就是我说的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基础。回到最初的问题,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有没有影响?肯定有,说完全没影响那是瞎扯。但是,关键问题是影响有多大,中国经济是否能承受。个人认为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是较为温和的,可控的,对出口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接受的。最直观的看法就是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在7.1到7.0之间,那么历史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最高的时候是多少呢?2012年,人民币兑美元的高点在6.03比1。当年汇率6.03比1的时候外贸崩盘了么?我们看看历史数据: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20489.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扩大48.1%。2013年,进出口总额416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出口22100亿美元,增长7.9%,进口19503亿美元,增长7.3%。进出口相抵,顺差2597.5亿美元。从历史数据看,即使在人民币升值到6比1的环境下,中国的外贸进出口和顺差都保持了正增长。何谈人民币升值外贸就要不行呢?其实,本币升值影响外贸这个说法确实曾经有一定依据。大家对这一说法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郑重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为此,我国的外贸出口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大家就形成了本币升值对外贸构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认知。但是,我想说的是这种认知有其历史背景因素,如果不考虑现在的变化生搬硬套当时的历史经验那无异于刻舟求剑。本币对美元升值对出口贸易产生很大负面影响这一论点需要2个前提条件:1,本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不高,可替代性很强。你涨价买家就选其他家。2,结算必须用美元。根据这2条我们可以看看1998年的情况,当时我国的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产品,初级工业品占比较高,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整体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可替代性很强。当时,所有贸易结算完全依赖美元。所以,这2条汇总得到本币坚持不贬值确实对我国外贸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1998年在对外贸易方面,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增长明显放慢;受国内需求等因素的制约,进口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324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4%。我们再来看看2023年我国的贸易情况。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2.9%,占出口总值的58.6%。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而在2010年时,在我国商品出口中,劳动密集型占比超过70%。而在2023年,这一比例已经迅速下降至20%左右。同时,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从2010年的50%下降至目前的20%左右,而中国自身产业链集群所制造的商品占比上升至70%。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结算占比已经超过50%,其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超过30%。正是由于我国的外贸出口产品附加值增加,可替代性降低,再加上人民币结算比例持续攀升。所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对于外贸的影响相比20年前已经大幅下降。因此,不必对人民币升值过度担忧。
9/27/20246 minutes, 3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38.十问茅台:茅台的投资逻辑和买点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十问茅台:茅台的投资逻辑和买点。来自南山大白熊。今天我用十问十答的形式理清茅台的投资价值,用来指导自己未来10年在这家公司上的投资。第一问:为什么茅台在A股热度这么高?因为它特别赚钱,而且越来越赚钱。高端白酒生意的本质是用廉价的水和粮食,制成有成瘾性、差异性和文化属性的饮品,再用极高的价格卖出去。2023年贵州茅台毛利率92%,净利率51%。更可怕的是,茅台毛利和净利之间41个点的差异,有33个点都是税,只有7个点是折旧、人工、租金、销售等费用。茅台不仅赚钱,还越来越赚钱。2001年上市时营收16亿,净利3.4亿;2023年营收来到1505亿,净利747亿。22年时间,净利翻219倍,年化增速28%。这是多么恐怖的成长性!第二问:茅台为什么这么赚钱?因为茅台是中国唯一的超高端白酒。中国有庞大的白酒消费群体,随着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能力消费更高端的白酒。我们常说高端白酒是“茅五泸”,其实这并不准确。53度飞天茅台2300元的价格使其自成一档,与850元的五粮液普五、820元的国窖1573有明显的价格带差距。超高价格的背后是极强的品牌心智和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的特点。品牌心智的形成靠的是“红色基因”带来的历史机遇,更靠的是茅台酒厂几代人的努力。这里不赘述茅台品牌的崛起历史,我们只需要知道:不仅仅是白酒消费者,即便绝大多数没喝过茅台的普通中国人也知道茅台就是“最好”的白酒。如果你对这一点有疑问,可以回家问问家里不喝酒的老人或者大街上不喝酒的年轻人,中国最好、最贵的白酒是什么。众口一词的答案就是这个品牌赚钱的原因。而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的特点让茅台具备了更强的涨价能力:茅台越贵,才越能显示购买者的诚意,高价格本身就成为茅台酒价值的一部分。在商务、宴请、送礼、聚会等场景下,拿出茅台就意味着购买者为客人提供了最高规格的礼遇,而且客人也必然心领神会。第三问:经济不好,酒价下跌会影响茅台赚钱吗?有可能,要看经济不好的程度。如果只是普通的衰退周期,那对茅台的当期利润并没有影响。因为茅台的出厂价1169元和建议零售价1499元都远低于当前2300元的市场价,这意味着哪怕茅台酒价再跌800元,茅台经销商也不会伤筋动骨,而茅台公司的利润更是丝毫无损,最多就是系列酒卖得少一点罢了。如果类似美国1930年代恐怖的大萧条,大部分公司倒闭或即将倒闭,全社会四分之一的人失业,那茅台酒价也有可能跌破1499甚至跌破1169,茅台的当期利润也必然受到影响。但只要经济能复苏,茅台的利润也会回升,而且少赚的钱还能在未来补回来。因为高端白酒并不存在保质期问题,年景差的时候少卖点,等年景好了存起来的酒也变成了陈酿,可以卖的更贵。我的判断是高收入人群仍然会持续增加,只是不会再有过去20年这么疯狂的速度。如果对此不放心,可以持续追踪每一年招商银行金葵花客户的数量和瑞银报告的中国百万美元以上净资产人群数量。实话说,我对中国有钱人的增长速度,比对宏观经济的信心还要大一点。第四问: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白酒是一级致癌物,销量会不会下跌?白酒的销量下跌不是未来时,而是正在进行时。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饮料、啤酒等替代品不断增加,导致白酒销量越来越少。2016年,全国规上白酒企业总产量1358万千升,达到历史峰值。2023年,全国规上白酒产量已经只有449万千升,7年时间产量下跌67%。然而也恰恰是2016年到2023年,在低端口粮酒需求萎缩、极度内卷的时候,全国高端和次高端白酒经历了一波狂飙突进的量价齐升,“少喝酒”的背后是“喝好酒”。此外,不健康不意味着需求消失,否则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烟民、赌徒和电子游戏沉迷者。健康不是人唯一的需求,人的需求还有快乐。跟理性相比,我还是更相信人性。如果不健康无法避免,那就尽量减少不健康的消费,然后让每一次消费体验更好、更满足。这就是“少喝酒,喝好酒”背后的逻辑。因此,白酒不是一个好行业,高端白酒才是。白酒销量还会下跌,但高端白酒并不会。第五问:年轻人不喝白酒了,茅台会不会失去未来?我的观点是:年轻人现在不喝白酒,40岁以后会喝的;即便他们不喝其他白酒,那么在收入允许的前提下,也总会喝一点茅台的。我在这里展开聊聊:茅台董事长张德芹前几天讲了一个颇有争议的故事:一个90后富三代告诉张德芹,他讨厌茅台,也不愿意喝茅台,因为他觉得茅台代表着所有人都必须奉承酒桌上最有权力和地位的人的那种“恶臭的”酒桌文化。张德芹因此提出,茅台应该从卖产品转向卖生活方式,解决这种和“酒桌文化”挂钩的问题。我认为,张董的解决方案可能不一定成熟,但他举的这个富三代的例子的确是现实情况。年轻人不喜欢白酒,部分原因是不习惯烈性酒的口感,但更多的还是把对“酒桌文化”的厌恶转移到了茅台身上。这就像十年前媒体把茅台叫“腐败酒”,其实也是把对贪官的厌恶转移到了茅台身上。可是,年轻人对“酒桌文化”的厌恶,到底来自于他们对“酒桌文化”本身的厌恶,还是来自于对自己在酒桌上尴尬被动的地位的厌恶呢?如果90后、00后的年轻人在20、30年后成了领导、成了甲方,成了那个在酒桌上被众星拱月、吹捧奉承的对象,他还会那么厌恶酒桌文化吗?我的答案是不会,否则拉菲酒就不会在年轻人喜欢看的狗血都市小说里有那么高的出境率了。人性幽暗的一面是永远存在的,屠龙少年也终将成为恶龙。还是那句话:太阳之下无新事,我对人性有信心。第六问:茅台为什么总和腐败、酒桌文化这些“坏”东西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品牌文化有未来吗?“坏人”喜欢茅台,不是因为茅台也“坏”,而是因为茅台太“好”。只要是人就喜欢好东西,“坏人”也是人,所以“坏人”也喜欢好东西。只不过好东西往往很贵,大部分普通人得不到,“坏人”却经常有办法得到罢了。茅台它只是一瓶好酒,只是在不同人眼里才有了不同的意义。“坏人”喜欢好酒,所以才有了酒局上的茅台、礼品盒里的茅台。好人同样喜欢好酒,所以我相信未来依然能看到:亲朋好友重逢相聚,用一瓶茅台把酒言欢;孩子金榜题名,父母开一瓶茅台庆祝;年轻人拜见未来岳父,用一瓶茅台表达心意。这时候的茅台也不只是一瓶白酒,而是寄托着人们最美好的情感。我对人性中的恶有信心,对人性中的善也有信心。不管好人还是坏人,都喜欢“好东西”,我对这一点最有信心。第七问:茅台成了“金融酒”,社会库存一旦进入市场会不会导致“崩盘”?茅台作为高端标品,除了白酒本身的消费属性之外,自然的也具有了交换、收藏和保值增值的金融价值。茅台确实有“金融酒”的一面,茅台的社会库存也确实不少,我身边朋友家里就有收藏茅台的,这是客观现实,无需否认。但问题是,难道茅台不应该具有金融属性吗?“酒是陈的香。”中国全民品牌认知度最高、美誉度最高、定位也最高的白酒品牌,怎么可能不被收藏和交换呢?怎么可能只有单纯的消费价值呢?如果连茅台都没有金融价值,那我反而要质疑茅台这个品牌本身的稀缺性和品牌价值了。所以“金融酒”本来就是正常现象,如果烟也像酒一样“陈的好”,那大概某些高档烟也会成为“金融烟”。作为投资者,我们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茅台的社会库存会不会大规模倾销市场,什么情况下会进入市场?我认为茅台降价本身并不会导致社会库存大规模进入市场,道理很简单:有钱人家里收藏了几十上百瓶茅台,他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在亲朋好友面前使用和炫耀,其次才是保值增值。如果茅台的市场价格跌了几百块甚至1000块钱,他的反应是什么?无所谓啊,继续存着,自己喝也可以,给朋友也可以,留着当女儿红都行,就算真的要卖也得高价的时候卖。说白了,茅台的金融属性只是使用价值之外的附加品。一瓶酒2300,哪怕1000瓶酒也不过价值230万元。请问哪个亿万大佬花230万元屯1000瓶酒放自己家地下室就为了保值增值的?这实在有点“皇帝用金锄头种地”的意思了。茅台价格下降,只会导致在黄牛和电商平台之间的空转货被止损抛出,形成短期砸盘,助涨助跌。这也是最近正在发生的事情。但这种短期现象并不改变茅台的长期投资逻辑。但是,如果某一天茅台因为品质下滑导致品牌口碑崩塌,人们不再认为茅台是“最好的白酒”,那茅台的金融属性也就真的到头了。那时候,社会库存就会倾斜而出,为品牌垮塌的茅台打上最后一颗棺材钉。因此,只要我们搞清楚茅台社会库存的属性和形成原因,其实就不太需要担心所谓的“社会库存砸盘”。第八问:茅台目前年产约1亿瓶,真实需求有这么多吗?前些天有人写文章提出了这个问题:“一个百万人口的普通县市,县长局长加一起才两三百人,这样中国收入前1%的人就不是茅台的目标人群,千分之一才是。这140万中国人需要解决1亿瓶茅台,这样每人每月需要喝6瓶。考虑到老人小孩不喝,每人每月要喝15瓶,平均2天喝1瓶。这似乎有点难。这个问题没想通,所以我一直没有买茅台股票”。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如果这个需求的账算不过来,那就意味着当前的茅台产量没有足够的真实消费需求承接,则茅台当前的价格和利润也就不可持续。我认为茅台目标客户是中国前千分之一的人群,这个假设基本没错,至少量级没错。固然有的目标客户是老人小孩或不爱喝酒的,但也有些非目标客户想买茅台爽一把的,一出一入差不多也能抵消。因此核心假设就是茅台的客户们能不能做到1个月喝15瓶?直观看这个数字确实比较难,但还是要回归茅台最大的消费场景:商务和政务宴请。这1个月15瓶的“任务”,按照惯例,大约80%都是“陪客”喝掉的,老板和书记喝掉的不过1个月3瓶。这个数字看起来就“轻松”得多。第九问:茅台的需求边界在哪里?茅台的年销量从2001年的4千吨提升到2023年的4万2千吨,22年翻了10倍。中国人均GDP则从2001年的1053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2万美元,22年翻了12倍,与茅台的年销量增长基本吻合。这当然不是巧合。作为超高端白酒,中国经济的增长和高收入人群的持续扩大是茅台需求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因此,中国的高收入人群是否会继续增长,增长速度有多快?这是判断茅台需求边界的核心问题。如果我们假设中国未来10年有4%的实际GDP增速和2%的通胀,那就意味着6%的名义增速。假设茅台产量增速和GDP名义增速一致,则10年后茅台的需求应为现在的1.8倍,即7.1万吨。较差的预期下,如果假设未来10年GDP增速3%,通胀1.5%,则意味着4.5%的名义增速,则10年后茅台的市场需求为现在的1.55倍,即6.5万吨。目前茅台基酒设计产能4.3万吨,实际产能5.7万吨。茅台公司在2022年12月宣布了“十四五技改”项目,计划将茅台酒设计产能扩大1.98万吨,预计2026年完成。这样2027年全面投产后茅台基酒实际产能将增加到8.3万吨。由于茅台取基酒后有4年的贮存时间,成品酒约为4年前基酒产量的80%,则2031年茅台酒产量将增加到约6.6万吨。巧了,这个6.6万吨的产量刚好对应上面“较差”预期下市场的需求量6.5万吨。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茅台管理层隐藏在这次扩产计划背后的“小心思”:在比较保守的市场情况下,茅台产能要和市场需求形成紧平衡。产能不要大跃进,但也别掉链子。因此,茅台未来10年的需求边界是比较清晰的,即随着经济发展,从当前的4.2万吨逐渐增长到6.5万吨到7.1万吨。截止到2026年的本轮扩产计划也基本能覆盖这个需求体量。第十问:如何确认茅台的估值和买点?股票的买点取决于公司估值,而估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在出厂价低于市场价50%的行政干预下,茅台长期尽产尽销,盈利能力只取决于产能和出厂价。考虑到基酒放量节奏,2025年和2029年将成为茅台成品酒产销量跃升的两个重要年份。预期2032年茅台成品酒产量为6.6万吨。目前茅台出厂价为1169元,建议零售价1499元,“暴跌”后的最新市场价约2300元。这里我预估2032年茅台出厂价涨到2000元,也就是假设当前的茅台市场价维持9年不变,经销商依然有钱可赚。这样2032年茅台酒吨价约为586元。此外,系列酒按10%的年化增长计算,飞天提价和茅台1935放量带来的毛利率增长都视作安全边际,不予考虑。则2032年茅台酒营收约为3900亿,净利2200亿,对比2023年年化增速12.9%。虽然比不上过去20年茅台的极强成长性,但在中国新的经济增速背景下,年化12.9%的稳定可预期的增速仍然非常优秀。再加上4%股息率,这意味着若不计市盈率变化,当前投资茅台则未来9年将获得至少17%的年化收益率。综合考虑未来几年宏观利率水平较低、茅台业绩增长确定性强、分红政策可预期性高,给茅台25倍的合理市盈率完全没问题。根据预测,2026年茅台预期营收1800亿,归母净利1069亿,则合理市值为1069亿乘25等于2.7万亿。按3年1倍的投资收益目标,朝着合理市值砍一半,则2024年茅台的理想买点为市值1.3万亿处,即股价1063元。我认为贵州茅台属于确定性优秀的公司,合理市值的7折,也就是1.89万亿,即股价1504元,以下即进入低估区间,在1.08万亿,即股价860以下则进入极度低估区间。但投资的本质就是永远比较,永远把资金放在预期收益率更高的资产上。在当前的熊市背景下,我持有的其它资产的性价比也非常不错,所以我还需要谨慎决定把哪些资产换成茅台,在什么价格换、换多少。综上,茅台是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存在,不仅因为它利润率极高、护城河深厚,能持续创造巨大的股东价值,还因为它特殊的生产周期和行政限价下满产满销的特点导致未来4年的业绩具有高度可预测性。如此高确定性的公司,实在是上天赠送给中国投资者的礼物,就像可口可乐和苹果是上天赠送给美国投资者的礼物一样。只要真正理解了茅台的投资逻辑,估值就变成了小学算术题,我们需要做的只剩下便宜时买入,太贵了就卖出,大部分时间躺着不动,然后财富自然滚滚而来。
9/26/202418 minutes, 2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37.恒生科技的反弹有点猛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恒生科技的反弹有点猛。来自投基联盟。最近一段时间,A股这边还是很弱,一直在不断阴跌中,几乎是没有任何的行情,就算美联储降息的这种大利好,也只是涨了一天而已,随后也开始震荡了。但是,与我们只有一江之隔的港股,最近却走出了独立行情,已经不怎么受A股的影响了,反而要比A股强的多,最近反弹的比较多,竟然不知不觉连续收出了8根阳线,确实是有点要走出底部的味道了。如果是从8月低点开始算的话,恒生指数这波反弹的涨幅超过了7%,恒生科技指数的涨幅超过接近10%,幅度还是比较猛的了,再涨一段时间的话,就要进入技术性牛市了,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来。相对A股来说,个人是更看好港股的。首先,港股对美联储降息更敏感。港股是属于全球配置型市场,港币又实施联系汇率制度,对美国政策利率调整更敏感,恒生指数与美元指数基本是负相关的,相关系数为负0.28。也就是说,如果美元上涨的话,那么港股就会下跌;如果美元下跌的话,那么港股就会上涨。从原因上来看,过去两年因为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美元指数因此大幅的上涨,从90涨到115左右,就算2022年以后停止加息了,但是美债利率还是很高,美元基本是在100左右震荡,强势的美元压制了港股的表现,因为有很多国际资金减少了港股的配置。当时,目前情况发生改变了,因为美联储正式进入降息周期了,在9月降息了50个基点,力度还是比较大的,美元潮汐大概率是会回流新兴市场,港股作为离岸市场,资本可自由兑换,不存在汇率风险,不受资金进出的限制,大概率会是资金买入人民币资产的第一站。其次,大量资金流入港股。股价要想涨起来,还是要靠资金买起来,如果没有资金关注的话,自然是涨不上去的。实际上,现在有很多的资金在流入港股,比如南向资金、企业的回购等,而且它们的资金量是非常大的。比如说,从年初到现在,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已经超过了2055亿元,这个力度是非常大的,远远超过了去年一年的回购额,而且也是创了新的历史记录。此外,南向资金也在大幅度的流入港股,今年差不多流入了4500亿元了,差不多是去年的两倍了,流入金额仅次于2015年。如果将南向和回购资金加起来的话,总金额已经超过6500亿元了,这个金额已经非常的庞大了。要知道的是,今年港股I P O的数量并不多,募集总金额也才450亿港币。也就是说,目前港股属于是净回报的市场了。再次,港股的估值要更低估。从估值指标来看的话,相对于A股来说,港股的估值更低。比如说,目前A H溢价指数为153,也就是A股的价格比港股高出53%。同样的东西,自然是选择更便宜的那个,毕竟价格更低,未来能赚到的利润空间就更大。所以说,目前港股的估值更低、价格更便宜,其实是更有投资性价比。当然,相对而言的话,更看好港股的互联网板块,因为港股有行情的话,相对于其他板块,它们的弹性要大的多,是能够拿到更高收益的。除此之外,个人看好恒生科技的原因有三个:首先,互联网企业基本面比较好。在港股上市公司中,港股互联网公司是比较优质的资产,它们属于国内最优质的一批公司,有着比较好的基本面,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之下,很多公司又重新聚焦主营业务,在大幅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业绩又重新回到了较高的增速阶段;其次,企业在大量回购股份。正如前面说的,现在港股上市公司在大规模回购股份,但主要是互联网公司贡献的,比如说腾讯、小米、美团这些,它们才是回购的主力军,这些公司手上有大把的现金,有实力、有动力、有意愿去回购股份,这对股价有明显的托底作用;最后,对美债利率更敏感。相对来说,互联网企业属于轻资产公司,它们对于美债利率的波动要更加敏感,尤其是当流动性改善的时候,基本是属于涨幅考前的板块了,比如说这次港股反弹,恒生科技的涨幅就相对要大的多。
9/25/20245 minutes, 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36.降准降息降房贷强回购!大拐点真要到来了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降准降息降房贷强回购!大拐点真要到来了。来自指汇盈。9月24日上午9点,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信息量非常多,下面我逐一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首先是央行,出台三个政策:1、降准和降息央行将在近期下调银行存款准备率0.5%,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且预计在年底前还会择机再降准0.25%到0.5%。同时,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从目前的1.7%降为1.5%。通过降准和降息,降低银行成本,保持银行净息差稳定。2、降存量房贷利率以及降二套房房贷首付比例引导银行把存量房贷利率降到新发房贷利率附近。目前存量房D利率平均4.3%左右,新发房贷利率3.8%左右,预计平均降幅0.5%左右。预计本次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平均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亿左右。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将全国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从25%下调到15%。3、5000亿股票互换便利以及3000亿股票回购贷款创设互换便利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抵押,从央行获取资金,大幅提升金融机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的增持能力。首期互换便利工具规模5000亿,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市。创设专项再款款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央行向银行发放再贷款利率是1.75%,商业银行给客户办贷款的时候追加0.5%,也就是2.25%利率。首期资金规模3000亿,如果这项工作做得好,后续可以继续追加规模。这点非常好,光靠国家队买沪深300ETF是不够,必须得靠回购股票。我之前给的建议是,由汇金公司大量发行低息债券,用发债的钱买A股。如今是银行贷款给上市公司回购股票,逻辑相似,操作略有差异而已。接着是国家金融监管管理总局的政策:将增加六大国有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近年来,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的方式来增加资本。但随着银行让利力度不断加大,银行利润增速放缓。为了减轻银行经营压力,更好服务经济,将对6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强核心一级资本。就这一条政策对大家来说属于重磅,或者说对银行股的股东属于重磅,其他政策对股民的直接影响较少,就暂且忽略。最后是证监会:1、支持并购重组为进一步激发并购重组活力,在前期广泛调研基础上,证监会研究制定了“并购6条”。将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开展基于转型升级为目标的跨行业并购,以及有助于补链强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的收购。部分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资本市场在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将继续助力传统行业通过合理的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2、要求长期破净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近期将就市值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指引要求上市公司要依法做好市值管理,董事会要高度重视投资者保护和投资者回报,上市公司要积极运用并购重组等工具,长期破净公司要制定价值提升的计划,评估实施效果并披露,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要制定市值管理制度。3、国家队要继续加码进一步支持汇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扩大投资范围的有关安排,也推动包括汇金公司在内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好的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总的来说,这次是非常超预期的,降息、降存量房贷、鼓励回购、国家队进一步加码都实现了,甚至没想到的5000亿互换便利、注资六大国有银行也有了,最后还追加三个还没兑现的承诺,即平准基金、跨行转按揭、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万事已俱备,还差财政部的东风。加杠杆才有机会彻底扭转这波经济颓势。日本和美国的经验都告诉过我们,一定要有“行动的勇气”。失落30年,还有5到8年甚至更早走出困境,选择权其实在自己手上。
9/24/20245 minutes, 1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35.美国降息,香港最受益,其中18A公司是前锋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美国降息,香港最受益,其中18A公司是前锋。来自王朝雄。拥抱刚刚启动的香港市场,拥抱香港市场中的18A公司的龙头,忍耐性持有1到2年时间,回报5到10倍左右,所以重仓持有就是最好的策略。美国在2024年9月19号宣布降息50个基点,结束了2022年3月开启以来的加息周期,进入了降息周期,大家预期在2024年还有一次50个基点降息并在2025-2026年初一降息周期中。那么美国降息,对中国是无一害而有百利,但是不是非常直接和明星,真正直接和明星就是香港市场,原因如下:(1)因为香港市场的估值非常低,市盈率大概在8.76倍左右,处于近10年来11.3%历史分位水平,现金红利率超过5%的非常多;(2)香港市场的盈利开始恢复:尽管宏观经济仍然面临种种挑战,但自下而上的企业盈利在2024年出现恢复。相比A股公司,港股企业少一些地产产业链,多一些互联网成分,2024上半年恒生指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负0.5%和正3.1%,相较2023全年增速(营收同比负4.0%、归母净利润同比正0.8%)明显改善。美联储降息会使得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对经济活动形成刺激作用。另一方面,美元利率下行也有望打开国内经济刺激政策空间,加速基本面复苏节奏;(3)香港市场已走出底部,随着流动性改善会越来越好:从技术形态来看,香港市场系列指数似乎都走出了三重或者四重底部。如果观察成交金额、盈利增速,结合美元进入降息周期,诸多指标指向:香港股票市场指数走出底部;在证券交易层面,股票成交换手率的低点往往和股票价格低点高度重合。在滚动12个月时间范围内,观察港股换手率,短期低点已经过去,预示港股价格也已经度过低点。港股最近一次“地量和地价”参考案例是2022年。彼时,港股换手率下跌至2022年三季度后反弹,股价也随之反弹。近三个月,恒生指数日成交金额低点在8月,约为300亿元,换手率约为0.25%,接近2022年三季度低点水平0.21%,之后换手率缓慢回升,股价也随之反弹;(4)香港创新药行业:美国降息周期开启,港股创新药投资正当时!直接借用巴总的文章,非常好:美联储降息利好港股创新药逻辑!创新药在前期研发阶段依赖外部资金支持。当利率高企,意味着低风险投资收益较高,资金不愿意冒更大的风险投资创新药等重研发的权益类资产。随着利率回落,创新药企的融资难度相对降低,利好创新药板块。从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走势可以看出,两者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港股创新药板块的投资价值将值得关注,预计会翻倍以上大行情,龙头个股要涨20倍以上! 2019年7月至2021年美国降息周期:美联储在2019年进行了三次降息,然后在2020年3月,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紧急降息50个基点,之后2020年底又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2019-2021年美国降息周期,中国资本市场持续上行,为行业带来巨量的社会资源和狂热的乐观情绪,一批企业在无限憧憬中开启了激进的扩张进程;回溯接近二十家港股18A的市值变化图像可以得出结论,绝大多数港股18A的市值的峰值在2021年6到7月。相关专业研究机构统计了港股18A公司可持续业务的营收变化,其中的大头由创新药企贡献,过去3年多时间内保持了非常高速的增长。此外,该机构统计的45家2024年前通过18A通道上市的港股创新药企合计净利。从2021年近600亿亏损和超-200%的亏损率,到2024H1接近100亿亏损额和不到-35%的亏损率,扭亏气势十足!从2022到2024年,美国开始加息周期,资本市场持续下行,在透骨的寒气中,18A创新药公司一方面基本面大幅改善,但是股价和市值却大幅下挫,从2023年下半年以来,大量的Biotech被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市值缩水至早前的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虽然有一部分是地缘政治原因,但是香港资本市场的涨跌与美国利率绝对正相关,特别是利率敏感的创新药行业。这两年港股18A中,百济和信达比其他绝大多数的Biotech都跑得更快,目前已经是初步成熟的Biopharma。随着中秋假期康方生物和亚盛医药股价创了近几年新高,港股创新药公司再次引起市场更多投资人的关注。美国再次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预计本次降息周期持续到2026年底,连续三年100基点的幅度最终至2%利率。预计港股创新药行业将迎来翻倍行情。即使按照美股估值的一半进行计算,这一涨幅也仅仅是初步显现。此外,该涨幅将显著超越许多高股息的个股。创新药行业具备增长潜力、合理估值、政策支持,并且面向6亿老龄人群的国内市场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在国资介入之前,能否展现出更强的市场表现和自信?康方、亚盛或已高位,而石药、远大、丽珠等转型股及复星,预计未来3年两位数增长配高息,适合保守投资者。药明生物、微创医疗等潜力股,以及乐普生物、和誉等低位股,未来或有显著增值,预计1年翻倍,3年5倍增长。
9/23/20246 minutes, 5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34.港股跑赢的趋势或已悄然开启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港股跑赢的趋势或已悄然开启。来自零城逆影。目前,港股上市公司共计2624家,市值31.8万亿港币,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大约都是A股的一半。数据截至2024年8月底,来源于香港交易所。由于港股中,中国内地企业市值占比超过70%,并且很多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都集中在内地,因此港股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中国内地的经济状况。不过,港股的参与者主要是外资,更易受到海外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影响。因此虽然都受内地经济影响,但港股常常演绎出与A股不同的走势。某些阶段港股更强、某些阶段A股更强。可以用两个数据观察A H阶段性的强弱趋势,大致有5个阶段A股、港股轮流跑赢。而从2022年10月开始,港股似乎开始跑赢。尤其是自2024年4月开始,港股跑赢的趋势尤其明显。甚至在恒生A H溢价指数还在上升的情况下,港股依旧跑赢A股。或许这种趋势才刚刚开始,考虑到后续港股的利好因素也更多,感觉当前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港股。本文分析一些港股的投资逻辑以及投资标的。首先看一下港股的投资逻辑分析第一,估值极低虽然近几年总有人说港股低估,建议布局,但港股估值依旧下行。不过拉长观察近20年恒生指数的估值变化,每次估值到了8倍左右,就接近底部了。这次跌的更深一些,2022年10月24日最低跌到P E 为7.36, 2024年2月2日最低跌到7.7,两次都很快反弹了。这说明8倍P E可能是一个比较坚实的底部。再看看恒生 A H 溢价指数,主要表征了两地大盘价值股的定价差异。一般这个指数达到150,就是阶段性高点,后续要么A股补跌,要么港股补涨。以前大家认为在120到130左右是合理的,成立以来平均也是125,但是近5年平均已经是140了,9月12日是150.5点,代表同样的公司A股比港股贵50%,后续均值回归的概率更大。第二,美联储降息,利好新兴市场美联储9月18日已经开启了降息周期,利好资金外流到新兴市场。虽然说A股港股都是新兴市场,但是外资进出港股比A股更加的方便,因为港股是离岸市场,外资对港股也更熟悉。因此美联储降息对港股是更大的利好。此外,美联储降息后也有望给国内打开货币政策空间,政策进一步发力提振经济第三,内地资金积极布局港股,上市公司积极回购港股有许多A股缺乏的行业,比如互联网、教育、物业等,是A股配置的重要补充。近年来也不断有新兴行业公司上市,加上9月10日阿里巴巴正式获批纳入港股通,进一步引发关注度。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对港股市场的关注度显著增长。截至8月末,港股通年内净流入合计超4000亿港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超过前3年的净流入额。香港股市的上市公司正在积极进行股份回购,从年初至今,回购金额总计已超过1800亿港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回购总额1200多亿港元,并且也高于中国大陆A股市场在2023年的回购总额914亿元。互联网科技龙头是回购的主力军。以腾讯控股为例,去年回购494亿港元,今年以来腾讯控股回购总金额达824亿港元;美团回购金额也达268亿港元。第四,经济复苏利好传统行业和大盘股一般来说,经济复苏对传统行业和大盘股更为有利,这是因为传统行业往往受益于顺周期效应,而大盘股与整体经济总量关系更为密切,港股就有很多传统行业,互联网板块也和经济总量息息相关。恒生指数的行业分布,金融、消费、能源、建筑等行业都是顺周期。第五,政策潜在利好去年香港专门成立工作小组研究如何增加股票市场流动性;香港证监会提议通过降低港股通投资门槛和降低股息红利税两个方式提振香港资本市场。如果实行了,对港股是重大利好;一直有传闻政府要设立境外平准基金,如果真的设立了,也会更加利好港股。所以,我倾向于认为港股后续可能会更好一点,因为它的边际向好因素更多一些。其次,看好港股,可以投资什么标的需要注意的是,港股一旦起势,速度可能非常快,因为流动性更小,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至少要提前了解投资标的。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投资,跟踪港股指数的E T F是个方便的工具,关注度比较高的指数有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以及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港股红利系列指数。后两者是风格指数,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红利风格,确实近几年表现不错,2019年以来港股红利确实持续跑赢。港股红利比A股红利估值更低,股息率更高,如果投资者认为当前趋势会延续,可以关注恒生红利低波E T F.不过这种趋势已经持续3年半了,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风险偏好回升,这种趋势后续可能反转。代表成长风格的恒生科技也越来越值得关注,2021年至2022年,恒生科技大幅跑输恒生指数,目前这种趋势已经走平。美联储降息会利好长久期的成长板块,恒生科技可以关注一下,对应的基金是恒生科技30E T F。不过,风格判断是挺难的一件事,投资难度也更大。一般还是建议普通投资者配置风格均衡的宽基指数。最常见的标的就是有着超过50年历史的恒生指数,目前有82只成分股,行业均衡。对应的基金是恒生E T F易方达。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也比较有代表性,反映在港股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整体表现的整体表现。对应的基金是H股E T F。另外还有个中证港股通中国100指数也值得关注,该指数由中证公司编制,选取港股通范围内最大的100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反映港股通范围内中国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对应的基金是港股通100E T F。该指数相比前两个指数,市值分布和行业分布更均衡一些。综上所述,港股和A股都表征了中国经济状况,两者不可能长期处于估值极低状态,两者的定价也不可能长时间差异过大,考虑到两者的估值、趋势和边际变化因素,投资者当下可以多关注港股。
9/22/20247 minutes, 4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33.高股息股票投资要点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高股息股票投资要点。来自奶牛的天空。我认为高股息股票的投资要点有四,一是公司不破产,二是权益不稀释,三是利润可持续,四是分红不减少。只要把握住以上四个核心要点,那么基于长期视角来看这笔投资是不会亏损的,有的只是盈利多和盈利少的区别。下面我详细谈谈这四个投资要点:一、公司不破产高股息股票投资不能只看股息率,前提是要守住本金安全,所以要把公司不破产排在第一位。评估公司是否安全主要从资产安全和业务持续经营两个视角去看。首先是资产安全视角。资产安全主要是涉及资产风险、杠杆风险、非金融企业的现金流风险、金融企业的流动性风险这几个方面。资产风险排查要通过抓大放小的原则,重点关注占比高、影响大的资产类别,对其盈利能力和变现能力进行系统分析评估。杠杆风险相当于是把原有的资产风险进行放大。杠杆加资产风险等于资产风险比上1减资产负债率。若资产负债率是50%,相当于杠杆风险把资产风险放大2倍。80%就是放大5倍,90%就是放大10倍。所以,对于杠杆风险高的企业,一定要对资产风险的排查更加重视。而非金融企业的现金流风险主要是排查现金流的健康程度。金融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是要提防挤兑风险。其次是业务的持续经营视角,即评估重点在于业务能不能一直被社会需要。公司的安全性持续变好是公司不破产的进阶版。优质企业的业务和社会需要深度捆绑,资产质量才会不断变好,整体安全性不断变高。二、权益不稀释此项常常会被投资者忽略,重点是评估股东权益变化。首先考虑企业能不能满足内生性成长要求,有无股权再融资风险。如果需要再融资,那持有的股份权益会不断被稀释。如果企业能满足内生性成长要求,后续股权再融资的概率非常低,那么持有的股份权益大概率就能保持不变。其次是企业有无可转债,如果有可转债,需要评估可转债转股后原有股份的稀释情况。再次,企业有无股权激励政策,评估该政策是否合理,是否会大幅度稀释原有股东权益。最后是企业控股方和管理层是否可靠,会不会蚕食企业利润、侵犯股东权益。股权占比增加是股权不稀释的进阶版。最优秀的企业既能保持内生性成长又能回购股份,即回购后注销,这样股东权益可以随着总股份减少而不断增加。三、利润可持续利润可持续不是说净利润永远不会同比下滑,要求的只是净利润在长期的视角上是稳定持续的,在经济好的年份净利润可能是增长的,在经济差的年份净利润可能是轻微下滑的,但是下滑的幅度要可控,其核心的盈利逻辑不能出现问题。净利润低中速成长是利润可持续的进阶版。这就是大家常常讲的高股息加成长。同时,在行业或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原先净利润有低成长就可以形成一定的安全垫,可以让企业在相对困难时期守住原有的净利润。四、分红不减少同时满足企业有分红能力、控制方有分红意愿的股票就可以做到分红不减少。我分享几个注意事项:一是企业的分红能力是会持续发生变化的。以前不具备分红能力并不代表以后也不具备,所以要实时去评估企业的这项能力。二是控制方的更替可能会影响分红意愿。比如高股息私企的实控人如果年纪过大,就会有继承人不保持原有分红政策的风险,国企一般不会遇到这个问题。分红率持续提升是分红不减少的进阶版。比如目前国有银行的分红率是30%左右,后续就有可能会持续提高分红率。
9/21/20244 minutes, 3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32.“中国神船”的底层逻辑是行业反转,重组不过是催化剂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中国神船”的底层逻辑是行业反转,重组不过是催化剂。来自银杏君。最近有很多朋友关心南北船合并,大概率是因为2014年南北车合并以后股价涨了10倍。当时是大牛市,市场上特别流行这种重组的题材,很多类似的股票都是这样大涨的。但现在A股大环境不太行,所以中国神车的大涨很难复制,投资者在股票层面对中国神船要理性看待,今时不同往日了。从公告来看,换股价格已经明确了,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换得0.1335股中国船舶股票,中国船舶的换股价格确定为37.84元一股,中国重工的股票交易均价确定为5.05元一股。按照现在价格来看,中国船舶略低估,而且中国船舶的筹码集中度很好,所以我后续看多。目前,中国重工的总股本为228.02亿股,经计算,中国船舶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发行的股份数量合计为30.44亿股。涉及交易金额1151.5亿元,构成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在公告中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同时,为保护异议股东的利益,中国船舶将赋予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价格为30.27元一股,而中国重工将为异议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价格为4.04元一股。也就是说给了投资者两种选择:如果你不同意,就8折给你现金;或者接受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换得0.1335股中国船舶股票。这相当于换股比例为7.49比1,船舶现金选择权为30.27,重工现金选择权为4.04。中国重工股东吃亏6.8%,这一点不太好,其他没什么。长期肯定是利好,减少同业竞争,减少经营成本,未来业绩会更好。从行业来看,造船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周期行业,一般以十年为维度周期波动。经历前十年衰退后,2021年以来,航运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船舶行业供需格局进一步改善进入回暖阶段,景气度飞速提升。在本轮周期中,中国船厂接单能力较上一轮上行周期明显强劲,造船市场进一步向中国集中,特别是大型船只、L N G等对成本控制和技术优势要求较高的高附加值船舶订单比上一轮船周期明显提高。目前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0%、74.7%和58.9%,我国船舶制造业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前不久“淮河能源启航”号完工交付,国产化率逾85%,打破国际技术壁垒,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我国“气化长江”标志性工程,是全球首款、中国首制江海直达型14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即L N G加注运输船。“淮河能源启航”号L N G加注运输船是国家核心技术攻关专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之一,首次应用了多项国产技术,实现建造过程更大程度的自主可控,缩短了造船周期,保障了技术服务及时性。对我国L N G造船业突破“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建造大型邮轮的技术主要被欧洲几家造船厂所垄断,目前全球只有5个国家拥有建造大型邮轮的能力,即中国、法国、意大利、芬兰和德国。根据半年报,中国船舶今年上半年完工交付民品船舶48艘,403.45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期多交付10艘,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59.87%,同比增长3.20%。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船舶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362.18万载重吨,金额1996.39亿元。中国重工今年上半年共完工民船26艘、277.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1%;84.3万修正总吨,同比上涨10.5%。上半年共承接民船订单68艘、1167.1万载重吨、金额4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8%、230.6%、130.2%。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360.17亿元,同比增长17.99%,实现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155.31%。中国重工实现营业收入221.02亿元,同比增长31.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177.13%。目前全球船企手持订单规模大,生产排期已至2028年。同时,全球造船业手持订单规模已超3亿载重吨,行业生产保障系数超过3.5年,订单规模庞大、高技术船舶占比提升增加。这种时候南北船合并,减少很多同业竞争,就可以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更好的完成未来的订单交付。造船领域的三个明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目前都已经拿下。在我国工业上的明珠一旦攻克下来,就会和下饺子一样的越来越多,而且建的越来越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在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造船领域的实力越来越强。2024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9%。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171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8.6%。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4.7%和58.9%。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高端船型订单饱满,利润同比增长近2倍。越来越多的国外船东把订单投向了中国船厂,全球每10份造船新订单,就有超过七成流向中国。所以我对中国船舶的看多,并不仅仅是因为重组,而是因为造船行业的反转。
9/20/20247 minutes, 1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31.美联储降息利好哪类资产?对A股又有何影响?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美联储降息利好哪类资产?对A股又有何影响?来自六亿居士。北京时间2024年9月19日凌晨2点,美联储公布本次议息结果:联邦基准利率从5.25%到5.50%,降至4.75%到5.00%,降息50基点。此为2022年开启本轮加息以来的首次降息,降息幅度略超市场预期。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全球经济与金融的执牛耳者,美国的利率变化会对国际金融市场、跨境资本流动以及其他国家货币政策产生连锁反应。此前,欧元区、英国、加拿大、瑞士、巴西、阿根廷等多个主要经济体已启动降息,随着美联储加入降息“阵营”,新一轮的货币宽松周期已在路上。本次美联储降息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且全球各央行的政策协调性相比以往也有所下降。鲍威尔往往是动作麻利、讲话鹰鸽交替,用更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平衡市场预期。从过往经验看,发达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全球资本风险偏好上升,资金会涌入新兴市场、权益市场等寻求更高收益。美元也往往由强转弱,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和跨境资本流出压力将得到缓解。对于我们而言,美联储预防式降息主要在于中短期的流动性改善和风险偏好提升,但基本面的修复还需要时间的验证。看到这里,不少朋友会问:那么美联储降息利好哪类资产?对A股又有何影响?我通过统计过往30年,美债收益率回落的7个大周期中,各大类资产的整体表现,以及以主要宽基、风格指数的涨跌幅,分解美联储降息对A股各类资产的影响。我们先以往看看美联储降息后各大类资产的表现。从历史数据看,各大类资产,黄金、亚洲美元债、权益资产表现较好;原油、大宗商品、美元相对偏弱。我们所关注的A股,从上证指数的角度看,各有涨跌,需要进一步拆解,并关注起止点的估值水平。下面,我将不同周期A股的各指数表现进行对比。由于A股大部分指数成立于2004年之后,因此我主要统计了2007年之后5个周期的数据。2007年之后的第一个周期是从2007年6月12日到2008年12月8日。这期间A股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盘指数均出现超过45%的下跌;大盘和小盘指数下跌幅度也在40%左右。第二周期,即2010年4月5日至2012年7月25日,各指数较上一周期下跌幅度有所减少,平均下跌在30%左右。第三周期,即2013年12月31日至2016年7月5日,A股各指数呈现较大幅度上涨,除沪深300,上涨约47%和中盘成长上涨约33%外,其他指数涨幅均超过50%,小盘股、创业板涨幅高达70%以上。第四周期,即2018年11月8日至2020年8月4日。这一周期下的各指数也均呈现上涨,但不如上一周期均衡。创业板和大盘成长指数上涨超过100%,而大盘价值指数仅上涨约20%。第五周期,即2023年10月19日至2024年8月5日,这一周期除大盘价值指数有所上涨外,其余各指数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中证1000指数下跌幅度最大,跌幅接近20%。从拆解数据上看,整体上有涨有跌,各有千秋。因为除了降息带来的流动性影响,外部因素、经济基本面、市场估值水平、科技创新影响、政策环境等因素,也广泛地影响着市场的走势。仅从估值的角度看,2007年与2010年,A股估值水平整体偏高;2013年、2018年则处于阶段底部。当前A股的估值水平,整体接近2018年的水平,同样处于历史底部阶段。对长期收益而言,基本面、估值水平、流动性是核心三要素。现在估值已经趴在地上了,外部的水龙头也已经开启,现在就需要耐心等基本面复苏。我们还是应该回归基本功,以契合的风险管理、合适的股债配比、合理的资产结构,以及恰当的流动性管理,艰难而稳健地度过这个冬天。
9/19/20245 minutes, 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30.资金的流动决定大A行情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资金的流动决定大A行情。来自时间定投-大鹏投研。大A市场已经整整跌了3年了,各大指数与2018年创出的最低位仅有10%左右的差距空间,而市盈率,破净率均达到历史极低值水平,与2005年的998点可一教高下。市场究竟还要跌到多少?市场什么时候反转?降息到底会不会带来反转呢?我们要认识到核心的一点,即影响资本市场的决定因素永远是资金。加息也好,降息也罢,推动地缘政治的剧烈碰撞,实际是驱使全球资金的流动,诱导资金投资,诱导资金避险,从而实现世界经济的潮汐运动。大至指数,小至个股,涨跌的本质还是资金推动。美国为什么一直长牛?本质还是美元霸权的红利,利用美元的地位,美元对大宗商品的影响,通过美元潮汐收割全球,从而为美国泵血,造就美国的长牛。我们的市场为什么这么差?我们先看一下时间表。2021年8月,美国C P I增速达到5.4%;2021年12月美联储突然宣布通胀是美国经济的头号敌人;2022年3月俄乌战争爆发,导致能源与食品供给限制进一步恶化了通胀。当月,美联储不得不开启货币紧缩,快速加息,以应对通胀。本轮市场的下跌开始于2022年1月,这是在对美联储加息有预期的情况下;2022年2月,指数还大幅反弹3%,3月指数破位式下跌,振幅达到13.78%,即美联储加息落地。此后开始长达近3年的下跌行情。为什么美国加息,我们就要下跌?第一、美国加息,吸引美元回流,美元开始强势,其他货币相对美元贬值。加息当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从6.3一直涨至7.3,国内热钱和流进国内的外资,肯定回流美国。自此我们的流动性开始紧张,股市开始下跌,外资逐步抽走钱回美国市场。第二、外汇资金留存不结汇。最近市场也开始解读这个信息了。2022年是出口企业及做亚马逊的朋友的黄金年。国内利率百分之2点几,美国5%以上。在这个过程中,美元一直升值。只要你把美元存到海外银行,哪怕中银国际,你将获得汇率溢价加高利息。出口商比既往多了将近15%到20%的净利润。有数据表示,在美国加息周期以来,我们出口商累计5000亿美元左右未进行结汇。这个数据不得了,因为我们的顺差1年下来也就几千亿美元。这意味着这几年国内按照人民币计价,少流入的人民币少了3万多亿元。但是我们国家也没有闲着,在看不到的地方已经在出手。例如:趁美国全球剪羊毛之际,我们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入。本来在美国加息下该破产的国家和企业,如巴铁和非洲国家,破产就要被美国拿走优质资产。我们给他们放贷,在低位接盘,也是抄底的一种。这些资金,在降息周期后,美元弱势,就会带来汇率溢价和利润。另外,当下我们持有3万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其实也是在薅美国高利率羊毛。这几年钱都在外面博弈,国内大A能好吗?这两年主要的任务就是维持,等待降息带来的转机。第三、国家是否有强烈救市意愿?我国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房地产、出口、消费。前几年房地产一直累积风险,后发展受困。美国加息,直接拉垮了房地产。美元强势,海外美元债偿还额度溢价近15%,加上美元利率高企,即便置换后高利率也让房企受不了,所以很多房地产企业直接躺平逾期美元债。同时,经过疫情的洗礼,人们消费观念变化,使消费日渐萎靡,造成通缩。消费及房地产都处于下行整理周期,出口就成了支撑经济的核心,保住汇率就是保住经济。美国加息,人民币贬值,是利好出口的。在这种情况下,这几年我们干预的预期并不强。但是我们没有放任汇率,在关键的点位,我们都出手了,这是防范金融风险及防范国内资产被做空的必要。外资流出,国内资金亦紧张。房地产、消费、关键性的产业,地方债等等都需要资金支持。其实可用资金真的极度紧张。对比既往几次大熊市,在三驾马车正常拉动的情况下,调动资金救市是相对容易的,毕竟用钱的地方不多。而最近几次救市都是政策多,进场资金少,平准基金,救市资金,准备了很久,都没有下文,原因真的是没钱。大家见汇金救市的5000亿,都是临时借的短债,1年后要还的。对比2016年熔断,汇金出手简直是气吞山河,估计当时每个上市公司都买到了前十大股东。这也是大抵市场未见底的原因吧。说了那么多,都是说加息对我们的影响,下面说说降息。美国降息,对人民币来说有升值的预期,有升值预期就会吸引到部分资金进来中国。那么什么资金会优先进来?资金会优先投向什么地方呢?第一批回归的资金,肯定是与国内关联紧密的国外未结汇资金,因为这些资金背后的使用人在中国,未来也是要结汇的,所以趁目前美元还在高位,部分资金会优先结汇,这两个月的汇率暴跌已经有所反应。这批资金回来,除了回到出口商自身的经营循环之外,主要投向标的就是债券,更多是国债。这是为什么?目前国内的经济大循环依旧有较大压力,美国的降息给我们带来的是我们的财政货币政策空间。意思就是说,我们也要放水救经济的。降准降息意味着有利于债券的收益,也是当下债券收益屡创新高的原因。央行前两个月已经提醒了商业银行不要去参与债券交易。这是个信号,警告过,未来就有预期了。如果规划得好,大放一次水,效果显著,数据触底反弹,再降息的预期减弱,那么股市就真的要起来了。第二批资金,投资国内优质产业。美国一旦进入降息周期,产业资金必将寻找优质资产布局,我们资产价格目前仍在合理区间,我们产业获得资金持续流入,将重新进入利润增长轨道。只有增长才能解决当下的一切问题。第三批资金,套利资金。就是预期人民币大幅升值,或者说快于其他币种升值,资金会进入我们市场,这大概率会在国债收益见顶后进场。我们对于这些资金还要关注一些什么?一是开始于今年7月的日本加息。日本加息除了抗通胀,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承接美元的流入。对于与日本深度关联的经济体,如东南亚国家,会面临资金回流日本的状况,进一步打压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日本加息,使得我们降息也会相对谨慎,因为部分全球资金肯定会吸引到日本去。另外地缘政治的波动加剧,也是日本加息,防止日元外流的重要因素。日本防外流的同时还和我们竞争外资,这也是我们股票市场不稳定因素之一。二是金砖国家支付系统。这个系统今年10月份就要讨论上不上线,如果上线,那么全球范围内美元用量将减少。而具体规模多少,要看金砖国家的贸易体量。这是一个趋势,如果能持续增量,那么美元将大幅贬值,美元体系会加速崩溃。对于股票市场来讲,短期走势应该会逐步稳定。中期走势估计还要看下半年的政策力度,这个力度很关键,在不伤害外贸太多的情况下,尽量刺激经济和消费,只要解决好通缩,一切都好说。在技术上看指数,空头依旧占优,而今年2月创出的底部,本来以为是本轮下跌的新低,吸引了很多抄底资金进场,但最近几个月的走势上看,这个形态不会是见底的底部形态。这种走势意味着,底部还有好几个月,年初2月的底可能要下探一下,甚至跌破。市场需要从高频的振幅逐步收敛,然后再次放量上涨。形态上,可以参考香港恒生指数2024年1月的二次探底,2002年9月的二次探底,这种形态有个特点,短期都有一波10%以上的反弹,反弹后继续震荡筑底,形成新牛市的开始。再补充一点,对于目前的通缩,国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物价指数。房地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能止跌歇一歇已经很不错;消费上,猪肉价格已经率先见底反弹,不会短期回调的,起码2025年猪价仍然要维持高位。有可能优质的猪股会快指数1到2个月见底反弹。接下来,大A大概率会反弹。港股已经反应市场情绪了,我们也许会稍弱,但不会不表现。
9/18/20249 minutes, 5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29.脚步慢下来,然后积极乐观!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脚步慢下来,然后积极乐观!来自二把刀价投s。我讲讲我的投资态度。一、不疾而速其实投资和生活是一样一样的,是需要松弛感的。我们前面很多年发展得很快,好多思想和制度没有跟上,导致了现在的很多很难处理的事情。所谓的经济周期,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很多聪明的人聚在一起,最终做了傻事。熊市能让人思考得更多,我们也许需要把前面没有做好的功课给补足了,当然我肯定管不了别人,我只能从自我做起。这几年的股市,看到茫茫多的公司跌了很多,然而翻翻他们的财报,依然是那么的贵,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这已经是我们最拿得出手的公司了,跌了百分之七八十,盈利居然还是不能让人满意,那股价最高峰的时候投资者是怎么想的?很多问题就是从一个错误开始的,然后期望通过另外一个错误来弥补,当很多很多的错误堆叠到一起,于是系统开始不稳定。我拒绝这样的投资方式和生活方式,我认为应该专注过程,让结果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有一个目标,这很好,但是最好关注并享受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果,因为如果只期待结果,那很容易超速行驶,造成事故。我想关于聪明人做傻事的原因就在这里吧。二、行情股市依然处于调整中,每回熊市后期都充斥着各种论调,我们普通投资者其实根本分不清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危言耸听。我的意思一直都很简单而明确:把钱投在自己看得懂的,能算得过来账的地方。这个账我也说得很清楚,就是对比自身的资金成本。对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资金成本大概就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吧,现在是2%出头。这个道理跟巴菲特说的一样:只要投资低成本的标普500指数,就很有可能超过很多职业投资者。想想投资的事情也蛮搞笑的,这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业余可以战胜职业的地方。我对投资的理解就是这样,把各种噪声排除掉,专注于做好眼前的事情和该做的事情,至于结果嘛,结果大概率会好一点。三、为什么要积极乐观?巴菲特1998年谈过两个事情:其一是关于聪明人做傻事。“长期资本”这是一家著名的对冲基金,他们有着高智商的管理团队,其中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该公司于1994年创立,创立后的头些年盈利可观,年均40%以上。但是,在1998年,这家基金在4个月里损失了46个亿,震惊世界。其二是关于投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公司于1919年上市,那时的价格是40美元左右。一年后,股价降了50%,只有19美元。看起来那是一场灾难。瓶装问题,糖料涨价,你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原因让你觉得那不是一个合适的买入时机。一些年之后,又发生了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核武器竞赛等。总是有原因让你不买。如果你在一开始40块钱买了一股,然后你把派发的红利进行再投资,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一直到现在,纳股可乐股票的价值是5百万。这个事实压倒了一切。如果你看对了生意模式,你就会赚很多钱。从结果来看,即使优秀如可口可乐,上涨过程也是充斥着各种惊险和利空。普通投资者对这种波动认识并不足够,理所当然的认为优秀的公司股价不能跌,业绩不能下降。我认为完全错误,优秀的公司长期来看可以抚平周期波动,因为时间足够长,至于短期波动,那也是随行就市的,所以拿着优秀的公司平常心看待波动就可以了。
9/17/20244 minutes, 1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28.回顾历史上的3轮黄金牛市,谈谈当下对黄金的思考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回顾历史上的3轮黄金牛市,谈谈当下对黄金的思考。来自老王投资说。在人类文明史上,黄金一直被视为财富的象征,拥有无可比拟的魅力。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黄金与美元正式脱钩,开启了自由定价的篇章。从那时起,黄金价格经历了多次起伏,但总体上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接下来,我将带您回顾历史上黄金3轮牛市的历程,并谈谈当下对黄金的思考及其未来走势的可能性。1、历史的序幕:第一次黄金牛市1971到1980年,黄金迎来了它的第一次牛市。这次牛市持续了九年,期间金价从42美元每盎司飙升至850美元每盎司,涨幅达到了惊人的20倍。究其原因,当时全球经济正面临诸多挑战:美国的货币超发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失业率居高不下;地缘政治方面,中东战争和伊朗伊斯兰革命导致石油危机,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与此同时,黄金生产几乎停滞不前,十年间产量不增甚至是减少,而黄金需求大增,供不应求的局面进一步推高了黄金价格。2、互联网泡沫与次贷危机:第二次黄金牛市2000到2011年,黄金进入了第二个牛市周期,涨幅超过6倍。这段长达十一年的牛市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市场调整,由于互联网泡沫破灭、欧元崛起、黄金E T F的兴起、伊朗核问题引发的新一轮中东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使得金价从260美元每盎司攀升至1000美元每盎司。第二阶段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信用市场遭受重创,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实施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提振了市场对黄金的信心,具有货币属性和债券属性的黄金受到青睐,最终将金价推向了1920美元每盎司的历史高位。3、新时代的挑战:第三次黄金牛市2019年至今,黄金正经历着第三轮牛市。国际金价突破2000美元每盎司后不断刷新新高,截至2024年9月12日,伦敦金价格已经突破了2500美元每盎司的大关。这次牛市是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下展开的,全球经济放缓、新冠疫情的冲击、宽松货币政策以及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都成为推动金价上涨的重要因素。2019年至2020年,全球经济因美国增长乏力和全球需求不足陷入衰退,美联储等央行纷纷采取宽松政策,加之新冠疫情的爆发,金价从1270美元每盎司起步,迅速突破2000美元每盎司,最高触及2075美元每盎司。2020年8月至2023年9月,尽管疫情有所缓解,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地缘政治摩擦加剧,金价在1614美元每盎司至2080美元每盎司之间震荡,蓄势待发。2023年10月至今,地缘政治局势进一步升级,信用货币体系的信任度下降,美欧政治不确定性上升,政策转向宽松。这些因素促使多头资金涌入贵金属市场,金价从1810美元每盎司一路上涨,创下历史新高,突破2500美元每盎司。最后,我谈谈当下对黄金的思考和未来展望。如今,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货币属性的强化、美联储货币政策环境的宽松转向以及避险需求的增长依然对黄金构成了有利的支持。同时,全球央行增持黄金储备也成为推动金价上涨的动力。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并未出现美欧经济持续复苏的迹象,也没有明显的央行政策收紧预期,这意味着黄金本轮牛市可能还有延续的空间。展望未来,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不会轻易改变。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黄金仍将是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未来充满变数,但黄金的牛市似乎还未结束。投资者也应保持理性,关注全球经济动态及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综上所述,黄金市场的每一次牛市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尽管未来充满了未知,但通过对过去经验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黄金市场的运作规律,并为自己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9/16/20245 minutes, 1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27.市场可能反转的10个信号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市场可能反转的10个信号。来自围棋投研。最近很少再听到“3000点保卫战”的说法,我甚至都有点怀念那个时候,毕竟来到2700点,很多群里已经没人说话。前面的头部券商合并、小范围调研没人、股票群里不说话这些现象,好像都是市场见底的信号。靠不靠谱?我想尝试做个探讨。我曾与两位前辈聊过相关话题,简单归纳一下:定性层面有4个观察点:银行股见顶、美联储降息、技术面超跌、大政策突发。现在是前两个基本兑现,后两个还需要等待。定量层面是看市场估值:过去3到5年,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最低点都在9.7倍,而现在这个数字大概是10倍。换句话说,在非常悲观的情况下,与历史最低点相比,市场可能还有5%下跌空间。那就能达成共识,现在大概率处于底部区间。但说到这里好像还不够,大家更关心是,什么时候能看到反转,涨起来才能真正赚到钱。最近有家著名外资银行,提到了中国股票市场好起来的10个信号,我就以此为基础,展开聊聊。1、房地产可能复苏。许多参与者已经退出房地产行业,库存正在清空,抵押贷款利率正在下降,一些主要城市的二级交易量已经回升。地产能称为中国经济的大贝塔,大部分行业都能吃到地产红利,直接影响到银行、建材、家电、机械、传媒等,间接影响有消费、旅游、酒店等,甚至科技。为什么总说中产阶段在这轮经济下行里最受伤?有部分人是薪资缩水,降薪裁员都不算稀奇事;还有部分就是房价下跌,有些是刚拿到手没几年就跌掉30%。最惨的情况是前两年薪资挺高,咬着牙凑了首付款,背着巨额贷款置换新房,结果这两年薪资减少,贷款丝毫不减,手里房子还在跌价,毫无盼头。这种情况下,想想确实没心情去消费。而这几年“保交楼”政策拯救了产业链,银行贷款利率下降拉动了交易量,地产行业是有在慢慢向好。如果真有存量房贷利率下降,相信能带来更大底气去消费。把地产放在第一条,我很认可。但同时要牢记“房住不炒”不会变,因此我认为反转得不会太激烈。2、由于以旧换新计划的扩大、促进服务需求的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网的改善,消费支出可能会复苏。家电复苏就是靠以旧换新政策,工业景气度更是离不开设备更新措施,这条是非常明确的信号。比如,都说汽车报废影响范围很小,本来就没多少“老爷车”,实际政策出台后,申请报废的车辆明显增多,每天都有1万辆。比如,都不相信消费者会为了几百块优惠去花几千块买新家电,实际线上平台订单爆了,身边朋友是先买了囤着,就怕这次不买吃亏。再比如,超长期国债贴息给企业,都觉得企业倒贴都不想扩张,实际问下来很期待,有这么低成本的融资机会,谁能不爱呢?真有实实在在的补贴,真能解决后顾之忧,老百姓们都很愿意接受,口袋里那些钱很难忍得住不花出去。3、行业整合,如电动汽车、房地产、在线旅行社、药店和医院。整合可以提升这些行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这条太熟悉了:光伏龙头找机会整合二三线企业,电动车国内混不下去就找外资入股,锂电池合并不了却能逼着后排选手出局……每一轮周期过后,都是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只要能熬过去,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都会上个台阶。但要补充两个方面:一是整合后要看产能是否出清,尤其是跨界大佬。网传宁王要收购某光伏企业,那收过来肯定是想要利用这些现成产能,不可能是为了把产线关停。先进产能整合落后产能,是比较利好的模式。二是整合可能带来裁员,残酷的现实。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就有传闻说投行部门要砍掉一半,小作文估计会添油加醋,但两拨人确实很难都留下,总有些人被“N加1”。当年扩张得有多猛,整合时就有多残忍。4、2024年每股收益增长20%。上半年,中国大陆的每股收益仅增长了5%,但市场普遍预计全年增长20%,这取决于第四季度的强劲复苏。如果成为现实,将为市场提供支持。这好像有点过于乐观。上半年每股收益增长5%,全年要增长20%,毛估估下半年就要增长35%。现在三季度已过大半,看到中秋节飞天茅台不涨反跌,听到迈瑞电话会说国内需求恢复不足,估计三季度每股收益不会比二季度好到哪里去。那么,相当于四季度必须是超级爆发,差不多增长50%才能带得动全年,都有点不敢想。5、随着公司努力提高股东回报,股息支付和回购不断增加,总现金回报率将在2024年超过5%。好像也略夸张。沪深300指数有聊过,股息率大概是4%,全A指数股息率大概是2.9%,现在回购动作确实是越来越多,但要现金回报率达到5%,难。6、更好的市场标准。监管机构发布了新的规则和法规,应能改善I P O流程和信息披露标准。这点毋容置疑,该出的政策都在出,市场想要的上面都给。很明显,今年I P O数量下降,退市数量增加。投资者最诟病的惩罚机制,同样重拳出击。就在写文章时候,跳出很多家上市公司被立案、很多位高管被逮捕或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新闻。还有著名事务所普华永道,最终被没收恒大地产2774万违法收入并没一罚十,再加上其他违规,共计罚款3.25亿,比之前3年对所有事务所的罚款总额还多。往后,违法成本和代价只会越来越高,这点值得确信。7、存款创历史新高。在香港,定期存款已飙升至相当于1万亿美元以上。在中国大陆,存款额是整个A股市场的两倍,有足够的空间购买更多股票。8、全国社保基金等养老基金也持有大量现金。9、美国债券收益率下降。这对港股,尤其是互联网股有利。这三条都是资金面观点,就放在一起聊。老百姓没钱的没钱,有钱的都存银行,确实有不少资金是能够入市的,缺少的就是赚钱效应。险资是为数不多有投资潜力的机构余钱,但风险偏好也低,聊起来都是高股息。相比之下,我更青睐外资。虽然北向改到每季度更新一次,但并不影响投资决策,人家该买的还是买,该卖的也果断,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都是跑步离场。不管对地缘政治多担心,不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股息率足够高,吸引力就会提升,更何况估值还低。这三类资金里,我觉得外资会最先动手。10、随着亚太其他地区或国家的驱动因素开始减弱,资金流动可能会发生变化。中国市场提供了相对价值。本质还是聊性价比,有点像之前说制造业逻辑,其他地区在某些细分或片面领域会超越我们,全产业链和生态优势是不可比拟的,大部分国家想脱钩更是不可能。就这样一个和地球上大部分国家都紧密关联的经济体,哪怕和美国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谁说她没有投资价值,怎么都没道理啊。最后,我简单做个小结:10个信号里,3个有明确趋势,5个刚看到苗头,两个是有些距离。不能说已经看到了反转趋势,但至少结论是偏积极的吧。站上“巨人”们的肩膀上,结合平时观察到和思考到的内容,我想说,大环境肯定不算好,但在真实世界里头部企业还行,在投资世界里,却都给一网打尽了。
9/15/20249 minutes, 1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25.熊市的确很痛,但不应该失去信心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熊市的确很痛,但不应该失去信心。来自浩然斯坦。最近大家情绪可能都很差,原因是这波熊市太久了,跌幅也足够大了,很多人面临财产收入和工资收入双杀的窘境,经济的回暖似乎遥不可及,不少人感到难以为继。回顾过去任何一次熊市,你可能都比较淡定,因为你有上帝视角,知道它是怎么结束的。但是,如果让身处熊市的人说一下到底哪一次熊市最艰难,即使他知道历史,也会认为当下的这次最难,因为此时没有人有上帝视角了,他看不清未来,看不到希望。然而,一旦我们走出熊市,就会发现事情并非那么糟糕,甚至可能会后悔没有在低位时买入更多。有人说,经济不景气,股市就不会有起色。但我们回顾过去几次牛市,历史总是给我们上生动的一课,让我们知道,牛市往往在经济状况并不理想的时候出现。近30年A股的三波大牛市中,第一次和第三次都是在宏观经济很一般的时候发生的:1996到2001年的这波牛市,中国经历了持续通缩、国企三年脱困、银行巨额呆坏账,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经济上面对的困难不比近两年少。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却走出了一波牛市。2005到2007年的牛市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涨了五倍。但有几个人还记得2004年4月到2005年7月这段时间,从1783点跌到998点的熊市最后一波杀跌有多惨烈?要知道,当时宏观经济非常好,G D P增速从9%上升到11%,外资疯狂投资中国,加入世贸沿海工厂外贸订单拿到手软,创业成功率很高,房价开始暴涨。那时最流行的解释是,中国股市跟经济无关,连赌场都不如,有制度缺陷,要推倒重来。这种舆论跟现在是不是很相似?2013到2015年的这波牛市,中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陈经老师对于当时的经济和股市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当时主要的传统产业都是产能过剩。钢铁水泥夕阳产业,房地产成交低迷,房价高涨,民众收入低远不够买房,地方上依赖的房地产经济走入困境。民营企业抱怨融资渠道太差,民间利率高启。央企不断收购扩张,低成本融资,民企求投靠,子公司孙公司算不清。经济论坛定期开会替民营企业发声。产业政策被认为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的政府主观瞎搞。光伏、新能源车等产业遇到困难。欧美反补贴反倾销,江西江苏等地光伏企业破产,首富转眼成空,政府接管收拾乱摊子。国际媒体发出了明确集体唱空。西方金融企业集体卖出中国四大银行的股份。后来是移动互联网起来了,房价又涨了,大家就忘了。当时A股比现在惨多了,上证指数2013中间跌到了惨绝死的1849点,是前后多少年都没有的绝对最低点。当时跌了这么多根本没办法解释,就是没信心,后面才好了。现在虽然A股指数不行,但分红高的好股是不断新高的,信心比当时强了些。现在经济的问题主要是土地资产价格下跌引发的。这个问题迟早会出现,所有其它的经济困难全部衍生于此。有人说房地产崩盘的情况下,经济不会好,投资股票的收益不可能好,投资要放到房地产企稳的2028年。其实随便举个反例就可以推翻这个观点了。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香港楼市崩盘,一直跌到2003年才见底。但是股市在楼市下跌期间的1998年到2000年走了一轮大牛市,恒指从6544点,涨到18397点创了历史新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楼市崩盘,一直到2012年才止跌,但是美股2009年3月就见底并开启了超级长牛。房地产下行会影响经济,经济也会影响股市,但股市有自己的逻辑和节奏,不能一概而论。2021年卖了太多土地,集中在这两年上市,此时恰逢经济衰退,供给增加叠加经济下行,导致房价跌成今天这样。反过来说,现在土拍已经卖不出地了,央国企也不怎么拿地了,这意味着未来三年无货可卖,等到存货消耗光,新房的价格慢慢修复是大概率事件。最近,我还听到不少人说中国不行了,觉得现在国情太不堪了。每次听到这样的言论,我总会想,这样想的人是不是太短视了?如果我们真的以中国历史作为一个评价体系,那么现在的整体社会大环境和普通人生活的小环境,放在几千年的历史里都是非常好的,放在整个世界历史上也是如此。现在阶段,对广大中产最痛苦的事情可能就是职业的收缩和资产的缩水,但我还是那句话,不要把这一刻当做永恒。过去3年很难,但它也不过就是3年,放在我们的整个人生里,几年的波折应该是不可避免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一帆风顺扶摇直上,反而才是奇怪的。2002年至2018年,是我们国民财富的快速增长阶段,中国居民财富的实际年均增长率超过13%,远高于这一阶段的居民收入增长率。2018年后居民财富积累速度出现了明显下降,降低到个位数水平,甚至低于居民收入增长率,有些家庭还出现了财富负增长。2024年上半年,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增速是负5.7%,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4%,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增速高于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宋雪涛总结说,“过去中国可能是“高收入高增速、低收入低增速”,但现在可能变成了“高收入低增速、低收入高增速”。为啥高收入会变成低增速呢?因为楼市不振、股市不振,财产性收入变少了。房贷带杠杆,自有本金的跌幅可能比股市还多,比如说首付3成杠杆,如果房屋总价跌了17%,自有本金的跌幅就达到了50%。所以一二线的高收入中产阶层群体,财产性损失特别大,于是大家纷纷选择提前还贷、消费降级。再反观低线区域,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都低于5%,对财产性收入的波动也就没那么敏感,没有这么大的负债,消费基本都没有收到影响。因此,我们不能仅凭一线城市的沉寂与喧嚣来揣测整个国家的面貌,那些高楼大厦、钢筋丛林的背后,在更广袤的土地上,还有烟火气的烧烤摊,一票难求的演唱会,挤满旅游特种兵的景点,这个时代,其实很复杂。无论如何,我相信我们必将走出衰退,房子、股票等资产最终都会回暖。我最近翻了不少财报,看到不少曾经50倍、80倍市盈率的企业纷纷估值降低到10倍15倍。当前的市场,让我想起了巴菲特在1975年说过的话:“就像一个精力旺盛的年轻小伙闯进了女儿国,现在正是投资的绝佳时机。” 当时,美国正经历石油危机,油价高企,出口下降,美元贬值,经济滞涨,股市大跌,跟中国现在的情况很相似。“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等真到大家都恐惧的时候,不跟着恐惧的有几人?2021到2024年,A股杀了四年的估值,而期间美股上涨了四年。这期间,A股有些企业业绩增长一倍,但估值下来了80%。而美股苹果,2021年至今业绩增长只有10%,但估值硬生生拔了3倍。哪边对、哪边错呢?人会往往低估真的遇到市场崩盘时,自己的观点与目标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在经济衰退期间,你的观念会不自觉地发生偏转,因为在经济衰退期间发生变化的不只是资产价格。如果要你在牛市时想象自己在股价跌三成时会有什么反应。在你想象中的世界里,一切都会和今天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股票价值少三成。然而,世界不是这样运作。经济衰退不会单独发生。股价会跌掉三成,是因为很多事情削弱了你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因此,经济衰退期间,大多数人的投资首要条件可能会从赚成长转向赚股息,对未来增长失去信心。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说:“在股市亏钱的一种方法,就是从宏观经济预测开始的。”你无法提前预测经济何时会衰退,同样也无法提前预知经济何时会好转。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基于宏观经济判断的操作,大概率会以失败告终。我就说到这里吧,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艰难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与希望。
9/13/20249 minutes, 5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24.市场叙事与行业真相的偏差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市场叙事与行业真相的偏差。来自青侨阳光。对于中国医药行业,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增长稳健、创新爆发、国际竞争力崛起、前景乐观的蒸蒸日上的行业;但港股和A股表现出来的却是一个危机重重、乌云密布、摇摇欲坠的到处堪忧的行业。大家看的是同一个行业,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预期差异?我们可以从两个思路来看。一种思路,是把问题推给作用于市场的外部性的宏观背景。2019至2021年港股医药大涨,是因为宏观背景有利于它们上涨;2021至2024年港股医药大跌,是因为宏观背景导致了它们下跌;市场里的美股科技股和A股高息股资产大涨,而港股医药股大跌,是因为宏观背景有利于前者而不利于后者。这种归因很有诱惑力,因为从事后角度看,用宏观视角可以对很多事情做出很好的解释。但它在事前推理预测上,却有着非常严重的逻辑局限。比如有个A点,它既可以通向B点,也可以通向C、D、E点,假设有天我们看到甲从A到了E,也看到了从A到E的清晰的路径,我们把就此推断乙到了A点后也会去E点,就可能会犯刻舟求剑问题的风险。对于这个问题,塔勒布的“未然历史”是个很精炼的概括。历史在发生之前有很多种可能性,最终选择哪条路径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只盯着已然历史去做总结,因为那些最终没有出现的未然历史本来也是有可能出现的,说不定下次历史就会做出不一定的选择。除了“未然历史”,“混沌特性”带来了研究的复杂性。现代科学理念建立在“可简化、可还原、可重复”的逻辑框架之上,但真实世界中复杂的相关关系,使得我们无法简单还原到几个要素去分析,这会让基于现代科学范式下的宏观研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未然历史”,即无法用基于已发生事情总结的规律去判断和指导未发生的未来,加上“混沌特性”,即足够复杂的体系无法简化还原到少数几个关键要素去做确定性研究,使得宏观预测很容易陷入“解释过去头头是道、预测未来频频打脸”的窘境。就像站在1914年初,谁能预测得到几个月后萨拉热窝的暗杀事件会是彻底改变世界格局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关键导火索?同样站在2019年,全球茫茫多的宏观经济学家里又有几人能预判1年后会有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导致主要国家同时转向货币与财政的超宽松政策?因此,对我们而言,用宏观解释历史很好用,借助宏观判断辅助决策也很有意义,但以来宏观判断来指导针对未来的投资决策,从逻辑上说并不具备合理性。另一种思路,是把关注点拉回市场本身。市场除了受到难以精准预测的宏观背景影响之外,其自身也存在着各种内生规律;而且这里面有些规律还有着很强的可重复性和可预期性,因此从指导投资的角度说,这种思路可能更需要重视。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参与投资人的想法,但他们的买卖决策却可以实实在在地在股价上留下痕迹,因此,原则上说,是可以从股价的变动上“解读或翻译”出边际股价定价者的可能想法的,我们可以把这种解读理解成是股价隐含的“市场叙事”,它们的变化存在着某些相对稳定的内生规模。比如,从历史上看,我们所解读出来的市场叙事,与我们研究所看到的行业真相之间,似乎存在着一些规律性的偏差:一是放大波动,即市场叙事会放大行业波动带来的景气起落,情绪钟摆效应明显。景气上行时,买单涌入加上卖单惜售,价格超常上涨;景气下行时,卖单涌出加上买单延迟,价格超常下跌。二是滞后反应,即投资人容易忽视行业景气拐点,导致错误的线性外推;而且,赚钱基金更容易募资、赚钱股票更容易被加仓,亏钱基金更容易被赎回、亏钱股票更容易被砍仓,导致市场风格一旦形成很容易“不绝不尽、不狂不止”,最终导致过度自我强化。三是顶底区背离,即市场自我强化带来的强惯性,很容易在顶部和底部区间带来背离。一轮典型的下跌,初期可能是因为太贵而跌,中间可能是因为行业或宏观承压而跌,但到了后期市场跌着跌着可能都忘了当初为何要跌,只知道前面跌了所以还要接着跌,而事实上,行业的基本面可能早已拐头向上。类似的,上涨后期,可能行业基本面都已经恶化,但市场可能还会因为之前的上涨而继续惯性上涨。在市场叙事与行业真相之间的规律性偏差上,我们以前吃过很多大亏,未来预计也还会吃不少的亏,但希望可以通过认知上的反思与体系上的优化而得到改善。下面是几点是我们以前做得不好,未来需要重点留意与改进的方面。一、增加对起落幅度的包容不管是上涨的理由还是下跌的逻辑,市场叙事一旦成为行业共识,往往是不绝不尽、不狂不止,很容易涨过头、跌过头。因此,在负面叙事主导的市场里,好公司估值合理了也别着急重仓买入,可以先配置一定的观察仓或基础仓,同时为市场可能的极端下跌表现留出足够的冗余空间。在正面叙事主导的市场里,好公司估值贵了也别着急大幅卖出,可以先落袋一部分持仓,同时为市场可能的极端上涨留下足够的在手筹码。二、提高对市场回归的耐心自己的判断被市场打脸后,先别着急反思与调整。过于频繁地反思自己的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如果反复研究和推敲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判断,那选择逆流而上也无妨。三、将决策精力更多用于极限位置与顶底区间我们历史上的投资转化效率不高,事后回溯看,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把精力和资源过多地耗散在半途中,一只从50跌到10块的票我们可能25到30就已重仓,一只从1.3涨到14块的票我们可能3到5块就已清仓;等真到了最需要决策和操作的顶底区和极限位,反而只能干瞪眼。这种急躁病的背后,核心还是预期不够、认知不足,同时多少也有点贪婪在作祟,害怕错过了机会。一个值得尝试的改进方向,是在降低收益预期的前提下、增加对极限位置的思考、留出足够的冗余空间耐心等待极端机会的出现。真实世界是高度非线性的,一家徽章级企业带来的潜在回报可能远远超过其它普通企业带来的回报,一次极端时机下的大胆操作带来的潜在回报也可能远远超过其它普通时刻操作带来的回报。要想在非线性的投资世界里乘风破浪,“找到时代徽章,即择股”和“把握关键时点,即择时”可能是两个核心抓手。我们对时代徽章已经积累了一些初步认知,但对关键时点的把握仍然缺乏足够的认知。未来能否在这两件事情上有大的进步,可能也是我们能否推动体系升级的一大关键。
9/12/20248 minutes, 1 second
Episode Artwork

2623.宏观视角下本轮A股调整还要多久?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宏观视角下本轮A股调整还要多久?来自投顾主理人高鹏翔。从今年8月的市场观察来看,经济数据持续磨底,全市场交易额萎靡,国内面临严重的“资产荒”状态。本轮熊市为何持续了3年之久?我试图从宏观的三个层面去探讨背后的原因。1、基本面基本面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客观地说,经济基本面数据从P M I、通胀数据,到房地产相关的数据,都是比较弱的。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出台,经济呈现“L”型走势的概率在增加。很多企业的中报数据显示,二季度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率都不太能达到预期。随着短期可能的一些刺激政策的出台,三季报或许会呈现出一定的改善。但因为整体方向还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基调,所以我觉得这一轮的调整可能需要的周期会更长一些。2、政策面其实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整体基调都是处于宽松的状态,或者说是一直希望能有一些刺激效果的。确实,当下经济面临一些问题,我们大的解决思路我觉得长期来看是正确的,就是通过长期产业的升级、科技的创新进步,培育更多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个思路其实一直都在延续。近期一些会议中也增加了很多科技类的表述,可以推测,这或是宏观层面的一个解决思路。在今年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中,也进一步强调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确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的“温差”,会有一些相关的短期刺激政策。短期上,比如最近大家看到一些城市出台的消费方面的补贴,还有3000亿特别国债一些用途上的更新,还是具有一定期待空间的。未来可能在消费上会有更多的一些托底措施,来起到一定缓解“温差”的作用。但整体依然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基调。3、估值估值背后的本质还是称重与投票的问题。估值本身是客观的,从称重的角度,当前估值低这件事我觉得其实没有特别大的争议。那么现在市场的争议在哪里呢?其实是到了估值比较低的区间后,多久会开始涨。这个其实是“投票”层面的问题。市场长期来看是一个“称重机”,用便宜的价格去买优质标的。这显然没有任何问题,只要市场不关门、人们还在努力生活、企业还在继续运作、国家还在持续发展。但短期而言,由于种种影响判断的因素,市场不一定会给到企业非常公允的一个估值,理论上来说,市场上每一位参与者心中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个内心的定价,不同的参与方博弈、交易出企业的市场价格。那为什么本轮会在这个底部的这个区域磨了这么久呢?实际上这轮的熊市其实碰上了国内的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我们想要拉长周期去解决它,因为只有真正的把周期拉长,才可以用一些治本的方法解决,而不是通过治标的方法去应对,但拉长周期的必然结果,大概率是会面临一些短期的阵痛的。问题背后的原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从90年代开始,其实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经济引擎就是土地财政,是房地产,这个产业链条占GDP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大家享受了长达20年以上的经济快速增长红利,随着这些年不论是房价本身,还是政策导向,相信都可以隐隐约约感受到,房地产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终究是不可持续的。现在治本的解题思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构建出一些更好的新动能,让新兴产业去解决土地财政问题,我认为这个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解决累积了这么多年的土地问题、债务问题,等新的产业发展起来,去接替以前旧的产业,客观来说本质是周期,但可想而知这个周期可能会比之前的更长一些。总的来说,历史上市场均值回归可能有比较短的时期,有可能有较长的时期,但我们武断地认为永远都不会回归了,可能也有失偏颇。当下市场,从宏观上看,大概率还会处于一个经济磨底的转型阵痛期,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政策的动向、经济数据的边际改善,以及企业基本面的情况,这些都是短期很难下定论的。我认为现在信心是最重要的,很多投资人可能有些跌怕了。但只要还是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拉长周期来看,市场大概率还是会有均值回归的这一天的。
9/11/20245 minutes, 1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22.淘宝“引微入淘”和拼多多“财报惊魂”的AB面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淘宝“引微入淘”和拼多多“财报惊魂”的AB面。来自张玄机。阿里新的管理层上任后,满意的、不满意的话我说了很多,长文也写了四五篇。但今天看到“引微入淘”的新闻,我觉得需要再一次为管理层勇于做出这个决策而点赞。对于淘宝,我从“引微入淘”和“引淘入微”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引微入淘”。“引微入淘”可以帮助淘宝从覆盖支付宝用户,提升到覆盖全量用户,尤其是“一老一小”人群和低线城市人群。合起来看,理论上可以提供1亿左右增量人群。注意这是理论数据。以前是想服务但是无能为力,现在是可以服务,但用户是否买单仍需淘宝不断提升购物体验和平台竞争力。第二,“引淘入微”“引淘入微”的其实是“引微入淘”的同义词,并且“引淘入微”对于阿里的长远价值和意义远远大于“引微入淘”。虽然我们没有从新闻里看到“引淘入微”的报道,但这必然是水到渠成的。2021年我曾发过一个贴子:“二十五年前比尔盖茨说,未来要么电子商务,要么将无商可务。今天我要说要么入微商务,要么将无商可务。”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人列举拼多多成功的原因中,都必然有一条:微信像海水一样无穷无尽的流量和对肆虐成灾的“砍一刀”活动的“放一马”。我也相信无论腾讯跟京东、拼多多、阿里是否有投资关系,其能力一定是平权给到三家,不会再像六七年前近乎溺爱的偏袒拼多多了,对于阿里则是“寇可往,我亦可往”。下面我谈谈拼多多财报。从驻马店到新加坡,从雪球到微信,从中资基金到散户,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能等来一份拼多多的“好财报”。包括我自己。在阿里和京东同一天发布2024年二季度财报时,大家都在通过各种视角测算出拼多多又是一个丰收季。从数据看确实是这样。虽然收入低于预期2个百分点、广告收入低于预期3个百分点、交易收入低于预期1.4个百分点,但这份数据放在整个中概仍无出其右,放在全球科技股中,也仅有一两家处于风口浪尖的公司可以比肩。在收入结构中,广告收入由国内电商主站贡献,交易收入由百补佣金、购买佣金和temu的收入构成。我们把国内电商主站看成拼多多基本盘的话,那么广告收入则是这个基本盘为数不多的数据镜像。拼多多整个公司实在惜字如金,我们能从官方获取的基本盘数据仅此而已。那么这个基本盘的数据是怎样的呢?首先,广告收入增速为公司上市二十二个季度以来的倒数第三低,比这个数据更低的则是口罩时代的2021年第四季度和2022年第一季度。其次,广告收入第二季度环比第一季度增速为上市以来最低。电商行业一季度相对较淡,二季度相对较旺,有些公司对6 1 8大促参与度较深,比如京东阿里;有些公司对6 1 8参与度较浅,比如拼多多。同时,在此前的季报电话会议上,拼多多管理层也一直强调电商季节性比较强,看环比没有意义。所以我们用拼多多自己历年的第二季度收入环比第一季度,并对比淘天C M R历年的二季度环比一季度。根据数据明显可以看出拼多多今年二季度环比一季度与历年相比有明显下降,并且低于淘天。拼多多二季度及6 1 8期间的G M V增速大约为20%到30%。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拼多多今年二季度的广告收入勉强跑平了G M V。而阿里的二季度数据显示,其收入跑输了G M V几个百分点。同时根据拼多多财报通稿显示,“6 1 8期间,百亿补贴的商家数量同比增长九成以上,农产品商家数量同比增长83%,数码、家电、美妆等多个类目的商家数量均保持高速增长。”这些商家的营业费用反映在拼多多财报上,既有广告收入,又有交易收入,而拼多多广告收入增速为29%,交易收入增速为49%,同时temu的G M V增速是大于100%的,所以我们可以推算出拼多多国内的交易收入低于49%。通过两份数据对比发现,拼多多百亿补贴和农产品商家数的增速,并没有带来相同幅度的G M V和收入增速。而且我们还可以勉强算出:6 1 8期间每个商家的销售额大幅下降了,但拼多多的收入增速仍然高于G M V增速,可见其仍在蒙眼狂奔,继续提高货币化率,尽管根据趋势可以看出能提升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一场战争的结束,不会由这场战争的发起方决定。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拼多多管理层说,“看到消费者已经形成了跨平台消费的习惯,消费者会在不同平台之间,从商品的品类、价格、质量和服务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比较并做出选择”,所以我们认为的拼多多“低价心智”并非那么独一无二。到了二季报的电话会议,管理层比以往更傲慢、更决绝的说,“市场竞争加剧,未来数年利润将下滑;为应对竞争,未来数年将不分红、不回购”。拼多多原计划2024年控制其百亿补贴的预算,但部分运营指标如用户年下单频次并未达到预期。所以一季度已经重新增加年度预算至百亿元以上,希望维持其全网低价的优势。有的股友说拼多多信息不透明是一个好事,因为可以避免让竞争对手知道他们在干啥。但我们只能从电话会议了解拼多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已经采取和将要采取哪些变革:一,重启百亿补贴,全年投入100亿补贴。二,支持高质量商家,减免优质商家交易手续费。三,打造公平公正,让高质量商家获得切实好处,确保平台生态健康发展。是不是很有割裂感和反差感?反观透明的淘宝,我几乎不用查询以前的文章,随口就能进行总结:一,在供给侧,阿里基于1 6 8 8二十多年的工厂连接能力,将源头好货从B到C打通,打造淘天“淘工厂”品牌心智。平台扮演“遴选”和“采买”的角色,在低价基础上同时有平台和工厂背书,避免了“低但差”问题。二,在分发侧,取消天猫商家年费、收取技术服务费,同时将全站资源位打通,通过“全站推广”拉平猫淘商家经营成本和机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在消费侧,摸着行业最优秀的体验过河,在消费全链路打造极致体验,最终包装成8 8 V I P会员品牌,并通过两年左右时间实现会员数翻番,总量达到4200万左右。拼多多在财报前期提出减收部分商家退货技术服务费。我认为,不是因为拼多多要本分了,而是因为商家在物理世界抗议以及行业竞争加剧,拼多多逼不得已做出了让步。拼多多早期依赖百补聚人气、树品牌,百补品牌打响之后,开始向商家加收佣金了。而京东百补免收任何费用,淘宝百补等减收少收费用,从两家财报上也能看出来,收入明显跑输G M V的平台的收入就是商家的费用,换句话说,商家在拼多多的营业成本和费用继续上升,在淘天和京东的营业成本和费用继续下降。但是到了这一个季度,整个行业到了一个临界点:拼多多开始主动降低货币化率了。至于这场战争何时结束,已经不由拼多多决定。拼多多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在最近一个季度,拼多多整体收入已达到淘天的86%,达到阿里集团的40%。最近四个季度的利润总额与阿里集团相当,最近一个季度的经营现金流已经超过阿里集团。但让人想不通是,阿里在最近三年每年回报股东100到200亿美元的基础上,仍积极进取,包括国内的淘天变革、菜鸟和阿里云E B I T A转正、国际电商的高速增长;现金流和利润与阿里不相上下的拼多多则“为了应对竞争”,以至“未来数年不分红、不回购”。那有多大的仗要打?第一种情况,拼多多不搞事情,就国内电商和国际电商。但这个决策不合理,让人不放心;第二种情况,除了国内电商和国际电商,还要做什么事情才能花完这数千亿现金和每年新增的千亿现金流?支付,物流,云计算,长短视频,生活服务,游戏,养猪,手机?这不是黄铮,拼多多也不会搞这些。我想了一天一夜也没想明白。因为这件事的支点是“黄铮的人品到底怎么样”。
9/10/20249 minutes, 5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21.市场焦虑:非农数据或使美联储政策重心转移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市场焦虑:非农数据或使美联储政策重心转移。来自资本世界备胎。我先解读一下美国非农数据:首先,美国新增非农不强。今年4-8月,美国平均每月新增非农仅13.5万人,低于2019年均值的16.6万人。虽然2024年8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回升至14.2万人,但不及预期。新增非农趋势明显放缓,且非农数据的质量问题犹存,包括家庭调查和企业调查数据背离、兼职工作增量高于全职等,凸显了美国就业市场放缓的压力。同时,今年8月,美国失业率和“萨姆指数”续升。美国基准失业率U 3回落至4.2%,U 6失业率,即包括所有勉强算作劳动人口的人员以及因经济理由兼职就业的总人口,继续上升至7.9%,刷新近三年新高。而“萨姆指数”由0.53进一步上升至0.57,反映就业市场边际压力趋于上升。非农就业数据也是喜忧交织。虽然8月非农就业平均时薪环比和同比均有所反弹,高于市场预期,但其7月职位空缺数超预期下降,且职位空缺数与失业人数比值大幅下降,并首次低于2019年最小值。非农就业数据加深了市场焦虑。目前,市场的焦虑主要有三:一、市场对联储大码减息存在过度的期待。而日前美联储几位高官的谈话倾向于25点减息,大码降息好像并非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首选。二、大幅下调的前期数据令资金更担忧衰退风险。三、巴菲特抛售美国股票了,大举套现近70亿美元。市场对巴菲特的股票抛售策略表示担忧,尤其是对于被认为是“永久持有”的苹果和美国银行股票的减持。巴菲特在今年第二季度大幅减持苹果股份,几乎出售了其一半的持股,这可能是对市场的一个重要声明,显示出他对市场的看法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市场还认为,巴菲特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前景的看法可能比他公开表达的要悲观。总的来说,最新就业数据虽然较上个月略有改善,但并不亮眼,就业市场降温的趋势实则进一步确认当前的数据,或不足以令美联储首次降息50个基点。并且,经济可能比联储预期的更快下行,并迫使联储加大未来的降息幅度。美国非农数据公布后,美联储将政策重心从抑制通胀转向为保障就业,市场的焦虑点也同样转移。就业成为判断经济前景和减息力度的依据。为何美联储的政策重心不再是抑制通胀,而是转向保障就业?我认为是因为美国物价回落可能与美联储政策关系不大。通胀下降的第一个原因是,疫后供应链断裂得到修复,物价恢复正常。第二个原因是,能源价格飙升后迅速回落,这与联储政策关系也不大。美国抗击通胀的转机出现在年中,失业率突然掉头向上。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大量移民,包括非法移民,进入了就业市场,打破了低端劳工市场卖方坐地起价的局面。是什么改变了消费市场极度亢奋局面?我认为是当年新冠救援支票所带来的超额储蓄被花得七七八八,乱涨价使得中产家庭对价格更敏感。这些通胀下降的因素大部分都并非美联储加息之功。美联储加息的确在信用端产生出抑制效果,消费信用、企业投资和房地产建筑均因加息而回软,但是在切断工资与服务业物价螺旋上升上并不成功,逆转劳工供需关系的是涌入边境的移民,这改变了就业市场的预期,产生出连锁的反应。如果移民供应是失业率大升的重要原因,则美国家庭收入所受到的冲击暂时有限,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并未大幅恶化,这样的话未来消费未必大跌。
9/9/20244 minutes, 2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20.船舶超级巨无霸要来了,该咋看?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船舶超级巨无霸要来了,该咋看?来自江瀚视野。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各种资产并购重组已经屡见不鲜,不过就在最近两大千亿市值的巨头将要合并的消息传来,船舶业要有超级巨无霸了?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一、两家千亿市值巨头将合并?据济南日报的报道,中国船舶公告,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公司与中国重工正在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预计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因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有关事项尚存不确定性,经公司申请,公司证券自2024年9月3日(星期二)开市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与此同时,中国重工也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国船舶正在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公司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公司股票9月3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都是央企巨头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市值超过千亿元的大型船舶企业。2024年上半年,航运市场在红海危机等因素影响下高位上涨,运力周期性更替、海事业绿色变革等因素持续驱动造船市场需求旺盛,船舶行业保持高景气度。二、船舶超级巨无霸来了该咋看?在全球化与竞争加剧的今天,中国船舶制造业作为国之重器,其每一步发展都牵动着国内外市场的神经。当两家市值均超千亿的船舶制造巨头宣布合并的消息传来,不仅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即将迎来一次重大整合,也预示着全球船舶制造业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呢?首先,中国船舶制造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已从最初的引进吸收阶段迈入自主创新的成熟阶段。然而,随着全球船舶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和技术迭代的加速,行业内部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企业单靠自身力量难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为必由之路。合并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能够迅速整合优势资源,减少内耗,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因此,两家千亿市值巨头的合并,是市场成熟度提升和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其次,两家千亿市值的船舶制造企业,同为国有企业,且隶属于同一集团,业务范围高度相似。这种背景下,合并不仅能够减少内部竞争,还能通过统一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国企的属性决定了其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角色,合并后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于国家的海洋战略和工业升级需求。统一管理下,企业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决策与执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为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贡献力量。第三,当前,中国船舶制造正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船舶制造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足够大的企业才能具备更强的国际优势。一方面,大企业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船舶制造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大企业由于规模较大,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大企业还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外,大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也具有优势,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另一方面,大企业具有品牌优势和市场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中,品牌和市场影响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大企业由于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往往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通过合并,两家千亿市值巨头可以整合品牌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船舶制造品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大企业还可以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提升企业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第四,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两家千亿市值巨头的合并,也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优化经营结构的重要体现。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紧迫任务。通过合并重组,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治理结构等方面实现深度调整和优化。新实体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同时,通过市场化改革,引入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内生活力。此外,合并还有助于解决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大而不强”问题,通过整合优化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9/8/20246 minutes, 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19.重谈美团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重谈美团。来自逸修1。在2019年击败阿里后,美团在2020年前后迎来高光期,成为港股中概10倍股之一。当时的估值是基于击败阿里后,美团业务竞争壁垒和管理能力的高度认可带来的确定性,以及服务电商低渗透率带来的成长性。美团三大核心业务估值用的是远期折现:即外卖的估值模型,是一天一亿单、一单一块钱再折现过来;到店酒旅是在40%利润率的前提下,从2021至2025年以年化25%左右增长;新业务则忽略当前投入的巨额亏损,使用衡量新兴业务或者高增长业务的市销率估值法,即远期P比G M V估值折现。这三点在过去三年曾被一一击破:先是2021年监管引来的社保问题导致大家对“一单一元”不再确信,因为如果社保真的推行会提升每单0.3到0.5元成本。再是2022年抖音的本地生活到店业务开始出业绩,引发了大家对竞争壁垒、管理能力和成长性的怀疑。这一点在2023年利润率一路下行时达到极致,而当时的口号是美团会是下一个阿里。然后是市场风格高度追求当期,让大家对忽略新业务亏损的估值法也产生了动摇,2023年开始,演变为亏损的业务都应该负估值,这一点与心动、小米、拼多多等其他公司一样。最终,在今年年初演绎到极致。到店酒旅一年赚接近200亿零估值,新业务一年亏200亿负估值,最终跌到3000多亿市值。然而,接下来发生了反转:今年第一季度,新业务开始大幅度减亏,第二季度亏损进一步减少;第一季度换帅后,到店酒旅利润小幅回升,第二季度正式开始回升。外卖业务如果不是因为社保,依旧强劲。我认为未来有三个事情高度确定:一是在阿里确定逐步收缩本地生活及应对抖音入局后,美团核心业务的确定性比之前更强,特别是即配业务,可以理解为后无来者,因为之前抖音等可能借了饿了么的运力做即配,但往后不成立了。二是即配业务的成长性会比之前更好,因为三到五年后饿了么市场份额可能只有2成;到店业务的成长性不好判断,往好的讲是和抖音一起提渗透率,当然前提是市场天花板高但渗透率不高;往坏的讲,抖音毕竟要切一部分。三是管理层克制和重视股东利益。2021年的饭否不再更新,今年的新业务放下执着和回购。具体到短中期业绩上看,即配业务外卖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都有提升空间,闪购会逐步贡献利润;到店酒旅利润率会慢慢回到35%到40%;新业务会进一步减亏,如果海外不做大投入,甚至明年盈利都有可能。核心业务今年盈利500亿以上、明年应该能达到600亿以上,后年750亿左右;新业务今年亏损60到70亿,明年估计亏小几十亿,后年则有机会盈利小几十亿。接下来,我单独谈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美团的业务模型?最早的理解是,美团外卖作为壁垒和流量来源,利用到店酒旅变现。但最近三年看这个理解有问题。因为美团和阿里拼多多不一样的是,外卖业务控了运力。同时这部分运力闪购也能用,美团买菜则不一样,买菜是单点对多点,单量起来效率比即配高,所以实际不会共用。所以正确理解应是以即配物流为壁垒,包括外卖、到店酒旅和零售的电商业务变现。这一模型比阿里拼多多壁垒深,比京东规模大也更灵活,但有舆论问题,比如上面提到的社保等。只要即配运力还没盈利,即配电商部分就还有变现的潜力。运力方面,比如说一单赚0.5元,则说明变现到头了。当然这一天可能不会到来。第二个问题是应对抖音竞争方面做得怎么样?抖音2021年开始重点做本地生活,但成绩一般,2022年年中数据开始起来,美团2023年才开始做应对,反应慢了半年左右。应对的核心是,不能有大量独家或更低价的商品供给在抖音上面,消费端不能养成抖音更便宜的心智。这一点是过去阿里没做到,现在想做到但是不一定能完全做到的。因为以上情况会导致抖音的市场份额在阻力不大的情况下持续扩张,同时又会导致尝到甜头的字节不断加大对本地生活的投入。为了达成以上目的,需要加大对商务拓展和补贴的投入,这肯定会对短期报表造成巨大破坏,从而股价承压。我很高兴的是美团管理层选择了做对的事情,一旦真正达成以上的目的,竞争对手发现没法通过烧钱或加大投入获取市场份额时,则后续双方都会回归到理性竞争,即在市场份额大致稳定的情况下,你赚你的钱、我赚我的钱。第三个问题是该不该做零售业务?零售业务做为第三增长曲线去做,没问题。按顺序应该是闪购第一、买菜第二、优选第三,这三个业务越往后和老业务的协同越低,优选甚至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但2020年底社团行业的火曝让优选变成第一优先级,投入巨大但产出很低,因为竞对强力,而美团过去的策略是锁定市场份额,导致亏损降不下来。在业务模型上,互联网平台属性上,优先级是闪购大于优选大于买菜;零售属性上是买菜大于优选大于闪购,这三个业务在满足各自条件下都可以跑通。平台属性越高,时机和市场份额越重要,因为有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加成;而零售属性越高,则时机和市场份额的重要性要让步于把服务高效做好。就像沃尔玛和好市多的扩张逻辑不是原来这里有超市我就没法扩张了,而是我提供更好的商品服务价格。当业务负责人把后面两个业务当成零售去做,反而迎来了转机:就像今年新业务在亏损大幅度减少的同时,收入增速反而提升,是很好的迹象。我认为在未来的三到五年维度里,这三个业务一年贡献100到200亿利润应该没问题。
9/7/20247 minutes, 1 second
Episode Artwork

2618.当下阶段的投资思考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当下阶段的投资思考。来自二马由之。不知不觉,上证指数再次接近2800点,如果没有非常强力的外部干预,跌破2800点并不需要费多大的力气。我分析影响大盘下跌的核心因素大致有两个:一个因素是经济基本面。我看了我关注的一些公司的半年报,多数都表现不佳。而且很多公司根本看不出什么时候可以走出困境。这里面的典型代表就是消费股。经济不好,消费很难好。另一个因素是A股里面很多股票是高估的。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这几年高价上市的2000只新股,而且远不止这些股票。截至2024年9月2日,国证2000指数的市盈率是30.8。我不清楚什么样的业绩可以支撑一个板块有30倍的市盈率。特别是在经济持续弱复苏,太多公司失去了成长性的情况下。这部分高估值的公司杀估值、港股化,将持续的拉低A股的整体估值。但我并不关心这部分公司,也不买由这部分公司组成的指数。因此,他们是涨是跌,与我无关。最多是由于他们的下跌,指数再下一个台阶而已。不过大盘并非没有支撑因素。支撑A股的因子是经济不景气导致的降息周期。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未来10年,当5年定期存款的利率只有1.2%时,5%-7%股息的股票还是很香的。哪怕这些公司的业绩不再增长,甚至有部分下滑。因此,当下投资者应该花费更多力气去寻找未来还能维持较高股息的公司。大致可供选择的方向有这么几个:一是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股;二是消费股;三是公用事业股;当然还包括其他公司,大家可以自行补充。下面,我分别说说,我对于三个板块的看法。第一是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股,我分为银行板块和保险板块来分析。就银行板块的投资机会而言,目前的银行股不如2023年底,那个时候股息更高,估值更低。而且实体经济对于银行业的冲击还在加剧。实体经济不好,我们很难指望银行业会有好的表现。这是和实体经济强关联的一个板块。如果看重银行股相对高的股息而购买银行股,那么其实是在赌实体经济不会特别的差。就保险板块而言,其也会受到降息周期的冲击,但是它不会像银行一样直接给实体输血。并且保险公司的资产在进行投资时,选择投资标的相对灵活。我认为金融股中保险股处于一个相对好的位置。第二是消费股:消费股的类别很多,有可选消费、必选消费;有社交消费和自用消费。不过这样划分其实很粗糙,不能充分反映很多公司的具体情况。总体上来说,我个人倾向于选择有增长潜力的自用消费股。我目前的认知是,当居民降杠杆到一定程度后,自用消费方面的支出会增长或者至少稳住。另外,对于消费股的选择还需要考虑人口变化及消费趋势的变化。短期内,消费股同样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冲击。选择消费股时,需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是否需要先行回避,当有复苏迹象时再考虑介入。毕竟买基本面下滑的公司是很痛苦的;第二个问题是,需要考虑当经济复苏时,某些行业是否会同步复苏。即排除那些不但受经济周期影响,但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导致业绩下滑的公司。第三是公用事业股:对于公用事业公司,我们可以分为两类,即顺周期及逆周期。所谓顺周期是指业绩表现和经济周期是一致的,经济复苏,则其业绩更容易获得成长。逆周期则反之。当经济不好时,有些公用事业公司需要赚更多的钱来为财政输血。这类公司就是逆周期公司。如果对于经济周期复苏有顾虑,那么逆周期的股票就是更好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股票的因素是估值。我们期待的模型是基本面尚可,但是估值很低的股票,做这种选择很容易。另一个模型是基本面受冲击大,但是目前还不够便宜,这种我们也可以直接放弃。比较麻烦的情况是另外两个。一个是基本面受冲击大,但是静态看,已经足够便宜;另一个是静态已经不够便宜,但是未来基本面看着还行。对于这两种情况,要么选择等,要么选择适度建仓。总体来说,目前选择股票很难。对我来说,我会尽可能去选择长期看不差,即长期有预期;中短期不是太差,即短期不离谱的高股息公司。通过控制仓位、分批建仓、高抛低吸,甚至低抛低吸去应对这个寒冬。
9/7/20245 minutes, 2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17.价值投资永不过时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价值投资永不过时。来自一只花蛤。虽然已出版20余年,《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的头号法则》一书依然还是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因为它揭示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理,即价值投资重视真实资产和当前收益,并且以怀疑的态度对待有利可图的增长前景。这一态度根植于对经济活力的理解之上。因此,价值投资具有长期优越性并非偶然。价值投资者寻求以低廉的价格买入一种证券,即以“50美分买下1美元的东西”,但价值投资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对大多数公司而言,为成长追加的资本会把成长性价值耗尽。回报高于正常的公司一般都有进入壁垒,否则竞争对手很快就会进入这些市场,并且压低高额利润。只有在受保护的特许经营权之内的成长才有价值。很少有公司能够将业务拓展至特许经营权范围之外并仍然保持盈利。因此,当价值投资者试图为成长估值时,他们最关注的是一家公司的战略地位,并试图评估当前特许经营权的可持续性。接下来我将从价值投资的核心、风格、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价值投资的核心基石:格雷厄姆是基于金融市场的三个关键特征来定义价值投资的。第一个特征:市场先生。金融证券价格会受到重大且反复无常的波动的影响。市场先生是决定证券价格的非个人因素。他每天都会出面买进和卖出任何金融资产。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先生”。第二个特征:内在价值。尽管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会有剧烈波动,但其中许多金融资产具有相对稳定的基础经济价值。这就是“内在价值”。证券的内在价值与当前的交易价值是两码事。第三个特征:安全边际。在证券市场价格显著低于计算所得的内在价值时买进这些证券,后期将获得丰厚的回报。这种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距就是所谓的“安全边际”。市场先生、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构成了价值投资的三大核心理念。价值投资者会先评估一种证券的基础价值,并将其与市场先生提供的当前价格进行比较。如果价格低于价值,并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价值投资者就会买进该证券。由三大核心理念又衍生出流程的一些步骤:选择需要估值的证券;评估它们的基础价值;计算每只证券需要的适当的安全边际;确定每只证券的购买量、投资组合的构建以及对投资多样化程度的选择;确定何时卖出证券。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实际上非常罕见。技术派人士在市场上占多数,但他们不属于价值投资者。对技术投资者来说,市场先生是唯一的游戏规则。他们回避任何类型的基本面分析。他们关注的是交易数据,即证券价格波动和成交量数据。他们相信这些波动反映了该证券不同时期的供求关系,他们可以通过分析这种波动推导出该证券未来的价格走势。基础投资者虽然占少数,但也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关注宏观经济问题的投资者,一类是关注特定证券的微观经济状况的投资者。宏观基础投资者关注的是那些影响整个或者至少在大范围内证券的经济因素,比如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失业率、国民经济增长率乃至国际经济增长率。他们密切关注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的行动,以及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情绪。他们运用自己的信息预测广泛的经济趋势,然后预测哪类证券最可能受这些趋势的影响。这种方法被称为“自上而下”的方法,即从整体经济开始,再向下到具体公司和证券。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出色预测,相与整体市场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一切,并采取行动从而实现低买高卖。一种更普遍的微观基础投资法是将股票或其他证券的当前价格作为出发点。微观投资者会研究该证券的历史,关注该证券的价格是如何随着影响较大的经济因素的变化而波动的,这些经济因素包括收入、行业状况、新产品推出、生产技术改进、管理层变动、需求增长、财务杠杆的变化、新工厂和设备投资、收购其他公司,以及对业务线的剥离等等。他们主要依靠公司和业界消息人士以及常识,来预测这份清单中的关键变量可能会如何变化。他们的预测聚焦于公司的盈利情况。证券价格包含了市场对未来收益的整体预测。如果他们对未来收益和其他重要变量的估值超出了市场预测,那么他们就会买进这些证券,并打算高价卖出。2.价值投资的不同风格:价值投资经过九十年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变种和一系列新的模式。巴菲特很早就发现这个问题。在那篇著名的演讲《格雷厄姆和多德部落的超级投资者》中,展示了价值投资的某种变化模式。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风格确实“大不相同”。有的分散其投资对象,有的则相对集中。但大部分人都强调需要对投资对象的业务有充分的了解。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只需有合理水平的了解即可。在选择投资企业的时候,价值投资者会基于不同的维度,比如规模、质量、成长前景、资产支持、地理位置等。他们在构建投资组合方面也有所不同,比如多元投资、行业加权以利用能力圈、适度集中或紧密聚焦。他们最重视“公司质量”这个维度。质量维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估值方法,即资产、收益和增长;二是投资组合的广度,在这一点上更好的公司通常更集中;三是持有股票的预期时间,理论上是对大幅折价的股票,一直持有到其价格恢复;对于伟大的公司,则永远持有。投资可能不是神经外科学或者粒子物理学,但也不是儿童的游戏。许多价值投资者都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来掌握他们的技艺,并且每天花几个小时的时间练习。能够轻易地获得实时证券价格以及廉价的交易已经使很多原本理性的人确信,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投资既能带来乐趣,也能带来利润。直接和主动投资是一种危险的游戏,并非人们可以在家里随便玩的把戏。毕竟,市场先生代表整个投资者群体。当市场先生由于对信息的过度反应或者其他极端行为给价值投资者创造了机会时,大多数参与者都是随大流,而不是坚持立场。3.价值投资永不过时:有一点必须清楚的是,价值投资短期内不会在任何时段都显得有效,反而是时而有效、时而无效。这才使得价值投资这一理论有效。作为一种优秀的投资方法,价值投资既有理论依据,也有事实依据。在理论上,价值投资方法与其他大多数流行的方法相比,可靠地应用了经济学和统计学知识。在结果上,长期来看,在各个时期的各类市场中,价值投资组合的回报率高于整个市场的平均回报率。不仅如此,价值投资组合的风险已经被证明低于市场整体风险。其评估指标更接近我们通常对风险的理解,更适合价值投资者。为了避免迷失在巨大的投资空间中,价值投资者会依靠一个“三阶段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第一阶段:搜索策略,用于确定潜在的价值投资领域;第二阶段:定价方法,可以识别不同形式下的价值且灵活有效,确保投资者免受过度兴奋和其他错觉的影响;第三阶段:构建投资组合,降低风险并审核个股选择。虽然价值投资是一门知识学科,但成功更多的是与性格气质相关,而非智力。首先,价值投资者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大多数价值投资者都是特定行业或者处理土地情况的专家。并非所有看起来便宜的股票的价值都高于其价格。必须能区分被低估的股票和廉价股票。即使是最富学识的投资者也只能在自己的范围能力之内表现得更好。然后,价值投资需要耐心。必须等待市场先生提供便宜货。耐心静等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当价值投资者找不到符合双重标准的证券时,他们通常将资金临时投放到货币市场或其他安全的投资中,这一直都是常规策略。历史证明,价值投资虽然很难成为市场主流,但却在持续进化中历久弥新。
9/5/20249 minutes, 3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16.猪企估值修复之年——2024上半年各猪企半年报总结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猪企估值修复之年——2024上半年各猪企半年报总结。来自认知饕餮。各猪企今年上半年降本幅度都很可观,主要是饲料原材料玉米、豆粕的价格大幅降低,饲料原料价格降低带来的成本降幅,大约在每公斤1元左右。目前,牧原、温氏、神农、巨星这四家企业的完全成本已经降低至每公斤14元。各猪企对今年下半年的猪价,特别是9月份以后的猪价保持乐观,但对明年,即2025年的猪价保持悲观。他们觉得今年下半年维持每公斤19元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明年上半年可能会回到成本线附近,即每公斤16元左右。看好的逻辑主要有两点:一是,养殖信心被疫情和亏损打击的比较严重,养殖户和企业扩繁的动力不足。二是,9月份开始是消费旺季,叠加二次育肥出货后再进场。同时,各猪企当下资产负债率都比较高,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5%,大家都在努力降低负债率,扩张的意愿并不高,连温氏今年分红的意愿都不高了。我这里按照下半年平均猪价每公斤19元,来估算各猪企业全年的扣非净利润,即考虑了销售差价后的净利润。结果是,牧原股份全年扣非净利润最高,为214.43亿元;温氏股份其次,为107.15亿元;新希望为21.14亿元;神农集团为7.42亿元;华统股份为5.78亿元;东瑞股份为0.82亿元。我主要分析了这几家公司的半年报,并得出以下结论:1.牧原股份:牧原今年没有扩栏的打算,增长的出栏量几乎之来自于仔猪。同时牧原生产和管理成本稳步下降,自2023年年底以来,在牧原、温氏、新希望三大巨头中,牧原生产成本降低最明显。其资产负债表显示,其在2023年提出的减少资本开支、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分红率的计划正在逐步实现。2.温氏股份:温氏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属净利润是13.3亿,一季度亏损12.4亿,二季度盈利25.7亿元,投资亏损0.7亿。根据计算得出,二季度猪肉销售均价每公斤16.34元,说明温氏二季度肉猪完全成本为每公斤14.3元左右。而6月温氏的成本已经降低至每公斤13.96元,7月成本没有进一步下降,但也没有大幅提升。料肉比今年上半年是2.78,略有上升,但未来不会大量增加。但分红预期有所降低。3.新希望:新希望今年第二季度盈利7.2亿,其中3.5亿属于养猪产业,3.3亿属于饲料。而按照其披露的数据计算,得到Q2季度其完全成本是每公斤15.43元。其衡量养猪企业技术水平的指标P S Y为25.2。4.神农集团:根据已公布的数据,2024年神农集团的成本为当下猪企中最低。同时,未来的成本下降空间为100至150元一头,这得益于以下三点:首先是其与 P I C 合作改善种猪的指数,提升种猪遗传基因功能。其次是采购端根据期货团队的研判来做,优化采购成本。最后是上规模后形成的摊薄饲料加工成本和人工成本。我比较看好神农集团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猪价,因为养殖户信心不足,大集团都在降低负债,没有大规模扩产。5.华统股份:华统股份原本只做屠宰,21年开始做生猪养殖,未来产能扩张以农户代养为主。2024年成本逐渐下降,未来降低成本的方法主要靠更换种猪群,降低断奶仔猪成本。对华统来说,负债是个潜在麻烦,其资产负债率为76.04%,账面资金6.56亿,可提取但未提取的银行授信额度8亿左右,对应短期有息负债25亿,长期有息负债20亿。目前定增方案是16亿,争取年底资产负债率降低至50%6.东瑞股份:东瑞股份上半年销售35.39万头,比去年同期36.6万头少1.2万头;销售均价16.86,上半年完全成本为每公斤17.07元。7月能繁母猪环比增长0.1%,其实对行业来说不算多,主要原因应该是以前疫病和低价给行业的信心打击太大,然后现在银行很难融资,所以能繁母猪存栏增长不算大。P S Y当下是23左右,未来通过改变种猪群可以达到26左右,预计在2025年二季度实现。
9/4/20245 minutes, 2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15.投资思考:白酒何时出周期拐点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是投资思考:白酒何时出周期拐点。来自金融街行藏。投资思考,顾名思义,是我在投资过程中灵光一闪遇到的投资线索,有可能是某篇研报、某条雪球帖子、某种生活现象,带来的碎片化体悟,更侧重于一些具体的问题,观点即兴而发,思考深度准确度未必足够,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专门研究这类问题的朋友互相探讨。白酒板块,目前可以说是市场上跌得最狠的板块之一,分析其周期拐点,首先要思考的是它为什么会跌成现在这个样子。我认为要分成两段来看:第一段是杀估值泡沫。2021年初至2024年5、6月,这一段是杀估值泡沫阶段,是整个市场从牛市估值中枢切换到熊市估值中枢,基金抱团拥挤出巨大泡沫,到基金净赎回踩踏的阶段,是市场风格投资偏好从到高r o e到高红利因子的过程。这一段过程中,以泸州老窖为例,从峰值的80倍p e,被一路挤估值杀到了28倍,对应长期增速18%。考虑到泸州老窖过去5年的增速基本都在30%左右,加上白酒的商业模式和高端龙头的稀缺性,即便未来有宏观经济降速的担忧,和目前市场熊市悲观预期下整体估值水位较低的现状,这个估值至少算是合理的。第二段是杀基本面业绩预期。到这个阶段,最根本的还是行业自身库存周期的问题,标志性事件就是泸州老窖停止38度和52度国窖1573接货,这意味着短期内白酒经销商渠道库存是过于臃肿的,在下游去化节奏放缓的预期下,只能靠上游主动控制压货来出清经销商库存。因此,未来出货量和价格的双杀是可以预期的,泸州老窖中报出来后,可以明显看到二季度营收增速上涨10%,但利润增速从23%环比断崖式下降到2%。这份中报,说暴雷还算不上,市场对此是早有预期的。那什么时候出拐点呢?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要回到社会库存这一点上,只有先把社会库存消化到良性阶段,下游才能恢复消费活力,经销商才有进货动力,公司才能恢复压货模式。可能这也是泸州老窖管理层,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屡次强调开瓶率,并把开瓶率作为经销商考核重要指标的原因。泸州老窖算是业内率先开始控制渠道库存的公司,解决办法也无非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通过控制压货的方式,减轻经销商压力,另一方面,加大对经销商网络的建设,增加卖货的渠道。2023年老窖销售网络同比增加3倍,全面上线5码系统,有效终端覆盖超过100万家,核心消费者数量超过170万人,会员超过2400万人,年度活跃率超过60%,消费端扫码率超过25%,日均开瓶扫码量超过10万瓶。有没有效?咱们边走边看。盯着经销商库存比例和开瓶率,一旦泸州老窖重新恢复压货可能又是一个新的周期拐点信号。至于其他的问题,我认为都是小问题,比如新生儿数量减少、年轻人不喝白酒之类的。我做股票也有些年头了,基本每次白酒周期下行阶段总有人把这些鬼故事反复拿出来说,至少这不是这轮周期目前这个价格要思考的核心问题。当然,具体到高端酒、次高端酒、低端酒、地产酒这类,各自的周期拐点节奏也会有区别,这里不展开了,大家可以互相探讨。
9/3/20244 minutes, 1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14.黄金背叛了原油,但是否错判了时代?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黄金背叛了原油,但是否错判了时代?来自日新客。1859年,德温·德雷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成功钻出第一口商业油井。从煤油灯中到内燃机里的路程,原油走了一个世纪。2020年油价因新冠爆发史无前例地跌到负值,B P集团在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估测,全球原油需求在2019年已经达峰,然而紧随其后的便是2023年全球原油消费量首次突破每天1亿桶。人类工业的爆炸史由一篇铺张扬厉的原油大赋挥洒而出,“原油还能开采多少年”、“原油需求将在多少年后达峰”从耸听的危言终究变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作为工业的血液,原油通常被用于与强避险属性的黄金作比较,“金油比”就是预测全球风险结构变化的重要前瞻指标。日渐攀升的金油比到底是衰退的前奏,抑或只是情绪的噪声?我后面将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证:一、金油比波动的特征与内在逻辑由于纽约实物期货交易交易所的黄金期货在黄金市场的定价权最大,所以本文以其为标的,分析其与原油价格间的相关关系。黄金与原油同属最重要的大宗商品之一,都具备很强的金融属性,故在长周期会显现出变动趋势的一致性,1990年至今,黄金和原油价格走势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72,印证了这一点。黄金具有更强的金融属性,具备显著的抗通胀与避险功能,其需求端受宏观经济的风险累积程度的影响较大;原油的周期属性更强,其需求端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黄金与原油价格在长周期下显现强相关性的内部逻辑在于:当经济平稳运行时原油需求健康增长,原油需求上升导致价格上涨会引起通货膨胀,黄金作为避险保值资产,在通货膨胀加剧导致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价格上涨。而当央行通过提升名义利率抑制通胀时,高利率环境不仅为过热的经济泼了一盆凉水,使得原油需求下降、导致油价下跌,也降低了不具备生息能力的黄金在资产配置中的性价比,导致黄金价格下降。因此在长周期下分子和分母大体保持着同方向的波动,从而使金油比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区间。二、金油比的局限性一般认为,历史上金油比大多数时间在10到30的区间运行,而金油比超过25则预示着世界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当前该指标已达到33的高位水平,因此市场认为全球经济即将陷入深度衰退。这种说法有没有漏洞呢?细分来看,进入21世纪后,金油比显现出中枢不断抬高的特征,中枢抬高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至2008年,金油比平均数为10.13;第二阶段,2009至2014年,金油比平均数为15.76;第三阶段,2015至2019年,金油比平均数为24.39;第四阶段,2020年至今,金油比平均数为30.24。这四轮金油比价格中枢抬高的时间节点,分别对应美国财政赤字扩张阶段,即2001到2004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2008到2009年的次贷危机、2016到2019年的特朗普推动制造业回流、以及2020年至今的疫情爆发导致“直升机撒钱”。进入21世纪后,每一轮美国财政赤字的大规模增加都对应着金油比中枢的抬高。从分子端的黄金来分析,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的低利率环境中,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下降,而美国在经济增速放缓或衰退时才会降息,也正对应着美国经济表现不佳、美元指数下行,因此才为黄金价格提供上行动力。当货币政策逆转,市场环境与黄金价格的表现又反了过来。因此仅从流动性的角度仅能看出周期,而无法得出黄金价格中枢不断上行的本质原因,流动性因素仅仅影响着黄金价格中期的波动。从长期来看,决定黄金价格长期变化的核心因素是美元信用。比如21世纪以前,当70年代美元挂钩黄金、其它国家货币挂钩美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时候,黄金从35美元一盎司跳涨至850美元。美元的信用体现在美国政府的偿债能力上,激烈攀升的国债规模让定时炸弹的威力迅速累积,而高利率则不断剪去导火索的长度。美国国债规模用了100年达到了第一个十万亿,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仅用了9年就达到了第二个十万亿,2020至2023年美国国债仅用了4年时间再次新增了十万亿的规模,上个月已经正式突破35万亿美元。美国依靠“石油美元”建立货币标价机制,依靠“美元到美债”建立货币回流机制再次确立了美元霸权地位,然而这是建立在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购买美债的基础上的。2023年以后美债拍卖却屡屡惨淡收场,美国经济学家托尔斯滕·斯洛克指出,2024年就有创纪录的,约占美国未偿债务的三分之一的8.9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将到期。当有增无减的庞大发债规模迎头撞上疲软的海内外需求,当脆弱的全球供应链遭遇上毫无节制的货币战争,市场用屡创新高的黄金价格为美元信任危机添加注脚。因此,金油比的分子端——黄金价格,便天然具备了价格中枢不断抬高的动力。从分母端的原油来分析,一般认为原油的定价更锚定与供给端,原油需求是偏刚性的,供给发生异动会引起原油价格激烈的表现。这种认知虽然正确仍然比较表面,我们可以往更深层次思考,决定油价长期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供给的市场化程度”。历史上常规油田的产油量占绝对主导地位,然而常规油田的产能建设期以十数年为起步,资金成本以数十亿甚至数百亿为门槛,国家力量主导油田建设开发是历史上的常态。国家主体在采油时对于油价的诉求并非以“高于成本”为标准,而是以国家财政平衡线为参考。例如沙特的原油开采成本在每桶2美元左右,但是沙特对于油价的诉求却是维持在80美元的财政平衡线以上,中东其他产油国同理。当2014年美国页岩革命成功以后,美国原油产量出现爆炸式增长,一跃成为全球原油产量霸主,目前占全球原油产量的13%。页岩油勘探开采时间周期短、资金门槛相较于传统油田大大降低,因此美国原油勘探开采的主体是企业,其采油行为仅以勘探开采成本为参考标准。虽然开采成本是传统油田的数十倍,但企业盈亏平衡线却大大低于国家财政盈亏平衡线,因而原油供给的市场化程度被美国页岩油迅速撑开,供给的“大缓和”压制了国际油价长达10年时间。原油供给端的市场化程度在近十年大幅提升成为了压制金油比分子端的首要因素,也成为了金油比中枢不断抬高的驱动要素之一。因此不难发现,金油比的波动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然而金油比因过于简单而无法全面反映。因此当金油比作为分析指标时,更适宜用于短期市场情绪的解读,而非长期全球经济走势的预测,我们不能简单把当前升至33的金油比简单与经济危机画等号。与此同时,金油比也并非对所有风险事件都敏感,例如在20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裂时金油比并未显著上升。三、期待金油比的“向上收缩”2022年以后黄金价格“背叛”了原油,一路上扬,留下原油在腰斩的痛苦中兀自叹息。这种“背叛”实际上反映了本轮经济周期的扭曲性,即通胀高企并非由经济过热引起,而是全球供应链的破裂与国际贸易格局的重塑。譬如,疫情后美国原油需求依旧没有超过2019年同期,但严重的通胀可没落下。1990年至今,黄金与原油价格的相关性系数达到0.73,从长周期看金油比天然有着回归到稳定区间的牵引力;从滚动周期来看,黄金与原油价格的12个月滚动相关系数具备周期的特征。本轮12个月滚动相关系数为负最早出现在2023年3月,已经持续了17个月,因此未来黄金、原油价格12个月滚动相关系数有着充足的动能向上修正,这也意味着,在美元信任危机积重难返、国债规模有增无减的大背景下,待全球经济内生好转、因而对商品需求更上一层楼时,国际油价将向上追赶!
9/2/20249 minutes, 4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13.聊聊伊利、蒙牛及乳制品行业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聊聊伊利、蒙牛及乳制品行业,来自小谢价值投资。伊利主要业绩和细分领域情况1.伊利中报营收下滑9.49%,净利润增长19.44%,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出售煤炭收益。扣煤炭收益23.6亿后,伊利上半年净利润为51.71亿元,同比下降18%。2.伊利第二季度营收下滑16.54%,净利润下滑40.21%,这大大超出市场上所有投资者的预期3.各细分领域情况如下,液态奶下滑13%左右,冷饮下滑20%左右,奶粉增长7.5%左右,奶酪下滑10%左右。4.伊利经销商数量同比减少2100家左右,环比一季度减少了100多家左右。经销商继续减少。5.上半年利息收入+财务费用一共贡献了5.5亿净利润,同比去年增长1.8亿元。6.最核心占比最大的液态奶持续被蒙牛赶超,今年上半年蒙牛液态奶362.615亿元下降12.9%,伊利液368.87亿元下降13.05%,两者差距继续缩小到6亿元,也就是目前两者液态奶份额基本一致了。而且这是伊利在线上抢了部分蒙牛份额下发生的,说明蒙牛线下表现更优,这个和线下伊利经销商减少关系比较大,上次机构调研说蒙牛经销商盈利更佳,所以经销商稳定性更加好。我看了一下去年上半年液态奶增长数据,蒙牛去年上半年增长5.1%,而伊利去年上半年液态奶是负1.1%,也就是蒙牛是高基数下下滑小,而伊利是低基数下下滑大。7.金融损失减值增大,主要是贷款给上下游等,损失增大原因是上下游困难,上下游部分合作伙伴倒闭或者退网,或协商减少部分还款。我个人看法,不断发行超短融资和为上下游提供资金需求,上半年赚了5.5亿利息收入和财务费用的同时,行业不景气时候也会产生部分收不回的坏账,这是我早就预见的。但是行业景气的时候,坏账少,所以这个利息加上财务费用对净利润贡献很大。8.奶粉二季度70亿,比一季度74亿减少4亿,同比增长10亿是基数原因所致,环比减少4亿主要原因是我国婴配粉整体市场规模下滑,还有二季度伊利奶粉业务挺价做利润导致部分销量被同行所抢。那么按照奶粉基数,伊利三季度奶粉仍旧能增加小几亿,但是到了四季度基数回归正常甚至基数更高了,所以奶粉这个四季度开始需要靠品牌力提升来获得增长了。另外澳优净利润持续下滑,收购时候也达3年,现在利润是远低于收购时的业绩预期,今年年底减值是在所难免了。接下来我个人根据我的长期跟踪和观察以及思考。谈谈我的看法1.首先伊利这份业绩是低于预期的,我可以肯定业绩低于所有投资者和分析师预期,也比较低于我的预期2.液态奶方面,今年是降价抢量,线上价格比较低,且持续时间长,今年伊利在线上抢了部分蒙牛的份额,但是线下经销商持续退网减少,可能跟经销商盈利不佳有关,所以线上增长的部分仍旧无法抵消线下下滑。但是这样做好处是阻击了蒙牛,让蒙牛损失了这些份额,从而使得蒙牛液态奶营收和销量下滑难看一些。线上是有价格就有量,且线上的单件利润是无法和线下比的,所以伊利在线上低价其实对线下也不利,会致使线下经销商更难,但是如果不这样那么销量和营收又更低,因此这种只能看怎么平衡了。另外安慕希持续下滑,价格也持续下跌,对伊利液态奶利润也是影响不小。而蒙牛的特仑苏过去三年增速非常高,这也是为啥蒙牛高端占比大和液态奶毛利率最近几年提升大的原因,产品结构在变好变优。2.奶粉,同比增长7.5%是伊利表现最好的业务,也是我和各位投资者分析师期望值最高的业务。主要原因是去年二季度基数低,上半年整体大概同比去年增长了11亿营收,大概给伊利贡献了2个亿的增量净利润。按照三季度基数,奶粉今年三季度也能增加几亿营收,但是四季度基数开始回归高位了。3.冷饮,一季度铺货备货,所以增速高,二季度雨水天气多,所以主要以消耗一季度进货为主,因此致使二季度冷饮业绩下滑大,这个也是预期之中,只是下滑幅度超预期。4.奶酪,根据我的观察和推算,同比下滑10%左右。这个属于投入阶段的业务,今年主要以控制成本和减亏为主,因此使得奶酪行业竞争趋缓,这也是妙可蓝多业绩变好的另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原奶成本降低。5.关于利息收入和财务费用贡献净利润5.5亿元的问题,主要和超短融资和大额存单有关,伊利有两家金融公司专门是给上下游放贷提供资金扶持,也就是赚个利息差。频繁发行超短融资,主要就是跟这个有关,好处是赚利息同时帮助上下游资金需求,坏处就是上下游一旦倒闭那么应收款就会增加最终形成坏账伊利承担。所以这个看伊利怎么风控吧,是好是坏不评价。6.关于伊利蒙牛子公司优然牧业和现代牧业,毫不疑问现代牧业强于优然。这个强指的是单产、成本以及管理水平,不是指规模。当然现代牧业成本低,跟中粮低成本提供玉米和豆粕等原料有关系。这让蒙牛相对伊利,获得了一个原料奶成本优势。7.关于两家公司产品价格对比,基本上是特仑苏比金典贵,安慕希比纯甄贵,蒙牛的真果粒优益c冠益乳每日鲜语等比伊利同类贵,伊利的舒化奶QQ星优酸乳等比蒙牛贵。整体上大概是这样。线上的话,以前伊利价格比较贵,活动少,现在的话价格便宜活动多和持续时间长,而蒙牛他以前也便宜,现在也便宜,所以伊利线上价格落差更大,这中间的落差也是致使营销费增加和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8.液态奶会被蒙牛反超吗?伊利蒙牛液态奶最近三年差距真的缩小吗?这个是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目前基本肯定是在缩小。这个可以从营收三年前差距70亿80亿,2023年年报差距34亿多,而现在24年半年报差距6亿,且今年上半年伊利还在线上抢了蒙牛部分份额,因此毫无疑问两家液态奶最近三年差距是缩小的,且目前已经相差无几。主要原因蒙牛高端液态奶特仑苏和每日鲜语最近三年增长了非常多,而伊利的安慕希在疫情后由于刚需性不好所以下滑比较大,这个下滑是营收和盈利能力的下滑。如果没有疫情,没有消费观念的转变,没有纯奶的爆发和刚需性增强,那么安慕希现在可能仍旧是蒸蒸日上,那样的话伊利液态奶产品结构会非常好,盈利也会更加好。除特仑苏外,蒙牛的乳饮料,低温酸和低温鲜奶都表现更好,尤其是低温鲜奶每日鲜语为低温里面的巨无霸,今年逆势实现了正增长。至于液态奶会不会被蒙牛反超,我认为有很大概率会,中粮以及现代牧业让蒙牛原奶成本具有价格优势也是重要一个原因9.关于业绩,两家业绩增速都差不多,但是蒙牛是符合大资金预期,而伊利是大幅低于投资者和大资金预期。10.关于基数,蒙牛去年上半年基数高,下半年基数较低,伊利是三季度基数比较高,而且伊利去年是刚好达标完成股权激励。11.关于退休高管减持和清仓,虽然不违法但是被他一声不吭且较高位置走完了,我心里确实有一点点不舒服。我个人评价为,他确实知道现在伊利和乳业困难,所以才减持和清仓的。12.关于澳优减值,请教了专业财务人员,收购时间足够长了,考核了三年业绩都低于收购时预期,由于付出的溢价比较高,所以基本确定今年会计提商誉或资产减值了。虽不影响到现金流,但是确实买贵了,也影响到净利润。我个人原本的设想是:伊利在奶粉贡献增量利润和营收的基础上,抢夺蒙牛液态奶份额,最终实现伊利液态奶增速远好于蒙牛,从而拉大和蒙牛的差距。但是目前这个愿望是落空了,伊利液态奶增速持续两年落后于蒙牛,伊利线上抢的份额因为线下经销商减少和退网而抵消,两家液态奶差距进一步缩小。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伊利今年线上不低价,蒙牛液态奶表现会更加好。因此蒙牛液态奶还是很强的,尤其是特仑苏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是价格贵销量又好,还有蒙牛的低温酸和低温鲜做的特别好行业第一,尤其是低温鲜奶每日鲜语实现逆势正增长,这个是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整体上看,造成两家利润差距大的原因并非在液态奶,而是在奶粉、冷饮、以及财务费用和利息收入上。伊利蒙牛两家液态奶营收都是360多亿,两者液态奶实力是差不多的。奶酪方面蒙牛强,伊利冷饮和奶粉更强,蒙牛奶酪的优势可以部分抵消伊利冷饮的优势,但是伊利还有奶粉远强于蒙牛,还有利息加上财务费用5.5亿,所以我现在明白一直发超短融资的原因了,因为这5.5亿利息和财务费用占伊利净利润占比已经不低了。因此,伊利蒙牛差距最大的是差了一个王牌奶粉。差了一个中国飞鹤,或者爱他美,或者皇家美素等头部奶粉品牌与伊利的金领冠抗衡。上面是伊利蒙牛真实情况对比,如果看行业的话,伊利蒙牛表现是好于行业的,很多区域乳企和地方乳业半年报净利润下滑40%以上的,更多的是亏损的,而且从长远角度看,只要行业在伊利蒙牛就在,目前两家企业业绩下滑,主要是国内大环境不好和消费不振需求不足的原因。最后,我还是叹气,伊利在奶粉基数低和带来增量利润的加持下,仍旧没有让液态奶拉开和蒙牛的差距,反而差距缩小,是挺可惜的,而且自身业绩也没有明显比蒙牛好。可以看出来蒙牛液态奶地位很稳固,品牌力也非常强。冷静思考也是,蒙牛特仑苏强,真果粒为代表的乳饮料也强,每日鲜语为代表的鲜奶也特别强,酸奶冠益乳和优益C也特别强。所以我现在很理智,并不希望两家打价格战,因为互相打不倒对方,我反而希望他们能达成某种默契,减少内耗减少不必要的互相竞赛投入。这样的话对两家净利润提升都是大大的利好!整体看,按照目前状况和形势,伊利确实整体实力比蒙牛强,我个人评估认为伊利市值等于1.8个到2个蒙牛市值是合理的。目前伊利市值是3个多蒙牛,但是并非伊利高估,而是蒙牛太超跌太低估,不然蒙牛和中粮也不会直接宣布20亿回购和注销,20亿的回购金额相对于蒙牛500多亿港元市值占比已经很大了。
9/1/202412 minutes, 5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12.投资是个称重机:投资的百年变化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投资是个称重机:投资的百年变化,来自他山之石观投资。投资者在一个短期的环境中,经常会陷入在一个短期的市场故事中。比如说,海外的人工智能主题,中国3年前的新能源主题,以及现在的疲软主题。“现在还能投资吗?”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资金管理者,无数人都会问这个问题。如果拉长时间看,我们会发现很多变化在不经意间发生。巴菲特说:市场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股票长期趋势与企业本身的内在价值是相匹配。企业的价值越大,称重机上的数字从长期看就会越高。其实,如果你仔细想一想,拉长时间看,投资本身也是称重机。投资,体现的是投资这项工作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指的是,在过去上百年的历史中,“投资”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这一百年中,投资领域发生了无数的事情。我们捡重要的事和影响因素总结出来。你会发现,“投资”在过去100年中,发生了多少的变化,从中创造了多少的价值。技术和创新是历史上支撑全球转型浪潮的不变因素。从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的发明黄金时代,再到当今社会的技术繁荣和信息“超载”。这些转变催生了全新的行业,这些变化可以从全球股市上市公司构成的变化中看出。在20世纪初,没有电脑、短信、甚至汽车都没有普及。1900年的股市由铁路行业主导。在当时的世界里,也有“新质生产力”。那个时候的高端制造,也是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蜡烛制造商和火柴制造商。投资行业虽然催生了摩根, 利弗莫尔等投资大家,但一直到20世纪中叶,股市参与率仍然很低。1929年的华尔街市场崩盘和随后的大萧条在投资者的脑海里牢牢地印了超过20年。对于投资本身,小老百姓可没有那么容易入市。市场准入缓慢且昂贵。美国独立股票经纪人的竞争有限,这种不卷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收取高额的固定佣金。而且交易技术的匮乏也意味着执行交易就要比较长的时间。投资者看报价需要通过“高科技”的通过打印纸条,在小黑板上记录买卖点差和历史数据的信息。同样,在100年前,在波士顿,爱德华·莱夫勒为了创造出更透明、更道德的投资工具。他创造出了共同基金: M I T 。M I T 信托基金也标志着现代共同基金的到来。对于投资小白,它价格实惠,因为它不会以超过其实际市场价值的溢价出售,而且方便的申赎方式为小股东提供了专业的积极管理方法。投资者可以以负担得起的价格拥有铁路和公用事业等安全和成熟公司的股票,而不是购买封闭式基金的风险资产。 M I T 也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以前没有人敢提供的流动性保护。随着技术进步和渐进的监管改革,变革在不断发生。1954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了“月度投资计划计划”,允许每月投资低至40美元。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共同基金定投计划的先驱。并且这带来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股票投资的广泛普及。在欧美,之前呆板的养老金投资模式终于放开,允许专业投资者进行专业化管理。老百姓的资金越来越方便的可以投资在股票市场,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市场的红利以及背后经济的发展。投资的“普世化”逐步进入到千家万户。另外,交易越来越多地以电子方式而不是实物形式结算。通过增加自动化和技术的使用,交易的处理和结算改进为未来更高的交易量和股票投资的日益普及奠定了基础。1980年代年代,美国的日交易量从1952年的不到100万股增长到1982年的1亿股。随着对股票市场的兴趣和参与度的增长,许多投资者会寻找发达市场以外的机会,并看到新兴市场的潜力。1986年,第一只封闭式全球新兴市场股票基金成立。一年后, M S C I 制定了首批新兴市场指数。 M S C I 新兴市场指数在推出时仅由10个国家组成,占全球市值的不到1%。随着新兴市场资本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投资者准入的增加,国家层面的选民数量开始上升。如今,24个国家被纳入 M S C I 新兴市场指数,约占全球市值的11%。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与全球化的兴起相吻合。贸易、资本、人员、技术和思想跨越国界和地区的自由流动推动了新兴市场的增长。虽然公司治理和市场流动性的挑战仍然存在,但公司环境已经改善,市场也在发展。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全球企业和新兴经济体当地代表的联合项目有助于提高企业透明度,并制定新的披露标准。总体而言,新兴市场公司可能仍然落后于发达市场的同行,特别是在披露和股东参与方面,但人们对市场上更好实践的认识和理解正在不断提高。例如,在韩国,全球投资者和韩国政府一直在韩国财阀施加压力,要求其采取更有利于股东的措施,改变结构,改善商业行为。这些努力取得了成果。逐渐的,许多新兴经济体迅速增长,从粗加工变得越来越创新,并采用新技术在各个行业“跨越”传统运营模式。尤其是,以中国科技巨头为代表的企业呈指数级增长,与亚马逊和谷歌等美国开拓者竞争。20世纪90年代末,科技公司约占新兴市场总量的3%,如今新兴市场指数中25%的股票是科技相关股票,而中国,在指数中也占了差不多的比例。到20世纪90年代末,新兴经济体对全球 G D P 的贡献已经超过了七国集团。中国的贡献尤其迅速。随着投资者面临的全球机会激增,获取这些机会的投资工具也在增加。尤其是,由于需要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相对简单的被动投资方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创建指数基金的基本前提源于著名经济学家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认为资产价格会迅速纳入所有已知信息,这意味着未来超额回报是不可预测的。这一理论受到了学术界和行业同行的质疑和激烈争论。但是,一旦发现价值,投资行业必然有大量的行动派。到20世纪70年代初,他的想法催生了面向机构投资者的指数基金。指数基金的先驱约翰·博格开始了指数世界的运动。他希望将被动投资带给大众,使投资“民主化”。博格于1976年创立了“第一指数投资信托”,以追踪标准普尔500指数。那个时候,博格的想法使他成为当时投资行业同行中的逆向投资者。他的指数基金推出后也引起了嘲笑。一些人将该基金称为“博格尔的愚蠢”。然而,尽管开局艰难,但不可否认基金随后的商业成功。这个基金,今天被称为先锋500指数基金,其资产从1976年的1100万美元增长到现在的4000亿美元。自21世纪以来,被动投资一直在重塑投资格局。在难以获取阿尔法的世界里,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寻找低成本、流动性强的工具来获得市场敞口,获取廉价的贝塔。在21世纪之交,很少有人能预测到我们所见证的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过去100年左右的根本性转变说明了创新、技术、社会和政治在重塑全球投资格局方面的影响。在最近的过去,技术进步一直是经济和市场指数级变化速度背后的驱动力。通信和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变得更小。在全球化的世界里,地理距离不再是一体化的障碍。消费者可以从全球市场中受益,投资者可以进入更广阔的全球世界,随着企业开发复杂的全球价值链网络以满足全球客户群的需求,公司的生产线正在跨越地理界限。回顾过去20年,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现。从计算机软件、互联网到手机、移动互联网、到加密货币、清洁能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再到最近的汽车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大量的优秀企业从技术变革中脱颖而出,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投资,也快速把握住了这样的机会。他们帮助企业在快速发展中提供必要的资金。同时,投资也参与企业的快速成长,并最终获得优异的回报。以上的100年,我们很简单的梳理了投资的百年中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我相信你会发现仍然有很多重要的事件存在遗漏。但是就是这样,也可以看到, “投资”在过去100年中,创造了多少的价值。反映到投资行业,它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价值,越来越重。体现在数字上,就是它在称重机的数字,会越来越大。未来会怎样?从历史的发展规律看,它会继续在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然,短期看,历史的车轮总会遇到坑洼,颠簸,过热,超速的时候。这会导致投资在某些年份被当成“投票器”。但是从长期看,投资本身,就是称重机如果你相信这件事情,就请不要用“投票器”的思维去考虑投资。
8/31/202410 minutes, 3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11.市场调整中需要记住的十件事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市场调整中需要记住的十件事,来自景顺投资中国。市场调整虽然常见,但总是令人不安,如果近期的全球波动也让你不安,不放看一下这十个重要的提醒:1.市场调整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除了两年,1995年和2017年,标普500指数每年都有超过5%的跌幅。2.市场波动不会凭空出现。它们往往是政策不确定性的结果。亦如市场此前一直预期美联储会多次降息,但目前这些措施尚未出台。不过很可能即将出台。3.在所有指标中,债券市场往往是最正确的。债券市场正在发出信号,表明美国名义增长,即实际经济活动加上通胀可能疲弱。美国长期利率大幅下跌。两年期美国国债跌幅更大。债券市场领先于美联储,暗示多次降息可能即将到来。4.市场周期不会自己死亡。它们通常是被美联储加息谋杀的。这就是问题所在,美联储是否将利率维持在高位太久了,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什么损害?幸运的是,我们追踪的许多“早期预警信号”似乎并没有暗示衰退即将到来。5.公司债券市场一直是“煤矿中的金丝雀”。相对于无风险利率的企业借贷成本往往会提供一个预警信号,在衰退前大幅上升。目前,高质量公司债券与无风险利率之间的利差正在上升,但仍低于平均水平。简而言之,我们认为公司债券市场正在发出经济恶化的信号,但不是衰退。6.从历史上看,股市会很快从调整中恢复过来。从5%-10%的调整中恢复的平均时间是三个月,从10%-20%的调整中恢复的平均时间是8个月。7.如果衰退真的发生,市场通常会下跌更多,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在1957年、1960年、1980年、1981年和1991年较为温和的衰退期间,平均跌幅接近20%,恢复时间是一到两年。8.市场最好的日子往往发生在市场最差的日子附近。投资者可能知道,如果错过了市场中最好的日子,回报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但可能没有意识到,最好的和最坏的日子往往会聚集在一起。事实上,在过去30年里股市表现最好的30天中,有24天发生在科技股崩盘、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时期。9.在经历了严重的下跌后,增加投资通常会更好。长期投资者通常更适合在调整期间增加投资组合,而不是撤资。10.在市场中的时间通常比选择市场时机要好。在头条新闻看起来很糟糕的日子里,我们的行动偏见恳求我们改变我们的投资组合。然而,众多研究得出结论,坚持投资计划的投资者通常比那些试图把握市场时机的投资者表现更好。
8/30/20243 minutes, 2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10.谁把四大行买出了新高?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谁把四大行买出了新高?来自远川投资评论。很少人意料到银行股会涨成这幅模样,申万31个行业板块当中,银行板块以20%以上的涨幅位列第一。而伴随工商银行8月20日再次坐上市值一哥的宝座,「6000点买的四大行,在2900点解套」的奇迹发生,让20年老股民体验了一把与众不同的「与时间做朋友」。某种程度上,A股今年以来和美股极其相似:四大行+长电+中海油+中移动构成的A股七巨头,撑起了指数表现的半边天,尤其四大行涨势一骑绝尘,在一片哀嚎中走出历史新高的行情。这是一个过于反常的行情,因为它有悖于银行基层的体感,跳脱出基金经理对基本面的拆解,如果把其归因于市场红利风格、政策资金护盘过于轻巧。在真正扒开埋藏在四大行的各路资金后,我们在险资身上找到了四大行被推上神坛的答案。对于当下清冷的市场而言,公募、私募、外资、散户很难说还剩下多少热情,而险资是少有的增量。华西证券二季度对市场投资者做了个剖析,发现主要参与机构是公募、私募以及险资。但在当下市场背景下,前两者的负债端规模大幅缩水,权益类产品规模在2021年达到8.54万亿元的顶点之后连年下滑,而后者更是在强监管之下,几乎少有新增规模。公募和私募缩水的另一面,险资负债端保费收入持续增加。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今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总额达到了3.55万亿元,同比增长4.9%,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了31万亿,同比增长10.98%。因为保费规模增加,险资有充足的弹药射向A股市场。从结构上来看,财产险和人身险在二季度末分别投向股票1370亿元和1.9万亿元,同比增长6.69%和4.16%,人身险成为了股市稀缺的增量资金。之所以险资成为增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身险的「类刚兑」属性。以增额寿险产品为例,从去年年初朋友圈刷屏的3.5%预定利率塌缩到今年年中的2.5%,在销售们饥饿营销塑造的氛围下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觉:这类产品能够在未来20乃至30年以稳定的复利持续增长。资管产品净值化的背景下,这种似乎具有着刚兑属性的产品的诱惑力巨大:在多数投资者眼里,预定利率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实际利率,尤其是在利率下行的情形下更是突显出了它的稀缺性。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9年说,「10年后想买一款年化收益率3%的理财产品,都可能要像汽车牌照摇号那样,完全靠运气了!」仅仅过去5年,这句话就已经照进了现实。凭借少有的「类刚兑」属性以及更高的利率,保险产品受到热捧后,最终化作险资的巨量筹码,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公募私募权益规模收缩的影响,而险资买入的地方自然就成为了市场主线的方向。而以四大行为首的银行股,成为了险资集火做多的对象。四大行惊人涨幅背后的原因也逐渐明朗,就像兴证策略张启尧所说,从基本面的角度无法有效解释银行上涨,资金面是更重要的驱动因素。保险、ETF都以大盘龙头为配置核心,带动大盘龙头风格成为今年市场真正的Beta。而在险资买入银行股的背后,又是其不得不去面对的利差损。保费的不断增长固然可喜,但也给保险公司带来了一个幸福的烦恼:支撑产品的高预定利率,需要更高的年化投资收益。去年火热的3%预定利率人寿产品,或许可以给投资人锁定一个相对固定的长期利率,但对于寿险公司来说,这就意味着需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3%以上的复利,从而在这批产品批量到期时能够拥有相应的偿付压力,防止利差损的出现。否则他们将会等来高额的亏损,甚至倒闭。这种保险产品长期固定利率的锁定和市场利率下行之间的错配带来的翻车案例,也并非没有前车之鉴。上世纪90年代,存款利率高企之下,批量的保险公司都提高了保险产品的预定收益率。1995到1999年,中国平安在较高的市场利率环境下销售了保证5%到9%收益率的相关产品,但在利率下行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率,最终险资投资收益率覆盖不了保险产品预定收益率,造成巨大的利差损。根据中国平安招股说明书中所述,截至2006年9月30日,高定价利率保单准备金总额约为990亿元,平均负债成本约为6.5%,预计将会在2050年前后达到峰值,而准备金峰值约为1700亿元。换句话说,这部分利差损业务时至今日都还未完全解决。因此对于险资来说,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率的资产对其更有吸引力。而在利率下行,权益市场跌到全职炒股都有点搞笑的当下,长期被遗忘的四大行便成为其在权益资产中的主要资金承载地。而银行稳定的股息率,对大资金来说配起来更为安心。作为高股息板块的代表之一,银行在2019至2023年五年间的年均股息率达到了4.90%,在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第二。随着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跌破2.5%,拥有稳定高股息的银行板块所具有的性价比也凸显出来。尤其是当险资还背负着3%甚至更高的资金成本压力时,更是无形之中增强了高股息率所带来吸引力。再加上银行板块的长期处于低估状态,即便经历年内20.22%的涨幅,银行指数市净率依然处于1以下,估值分位数更处于历史10%以内,因此险资把银行股当初自己的诺亚方舟,也显得合情合理。在险资成为银行股上涨的重要推手后,目前6大行的市值距离创业板总市值仅差1万多亿,而在去年年初两者相差两倍。但问题是,这场银行股盛宴最终又会以怎样的姿势收场呢?作为宏大叙事的基本盘,居民财富搬家一直是各大资管机构用来展业的万能措辞。但一个更加微观的现实却是,普罗大众能够买到的基础型理财产品只有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以及保险。换句话说,普通投资者的财富只会在三者之间辗转腾挪。而伴随着公募基金的口碑溃败,居民财富也呈现出了结构性的变化:部分从公募基金撤出,转移到了保险产品,最终成为了险资的做多力量。但推动银行板块上涨的增量——保费,不可能无限增加。一方面出于利差损的考虑,政策端对保险机构提供的预定利率不断限制,4.025%的预定利率维持了6年,3.5%维持了4年,3.0%只维持了1年,如今更是降至2-2.5%,再下降,投资者也未必能看的上了。另一方面,对于险资自身来说,股票涨幅与未来股息是他们不得不去算的一笔账。以工商银行为例,其凭借着6.41%股息率在年内获得了42.26%的涨幅,奔着股息率去的机构短短半年就已计提6.6年的股息,计算器按下来性价比好像也不是那么高了。不禁令人联想起2021年春节前后公募基金半场开香槟的场景,3年后Wind基金重仓股指数跌幅达到了50%,公募重仓股都几近腰斩。但在崩塌前,核心资产也曾在人们乐观预期下被不断推高,没有人设想过公募基金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撤退。而如今的公募基金看着保险资金以及不断新高的四大行,不知是否回想起彼时的自己。耐心资本们可以用6年多的时间来等待银行股的下一个击球区,但对于资本市场普普通通的一员,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信心。落幕的故事听的太多,但还是不得不想象一下,一旦增长放缓,股息率性价比下降,险资又会是以怎样的方式退场?
8/29/20249 minutes, 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09.写在拼多多Q2暴跌之际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写在拼多多Q2暴跌之际,来自舟宿夜江。本来不想写这个季度拼多多点评之类的,但这两天我问的朋友实在太多,其中不乏我们当地最大期货公司负责人之一的忘年交,所以我改变想法,在此时此刻写个小文章作为标记,可能会有意义点,方便以后再回来看看观点:1.首先,当投资者被拼多多管理层言论吓坏之际,我想先聊聊当下我们到底处于什么环境。我们的宏观大家都知道是不容易的,很多消费品类都是负增长的典型的品类如服装、箱包等耐用品,就是现在消费是不好的,整个网上社会消费品大盘估计下半年同比增长有可能在低个位数。这就导致增量有限,而存量竞争加剧是不可避免的。这个宏观趋势会持续多久,搞不清楚,但以拼多多国内这个巨大体量,在增量蛋糕增加有限的背景下,硬去抢市场份额,难度肯定是增加的。所以,拼多多管理层表示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可能下降,既有竞争对手的压力,也有宏观的压力。企业不可能脱离宏观现实做事情,特别是体量上来之后。网上那些说,黄铮不想做首富言论,真是很可笑,因为财富就是个记分牌,是结果,企业经营才是根本,拼多多管理层表示要更高质量的发展,更长远的考虑问题,岂不是和不做首富背道而驰,不当首富,还这么努力干嘛呢,躺平算了,更别提做空自己言论了。2.关于暂时不回购、分红。还是回到第一点,在国内存量竞争在弱宏观环境下可能加剧的现状,以及高速增长的海外temu面临各国监管以及竞争的现状,谨慎、负责任的管理层,肯定会留足够的钱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尽管和当下高分红、回购氛围格格不入,拼多多国内远没到躺平阶段,海外更不用说了。那些说拼多多,可能未来永不分红的投资者以及说拼多多会乱花钱的投资者,真要好好复盘下,拼多多发展至今做过的事情。拼多多从2015年至今,始终围绕着满足消费者需求条件下,专注的在电商范围内高效做事情,从拼好货、拼多多、快团团、多多买菜到现在的temu,没有出这个圈。甚至连最容易的做的金融借贷都没做,在这种背景下会认为拼多多会乱花钱以及不回报消费者,似乎得不出这个结论吧,一直都在做正确事情,并且高效的把事情做好的团队,立即就变得不优秀,变得乱花钱,不回报投资者等差劲行为,似乎说不通吧。3.接着第一、二条,谈谈未来可能补贴商家的行为,减少商家的一定收费问题。在国内增量蛋糕有限的情况下,以及部分消费者高质量产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拼多多发现这是其深水区,不是一味的便宜就能吸引、留住这部分高消费的客户,还要从商家角度下手,提高更好质量以及更高品质商品的供给。拼多多始终没解决赢得消费能力更强消费者的信任问题,这也是阿里的核心客户,也是电商行业最优质的用户。但,如果长期跟踪拼多多的投资人一定会知道,拼多多凡事做事情,一定有相应的 r o i 标准,绝不会乱花钱,这次补贴商家,我相信也有一定的 r o i 考核标准。就像我在2022年5月底,写过一个文章,当拼多多发现买菜业务 r o i 很低的时候,果断收缩了。因为黄铮一直坚持“创业即投资,投资即创业”,生意是要赚钱的,要有合理回报的。所以,拼多多恐怖赚钱能力,是一系列原因的集合,强竞争思维方式下,不愿意放松片刻,想想国内1万多人,一年创造利润1400亿左右,这个恐怖的效率,会认为拼多多放松标准,不强调 r o i ,那真是太阳要从西边出来了。4.我在接着第三条聊聊,为什么管理层说,我们未来盈利趋势是下降,我们竞争很大,不太好等言论。如果熟悉,拼多多历次电话会议的投资可以发现,从2019年开始,拼多多管理层大概言论就是竞争很大,压力很大,电话会议也是讲的云里雾里,听不到什么重要的积极信息。为什么一直是这个“尿性”,我自己理解就是电话会议,不仅仅投资者能听到,竞争对手也能听到。你透露太多东西,对消费者无意义,对长期投资结果也没啥影响,到是竞争对手可以获知你的信息,下一步动向等。拼多多强竞争思维导向下,是不可能表露一些乐观情绪和信息的,想想那个令人诟病的“竞业协议”,其实思维方式都是一致的,脑子里对竞争非常敏感,敏感。因为,企业最大的敌人之一就是竞争,我觉得他们贯彻的太彻底了。
8/28/20245 minutes, 2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08.美股指数投资的本质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美股指数投资的本质,来自思想钢印9999。这几年,A股的“此跌绵绵无绝期”,让一部分资金涌向美股QDII的两大指数基金,开始了全球平衡配置,在美股赚钱补贴A股亏损。幸运之余,也时常听到“美股积蓄了巨大的下跌风险”的说法,心里难免嘀咕,美股这几年涨得这么好,会不会未来几年就不行了?事实上,美股指数并不是这几年涨得特别好,而是一直都涨得很好。总体上看,美股的“创新高、回撤期、回升期”这三种走势的占比分别为45%:20%:35%,美股“回升期”的盘面慢牛特征与“阴影部分”的深度牛市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前半段风险偏好不高,靠盈利增长驱动,后半段风险偏好上升,靠估值和盈利双驱动,所以80%以上是牛市走势,整体可谓“漫长的牛市”。迄今为止,最长的深度牛市是整个1990年代,整整11年都在创新高且中途没有出现20%以上的回撤。美股的最近一次深度牛市是2013-2020年,实际上早在2009年,美股就已经渐渐从金融危机的阴影走出,一路慢牛上涨,而2020年的疫情暴跌虽然暴烈却短暂,同样是一个月跌33%,之后又恢复上涨。这也是一轮漫长的牛市,从2009-2021年近13年。正是因为美股的这些特点,在1970年以后的任一时候买入标普指数,持有三年以上,平均年化收益为8%+,且2/3的概率会落在-1.32%到17.42%区间,持股体验非常好。相比之下,借用这个分析系统,再看一看对标标普500的沪深300,你会发现,完全没有办法分析:1、沪深300指数从2005开始的19年,三波牛市的最高点都是5300-5900之间,天天创新高的深度牛市只有2005-2007年这3年,其余都是“回撤期、回升期”,所以A股不用高点来分阶段,而是用低点来分阶段。2、回撤期和回升期分别为9年和7年,A股回撤期既有美式暴跌,也有中式阴跌,还有极度复杂的持续多年的波浪式下跌,多次打破波浪理论下跌级数的纪录。A股的“创新高、回撤期、回升期”这三种走势的占比分别为16%、47%和37%,这就导致A股整体呈“慢熊快牛”走势。事实上,美股的调整也非常凶猛,08年金融危机那一次,从1576点回调到666点,回调幅度超过57%;另一次是科网泡沫破灭,从1552点跌到768点,跌幅超过50%。美股真正的风险在个股,由于没有散户韭菜接盘,没有涨跌停板,个股如果基本面变化,一是跌得快,二是跌得深,亚马逊在科网泡沫破灭之后,你如果在跌了90%后抄底,后来还能再亏50%。大家更熟悉的中概股,阿里巴巴在跌了80%之后,到现在近三年的时间,虽然无数大佬前仆后继地买,但股价一直躺在底部。美股和A股的区别非常之大,而其他国家的股市在美股与A股之间,要么长期收益一般,要么出现极长的熊市,要么估值长期低迷。为什么全球资本市场,只有美股形成了这种长牛走势呢?很多人喜欢用宏观分析方法,用美国经济、美元霸权、美国的货币政策,甚至经济体制、公司治理这些因素去解释。不过,在我看来,凡事还是应该回归最直接的因素,美股的“漫长牛市”实际上是由两点特征决定的:1、长期提供优秀的长期成长型上市公司,且不断推陈出新2、上市公司整体估值长期略高于其他指数,但波动性不大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成另一个角度分析:指数上涨的背后是优秀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而上市与交易本身就是交易所的两大业务,你可以把标普500指数看成两大交易所的“股价”。从估值上看,标普500指数近30年来,有50%的时间都处于17到23倍的狭窄区间,可以认为这个“漫长的牛市”大部分时候都是业绩推动的。如果用公司基本面的分析方法,美股指数的长期投资价值期实是美国两大交易所的投资价值。虽然它并不是上市公司,但并不妨碍我们使用经典的公司价值分析方法得到一个结论:美国两大交易所的“护城河”极深,原因在于三点:首先,交易所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典型的中介型业务,一头是上市公司,一头是投资者,而交易所的业务优势也是平台作用:1、能够向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优质且价格合理的上市公司资源2、能够向上市公司提供足够的投资者以保持估值及募资额交易平台是一个“强者恒强”的商业模式,资本的全球流动也打破了上市公司主要在本国上市的惯例,优秀上市公司喜欢到流动性好的市场上市,流动性好的市场又需要优秀的上市公司吸引全球投资者,美国的纽交所在二战后形成绝对优势,纳斯达克交易所是最早的科技成长型企业的交易所,其优势只会不断加强。为什么当年滴滴不惜冒着违规的风险,也要在美股而非港股上市?无非就是港股的流动性不佳,给出的估值不如美股当年给中概股的估值水平。其次,美国的企业本身在五百强中的份额全球最多,以此为基础吸引更多其他国家的企业上市,突破了国家的界限,形成“美国+全球”的交易所。这可以理解,为什么美国GDP长期增速只有2~3%,但标普500非金融公司的ROE长期在9~14%,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指数,正是因为其集全球最优秀的公司。就算是美国本土公司也不代表美国经济,标普500成份公司,40%以上的营收来自增速更快的非美国家,很难认为是完全的美国公司。事实上,美国两大交易所的竞争优势,远超美国经济本身,美国GDP占全球不到四分之一,但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全球50%,全球市值前10大的公司都是美股上市公司。相对于优质资产的稀缺,资本永远是过剩的,资本市场是供给决定需求,持续优质供给决定持续需求。最后的一个原因,单个公司就算再优秀,其增长都是有极限的,其极限来源于行业空间、管理能力等不可抗力,而交易所代表的是一群公司,指数的市值加权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不停地进行优胜劣汰,真正能做到“基业长青”。从60年美股前五大市值的公司变化,可以发现两大规律:1、每隔几年其中一半的名额就会被替换2、有一些战略优势的公司可以长期停留从板块的角度,前20名的公司,又代表当时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趋势:60年代:以Zenith、福特、宝丽来、达美航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和“婴儿潮一代”的消费类公司;70年代:前期是漂亮50,石油危机期间是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公司,后期是中小市值科技公司;80年代:可口可乐为代表的消费股;90年代:思科、微软等科网公司,辉瑞等生物科技公司;00年代:埃克森美孚等能源类公司,沃尔玛、宝洁等必需消费品公司,甲骨文、 I B M 为代表的科技公司;近20年:大家最熟悉的科技巨头的时代虽然指数一直在涨,但投资者投资的是不同的公司。就像七巨头之前是 F A A N G ,再往前是“ F A A G ”,后来多了特斯拉和英伟达。近十几年美股市值明显向科技股集中,前10大市值公司9家是科技类公司,相比之前大市值集中的能源、消费、公用事业这些行业,科技类公司的全球“掘金能力”更强,也造成了美国近几十年收益率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也就是说,美股的竞争优势是在不断加强的。总结下来就是资本与企业的良性循环,优秀的企业吸引了全球资本进入美股,美股也有能力提供较高且稳定的估值,吸引全球优秀企业来美 I P O 。比如,阿里巴巴不是美国本土企业,但市值一度超过Facebook。所以美股的长期走牛,并非因为美国经济就有这么强,而是资本与贸易全球化下,资源的集聚作用;资本市场跟宏观经济不一定完全相关,决定股市长期收益的,除了宏观经济外,还有制度与管理水平、市场化和信任度,交易所及其指数产品的竞争格局要稳定得多。投资美股的指数,并不是简单地投资美国,而是投资两大开放性、拥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交易所,投资全球最优质的公司,投资每一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产业集群。
8/27/202410 minutes, 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07.如果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资产配置该怎么做?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如果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资产配置该怎么做?来自华夏基金。美联储对降息的“预期管理”已经持续了太久,但7月末最新的议息会议结束后,市场普遍认为降息条件已接近达成,降息“箭在弦上”。如果美联储降息真的到来,手里的资产要何去何从?本轮行将到来的降息与以往有何不同?市场其实早已在交易降息预期,当下布局配置又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呢?即将到来的降息有何“特殊性”?回顾1984年以来美联储的历次降息,虽然看起来都是调整货币政策,但由于背景和目的不同,实际上可分为衰退式降息和预防式降息。衰退式降息:主要是指美联储为了应对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而采取的紧急补救措施,一般累计次数多、幅度大。预防式降息:是美联储为了应对可能冲击美国经济的事件提前采取的预防式措施,通常降息的次数和幅度有限。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年内将开展的降息更类似预防式降息。如此说来,虽然降息可参考的历史经验颇多,但找对“参照系”比较关键。从美当前的经济背景来看——降息前经济放缓但并未衰退,1995年和2019年的情况更具有可比性。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软着陆预防式降息的节奏可能前置、且切换比其他降息周期更早,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对资产的配置和交易的操作,则有可能“做反”。那具体操作该当如何呢?且听小夏一一道来。大类资产如何布局?1、美债,配置在降息前美债作为大类资产中,受降息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清晰的一类资产,有以下2个特征:第一点,过往6轮降息周期中,无论降息前还是降息后,无论短期或中长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均表现为持续下行。第二点,债市通常在降息前“抢跑”。在加息结束到开启降息之前,虽然利率维持高位,但受到加息预期显著降温的影响,美债收益率往往提前开始下行,且此段时间美债回报高于降息周期开启后的时间段;降息真的落地之后,美债反而或将企稳。也就是说,美债的涨幅通常表现为:降息开启前的窗口期>降息后。2、美股以上涨为主,小盘股表现或更佳同样回顾过往历次降息周期,降息前、后美股大多上涨。有2个特殊的年份除外,2001年和2007年,原因也很好理解,受到当时经济衰退宏观大背景的影响,降息落地后美股表现为持续下跌。此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小盘股在降息周期中大多表现更佳,且这一特征不论在衰退式降息、还是预防式降息中均有体现。代表小盘股的罗素2000指数在预防式降息下回报全部为正,平均回报为6%;在衰退式降息下录得上涨的概率较高,平均回报为8%。而近期的美股市场已经出现了市场风格从大盘转向小盘的轮动,标普500在7月9日至7月26日出现了明显的回调,而同期罗素2000指数却上涨了11.4%。通常降息落地后大多会迎来经济的复苏,小盘股由于规模相对较小,更容易受到经济变化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升,小盘股由于投资风险回报率更高,而更受青睐。3、A股初期成长股或受益,核心看国内基本面大A的表现如何其实主打一个“以我为主”——取决于国内的基本面,尤其在中美周期错位的情况下,美联储的决策是无法决定国内市场走势的。对比历史的可比阶段来看,当前的情况和2019年较为相似——经济弱复苏、外资持续流出、宏观环境没有进行大幅加杠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A股在当年加息后100天上涨了3.3%。中金公司指出,由于降息交易存在抢跑、美联储降息幅度预计有限,此轮美联储降息周期对中国市场影响或相对较小;降息的初期成长股或受益,但更多呈现的是震荡格局下的结构性行情,国内基本面和政策进展仍将主导市场走向。4、港股流动性更为敏感,受益更为明显港股特殊的市场位置,决定了其价值同时受国内经济基本面以及海外流动性的双重影响。而历史经验表明,美联储降息短期可以改善流动性,而港股对外部流动性更为敏感,弹性更大,因而降息初期的表现多好于A股,且成长板块率先收益,高分红板块可能阶段性跑输。据中金公司测算,过往降息周期中,港股在降息后1到3月上涨的频率超过50%,且像半导体、汽车、媒体娱乐这一类成长股降息开启前后率先“启动”。5、国内债的核心驱动看国内宏观环境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受到国内货币政策和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且波动区间相对较小。如果从历史可得数据来看的话,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我国国债收益率下行的概率增大。债市这轮牛市持续已久,且高热难下,后续走向最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一旦美联储开启降息,央行会否进一步跟随降息。6、黄金降息前占优,重视中长期配置价值除了美债,另一个爱“抢跑”的“选手”就是黄金。历史数据表明,黄金在临近降息的时候表现更好,降息落地之后的涨幅反而收窄。今年以来,资产轮动的“风口”越变越快,从日股到黄金与铜,再到港股,无一不伴随着过热情绪和拥挤的交易,黄金这类资产早已“抢跑”在前。此刻再看黄金,从长期投资以及多元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由于黄金自身与其他资产的“脱敏”这一特性,可以视为对冲中重要的基础资产,可以说,黄金是长期配置的一类选择。降息交易与“川普交易”交织,如何应对?历史虽然有迹可循,但市场总是变幻莫测的,再加上年内恰逢美大选,胜负未分,也为本轮降息增添了不确定性。一方面,如果“川普交易”预期加强,有可能会拖累降息,川普主张对内减税+对外加税+支持财政扩张,在这样的政策组合下,会更利于美元和美股的传统行业,但不利于美债、美股高科技行业,近期市场也有所反应。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狼来了”式的降息预期管理,资产“抢跑”的现象明显,当前市场已经很大程度上计价了年内降息3次的预期。这就意味着,如果最终美联储如期降息3次,那么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如果降息少于3次,则将导致资产价格出现反向修正。面对如此多的不确定性,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践行多元资产配置的理念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市场估值水平确定股债配置比例;权益资产内部按市场进行排序,海内外或可兼顾;商品类资产的比例整体仓位上线一般不高于30%,黄金的持仓通常5%-10%即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代投资组合之父”马科维茨曾说过,“资产配置是投资市场唯一的免费午餐”。利用不同性质的资产科学分散配置,在追求资产增值的同时力求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但市场涨跌难料,任何资产在周期变化中都存在风险,资产配置的方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资金水平,按照自己的节奏,定期进行调整,以“多元”应“万变”或许是我们要长久修炼的内功。
8/26/20248 minutes, 4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06.银行市值逼近历史新高,银行股还值得投资吗?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银行市值逼近历史新高,银行股还值得投资吗?来自郭施亮。截至8月22日,今年以来工商银行股价大涨43.50%、农业银行大涨44.03%、建设银行大涨34.53%、中国银行大涨35.06%、邮储银行大涨25.46%。8月22日,银行板块的总市值高达12.37万亿,仅次于2018年2月5日的12.51万亿,而且六大行总市值已经超过了创业板。六大行加起来的总市值高达8.99万亿,比创业板的8.78万亿总市值还要高2100亿元。曾不被市场看好的银行股,为何会有如此强劲的表现?事实上,今年以来,并不是所有银行股都有亮眼的表现。例如,兰州银行年内下跌8.80%、西安银行年内下跌0.73%、郑州银行年内下跌12.44%等。此外,包括宁波银行、民生银行等,它们的表现也是明显跑输同一时期内的银行板块表现。六大行领涨整个银行板块,而且六大行的股价基本上都创出历史新高,整个银行板块距离历史最高市值也只有一步之遥的空间了。实际上,六大行的大幅上涨,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护盘的影响。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下跌了4.24%、沪深300指数也跌了3.44%。至于深证成指、创业板等指数,分别下跌了14.31%和18.23%,深市走势明显弱于沪市,而且有加快往年内低点靠拢的趋势。与深市走势进行对比,沪市走势明显抗跌。其中,六大行的护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没有六大行的护盘影响,估计沪市的指数点位也没有2848点了。除了六大行之外,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成为了年内为数不多出现上涨的权重股。换言之,今年以来“中字头”的股票表现出明显的抗跌能力,并起到了很好的护盘影响。除了护盘的影响因素外,以六大行、三桶油为代表的“中字头”权重股,也成为了新一轮大资金抱团取暖的对象。为何大资金会选择这些超级权重股进行抱团取暖?也许,与几个原因有关。第一个原因,这些超级权重股的确定性强,基本上避开了政策风险、盈利突然恶化等风险。对大资金来说,投资这类超级权重股,可以更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可以提升抗风险的能力。第二个原因,配置超级权重股,有利于市值配售,也有利于打新。按照目前A股市场的打新规则,采取的是市值配售的形式,所以持有超级权重股既有利于新股打新,而且有利于提升资产配置的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损失。第三个原因,A股市场正处于熊市调整阶段,在阴跌不止的市场环境下,如果盲目投资容易引发资产的快速缩水。但是,投资超级权重股,却有效避免了资产快速缩水的风险。而且,这类超级权重股往往具备低估值、高股息的特征,即使投资发生了亏损,长期持有也可以通过股息分红弥补投资损失。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A股正处于存量资金博弈阶段。5000多亿的成交量无法满足5300多家上市公司的流动性需求。在市场处于流动性不足的背景下,头部权重股更容易吸引市场流动性,同时也会分流市场的存量流动性。于是,市场大部分的流动性被头部权重股吸走了,剩下的存量流动性分配给其他上市公司,也加剧了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六大行年内继续上涨了30%到40%,六大行总市值也超过了创业板的总市值规模。在存量资金博弈的背景下,市场的投资风格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头部权重股持续上涨,将会继续吸走其他上市公司的存量流动性。一旦头部权重股开始出现调整,那么资金又会跑向其他上市公司之中,市场将会呈现出明显的跷跷板效应。
8/25/20244 minutes, 4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05.“无效时刻”是杰出投资的必要条件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无效时刻”是杰出投资的必要条件,来自六亿居士。一、从狂开黑车到心生恐惧2021年大白马牛市,当时热闹的情形已逐渐模糊。2021年年初高点进来的新朋友,与当时高涨的情绪正好擦肩而过,上涨没怎么吃到,后续的打没少挨。不过当时的情绪并不低落,随着市场逐步回调,基于之前牛市较好的体验,大部分投资者纷纷表示:机会来了,加仓!于是不少人放弃既定计划,生怕没机会,开始频繁开黑车,中概互联成为当时回撤最快,但相应基金规模上升最快的指数。跌跌撞撞到2022年4月,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出现巨幅回撤,港股率先探底。没经历过类似情形的朋友,心生恐惧而放弃既定计划,出现了第一波割肉。2022年5月的反弹救了不少人,但而后则是更为漫长与激烈的回落。2022年10月31日,港股跌破15000点,这两次猛烈的回撤,让不少人倒在了反弹前。此时,绝大部分港股投资者都已绝望,纷纷撤离。就在这内外双重压力下,港股开启了大反弹,恒生指数从15000点反弹至22700点,一个宽基指数反弹50%有余。回首看,A股、H股从不缺机会,只有基于更高的安全边际、更稳妥的股债配比、更严格的仓位管理,才有可能泰山崩于前而不动摇。二、从再见希望到无效时刻2023年年初的反弹,着实鼓舞了不少投资者。基于内外情况的改善,不少人开始憧憬市场将逐步改观。在挨了两年痛打后,市场终于再次看到些许希望。反弹确实很猛,2023年5月,上证指数反弹至3400点。不少板块出现了较大涨幅,如中证游戏、人工智能、中特股等。虽然分化严重,但大部分坚持到此时的投资者,慢慢开始出现回本,部分开始产生盈利,市场情绪有所好转。但随着美股加息深入,离全球市场更近的恒生指数率先回落,中概互联与恒生科技出现“白加黑”式下跌,从而拖累港股整体回落。受美股剧烈加息、经济增速承压、港股回落影响,A股开始再次出现漫漫熊途。尤其是到2024年2月5日,A股再次突破新低,上证指数跌至近几年新低的2635.09点。与此同时,从2023年7月24日定调“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开始,到11月2日国家安全部喊话,相关部门集中出台了20余条政策。从降低印花税、限制减持行为、鼓励企业分红,到汇金大幅增持ETF、暂停转融通证券出借等。各部门能用的措施,几乎毫无保留地用了一遍,足见态度和力度。今年开始,汇金加大增持力度,上证 5 0 、沪深300、中证500等核心指数,被汇金买了个遍。关系市场情绪的大盘指数,更是连续大额买入,此行为至今仍在继续。即便如此,市场仍然震荡回落、成交萎靡,投资者的情绪极为低落,虽然政策给力,但市场继续震荡回落,作用寥寥。至此,我们终于体验了一回:无效时刻。三、无效时刻是杰出投资的必要条件霍华德·马克斯曾言:“市场难得的无效时刻恰恰是杰出投资的必要条件,但无效市场只是提供了错误定价这个原料,投资者将各有输赢,这取决于投资者的投资水平。”巴菲特也在商学院演讲时说过:“我可以给你一张只有20个打孔位的卡片,这样你就可以在上面打20个孔——代表你一生中能做的所有的投资。一旦你在这张卡片上打满了20个孔,你就不能再进行任何投资了。”总结这两位大师的话:出现杰出投资的时机很少,当市场跌跌不休、多年萎靡,且出现任何利好都无动于衷时,才可能出现难得的打孔机会。但即便出现机会,受限于投资经验、市场认知、风险措施,也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能稳妥地把握这样的投资机遇。因此,霍华德把“无效时刻”称之为“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面对当下的无效时刻,我们应该怎么办?霍华德给了几点看法:1、在投资领域,正确并不等于正确性能够被立即证实,除非你运气爆棚抄在了绝对底部,否则在进行投资后的某个时刻,你大概率将经历下跌。所以,确保自己的安全边际及现金流安全,就变得至关重要。2、牢记万物皆有周期是至关重要的,我敢肯定的东西不多,但以下这句话千真万确:周期永远胜在最后。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朝同一方向永远发展下去。树木不会长到天上,很少有东西会归零。3、接受逆向投资理念是一回事,真正做到逆向投资却不容易。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市场的钟摆能摆多远、回摆的时机与原因以及回摆的幅度,“估价过高”与“明天就跌”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市场的高估或低估可能持续若干时间,在这期间的坚持将是十分痛苦的。4、投资者必须弄清自己的能力范围,客观看待决策中的预知能力与运气成分,努力做到“知可知”。认为可掌控未来的投资者会采取武断行动:定向交易、集中仓位、杠杆持股。认为无法掌控未来的投资者则会采取截然不同的行动:多元化、对冲、极少或不使用杠杆、重视资本结构等。投资是人类行为,我们不是冰冷的计算机,会受到心理和情感的支配,就算是理性者也有可能屈服于情感的破坏性力量。许多人具有分析数据所需的才智,也会得出相似的结论,但是因为各自所受的心理影响不同,他们所采取的行动也不同。因此,最大的投资错误不是来自于信息因素,而是心理因素。当最后一个人坚持不住成为卖家的时候,就意味着再也不可能有新的卖家,市场就会到底继而反转。
8/24/20246 minutes, 5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04.小散户的生存之道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小散户的生存之道,来自奶牛的天空。2016年开始投资股票,和大家聊聊我是怎么在残酷的股市里生存下来的。一、第一阶段:初入股市,做短线交易,妄想一夜变富这个阶段是我刚刚进入股市的时候,对股市了解不深,资金也只有几万元,做的是短线交易,单只股票的持股期限一般不会超过一周,前前后后买过非常多的股票,现在一只股票也记不住了。现在想起来也有些惭愧,当时根本看不上所谓的价值投资者,认为价值投资策略的收益率太低了,觉得一年本金不翻个几倍根本不算赚钱。投资结果:基本上没有赚钱也没有亏钱,长期投资收益率接近0%。体会:我现在都非常惊讶自己在这个阶段能保持不亏的成绩,因为我在做短线交易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现在想来可能是两个原因让我没有亏损,一个是根据上证指数和行业指数的K线来做决策,而不是根据投资股票的K线做买卖决策;二是严格按照K线策略执行,亏损的时候斩仓足够果断。二、第二阶段:股市新手,做趋势交易,只赚到了一点点钱这个阶段我开始逐步了解股市了,学习了很多宏观经济知识和趋势投资的书。投资策略是选一些质量还不错的股票,在股票上涨的时候介入,做趋势投资。感觉有印象的股票是中国平安,其他股票也记不得了。投资结果:不知道是市场表现不好,还是股票选择不好的原因,只赚到一点点钱,所以这个策略也被我放弃了。体会:这个阶段学会了两件事,一个是学会了分仓,通过建立组合投资来分散投资风险,另一个是学会了分批建仓策略。三、第三阶段:做中小盘股票投资,搏热点和牛市收益主要是第二阶段的收益率太低了,我想改善一下投资方法,来放大一下投资收益率。当时的股市环境和现在有比较大的不同,那个时候的中小盘股票还是比较受追捧的,市场上常常能出现一些热点。我当时的投资策略是通过财务指标和企业竞争力筛选出一些质量尚可的中小盘股票,然后在成本较低的时候逐步买入这些股票,然后就在里面等热点,一旦能踩到热点股票就能大幅度上涨,而且中小盘股弹性也会比较大。印象最深的是峨眉山A,不过没有等到市场热点,卖的时候刚刚好不赚不亏。投资结果:因为2019年末的时候要买房子了,所以只能忍痛离开了我热爱的股市,结果在第三阶段也没有赚到钱。不过后来也因此躲过了2020年初的股市大跌。体会:持有股票的投资期限有时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因为人生中会遇到买房、结婚、子女教育这样的大事,所以我们必须在投资之外留足备用的资金,不然只能像我在这个阶段一样被迫卖出股票。四、第四阶段:走价值投资路线(目前是偏向高股息投资路线),降低对投资回报的预期2022年初终于重新回到了股市,这个阶段我学习了很多价值投资、行业竞争的书,看了很多公司的年报。刚开始的时候投资标的是北京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河、中国太保、周大生,后面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市场估值的变化,股票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对银行业的全面学习之后,把银行股切换成了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河是在14元左右卖出的,当时是因为可转债对股价产生的非常大的压制,这只股票的投资经历不仅让我赚到了钱,还让我补上了可转债相关知识的短板。总之就是通过持仓股票向相关行业做延伸,不段加强学习,拓宽自己的投资视角。我这些年的投资经历,前三个阶段基本上没有赚钱,第四阶段投资才开始有较大幅度的盈利。估计自己以后会一直做价值投资了,因为这种投资策略和我的性格是最匹配的。以后还会继续加强学习、拓宽视角、控制风险、保护本金、走价值投资路线,争取做A股的长线玩家。
8/23/20244 minutes, 4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03.啤酒卖不动了?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从《黑神话:悟空》探究游戏产业,来自乔令同学。奢侈品消费低迷、高端餐饮景气度下滑这都还好,很难想象连单价较低的啤酒居然也下滑了。在百威亚太二季度的财报公布后,就基本能预期到,二季度各大啤酒厂商业绩表现应该是不乐观的:二季度,百威亚太总销量466万千升,同比减少了6.2%,这其中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下滑10.3%,相关收入下滑15.2%,每百升收入下降5.4%,原因是华南区强降雨导致。华润啤酒上半年的销量也同比减少3.4%,但平均销售价格同比提升2%,所以营收勉强持平。上半年,华润啤酒营收237.44亿,同比下滑0.53%,归母净利润47.05亿,同比增长1.2%。尽管利润还保持增长,但市场显然对这份财报是不满意的,数据公布后华润啤酒股价刷新七年新低,最新市值735亿,市盈率还不到13倍。利润增长靠涨价啤酒行业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头部厂商基本可以给到40倍以上的估值,原因是2018年以后整个行业都开始提价专注产品升级。华润啤酒的的利润也是从2018年之后开始进入进入高增长。2018年,华润啤酒的年利润还不到10个亿,5年时间干到了50亿。其实这5年时间,华润啤酒的销量并没有显著增长,反而整体是下滑的,基本是靠涨价驱动的利润增长。为什么啤酒厂会在2018年之后集体涨价呢?我总结有两个原因,一是整个行业在经历近30年的价格战后,跑马圈地的阶段确实结束了,整个行业的份额主要集中在前五家大厂手里,竞争格局基本稳定;二是,啤酒行业自2013年后增量就已经见顶,再加上成本上涨,各家要做利润,就只能提价。其实2018年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地产处于上行周期,房价的增值也带动家庭部门的资产全面上涨,所以2018年至2021年期间,几乎所有消费巨头都在研究怎么做产品升级,怎么更合理的提价。比如华润啤酒,2018年的每千升价格是2824元,那么到了2023年千升价格就提升至3306元,按上半年报数据测算,千升价格已经提至3555元。但是销量却下滑了3.4%。虽然销量和啤酒的营收都出现下滑,但是从产品结构来看,华润的下滑主要是低端销量减少,次高端及以上的还保持个位数增长,高档及超高档的销量增长超过10%,另外喜力、红爵这些销量增长超过20%。白酒增长也乏力从这几年华润的战略发展其实也不难看出,公司对啤酒的未来增长还是存在一定焦虑的。所以在2021年,华润啤酒就打造了超高端单品醴,单瓶价格高达500元,但是在之后的财报里却很少提及销量及收入情况。啤酒跟白酒最大的差异就是,啤酒的保质期要短,不像白酒越放越香,越香可能价值就会越高,所以市场其实还赋予了白酒一层金融属性,但啤酒天然就不具备打造这种礼品、金融属性。2021年华润啤酒又斥资123亿元,拿下贵州金沙酒业55%的股权,正式转型白酒,在2023年的并表中也能看到白酒的收入是20.67亿。如果这笔收购放在五年前,那华润啤酒之后就能赶上高速增长的两年,但现在回头看2021年差不多是白酒业绩的高点,也是估值的高点。按上半年财报披露,白酒的营收增长20.6%,至11.78亿,摘要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贡献了白酒业务总营收的70%,息税折旧摊销前的净利润却基本持平,增收不增利。白酒行业这两年的调整主要也都集中在中小酒企,如果看单看中证白酒的业绩增速,整体还是在增长的,这是因为头部的三家业绩还在稳健增长,但是后排中小厂商已经囤不动了。不论是白酒还是啤酒,要么是靠量增长,要么是靠提价,但当下的大环境不论是增量还是提价都比较难。未来展望啤酒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必然要面临增量的问题,参考美日市场,在2000年之后都陷入了增长的困境,但是依然诞生了百威英博(最大市场在美洲)、朝日这种超级巨头。增长逻辑是什么呢?一个是国际化,一个是做高端提价。比如朝日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更特殊一些,因为日本在1990年之后,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家庭部门的收入长达下滑,日本本土市场的需求是在减少的,朝日就是靠着海外并购,参股多家酒企实现的增长(比如青岛)。未来啤酒行业的增长可能会更偏向于日本市场的发展,在竞争激烈以及更复杂的环境下,通过并购或其他方式实现出海,如果只局限在现有的市场里卷价格的话,那估值很难抬升。当然,价值回归到一定水平,也会有资金关注,比如加大股东回报,股息率升至4%以上后。
8/22/20246 minutes, 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02.从《黑神话:悟空》探究游戏产业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从《黑神话:悟空》探究游戏产业,来自庸俗投资。《黑神话:悟空》昨日火爆发售,刷爆整个中文互联网。预售量超120万份,首日便完成总销量450万份,总销售额超15亿元,狠狠打脸了无数不看好中文3A游戏的看客。《黑神话:悟空》所创造的记录实属太多,不胜枚举!不少狂热粉丝纷纷请假,盯着秒表见证历史性时刻!在工作日期间,创造了超100万人在线的盛况,甚至一度让人怀疑失业率的真实性。下班后的高峰时段,光Steam平台就达成了超220万同时在线的记录,仅次于2018年的《绝地求生》。这显然是中文3A游戏的胜利!什么是3A游戏?业内通常形容那些投入大量资源开发的高成本、高质量、高体量的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不仅是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 3A 单机游戏,也是一个关于中国游戏公司,如何用中国文化,打造中国 3A 单机游戏的故事。它不仅成为全民话题,获得斐然的销售成绩,足以成为扭转中国游戏产业的转折点,而且其中的人物、场景取之于全国各地的文化古迹,已然带火了相关旅游业,其文化价值无法估量!相信很多人都在疑惑:中国有那么多人玩游戏,产业资本嗅觉灵敏又内卷,怎么会错过这个市场呢?中国的游戏市场确实庞大,只是现有结构较全球市场有较大差异。2023 年中国游戏市场收入高达 1120 亿美元,占全球游戏市场总收入的 27.5%,超过全球游戏市场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游戏市场。但中国的单机游戏市场却很小,含主机硬件收入在内也不过 20 亿美元规模。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发展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2000 年,《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的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游戏机行业在中国成为历史,买断制的单机游戏失去了最大的一片土壤。电子游戏的市场从单机游戏转移到了网络游戏。2006 年,《征途》开启了“免费游戏,道具收费”的网游商业模式,这也成为后来绝大多数中国游戏的收费模式。2015 年 11 月,腾讯游戏的《王者荣耀》上线,大日用户的竞技类手机游戏成为新的社交方式,全面激活中国的手游市场。高规格的3A游戏,意味着游戏的开发投入高、开发周期长且资源需求大。以2015年的《巫师 3》为例,开发周期长达 5 年,资金投入高达 8000 万美元。上亿的资金,却要一锤定生死,这对很多游戏开发公司而言,不是一个能轻易下的赌注。更何况,在过去的中国市场,并没有成功发行的 3A 单机游戏项目,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回报,这也是过去无人肯做的重要原因如果沿用传统游戏来看《黑神话:悟空》,显然严重低估了他们对于中文游戏产业的突出贡献。2020年中国单机游戏玩家总数为 1320 万。而同期,中国手游的月活跃用户就达到了 5.48 亿。超过 40 倍的差距背后,是一道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也是巨大的增长市场。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在短视频和直播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游戏产业的目标受众,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游戏玩家!!云游戏玩家和游戏玩家一样重要。据统计,2023 年中国游戏直播用户规模达到了 6.68 亿人。这是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准确意义上说,这是兼具中国特色及中国市场优势的群众基础!!这样的群众基础,意味着更加广阔的游戏 i p 后市场!!如何看待游戏产业?以我为例,从小父母老师就告诉我,玩物丧志,切勿沉迷网络与游戏等。因此,我从小不玩游戏,也曾如此偏见的看待游戏产业。直到我在日本街头,看到游戏厅不是偷偷摸摸的地下小作坊,居然是干净整洁的一整栋五层的商用楼。更让人震惊的是,单层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游戏厅,在工作日居然座无虚席,这其中好多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这里没有人抽烟,没有人随地吐痰,只有穿着礼服的工作人员穿梭服务,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其乐融融!如果说单一的游戏厅只是感官上的震撼的话,那么,当去了环球影城的马里奥园区,以及梅田和心斋桥商圈后,你会发现,游戏的IP已经衍生出庞大的线下消费产业链。市中心几大著名购物中心,人流量最密集的,不是药妆、不是奢侈品,也不是本土的无印良品和优衣库,而是一整层的动漫概念店!!每家店人头攒动,结账都需要排队半小时,难以想象的火爆。环球影城的马里奥园区,更是成为大阪城市的名片,甚至马里奥 i p 的衍生品涵盖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对比之下,北京环球影城的功夫熊猫,离北京的城市名片相距甚远,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个园区。如果说,你对游戏及动漫产业链的潜力尚无概念的话,可以看看上图。这是梅田中心区域的友都八喜。如此大体量的购物中心,都是围绕游戏动漫展开的业态。最关键的是,它不是门可罗雀,而是门庭若市!对于从小体内游戏细胞被压制的大庸来说,这些足够刺激肾上腺素,也足以冲动为其买单。至于那些游戏迷、动漫迷,那更是荷尔蒙的天堂。很庆幸,在大环境如此压抑的当下,我们遇到了《黑神话:悟空》,这让我重新思考游戏及动漫产业的定位。在整理了游戏及动漫产业链图谱后,会发现几个主要特点:1.产业链足够广,无论是动漫产业还是游戏产业,都涉及到上中下游产业,且均有足够的市值想象空间。2.高质量、多层次劳动力需求大。产业链上游和中游,都需要有一定技能、文化水平的高质量劳动力参与,才能呈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且单一劳动力容易养成专业技能类的竞争力。产业链的下游同样可以吸纳普通劳动力作为服务人员。3.兼具了潮流与传统游戏涵盖了线上及线下,动漫涵盖了媒体与在线视频,是一个可以形成共振的内容载体。4.兼具了前沿技术与传统文化AI技术之于传统文化,移动互联之于传统媒体,是相互包容而非取代关系。何谓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显然,游戏及动漫产业没有污染、能源依赖低,同时是最前沿高科技领域的产业应用场景,无疑是妥妥的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是,相比于其他AI创新生产力无法创造就业,游戏及动漫产业链可以提供庞大且多层次的就业岗位,这点对于当下尤为宝贵。感谢《黑神话:悟空》的探索,游戏、动漫、科技、文旅、消费等,从来都不孤立!
8/21/20248 minutes, 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01.辞职满三年,可能不合格的总结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辞职满三年,可能不合格的总结。来自时光投资-Edward。我是2021年8月16日辞职的,到今天正好三年。我当时并非被互联网大厂毕业,我是主动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家里两个孩子还小,两位父母帮带的情况下,家里仍然处于非常严峻的无序状态。当时我女儿5岁,我儿子2岁,我和太太都在互联网行业,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十点以后回家,岳父岳母带两个孩子非常吃力,经常身体、情绪在崩溃的边缘。日常的周一到周五,晚上是见不到孩子的,回家孩子肯定睡觉,早上孩子醒得早,但是我们夫妻因为晚上睡得晚常常早上8点多才起床,很难有精力陪孩子。即便是周末,家里的气氛仍然常常绷得紧紧的,我们俩希望能在周末好好地放松一番,父母看到我们周末休息也希望我们能换着带带孩子轻松两天,结果就是三代人在周末常常容易爆发冲突,本该愉快的周末常常变成了互诉委屈的尴尬。在工作方面,我当时遇到了比较大的挑战,我以前是做设计,三年前转型做产品经理,转型之后算是从之前的leader回到了一线。一方面,我的能力比较平庸,这使我自己看得清在当下的职业通道,上升的空间比较小;另一方面,我对投资的兴趣越来越深,随着公司上市获得一笔收入之后,想通过投资养家的欲望也越来越强。于是我和太太讨论,考虑其中一个人辞职带孩子,主要是让家里的生活回到一种稳定一点的秩序中来。我和太太的收入相当,因此在做选择时相对容易,主要就是看谁更适合带孩子。因为我英语好,对孩子更有耐心,通过做投资也能获得一部分收入,这样使得我的个人兴趣,对家庭的经济好处,对孩子的好处,对家庭秩序的好处,都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于是,我辞职了。刚辞职的半年,我的精神处于非理性的亢奋状态,一是终于可以把我的教育理念彻底实施了;二是终于不上班,时间自由,可以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正好赶上暑假,我就带着孩子到处玩,天天发朋友圈,虚荣心得到非常大的满足。但是,经过半年的亢奋之后,我发现不上班的快乐开始慢慢消散了。事实上从事后看,从那时候起,我的情绪才回归到了正常状态,才开始慢慢体会、反思自己接下来的生活该如何安排。也就是大概半年之后,我逐渐觉得带孩子虽然能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但是这些仍然无法满足一种内心的渴望,这种渴望就是自己依然能通过做一件事情,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于是我想过创业,想过继续回去找工作,但最后都觉得不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放弃了。彼时正好遇到2022年3月份中概危机爆发,重仓的腾讯和Meta下跌超过65%,其它股票也一起暴跌,让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焦虑和自我怀疑。那时候主要是看到了市场的极度非理性,下跌根本不看基本面,大家的思维都是极端推演,中概是不是都要退市,国家对这些企业的政策到底最后会是什么结论,谣言满天飞,一个比一个吓人。虽然我自己之前已经经历过了2到3次熊市,但是这一次发生的事情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2022的10月份,那些天真的是郁郁寡欢,白天孩子上学之后,我根本在家里待不住,只要在家里就总想着什么时候自己的股票能涨,所以就经常出去钓鱼、爬山。还算幸运的是,这些事情没有影响到我晚上睡觉。我自从2015年开始投资股票以来,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如果睡不好投资就别干了。这一条我是100%做到了,到今天,没有一个晚上我是因为投资而失眠的。中概危机改变了我很多认知,从此之后,我开始留现金,持仓更加分散,注重中美平衡,关注股东回报意愿。另外,通过经历市场真正的非理性,更加深刻地认知到投资的难度。还有收获最大的,就是在雪球上和很多朋友的讨论。回过头看,虽然难受,但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几乎是满仓,保持住了最后的理性,穿过了暴风雨,学到了东西。在教育方面,随着女儿开始步入国际学校,儿子开始上幼儿园,我的时间更加解放,父母的负担也再一次减轻,太太的工作更加没有后顾之忧,家里的气氛比以前好了很多。经过2021、2022年两年持续的暴跌,2023年我终于迎来了资产的大幅回升,并且在2024年,这个趋势仍然延续了下来。和刚辞职相比,我们的可投资资产在困难年份取得了一点点增长。过去三年,看大环境感觉大家过得都不好,所以我没觉得自己的经历有多么惨烈。中概大跌,身边的朋友基本上薪资砍半,还有不少被迫毕业,后面又遇到房价大跌,大家的资产进一步受到损失。那天看董宇辉说了一句话,我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原创。他说有时候人生的困境,当你遇到了,你不要去无畏地抗争,在逆流中,你抗争越努力,反而自己越累,但是收效甚微,在困境中最好的策略,可能就是两个字:等待。
8/20/20246 minutes
Episode Artwork

2600.关于腾讯半年业绩的一些主观看法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关于腾讯半年业绩的一些主观看法。来自狂暴干饭食兔君。8月14日,腾讯披露2024年的Q2业绩,实现营收1611亿,同比增加8%;归母净利润573亿,同比增加52.6%。上半年,腾讯实现营收3206亿,同比增加7%;归母净利润1075.78亿,同比增加53%。对此业绩,市场的普遍反馈是,营收不及预期、利润高于预期,不知营收、利润可否持续。当晚腾讯 A D R 收跌,次日港股腾讯收跌,令人啧啧称奇:市场先生居然认为,当前的腾讯市值正确反应了腾讯的基本面,否则何来不及预期?一、帐号情况最大的变化在于收费增值服务注册账户数增长明显,这也对应到后文增值服务业绩上涨的归因里:这两年,腾讯在 I P 转化上的成功率远超从前,似乎真正找到了 I P 转化的方法论。二、业务梳理首先是视频号和小程序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同比显著增长,得益于推荐算法的增强和更多本地化内容。我们正系统性地加强交易能力,为用户提供更流畅的购物体验,并促进商家的销售。小程序总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超20%,交易额实现双位数增长,得益于其强大的交易和内容生态。通过小程序促成的交易额实现同比双位数百分比增长。小游戏总流水同比增长超30%,服务超40万开发者,240多款游戏季度流水超千万,显示了腾讯小游戏业务的强劲吸引力和商业潜力。今年以来,视频号和小程序包括小游戏给腾讯带来了惊人的增量。这里面既有广告业务,也有非广告业务。广告业务自不必说,视频号和小程序都相当于增加了腾讯广告的栏位数,而一切平台类公司的广告收入都取决于栏位数、客单价、转化效率,客单价与宏观强相关;而栏位数由于大多需要租赁,体现出很强的经营杠杆;转换效率是智能化程度的体现。腾讯的广告业务优势在于:①栏位数无需租赁,信息成本极低,经营杠杆没有负向;②智能化程度高,转化效率极高。这二者结合,导致了腾讯的广告业务Q2具有298.71的营收和56%的毛利率,非常惊人。广告之外,视频号为微信达成闭环生态贡献了极其重要的拼图。以往,微信想要完成获客、种草、转化,只能依靠微信群的私域流量,和第三方跳转。这种开放式的生态在各个转换环节非常容易损失顾客以及显著地损失利润,虽然企业微信群弥补了部分损失,但依旧明显。而视频号和抖音快手类似,都能在生态内完成获客、种草、转化,减少流失、增加利润。更进一步,腾讯将直播电商纳入微信电商系统,而不仅基于视频号本身。直播电商的全流程与整个微信生态系统要素紧密相连,包括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以及在微信内发生的所有社交和群组活动。腾讯自己也认为闭环广告往往比非闭环广告有更高的 C P M 和更高的点击率,微信越来越具有闭环性质。小程序当然是微信闭环特征的一个体现。装一个微信、不用装其他APP的情况越来越多,小程序能够调用的权限、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由此构建起了庞大的小程序生态,这就不仅仅是增加广告栏位数这么简单了。就拿其中的小游戏来说。小游戏在几乎不影响现有玩家群体和流水的情况下,取得30%以上的流水增长,且总量不小。其可能充分调动了沉默的大多数。按照腾讯自己的说法,超过240个小游戏在本季度的总收入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根据2018年新闻披露,在安卓端,腾讯会对所有微信小游戏的内购流水抽取40%的分成, i O S 端则因为尚未与苹果达成一致而暂不抽成。这些头部小游戏给腾讯带来的流水大约也是一个七月手游流水排行第七的英雄联盟手游的水平。收益惊人。针对 i O S 系统的抽成问题,在业绩发布会上,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首次承认,正在与苹果就微信小游戏是否适用于iOS应用内购买抽成一事进行谈判,但双方能否达成一致暂无明确消息。第二,长视频腾讯视频上线多部热门电视剧,带动长视频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13%至1.17亿。《庆余年第二季》及《与凤行》位列2024年上半年本土网络视频平台上播放量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电视剧。这两部电视剧均改编自阅文的网络文学 I P ,由新丽传媒制作,并在腾讯视频播出。腾讯视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对IP的高效率转换。根据阅文集团2024年 H 1财报,营业总收入42亿,同比增加27.7%,净利润5.04亿,同比增加33.9%,净利润7.02亿,同比增加16.4%。版权运营业务,营收22.5亿,同比增加52.6%,且在总营收中占比53.7%。腾讯正在逐步找到正确使用阅文庞大 I P 库的方法和节奏。这部分资源是无可估量的爆款孵化池。具体而言:①多平台包含小说、影视动漫、短视频、卡牌、盲盒等的整体联动和一致性保持提高了 I P 的流行和高传播的基础概率;②专业化的内容研发团队缩短了开发周期与密度。而在商业场景中,密度比深度更重要。以往的 I P 爆火或暴死有很强的随机性,如今的流行则带有一丝工业生产下的必然。腾讯逐步掌握了以影视动漫为 I P 二次传播的基础,通过短视频宣传预热,卡牌、盲盒后续发力,小说、漫画本体接续热度的一套完整打法,使得近几年来,无论是男频还是女频的改编,都不再是只有粉丝知道的圈地自萌型作品,而是真正做到了通过改编破圈、通过改编增加原有作品受众的目的。而专业化的内容研发团队,在保证了基础质量、消除了前期改编就是毁原著的刻板印象的同时,也补足了小说天然存在的对环境、时代、配角等的信息缺失,使得改编作品获得独特、甚至超越原著的观感。第三,本土游戏腾讯表示,在 D n F 手游发布后的60天内,它的留存率非常好。留存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波动,但实际上,前30天的留存率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先指标,可以预测哪些游戏将拥有最长的寿命,无论是英雄联盟、和平精英还是王者荣耀。它们在前30天脱颖而出的不是下载了多少用户,也不是它们创造了多少收入,而是表现出的高留存率。这里引入的留存率概念是一个非常好的先验指标,缺点是他无法被第三方观测,只能借由管理层之口告知。与其依赖虚无缥缈的爆火,不如关注游戏公司是否能够长期提供平均水平以上的游戏,以及是否有起死回生的能力。也就是工业化量产游戏的能力和长线运营的能力。这个确保了基础增长,爆款就像风落之财,遇到就收下。D n F 手游作为一款叙事型游戏,而非系统型游戏。和《原神》一样,需要不断创造新的东西,天然就比王者、吃鸡要难做。叙事型游戏的特点是高每用户平均收入,但稳定性和持续性差。第四,金科企服和网络广告在谈及广告时,原话是:本土的消费增长实际上有点疲软。我们还清楚地看到,商业交易数量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另一方面,平均交易价值有所下降,这与之前相反,之前我们看到平均交易价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当稳定的增长,我们认为这清楚地表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预算,以及本土消费支出疲软,不利于广告 E C P M 定价,因此不利于品牌广告和广告网络趋势;在谈及金融业务时,原话是:商业支付交易数量继续以健康的速度逐年增长,但每笔支付交易的平均金额逐年下降。由于消费者支出放缓,导致商业支付收入增长进一步放缓。但腾讯同样表现出自己的商业道德和对未来的无限期许,原话是:我们认为,在某个时候,随着积极政策的实施,消费者的情绪以及经济将开始转变。正如财富管理服务所证明的那样,并不是人们没有钱,人们实际上有钱,但他们选择储蓄而不是消费。如果政府政策能够真正激发消费者信心并开始振兴经济,那么在某个时候,消费者情绪就会恢复,这对我们的业务有利。第五,投资业务投资业务方面最大特点是稳。截至2024年 H 1,腾讯于联营公司的投资2629.61亿,于合营公司的投资72.21亿。较去年同期、甚至较22年同期都基本维持稳中微升的状况。在业绩发布会上,腾讯表示,在今年第二季度,我们的撤资额显著超过了新投资总额,包括撤资、股息收入和基金分配在内的资金比新投资的资本多出50%以上。大部分投资组合价值集中在大型、流动性强的上市公司证券。我们在第二季度通过出售股票实现了超过10亿美元的撤资,这一趋势有望持续。一增一减、稳中有升,体现出腾讯的资产布局风格已经彻底由激进的偏成长型布局转为稳定的偏价值类增长。这部分资金如果坚持投资,从腾讯的历史投资业绩来看,创造额外价值的概率远高于毁灭价值的概率。不过好在当前腾讯的市值较低,退出的投资额,无论是用来分红还是用来回购,都是很有价值的行为。三、业绩梳理同比来看,从营收到经营利润,增长在逐步放大。特别是毛利率,几乎所有业务的毛利率均有惊人增长。二季度,在营收增长的同时,成本却同比下降4%,一增一减之下,毛利率便有了大幅增长。根据财报描述,此乃由于长视频内容成本及直播收入分成成本减少,以及云项目部署成本优化。这种优化随着结构的调整和营收规模的扩大也是具有杠杆效应的,因此腾讯自己也谈到,面向未来,虽然我们预计一些效率提升措施将达到预期目标,毛利润增长超越收入增长的趋势可能会放缓,从2倍的倍增效应降至1倍多。环比来看,经营盈利上,Q2是少于Q1的,但由于分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盈利的增加和所得税的减少,最终在净利润、非国际标准净利润上实现反超。这也是为何大部分市场预测值会脱靶的原因。可能也是业绩公布后腾讯市值不增反降的原因之一。大的业务部分,增速最快的是网络广告。这可能是业绩公布后腾讯市值不增反降的原因之二。因为不免会被人问到,当广告收入也见顶之后,腾讯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好在两三年前,它也曾被提及。最后腾讯通过降本增效,通过视频号、小程序、游戏、 D n F M 等等业务回答了这一点。当然还有此前大手笔的分红、分股票,今年以来1.78亿股的回购。这些非业务层面的回报,也为腾讯在业绩低增长时期提供了足量的透视盈余。增速放缓的底层逻辑是没有增长点,但大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往往也因其规模效应、网络效应而拥有足够的机会,获得意料之外的成长方式。十年前的腾讯没有微信、没有移动游戏、没有视频号,十年前的茅台没有扩产、没有系列酒。企业如木,不能长上天,但也不要轻易言大、言死。努力扎根、认真成长、亭亭如盖。当其增长放缓或找不到新方向时,便结出沁人的果实,回报农人和土地。谈到腾讯、茅台等企业时,最常被提及的一句话是,「树不可能长到天上」。我们在谈论腾讯这棵市值四五千亿美元的大树,然后一本正经地说,树不能长到天上。但在另一片更为残酷的黑暗大陆,一群人望着三四万亿美元的大树,也发出同样的感慨。谁才是大树?或者黑暗大陆的规则是否适用于此处?在港股这片土壤里,看似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在遥远的美股,却只是「还可以」。他们有自己的世界树,万亿美元的那种。有的人见过那种气势,他们说树不能长到天上去。我们看着这株幼苗,也发出同等的感慨。妙不可言。四、估值上半年腾讯累计实现了1075.78亿的归母净利润,下半年目前来看似乎是只多不少。出于谨慎考虑,按照24年全年2000亿计算。五、结语腾讯是真的在把公司交给股东手中,财报不但好读,而且在财务表达上充分体现了审慎的特点,正如他们自己所言,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开发和创造收益,并通过损益表来处理这些成本,而不是将它们资本化。这意味着我们的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紧密相连,反映了我们的实际情况。无论是研发支出的费用化,还是采用成本法计量投资资产,腾讯的财报在细节给人以踏实放心的感觉,即使是不太明白财务细节的投资者,也能从它的报表中充分感受到腾讯克制、审慎的文化。它告诉投资者:放心,你是我的股东,我为你服务。
8/19/202415 minutes, 1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99.全球化与黄金的两百年(下)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全球化与黄金的两百年。来自楚团长扯投资。五、新自由主义与布雷顿森林体系2.0时代旧体系破碎后,新体系构建前,黄金价格迎来史无前例的飙升: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期间,黄金兑美元的价格维持在35美元每盎司;等到1980年最高点,黄金价格一度超过850美元每盎司,价格暴涨二十几倍。这是令人瞠目结舌的10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暴涨?核心逻辑在于黄金逐步挣脱了货币桎梏,开始被赋予更多属性:黄金既是一种大宗商品,也是一种危机期权。黄金价格暴涨的十年,也是全球经济滞胀的十年:两次石油危机令欧美国家陷入经济泥潭,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在此期间持续上涨;反而大家印象中永远上涨的美股:标普500指数却原地踏步了十年。任何一种资产价格的超级牛市,都离不开宏观背景驱动,黄金也是一样。经历十年超级上涨后,自1980年见顶开始,黄金价格进入了近三十年停滞期。这背后是世界运行的内在逻辑悄悄产生了本质改变,全球化的黄金年代,黄金成为了配角。1981年,里根上任。彼时美国经济深陷泥潭,高通胀、高失业并存,经济失去活力,这背后存在根深蒂固的经济思维矛盾:1930年开始,为摆脱大萧条,欧美经济体力推凯恩斯主义,即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伴随着二战胜利,许多西方国家也接受了凯恩斯主义,同时也建立了广泛的福利国家体系。凯恩斯主义世界经济从大萧条的泥潭中走出来,福利社会体系更是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欧美社会结构和思潮。凯恩斯主义也有着巨大的负面作用:政府过度干预限制了市场活力和个人自由;福利社会运行成本高,相应的税收也更高。今天可能很难想象,在1964年肯尼迪推行税收减免法案前,美国最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率高达94%。彼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持续走低,滞胀的现象,其实是在反馈经济的积重难返、困难重重。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开始崛起,他们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新自由主义者相信,市场竞争能够最有效地分配资源,政府干预往往导致效率降低和资源浪费。他们提倡自由市场经济,减少税收和监管,以促进私人企业和经济增长。里根的供给改革就是沿着新自由主义学派思路开启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减税和放松监管来刺激生产、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从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世界经济内在逻辑完成了一轮巨变。而因为推崇去政府管制化,主张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所以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全球化加速。加速发展的全球化贸易,使得全球亟需一种可膨胀的安全资产,来满足各方贸易需求。经过多年折腾,大家逐渐发现,还是全球第一大工业生产国、第一大经济体、第一大金融市场比较靠谱:美国发行的债券逐渐成为全球认可的安全资产,美元信用与黄金脱钩后,重新与美国国家信用绑定,成为全球新的安全资产信仰。牙买加体系在七十年代后期逐渐成型,核心特征有四点:黄金非货币化,成员国汇率选择自由,特别提款权 S D R 作为储备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督和调节。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 M F 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其价值是基于一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值,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美元为主,其他为辅。粗略区分,1944至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0时代是以美元为核心、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而1980年以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时代则是以浮动汇率和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2.0时代,黄金已不站在世界舞台中央。如何理解布雷顿森林2.0时代的黄金定价呢?我个人比较认可国联证券分析师郭荆璞的分析框架,他认为在此期间,黄金身居三重属性:美元空头,通货膨胀预期,和危机期权。黄金价格的波动,大多可以用以上三要素构成的定价模型去理解。布雷顿森林2.0时代其实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时代,全球化、一超多强、 W T O 、互联网……苏联解体后,世界在相当长时间里,呈现出一种稳定运行的态势,但这并非世界的全部真相。当经济体打开国门拥抱资本时,会渐渐发现美元原来也是长着獠牙的。有一个经济学常识,叫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独立和汇率稳定。具体来说,一个国家最多三选二,不能三者兼得。如果一个国家选择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那么它就无法维持汇率稳定,必须实行浮动汇率;如果选择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那么必须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如果选择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则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然而美国却拥有超然地位,因为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和交易媒介,汇率对美国自身来说并不是问题。但是对全球其他经济体,特别是中小经济体而言,自身汇率就很容易受到美元流动性影响:美国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自主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著名的美元潮汐现象。美国通过其货币政策,特别是美联储的降息和加息操作,影响全球资本流动性和经济周期。当美联储实施降息或量化宽松政策时,美元流动性增加,资本流向全球寻求高收益,导致一些国家资产价格上涨和经济过热;而当美联储加息或缩表时,美元流动性减少,资本回流美国,可能导致其他国家资产价格下跌和经济困难。在当年美国掀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时候,他们的财长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美元是我们的货币,是你们的问题。其实这句话在布雷顿森林1.0时代,并不明显,在整个布雷顿森林的2.0时代才明显。尽管很多人说所谓的美元潮汐是阴谋论,但客观上来说,就是有很多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九十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很多人都认为与美元流动性的宽松和收紧息息相关。韩国当时债台高筑,在金融危机中形势危急,号称国家破产日。韩国民众为了帮助国家度过难关,发起了捐金运动,1998年两个月内,韩国人捐出了价值22亿美元的黄金来帮助国家增加外汇储备。在现代经济史上,这也是比较罕见的事了,在国家的危急时刻,黄金依然有着格外重要的作用。总体而言,布雷顿森林2.0时代世界承平,黄金没有站在世界中心。六、布雷顿森林体系3.0呼唤新的安全资产信仰布雷顿森林体系3.0由著名分析师佐尔坦·波萨于2022年提出,该体系一问世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其对当前世界的解释性很强,且观点比较犀利,争议很大。佐尔坦过去一直研究货币,尤其对于货币银行学造诣颇深。其在业内非常出名,但并不为大众所了解。或许正是因为长期研究货币,所以佐尔坦对于美元拥有非常深远的洞见。佐尔坦强调,俄乌冲突后,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各国,通过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来制裁俄罗斯,这件事从根本上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2.0的根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2.0时代基于美元和美国国债为安全资产的内核不同,布雷顿森林体系3.0时代强调商品,即食品和能源作为货币的背书,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生产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3.0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布雷顿森林体系3.0中,美元霸权被削弱,商品重要性大幅提高。由于黄金包含了部分美元空头属性,所以当美元被削弱,世界再次需要新的安全资产时,黄金就又慢慢回到了世界经济的中心。牙买加体系时代,黄金作为不生息的货币资产,定价与实际利率呈现很强的负相关性。实际利率通常是指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当实际利率下降时,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降低,因为黄金本身不产生利息收入,所以较低的实际利率使得黄金相对于其他生息资产更具吸引力。进入2022年,黄金和实际利率的关系开始背离,呈现出更强劲走势,这背后反映出国际货币体系的撕裂。此前,全球在同一体系下运转,各国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合作共赢,以美元为主的特别提款权是各国认可的储备货币;疫情和俄乌冲突后,经济国家主义的兴起加速了全球货币体系分裂,各国央行加大对黄金的配置。在未来,或许可以畅想,由金砖国家共同创建一个剔除美元的新兴货币贸易体系,因为金砖国家掌握着全世界超过一半的能源和食品的产量,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工业克苏鲁,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此庞大的经济体,自然也有着强大的意愿去摆脱美元体系的剥削和勒索,特别是考虑到有俄罗斯的前车之鉴。这一切都建立在拥有足够黄金储备的前提下,黄金是人类千百年来对安全资产最强烈忠实的信仰。当下黄金价格中枢的上移,正在逐渐得到资本市场认可。资本市场中,叙事对价格的解释力越强,就越容易出现所谓反身性,即资产价格进一步沿着叙事方向演绎。七、写在最后信任美元的国家仍然选择美元,不信任美元的国家转而寻求黄金作为补充和替代。世界正在走向One gold,two world的局面。大家可以看到,即使实际利率大幅攀升,寻求“去美元化”的国家仍愿意支付高昂“保险费用”持有黄金,这也导致了黄金价格的持续上涨。当下又到了一个世界贸易货币体系发生变革的关键年代,在时代巨轮的剧烈转向过程中,或许人类还是无法摆脱自古以来对黄金这种金灿灿金属的财富崇拜。
8/18/202411 minutes, 4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98.全球化与黄金的两百年(上)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全球化与黄金的两百年。来自楚团长扯投资。黄金的定价逻辑最近两年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又与这个时代的主线有着千丝万缕关联,全球化变革中,贸易货币的锚又到了要变的时候。一、成为货币的前提是稳定给黄金“定价”前,首先要了解货币系统基本知识。自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之后,铜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封建王朝最重要的流通货币形式:铸造单枚货币的成本要比货币实际价值稍微低一点,中央财政也靠此收一些铸币税。但货币成本不能比票面价格低太多,太多容易导致通货膨胀,老百姓最终会放弃中央的铸币,回归使用金银作为货币。该向社会提供多少货币,即便在今天也是个十分困难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大家的讨论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理论基础:货币数量方程式。货币数量方程式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其由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所以也叫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表达式为 M V = P Q ,其中,M是货币供应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P是商品和服务价格,Q是商品和服务数量。这一公式阐述了货币数量论的基本思想,即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等于名义 G D P 。公式左边表征货币,右边表征实体经济。费雪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V和商品、服务数量Q,都是经济运行中的慢变量,如果我们假设两者在某段时间内可近似看作固定常数,那么此公式的内涵就能被简化为:更多钱M进入市场,商品和服务价格P持续上涨,经济更易走向通货膨胀;反之,更少钱进入市场,物价出现下跌,经济更易走向通货紧缩。适度通胀和适度紧缩都是经济的理想状态,但如果变化过于激烈,就会对经济循环造成巨大损害。理解了货币系统运行规律后,大家会发现,货币的第一要义是稳定,然后在供给上最好能够跟经济的运行相匹配。黄金成为纸币时代的锚,其实也经过了一番拉扯。二、金本位货币体系的立与破十九世纪,世界主要采用金本位货币体系:国家的货币价值直接与黄金挂钩,即每单位货币可以兑换一定量黄金。金本位货币体系拥有两大核心优势:1、货币供应量与黄金储备挂钩,政府无法滥发货币。除控制通货膨胀外,政府被动接受了较为严格的财政纪律;2、稳定的币值让跨国贸易更加可控。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后,全球贸易掀开了高潮,金本位货币体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贸易。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已经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金本位货币体系雏形:银行发行印有黄金数量的票据,持有票据的客户找到银行时,银行有义务予以兑换。为了给这些票据增信,银行必须尽可能多得存储黄金。1844年,英国出台《英格兰银行特许条例》,彻底将金本位体系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种稳定有担保的英镑,最终成为英国称霸全球贸易的另一种“坚船利炮”。金本位货币体系下,稳定的货币对全球贸易而言,有积极的确定性,但这一体系也有难以调和的根本性问题,这种内核矛盾,困扰了金本位和全球贸易两百多年。金本位的核心问题可归结为三点:1、黄金供应局限性:黄金作为一种有限资源,其供应量不可能伴随全球经济增长而无限增加。黄金供给限制了货币供应,在经济增长放缓的阶段,或容易造成通货紧缩,进而影响经济增长;2、国际贸易不平衡:金本位体系下,一个国家如果持续出现贸易顺差,就会积累更多黄金,而贸易逆差国则会失去黄金。这种不平衡可能导致国际支付危机,影响全球经济稳定;3、政策限制:金本位限制了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能力,因为货币供应与黄金储备直接相关。和平时期,各国央行会为维护金本位贸易体系相互合作,但是等到经济危机或战争年代,金本位就会迅速被政府叫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黄金展露了其与宏观经济的强绑定属性。三、战争和萧条里的金本位1914年6月28日,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声枪响,萨拉热窝刺杀发生了。整个欧洲自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以来,积聚的资产阶级矛盾、民族国家矛盾迅速引爆,战争瞬间进入高潮。而在战争开启的第一时间,英法德奥俄等主要参战国,均同时废除了各自央行的黄金兑换规定。战争中的对外开支,非常依赖黄金这样的硬通货,而国家内部的经济运转,还可以采用记账式资产裱糊。所以在战争期间,国家会想尽一切办法增加自身黄金储备,这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毫无疑问是德意志帝国。一战中的德意志主体民族情绪高昂,全民沉浸在大国崛起的民族叙事里。在倡议下,彼时德国民众发起了“我用黄金换铁炮”运动,纷纷将自家黄金制品出售给帝国银行。一战期间,德国普通老百姓佩戴黄金首饰,会被视为愚蠢贪婪。相对应的,彼时德国流行很多铁首饰,如铁戒指、铁吊坠等。这些铁饰品上大多印有“我以金换铁”、“我为国家做贡献”等字样,彼时的德国人以佩戴此类铁首饰为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的悲剧,欧洲元气大伤,不少欧洲国家因此欠下了巨额债务。美国作为大债主,成为一战超级赢家,一跃成为全球最大黄金储备国,大英帝国从美国的债权人变成了美国的债务人。世界经济中心,在潜移默化中,从欧洲转向了美利坚。一战结束后,英格兰艰难重回金本位,彼时担任英国财长的温斯顿·丘吉尔签署了《1925年金本位法案》。然而,曾经帮助英国疏通世界贸易的金本位货币体系,此时反而成了桎梏。由于美国工业能力强势崛起,英国在汇率稳定性和工业出口竞争力上首鼠两端,金本位和全球贸易不可调和的深刻矛盾,成为一战后英国政府不得不进行的痛苦抉择。凯恩斯在此阶段非常激烈地批评金本位,将其称为金色镣铐。金本位看似稳定了汇率,使得全球贸易获得“锚定”,但自由贸易天然划分出出口国和进口国,进而导致部分国家的黄金储备无法维系其经济所需的货币供应。锚定黄金的全球货币体系,同样使得一国的经济不稳定性极容易向全球扩散。而当经济危机来临时,金本位对财政、货币纪律的约束,又进一步遏制了政府增加货币供应及扩大财政支出的能力,最终造成经济危机恶化。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相信,大萧条的核心原因就是金本位货币体系。金本位的僵硬兑换机制,使得经济决策者无法防止银行业倒闭,也无法阻挡金融恐慌的散布。影响了近现代世界一百年走势的大萧条,来的极其突兀。当大萧条从美国迅速蔓延至欧洲后,各国陆续选择脱离金本位,并主动进行货币贬值以增强出口竞争力,同时增加货币供给,向居民提供救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罗斯福新政,除了银行法、财政刺激、就业计划等著名的系列政策外,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之一也与黄金有关。1933年4月,罗斯福颁布了著名的第6102号行政命令。该命令的核心内容是禁止在美国本土囤积金币、金条和金券,并要求个人、企业和银行以20.67美元的价格,将自身持有的黄金向美联储兑换金券;普通人拥有、交易超过100美元的黄金,就是刑事犯罪。罗斯福的命令实际上暂停了美国金本位制。等到1934年1月,罗斯福反手签署《黄金储备法》,重新将黄金和美元的汇率确定为35美元。由于美国政府提前“收缴”了天量黄金,这些黄金储备最终成为罗斯福新政的底气。为了储藏黄金,美国修建了著名的诺克斯堡金库,这大概是世界上安保最严密的地方。自罗斯福时代起,美国源源不断地将国家储备黄金搬运至地堡。这个超级花岗岩岩体构成的金库神秘无比,堪称美国立国之本。时至今日,每当人们开始质疑美国经济的根基的时候,都会谣传诺克斯堡金库其实早已空空如也,美国财长总会反复告诉所有人,储存在这里的黄金完好无损。因为黄金对于美元而言,是如此的重要,而且越来越重要。四、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本位的进化1944年7月,经历了大萧条和二战的44个国家的代表们,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签订了一份协定: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由于许多国家在战争中又一次负债累累,并且自身货币发行量急速膨胀,所以维护各国货币币值的稳定一度成为非常困难的工作目标。取而代之地,在美国的指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固定的美元兑换率,即1盎司黄金能一直稳定的兑换35美元。各国根据各自经济发展情况逐步调整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兑换汇率。美金就此成为了国际储备货币,《泰晤士报》称其为“在诺克斯堡黄金库中随时可以兑换黄金的有价货币凭证”。“美元—黄金本位制”站上了历史舞台中央。站在个人视角,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和绑定英镑的金本位体系,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世界经济中心从伦敦切换到了华尔街。但金本位体系和全球贸易,仍然存在不可调和的深层次矛盾,这种矛盾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有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特里芬困境。耶鲁执教的比利时裔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曾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做出过精准概括:世界对美元流动性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美国维护黄金-美元比价的“义务和能力”之间存在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全球贸易中,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安全资产。但安全资产的稳定性和不可扩张性,又与全球贸易的持续扩张性,存在深层次矛盾。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各大经济体开始需求更多黄金储备,美国储存的黄金自然日趋减少,诺克斯堡金库里到底还有多少黄金,始终被人嘀咕,但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相当坚挺的。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努力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通常采用抛售官方储备的方式压低金价;另一方面,世界另一极的苏联是产金大户,其时不时抛售黄金“补贴家用”。所以黄金价格在1965年前大体维持稳定,这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健支持世界贸易的二十年。被卡死在每盎司35美元左右的黄金官方兑换价格,在历史的进程中,最终渐渐兜不住了。伴随着越战打响,美国军费开支剧增。同时出于能源依赖、通胀抬头等原因,以法国为代表的反骨仔们,开始主动质疑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基不可避免地松动了。戴高乐将军屡次质疑全球贸易的美元体系,强调应该回归原教旨的金本位货币体系,每个国家都应该自己储备黄金,掌握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自主权。1965年2月4日戴高乐将军发表了著名的反美元体系演讲,其中原话就是:没有金融独立,就没有主权独立。尽管在当时影响颇大,但最终这场躁动还是刹车了。因为后面法国迎来了轰轰烈烈的1968年五月风暴,戴高乐的很多主张后来就也没了声响。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基毫无疑问从这个时刻就松动了。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和黄金的刚性兑换,一个崭新时代来临了。
8/17/202413 minutes, 4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96.伊利股份2024年下半年及未来展望

https://xueqiu.com/3081204011/300928044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伊利股份2024年下半年及未来展望。来自二马由之。我作为一个长期的伊利股份跟踪者及公司研究者,最近终于成为了伊利股东。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成为伊利股东?主要是因为虽然之前我一直看好伊利的发展前景,但是奈何之前伊利股价坚挺,不给我机会。而最近随着消费板块整体回调,我才有机会把伊利收入囊中。那么如何看待伊利今年及未来的业绩呢?我们先看一下伊利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的经营数据。2023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是104.3亿,同比增长了10.58%;2024年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7.3亿,同比增长7.97%。展望2024年二季度,伊利的业绩应该会受到全社会社零及餐饮疲软的影响。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32亿元,同比只增长了2.0%,低于Wind一致预期的4.0%。从环比值-0.12%看,为2023年7月以来最低,而有数据以来仅在疫情三年内出现过负值。中国6月份 C P I 同比上涨0.2%,略低于5月份0.3%的涨幅,亦低于市场预期的0.4%的涨幅。整体食品价格继5月份同比下跌2.0%后,6月份再同比下跌2.1%,影响 C P I 同比下跌约0.39个百分点。二季度作为传统的乳制品消费淡季,伊利自身以调库存、调渠道、调产品结构为主。为中秋、国庆的消费旺季做准备。因此,整体上,我倾向认为,伊利的二季度业绩增长可能会放缓,但长期来看,我依然看好乳制品行业的增长。在消费品中,我为什么对于乳制品,对于伊利更为看好。主要基于如下几个逻辑。1、我认为即使目前经济复苏动能较弱,但是这更多会冲击到商务消费场景,例如地产、基建销售规模下降,导致白酒饮用场景减少。同时,当买房等大额支出减少后,一旦居民消费能力稍有恢复,我相信他们更有意愿在自用消费上花更多的钱。而和健康有关的乳制品应该是居民消费新趋势的首选之一;2、我国2023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约 42.4千克,人均奶类年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的三分之一、亚洲平均的二分之一;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人每天应摄入300克至500克奶及奶制品”的推荐量为基础,人均乳制品消费应达109.5至182.5千克每年。即使按照每日300克的标准,目前人均摄取量距离达标值也不足39%。未来乳制品行业具备相当的成长空间。在看好乳制品行业的情况下,伊利在行业内可谓一枝独秀。2023年,伊利是唯一一个净资产收益率超过20%的企业。6月,2024年凯度Brand Z 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榜发布,伊利凭借领跑行业的品牌价值蝉联全球乳业第一。这是伊利继在Brand Finance“2024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稳居乳品品牌首位后,再度获得国际权威品牌评估机构的认可。另外,我也相信伊利的产品研发及渠道能力,能为伊利带来持续的增长。伊利金领冠托菲儿系列早护、早优两款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正式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注册!作为伊利攻坚“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多场景特医食品创制及产业化”的重大科研突破,金领冠托菲儿系列不仅是行业首款应用中国专利配方的特医食品,更是伊利22年母乳研究科技成果的“巅峰之作”。随着产品即将面市,金领冠托菲儿系列将以全面科学营养助力中国早产儿科学追赶生长,创领中国特医婴配粉食品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畅意100%是伊利集团旗下专注呵护肠道健康的常温乳酸菌领导品牌。伊利此次推出畅意100%奶啤,想做的是一款有情绪价值的无酒精饮料,适合消费者在商务宴请、好友聚餐、KTV等场景下饮用,喝完还能开车。据悉,这款主打“酒精健康替代”的产品还做到了0脂肪,在酸甜好喝的同时更低负担,并添加有伊利自有菌株K56,改善肠道环境,助力畅快嗨吃无负担。该展品将先在西南地区线下渠道发售。另外一个看好伊利的因素是分红及估值。作为最优秀的乳制品企业,伊利同时又是最便宜的。大小股东利出一孔。伊利常年维持了70%以上的分红率。2023年分红率为79.94%,自2024年5月20日起12个月内,公司将实施10至20亿注销式回购。预计2023年的等效分红率在80%以上。值此消费股回调之际,我对于很多公司的信心都不足。但是对于伊利,我是有信心的。
8/15/20245 minutes, 4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95.机会来时小心翼翼,机会走时重仓出击?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机会来时小心翼翼,机会走时重仓出击?来自思想钢印9999。一、是操作的问题还是方法的问题?很多人都会遇到标题中出现的那种情况,包括我,看到一个新机会,觉得不错,但因为太“新”,心里没有底,所以只敢上一点仓位,随着走势越来越验证自己的判断,仓位也开始放大。这种边涨边加仓的操作模型下,成本感觉不高实际上并不低,很容易因为之前的赚钱效应而放松仓位控制,稍微回调,浮盈变浮亏。对结果不好的交易,要复盘总结经验,这里可能出现两类结论:1、方法正确但操作错误:前期上仓位太慢,后期砍仓位不及时2、方法本身就是错的,是典型的“浮盈加仓,一把亏光”复盘中,区别是操作问题还是方法本身的问题,非常重要,前者需要改进,后者应该改造甚至放弃,所以首先要排除后者。二、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规律假如你不幸被穿越到一个陌生的星球上,这里遍地是沙土和一种植物,结了红色的果子。根据地球的经验,这个红果子可能是你唯一能吃的东西,但也无法确定。随着你越来越饿,不吃就是死路一条,你只好鼓起勇气,摘下一个,先吃一点点,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探索,是一件非常有技巧的事,你首先要知道,自己以前的经验,哪些现在大概率有用,哪些现在可能有害?你一开始尝了一小口,而不是整体吃掉,是基于一个“毒性与剂量有关”的假设,这个假设即便在“异星球”上也大概率是正确的,虽然这也没有办法保证你不被毒死。实际上,吃“果子”跟你随便捡一把土吃下去,没有什么区别,这里是一个陌生的星球,那个东西可能根本不是果子。吃果子不如直接吃土,是因为越简单的东西,相似度越高,你既然能生存下去,至少氧气和重力是确定的,土至少比红果子更接近地球上的已知事物。根据经验预测未来,是人类生存之道,也是股市投资的核心方法。股市就像“异星球”,没有绝对正确的获得超额收益率的方法,否则人人都赚得比平均水平多,所以任何一条经验都自带“死亡陷阱”。这个时候,基于逻辑推理要比基于经验归纳更靠谱。讲到“抄大V”这件事,只有大V的胜率到75%以上,你的胜率才可以达到50%,如果大V的胜率是100%,你的胜率自然也是100%。但大部分短线高手靠的是“高频+及时止损”,胜率几乎很少能超过55%,就算是中短线兼顾,其胜率也几乎不可能超过三分之二,这才是“抄大V”策略的真正失败之处。所以,先少量尝试,再加大力度,这种方法适合两类学习:1、规律存在且100%的正确,比如数学等科学学习2、规律大概率正确,比如高胜率的大V前一种就是常规的学习,而后一种,需要制定一个最合理的策略。比如,即便对于66%正确率的大V,也可以抄作业的正确率:第一步、小仓位多跟几次,判断其概率是否超过50%,如果是的话,第二步、最短的时间内完全复制,不要作主观的判断。理解后,我们就可以对开头的“浮盈加仓”问题进行分析了。三、要么不参与,要么直接重仓出击前面的总结:对于正确率不为100%的“概率规律”而言,经验学习本身就是对正确率的损耗,“学习-模仿-反馈”机制的时间越长,损耗越大。但“浮盈加仓”有一个比“抄大V作业”和“异星球生存”更复杂的问题,学习还有另一种“损耗”,我称之为“学习效应”:学习效应包括两个博弈:1、当你总结规律并发现了一个新机会的同时,一定有更多人也发现了2、股价的走势短期取决于“和你一样采取行动的人和对手盘们之间的力量”对比第一个博弈规律决定了,投资者学习并尝试买入,本身就可以让股价上涨,而上涨又会减少未来的上涨空间。正常的学习,做对一道题,是一个信号,代表“你掌握了一个规律”,但在投资中,股价上涨不一定代表正确信号,反而降低了你未来的胜率。第二个规律决定了,当你认为上涨是“正确信号”,从而加大仓位时,你的“战友”也在加大仓位,股价应该加速上涨,如果实际上并没有,说明你们的“对手盘”正在加速卖出。你学或者不学,科学永远是一样的,学会了一个原理,你可以无限外推;但投资中的学习会改变“学习对象”,所以你需要随时判断股价的上涨是否已经体现了你当前的买入逻辑,以结束投资,但长期习得的“学习经验”总是会干扰你的判断,一不小心就让你过度外推。投资本身就是一件胜率不高的事,加上学习效应进一步拉低胜率,所以逻辑判断可以买入后,感觉中的初步试仓实际上应该是重仓出击的时机,一般人的加仓点实际上应该减仓。特别是在以下投资逻辑中:1、事件博弈:围绕财报业绩、重组、政策、重大业务进展等2、周期博弈:估值和业绩不稳定的强周期3、政策博弈:围绕某一个政策的判断这一类偏博弈偏短期的机会,最适合的操作跟一般人的直觉相反:1、看到机会要么不参与,要么重仓出击,最多给自己一次加仓的机会2、有利润就开始减仓3、做错了及时放弃当然,这个节奏的控制也有技巧:1、牛市节奏放慢,熊市节奏加快或者不参与2、大机会节奏放慢,一般机会节奏加快或者不参与四、如果你是这种比较谨慎的人在陌生环境中,小心翼翼地学习和探索,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本能。上面说的有机会就重仓出击的短线高手,并非常态,而是天赋异禀或者说是“基因突变”。所以,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机会来时小心翼翼,机会走时重仓出击”,主要还是你不知道什么样的机会适合自己。如果你是这种比较谨慎的人,尽可能不要参与过于博弈的短期机会,尽可能在基本面找机会,尽可能寻找那些变化周期比较长的机会。比如:1、个股策略,基于竞争格局、商业模式这一类不易变化的长线投资逻辑,避免价格、业务、产品等容易变化的投资逻辑;2、宏观策略,基于宏观经济利率政策中那些无法改变的矛盾而作出的长期配置策略,避免基于托底政策、口号型政策、空洞的政治理念、数据波动等短期因素的决策。
8/14/20247 minutes, 4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94.致我们即将到来的牛市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致我们即将到来的牛市。来自愚老头。一、周期的力量对于现在经济的现状,我相信大家都明了。从经济基本面的角度,有一个坏消息,还有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十四五的这最后几年,可能是我们能经历过的最困难的几年。好消息是,从十五五开始,我们将迎来一波超级大繁荣,这个时间,足足持续三十年。当下经济面临的,是三个大周期向下,小周期独木难支的尴尬局面。首先,从大的50至60年康波周期的角度,我们确实是处在萧条期的最末端。上一次康波周期的萧条期发生在1973至1982年,那算得上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份。在那个萧条期里,布雷顿森林体系坍塌,石油美元尚未形成,其间夹杂着两次石油危机,还有大宗尤其是石油黄金的超级大牛市。现在国盛的笃慧看多大宗的逻辑就是上一轮萧条期的映射,因为最近的情况跟上一个萧条期很像。同样是货币体系新旧转换,依然是中东成为风暴眼,也同样对应着黄金的牛市。康波周期是生产力周期,影响力长期看更深远但并不酷烈。实际上2008至2015年算衰退期,但中国经济还不错,因为从2008年开始,中国开启了一波18年左右的房地产周期。从数据上也可以发现,从2008到2015年,除了中国美国之外,世界经济几乎陷入停滞。中国的经济增长,本质上还是这一波向上的库兹涅茨或者说房地产周期,但是这波周期从2022年开始,也开始了向下的调整。2021年国有土地出让权收入接近8.5万亿,最近几年见顶回落。2024年上半年只有1.53万亿,同比下降18.3%,基本上回到2013、2014年的水平,也就是全年大概4万亿左右的收入,中间的4万亿缺口,就是行业收缩所要付出的代价。这一轮房地产周期从2008年开始算,正常按18年计算,底部也就在这两年。再短一点的周期是长度10年的朱格拉周期。很遗憾,现在依旧还是底部。朱格拉周期是设备更新周期,代表产品是重卡和挖掘机。上一轮周期下行期是从2010至2015年,从2016年到2020年是上行期。按照正常的下降五年上升五年的节奏,重卡的下行期时长还没到位。唯一让人有些安慰的是最小的40个月长的基钦周期最近是向上的。这波基钦周期从2023年开始向上,目前还处在向上的过程中。周期的底部,同样意味着未来的超级大繁荣。下一波大周期的推动力是康波周期,也是生产力周期。简单的说就是新能源,以光伏、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会带动经济来了一波30年左右大的上升周期,你就会发现,原来转的飞快的美林时钟又管用了。因为美林时钟适用条件就是康波周期的上升期。二、牛市什么时候来?牛市什么时候来,其实跟我们的经济基本面关系不大。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但金融作为生产关系的附着,大部分时间可能跟物质、生产力是脱节的。更直接一点,A股的牛市取决于什么时候美股放弃做市值管理。美股作为世界三大核心资产,目前确实有不能跌的理由。但是代价是什么?代价就是,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美元潮汐了。美国上一次高利率还要回到70年代,从周期的角度看,跟现在一样,都是康波周期的萧条期。那美国是怎么走到高利率这一步的呢?客观的说,非战之罪,谁在那个位置上都没办法。1944年7月,美国牵头,世界主要的西方国家建立了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质上就是金本位制。可黄金作为储备货币是非常不称职的,因为这东西每年的供给受限,其增速远远低于经济增长所需的货币量增速。35美元一盎司的固定兑换价,人为压低了大宗商品的价格,长远看必定会被拉爆。号称通胀之母的石油作为最重要的大宗商品,长期以来价格是被压低的。客观上,这相当于产油国或者全球的石油资源行业在为世界经济增长买单,但这肯定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在美国耗尽黄金储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的70年代,石油和黄金一路狂飙。美国的通胀水平也跟着水涨船高。按照正常的金融规则,央行的利率也要跟着上涨,这就是上个世纪70年底美国国债利率高涨的原因。归根结底,当时那波大通胀的原因就是原油等大宗商品被人为压低价格之后的一次正常的回归,对美国来说,就需要几年高通胀来进行传导,毕竟通胀是一个同比概念。等到全社会适应了正常的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通胀就会自然回落。虽然通胀造成了一些困难,但这对当时的美国而言,还不算伤筋动骨。因为当时的美国财政情况非常健康,调节余地很大。所以,在基辛格一番微操之后,石油美元体系形成,美国就从这一次大通胀中走了出来,并又一次走向巅峰,再创辉煌。只不过这一次,美国已经不能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了。根据美国财政部的口径,美国政府的债务规模现在已经到了35万亿,是 G D P 的1.2倍还要多,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这个比值还不到0.5,虽然1.2这个值在发达国家中并不离谱。但这个比值意味着,美国国债还是不可能还了,每年能够付息就不错了,美国国债进入纯庞氏阶段。美国面临的两难就是:如果不降息,国内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就会加速破产,如果降息,就会面临爆表的通胀。无论哪种选择,都会破坏美元的根基。现在的美元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长时间的贸易逆差形成的对外负债,这些钱一股脑回到美国本土就会让美元的世界货币功能正式成为历史。从1945年一直到2023年,美国累计的贸易逆差是多少呢?16.2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23年 G D P 的60%。美债加上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现在已经进入庞氏阶段,就像一颗嘀嗒着的定时炸弹,你知道一定会炸,但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自从买了纳指,觉得巴菲特不过如此”,很多人开着后视镜将纳斯达克指数当成了10%左右的永续债。这是病,市场会好好治的。历史上,美国股市也有过三四十年不怎么涨的震荡市。这些年的美国股市,涨得已经让大家忘记了什么是风险。美元迟早要降息,美股也会进入技术性的熊市,或者至少要横一段时间。对这个结论,市场一般都是认可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一旦美股开始放弃做“市值管理”,A股就有了进入牛市的第一个必要条件,但这个条件并不等于充分条件,并不是马上牛市就要来了。会不会“东升”,尤其是钱会不会进股市,这是另外一码事,要考虑到大类资产配置的问题。从以往的规律看,尤其是2016年以来,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人民币汇率跟沪深300指数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下一步美元降息,中美国债利差收窄,人民币汇率升值,都算是非常确定的大概率事件,这些都对应着A股走强的拐点。实际上,中国资本市场对于美元降息预期这个事,早就行动起来了,只不过钱没有进股市,都去哪了呢?从4月份开始,央行就开始提醒市场,不要“炒国债”,7月1日更是直接在市场上借入国债做卖出操作。我们可以拉出国债期货的线,那个走势,真的是可以称得上气势如虹。市场不是没有钱,人家只是绕了个圈,就是不进股市。牛市的起点,就取决于什么时候这些泛滥的流动性,开始成建制的进入股市。三、资金结构决定的市场风格每一次牛市,看上去每次都一样,但在细节上又次次不一样。2007年的牛市,是大宗商品的天下,煤飞色舞。2015年的牛市,做的是 T M T ,小市值并购重组是发动机。那么即将到来的这一波牛市,会是什么主题呢?中国股市牛短熊长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缺乏耐心资本。如果大家都奔着博弈的出发点在市场上玩,那结果必然只有一个,牛市短暂得就像兔子的尾巴掠过秋天的草原。未来的这一次大牛市,会是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风格首先要取决于由什么样的资金来主导。中国股市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其实各色人等走马花灯,粉墨登场,端的是股市大舞台,有梦你就来。从2010年以来,我们至少经历了三波资金主导形成的牛市。虽然最近形势确实发生了变化,但A股大部分时间,主导资金都是散户和游资。这种资金结构,就是整体股市的基本盘。散户和游资的思路,整体上是偏博弈的,这相当于双方互掏口袋的零和博弈。零和博弈再加上交易成本,这就注定了但凡你下场你就已经输了的结局。这种资金主导下,牛市取决于流动性。拉高指数需要堆砌流动性,但流动性却一直在炒小炒新这类主题炒作上不断的消耗,直到资金不再进入,参与者踩踏之后一地鸡毛,然后又开始下一个轮回。最近的2015年的这一波杠杆牛,就是这种资金结构的牛市体现。所谓的牛市不言顶,说的就是流动性本身无法预测,只要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接力,牛市就不会结束。反过来,熊市不言底,则是这个问题的另一面。2016至2018年是一轮漂亮50和白酒医药等大消费的牛市,核心的主导资金是外资。对于海外资金来说,面对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是必然要在资产组合中给一个权重的。所以,沪深港通这个大门一打开,海外机构经历了从低配到标配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而且这些机构的思路,也非常好预测。海外机构的配置思路,总结下来就是大方向上指数化,具体方向考虑美股映射。那段时间涨起来的主要是各行业的龙头,机构想的是反正做的是分散风险的大类资产配置的活,本来占比就不高,按着指数配大的就行。在更细致的具体方向上,他们还是沿用了他们在海外尤其是美股的思路,那就是重仓大消费,尤其是白酒和医药。你要说白酒是价值投资我觉得没毛病,茅台那个净利率水平,在全世界都算是独一份。但是医药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因为中国的医药行业跟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完全不一样。美国医药行业占 G D P 的17%,中国只有7%,而且中国有集采,收入有上限,此外,医药公司庞大的营销费用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后来美国玩脱钩之后,海外机构的进入基本告一段落,而且目前的北上资金并的性质并不是很好判断。2019至2021这三年,是公募基金主导的三年。公募基金经理最擅长的,是景气度投资,或者叫成长股投资。简单的说,就是选择赛道的能力。而恰好,2019至2021这三年,是一个小的经济周期上行期,加上2018年股市调整之后处于低位,向上是阻力最小的方向,这是股市的底色。更重要的是,这三年技术拐点已经出现,堪称革命性的变化的行业赛道:锂电和光伏。公募抱着这两条赛道不撒手,整体业绩非常出色,直接带动了散户从自己买股票到买基金的转变。从实际数据看,2019至2021这三年,普通的股票型基金整体收益率远远跑赢沪深300指数,2020年沪深300指数收益率27.2%,普通股票型基金收益率高达58.1%。这在最近10年已经是妥妥的大牛市了,因为2015年普通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也不过47.02%。四、谁才是牛市的旗手无论是散户抑或游资、外资还是公募机构,都不能算是耐心资本,很难让A股做到像美股一样的长牛。散户和游资交易越多,就越消耗流动性。外资在刚进入时有一定的主动性,公募机构擅长景气投资,青春期太短。真正的耐心资本首先必然来自于机构长期资金对于合理的股息率产品的追求。市场对于未来其实是有共识的,一是美元降息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二是房地产再也提供不了6%以上的长期收益率了。对于股市而言,从股息率的角度,目前是有足够的资金池可以提供长期5%收益率的产品的。这也是年初以来的主题方向,高分红类债股。从去年以来,中特估、国有企业市值管理、现金分红政策的推出,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大型的国有上市公司。2024年最出乎大家意料的行业是银行。从基本面的角度,银行跟地产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但银行股居然可以屡创新高。有人的给的解释是,这是因为以前银行股太低估了,现在只不过是估值回归而已。反正股市嘛,涨跌总会有大儒给出道理的。高分红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炒作主题,背后藏着股市长牛的基础。虽然,目前还是个愿望。现在国有上市公司所处的这些行业,银行、煤炭、石油石化、电力、港口、高速公路,都是一个国家核心资产中的核心资产。这些行业基本上是自然垄断状态,经营稳定,只要考核目标合理,其现金流完全可以为股息提供长期稳定的来源。一个对长期收益率要求不过分的产品,与长期股息率稳定的国有企业资产,是完全可以撑起一个股票市场长期向上的牛市的。中特估、高分红的参与者,都是真正的耐心资本。这批资本风险要求不高,风险偏好也低。只有当他们能够有持续稳定的收益的时候,才可能会向股市注入长期资金,或者就用股市的收益做一些高风险的操作,比如买一些成长股。当这批资金出现重大回撤不得不清盘的时候,也会顺带拉崩小盘股。A股的长牛,本质上还是要降低预期,老老实实的去提高股息率,吸引长期耐心资本。除了中特估,高分红这些,成长股我们认为最确定的方向就是新能源汽车,简而言之龙头就是比亚迪。比亚迪的股价自从2022年6月见顶之后,最大的回撤接近50%,最近比亚迪反弹幅度很大,但市值还是没回到7000亿。最新的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包括商用车在内,中国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是43.8%,斜率明显加快。燃油车基本上已经放弃出新款,未来的新车基本都是新能源。也就是说,2025年我们就能看到燃油车的市占率会被压缩到50%以下,二手车体系,汽车经销商生态,会经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车型结构上看,新能源中纯电的增速放缓,拉动增长的主要是插混。而插混赛道主要的增长点,就是比亚迪,当然还有理想和鸿蒙。比亚迪的 D m i 4.0在2021年3月推出,到现在已经迭代到5.0版本了,但是还是没有一家车企能够做出4.0水平的插混系统。如果不考虑智驾,比亚迪在电气化硬件水平上是断崖式的领先。至于智驾,只要方向对了,无非就是钱和时间的问题,而这两个,比亚迪都不缺。汽车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营业收入可以比肩房地产。如果说在大消费行业有一只股票市值能够超过贵州茅台,那大概率就是比亚迪。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是光伏。我一直相信,光伏的成长空间无上限,十倍只是个起点。问题就是现在这个行业不够卷,并且大家卷的方向不对。光伏在2019年实现了煤电平价,这一步造就了众多的10倍股,但继续提高转化效率,摆脱并网约束的技术进步,目前还没看到。各个厂商在新技术的投入变得保守,都期望其他机构能够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之后自己凭着雄厚的资本后来居上。五、写在后面的话我相信牛市就在不远的未来,需要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外面的钱很多,他们只是不愿意进来。中国累计的货物贸易顺差超过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只有3万亿美元,剩下的4万亿美元,掌握在大量的外贸机构中。居民也不是没有钱,2022、2023年两年,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增加额都在16万亿以上,但现在债券类产品规模屡创新高,股市却无人问津。牛市是什么样子,最后还要取决于是市场结构和参与者之间博弈的结果。如果还是散户和游资主导,那可能来得快也去得快。如果是外资主导,无非再来一波大消费牛市。如果公募基金是主力,那可能选择拉升光伏锂电。要想牛市持续时间超过一年,那可能真的需要从政策和参与者的角度,更加重视国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和分红。然后大盘搭台,给主题和小市值一个唱戏的机会。
8/13/202419 minutes, 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93.钢铁行业已过顶峰,还有未来吗?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钢铁行业已过顶峰,还有未来吗?来自友联老羊。先说结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格局很明显已经形成,粗钢产量峰值在2020年已经出现。钢铁行业现状如何?1、过去,房地产是钢材需求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40%。但自去年二季度以来,尽管钢材总需求保持正增长,房地产,尤其是螺纹钢的需求却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2、非建筑类钢材需求增长拖住建材下滑,如热卷、中板、冷轧等,需求主要由制造业和进出口贡献。机械、汽车、船舶、家电耗钢总量占制造业耗钢总量约 2/3,其中机械耗钢最多。这些行业的表现良好,增速可观,但订单增量的主要来源是出口,而非国内消费。3、过去3至4个季度,间接出口对钢材总需求的拉动作用显著。尽管直接出口数据更为明显,但间接出口的拉动作用也不容忽视。黑色市场对海外因素定价不充分,以卷螺差为例,价差仅从高点略微收缩。数据显示,中国钢材下游需求分布的前三大领域是:房地产占34%、机械占16%、基建占16%。房地产主要是在新开工消耗钢材的强度大,是领先指标;螺纹钢是是房地产消耗钢材的绝对主体!分析师总结过关系,螺纹钢价月末值和中国房地产新开工累计同比增速具有较强的同向性,新开工增速的大幅回落,往往也意味着钢价的大幅回落,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新开工增速的回落导致了钢铁总需求的回落;历史上,日本、美国在新开工达到峰值之后,钢铁的需求也达到了峰值,新开工面积和钢铁需求也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另有说法,最新的热卷产量已经追随螺纹钢的颓废趋势了!螺纹钢的价格一眼看去,都是负增长。2024年初至今价格又跌了15%,国际的价格也不行。更不利的是,在钢材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尽管燃料类采购成本下降,但铁矿石采购成本明显上升,企业仍面临较大成本压力。讲一个数据量指标:钢材表观消费量,即钢材产量+钢材进口数量-钢材出口数量。该指标可以总体上反映我国钢铁行业的钢材需求状况,钢材表观消费量越大,行业景气度越高。表观消费量数据显示,2015至2017年,2021至2023年,这两段时间都是房地产去化岁月,前有涨价去化,后有坚决不炒,最终形成现在近3年绝对零增长!很显然,因为那波涨价去库存的大风,使得钢铁行业整体延缓了3年见顶峰!但坚决的“不炒”,还是在2020年后,遏制住了增长势头,近三年都是微微负增。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继续依靠大并购,整合同类项,保持宝钢股份等大型集团的稳生态环境。毫无疑问,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存量优化”阶段。行业运行呈现出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根据股票钢铁板块的趋势,可以看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格局很明显已经形成,粗钢产量峰值在2020年已经出现。从这个趋势去看,2010年初增速最高点后,整体趋势就是下降的。到2017至2018年出现连续负值! 2018年Q3至2021年Q1连续升势明显,反应在股票上,存在操作价值。 但2021年Q2开始连续快速下滑,8月份跌破10%,就不得不出逃了!
8/12/20244 minutes, 1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92.从央妈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理解本周债市大跌的原因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从央妈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理解本周债市大跌的原因,来自表舅是养基大户。债市的“打人风暴”还在继续,自从央妈以赛代练,升级了技能之后,操作越发的随心所欲。一方面,从行政手段上,市场传,央妈委托四大行卖债后,四大行要求中介提供最终买盘的名单,国债交易彻底实现“实名制”了;另一方面,央妈继续挑最软的柿子捏,发力卖出5-7年这一期限区间,并带动全期限利率上行,今天5-7年国债再次大幅上行4-5.5bps不等,带动10-30年期国债分别上行2.5bps,从周度的走势来看,7年国债活跃券低点上行15bps,10年上行10bps,30年上行8bps;同时,恰逢月初,央妈适度收紧资金面,本周净回笼了几千亿的资金,隔夜资金今天贵了10bps,一揽子“杀债”方案下,成功实现了期初的目标。央妈这回对长端利率的抬高、矫正,除了明面上的徙木立信,为自己立威,从而减少未来的政策传导成本之外,深层次来说,还是两个目的,一个围绕政治性(汇率及政策空间),一个围绕人民性(债市及资管产品风险)。政治性是什么?拉高未来的政策空间。有人觉得之前人民币冲破7.1,汇率压力解除,债市的封印也就解除了,这有点想当然了,很显然,此轮人民币的短期升值,是外部效应带来的,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今天就又要回到7.2附近了,美国大选临近,不确定性非常多,我们必须保证后续的政策空间。人民性是什么?总有人说什么债券每调买机,我也认可债市长期利率中枢可能还要下,但是预期打得太慢,利率下得太快,真的是好事吗?长端利率下行到2.0%,散户进来个1万亿,然后呢,真有反转,是不是全被埋进去了?22年底理财的苦头还没吃够吗?今天晚间,央妈发布了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在报告中,体现了上述两点。第一,债市打人的第一个理由——政治性,也就是为了拉高未来的政策空间,本质上仍然是为了缓解汇率的压力。从明面上来看,本轮人民币跟随日元大幅升值,突破7.1后,紧接着迎来了三连跌,目前离岸人民币重新回到了7.17的位置,2年期美债、10年期美债这两天快速上行,中美利差重新扩大,汇率压力并没有解除。在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央妈对汇率的担忧,可见端倪。我们知道,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强弱关系对比。进出的美元,有可以有两大类组成,一是从外面收了美元的企业和个人,他们的结汇意愿,二是外资的进出。1、我们看结售汇意愿的话。今年以来,每个月的结售汇都是逆差,也就是说,企业出口赚了很多美元,但大家都不愿意换,因为要么赌美元还会升值,要么担心人民币继续贬值,在通篇的报告中,央妈提及多次。这是贬值的主要压力之一。2、我们再看外资的投资。央妈的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4989 亿元,同比下降 29.1%”,不得不说的是,这个同比下降29.1%,可能也是有水分的,比如,有些地区,有明确的引入外资的指标,政府会要求企业,通过资金绕道的方式,把境内资金,转出境,再转回来投资。这是贬值的压力之二。3、我说个更直观的数据,北上资金。买股票的北上资金,外资不管是通过 Q F I I ,还是北向通进来,其实都是相当于把美元换成了人民币,进来投资人民币资产,所以资金净卖出,其实也是一种多方位的对汇率的压制。从上面的几点来看,大家可以看到,事实上,汇率的压力,是全方位的。要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结汇意愿,要吸引外资流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本质上央妈无法起到触动他们的意愿的作用,更多的其实是被动应对,而被动应对的过程中,一定是需要有更多的政策空间的,这里面,保证中长债收益率在一定水平的绝对值上,从而保证在美国利率万一又掉头向上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手段去应对,是央妈需要考虑的事情。当然,央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保证流动性充裕,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信贷需求,经济好了,才能扭转所有人的预期和资金流向,这也是为何央妈要把政策利率锚定到OMO,并降低OMO,且始终今年以来保证流动性充裕的原因。毕竟钱已经很多了,没人贷款,其实和我关系也不大。这是央妈打人,拉高中长债收益率的其中一个底层原因。债市打人的第二个理由——人民性,避免散户重蹈覆辙,在固收产品里再跌一跤,也通过加大固收理财的波动率,降低产品不正常的吸引力,减少趋势交易的力量,三次点刹,要比一次急刹车,造成的影响小。综上央妈债市“打人”的两个深层次原因。政治性,也就是为了拉高未来的政策空间,本质上仍然是为了缓解汇率的压力。人民性,避免散户重蹈覆辙,在固收产品里再跌一跤,也通过加大固收理财的波动率,降低产品不这回对债市的阶段性压制,其实就是起到了这么个效果,出三个小调整,要比直接出一个像22年底那样的大调整,更有利于市场的稳定。
8/11/20246 minutes, 2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91.茅台大比例分红,能否引发白酒的上涨行情?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茅台大比例分红,能否引发白酒的上涨行情?来自春意萌生。8月8日晚上,贵州茅台发布了上半年业绩,实现了营业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17.7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6.96亿元,同比增长15.88%;与此同时,茅台还发布公告称,为了持续增强投资者回报,公司董事会拟定了2024年至2026年度现金分红回报规划,公司每年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不低于当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净利润的75%,每年分红两次,分别为中期和年底实施。不知道看完茅台的这份年报各位作何感想呢,反正我觉得是一份很漂亮的业绩报告,坦率的说,白酒市场因为消费下滑,能有如此业绩那是相当不错了,说明了茅台的确在用业绩告诉大众自己有很深厚的护城河。仅仅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去对比你会发现,819亿元的营收入中产生了净利润就达到了416亿元,可以说净利润是营业收入的50%,这个效率是相当的高了,现在白酒市场整体来说销量还没有恢复,那么未来市场景气度来临的时候,茅台的表现或许会更突出,从这个角度来说,茅台向下的空间还有多少呢,这确实值得还在卖出茅台的投资者值得深思了。应该说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茅台的分红会提高到75%,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这对大股东是利好,其实对小股东也是利好啊,当茅台提高分红比例的时候,股息率是否自然就上升了,加上茅台股价的整体稳定性,那么茅台的投资性价比自然就体现出来了,这对价值投资者来说当然是更坚定信心了。茅台大比例分红,能否引发白酒的上涨行情?仅仅来说茅台如何的有投资价值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白酒在我看来包括茅台在内,板块行情的合力是远远胜于茅台这一家公司的上涨。从茅台提升大比例分红这件事看,说明了企业已经相当的重视投资者的回报,以及对投资者的重视,因为白酒的业绩是体现在销量上,而白酒的股价很大程度也代表了白酒行业的兴衰,如果说白酒股价能够稳定上涨,这会让消费者反而看到白酒的希望所在,也会变相的拉动白酒的消费,从这个角度来说,茅台大比例的分红会极大的刺激价值投资者进场,同时会引发其他品牌白酒企业效仿。除了茅台之外,大多数白酒企业的股价目前处在低迷以及相对低位的水平下,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提升分红比例,从而体现出比较高的股息率,加上白酒的股价风险本身就不大,那么就会吸引投资者,这对白酒向上发动行情实际是非常有意义的。接下来关键还是看这种高比例分红效应的效仿程度如何了,如果大多数白酒企业都能学习茅台,那自然会对市场情绪面产生极大的刺激,会引发白酒的阶段性反弹行情,对此还是要抱有相应的信心,白酒本身市场关注度就比较高,只要是能够出现让投资者感到鼓舞的举措,对投资情绪自然会产生正面的激励,白酒行情也会一触即发。
8/10/20243 minutes, 4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90.聊聊期权买方策略:明确你的对手盘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聊聊期权买方策略:明确你的对手盘,来自泡沫艺术家。今天聊些个人对于期权买方交易的体会,并不是分享以小博大,快速发财的策略,我的策略我愿称为“保本”策略。首先之所以个人觉得作为期权买方“保本”那么重要,是因为在期权市场中,只要账户能活下去,最不缺的就是5至10倍的交易机会。而买方最大的敌人不是错过一次又一次赚大钱的行情机会,而是持续的时间价值高损耗不断啃食你的账户。其实股票也一样的,由于其门槛最低,所以很多人误认为股票是比谁更能赚钱的游戏,实际上股票一样是种战胜失败者的游戏,保本、降低亏损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先的。而且那些价投的某些观点也存在问题,实际上买入的股票出现亏损是一种持仓损耗,而被动长期持有一样要承担利息的损耗,长期堆积起来一样会非常惊人的,想想长期牛上天的美股指数年化才多少。而你经常看到好多人炫耀自己又抓上啥牛股了,但是其长期账户盈利情况不忍直视,其实就是被亏损持仓损耗的。当然更极端那些集中持股踩雷的,真跟爆仓没啥区别的,只不过你再也看不到那些失败者罢了。回到期权交易,首先要说的是,教科书句里最经典的那句“当期权买方,亏损有限,盈利无限”是极具迷惑性的。你要是信了,个人保证你很快就会品尝到“当期权买方,账户爆仓,盈利归零”。因为你先想想你的对手盘是谁,每张期权都是经由卖方卖出生成的,而负零和博弈中,你的盈利来源只能是期权卖出者与其他博弈波动的买家。而卖期权的都是啥人,明显是机构与有相当行情交易经验的交易者,你想盈利就得从他们口袋里掏钱,尤其是想“盈利无限”,就得从他们口袋里掏“无限”的钱,意味着他们集体对行情出现极端的误判,虽然不是不可能,但想想这有多难?印象中这几年50期权真正批量打爆卖方的,只有2019年2月的那根跳空加速8个点的阳线。因为当时是熊转牛的第一波,大部分机构对那种走势既缺乏心理预期,又缺乏风控的,但你不可能靠着这种极小概率事件盈利的。而好多时候隐波分析能比行情技术分析更能预测市场方向,正因为那是机构与老油条们的共识。这就造成,你想买一张虚值期权想赌涨成实值期权赚大钱,本质上来说是极难的,因为那种情况下你就得噶卖方。同样买高持仓的平值期权风险是极大的,因为机构会千方百计的作废你这张期权,榨干你买入的高时间价值。所以每当市场的期权到期日,你会经常神奇的发现现货出现的波动是在“卡位”大量作废沽购。其他买方的钱则相对好赚,当然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容易赚的就是博傻的看短期涨跌的钱。所以买方“保本”的第一步就是大幅放低预期,赚其他买方波动的钱,要避免跟机构们博弈到期价格。也就是说对行情的观点对错其实不重要,重要的任何情况下你都要避免跟过于强大的对手盘博弈,也许你能借着市场的短期波动方向赢一次两次,但是长期下来,你会因为期权的高损耗特性被耗死,你的账户里的本金会逐渐转化为对方的时间价值盈利。当然了想了解你的对手盘思维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入并成为他们,也就是你必须当卖方去体会市场,了解最好卖哪一档,啥位置要平仓获利了结等等,有了这些经验,你对其他买方就是“降维打击”。其实其他市场也是一个道理,由于股票对于大部分人只有涨才能赚钱,所以很多人对“恶意”做空的深恶痛绝。实际上最了解空头脑子里怎么想的,反而就是经常做空的。所以先成为你的对手,才能了解你的对手各种套路,市场不相信嘴炮与眼泪。
8/9/20244 minutes, 3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89.当下导致市场大跌的原因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当下导致市场大跌的原因,来自表舅是养基大户。来看当前导致前期市场大跌的两个原因,日本加息和美国经济衰退预期,这两个因子的最新变化。一、日本投降日本央行的副行长8月7日上午称,不会在市场不稳定的时候加息,一方面证明日本对股市波动很关注,股市是汇率调整的首要目标,另一方面,这基本就是和市场道歉并投降了。央行副行长出来这么一说,其实就是堵死了日本央行未来的利率政策的空间了,因为如果他未来想加息或者降息,就要顾虑股市的波动,而股市的波动不可控因素太多了,这几乎是把所有责任往自己身上揽的效果。再次感慨一下,“政策的空间”非常重要,美联储有500bps的降息空间,中国央行有稳定的贸易顺差和资本进出管控作为后盾,这都是优势。当然,人家日本的股市确实也涨回来了,两天修复了周一的大跌。短期来看,套息交易这一层面,稳住了。二、美国经济衰退的指标创造者,说自己的指标失灵了。没错,萨姆规则的创造者萨姆,自己说自己的衰退指标已经失效了。现在美国没衰退,这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像是遭遇了窗口指导。另外,也有好几个人继续出来,说美国经济没有硬着陆,甚至仍然很强劲,总之,市场里,美国经济至少是软着陆的声音,占上风,短期也无需过度恐慌市场继续交易美国衰退了。中金的结论,也是按照经济软着陆假设的。“降息开启前,受益于宽松的降息交易依然可以参与。受益于降息分母端流动性改善的资产有一定空间且弹性更大,但由于没有其他受益逻辑,需要把握节奏“且战且退”,例如美债、黄金以及缺乏盈利支撑的小盘股;分子端风险资产面临回调压力,但由于不是衰退情形,风险资产不会持续承压,回调也为后续提供了介入机会。降息兑现后,降息同时解决分子和分母问题的资产会更好。降息以后,受益于融资成本下行带来的需求抬升,进而改善分子端盈利的资产,相对配置价值上升。降息兑现时可能也是降息交易的尾声之时,逐步再转向再通胀受益资产,如美股及铜油等大宗资源品。”再看三个体现恐慌情绪的指标。第一,恐慌指数 V I X 从之前的65已经回落至22左右,证明恐慌散去。第二, C M E 的利率期权定价中,周一的时候,对9月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爆拉到了85%,周二回落到70%左右,昨晚继续回落到65%。第三,避险需求退去后,美债、欧债利率上行,10年期美债的一级拍卖需求也比较疲软。好了,我们已经把市场背景给大家拆清楚了,接下来看市场的实际表现,美股方面。指数层面,几个主要指数都是高开低走,高开是对日本央行表态的反应,而低走,则是对几家新披露的上市公司的财报,不及预期的反应。纳指开盘涨2%,收盘跌1.16%;标普500开盘涨1.73%,收盘小跌0.77%;罗素2000开盘涨1.48%,收盘跌1.48%。昨晚,主要还是芯片股大跌,费城半导体指数,大跌了3.09%,其中英伟达大跌5%以上,要注意的是,这是英伟达1拆十之后,股价首次跌破100元大关,而很多卖方,都看到144至150元,也就是说,如果你胆子大,且相信卖方的话的,这个位置,有50%的反弹机会,但我不会去尝试,再次和大家强调一遍,现在即使抄底美股,也要用均衡配置的姿势。美债方面,美债可能之前涨多了,进入了调整的区间,建议大家谨慎。2年期美债,上行涨2.8bps,表现尚可;10年期,大幅上行9bps。有意思的是,昨天聊到央妈指导四大行卖债,结果把四大行的活跃券全卖光了,结果还是打不过市场,直接下场“抓人”了,如果在美国的话,美联储如果要控制收益率曲线,他去找巴菲特可能比自己来效果要更好,因为现在巴菲特卖完苹果之后,拿的超短期的美债比美联储还多。商品和汇率方面,日元贬值1.65%,主打一个暴涨然后暴跌,这种波动率,大部分企业真的受不了,很难管理头寸。人民币跟着小幅贬值,回到了7.2附近,所以,贬值压力一直没有褪去。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其实是企业的结售汇意愿导致的,也就是我们收了很多美元,但卖出来的人少,大家不愿意换成人民币。中东局势紧张,油价反弹,美油和布油都涨超2.4%,油价70美刀的底,很牢固。金价变动不大,最大的消息,是中国央妈连续三个月暂缓买入黄金了,估计还是汇率的原因,买黄金是需要美元的,现阶段,恐怕是不想动用美元,造成汇率贬值压力。
8/8/20245 minutes, 5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88.比起巴菲特减持,被撕开口子的“苹果税”更该担忧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比起巴菲特减持,被撕开口子的“苹果税”更该担忧,来自巍巍昆仑侠。近期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布二季度财报,老巴持有苹果股数从第一季度的7.89亿股下降至约4亿股,降幅接近50%。巴菲特减持苹果肯定不只是避税的问题,一来估值贵了,二来苹果的闭环商业模式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我之前特意提到了比如国内可以通过小程序来绕过“苹果税”。好巧不巧,8月2日,苹果公司要求腾讯和字节跳动堵住微信和抖音应用内的支付漏洞,确保所有的数字商品交易都必须使用苹果的内购系统,并支付30%的佣金费用,俗称“苹果税”,否则将会拒绝微信和抖音在 I O S 系统的更新。一石激起千层浪,“微信和苹果手机 2 选 1,你选哪个?” 这一问题最近几天迅速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之一。一、“苹果税”是苹果封闭生态中的核心一环所谓“苹果税”,就是苹果手机用户从官方应用商店App Store下载App,以及在App内购买虚拟商品,比如游戏充值,音视频会员等,由此产生的支出都会被苹果抽成,一般情况下是抽30%,部分情况减免至15%。为什么苹果公司不惜冒着和中国两大头部互联网企业腾讯和字节闹翻的代价也要捍卫“苹果税”呢?这是因为苹果公司通过多年的努力,构建了一个高度无缝集成的 I O S 生态系统,把用户、开发者牢牢绑定在其平台上。这一生态系统的核心在于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一体化,使得用户在使用苹果设备时,只能访问苹果允许的内容和服务,被市场形象的比喻为“围墙花园”。这一模式为苹果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包括硬件销售、服务订阅费用以及应用商店的销售佣金等。其中应用商店是苹果商业模式中的一个核心部分,而“苹果税”是它的一个主要盈利模式,不仅给苹果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并且是苹果从硬件到软件再到服务整个封闭生态中最核心的一环。二、“苹果税”是苹果业绩增长的支柱8 月 2 日,苹果公司发布的2024年第三财季报表显示,苹果营收858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务营收242亿美元,同比增加 14%。同时,第三财季苹果服务业务在营收中占比28%,较第二财季的26%再度提升2个百分点,仅次于占比46%的iPhone业务。如果观察2024年前三季度的财报数据,则会更加直观地发现,苹果的硬件业务增长几乎陷入停滞,而服务业务却一枝独秀,已然成为增长的核心支柱。而在服务业务中,“苹果税”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尽管苹果官方从未披露过“苹果税”的具体收入情况,但是在每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都会披露自2008年以来为App Store开发者创造的收入,这项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大致推算出“苹果税”的收入情况。根据我的测算,“苹果税”收入大约占同期总营收的3%至6%,贡献6%至12%的净利润。未来随着服务收入的持续提升,“苹果税”对业绩贡献占比还会更高。综上所述,服务业务,尤其是“苹果税”,在苹果整体业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公司的长期增长与盈利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正是苹果公司必须坚决捍卫的原因。三、中国区收入持续下滑,形势严峻8 月 2 日刚发布的苹果公司2024年第三财季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营收857.8亿美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为214.5亿美元,同比增长7.9%,好于市场预期。然而苹果在以往贡献重要增长的大中华区市场的表现却严重不及预期,营收为147.2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5%,且也是苹果唯一下跌的主要市场。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自2023年三季度以来,已连续4个季度持续下跌。其中,2024年第一、二、三财季,大中华区的营收分别同比下降13%、8%和 6.5%。为何苹果在中国的营收是从2023年Q3开始下滑呢?原因是华为在经历了美国芯片限令后,在去年三季度强势回归,成功推出Mate 60系列,对苹果占据的高端机市场带来强有力的挑战。在此种情况下,苹果一方面寄希望于在新款iPhone 中引入 A I 功能带动市场销量,另一方面则是要维持服务业务的增长,特别是严防一些游戏厂商试图绕过“苹果税”的行为。四、苹果眼馋小游戏在过去几年国内以及全球游戏产业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小程序移动游戏已连续三年保持超高速增长,成为业界唯一闪亮的星。今年7 月底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4年1至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4 上半年,小游戏收入166.03亿元,同比增长60.5%,继续高增长。其中内购产生的实销收入90.98亿元,同比增长81.56%;广告变现收入75.05亿元,同比增长40.75%。小游戏市场收入中内购收入占比在逐年提升。如果保持上半年增速,那么2024年小游戏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400亿元,游戏内购收入将超过 200亿元。而作为国内小游戏最大玩家的腾讯也印证了小游戏的高速发展,在2023年报以及2024年一季报中腾讯披露,2023年小游戏流水年增长超50%;2024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0%。2024年7月,微信小游戏团队在微信小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小游戏用户已达10亿,月活跃用户超5亿,且使用时间持续增长。而抖音小游戏近来发展也是相当迅猛,根据抖音官方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Q2 至 2024年Q1,抖音小游戏用户规模增长100%,抖音小游戏产品数量增加了 70%,广告消耗增长530%。然而目前无论是微信小游戏还是抖音小游戏都未在苹果手机的 I O S 端开通虚拟支付功能,这直接导致苹果公司无法从小游戏一年超200 亿的内购收入中分得一杯羹,自然是有些眼馋的,特别是在中国区业绩持续下滑的情况下。五、天下苦苹果税久矣一直以来,众多 App 开发商对“苹果税”这一霸道举措是敢怒不敢言,因为苹果用户通常较安卓用户有着较高的支付能力,不遵守苹果公司的规定则意味着放弃了重要的客户群体。于是乎,近些年不断有游戏公司想出各种办法来规避“苹果税”,当然其中也不乏和苹果公司正面硬刚的公司。时间较近的一次,国内二次元最大游戏开发商米哈游于2023年8月30日宣布上线支付宝米哈游支付中心小程序,玩家可以为《原神》《崩坏:星穹铁道》《崩坏3》三款游戏在线充值。然而,仅仅过了十几天,有网友发现,在 I O S 系统的支付宝中,米哈游支付中心“已经搜不到了”。这已是继米游社之后,米哈游因支付问题第二次被苹果下架应用。许多人原本期待,米哈游在扛起反对苹果税的大旗后,能对游戏公司面临的高昂佣金局面带来一些改善。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短短一个月内,米哈游竟连续两次“被迫”下架。时间线再往前,2017年苹果和腾讯因为公众号原创作者的“打赏”是否要收 30%佣金的问题就曾经争锋相对过。苹果当时也是威胁微信将会无法更新,甚至可能被下架。双方经过一年时间的对峙,最终苹果做出让步,腾讯也借坡下驴,将公众号“打赏”改为“喜欢作者”,免收“苹果税”,此事告一段落。同时,苹果公司对于腾讯新推出的微信小程序依然没有松口,不允许小程序向 I O S 端用户提供微信虚拟支付功能,必须通过苹果内购。腾讯为了避免和苹果再次发生正面冲突,也是予以配合,2018 年5月发布了“关于规范公众号内虚拟支付行为的公告”,宣布微信小程序内暂不支持iOS端虚拟支付业务,以此换得了小程序在 I O S 端的正常使用。所以实际上目前微信在 I O S 端的小游戏是没有微信官方提供的虚拟支付功能的。而部分小游戏开发者会通过小程序发布充值链接或者客服功能等方式引导玩家到官网等其他渠道进行充值或者购买道具,规避30%的苹果税,从而提升自己微薄的利润。这就是新闻报道中苹果要求腾讯和字节堵住微信和抖音应用内的支付“漏洞”。据公开信息,今年 5 月,苹果公司就警告腾讯,如果不去除小游戏开发者用来接受非苹果平台支付的链接,它可能会拒绝微信的重要更新。近期,苹果要求腾讯禁用一项关键的“游戏内消息”功能,而该功能也会分流用户,腾讯尚未同意这些要求。我个人认为腾讯是不可能完全同意苹果这一要求的。一方面,小程序是腾讯的一枚战略棋子,承载着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态布局与商业变现的重担。通过小程序,腾讯不仅能够连接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打造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还能够进一步挖掘用户的商业价值,推动公司的业绩持续增长。作为小程序技术和生态的缔造者,腾讯自然不会轻易将多年培育成功的小游戏市场拱手让人。此外,2017 年腾讯其实已经经历过一次苹果微信二选一的考验,有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时至今日,腾讯有了小程序和视频号的加持,生态更加成熟,完全有能力从实力地位的角度出发和苹果公司展开公平的商业竞争,保护其生态内的开发者。六、苹果遭多国诉讼,中国何时启动调查对于苹果公司收取“苹果税”的强势行为,正在引来世界各国监管部门的注意。今年3月欧盟对苹果公司因滥用市场主导地位而开出了 18.4 亿欧元的反垄断罚款。与此同时,今年 3 月欧盟《数字市场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明确要求苹果允许用户从苹果App Store以外的第三方渠道安装应用;允许开发者接入第三方支付,不再强制使用苹果支付。苹果作为回应,将欧洲的“苹果税”从30%降到17%,但对于年下载次数超过 100 万次的APP 要加收 0.5 欧元的手续费;韩国的“苹果税”也降到了26%,但中国市场则仍然保持着全球最高的30%的“苹果税”。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司法部和15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于2024年7月21日也对苹果公司发起反垄断诉讼,指控苹果涉嫌在智能手机市场实施垄断行为,损害竞争对手利益并抬高价格,矛头直指“苹果税”。日本也在进行针对苹果税的类似反垄断诉讼。如果苹果和腾讯以及字节的争端持续发酵和扩大,那么不排除中国也会启动对苹果的相关调查,实际上中国已有多起针对苹果税和反垄断的诉讼仍在审理中。当然,我认为苹果公司作为 I O S 系统以及App Store的所有者,对App开发者收取一定的技术使用费是合理的。然而,收费的多少和方式应当充分考虑到微信等平台方以及游戏开发者的利益,而非单方面地强势打压。我相信苹果也意识到,在中国市场与腾讯和字节跳动彻底决裂并不明智。希望各方最终能达成一个大家都能满意的解决方案。
8/7/202413 minutes, 1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87.绝地大反攻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绝地大反攻,来自隔壁老投。8月5日,日经225指数暴跌12.4%,创历史最大单日跌幅,8月6日就迅速上演绝地大反攻,暴力反弹10%以上,即将填上巨坑。日经225指数期货甚至涨到触发熔断。韩国综指暴跌8.77%,今天大力反弹5%,已然收复昨天一半失地。日经暴跌,主要是美元暴力降息预期、日元要大幅升值的利空刺激,今天美元开启升值,让日经有了修复动力。纳指修复,是在最新的经济数据支撑下,缓解了衰退的恐慌。韩国修复,一方面是跟日美联动,另一方面是韩国说要紧急开会讨论股票抛售问题,必要时要救市稳定市场。泰国最不经事,不过才跌了2个多点,就紧张到说将在10月前扩大政府股权基金以支撑股市。我大A怡然自得,继续在2800点悠游。A股正在经历和海外股市的错位阶段,任凭外围如何大涨大跌,大A都还是在它自己的震荡寻底轨道里。还需要时间,继续熬。海外股灾的情势,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出现了巨大转折。我的理解是这样:第一,8月5日晚上公布了美国7月非制造业 P M I 是51.4,处于扩张区间,而且比预期的51要略好,这个数据来得正巧,正好缓解了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恐慌。消息出来后,美元开启修复升值,日元、人民币等重新被动贬值, V I X 恐慌指数直线跳水,权益市场情绪得到宽慰。第二,美股会有一定的修复动力,但无法形成趋势反转。光凭一个非制造业 P M I 略超预期,最多只能是一个提醒,提醒大家美国经济可能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糕,衰退风险并没有想的那么大。但这还不足以成为一个证明美国经济完全没有衰退风险的有力论据,所以自然也不能完全打消资金的顾虑。第三,至少短期内,美股在资金面所承受的压力依然很大。高盛称,对冲基金已连续八周净卖出美股,信息技术是净卖出最多的行业,而增持 E T F 空头的规模创一年来单周最大。美股科技股的卖压主要来自三方面:美日套利交易的收缩,科技巨头业绩的隐忧,以及巴菲特砍仓苹果给市场的强烈心理暗示。关于美日套利交易的收缩,日元之前是长期负利率、接近零利率,而美元不断加息到5%左右,导致美元和日元之间有5个点左右的利差,就有大量投资者,包括大量日本老百姓,去借几乎零成本的日元,然后换成美元去买美元资产,比如美债,赚取高息,实现套利。而当美股 A I 浪潮兴起,有大量套利资金不满足于美债的收益,而去买以英伟达为代表的科技巨头,这是英伟达能够股价雄起、称霸全球的一个重要助推力。但事情慢慢发生变化了。日元汇率过低,虽然利于日本企业和经济,甚至利于日本的就业率,但是让日本债务危机高悬,因为日本外债越来越贵,越来越还不起了,照此继续下去,日本主权信用必然崩溃。这是日本开始伺机想要加息抵抗美元、背刺老美的原因。而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也在下行,今年9月降息是铁板钉钉。这样一来,美日之间的利差会大幅缩窄,那之前那些套利交易,也就要开始逐步收缩平仓。于是,以英伟达、苹果为首的美股科技股开始出现巨额资金撤退,纳指、标普都被拖累。所以要不说黄老板是个人精呢,看得门儿清,在这波英伟达大跌之前,他已经接连高位减持,卖出了创纪录的3.227亿美元英伟达股票,6至7月累计套利近5亿美元。巴菲特直接砍掉一半的苹果仓位,应该也有这个因素。美元还没有正式开始降息,日元后面也还会继续加息,所以这个利差缩窄的趋势还会继续,意味着美股科技股所面临的资金压力还会持续存在。那美股会出现新一轮大股灾吗?从现在来看,我觉得还不至于。从过去30年来看,标普500出现20%以上跌幅的次数,一共也就4次,每次都是有巨大的外部利空。比如2000年的科网泡沫破裂,2007年开始发酵的次贷危机,2020年初的疫情大爆发,以及2022年美国遭遇了40年不遇的超级大通胀,美联储被迫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暴力加息进程。有人说,那这次会不会有可能是 A I 泡沫破裂,导致美股再来一轮股灾呢?虽然一些科技巨头的最新季报业绩不及预期,也确实给市场带来了卖压,但远远没到破灭的时候,只能说,目前依然还在验证期。当然,后续美国经济的问题可能还是会很明显,不管是川普还是哈女士上台,美国的二次通胀问题以及债务上限问题都会更棘手。在这种背景下,想要期待美股上市公司有很好的盈利增速也难。过去两年美股的大牛,基本可以说是 A I 巨头驱动的,除非这个引擎继续生效,不然美股想要延续强劲大牛行情,不太现实。对了,如果真的发生美股股灾,别幻想能立马修复,根据历次美股股灾或大熊市之后持续回调的天数以及修复至起点的天数,没那么乐观。另外,美股如果真的遭遇危机了,说明大环境出现重大利空,那A股也不可能好。我们最多能因为之前跌得多,有个地板支撑,但总体还是要被拽下来的。再有就是,美联储下次调整利率的窗口期是9月18日,有人开始期待美联储本周就临时降息。如果真的降了,美股大概率暴跌。这件事在2020年就已经发生过一遍了,当时因为疫情,也是美联储紧急暴力降息50个基点,结果进一步强化了衰退预期,美股跌得更惨了,几天之内接连熔断,让巴菲特都大开眼界。
8/6/20246 minutes, 4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86.三国风云之四路基金“守土安邦”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三国风云之四路基金“守土安邦”。来自扫地僧司马懿。乱世出英雄,股市亦如战场2024年的上半年,A股市场仿佛一部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各路英雄豪杰在市场的风浪中竞相角逐,有的黯然退场,有的则逆流而上,演绎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投资大戏。本文将以四只热门基金产品:A 50 E T F 、科创100 E T F 、红利低波50 E T F 、恒生央企 E T F 为主线,结合“三国演义”的典故,与大家一起探讨在波动市中的投资智慧与策略,深入剖析波动市中的投资之道。一、风起云涌:2024年上半年市场概览全球视角:宏观经济的风云变幻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复苏与调整中前行。一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措施,以应对疫情后的经济挑战;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争端以及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给市场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这种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基金投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A股市场:波动中孕育希望A股市场在上半年同样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年初,受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及国内政策利好影响,市场情绪一度高涨;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以及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开始出现分化,部分行业与个股面临较大压力。尽管如此,A股市场在波动中依然展现出相对较强的韧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投资套利机会。二、蜀汉之智:A50 E T F 的稳健前行孔明定策:均衡布局,稳健为王A50 E T F 在上半年凭借其均衡的行业分布和 E S G 投资理念,成为了投资者眼中的“稳健之选”。正如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A50 E T F 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长远的眼光,为投资者规划了一条稳健的投资路径。该基金不仅覆盖了A股市场中的龙头企业,还注重环境、社会、治理因素的考量,旨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赤壁之战:市场调整,布局良机上半年,A股市场经历了多次调整,部分投资者因此感到迷茫与不安。然而,正如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东风火攻曹操大军的智慧,A50 E T F 的投资者也在市场调整中看到了布局良机。他们相信,市场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对长期价值的重新发现与确认。因此,他们选择在市场低位时加仓A50 E T F ,以期在未来市场回暖时获得丰厚回报。六出祁山:政策利好,助力前行新国九条的出台以及国内政策的持续支持,为A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A50 E T F作为A股核心资产的代表,自然受益其中。正如诸葛亮六出祁山、步步为营的战略布局,A50 E T F的投资者也紧跟政策导向,积极把握市场机遇。他们相信,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A50 E T F的业绩表现将更加出色。行业权重:新旧动能转换,布局未来中证A50指数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传统与新兴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与 M S C I A50、上证50等指数相比,中证A50降低了银行等传统行业的权重,增加了医药、非银金融以及科技、新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占比。这种行业权重的调整,反映了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直接融资和医疗创新、碳中和、新能源等新经济方向的重视。A50 E T F的投资者也因此能够分享到我国经济转型带来的红利。三、东吴之锐:科创100 E T F 的科技先锋周瑜点将: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科创100 E T F 以其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敏锐洞察力,成为了投资者心中的“科技先锋”。正如东吴大都督周瑜善于点将用兵,科创100 E T F 也善于从众多科技企业中挑选出最具潜力的佼佼者进行投资。这些企业涉及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领域,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草船借箭:市场波动,借力打力面对市场的波动与挑战,科创100 E T F 展现出了高超的“草船借箭”策略。它充分利用市场回调的机会进行布局调整和优化持仓结构;同时,通过动态跟踪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捕捉市场机会。这种灵活多变的投资策略使得科创100 E T F 在波动市中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收益水平。连环计策:创新驱动,持续成长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科创100 E T F 所投资的科技企业正是这一动力的源泉所在。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创新研发和技术升级来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增长动力;同时,它们也积极拥抱市场变化,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科创100 E T F 的投资者,就像是东吴联军中的智谋之士,深知“连环计策”的重要性,他们不仅关注企业的当前业绩,更看重企业的成长潜力和未来前景。科技生态:构建产业链优势科创100 E T F 的持仓中,不乏那些在各自领域内具有领先地位的科技企业,它们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这种产业链优势不仅有助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还能够降低市场风险,提高整体竞争力。正如三国时期吴国善于构建水军和步兵协同作战的体系,科创100ETF的投资者也善于利用科技产业链的优势,构建稳健的投资组合,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四、曹魏之稳:红利低波50 E T F 的守土安邦红利低波50 E T F 跟踪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指数。该指数由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编制,在A股市场大市值、高流动性的样本空间内,按照股息率、波动率选取高股息、低波动的50只股票构成。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指数大市值特征突出,体现出大盘股深度价值与稳健性。道琼斯指数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8月5日,成份股平均总市值1973.09亿,总市值中位数870.52亿。前十大成份股分别为:雅戈尔、双汇发展、大秦铁路、养元饮品、宝钢股份、华菱钢铁、中国石油、格力电器、宁沪高速、中国石化,占总市值比为31.6%。司马懿之谋:稳健收益,安全第一红利低波50 E T F 以其稳健的收益表现和低波动特性,赢得了“守土安邦”的美誉。正如曹魏时期的司马懿,以稳健著称,红利低波50 E T F 也注重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稳定回报。该基金主要投资于那些具有稳定分红记录和较低波动性的蓝筹股,旨在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和资本增值。屯田积谷:现金流为王在投资领域,现金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红利低波50 E T F 所投资的蓝筹股大多具有良好的现金流状况,能够持续为投资者提供分红回报。这种稳定的现金流,就像是曹魏时期的屯田积谷政策,为投资者在波动市中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无论市场如何波动,投资者都能依靠这些稳定的分红收入,保持心态的平和与投资的持续性。防守反击:市场调整中的避风港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红利低波50 E T F 往往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其低波动性和稳定的分红收入,使得投资者在市场调整中能够保持相对冷静的心态,避免盲目跟风或恐慌抛售。正如曹魏在三国鼎立中采取的防守反击策略,红利低波50 E T F 的投资者也能够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健的投资策略,等待市场回暖时的反击机会。价值投资:长期主义的胜利红利低波50 E T F 的投资理念与价值投资理念不谋而合。它注重寻找那些具有内在价值且被市场低估的蓝筹股进行投资,并通过长期持有来分享企业的成长红利。这种长期主义的投资策略,虽然短期内可能无法获得惊人的收益,但长期来看却能够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和资产增值。正如曹魏最终能够统一北方,实现三足鼎立的局面,红利低波50ETF的投资者也能够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获得丰厚的回报。五、东吴与曹魏的联合:恒生央企 E T F 的港股新篇恒生央企 E T F 紧密跟踪恒生中国央企指数,恒生中国央企指数反映第一大股东为内地央企的香港上市公司之整体表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5日,恒生中国央企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海洋石油、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石油股份、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中国神华、华润置地、中国人寿,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3.24%。联合抗敌:港股市场的中流砥柱恒生央企 E T F 作为连接A股与港股市场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汇集了众多在港股上市的央企蓝筹股,成为港股市场中的中流砥柱。正如东吴与曹魏在历史上的联合抗敌之举,恒生央企 E T F 也以其独特的投资价值和稳健的业绩表现,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优势互补:央企蓝筹的强强联合恒生央企 E T F 所投资的央企蓝筹股,在各自领域内均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这些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抵御能力,还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正如东吴与曹魏的联合能够形成更强大的战斗力,恒生央企ETF的投资者也能够在这种优势互补中分享到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收益。国际化视野:港股市场的独特魅力港股市场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市场之一,其独特的投资环境和制度优势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者的关注。恒生央企 E T F 作为港股市场中的佼佼者,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选择,还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的动态和趋势。这种国际化视野的拓展,使得恒生央企 E T F 的投资者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并分享到全球化的红利。未来展望:港股市场的无限可能展望未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崛起,港股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恒生央企 E T F 作为港股市场中的中流砥柱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其未来表现值得期待。投资者应继续关注港股市场的动态和趋势变化,并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恒生央企 E T F 等优质基金产品以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和长期回报。六、耐心致远,面向未来回顾2024年上半年的基金投资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A50 E T F 的稳健前行、科创100 E T F 的科技先锋、红利低波50 E T F 的守土安邦,还是恒生央企 E T F 的港股新篇,每一种投资策略都蕴含着深厚的智慧与远见,如同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豪杰的智勇较量。这些基金的表现不仅反映了当前市场的波动与趋势,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投资经验和启示。总结一下:策略多样,灵活应对;长期主义,价值投资;国际化视野,全球布局;持续学习,提升自我;风险管理,稳健前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面向未来可以谋发展。在波动市中投资不仅需要勇气和智慧还需要耐心和毅力;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并坚持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理念;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并收获成功的果实。
8/5/202413 minutes, 4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85.降息曙光下,恒生医药尚能饭否?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降息曙光下,恒生医药尚能饭否?来自六亿居士。搅动全球资本市场风云变幻的货币周期放在美联储,可能只是 F O M C ,即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12巨头某次聚餐后的一个眼神。这便是美联储12票委,除了我们熟知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还有其他6名美联储理事会成员,加上纽约联储银行行长,再加上4位其他联储银行行长。美联储一共有12家联邦储备银行,纽联储地位最高,是常设票委。其余11家联储银行的行长进行轮值,11轮4,任期一年。这12人,便组成了影响全球货币、经济与金融的混沌十二骑士。一、美联储铁拳下的医药惨状年初时,这群老小子说要降息3次,2024转眼已过半,还是没看到动静。8月1日凌晨2点,美联储最新议息会议出炉,利率继续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好在这次市场有心理准备,没指望8月降息,把希望放在了9月。诸多因素表明,美联储已经在着手为后续降息做准备,膝盖中了很多箭的勇士们,急需大剂量输血。1、医药之惨,一言难尽过去三年,这些勇士中最耀眼的莫过于:中概、医药和新能源,中概下跌最早、挨打最猛,经过多年苦练,目前开始逐渐企稳。可怜兮兮的医药,尤其港股医药,作为迎接美联储铁拳的排头兵,这三年下来,便成为了全市场最惨的仔。自2021年6月28日高点以来,恒生医药 E T F 跟踪的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已经回撤1108天,最大回撤-75.58%;恒生医疗回撤-75.99%,惨到没朋友。同门师兄弟,中证医药回撤1240天,最大回撤-59.85%;中证医疗回撤1103天,最大回撤-71.26%。指数基金圈有一个不成熟的说法:“7080定律”,这是指一个不会死的品种,宽基极限跌幅在-70%左右,行业指数在-80%左右。目前港股医药的整体跌幅,已到了这个极限底部附近。对比来看,中概互联50之前最大跌幅-73.99%,最大回撤618天;恒生科技最大回撤-74.40%,最大回撤614天。港股医药比恒生科技还惨,跌幅更大,持续时间更长。2、估值之低,见者落泪医药行业,尤其中小型医药企业的估值判断挺难。尤其在港股,因为不少企业仍处于研发期,其营收、利润并未展现。港交所在2018年修订了主板上市规则,推出了第18 A 章《生物科技公司》,为那些尚未产生收入或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打开了上市的大门。以恒生医药、恒生医疗为例,成份股中除了全球知名的大药企外,也包含不少中小型、未盈利的药企。不过恒生医药要好一些,因为编制规则中限定了:选择相关行业内市值排名最高的50只个股。样本的平均规模、盈利比例要高于没做限制的恒生医疗。从各指数估值可见,A、H股医药行业指数均处于历史底部阶段。从 P E 看,恒生医疗受成份股利润波动影响,目前处于相对较高位置。从 P B 看,各指数均处于历史底部时期,尤其是恒生医药与恒生医疗,对比A股医药类指数低不少。从 P S 看,恒生医药最惨,市销率仅0.79,比恒生科技指数还能低一半,惨淡。二、降息驱动下的希望之光1、不死品种是前提上文提到的7080定律有一个前提条件:不死品种,也就是能基业长青的指数。作为陪伴人类最久的行业,医药行业称之为“不死品种”,是恰当的。医药与医疗,是人们日常生活无法绕开的话题,在老龄化加剧的今天,尤为关键。说起医疗,自然也无法避免集采、反腐和地缘摩擦。这是医药行业走到今天,仍看不到些许反转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这1108天和-75.58%,也基本反映了这些问题。2、资本是医药之基不仅A股、H股的医药如此,在美联储加息的大背景下,没有这些问题困扰的美股医药,同样好不到哪去。在美联储启动加息后,标普生物科技指数同样出现了大幅回撤,指数从历史高点的13557.72点,最低回撤至4812.73点,回撤深度达-64.5%。如果说集采、反腐、地缘摩擦是A股、H股医药大幅回撤的主要因素,那标普生物科技的大幅回撤,又是因为什么?众所周知,为了研发和创新,医药公司犹如一只只巨大的吞金兽,它们需要极强的金融及产业资本的支持,才能挺过研发、临床、审批、销售、后期监测等一系列过程,而不夭折。在美联储加息大棒的打击下,全球医药资本进入深冬,医药行业融资趋近冰点,美股医药企业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因此可以说,资本是医药之基。3、降息驱动下的希望之门这一次议息,十二混沌骑士虽没有带来降息的甘霖。但口风已经有所缓解,声明删除了过去两年对通胀风险“高度关注”的措辞。在后续的发布会中,鲍威尔明确表示,开始降息的时机即将到来。如果后续逐步进入降息周期,基于港股桥头堡属性,以及医药行业的高货币敏感性属性,或能开启久违的希望之门。基于医药行业高门槛属性,投资医药个股的难度很大。因为谁也不知道,哪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药企,会因为一款新药而誉满全球,赚得盆满钵满。也不知道哪个知名药企,某天会突然曝出黑天鹅,而一泻千里。与其抓瞎在个股,不如分散投指数,恒生医药 E T F 便是这样的产品,这是高门槛行业投资的常见选择。经过这三年的回撤,医药行业的波动,想必不用赘言。如果是新手,我还是建议先看看为主,医药行业将面临的波动,我怕你兜不住。即便是老手,配置到目标仓位比例,也不要再贪多了。鲍威尔把预期玩出了花,对付这样的老头,只能比他更耐心。
8/5/20247 minutes, 1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84.从券商研报,看保险下半年的投资机会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从券商研报,看保险下半年的投资机会,来自驰骋股道。随着年中过半,很多券商都发了下半年投资策略,不少有关于保险的内容。刚好周末有点时间,我简单地做了一些梳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中信建投:寿险资负两端将迎来戴维斯双击先来看中信建投,赵然团队对保险行业下半年比较看好,尤其是头部险企。逻辑大致有三:一是寿险资负两端迎来共振改善的戴维斯双击。负债端,上半年新单保费增速有望好于预期,下半年预计储蓄险需求持续旺盛,叠加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去年四季度基数较低,看好新单保费延续增长、价值率同比改善。资产端,在央行持续表态防止长端利率过快下行的背景下,下半年长端利率预计下行空间有限,叠加去年下半年基数较低,看好投资收益延续改善。二是产品结构的优化将成为寿险公司发展的胜负手。过去国内寿险大部分集中在长期储蓄类产品,不利于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未来分红险、养老保险和健康险可作为人身险行业主要发力方向。三是财险保费有望持续增长,综合成本率预计趋稳,看好头部险企。这个逻辑你可以理解为,行业趋稳后,龙头提升市占率,在别的行业也发生过。中信证券:保险行业存在贝塔机会中信的逻辑和建投类似,资负两端转好,头部效应明显。在中信看来,险企负债端的改变来自严监管下的降本增效,而资产端除了央行稳定长债利率外,还来自房地产和权益市场的改善。除了这些,中信还在研报里明确提到了,下半年保险行业可能会存在贝塔机会,说明中信对下半年保险行情相当乐观。招商证券:不必对保险过度悲观比起上面两家,招商证券的标题更加直接,不必过度悲观。郑积沙团队在研报里提了这么几个点:第一,上半年,虽然保险板块股价跑赢大盘,但板块估值仍处低位,一季度末保险股持仓占比仅为0.15%,为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第二,虽然市场很担心险企在资产端利差损,但后续其实不用太悲观。郑积沙团队判断,上半年险企增配了较多高股息资产并计入 F V O C I 科目,整体资产的收益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加上房地产环境改善,市场对险企资产质量担忧会得到缓解。第三,资产端决定了保险板块能不能有贝塔行情。原因很简单,保险是一个顺周期、强贝塔属性的板块,如果利率、股市和房地产能有改善,压制保险板块利润表现和股价估值的掣肘有望被全面打开。广发证券:保险资产端压力仍在,但有望边际缓和再来看看广发的中期策略,寿险方面负债成本不断下降,费差及利差改善的预期有望推动价值率持续改善。保费规模则受益需求的持续旺盛及银保政策的修复,有望全年保持正增长。同时,财险方面,车险保费增速下半年有望改善,非车险随着政策性业务的遴选推进而改善。除了这些广发也明确提到了资产端的改善:1)财政政策发力加央行表态,预计长端利率大幅下行可能性较低;2)业绩有望逐季改善,基数逐季走低,而利率下行提升固收资产公允价值,且增提的准备金计入综合收益,高股息策略表现较好利好险资权益投资,保险板块全年净利润有望两位数增长;3)地产政策落地,利好资产端风险缓释。华泰证券:保险行业的困境和出路在华泰的中期策略里,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探讨保险行业困境和出路上。在华泰团队看来,保险投资正面临低利率和新会计准则的双重约束,资产负债匹配的理念应得到更多重视。2023年以来,头部公司在降负债成本、强化资产负债匹配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另外,过去两年里,利率下行压制收益中枢,不过资本利得在2024年有望扭转前两年的亏损趋势,实现反转。结合上面的几份券商研报,我们能够得出当下市场对保险行业的几点看法:1)保险行业对经营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头部险企在产品结构、负债成本等维度上存在一定的优势;2)经历了过去两年的波动,保险行业在负债和资产两端都有边际改善的可能,尤其资产端变化,将成为未来险企改善的重要逻辑;3)由于机构配置低位加上板块估值低,以及行业边际改善的情况,保险板块存在贝塔的机会,尽管具体时点不能确定,但至少已经具备了板块整体上行行情的可能性。其实,机构对保险股的看好也能反映在其对行业龙头平安的评级判断上。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37家券商给平安发过研报,其中29家给予了平安买入评级。其中,海通证券看多平安的理由是,看好公司寿险改革成果逐步释放、队伍质态 持续改善,综合金融优势+医疗健康生态布局赋能长期业绩增长,同时稳定的分 红回报提升投资价值。我觉得券商研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构对平安的判断。我注意到,最近虽然大盘调整比较多,但平安的跌幅其实很有限,这应该算是资金风向变化的一个体现吧,有越多越多的资金认可平安的价值。
8/3/20246 minutes, 2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83.为什么美联储不敢轻易降息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为什么美联储不敢轻易降息。来自泡沫艺术家。从数据来看,其实本月美联储就该降息了,但美联储依然不敢轻易降息,已经不是为了美元潮汐收割死扛的问题了,而是一旦降息,很可能会突然刺破美元资产泡沫,直接造成鹰酱的金融硬着陆,甚至脸着陆。从历史数据来看降息明显会结束美债倒挂,而近二十年每次结束倒挂后,在2000年,2008年与2020年初美元资产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泡沫破裂,而这次倒挂属于50年级别的活久见了。而从金融原理上来说,只要美联储依然死扛着不降息的话,美元资产泡沫就很难自我破裂的。因为高息环境下,超高收益率的短债等资产吸收了全球的美元流动性,而美债又是高信用评级的质押物,然后会产生货币流动性的左右踩右脚的自我衍生。也就是随着加息吸引美元流入,从而买入美元资产,质押,然后衍生出更多的美元,再继续购买更多的资产。等于别看美联储不断加息缩表挺猛的,但美债等美元资产自己独立于美联储体系外“组建”了一家银行,通过资产的高货币乘数,专门向市场放水,而且放的比美联储收的更多。所以才出现了美联储越高息死扛,美元资产泡沫越大的金融奇葩场景,因为市场的货币流动性衍生就是美联储超高息美元潮汐引发的。当然你说收益率怎么兑现?资金池中流入的美元本金呀。这场景是不是很熟?而一旦美联储降息,等于降低美元资产的收益率,那么这家游离于美联储之外的“银行”,“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明显都会因此而快速下降。然后呢?估计就是发生负向的自反馈,市场流动性迅速枯竭,而引发美元资产的自由落体。所以我都能看到这个逻辑,作为美联储能看不到吗?能搞不清楚为啥越加息缩表,美元资产泡沫反而越来越大吗?然而当美联储看到这一切后,明显更不敢轻易降息了,所以半年多过去了,依然月月都拿降息预期吊着的嘴炮,反而越来越骑虎难下。
8/2/20242 minutes, 3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82.科技股背后的消费不振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科技股背后的消费不振。来自丫丫港股圈。现在消费是表现最差的板块之一了。自进入6月以来,各地的消费数据都出现了断崖下滑的迹象。A股受此牵连新低,那美股呢?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在纳指和道指双双新高的背后,是众多食品饮料股近期的不断新低。头部大公司表现很差,表现突出的消费公司鹤立鸡群。看来有 A I 以后,饭都不用吃了。所有公司在资本开支端继续加大对 A I 的投入,但同时也意味着在其他领域的扩张投入不足,最后转化为了各行各业的涨价,而叠加 A I 化后的裁员,不少人收入下滑,一降一升,自然是销量下滑,消费不振。目前的美股消费股大部分已经处于市场的对立面,过去经常伴随着指数一起新高的消费行业如此表现是难得的,是否到了抄底时刻呢?一、多类别消费密集暴雷?首先看到今年以来各类消费公司的表现。不难发现,多家大型食品饮料及餐饮公司是下跌的,比如,麦当劳、星巴克。百事、百威、亿滋。而近期,达美乐和墨式烧烤两家头部美国快餐公司也发生了大幅度的下跌。具体原因都是业绩不达预期。几家全球化的巨头基本都不可避免地被全球的业务影响了,看到具体的财报,麦当劳一季度的财报显示,收入同比增速从10%降到4%,环比负增长,利润趋势相同。非美国地区的需求疲软,都不及预期,造成了收入降速。对于这种全球化已经渗透到极致的公司,很难通过开拓新市场或者其他手段来取得超额成长。而跟 A I 股相比,这些餐饮股也没什么长期增长预期和故事可说,完全就是看财报定价,在当前的利率条件,切换到低个位数增速时,自然会迎来估值大调整。一向长牛的麦当劳也因此背离了指数,回到了久违的20 P E 。自今年以来,这家全球第一大餐饮公司的走势完全背离了大盘。星巴克的状态还要更差些,最新一个季度已经营收转负,而中国市场被低价咖啡卷麻了,股价表现也更差一些。但这些公司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全球业务的需求下降,占比最大的美国本土业务,也没有跟上大盘的涨势,比如星巴克二季度的美国同店销售也是下滑3%的,而全球所有同店下滑4%。而要知道,美国GDP是增长2%的。餐饮消费目前的状态就是不如美国其他行业繁荣。而业绩表现很优秀的个股则又面临杀估值的问题,而且是大盘涨,它大跌。比如达美乐,虽然业绩增速不达预期,但是Q2的美国同店销售额是增4%的,放在餐饮行业也算优秀了,其次利润也还增了30%,但市场就是放大了收入增长不足这个问题,强行杀估值,这段时间的回调幅度也有20%以上。而广受好评的墨西哥盖浇饭 C M G 的业绩更强,在整个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加速成长,Q2收入增18%,利润增33%,同店销售额增11%,价廉物美的特性使得其渗透率加速提升,但过往对成长性的定价不低,一直是40倍左右,所以也遇到了杀跌,6月以来也是跌20%,这个公司基本是美股餐饮成长龙头,这样的跌幅也是挺罕见了。这样的Q2收入和利润放在40倍PE的科技股上,能这样跌?由此可见,消费行业跟美股格格不入。指数涨20%,自己跌10%,一下被拉开30%的差距。业绩就算还可以又要计较估值,换言之,也就业绩尚可,长期估值也不贵的消费股能跟上美股。比如说几大食品饮料股中的可口可乐,涨价后提升了下半年的收入指引,本身估值也低,今年还能涨个10%。但是,百事、亿滋、百威就没那么幸运了。百事跟可乐同为双巨头,二季度业绩增速不如可口可乐,过去涨价更凶,也导致现在涨价空间更少。下调预期,估值又比 K O 高,所以表现也差了一点。另外,百事不但卖饮料还卖零食,从目前的消费者数据看,零食相对饮料粘性低,所以开支被削减得更厉害,也可以说,百事相比KO,就是零食业务拖后腿了。而看到纯零食公司亿滋,还没公布Q2业绩,但Q1增速骤降至1.4%,北美收入下滑2.1%,确实是难啊。总体看下来,食品饮料股的表现,令人担忧,不下馆子很正常,但小零食都不吃了,这就有点出人意料了。日用品方面,家化快消品的表现不错,比如宝洁、高露洁、联合利华等等。主要是估值低,长期低于食品饮料。今年以来,无论宝洁和联合利华,业绩没有大的下滑,维持5%以内营收增速,10%左右利润增速。跟食品饮料中较优秀的公司无异,这就产生了估值修复空间。消费控制,可以控制不去餐厅,不吃零食,刷牙洗澡这些没什么可省的。但宝洁还是联合利华,核心产品都是日用刚需的家化产品,如果是非刚需的化妆品就麻烦了,雅诗兰黛的表现很糟糕了,今年又跌了30%,高端化妆品经济影响自然是大的。即使是中低端欧莱雅股价也是跌的。服装方面,大公司表现不佳,耐克前不久暴雷,而近日是 L V M H 暴雷。奢侈品基本只有爱马仕能稳住,其余全挂。全球服饰消费都不行,性价比路线的代表优衣库,相对它们没那么差,但算上汇率,表现也不亮眼,收入几乎0增长。但美国消费行业仍有一类股票表现优异,就是零售商:沃尔玛、cost、都有不错的表现。业绩是逐季改善中,相当难得。结合餐厅行业的状态,饭总是要吃的,那不吃餐厅,自然是自己动手了,百事不也说了,自己的品牌零食卖不动了,那是因为消费者去买零售商自营的白牌零食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杂货零售是贴近高频低价消费的业态,它们的表现与餐饮股的表现并不冲突。而本来社区零售店 D G 这些也理应不错的,只是它们被 T E M U 定向打击了。最后总结一下当下美股消费股的表现,越高端的表现越不好,性价比路线的才能超额收益,维持好的业绩。另外,全球消费市场都差,美国小差,欧洲中差,亚洲大差。而业绩好又要计较股票估值,市场对消费股相当苛刻。近期,单杀估值的消费股比比皆是,明星成长消费股居多: C M G 、C E L H 、D E C K ,都是高估值高成长的代表,从6月开始大跌,但也普遍有着下半年可能增速大降的预期。那么,现在美股消费的抄底逻辑就是,看市场杀估值的成长型消费股是否错杀,至于业绩下行带动股价崩的,这种情况就很复杂,业绩下滑中,估值就不是稳定的而是动态向上的。像雅诗兰黛这样越跌越贵的,是很难受的。二、美股繁荣与消费繁荣消费股仍然是美股表现亮眼的一大板块,它不会像芯片、互联网和企业服务板块那样,呈现整体超额收益。消费指数不是一个能跑赢市场很多的指数,平庸的公司也很多。但却又产生了不少股王,几百倍的股票。比长期涨幅,怪物饮料、达美乐披萨都可以跟英伟达扳扳手腕,比近几年涨幅,有 E L F 、 C M G 和 D E C K 这类大牛股。这里面是它们优秀商业模式,利润可以全部用以股东回报产生的涨幅放大效应带来的。另一方面,美国科技改善效率,最终也会带动普通人的收入跟着涨,然后流向消费端。而社会风气鼓励超前消费,最终也产生了各类优秀的消费股。现在 A I 的繁荣背后,是互联网巨头们靠商业模式优势,即易提价、易裁员,取得了业绩增量,将业绩增量从企业开支转化给了芯片等硬件公司的业绩,换取这些互联网巨头的产品升级,但硬件公司的利润并未传导给太多的本土企业。其次,互联网巨头的产品升级直至目前都没有产生大的成果,帮助大家提升工作效率,新的工作岗位也没有产生。所以,牛市的红利并没有传递到美国实体经济,也是消费股表现不佳的关键。目前的消费贷款逾期水平,也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位置,怪不得小零食都不吃了。但换一个思路想,目前虚拟服务收入的互联网公司,业绩都是一片增长,如果把它们当做一种消费,那么整体的消费水平就不算很差了,可以理解为,大家在削减实物消费,增加虚拟消费。这说明了,短期精神享受还是高于物质享受的。消费品配方不改,口味不改,跟日新月异的 A I 应用相比,确实没那么多吸引力了。但当有一天消费者发现不断推新的Ai应用也没什么新意,还不如吃好穿好,消费股和科技股的差距将很快拉平。三、结语所以本质上,当下消费股的不佳是全球性的,太多的消费公司暴雷了。而转折点,一是看全球性的收入回升,其次则看在虚拟消费和实物消费的平衡。但并不妨碍有些消费公司更赚钱了:做性价比的、做虚拟服务的。因此当下,可以说是对不同类别消费的定价分离阶段。部分消费股的下跌,不完全是杀业绩,这段时间以来,很多没暴雷的消费股的股价被科技股挤压了,发生了同样增速,不同定价的事情。虽然这些公司平衡完业绩和估值,也很难说现在是错杀还是正常的估值调整。但相对来说已经是近几年来,难得的估值低位了。跟中国一样,现在也正是抄底美股消费的关键时刻。但也别忘了,优秀的消费股只是少数,消费行业不存在整体机会。
8/1/202411 minutes, 1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81.近期关于市场配置的答疑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近期市场配置的答疑,来自朱酒。1、当前,中国资产的优势表现在哪些地方?具体有哪些中国资产最受青睐,其配置价值是否可持续提升?普通投资者如何把握机会?近几年,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实行货币宽松,导致通胀有所抬升。相比之下,国内处于低利率时代, C P I 增速较缓,中国资产整体上处于低估状态。今年以来,外资结束了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流出,大举买入中国资产。仅从股市看,北向资金今年的净买入额就接近800亿元,除了弥补去年四季度的净卖出外,还有上百亿余额。经过一年多的生产经营常态化,很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磅政策接连出台,中国经济整体上开始恢复。但由于从政策端到实体经济,再由实体经济到消费者收入,需要一个传导过程,目前市场还处于修复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资产价格快速拉升的情景。风险可控,向上拐点呈现,而资产价格未升之际,正是难得的资产配置机会!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或可考虑加大对股市的投资。但要注意的是,投资一定要以价值为基础,坚持“不懂不做”的原则,多拥抱那些低估值的优秀企业,它们此时的价格,仍处于历史估值低位上。低利率时代,投资者还可以多关注和研究保险,适当配置一些分红险,万能险等,在获取一定人身保障的同时,提升资产收益率,一举两得。由于近一年来,市场一直处于低利率运行阶段,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导致债券市场火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购买债券一定要注意风险级别,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波动较大的企业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10年期、30年期国债等,收益稳定,波动率小,更适合普通投资者。小结一下,从多元化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股票、保险、债券等资产,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组合配置。譬如稳健型投资者,或可适当增配一些长期国债和分红险;进取型投资者,或可适当提升股票和万能险的配置权重。2、在国内经济复苏和国外美元流动性宽松预期叠加的背景下,权益市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结构性行情,是否要加大对优质权益类产品的配置?怎样的配置组合才能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当前,沪深300指数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在2024年 G D P 预期增速5%的大背景下,权益类资产的风险收益水平相对较好,投资者可考虑适当加大配置。如果是经验较为丰富的投资者,对某些领域有长期跟踪和研究,对股市的波动有较为丰富的应对经验,当下很多板块和个股都有不错的投资机会,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下股息率较高的银行、保险板块,整体估值较低的消费板块,以及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芯片、消费电子板块等。未来几年,经济回暖向上是大趋势,不论是顺周期的传统金融、消费板块,还是正在得到大力支持的新质生产力方向,发展机遇有望越来越多,优质标的也将不断涌现。具体买入时,可以参照这三个指标——低估值、优业绩、高股息!通常情况下,经历了长期的市场回调,才能同时满足这3项指标,这种经过时间洗礼过的投资良机,值得珍惜。如果是投资经验不多,对股市的波动经历较少的新进投资者,建议可以优先从大盘宽基 E T F 入手。3、从估值的角度出发,尽管A股整体估值偏低,但弹性好的小市值股票的估值较高,而以银行为主的大市值股票估值较低,投资者应该怎样选择?今年新国九条颁布后,对企业的财务造假、市值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约束,并提升了退市标准。目前来看,已经有不少公司开始启动退市程序,下半年这个数量或许还会增加。可以说,新国九条的目标,就是要优化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结构,形成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市场趋于规范,回归到价值本身,白马股的优势或将进一步显现。在美欧等比较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上,大市值的股票往往拥有更高的估值;而护城河不宽,业绩不稳定的小盘股,整体估值通常就会低一些。在A股,过去几年都是小盘股的估值大幅领先于大盘股,而今这个情况可能要倒转了,A股的估值体系,正在与国际市场接轨。过去几年,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对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产生了较大影响,也由此导致部分大型白马股的估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经过几年的出清,各项支持经济的政策接连出台,我们可以看到银行的不良率已经得到了明显控制,今年银行股的整体涨幅位居市场前列,代表着资金对市场风险的预期已经有所降低。不管是从市场监管层面看,还是从经济环境变化的趋势上看,大市值优质资产大都渐进稳定经营状态,个股估值也在逐步回升。虽然不能说小市值个股中就没有未来的行业巨人,但就整体而言,低估值的大盘股,当下的投资机会或更加明确。4、低利率的背景下,一方面,权益市场股息率4%到5%的标的依然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利率为2.5%左右的国债基本“秒光”。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背后反应了怎样的市场预期?今年以来,不管是A股权益市场还是债券市场都有了一定的反弹,目前是布局的好时机么?当下应如何分配权益资产与债券资产的仓位?从2021年初开始,国债收益率就出现了明显的下行趋势,这与沪深300指数的变化完全一致。国债收益率可以看做是市场的防守指标,收益率越低,代表着投资者越愿意用更高的价格买入国债,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同时,在权益市场上,高股息策略备受青睐。在企业利润增速整体性下滑的大背景下,往往股价的下跌幅度越大,股息率就越高,现在大部分的高股息公司,在过去三年都经历了不小的股价跌幅。市面上出现了一批4%到5%的股息率标的,部分就是估值回调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当前的市场风险偏好下,股息率越高,受到资金青睐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说现在的高股息的个股和低收益率的国债,很多都是过去三年权益类市场低迷的产物。今年的4月下旬到5月中旬,就出现了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同时反弹的情况,表明市场分化的加大,不同的资金有了不同的理解,做了不同的交易。就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虽然企业盈利能力增长的修复暂时还比较温和,但下滑趋势已被明显遏制。这将对未来权益类资产估值的逐步提升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当资金侧的重点开始转移到权益类资产后,债券价格或许会受到一定压力。2024年二季度,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基本上在2.3%附近波动,而五年前这一数据还保持在3.2%到3.4%之间,下降明显。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持有债券的收益率整体上处于历史较低位置,投资者的回报率并不高。在这个位置上,建议投资者降低对债券类产品的投资预期,适当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可重点关注低估值、优业绩、高股息的公司。5、目前早已创出历史新高的黄金资产是否还值得配置?配置价值几何?黄金具有货币属性、避险属性和商品属性,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中,商品属性变化不大,主导金价的主要是货币属性,同时,避险属性的影响近年来也在不断提升。货币属性中的抗通胀,是黄金当前的主要功能。黄金由美元定价,其价格与美元的市场实际利率成负相关。过去几年,美元的实际利率都处于下行阶段,直接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不断上升。而随着地缘政治问题和汇率波动问题的日益突出,黄金的避险属性也不断增长。尤其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全球政治环境更加复杂,各界对黄金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支持黄金保持高位的原因,当前黄金价格已经处在历史高位,基本反应出这些影响因素的预期效果。未来,随着美元利率市场预期的变化,金价的波动仍存在不断加大的可能。一直以来,不少投资者都倾向于将黄金当做价格比较稳定的投资标的,但从历史上来看,黄金从高点回落的幅度也不小,且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譬如2011年9月,黄金价格创下1923美元的历史纪录后,出现了长达4年多的回调,价格一直跌到了2015年12月的1045美元,跌幅高达46%。最近一次大幅回落,黄金价格从2020年8月的2089美元,跌到2022年11月的1618美元,跌幅也达到了23%。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黄金投资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强,2024年下半年的黄金价格,或具有更加明显的博弈性。有兴趣的投资者不妨密切关注国际形势以及黄金市场的最新动态,看准行情,逢低介入。
7/31/202410 minutes, 3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80.为什么银行投资要优中选优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为什么银行投资要优中选优?来自奶牛的天空。股价是由情绪面、资金面、基本面共同决定的,短期的股价主要情绪面左右,中期的股价主要被资金面控制,长期的股价最终由企业基本面决定。银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的基本面具有中长期连贯性,所以长线投资银行股,一定要做到优中选优。一、金融行业最重要的是抗风险能力银行是高杠杆行业,投资不能只看业绩,也要看风险了。比如杀伤力最大的挤兑风险,体量越大的银行这个风险就越低,四大行遇到的挤兑风险的概率基本上就是0,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体量的银行来说就不一定了,例如美国的硅谷银行就因挤兑危机一夜崩塌。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体量大的银行应该享受估值溢价。全国性银行可以较好的应对区域风险。四大行的业绩和实体经济深度捆绑,农商城商行受制于地方经济发展变化。当年的温州事件与广国投事件或许就是一种警示。所以如果真的看好农商城商行,一定要选经济有优势的地方,且最好要分仓做组合,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一些区域风险。二、经济周期所处阶段影响我们的决策银行的大部分收益是由资产端、负债端、成本端决定,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影响力度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经济上行期贷款需求相对旺盛,市场上的资金供不应求,除了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以外,民间的资金借贷也会比较活跃,这种情况下银行的资产端发挥的作用会更大一些。经济调整期贷款需求减少,市场上的贷款资源的竞争会更加剧烈,银行资产端增长比较乏力,负债端、成本端的作用会更加凸显。也就是说经济上行阶段,规模扩张快、资产收益率高的银行可能会更加给力,经济调整阶段,资产质量控制更好、负债成本更低的银行可能会更好。目前我们的经济周期还处于调整阶段,所以当前阶段银行的“优”更多的就体现在资产质量控制更好、负债成本更低。三、差银行会成为好银行的安全垫这个逻辑是基于央行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只要有这个底线在,优质银行可以说是高枕无忧。银行利润的本质上是实体经济总利润的一部分,在经济调整期,政府可以通过压低银行贷款利率减少企业的财务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这也就是宏观面常常提到的金融向实体让利。但是银行行业就像弹簧一样,弹簧终有极限,掰的太用力就有断的风险。差的银行像差的弹簧,更容易折断。所以为了顾及差的银行的承受力,贷款利率只能降到一定的阶段。这对好的银行来说,差的银行就起到了一个安全垫的作用。所以炒银行的困境反转需要谨慎选择。四、银行业市场格局进入了新阶段6月广义货币增长6.2%,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3%,宏观的货币投放慢下来了。对应到银行行业,意味着银行业的资产端业务从高速增长时代逐步进入到中速增长时代。但是大部分银行还不能一下子完全接受这种宏观方面的变化,很多银行还是希望自己能保持一个较高速增长的状态,让自身的业绩优于全行业的变化。这必定带来银行间硬碰硬的资源竞争,这种情况下比拼的是银行全方面的竞争实力,对于优质的银行来说这也是一种好事,可以让自己的市占率逐步提升,而对于差的银行则就面临市场竞争的挤出效应,市占率会不断变低。
7/30/20244 minutes, 1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679.谈谈与辉同行剥离对东方甄选的影响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谈谈与辉同行剥离对东方甄选的影响,来自长空牧星辰。7月25日,东方甄选公告董宇辉离职和与辉同行独立,这对公司而言无疑是一重大黑天鹅事件,将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市场上对与辉同行该不该卖、质疑公司欺骗投资者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我这篇想聊的并不是慷慨激昂或义愤填膺,事情既已发生就注定无法挽回,作为小股东还是认真分析这一黑天鹅事件对公司的影响,对未来做到心中有数才是此刻最应该做的事情。一、与辉同行出售问题与辉同行盈利水平如何?我们先来算算账,结合此次公告和老俞电话会内容:截至6月30日与辉同行账上净利润1.414亿,此为董宇辉获取50%分成后剩余的留存利润。站在与辉同行这家公司的视角来看,作为老板董宇辉的分成收入也属于这家公司实际经营现金流的一部分,因此与辉同行直播代销实际产生的利润应当是2.83亿。结合我这边对与辉同行抖音账号 G M V 的追踪,对与辉同行这家子公司盈利表现做出估算后得出净利率为66.7%。高达66.7%的净利率这一表现很明显超乎常识,那么是哪里出问题了呢?对东方甄选经营追踪密切的人应该知道:与辉同行成立后一直与甄选这边共用一套后台系统。从这高的离谱的净利率来看,对于共用的中后台系统费用这块应该是由甄选这边承担了。考虑到这半年是与辉同行流量表现的巅峰时刻,正常情况下其直播三方带货的净利率应该在30%左右,也就是说,这半年里同行共享甄选中后台产生的约1.56亿元成本费用是由甄选这边承担了,这才导致与辉同行十分离谱的66.7%净利率表现。这1.56亿可能还包含了一些营业成本、公司筹建成本等等,总体思路是对成本端的回溯。按30%净利率来看,与辉同行刚成立才半年,就有了37亿G M V 、1.27亿净利润,无疑是一家非常赚钱的公司。7600来万出售与辉同行是否合理?在此次与辉同行资产交易的公告里,我们可以看到公司采用成本法对与辉同行进行估值。对于与辉同行这家公司来说,成本法可简单视为按账面净资产来估值,这是最为保守的估值方式。为什么公司会认同这样的估值?公告里给出了理由:由于目标公司严重依赖董先生作为其销售主播,其离任给目标公司的未来运营及盈利能力带来了不确定性。核心就一个:与辉同行业务高度依赖董宇辉,没有董宇辉的与辉同行就是个空壳,对上市公司来说保留这个空壳没有任何价值。我认同对与辉同行采用成本法进行估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直接以成本法估出的7600来万出售这家公司就是合理的。因为对与辉同行价值的判断,除了考虑“没有董宇辉后一文不值”的持续经营价值外,还需要考虑“防止潜在竞争”的保护价值。若要以成本价出售与辉同行,就应当配套与核心人员董宇辉签署限制竞业协议,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维护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的权益不受侵害。但我们都知道,从电话会议交流来看,老俞并没有和董宇辉签署任何限制竞争协议,同时又按成本估价出售了与辉同行,这是妥妥地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因此,在与辉同行资产出售的问题上,老俞的做法明显是欠妥的。二、董宇辉单飞对公司影响如何?董宇辉薪酬待遇问题综合公告、老俞致股东信、本次电话会交流和其他掌握的信息内容,董宇辉待遇可分为:第一,董宇辉获得与辉同行利润50%分成,拿到1.41亿。第二,与辉同行子公司1.41亿留存利润,最后以奖励形式一并给到董宇辉。第三,24财年董宇辉约有1.8亿股份激励,因其离职自动作废,老俞在电话会里也提到,留存的1.4亿利润也是作为董宇辉股份补偿,两者信息对得上。第四,小作文期间公司与董宇辉签订了天价合同。第五,小作文前“3000万只是冰山一角”的工资数额。合并以上信息,董宇辉到手的待遇里有近3亿是明牌的,另有天价合同、“3000万只是冰山一角”的工资具体数额尚不清楚,但从知情人士得知,董宇辉薪酬总包超过5亿。董宇辉单飞对上市公司影响董宇辉离职单飞对东方甄选来说肯定是弊大于利的,主要体现在:第一,让公司原本“好流量+好产品”的绝佳组合的可能性完全破灭,未来公司获取直播流量的难度将上一档次。第二,对董宇辉不设任何竞业限制,与辉同行一转身成为东方甄选在抖音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若未来与辉同行业开发自己的自营品,也将与甄选自营品形成直接竞争关系。第三,董宇辉的单飞这一事实深刻打脸了东方甄选对直播业务的管理和公司治理能力,这对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造成重大打击。为数不多的利好则是:董宇辉单飞后,东方甄选的员工成本将有大幅改善。单飞后的东方甄选 M C N 属性减弱,若未来公司能够依托产品做出新的增长模式,则其直播电商之路将更为平稳敞亮。三、东方甄选还有没有未来?在前文里,我梳理出了董宇辉大致的薪酬待遇情况,对公司来说这里面大部分的支出都发生在小作文之后。在我看来,对董宇辉超过2.2亿元的投入集中发生在Q3至Q4期间,这是造成公司Q3季度净利润亏损、下半财年几乎不赚钱的真正原因。董宇辉单飞后,对于公司经营业务的成本问题我并不担心。以non-gaap利润视角来看,1.56亿的共享中后台成本+超2亿对董宇辉的投入带来共计约3.6亿的额外费用。这3.6亿的非常态支出扭曲了公司业务的真实盈利能力,也预示着新财年东方甄选的财报利润率将会有大幅改善。但显然,对于现阶段公司来说,自营品还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成本端改善带来的益处远不能抵消流量、增长问题对收入规模的制约带来的不利影响。未来市场对东方甄选的核心分歧在于:没有了顶流后的东方甄选,如何获取新流量?在依托个人主播IP的逻辑被证伪后,公司如何重新构建稳固的增长模式?这个问题只能交由市场给出答案。好在,从这半年两边的赛马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东方甄选已经将未来押注在了自营品业务上,自与辉同行成立以来董宇辉没有参入为甄选自营品赋能的任何活动中,可以认为2024年以来公司自营品一直就在提前演练董宇辉单飞后的经营情况,自营品在各种高压下相比去年仍有不错的增长。这给了我们小股东们为数不多的信心。四、结语反复听电话会内容,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这过去的半年里,老俞做得最核心的事情就是在不断斡旋处理与辉同行的事情,只有妥善处理好了这个问题,老俞才好发力做事。作为陪伴公司从“新东方在线”到“东方甄选”的老股东,对老俞此番的种种决策不能说是满意,只能说理解。虽然最终结果仍逃不过损耗中小股东利益,但这已经是为数不多的选择里对上市公司长期发展而言损耗最小的方式了:在东方甄选短期利益受损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通过“慷全体股东权益之慨”保住东方甄选整体的体面,为公司未来发展赢得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对于未来老俞能否将东方甄选重新驶向正轨、走得更远,我不知道答案。但我明白一个道理:当我们无法预知公司的未来时,不妨看看掌舵人的过去,老俞的过去写满了几个词:韧性,不服输,打不死的小强。于我而言,在同一家公司身上先后经历两次大起大落,这也算是我个人投资历程里绝无仅有的经历了。两年风风雨雨,大起大落,一路走来诸多感慨,有感激,有叹息,与还在坚持的各位股东朋友们共勉吧。
7/29/20249 minutes, 1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78.工程机械海外拓展思考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工程机械海外拓展思考,来自涌津投资。2021年年初,考虑到国内工程机械销售下行的趋势以及海外厂商供应链中断带来的机遇,我国综合性工程机械龙头厂商都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拓展。2023年三一、徐工、中联三家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合计海外营收达到约1010亿元,而2020年三家海外营收和仅约270亿元,对应2020-2023海外营收年均复合增速达到55%。根据三家公司的公开交流口径,2024年三家龙头企业合计海外营收展望可达1280亿,继续创历史新高,对应同比增速为27%。虽然今年增速还是可观,但在逐步走高的上年度基数下,海外营收同比增速可能出现逐渐收窄的情况,未来海外市场的拓展空间和规避关税下的海外产能布局等形势,值得我们思考。根据工程机械协会数据,2023年全球挖掘机销量约57万台,其中中国销量9万台,占比16%;欧洲销量16万台,占比28%;北美销量13万台,占比23%;。按照我国2023年出口10.5万台来算,我国出口挖掘机数量占海外市场比例仅为22%,市占率还可以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另外,参考全球工程机械龙头之一的日本小松海外营收数据,我们企业海外拓展也有不少空间。2023 年小松工程机械的海外营收约1580亿元,是三一海外营收的3.5倍,徐工的4.2倍,中联的8.8倍。小松作为亚洲工程机械企业做到全球化的代表,是我们国内工程企业目标赶超的对象。因此,无论从市场规模角度,还是可比全球龙头的角度,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出口还有足够的空间。海外出口辐射范围广根据海关出口金额数据,工程机械产品2023年出口区域排序如下,亚洲区域占比35%,欧洲占比32%,非洲占比12%,拉丁美洲占比10%,北美洲7%,大洋洲占比3%。2023年出口区域除了占比最小的大洋洲外,其他区域都保持了同比正增长:亚洲区域同比增长3%,欧洲区域同比增长22%,非洲区域同比增长28%。拉丁美洲同比增长4%,北美洲同比增长24%。我国向全球主要区域的出口金额都保持了扩张的态势。海外产能布局持续在国内头部工程机械企业中,三一海外产能布局最早,数量也是最多。三一早在2006年于印度投资设立了首个海外生产基地,之后2007年于美国、2009年于德国、2010年于巴西、2020年于印尼、2023年于南非分别投资设厂,并于2012年收购德国的普茨迈斯特,它是全球混凝土机械头部公司。徐工在2007年于波兰设立了首个海外生产基地,之后2012年于巴西、2014年于乌兹别克斯坦、2017年于印度、2021年于墨西哥分别投资设厂,并于2012年收购德国的施维英,它在当时是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中联分别在2012年于印度、2017年于白俄罗斯合资设立了海外生产基地,并于2008年收购了意大利的CIFA,它当时是欧美排名第二的泵送机械制造商。从上述梳理中可以看出,我国三家头部工程机械企业较早就通过不断地设厂和收购,持续进行海外产能的布局,这些举措有利于降低未来可能的贸易壁垒风险,也能更好地保障海外市场供应链的安全。我国工程机械的海外市场空间是广阔的,出口增长与海外产能布局都在持续,而全球龙头卡特等大厂的代理商经销的壁垒也有望通过我国企业采取的直销模式打破,相信未来工程机械领域里将有能和卡特、小松等全球龙头齐名的中国企业。
7/28/20244 minutes, 3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77.比亚迪与迈瑞医疗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比亚迪与迈瑞医疗,来自爱学滚雪球。比亚迪和迈瑞医疗是我的两个重仓股,感觉放在一块,有好多可比之处。都是民企;都在深圳;都是国内行业龙头;一个是新能源汽车,一个是医疗器械。都在冲刺世界强企;比亚迪已进入世界汽车十强,迈瑞医疗在冲刺医疗器械二十强;都在布局全球化:比亚迪开始自制滚装船加快出口,在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巴西、土耳其建厂。而迈瑞医疗在世界各地建设研发中心,产品陆续供应各国知名医院。都在致力于国产替代:比亚迪在国内外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年产300万辆,国内份额在30%以上。迈瑞医疗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供应商,生命支持类产品在国内第一,体外诊断和影像类产品在国内都名列前茅。都在向高端化产品进军:比亚迪推出了腾势商务车系列、仰望越野车系列,占据了最高端市场。迈瑞医疗追求产品的卓越性能,主要精力放在打入世界各地高端医院上,影响产品尤其是高端彩超进步很快,体外诊断进入高值耗材。都崇尚技术,注重智能化:比亚迪的理念是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用最先进的技术占领人们的心智,革新消费者的观念,目前正在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即智能化。迈瑞医疗打造‘’三瑞”生态,利用海量数据形成的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分析比对的广泛应用,增强用户粘性,放大已有的优势。都在加快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比亚迪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营业收入、净利润都实现了超常规的增长。迈瑞医疗近几年努力保持在营业收入、净利润20%的增长。企业管理层都对未来保持积极乐观的信心。都站在了时代行业发展的风口:比亚迪迎合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势,符合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迈瑞医疗则符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产业需求,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无疑是两个民族之光,未来都会在世界各自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两者又有好多不同点。迈瑞医疗的创始人李西廷,移民新加坡,年事已高,70多岁了;比亚迪的掌门人王传福,1966年生人,如日中天。比亚迪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但除此之外还有电子、光伏以及轨道交通等。汽车整车生产实行的是内部整合,电池、电机、电控、车规芯片等全部自研自发,车型包括乘用车、大巴、货车等,感觉业务庞杂,未来成本控制上令人担忧。迈瑞医疗涉猎的范围倒不多,但不断并购相关企业,整合难度不小,能不能一直实现协同效应令人生疑,也有人说,这是保持营收快速增长的策略。企业能否保持20%的均速发展,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点。比亚迪的快速发展,能实现规模效益后的成本下降,确实令对手望而生畏,但它的摊子铺的太大,一直在扩张、一直在投入,未来的摊销和折旧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特斯拉不一样,车型较少,投入较小,实现集约经营。另一个例子是理想,成本控制的也不错。迈瑞医疗目前实行的是以销定产,存货不多,值得称赞。它的全球化之旅似乎比比亚迪更能令发达国家接受。虽然也有关税制裁,但总体可控。比亚迪则不同,很多国家在虎视眈眈的抵制。当然,要论科技含量和利润率,估计比亚迪略胜一筹。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国产替代更为迅猛,从去年的20%多,到目前的50%。新一代混动秦L的推出,实现了热效率46%,亏电油耗2.9百公里,续航2100公里,已基本改变了人们“电比油贵”的认知。自主车与合资车之比已由4:6改为6:4。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尚需时日,各大医院的主要器械仍以国外进口品牌为主。也许国产医疗器械的制造水平同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国内企业能打到国际市场的产品多以中低端为主。比亚迪在行业集中程度上,走在了迈瑞医疗的前列,市场占有率更高。但迈瑞医疗的天花板似乎更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空间更大。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是绝对的霸主,迈瑞在体外诊断和影像方面,面临着更多的对手。在国际市场上,比亚迪已崭露头角,迈瑞医疗尚不足道。决定比亚迪和迈瑞医疗能否登上世界之巅的因素是智能化。目前看,华为系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似乎优于比亚迪,而走在世界前列的医疗器械企业,无一不重视智能化。比亚迪和迈瑞医疗能否胜出,尚不得而知。就两个企业的估值来看,比亚迪滚动市盈率23.9倍,迈瑞医疗滚动市盈率26.9倍,比亚迪市净率5.3,迈瑞医疗市净率9.08,比亚迪市销率1.2,迈瑞医疗市销率9.14。比亚迪的重资产属性,应给予略低一点的估值。看历史百分位,迈瑞医疗的估值更低。
7/27/20246 minutes, 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76.资产荒之下,为什么保险股存在机会?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资产荒之下,为什么保险股存在机会?来自驰骋股道。这两年能明显感受到,房地产投资价值基本不存在了,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在下降,可投资的相对低风险高回报资产变得越来越少。可以说,现在就处于一个资产荒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低风险资产正在被越来越多人追捧,比如今年股息率较高的公用事业板块、银行板块就涨的不错。就拿银行来说,2024年初至今A股和H股银行的涨幅分别为26.3%、19.4%,国有大行及部分区域行表现还要更好。从资金量看,机构在银行板块的仓位也在加大。2Q24银行股基金仓位为2.64%,环比1Q24上升0.28个百分点。与银行相比,上半年保险行业的股价涨幅略差一些。但这也可能带来投资的机会。至少从目前看,在基本面向好的情况下,尚未上涨的保险板块可能存在更大的机会。首先,从保费收入看,上半年保险的费增速整体回暖。据公告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这6家险企共揽保费17877.78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2.76%,其中寿险新单保费增速也好于预期。当然,这里头也会出现分化,比如平安和人寿保费分别增长4.66%和4.13%,明显高于其他公司。其次,除了保费增长回暖,资产端的改善也值得关注。目前寿险股投资逻辑,市场关注的重点仍然是资产端,尤其是利率、地产、权益等宏观因素的边际变化。今年年初,受“资产荒”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长期债券收益率显著下降。一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56%下降至2.29%,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84%下降至2.46%,分别下降了27和38个基点,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但近期央行持续表态,防止长端利率过快下行,也不断有稳定长端利率的动作出台。今年下半年长端利率预计下行空间有限,叠加去年下半年基数较低,投资收益改善应该问题不大。同样房地产的情况也在好转。近两个月,地产政策加码带来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交易好转,让房地产所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得到大幅缓解。仅凭借资产端转好,寿险股下半年就存在贝塔的机会。即使参考当下市场偏好高股息的逻辑,险企的高分红也很符合市场的偏好。2023年,五大上市险企2023年度将合计派发红利超750亿元,比2022年度增长超20%。从分红率看,五大上市险企均超过了30%,平均分红比例超45%。其中,中国人寿现金分红比例最高,达57.6%,中国平安也超过了50%,为51.37%。考虑到绝大部分高股息资产都已经出现了不错的涨幅,保险可能是为数不多股价还没涨上去,且又有着稳定可观分红的资产。这段时间A股表现不太好,大部分的资金又会加速往高股息资产去跑,慢慢地便宜的高股息资产就会越来越少。在我看来,如果这种趋势延续,这部分钱流到低洼的保险板块也是迟早的事情。
7/26/20243 minutes, 5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75.财报后遭血洗!特斯拉以后还凭什么涨?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财报后遭血洗!特斯拉以后还凭什么涨?来自躺平指数。二季度的业绩发布完,特斯拉的股价开盘就开启暴跌模式,跌幅超过12%。可即便如此,他们从今年4月份低点至今也实现了接近60%的涨幅。可以说,在美股七姐妹乃至所有大型科技公司中,这是今年股价翻转幅度最大的,没有之一。平心而论,这份业绩真的有差到极致吗?并不尽然,最起码比一季报要好一些。营收创下历史纪录,能源业务录得100%的增幅,毛利率也实现了环比回升……看这份财报,除了经调整净利润等盈利指标大幅下降之外,其实并没有盘面上表现得那么差。更何况,今年一二季度特斯拉车辆销量的下滑人尽皆知,对特斯拉二季度业绩的一致预期在近期一直保持相对低点,即便从四月底开始有最高接近90%的股价翻转,那也不是因为基本面的改善。事实上,没人期待他们的二季度业绩能放个卫星出来。从基本面的角度分析,特斯拉的市值其实是高估的。但很明显的是,特斯拉是一个“在流言时买入,在实锤后卖出”的股票,市场更看重的并不是占比接近80%的成熟型汽车业务,而是那些真正有吸引力的部分:马斯克有关自动驾驶和AI的梦想。一、 股价反弹的真相和那些同类股票最大的区别是,特斯拉的流言来源从来不是什么媒体或是机构,而是马斯克自己。根据从四月末开始的这一轮股价反弹,真正有转折性意义的事件发生在6月15日,马斯克高达560亿美元的薪酬方案获得股东投票通过。有意思的是,这个事件本身,其实就是马斯克自己全程文字直播的。它本不应当被解读为对特斯拉基本面的利好消息, C E O 过于高昂的薪酬,其实就是损害了公司的业绩。但是,它也代表着马斯克不会带着自动驾驶和AI等新兴业务离开特斯拉,为公司未来的增长保留可能。而现在,所有人最关注的就是,自动驾驶和AI什么时候能够开始为特斯拉贡献收入增长,至于汽车业务,只要不发生大的滑坡,那就都在市场的预期之内。因此,过分关注特斯拉这次下滑的盈利能力无法解释过去几个月最高接近90%的涨幅,更无法预判这家公司未来的走势。特别是财报中同比下滑超过40%的每股收益和non-GAAP净利润,以及占比达到80%的汽车业务的增速下滑,对于现阶段的特斯拉来说都不重要。只要马斯克能够让市场继续相信,特斯拉在自动驾驶和AI领域的进展是可以有成果的,可以在可预见的未来贡献有质量的增长,并能够随时通过社交平台释放这些业务的相关消息。那么,短期因为这份财报本身带来的股价波动,很容易被新消息带来的刺激磨平,并重新回归涨势。为什么马斯克本人的言论这么重要?因为他过去所说的东西,大部分都兑现了;更因为特斯拉这家公司本身的性质:他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也是最先进自动驾驶技术的拥有者。在这个尚未成为产业的领域里,他们是最接近成功的那一个。这就意味着,所有关于出行未来的“美好想象”,都能在特斯拉身上找到现实的投影,就ChatGPT刚发布后的英伟达一样,一个大语言模型已经点燃了市场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狂热,除非特斯拉之后出现“自掘坟墓”式的事件,这样的狂热很难被一份财报扑灭。在Q2的业绩会上,马斯克坦承robotaxi由于一系列原因,可能会推迟到10月份才能正式亮相。但直到它正式亮相之前,市场的美好想象是不会停止的。因此,我们在中短期内并不对特斯拉持有看空的态度,任何暴跌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停止。二、 汽车困境难解当然,一个很难回避的问题是,市场对于这份财报的解读总体是相当负面的。在这些贬斥的观点中,有一些是还挺中肯,有一些却有点吹毛求疵了。先看收入层面,今年二季度,特斯拉营收为25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49.27亿美元增长2%,略高于市场一致预测的246.3亿美元,环比提升幅度高达19%。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并非特斯拉传统的全年最旺季,但今年他们的单季收入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从这一点看,特斯拉的整体增长情况并不悲观。收入结构上,汽车收入依然是大头,达到199亿美元,同比下降7%,环比增加14%,占公司收入比达到78%,这一比例略低于今年一季度的82%。总收入增长、汽车收入下降,主要是因为储能业务的增速远高于预期,在二季度获得收入30.1亿美元,同比增加100%、环比增幅84%。说来也怪,虽然特斯拉的汽车收入超越市场预期,但这恰恰也是最被诟病的一块业务,其主要原因就是碳积分收入的意外上升,和纯汽车销售收入的下降。根据市场机构统计,虽然美国整体纯电汽车市场在二季度增长了11%,但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却在今年Q2首次跌破50%的门槛,降至49.7%。在公司的另一大主要市场中国,特斯拉上半年实现销售27.8万台,同比下降5%,相比整个中国同期32%的新能源汽车增速,特斯拉的表现确实算差的。而仔细拆分汽车收入可以发现,Q2增长最亮眼的并不是汽车销售业务本身,而是由汽车销售带来的碳积分收入。该季度,特斯拉碳积分收入约为8.9亿美元,高于第一季度的4.42亿美元,也比去年同期的2.8亿美元高很多。但从市场分析的角度看,的确这部分的收入提升并不是什么好事。碳积分收入本身没有任何成本,属于纯利润,能够为特斯拉带来充裕的现金流。可无论碳积分能带来多少钱如何,这都是一项极度依赖碳积分市场价格、不确定性极大的收入来源,没有一个投资者不希望看到汽车业务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从现阶段来看,寄以厚望的只能是新兴业务:储能。说到储能业务,这是特斯拉历史非常悠久的一个“新兴业务”了,早在2020年前后,马斯克就有意识地提升这个业务在投资人心中的重要性。只不过,在今年Q2之前的四个季度,储能业务都没有实现特别华丽的增长数字;但随着AI浪潮涌起,美国对电力的需求开始大幅增长,刺激了储能这类能源基础设施的市场需求。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第二季度,特斯拉储能产品部署量升至9.4 G W h ,创下了公司纪录,是其之前最大季度部署量的两倍多,同比增长157%。另据市场机构预测,到2028年,特斯拉的能源业务在储能部署方面将达到100 G W h ,这比该行此前对这一需求水平的预测提前了三年。于是,储能成为特斯拉内部最有希望快速增长的业务,以弥补整个汽车销售遇到的困境。如果特斯拉能够保持二季度的同比增速,接下来的每个季度都能实现30亿至35亿的储能业务收入,这对于全年业绩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撑。此外,特斯拉的最后一部分收入来源是服务板块,主要收取的是自动驾驶服务费。在业绩会上,马斯克提及 F S D ,即完全自动驾驶将会在今年年底之前于中国和欧洲通过监管审批;同时,有消息也称特斯拉还考虑向中国其他汽车制造商授权 F S D ,以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无论如何,从目前收入的构成中,只有储能和服务收入有快速成长的空间,汽车销售本身已经很难再被当做一个成长型业务来看了。三、 结语现如今的特斯拉,其实是站在一个很有趣的历史节点上,估值波动巨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的资金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他们。一个角度,是光芒万丈但还未变现的自动驾驶和AI;一个角度,是实现快速增长有着巨大潜力的储能业务;还有一个角度,就是世界第一大新能源车企。不同的视角,看到这家公司不同的侧面,彼此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南辕北辙、相互矛盾的。当某一段时间内,市场被其中一个观点背后的资金所裹挟,特斯拉就呈现出一个固定方向的走势;当这个走势完成,另一个方向大概率会让它强势翻转。无论如何,指望特斯拉跌到今年四月中下旬的低点是不太可能的;而一个更合适的思路是,在这一波趋势中寻找下一波趋势的起点。
7/25/20249 minutes, 5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74.又到考验OPEC+记忆力的时刻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又到考验OPEC+记忆力的时刻,来自ericwarn丁宁。美国总统换届的新闻把国际油价和石油股都给吓崩了。理论上来说,这又到了考验OPEC+记忆力的时刻了。虽然只是小概率事件,但仍需警惕国际油价的“三国杀”再次上演!曾经的“负油价”并非只因疫情,还有国际油价的“三国杀”先做一个科普,OPEC也叫石油输出国组织,是由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委内瑞拉五国于1960年在巴格达成立的一个政府间组织,总部位于维也纳。其目的是利用成员国丰富的石油资源禀赋与产量同西方石油公司争取市场主导权,为成员国争取石油利益。OPEC+则是指2016年开始,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成员国所构成的产油国管理体系,前者以沙特为首,后者则以俄罗斯为首,还包括了墨西哥、马来西亚、阿塞拜疆、阿曼、巴林等等。书归正文,曾几何时,在页岩油尚未横空出世之前,美国还是石油净进口国。但在页岩油横空出世之后,美国就从净进口国逐步转变为自给自足,甚至偶尔还能净出口。可能是为了联合绞杀页岩油,所以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国际油价上演了一幕“三国杀”。2020年3月5日,以沙特为首的OPEC提议,与俄罗斯等OPEC+盟国联合额外减产原油150万桶每日,以应对疫情对石油市场的打击。但俄罗斯却拒绝了这一提议,仅同意将原定于当年3月底到期的减产协议延长。为了表示不满,OPEC也拒绝了延长减产协议。并且为了报复俄罗斯,沙特还突然宣布将大幅提高原油产量,并降低销往欧洲、远东和美国等地的原油价格。这标志着,当时已经持续3年的OPEC+减产协议彻底宣告结束。2020年3月9日,国际油价应声暴跌逾20%, W T I 轻质原油期货盘中跌超33%,创下了1991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3月10日,沙特还再次放出狠话,准备在4月增产原油25%至1230万桶每日。俄罗斯方面也毫不示弱,表示有能力将产能提高50万桶每日。在此之后,众所周知的负油价事件上演了。如今看来,曾经轰动一时的“负油价”事件也并非只因疫情,还有国际油价的“三国杀”。也正是因为“负油价”事件带来的极大冲击,所以沙特和俄罗斯又很快回到了谈判桌前。随着疫情的结束以及OPEC+的联合减产,如今我们又看到了80美元的国际油价。一、美国总统换届,又到了考验OPEC+记忆力的时刻了美国总统换届之后,石油产量或多或少都会提高一些。此种情况下,就又到了考验OPEC+记忆力的时刻了。虽然人类总是记吃不记打,但上次的伤口还未愈合,就再次上演“三国杀”,可能性其实并不大。更为重要的是,上次联合绞杀页岩油并未成功。所以哪怕再来一次,也大概率无功而返。实际上,别看几大产油国的生产成本极低,但却普遍都是该国的支柱产业。也就是说,卖出石油的利润不仅要给石油工人发工资,同时还要负担起该国的医疗教育等政府开资。根据测算,几大产油国的政府赤字盈亏平衡点大概在60至80美元的石油价格。所以隔三差五就玩一把“三国杀”,土豪也折腾不起!反观美国的那些石油公司,疫情之后终于过了几年好日子。因为新能源的替代之声已经喊得震耳欲聋,所以美国很多的石油公司对于大幅扩产都不是特别热衷,反倒是热衷于分红和回购,积极回馈广大股东。与此同时,随着浅层页岩油的逐步耗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也已逐步提升至60美元。就因为美国总统换届,就放弃来之不易的好日子,逻辑上是走不通的。不过话又说回来,总统换届多多少少还是要给面子的。所以换届之后,产量上的略微增加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二、OPEC+是一个松散组织,油价越涨越团结,越跌越分裂平心而论,OPEC+其实是一个松散组织,并没有太强的制约性。从长期观察来看,油价越涨越团结,越跌则越分裂。因为油价上涨,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了,所以竞相减产也十分常见。因为油价下跌,大家都揭不开锅了,所以竞相增产也并不意外。这就像那个非常著名的“反身性”理论。OPEC+的行为决定了国际油价走势。但反过来看,国际油价又决定了OPEC+的行为。究竟事态如何发展,还得紧密跟踪才行。至于我自己的观点则是:OPEC+并未患上失忆症。考虑到上次的伤口还未愈合,所以短期内还是会以团结为主,但也必须时刻警惕小概率的“三国杀”再次上演。三、定性分析完成了,接着就是中国海油的定量分析了为了学习巴菲特,我发明了一个叫作“市赚率”的估值参数,当市赚率等于1 P R 为合理估值,大于1 P R 和小于1 P R 则为高估和低估。上世纪80年代,巴菲特两次建仓可口可乐。1988年的市赚率估值是0.474 P R ,1989年的市赚率估值是0.326 P R 。两年平均下来,刚好就是0.4 P R 。非常巧合的是,从那时起,用“40美分买入1美元”就成了巴菲特的口头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市赚率非常适合于估值 R O E 稳定的价值股。巴菲特4折5折6折买股,我也照猫画虎4折5折6折买股。巴菲特2002至2003年买入中国石油H股时,大概的估值是0.38 P R 。考虑中国石油当时的总市值仅为370亿美元,所以市赚率的估值结果刚好符合巴菲特在股东信里所宣称的1000亿美元内在价值。至于2007年的卖出估值,则是在0.8至1.0 P R 之间。负油价之后,我标配了石油煤炭股。2022年之后,我又抄了巴菲特作业,重仓了石油煤炭股。估值石油煤炭股,我喜欢采用景气周期第一年的 R O E 数据,同时也有可能是整个景气周期里 R O E 最低的一年。所以这样的 R O E 选值,更显保守。先以中国神华H股为例,前期高点涨到了1.75 P B ,景气周期第一年的 R O E 则为13.64%,市赚率=0.94 P R 。我会把中国神华H股作为行业标杆,因为已经涨到0.8至1.0 P R 之间了,所以我手里的煤炭股几乎全卖了。再以中国海油H股为例,前期高点涨到了1.49 P B ,景气周期第一年的 R O E 则为15.36%,市赚率=0.63 P R 。我会把中国海油H股作为行业标杆,因为仍旧明显低估。再加上巴菲特仍在加仓西方石油,所以我手里的石油股仍在重仓。本周收盘,中国神华H股跌到了1.42 P B ,市赚率=0.76 P R ,性价比开始大幅回升。本周收盘,中国海油H股跌到了1.28 P B ,市赚率=0.54 P R ,性价比优势再次凸显。我之前做过测算,布伦特油价在80美元时,中国海油的 R O E 在20%左右。70美元时, R O E 在15%左右。60美元时, R O E 在10%左右。也就是说,当布伦特油价跌到60美元时,本文当中的估值假设就已经彻底崩塌了。虽然这只是小概率事件,但也不得不防。一旦发生了又该何如应对?暂时还没想好!最后要说的是,市赚率绝非万能。理论上来说,市赚率是一个完整系统。共有五大公式和五大隐形参数,感兴趣可以看看我的雪球专栏。
7/24/20248 minutes, 5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银行板块反弹,中国银行盘中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无人驾驶概念飙涨,今天最大赢家!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六点半热评》,6300万投资者的集体智慧,带你穿透热点看本质。“下午3点,终于止跌了......”今天市场全天低开低走,创业板指领跌,科创50指数跌超4%,股民直言“跌的稀里哗啦的”。全市场超46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6622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57亿。盘面上,医疗信息化、网约车、银行、汽车整车等板块涨幅居前,半导体、小金属、白酒、生物制品等板块跌幅居前。来看今天第一个热点,无人驾驶概念飙涨,今天最大赢家。大众交通、金龙汽车两只无人驾驶龙头股走势最引人关注,今天双双涨停登上雪球热股榜。前者近12个交易日累计涨超142%,其代表的是无人驾驶运营商方向,后者近11个交易日累计涨超75%,其代表了无人驾驶整车商方向。此外飞力达、中海达、科大智能等个股大涨。消息面上,无人配货概念大涨的催化因素主要来自英伟达概念股Serve Robotics走势映射。Serve Robotics是谁?这是最近英伟达举牌的明星公司。科技巨头英伟达通过其投资,持有了Serve Robotics公司10%的股份,触发了美国证券法的举牌机制。这一消息不仅让Serve Robotics的股价在上周五盘中大涨187%,更在周一开盘后继续飙升62%。隔夜继续大涨16.16%,延续上周五的涨势;该股近两个交易日已累计涨超233%。Serve Robotics,是从优步分拆出来的机器人公司,专注于为优步外卖平台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配送服务。其无人配送车具备L4级别的自主性,能够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自主完成送餐任务。公司计划在2025年之前,在洛杉矶、圣迭戈、达拉斯和温哥华部署2000台无人配送车。民生证券表示,无人驾驶出租车产业化大幕开启,无人驾驶未来已来。当前行业迎来三重拐点:技术端,高阶智驾技术端不断突破,为落地提供必要条件,当前智能网联加速普及,L2智能驾驶渗透率持续提升;需求端,无人驾驶出租车能够具有价格+安全双重优势,降本路径清晰,打开远期市场空间;进展端,中国、美国是全球Robotaxi产业第一梯队,目前均处于无人测试和小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接下来的热点,银行板块反弹,中国银行盘中股价再创历史新高今天银行板块迎来反弹,板块内个股全线飘红,齐鲁银行领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盘中股价再创历史新高。7月22日,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宣布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操作利率由1.8%调整为1.7%。同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同步下降10个基点,分别降至3.35%和3.85%。常备借贷便利隔夜、7天、1个月期限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此次“降息”,对银行板块有何影响?目前,机构对银行板块普遍看好,主要理由有三方面:第一,宏观政策发力稳增长,提振经济修复预期,稳住银行股基本面;第二,存款利率有望跟进下调+禁止高息揽储,稳住银行息差;第三,二季度机构加仓,但板块仍为低配,未来仍有加仓空间。来看今天最后一个热点,未来减持无需披露!巴菲特持股比亚迪比例降至5%近期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减持比亚迪H股的动作频频引发关注。根据最新数据披露,该公司的比亚迪股份比例已降至4.94%。根据相关规定,后续进行减持操作时将无需进行披露。从当前走势来看,比亚迪股份的走势受到一定的影响,今日跌幅为4.66%,市值报7367亿。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股价在2024年年初至今依然上涨了27.9%,有分析师指出称影响有限。巴菲特何时开始减持比亚迪?根据公开信息,伯克希尔·哈撒韦在2022年8月首次公布了对比亚迪的减持,随后在2023年和2024年持续进行了多次减持操作。根据比亚迪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该公司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了营业总收入1249.44亿元,同比增长3.9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5.69亿元,同比增长10.6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7.52亿元,同比增长5.24%。德意志银行最近看好比亚迪二季度表现。据其报告指出,比亚迪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净利润有望达到86亿元,同比增长26%。同时比亚迪每辆车的净利润将从第一季度的6300元增至8000元。好了,今天的六点半热评就到这里了,祝大家在股市发大财,我们明天再见!
7/23/20245 minutes, 2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73.以收支的视角解读《决定》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以收支的视角解读《决定》。来自表舅是养基大户。7月22日下午重磅会议的《决定》全文出来了,我带大家用经营一家企业的视角,了解一些改革的底层逻辑,再把这些日子里新闻推送中的关键字,“延迟退休、水电提价、金融防风险、财税改革、警税联动、地方产业基金、红利板块、央地平衡、地方债务、消费税改革、医疗改革”等等,嵌入进去,这篇文章,花了我1个多小时的时间,听完保证可以受益很多。在这篇文章的视角中,请首先允许我把我们这个国家比喻成一个企业,虽然很不严谨,但方便我们找到一些理解事物的参照。一个企业,要顺利地运作下去,关键是收支平衡,最好还能有点盈余,以防不时之需,所以要研究一个企业的经营逻辑,关键是看收入和支出两端,对国家来说,也同样如此。一、先看国家的收入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收入,主要是两大类,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前者又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后者,其实就是卖地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其中非税收入又可以分为三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罚没收入很简单,就是你违章交的罚款,这个讨论的意义不大;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多数都是比如给你发什么牌、发什么证、国家组织的考试和培训等等收的费,这些也意义不大,最大头的,其实是比如矿产等资源开采的资源补偿类收费;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是最核心的,也是增长潜力最好的,就是央企、国企的利润上缴,以及分红所得。综上所述,如果把咱们国家看作一个企业,那么,收入中最重要的三项,分别是:税收收入,2023年全年是18万亿左右;非税收入,尤其是非税收入中的资源补偿类收费,也就是卖矿的收入,以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也就是央国企的利润和分红。非税收入去年合计是3.5万亿多。卖地的土地出让金,2023年全年是7万亿左右。那么现在收入端,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呢?在目前的收入中,土地出让金收入,2021年见顶后,快速下行,从2024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预计已经回到了2015至2016年的水平。如果我们希望这家企业,在收入端继续增长的话,就得在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特别是资源补偿类、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上,获得新的增长点。这也是《决定》当中很多的改革方向重点提及的内容,重点如下:第一,如何增加税收收入?有人看到了“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字眼,就以为又要开始收房地产税了,这有点多虑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这句话最多就是留个口子而已。增加税收收入的改革,归根到底,就是三件事。第一件事,扩大税收来源。之前我国的税种主要是间接税,后续要健全直接税的体系,扩大税基。”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第二件事,加强征税力度。“严格立法,全民违法,选择执法”,在税收领域非常典型,之前查部分企业过往几年的税,有些企业哭天喊地,其实源头上来讲,不是现在征得多了,而是之前征税的手段和力度都不够,导致企业漏税的现象很严重,“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这里的重点,就是全面联网的金税四期,你可以理解为,从人工征税,变成了AI征税,征税的技术大幅提升。第三件事,清理税收优惠。规范税收优惠,也就是原来地方为了招商引资,设立了大量的税收优惠、退税政策,这里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很大的痼疾,就是全国各地出台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各地都在盲目扩产能,没有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最后就是陷入恶性竞争。产能过剩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税收优惠,和盲目的大规模投入。原文是:“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第二,如何增加资源补偿类收入?我国自然资源相关的资产也是总资产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块是被很多人忽视的。关于如何增加资源补偿类收入,原文说的也很清楚,我援引一下。”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监督制度。”第三,如何增加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所谓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就是国家从央企、国企的经营中,获得的收入。这里的收入,包括两块。一是利润,央国企每年需要上缴相应的利润给国家,根据不同的行业,比例大概在企业净利润的10至15%左右,剩下的企业可以选择分红,也可以选择作为扩大资本开支的资金来源。二是股利,也就是红利,也就是央国企分红之后,国资委系统,作为出资人,获得的分红收入。关于红利,《决定》中提到一处:”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这条很多人之前可能忽视了。国资委才是全国上市公司整体来讲的最大股东,所以,让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对国家来说也是补充收入、补充净现金流入的重要手段,这将是上市公司治理未来的核心中的核心,因为净利润的上缴比例基本是固定的,除非后续提高。而除了红利,归根到底还是要提高央国企的赚钱能力,让他们的利润干上去,这样利润上缴的才能变多,可分红的池子才能变得更大。这里就要说到为什么我持续看好公用事业这个板块,我曾经提到公用事业板块今年可能可以进入全行业前五,然后截至7月19日,公用事业板块年内排名全行业第二,仅次于银行。所谓的公用事业是指为公众提供基本服务的行业,最基本的包括水、电、燃气、高速公路、地铁,等等。这里看好的逻辑很简单,公用事业板块,原来,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不是收入项,而是支出项,因为不管是水、电、燃气,还是地铁费,原来从提供这些服务的角度来讲,收入都是覆盖不了成本的,因为定价都太低了,而定价低的背后,是国家的财政补贴,等于国家出钱,让百姓享受到,低于成本价的公共服务,比如光一个上海地铁,全年的补贴都在几百亿的级别。但未来,这块的逻辑,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长期的补贴难以为继,所以,公用事业板块,要从支出项变为增收项,要去帮国家赚钱了,那么其定位和经营思路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最显著的就是涨价。这和去年以来三大运营商的逻辑很像,原来国家要求三大运营商降费让利,那么利润肯定受到影响,但去年开始,给央企的新考核办法,是一利五率,你先考虑赚钱再说,那么这时候,如果三大运营商,集体把流量的费用提高20%,你说你有什么办法?你也没有别的选择啊。所以,公用事业板块垄断的本质,让其获得了比较宽阔的提价空间,和创利空间,这是投资公用事业板块的核心逻辑。这里,《决定》中涉及的点,核心就是这句,“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市场化改革,就是自负盈亏,自己想办法多赚钱。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关注全市场唯一一只公用事业 E T F 啥时候上市的原因。从公告的情况来看明天就上市了,大家可以好好关注一下这只产品,我个人觉得,如果你现在布局,这可能是让你未来受益30年,对冲延迟退休的好板块。二、再看国家的支出端支出端,就是花钱的地方,《决定》中提及的是两大块核心内容。第一,央地支出的事权的再平衡。从近40年的情况来看,中央和地方在收入端是相对平衡的,甚至地方的比例在提升。但问题就出在支出端地方的比例不断提高,也就是花钱办事的主要是地方政府。这导致地方的一般公共预算的收支越发不平衡,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而一旦土地出让金下降,就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也就是现在地方政府的窘境。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几个办法。一是提高地方政府的税基,调整部分的税,比如消费税,让地方来收;二是让地方多发债,多发低成本的地方专项债,取代高成本的城投债和非标,并且发债资金的用途,可以扩大;三是增加中央的事权支出,就是有些钱,直接中央出,且地方不用配套。原文如下:”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通过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确需委托地方行使事权的,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资金。”第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比如地方政府原来各种招商引资、退税优惠的措施,这个不要乱花了。又比如,地方政府高成本的负债、城投和非标,以后不许再扩张了。原文是“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还比如,大家可能没意识到,很多金融风险发生后,实际都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出钱堵窟窿,那就说明,控制风险就是减小成本,就是变相的增收了,所以,才把防范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当务之急。这块是新的说法,叫“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也就是说,不要等出了风险再去填坑,要在风险发生前就及时制止,要有硬约束去严格制止。原文是“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再比如,医疗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控制医保的支出,所谓的集采,背后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博弈,这块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前阵子北大教授李玲关于医疗改革的论述。原文是“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还比如说,大家关心的延迟退休,其实也是控制支出的一部分,毕竟社保最后也是国家兜底的。总结来看,历朝历代来看,改革的核心,总是围绕民生,但底层逻辑都是财税,也就像一个企业来看,表面看是服务客户,但如果企业要健康经营下去,核心看的还是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把国家比作一个企业,核心就是在确保民生支出,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生产效率、科技实力提升的情况下,怎么把收入搞得多多的,把支出压得少少的。那么,从个人的投资的角度来看,表舅想说的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是怎么和国家站在一起,去投资那些它希望能够“收入多多的板块”,避开它希望能够“支出再压一压的板块”。我推荐的公用事业,就是未来收入多多的。而之前让大家规避的医药,其实就是国家希望支持压缩的板块,行业总蛋糕就是压缩的;新能源板块也是一样的逻辑,国家希望地方政府退出无止境的资本支出,证明现在确实产能过剩的局面比较严重,对企业来说,蛋糕是不够分的;如果你是做投行的,那么帮城投发债,未来肯定是一门不太光明的事业。
7/23/202414 minutes, 1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72.微软周五系统崩了,软件能否国产替代?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微软周五系统崩了,软件能否国产替代?来自考拉汤员。一、全球系统崩溃7月19日,美国,澳大利亚超市的收银台无法结账,同时机场显示屏失灵,导致乘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银行APP也打不开了。我在的新西兰也经历了各大商场,银行,飞机场陷入瘫痪,航空公司紧急中断所有服务。商场结账的白人小哥郁闷的跟我说,只能付现金,电脑系统都崩了,听说全球都这样。发生了什么?微软系统被一个安全软件搞崩溃了!第三方安全软件crowdstrike,在微软系统上搞出了影响全球的电脑事故,200多家西方世界500强公司受其影响瘫痪了。一个比喻:富人们买了特别安保的小区,而特别保安打晕了小区所有富人!被一个三方软件大面积搞崩系统,这个锅,微软得背。如果有一天微软系统本身出现全面崩溃,人类文明可能要三五天才能缓过来。软件系统作为全人类的基建,作为维持现代商业社会运行的大脑,重要性可见一斑。而躺着赚大钱的微软公司,股票市值已经雄踞全球前3近30年。这几十年一直持有微软股票的收益率,可以跑赢股神巴菲特。其创始人比尔盖茨,虽然已经退休十几年,还在一直做慈善捐钱,但他20多年以来,一直蝉联福布斯富豪榜前5。二、美科技巨头其实是“基建狂魔”虽然我们自称“基建狂魔”;但其实信息 A I 时代的基建狂魔称号,应该送给美国的头部科技公司们:全球市值最高巨头“七姐妹”,全部与信息基建相关:电脑系统和office办公系统:微软;手机的安卓系统:谷歌;苹果手机,mac笔记本,Ipad的 I O S 操作系统:苹果;风头正盛的英伟达,弄出了 C U D A 开发平台和编程模型;智能驾驶系统:特斯拉社交软件和即时通讯WhatsApp:Meta(脸书)电商,大数据, A W S 云服务系统——亚马逊除了以上市值5万亿级别的巨无霸们,还有3万亿级别的支付系统公司:Visa(维萨)和Master Card(万事达);以及市值1至2万亿的专业软件公司:设计和图像处理的:Adobe(奥多比);企业管理与财务软件: S A P (思爱普);工业设计——Auto CAD(欧特克);为什么这些软件公司市值能如此之高?因为它们都是垄断性的软件系统,躺着收月租,商业模式极好,护城河非常深,轻轻松松躺着赚全球的钱。三、A股有希望的软件公司我国过去20多年来,由什么都要进口,逐渐完成了自主生产家电,自主生产手机,自主生产汽车的国产替代,并且这些产品逐步在全球销售,建立了领先地位。相应的在这20多年里,出现了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立讯精密,比亚迪这样的长牛股。但在软件方面,虽然一直鼓励自主可控,但国产替代的道路还很长。下面看看有哪些做得好的公司:首先,即时通讯软件的腾讯,在国内替代了 M S N 和脸书,成为了股王。以其信息基础设施的垄断地位,市值明显较为低估,未来至少看到和Meta脸书相当的8万亿市值;除了腾讯和字节,其它能拿出来讲的公司就很少了。阿里还需要看阿里云的发展;有望对标Visa做金融支付的蚂蚁集团可惜没有上市;专业软件方面,虽然连一个千亿市值的公司都没有,但还是有几家占据了市场垄断地位:金山办公有望逐步替代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广联达,一个工程造价软件,国内造价市场占有率60%以上。随着地产建设的低潮期,大量行业中小公司倒闭,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龙头集中。虽然目前行业经历低潮,然而,工程建筑行业将一直存在,作为卖铲子的公司,广联达将长期享受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化发展的红利。2021 年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投入约235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0.08%,而欧美国家建筑信息化投入占比1%以上。要是达到欧美国家的比例,广联达的营收有望从60亿变成600亿!建筑业信息化的差距和发展空间巨大!恒生电子,金融 I T 软件,国内券商 I T 系统,基金 I T 系统市场占有率70%以上。以上公司,业绩的周期性非常强,随着3年多的周期性下跌,股价目前只有其高点的20%,市值极为低估。本届三中全会,高频词是科技发展,着重提及新质生产力。会议公报公布这两天,资本市场最近最强的方向,基本以自主可控为主。同时,随着特朗普上台的预期,脱钩和中西方构建两套信息系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拜登上周也在加码限制科技出口,提出要求日本、荷兰等重量级半导体公司采取最严厉的出口限制。一旦被信息基础设施被卡脖子,各个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没有软件和系统,就相当于没有了大脑。在2018年贸易争端卡脖子的的时候,信创板块就狠狠的涨了一波。所以,实现软件板块国产替代,随后让软件跟随制造业投资走出国门,是未来大势所趋。四、总结美国市值最大的科技巨头“七姐妹”,底层逻辑都是为全球提供软件系统,数字基建。因为垄断性的软件公司商业模式极为出色,被全球投资者重点关注和投资。看国内软件板块,上周不但有三中全会公报发布重点支持科技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还有美国限制芯片等高科技出口的脱钩预期,同时微软全球系统崩溃事件让大家看到了基础软件的重要性。因此,软件板块的未来值得重点关注。
7/22/20246 minutes, 4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71.我对中海油的长持逻辑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我对中海油的长持逻辑,来自学知利行。我自2021年买入中海油A股和H股。A股是赚了一拨清仓后没再买入,嫌贵。而H股至今持有已有3年左右了,中间也做做波段,加加减减,时多时少,但总体仓位变化不大,基本都在5%左右,股价也从7港元多到20港元多。今后除非出现非常夸张的股价,估计还会持有几年时间,当然,中间也会做做波段。之所以这种持有操作思路,主要还是从公司基本面和周期的角度考虑。公司基本面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雪球上有几位大V研究的非常透彻、数据也很清晰,我从他们那里也学到不少,在此表示感谢!中海油是很优秀的一家公司,自由现金流非常充沛,当然,石油公司的维持性资本开支明显比水电站公司大,勘探也有一定不可预见性。但我理解,只要待勘探区域范围足够大,会平滑这种资本投入的收益。中海油很难得的是还有一定的成长性,这是她和很多能源资源蓝筹股的不同之处。 至于周期,我是这样理解的,像石油这种大宗能源品,价格波动周期属于长周期,很难是3~4年就结束一个上升周期的。历史上油价的几个低点:1973年前2美元左右、1986年10美元左右、1997年10美元多一点、2009年30美元多一点、2016年初也是30美元左右,2020年那个负油价是瞬间的价格,没有太大意义。基本就是1973年油价从2美元到1980年的30多美元,7年时间;然后十几年的油价下跌和低位波动;1997年低位以后缓慢上升、2003年以后加速上升,2008年最高油价到150美元左右,上升区间可以认为是6到11年;而2008年以后油价快速下跌后又极速反弹在90美元左右波动,直到在2014年崩盘,低位波动到2020年的极端低价后又开启一轮新的上升,历时12年。首先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周期20多年,上升时段稍短、下降调整时段稍长一些,我理解,其底层逻辑是产能周期,已经形成的产能出清比形成产能积累需要更长的时间。其次可以看到,油价低点是不断上升的,从2美元、10美元、到30美元,我理解的底层逻辑是货币的持续超发,而2008年以后的量化宽松加疫情期间极度宽松的财政金融政策,最终会体现到大宗商品上。第一个逻辑,我理解大宗能源的价格上升周期时间上最多走了一半、后面应该还有第二轮上升。第二个逻辑,我估计下一个油价的低点大概率在60到90美元左右,高点大概率突破上一个的150美元,想想大美丽不断上升的财政赤字和国债余额,这一切应该是水到渠成,不然就成了滥发货币和债台高筑不会有任何后果了,不合规律。这样,我中期的持有逻辑就有了,至于更长期,那是需要观察的,但有一点,油价下降调整周期迟早会来,这个不需要怀疑。最近,中海油股价有所调整,市场上情绪又有所反应。不管别人怎么想,我在调整过程中是会加仓的,前两天一直盼着多跌一点,到周五实在等不及了,就加了一单,往后会根据下跌幅度进一步加仓。可能有人会问,以前更低的时候为什么不多买一点?问题是我的爱股华能水电、长江电力、中国电信等也便宜,而且我对她们的理解要强于中海油,至少现在我的这些爱股虽然不贵、但不能说便宜了,机会成本上中海油就有得比了,希望她在这段时间的调整幅度能大一些,多给机会,虽然我持仓和获利也不少。
7/21/20244 minutes, 2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70.投资的艺术在于权衡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投资的艺术在于权衡,来自陈嘉禾。在投资工作中,“权衡”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在投资中寻找“100%的确定性”。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明白,在市场中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确定”的。既然没有真正确定的事情,那么投资的核心,应该是在对所有因素综合考量以后,基于概率的运算,对不确定性进行下注。经过反复、多次的下注,优秀的投资者可以让胜利的天平向自己倾斜,从而获得长期优秀的回报率。从哲学的原理上来说,绝对的确定性在金融市场中并不存在,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当巴林银行的交易员尼克·李森,以极大的杠杆做多东京股票指数时,他没想到毁了他的竟然是1995年的神户大地震:这是从1923年以来在日本城市发生的最严重的地震。本来,神户地震这种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对于一个审慎权衡自己投资的投资者,并不会造成致命打击:尽管可能造成不小的伤害。一个审慎权衡的投资者应当明白,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会受到地震的影响,尤其是日本这种人口密集的多地震国家。因此,使用巨大的杠杆做多日本股票指数,本质上就是在赌。但是,尼克·李森没有权衡这种地震的超小概率风险,于是他搞垮了百年老店巴林银行。反之,聪明的保险行业经营者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在他们的论述中不止一次谈论到到美国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类似的讨论还包括核战争、生化武器攻击等等。显然,他们对小概率事件进行了权衡,并且在投资组合和商业运营中进行了相应的准备。实际上,如果我们诚实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概率,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确定性”,一切都是概率的总和,只不过有一些概率太小、日常发生几率太低,被我们忘记了而已。想要理解这种“任何事情都有概率发生、没有100%确定性”的社会事实,最好的辅助材料,就是一张《各年龄段人口死亡概率表》。在这张表格中,死亡率数据按年龄、性别分别排列。尽管这些数字有高有低,但是没有一个数字是0%。也就是说,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在本年龄段内死亡的可能:按中国的老话说就是“黄泉路上无老少”,没人能保证自己一定活到多少多少岁再死。那么,既然生命的延续都不是必然,我们在金融市场上又如何能找到必然的事情呢?其实,甚至连吃饭这样一件看似随意的事情,都有极其危险的概率。根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十万分之一的人,最后的死因是吃东西被噎死。由于这种概率非常之低,因此我们往往忘记了它的存在。但是实际上,我们每一餐进食都是概率权衡以后的结果:因为吃东西继续活下去的概率,大于吃东西被噎死的概率,于是我们选择吃饭。而这种权衡的反面,则被一个古老的成语形象的概括:因噎废食。顺便说一句,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大范围降低噎死的概率,让吃饭这件事在概率上变得更加划算。回到投资中,即使是房地产这种被许多人认为是“非常牢固的资产”,也会面临不少概率上的风险。刨除价格波动不谈,房地产投资常见的小概率风险包括火灾、建筑物损伤、洪水等等。在2023年4月,发生在哈尔滨的私拆承重墙事件,就导致一栋楼的楼体发生大范围风险,直接导致了房产价值的减损。当我们明白了“投资在于权衡”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更容易用一种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投资组合的构建。任何投资组合都不应该基于“某件100%确定的事件”,而是应该根据各种概率发生的大小,通过投资组合比例的分布,从而达到盈利概率和亏损风险的最优匹配。秉承“投资在于权衡”的理念,我们还会发现一种有用的技巧,能让我们轻松地分辨谁是真正优秀的投资者、谁是幸运的偏执型投资者。在许多时候,真正优秀的投资者和幸运的偏执型投资者,两者的投资业绩看起来差不多:前者依靠长期的理性权衡得到了收益,后者则依靠无与伦比的胆量和非凡的运气,也得到了差不多的收益。按巴菲特说,后者的行为类似“拿着火把穿过火药库,虽然也许没事,但不改变其愚蠢的本质。”很明显,我们更希望把钱交给第一种投资者。那么,如果通过业绩比较无法区别这两种投资者,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只需要问一个问题:“你最重仓的头寸是什么?这个头寸有什么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对于经过权衡而下注的投资者来说,他一定琢磨过自己最重仓的头寸有哪些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才下了重注而已。面对上述问题,他应当可以立即侃侃而谈。反之,对于胆大而运气好的投资者,他既然没有经过充分的权衡,也就很难对这个问题作出迅速、充分的回答。纵观历史,人类从蛮荒时代一路走来,所有历史事件的发生均有概率因素,而今天的金融市场也毫不例外。明白了概率的必然、也就是确定性的偶然,我们就可以知道,投资的奥妙之处并不在于追逐那虚无缥缈的确定性,而在于不断权衡利弊。
7/20/20246 minutes, 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69.光伏行业的思考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光伏行业的思考,来自浅滩不搁浅。最近把光伏行业中,隆基、通威两家公司从2012至2024一季度报所有的年报看了一遍!发现许多有意思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思考一家公司价值还是挺有帮助!在生活之中,大家会选择晴天出门,去热门的公司找工作!但在投资之中,生活中有些技能并不能很好适应资本市场!2013年至2024年,全球光伏行业年均增长28%左右。这个行业增速应该是非常惊人的。再从隆基的数据也能证明这点!隆基的产能从3吉瓦到2023年127.48吉瓦差不多在10年左右产能增长了4149%。2013年至2023年区间,总计分红92.28亿。这点来看,公司把大部分的资金都用于再生产但是生产规模扩大并没有给公司带来护城河的扩宽。反而在未来依然需要消耗资金去扩建!从投资者角度,按照2013年15.41年末收盘价,投资100股,算下来差不多回报率为108.6%,我去专门查看,2013年公司的市盈率差不多40多倍,现在市盈率20多倍。查看隆基的年报,我认为隆基管理层在行业算是优秀。在行业中保持较低的杠杆率,公司自身保持充足忧患意识。当多数公司坚持多晶硅路线时,公司坚定相信单晶硅技术能够实现降本,效率提升!看到光伏行业,这让我想起。伯克希尔之前的纺织业务。巴菲特对此也是深有体会。我认为当时巴菲特对于伯克希尔纺织业的思考和感受,都值得深思。自己投资的公司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先简单谈谈,我对于这次光伏行业的思考成果!1.非常优秀的管理层遇上行业特征也只能让公司活的长一点,对于开拓公司利润增长也是无能为力。2.警惕行业竞争中的踮脚效应,公司原本预计的利润,投产后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3.从投资者视角去思考商业模式,可能有些公司卷只能为了提升客户利益。自己本身利益得不到增长!4.不能为了成长公司支付过高的估值,隆基40多倍市盈率,确实业绩高增长但回报率还是底下,热门高成长股,意味着当前估值处于高估。在未来就是高风险!5.关注公司是不是按照盈利为中心进行管理。若只想不断地扩大规模,追求市场份额。会在公司战略上面临很大的诱惑可能会损害公司本身的差异化战略和经营模式。依靠薄利多销,稍微市场需求降低,企业可能就会亏损甚至于倒闭。去看通威和隆基两家公司的年报,都着重描绘自身公司在行业中的规模和份额比例。但这两家公司对于利润,股东权益回报基本属于一笔带过,没有专门提到这点,经营评价都是看的规模新增,行业增速在建规模。再去看优秀的银行上市公司,年报中 r o e 、投资者回报都有较为明显描述。每年的董事长年度评价,都是基于规模、 r o e , r o a ,分红现金多项指标来评价业绩。
7/19/20243 minutes, 4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68.现在应该考虑配置一点黄金或黄金股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现在应该考虑配置一点黄金或黄金股,来自NT_CLANNAD。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金价为什么突然大涨,其实主要就是因为市场突然反应过来川普任期极为利好黄金,尤其是和JD VANCE合作后的川普。川普选择此人意思是不再向中间派妥协,而要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进行到底。vance和川普的政见高度重合,尤其在贸易和外交上。很多人平时不研究美国是不知道的,其实这一副总统选择有极强的经济和政策意义。昨天我提vance要推补贴汽油车法案的时候反对意见很大,但是真正有看美国新闻的人就发现我说的信息基本都是对的。说副总统没权力的,我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美国副总统其实是参议院主席,有平局投票权,是总统和国会之间的桥梁。可以去看看纸牌屋,虽然那个是虚构,但至少让你知道,谁能说上话、谁能归票,跟你的地位有直接关系。美国总统不方便干预国会议事,而副总统作为名义参议院领袖,则可以跟参议员走的很近,进而影响整个立法进程,可以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你可以把副总统想象成狼人杀里面的警长,警长理论上也没特殊权力,但是他有话语权和归票权。为什么说川普任期利好金价。主要原因是:第一,大家联想到了1972布雷顿森林崩溃和1929至1933年的大萧条:川普很可能要给所有进口商品加10%关税外加对中国再加50%关税。这个力度是史无前例的,有人算过这力度是18年的10倍。事实上,上一次美国加这么重的关税是在1930年大萧条时期,当时也是给所有商品都上了关税。严重的关税和暴跌的股市是导致大萧条的两个重要因素。那么大萧条时期金价表现如何?答案是当时没有金价这个东西,因为美元和黄金是锁死的,因此金价无法变动,那么自然能变动的就是美国的GDP和股市了,而且是疯狂往下跌。因为当时不能随便印钞来救市,钞票必须对应黄金,因此与其说股市暴跌,不如说是股市价值相对黄金的价值暴跌。如果大萧条那时候黄金像2024年这样和纸钞脱钩,纸钞是自由发行的,那么大萧条实际结果会变成:金价暴涨,但股市不会跌那么多, G D P 也不会跌那么多。这样一来,美国百姓不会感受到那么大的痛苦,因为没有几个人在乎黄金涨多少,只要自己工资没降就行了。现代金融系统有极大迷惑性,央行通过不断地印钞,人们以为自己的钱没少,其实他们口袋里的纸钞几十年内购买力已经变成废纸。市场目前怕的就是川普会酿成一个小型的萧条,但由于金本位已经没有了,所以现在的表现方式似乎就是金价暴涨,但未必会导致 G D P 下滑多少。第二,美国关税会导致对方反制,最终导致国际贸易萎缩,全球都开始本地化自产自销,美元交易量萎缩,进而导致美元相对黄金贬值。萎缩的国际需求可能导致中国的工业产量减少,这可能是个对铜的潜在利空,这也是昨晚铜和金反着走的原因。但我说实话,这对美国本土的再工业化是有好处的,事实上美国第一次工业化之前,也搞了一波闭关锁国,长痛不如短痛,川普此举确实可以用短期经济代价,换来美国本土工业不至于死光。第三,可能引发纳斯达克崩盘。美股已经牛了十几年了。人们已经忘了还有熊市这种可能性。这也是跟1929年大萧条时期的相似性之一。不过要让 A I 和纳斯达克崩盘,也没那么容易,川普任期可能通过几个方式导致其崩盘,第一个是升级版的中美贸易战,导致科技巨头基本面恶化,第二个是美国电力系统崩溃,人工智能难以为继,第三个是高关税导致的高通胀、高利率和经济衰退引发股民踩踏撤出股市。第四,美国债务爆炸,从而引发美元信用下降。有人说美国从来没有违约过,其实不对,美国在1972年就造成了全世界最大的违约:拒绝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高关税和经济萎缩会让美联储进退两难。川普的税收想法可以说是极度疯狂:用关税替代所得税。这会对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经济结构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可能导致美国财政赤字爆表和引发全球去美元化加剧,进而导致川普不得不削减福利性开支。而福利性开支减少叠加高关税、经济衰退、股市暴跌,会导致居民财富大幅缩水,需求减少,进而引发更大的经济衰退。而任何经济衰退都有利于黄金。当然以上这些情况发生的概率都不是一定的,只是有概率。现在我觉得黄金是远比铜要好的选择。不是为了赚大钱,而是拿来对冲一下股票风险。但是金矿股不能乱买,要优选,大部分金矿股都跑不赢金价。要买就买小的,优质的金矿股。直接买实物黄金也不错。
7/18/20245 minutes, 5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67.一个AI从业者的十年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一个AI从业者的十年。来自DrChuck。2015年,我刚参加工作,第一个任务是识别图片里的物品。传统做法是,找到物品的特征,用机器学习设计特征工程,做成模版,拿着模版进行特征匹配。做了几个月,效果差强人意。突然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谷歌旗下的DeepMind开发了一款围棋程序AlphaGo,要与世界冠军李世石对弈。赛前大家并不看好 A I ,甚至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也觉得 A I 赢不了。事实让众人大跌眼镜,AlphaGo以4:1大胜李世石。这个结果给了我极大震撼,因为中国人知道围棋的难度。19乘19的棋盘,状态空间复杂度高达10的171次方,远大于宇宙中原子的个数,单靠近似穷举不可能解出答案。我疯了一般去寻找背后的故事。原来,AlphaGo的核心是卷积神经网络。这是杨乐昆在1989年提出的一种图像识别算法。为什么这个技术在二十多年后才被人重视?因为数据和算力不足。直到2012年,深度学习之父辛顿的两名学生在李飞飞主导的ImageNet超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上一鸣惊人,人们才终于见识到威力。他俩基于吴恩达的工作,创造性的将英伟达的 G P U 用于训练一个600万参数的深度神经网络AlexNet。AlexNet在学习了1000万张李飞飞团队辛苦标注的图片后,将图像识别的准确率提高了10%以上,遥遥领先于亚军。在AlexNet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再接再厉,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更深更大的网络,ZFNet,VGGNet,GoogleNet,每年都在进步。到了2015年,华人学者何恺明,曾经的广东高考状元,提出了152层的极深网络ResNet,参数量过千万,至此,AI的图像识别准确率终于超过了人类。了解到这些背景,我兴奋得浑身发抖。开发人员再也不需要手工设计图像特征,深度网络通过海量数据学到的特征,远胜资深专家的多年经验。为了深入学习,我开始使用亚马逊云服务 A W S ,很快就被英伟达的 C U D A 惊艳到了。 C U D A 非常高效,吸引了众多研究员和工程师,英伟达的开发人员也热心解答各种漏洞问题。渐渐的,越来越多的算法首发在 C U D A 上,更多的改进算法为了超越前者也只能用 C U D A ,形成了网络效应,用的人越多越好用。当年还没有现在这么完善的深度学习框架,我入门靠的是华人学者贾扬清在写毕业论文之余开发的Caffe。这位大神慷慨开源了他基于 C U D A 的研究框架,又在博士毕业后成为谷歌的TensorFlow和Meta的PyTorch两大当今最流行框架的主要贡献者。有了这些武器,我总算可以把图像识别算法换成深度卷积网络,效果显著,准确率飞升。但我知道永远不能自满,这是个眨眼十年的领域。得益于科学家们的开源精神,网络的架构不断进化。2017年,谷歌提出了Transformer自注意力架构。所谓自注意力,简单说就是只关心输入之间的关系,而不再关注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这篇论文发布之前,虽然深度学习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AI的各个分支,视觉,语音,语言理解等,还是相对割裂的,每个领域有自己的模型。之后,则是Transformer一统天下,各领域专家的知识整合以及多模态融合变得愈加轻松。李飞飞的高徒安德烈,甚至惊叹,也许人类偶然窥见了和自然界类似的强大架构,造物主沿着这个路径复制,造就了今天的大千世界。Transformers让 G P U 并行运算的效率进一步大幅提升。2018年,OpenAI和谷歌相继发布了参数量过亿的GPT和BERT模型。2020年初,OpenAI发表了著名的Scaling laws规模法则,指出更大的模型,更多的数据,更长时间的训练是提升模型能力的可行路径。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参数量达到恐怖的1750亿,模型大到违背了许多科学家的直觉。通常来说,如果一个模型训练几个月烧掉百万美金,效果还没有很大提升,研究员就放弃了。但伊利亚不是一般人,作为当年AlexNet的作者之一,他坚信规模法则,在烧了千万美金之后,终于捅破天花板,看到了推理智能的大幅涌现。曾经,为了实现一个简单的小功能,我就需要训练一个AI模型。要完成一个复杂的商业系统,需要多个AI模型的协作,以及大量的底层逻辑代码。但现在,借助GPT大模型,实现功能只需要写一句简单的提示语,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全世界都看到了大模型的威力,根据斯坦福大学 A I 研究院的最新报告,2023年生成式 A I 的投资激增了8倍。训练模型也越来越昂贵,谷歌为了追赶ChatGPT开发的Gemini模型,成本接近2亿美金。大规模的金钱竞赛,成了巨头公司们的游戏。在此背景下,依然坚持开源的英雄们,尤其值得尊敬。著名开源社区HuggingFace的创始人分享了一个美妙故事,关于三大洲,即欧洲,美国,中国的人们如何合作共建并公开分享了一个紧凑高效,行业领先的 A I 模型。一个小团队在法国巴黎发布了他们的第一个模型:Mistral 7B。该模型令人印象深刻,体积小,但在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优于之前所有同尺寸的模型。而且是开源的,人们可以在其基础上继续开发。瑞士伯尔尼的刘易斯和法国里昂的埃德都来自HuggingFace的模型微调团队,他俩在喝咖啡时聊到了这个模型:一个来自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刚刚发布了一种新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微调Mistral怎么样?嘿,这是个好主意,另一个人答道。他们刚刚开源了一个很棒的代码库,让我们用起来吧!第二天,他们开始深入研究HuggingFace上公开共享的数据集,偶然发现了两个有趣的大型高质量微调数据集,它们来自中国清华大学的团队OpenBMB,也开放了源码:UltraFeedback和UltraChat。几轮训练实验证实了这一直觉,由此产生的模型超级强大,是迄今为止他们在伯克利和斯坦福的基准测试中所见过的最强模型。开源模型排行榜的大咖克雷门汀也被吸引了,她对模型能力的深入研究证实了这一模型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团队还邀请了康奈尔大学教授萨沙加入对话,他提议快速起草一份研究论文,整理并与社区分享所有细节。几天后,起名龙卷风Zephyr的模型、论文和所有细节便席卷世人。很快,世界各地的许多公司都开始使用它,有公司声称用它取代ChatGPT让其节省了一半的费用。众多研究人员在开源社区热烈讨论该模型和论文。所有这些都在短短几周内发生的,这得益于世界各地发布的知识,模型和数据集的开放访问,以及人们在AI领域相互借鉴工作,为现实世界带来价值的高效理念。开源社区的成就令人惊叹,理念更令人神往。当OpenAI不再Open,是这些胸怀技术开放理想的研究者,将大模型的秘密,展现给全世界。进入2024年,大模型的进展依旧如火如荼:1. Sora模型通过简单描述生成栩栩如生的长视频,成为全球焦点。OpenAI称之为世界模拟器,能深刻理解运动中的物理规律。华人学者谢赛宁揭示了背后原理,来自他发表的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扩散模型DiT。很快,潞晨科技和北京大学推出OpenSora,全面开源文生视频的模型参数和训练细节。快手公司也推出了可灵大模型,展示了图生视频和视频续写等功能,在顶级学术会议上引起积极反响。2. 大模型的推理能力让许多互联网产品得到升级。Arc Search加Perplexity的AI浏览器可以改善用户的搜索体验,自动整合全网资讯,给出要点,回答问题的精准度大幅提升。月之暗面的Kimi对话搜索引擎,被许多投资人推荐,因为其强大的文本总结能力和200万汉字的超长上下文窗口,让阅读上市公司财报和资料的工作不再繁琐。3. GPT4o展示了在文本,图像和语音上的多模态实时处理能力。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商汤科技联合发布的书生大模型InternLMM,开源了开放世界理解,跨模态生成和多模态交互的能力,在全球开发者社区备受欢迎。4.吴恩达力推智能体工作流,让AI学会使用工具。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阿里巴巴的百炼,百度的文心和字节的扣子等各大云计算平台都提供了便捷多样的插件,让AI如虎添翼。5.端侧AI开始落地,苹果发布Apple Intelligence,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将大模型直接部署到用户的手机里。因为某些客观因素,中国的算力受到限制,反而催生了一些另辟蹊径,以小博大的模型路线。面壁智能公司推出MiniCPM模型,只有24亿参数,性能却超越了比自己5倍大的巨人。6.Mistral开源了混合专家模型架构,由多个专家子模型组成,回答特定领域的问题只需要调用相应的,整体推理消耗大大降低。美国的GPT和Claude降价了50%以上,中国公司发扬卷的精神,阿里的通义千问,幻方的DeepSeek等领先模型直接降价90%。各家大模型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展望未来,我是非常乐观的。虽然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各种冲突矛盾不断,但 A I 对生产力的促进是确定的。有人担心 A I 会让很多人失业,但李飞飞认为,AI取代的是任务,而不是工作。每项工作都由大量任务组成,让AI去完成繁重的任务,人类的创造力将进一步解放。20年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大部分国家开始实行一周五天工作制。在下一轮 A I 工业革命到来之际,一周休三天,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7/17/202411 minutes, 2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66.受益美联储降息,很多人在抢了!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受益美联储降息,很多人在抢了!来自投基联盟。最近这两天,美股有点高低切的意思,此前大涨的科技股,跌幅还挺大的,但是像医药、罗素2000这些没怎么涨的,反弹力度挺大,创新药尤其涨的猛。比如说,最近三个交易日,标普生物科技连续大涨,涨幅都快要接近4%了,说实话,这个涨幅还是挺猛的。因此,国内对美股创新药的关注,明显高出了很多,有不少人已经在抢筹了。比如说,在上周五,标普生物科技 E T F 的成交额就达到了2.83亿,这是平常的4.5倍左右。由于一时买的人太多,再加上外汇额度不是很够,目前创新药 Q D I I 基金的溢价已经比较高了,标普生物科技 E T F 溢价率为3.88%。不得不说,美国创新药的热度上的很快,建议大家要重点关注标普生物科技这个基金。因为在美联储降息的背景下,将会有不错的收益表现。之前说过,美股创新药容易受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与美债收益率的走势基本是相反的,两者呈现明显的跷跷板,一头下去后,另一头就会翘起来。统计了一下,从2017年以来,标普生物科技和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56,明显的负相关。当美债收益率下降时,标普生物科技是上涨的。比如说,从2019年到2020年,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下跌,从2.66%下降到0.69%,同期易方达标普生物科技最大涨超过100%;当美债收益率上涨时,标普生物科技就会下跌。比如说,从2021年初到2022年,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上涨,从0.93%涨到4.5%,同期易方达标普生物科技最大跌幅接近60%,这与国内医药板块的跌幅差不多。与美债收益率之所以负相关,是因为标普生物科技的成分股,基本都是中小市值的创新公司,它们的盈利能力比较差,大部分都是亏损的。在前十大成份股中,只有2只个股是盈利的,其他8只都是亏损的,而且很多亏损的额度比较大,盈利情况是比较差的。因此,为了维持公司运营,只能依靠外部融资。当利率比较低时,创新药企公司融资就相对容易,估值也会跟着水涨船高,牛市的时候涨幅就特别大;但是,当货币紧缩时,利率水平比较高,企业的融资比较难,给的估值也自然不会高。所以说,在美联储降息的背景下,未来标普生物科技会有不错表现的,一定程度上来说,最近一年的上涨,其实就是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演。目前,国内跟踪标普生物科技指数的基金有两只,一只是易方达标普生物科技 L O F ,另一只是嘉实标普生物科技 E T F ,这两只基金的差异还挺大的。首先,费率不同。如果是跟踪同一只指数的两只基金,自然是选择费率更低的那只,费率更低的话,投资成本就更低,毕竟这是实打实的节省成本,省到就是赚到。对比了一下费率,标普生物科技 L O F 的费率要更贵一些,管理费和托管费分别为0.80%和0.25%,综合费率是1.05%。但是,标普生物科技 E T F 的费率要便宜许多,管理费和托管费分别为0.50%和0.1%,综合费率为0.6%,一年可以节省0.45%的成本。再次,场内流动性不一样。对于场内的基金来说,流动性越高越好,这样成交会更加便利。从年初以来的日均成交额来看,标普生物科技 E T F 明显更加活跃,日均成交额超过了6400万,这个流动性还是很好的。不过,因为规模没那么大,标普生物科技 L O F 的流动性要差一些,日均成交额只有930左右。因此,如果要投标普生物科技,标普生物科技 E T F 会更好一些,费率更低,成交更活跃一些。不过,要注意一些溢价率,因为买入的人比较多,这两只基金都出现了明显的溢价,也就是场内价格比净值要高,需要注意一下风险。最后要提醒的是,由于成份股市值比较小,而且大多数都是亏损的,所以标普生物科技的波动比较大,只要市场一波动,跌个10%都是很正常的,有时会在低位震荡很长时间。比如说,从2021年到2022年,标普生物科技最大跌幅接近60%,目前都还在低位宽幅震荡,差不多有两年半了,还没有到前期高点的一半。说实话,这么大的波动,持有体验不是很好,比较考验人的耐心,所以投资美股也不都是躺赢,关键看买的啥。因此,如果要投资的话,建议不要追高,可以等回调下来再买入,这样赚钱的概率会更大一些。如果是看好美股创新药,除了标普生物科技之外,还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成份股同样是美股创新药企,但是波动却要小很多。和标普生物科技相比,纳指生科的成份股质的要更优秀,很多都是市值比较大的创新药公司,盈利能力比较强,比如说安进、再生元、吉利德、阿斯利康、莫德纳这些,基本都是全球知名的大药企统计了一下,前十大成份股中,全部都是百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千亿美元的有4家,盈利情况也还可以,只有3家是亏损的,其余全部是盈利的,有些盈利规模非常大。此外,在加权方式上,是按照市值加权,也就是规模越大的公司,权重占比更大,前三大全部是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能够实现强者恒强。因为基本面更好,市值也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强一些,因此纳指生物科技的波动会更小,不会像标普生物科技那样剧烈,持有体验会好很多。不过,由于波动弹性更小,所以在牛市上涨阶段,纳指生物科技的涨幅会更小,收益没有标普生物科技那么好,这需要根据自己的投资需求,去做取舍。目前,国内跟踪纳指生物科技有两只基金,一只是广发生物科技指数,另一只是纳指生物科技 E T F 。如果想在场内的话,可以考虑纳指生物科技 E T F ,费率也比较便宜,管理费和托管费分别为0.50%和0.15%,比大部分的 Q D I I 基金都更低。不过,目前有一定的溢价,这个需要注意一下。
7/16/20247 minutes, 2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65.红利股的底层逻辑:望不到头的涨势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红利股的底层逻辑:望不到头的涨势。来自躺平指数。不论你炒不炒股,经常关注资本市场的朋友们也都肯定知道一个道理:“便宜的股票未必涨,贵的股票未必跌。”当你觉得一只股票很便宜的时候,买入后发现还在跌;当你觉得一只股票涨得已经很高不敢买,却发现它还会接着涨。当你把这个简单又朴素的道理代入到如今的港股市场中就会发现,今年初与过去相比已经非常便宜的腾讯,在经历了一大波上涨之后,年初至今涨幅也就30%;2023年全年已经涨了40%多的中海油,2024年初至今涨幅高达80%。巅峰时期,十个中海油加起来都比不了腾讯,而现在,腾讯的市值只有中海油的三倍多一点了。回顾港股整个上半年的表现看,红利股就是唯一的明星。它代表着稀缺性和确定性,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低估值,更代表着在资产荒的时代之下,“有钱人”不约而同的选择。如果再去细分这些红利股所在的不同行业,特别是航运、装备设备制造和大宗商品正处于上升周期中,叠加周期带来的基本面利好,这些红利股就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但最近几天,红利股的表现开始波动,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质疑他们的声音。面对已经涨成这样的行情,继续看涨的有,沽空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如何理解过去半年以来红利股的涨势,并对现在的红利股进行估值,成为判断后续市场走势的一个重要命题。一、重新发现价值锚无论你翻开港股还是A股的红利股板块,大致看一看这些红利股都是谁,很容易就能归纳出以下几个标签:央企、国企、石油、煤炭、电力、航运、装备制造等等。和过去几年市场推崇的互联网、医药和半导体等等基本上毫不沾边,属于是彻底的风格切换。一般情况下,像这样大幅度的风格切换,时间从去年初至今长达十八个月,已经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解释清楚的了。我们这里尝试尽量简化的逻辑,去叙述这段红利股的大牛市。首先,从宏观的角度讲,股市的市值高低,往往取决于所在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情况;而港股的特殊地位,以及最近几年的资金情况,决定了它的市值变化更多要看国内的无风险收益率情况。许多人会将无风险收益率等同于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挂钩,并认为红利股的涨势根源来自于对无风险收益率的对比优势。这个观点其实只对了一半,无风险收益率和红利股的关系叙述没问题,它们之间就是此消彼长的;但是,长期以来中国股市的资产定价体系中,无风险收益率并不等同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根据过去五年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情况,它的收益率长期保持在3.4%以下,相比这个数字,到今年才飙涨的红利股就算在2020年,股息率也是远高于这个水平的。就以中海油为例,公司2020年 H 股平均价格计算,全年股息收益率达到了6.5%,远高于3.4%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在这一年,中海油的股价从年初的9.3港元跌至年末的不到5港元,接近腰斩。其他板块的红利股表现虽然不至于像中海油这么惨,但基本上也没有出现哪只股票快速上升。因此,虽然无风险收益率算是红利股这一轮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它并不等同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而是另一种债券产品:城投债。众所周知,城投债在固收这个领域里,一直有着超然的地位。它有着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风险较低的品种;同样,城投债的票面利率往往要更高一些,在市场上也更加受到固收类投资者和机构的欢迎。因此,在绝大部分国内和国际机构投资人的眼中,衡量中国资产的无风险收益率,基本可以等同于城投债收益率。城投债的平均票面利率,在2020年还能达到4.5%以上,虽然和当时的高息股相比还有一点距离,但别忘了,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字,个别城投债与高息股相比,收益情况毫不逊色,接近甚至超过6%的都不罕见。这就导致对于那些寻求安全感和确定性的大资金来说,高息股完全比不上城投债。而到了今年,城投债已经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巨大的滑坡。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城投债的平均票面利率已经从1月的3.1%降至5月的2.7%,城投债正式进入了“2”时代。相比动不动股息率就在6%和7%的高息股,已经彻底失去了优势。这才是所谓“资产荒”背后的底层逻辑,推动红利股上涨的主力正是这一波追求确定性、不想再购买城投债的资金。当这个趋势形成之后,红利股就正式有了资金面的支撑,也开始逐渐走出自己的行情,吸引了越来越多抱团而来的资金,直到今日。二、何时梦碎?其实,寻求长期确定性的资金转向红利股,还有一个隐含的原因,也是支撑红利股的一个根本逻辑,就是长期国债的风险问题。现如今,城投债式微,只能由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来扛起这个资产定价锚的责任。不过,由于今年上半年市场极其热衷购买10年期国债,其到期收益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这样的快速下行是在央妈不断提示长债风险的背景下发生。据不完全统计,4月以来,央行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至少九次喊话提示长债利率上行风险,无奈市场不听;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前不久的陆家嘴论坛上,公开提示长债风险,市场依然我行我素。众所周知,如果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国债的价格就会继续攀升。但值得一提的是,热衷于购买10年期国债的,并非是那些寻求确定性及收益率的稳健型资金,而是贪图资本利得的短期投机者,无视央妈数次提示的风险,看准的就是这一波国债价格涨势。以30年期国债为例,如果到期收益率为2.5%,票息为2.5,那国债的价格就是100。如果到期收益率下降到2%,那么国债的价格就会升高至111;如果到期收益率继续下行,下降到1.5%,那国债的价格就会升高至124,收益相当可观。正是在这样的短期利润之下,刺激不少资金抢购长期国债,再加上市场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普遍认为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短线资金扎堆购买国债就不足为奇了。但对于长线的、追求确定性的资金来说,目前10年期国债有着不可忽视的风险。首先,就是央妈对于收益率曲线的控制需求,已经开始着手控制收益率曲线;其次就是利率波动的风险,当长期国债的收益率降低,债券本身价值受政策利率波动的影响就更大,根本就不适合追求确定性的大资金。因此,在城投债收益率快速下行、长期国债收益率未能企稳的情况下,红利股对资金的吸引力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阶段就担心这些资金撤出的确有一些杞人忧天了。更何况,这些红利股有一个算一个,都有很强的基本面支撑,2024年的预期盈利能力和收入水平都有增长空间,理解起来还都特别简单。同样是以中海油为例,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在全球石油公司中对比都算简单的,没有复杂的炼油化工和油品销售业务,只有石油勘探开发和油气销售业务。而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现代社会的必需原料,根本不愁卖不出去,更不需要什么销售开支。因此,海油的基本面分析极其简单,就得看原油价格变动情况,以及公司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今年一季度,在布伦特油价基本持平,公司在油气净产量同比上升9.9%的情况下,实现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加23.7%。得益于良好的成本控制,一季度桶油成本下降至27.6美元,用布伦特油价减去成本就是中海油的经营利润空间。在成本控制已经连续数年下降的情况下,对海油的业绩判断只需要观测两个关键点:一,原油产量能不能持续上升,决定海油的营收;二,油价走势能不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70至80美元这样的相对高位区间,决定了海油的利润。先看原油产量。海油在原油区块方面有着比较独到的优势,独占中国海域海洋油田的开发权。而在过去四年,中国原油的新增产量中,每年都有一半以上来自海洋,显示出海洋原油开发的巨大潜力;在国际上,中海油在海洋石油方面的技术能力是不落后的,又在圭亚那、巴西等潜力巨大的区块占有权益,产量提升有着很强的确定性。再看原油价格。由于沙特和美国已经渐行渐远,后者对于前者的原油产量影响力已经大幅下降,而无论是沙特还是俄罗斯,都需要70美元以上的油价才能维持财政收支平衡,一旦油价长时间跌破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一定会出手减产挺价。因此,2024年全年中海油的业绩具备很强的确定性,即便跟红利股的其他标的相比,也属于佼佼者。在整个红利股持续吸引资金的大背景下,如中海油这样优质的红利股依然还有增长的空间。三、结语其实,有一个问题是红利股唱空者无法回应或者解答的:不买红利股,还能买什么呢?过去几年来,红利股板块其实是长期被低估的,这其实是一个优势,那就是今年以来大部分待在红利股中的资金是获利盘,不出现“灭顶式”的资金面或基本面的变化,红利股大概率是易涨难跌的。而那些在过去半年经历过快速下跌的板块,积累了不少想要回本出逃的资金,很难能有持续的涨势。市场就是这个样子,无论怎么看待红利股,赚钱才是硬道理。那么,跟着已经盈利的钱走,赚钱的概率难道会比跟着已经亏损的钱走小么?
7/15/202411 minutes, 2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64.说透投资出海板块的行业机会与风险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说透投资出海板块的行业机会与风险。来自别犹豫别后悔。最近一段时间,出海板块最近集体走势转弱,我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受大盘整体弱势影响的补跌逻辑,而不是本身业绩问题,本文分析的不是短期走势,是看板块中长期未来成长预期。短期的回落我认为反而是逢低布局的好时机。毕竟大盘又下探3000点,且市场流动性继续萎缩,更多的资金抱团高股息板块,此消彼长也算是情理之中。不过,确实最近一些出海公司在海外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风险,比如早前传言传音控股在非洲某国受到税务问题困扰,再比如赣锋锂业在墨西哥的探矿权业务也受到仲裁摩擦。其实,作为投资或者经营企业来说,不管是出海的,还是不出去的,各种风险都有。出去的风险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法律,甚至不同的地缘政治博弈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但是,在国内人口老龄化,未来预期人口减少,消费持续不振,各产业竞争内卷严重,不走出去就无法成长,除了公用事业性质的,不成长意味着不进则退,本身也是一种风险。目前,国内各个行业,特别是制造业竞争激烈,内卷严重,要破除这种内卷,特别是企业凭自身能力去改变的,那只有尽可能的出海一条路,打开更多的市场,企业才可能持续的成长。而参照日本90年代也内卷严重,之后的疯狂出海带来的收益,可以看出未来国内很多企业要成长必然需要出海。同样的,美国的大公司,之所以能持续成长壮大,就是因为他们这些公司的市场在全球,而不是单单在国内。不过,投资出海,可能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出口目标国的不同,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我试着来理清一下投资出海的需要了解的几点逻辑。一、风险因素政治风险:中美博弈导致的贸易摩擦,我认为最少还要持续5至10年,所以,从地域上来说,这当中出海美国的,或者紧跟美国的五眼联盟的都面临着各种政策性的风险。而从行业和产品上来说,特别是那种挑战美国产业且造成威胁直接竞争的行业产品首当其冲。稳定风险:拉美以及非洲一些国家,通常有西方国家介入挑拨这些国家颜色革命,导致政权更迭,政策稳定性差,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带来风险,不过这一点随着西方全球影响力的下降,最近几年已经好很多了。法律政策风险:法律方面相对问题不大,毕竟可以聘请当地熟悉的人,最关键的就是政策的改变风险,比如投资矿藏,当然这种政策的转变其实我们国内也会变。地缘冲突风险:比如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拉美小国之间的边境冲突,这种冲突当然也是少数,且在冲突之前是可以有一定的预期的。从最近几年出海企业看,实质性的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当中影响最大的反而就是中美博弈带来的政策风险,其他的风险总体可控,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其实不大。二、获得的机会除了这些风险之外,也可以看到一些相对安全区域,当然既然是对外投资也没有绝对的安全,只能去分析哪些国家,哪些区域,哪些行业产品出海是相对安全且有利可图的。相对安全的区域第一,和中国签订(永久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这样的国与国关系意味着在各个领域的深度合作,政策连贯性好,民间商务活动也更加的频繁,更加的友善,投资也更安全。比如说中亚峰会几国如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塞尔维亚、匈牙利等等。第二,经济开始依赖中国的国家和地区,虽然现在中国是全球10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相对来说更依赖我国,出口到我国,占比当地整体经济数据更高的国家。比如说中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也包括俄罗斯的油气出口等等。第三,和中国经贸往来密切,经济发展较快,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国家和地区。比如说东盟,东盟刚成立的时候其实是亲美的,当时相对中国来说,和美国的贸易额更大,但是在2010年之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额快速提升,很明显目前东盟整体更亲中。东盟,整个东南亚经济的发展都很快,从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进程带来的对基建的建设,对初级次级工业品的需求持续增加,比如电机、电气设备等等。第四,有行业互补性的,国家层面出面投资的,有些国家因政策需要我国不同行业去投资,极力邀请的,那相对政策连续性好,符合他们的产业发展,人民的需求的国家。比如说,最近来华访问的波兰总统,促成吉利汽车投资波兰,和波兰本身的汽车产业链互补,对接德国。还有秘鲁总统来华,也邀请比亚迪投资秘鲁,说秘鲁人民需要比亚迪这样性价比高的汽车。第五,自建国以来一直关系相对较好的非洲地区,尽管非洲地区经济落后,在被西方殖民势力干预之下一些国家出现动荡,但是总体来说非洲的稳定比过去20年要好的多,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人口多,未来潜力大。随着国家影响力的持续提升,非洲地区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总的来说随着我们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在一些地区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整体预期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这也是给对外投资安全性有了更多的保障,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相对较好。同时,对于出海的投资机会而言,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出口目标国的不同,所展现出的机会和风险又有很大的区别,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出海行业的机会。一、基建行业优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过程中,基建是始终绕不开的行业。基建行业是我国的优势行业,在全球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我国工程公司经过大量工程实践,在细分专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应用场景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依托国内人数众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团队,以及不断迭代更新的技术与管理体系,在效率、成本方面取得显著竞争优势,获得全球业主认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基建行业基本不受中美摩擦的影响,不会受到美国的制裁。需求:近年来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显著提速。这些国家普遍人口众多,人口结构优异,内部消费市场巨大,城镇化工业化潜力足,吸引全球产业资本加大投资。这种投资包括我国国内一些企业因中美摩擦带来的产业转移,另外一方面也是自身成本管控以及环保等政策的影响的迁移。同时,一些资源国比如沙特,因经济结构调整,完善自身产品产业链延伸的完善需求也急需基建行业来助推。总之,我国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所拥有的各个行业的基建需求,在这些发展中国家都会一一对应和发展。风险因素:基建行业的风险也有,比如说俄乌冲突、巴以冲突这种地区之间的摩擦冲突动荡对行业的影响。但是总体来说,随着我国整体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不断渗透,总体风险在持续降低。出海方面基建行业境外营收占比较高的公司有:中工国际、中材国际、中钢国际、北方国际、中油工程、中国化学、杰瑞股份等等。二、工程机械设备工程机械行业和基建行业类似,也是依托的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管是道路桥梁、电站建设、矿业开采,又或者是民生环境垃圾污水处理等等,都需要各种机械的深度参与。优势:工程机械已经出海很多年了,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引领之下,和国内基建行业一起配套出海,在国际工程领域有品牌和成本优势,特别在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全球市场对绿色、智能工程机械的需求。如中联重科等企业在欧洲市场推出的混合动力搅拌车、电动高空作业平台等产品,受到了欧洲客户的青睐。需求:同基建板块,随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工程机械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增加,为工程机械出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风险因素:和基建相同代表公司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推股份、柳工、徐工机械等等。三、机电、电力设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点,那么就是电力,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所以,电力设备,发电电机设备是工业化进程无法绕开的组件,这个电力设备也包含了风电、光伏设备。优势:不管是光伏、风电、还是储能,当前在国际市场具备技术、成本和产业链优势,可以说不管是从安全性、交付时效性以及在不同场景之下的适应性都是具备足够的竞争力。需求:两个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面临电网老化问题,需要更新替换大量电网设备,并推动电网智能化升级;新兴经济体如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电网基础设施薄弱,需要加快电网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风险因素:就在于光伏风电方面国内产能过剩,国外容易受到西方国家的关税打压,这个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整体这两个领域持续下跌2年多了。不过电网设备、机电方面就没有这个困扰:比如海兴电力、说卧龙电驱、大洋电机。四、家电行业家电行业因房地产行业的日渐式微,虽然有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等政策的推动,但是总体未来行业的发展壮大,公司的成长依然需要学习当初日本家电的发展轨迹出海。优势:我国的家电行业已经从过去的代工贴牌,粗制滥造,转变为如今的要技术有技术,要品牌有品牌,且因成本管控,产业链优势,在发展中国家设厂等方式,具备了较强竞争力,特别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生活需求。需求:这一点和基建行业类似,也和我们8、90年代开始一样,发展中国家对于家电的需求一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娱乐性,实用性,解放双手,获得更多生活乐趣,满足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的渴求,这对各种家电的需求会持续提升。风险因素:家电行业受中美摩擦也相对较小,如果非要说有,那么就是西方国家的整体的加征关税影响。但是出口目标国为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则相对安全。家电出海典型代表有:美的集团、传音控股、海信视像、海尔智家、石头科技。五、新能源汽车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具备较为突出的技术优势,叠加国内综合制造成本优势和智能化先发优势,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随着汽车工业向电气化、数字化发展,中国车企在智能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需求:当前的国际需求主要体现在欧洲和大洋洲,以及部分东南亚市场。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提升,特别是具备人口潜力的拉美市场以及北非、中东地区的中产富裕人群的增加,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前景还是很大的。风险因素:西方国家因为竞争不过,采取贸易保护增加关税可以预期。但是,本身没有汽车产业的国家就没这个顾虑,比如说北欧俄罗斯以及澳洲。代表公司:比亚迪、吉利汽车、宇通客车、中通客车。当然,除了这些典型的行业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其他行业优秀的公司代表,比如说福耀玻璃、小米集团等。其他的行业比如轮胎、航运、船舶、油服、服装纺织、化工化肥、游戏、家居等等,我认为国家所有行业未来都可以慢慢出海,只不过我所提的这些行业针对地区以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作为目标国,成长的市场空间更大,当前阶段在中美关系摩擦之下影响更小,投资机会更大一些。相较于日本,我国内需市场更可观、制造业产业链更完整且成本更低,当前面临的贸易环境也更复杂,企业出海对我国和对日本的意义不可一概而论。但总体而言,我国面临的宏观环境、企业出海的步伐和90年代的日本存在诸多相似,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日本企业出海历程,寻求中国企业出海的思路。而从我们投资的角度来说,出海板块的各个行业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以深度参与的板块,出海公司当中也必然会产生世界级的各个行业巨头公司,这些公司也是具备长期成长空间的投资优质标的之一,值得深度研究跟踪寻找和投资。
7/13/202415 minutes
Episode Artwork

2562.中储粮供应哪种油?影响哪些食用油上市公司?食用油该怎么选?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中储粮供应哪种油?影响哪些食用油上市公司?食用油该怎么选?来自新流财资。中储粮这事一出,我最关心的是我买过的油有多大可能会被波及到,第一想法就是看看常买的那些上市公司被中储粮影响了多少,哪些需要注意的。当然被报道的也只是中储粮一家,其他的企业是什么情况没人知道。所以就能看到多少是多少吧。另外受材料披露程度以及时效限制,相关信息只能供参考,并不代表实际。根据“oilcn油讯”的介绍,我国食用油零售行业属于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格局,三寡头益海嘉里(金龙鱼)、山东鲁花(鲁花)、中粮集团(福临门)在2022年的市场占有率为53.7%,食用油零售三寡头中,目前已上市的仅有金龙鱼一家,中粮集团、山东鲁花并未上市。三寡头中,中粮集团与益海嘉里一样,油类基本上全覆盖。山东鲁花主打花生油,目前也在积极拓展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新品类,从品类上看,山东鲁花受到中储粮的影响可能比较小。在三巨头之外,已上市的食用油企业还有道道全、京粮控股、西王食品、金健米业。首先巴拉下中储粮。中储粮其首要职能是国家油脂战略储备,在油脂界只有中储粮才是代表国家意志的企业,所有其他包括挂中字头的都不是。无论是托市保护收购,还是调剂市场,平抑油价,都需要通过中储粮完成。是油脂圈实体五霸之首。中储粮旗下没有上市公司,但是旗下的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在2017年发过一期超短融。1、中储粮销售的油料品类是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2、最大的下游客户是益海嘉里集团,销售的主要产品是豆油和菜油,其与益海嘉里互相上下游。3、再看其2016年审计报告,没有统计前五客户,但是披露了应收账款明细,其中涉及到食用油生产的企业有:前五大应收账款对象:京粮最多,其次益海嘉里其他应收对象,九三集团出现,益海嘉里旗下其他成员不再赘述能看到的是将近10年前的数据,虽然双方都是量级巨大企业,合作理论上具有长期稳定的特征,但是并不能代表当前的情况,信息仅供参考。接着看A股上市的几家上市公司金龙鱼基本上做到了食用油品类的全覆盖。金龙鱼上市之后就不再披露前五大供应商的名称,考虑到其供应商比较集中,并且一般不太会轻易更换供应商的情况,追到其IPO的文件,可以发现“中储粮”一直是其头部供应商,且交易金额巨大。丰益国际和ADM为其关联方,其中向丰益国际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为棕榈及月桂酸油,向ADM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为大豆及加工品。来到2023年年报,其前5的供应商中,供应商一与供应商四是其关联方,其他的里面有没有中储粮,大家可以猜猜。道道全主要做菜籽油,为长江流域最大的菜籽油类产品供应商。与金龙鱼一样,道道全上市之后不再披露前五大供应商的名单,其供应商名单同样需要追溯到IPO文件,时效性相对比较差,但是同样因为合作关系相对稳定,数据有一定的参考性。益海嘉里(金龙鱼)、中储粮、富昌国际是其主要供应商。到2023年年报,供应上明细名称是看不到了,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其头部供应商的集中度越来越高,第一名的份额碾压其他,第一名是谁家不得而知。(往年与IPO时供应商份额比例相对稳定)京粮覆盖的食用油品类也比较多,但是目测主要是大豆油。京粮控股的23年年报,同样看不到有效的供应商信息。但从前面中储粮2016年的募集报告中已经看到京粮是中储粮的客户之一。然后京粮控股经营管控优势的一段描述比较有意思,首京粮控股的植物油加工产能主要集中在京粮天津,而“京粮天津”这家公司是京粮与中储粮的合资公司,京粮持股70%,中储粮油脂持股30%。按照这个描述,是否可以认为虽然中储粮是京粮的供应商,但是因为厂区紧挨着,就可以避免罐车倒运的风险了?但是从现有的地图上我没看出来哪个是中储粮油脂的国家储备库。再追到2016年京粮控股借壳上市的募集说明书,中储粮是其最大的供应商。西王食品,国内最大的玉米胚芽油生产基地,玉米油市场占有率已达 30%以上。产品还涉及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多个健康油种。从产品线上看,这次天津中储粮的事情可能对西王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同样上市公司并没有公布供应商的名单,其借壳上市时间也很久远,不再追溯。金健米业以菜籽油为主,经营体量不大,上市时间久远,年报供应商信息隐匿,没能整出有效信息。
7/11/20245 minutes, 5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61.市场低迷时更应拥抱龙头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市场低迷时更应拥抱龙头。来自扫地僧司马懿。各位朋友,相信大家都领略了最近市场先生的坏脾气,大家都被跌得心情不佳、心灰意冷、心如死灰,心死躺平,这时候特别需要来一份心灵鸡汤,因为这时候能够坚持下去,真的太不容易了。咱们都知道,这两年,各地企业犹如秋风扫落叶,破产倒闭的消息频频传来,不少投资者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今天,咱就聊聊这投资路上的几点感悟,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些许启示。一、投资需调研,功课不可少我以前经常说投资是要靠双腿跑出来的,的确如此。这段时间经过那么多公司的纷纷暴雷以及退市,大家越来越发现投资可不是儿戏。想当年,那浑水摸鱼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市场,犹如战场,稍有不慎便会血本无归。因此,咱们得做好调研,认真做功课。很多人回忆初入股市,都是见啥买啥,结果自然是赔得一塌糊涂。见过被市场先生教育之后,痛定思痛,开始研究市场、分析公司,这才逐渐摸到了门道,走上了价值投资的复利之路。所以,各位好朋友,投资需谨慎,功课不可少,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比如去了解茅台的市场价,黄牛价,了解片仔癀的渠道销售价格,这都是很重要的。二、市场风格变,垃圾公司需回避市场先生就像天气预报一样,也像老婆的脸、更像那川剧中的变脸,说变就变。以前那些垃圾公司,靠着炒作和包装,也能风光一时,乌鸡变凤凰被炒上天,有的翻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如今呢?市场风格完全变了,投资者越来越理性,垃圾公司自然也就无处遁形了。很多st类的公司跌了90%以上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做投资得时刻警惕,别被那些花言巧语所迷惑。就像那西游记里的白骨精,化作美女来迷惑唐僧,咱们得擦亮眼睛,识破这些假象。所以把大量的心思和时间都花在选股之上是最为重要的。三、抓大放小,头部公司才是正道如今市场风格越来越向头部集中,那些大公司、大品牌,犹如那山中的大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而那些小公司、小品牌呢?就像那山中的小草,风雨一来便摇摇欲坠。所以啊,做投资要顺势而为,得抓大放小,别老去赌那些小公司。您想想看,那赌场的赌徒们,有几个能真正赢钱的?咱们投资也是一样,得把目光放在那些大公司、大品牌上。四、市场拐点已至,抓住机遇是关键目前这市场,我判断已经进入了拐点窗口。机会瞬间即变,咱们得抓住那些优秀、伟大的公司坚持到底。这就好比那打猎的猎人,得时刻盯着猎物,一旦机会出现便果断出手。这时候如果你如果你选择放弃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曾经,那泸州老窖、腾讯、茅台等公司的长期投资者,不都是抓住了机遇一路走来的吗?虽然也一路磕磕绊绊,所以咱们得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抓住那些优秀的公司一旦机会出现便果断出手。五、龙头是唯一选择,股息率越高越好?在这投资路上,龙头是唯一的选择。在那增量行业里的领头羊哪个不是业绩斐然、时间拉长股价飙升?咱们得紧跟龙头别被那些小公司给迷惑了,现在小公司很多都容易爆雷。再来说说,这股息率越高越好。这就像那银行的利息一样,您把钱存进银行利息越高您赚得就越多。同样地,您把钱投进那些股息率高的公司也是能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如果这个派息如果超过70%,也就证明公司没有新的投入去创造更多的利润,原有有的资本金,然后源源不断的产生足够的利润,这方面有利也有弊,像林园喜欢百分百派息的公司,像我喜欢派息率百分之40~到70%之间的公司,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六、此刻入场正当时,但需留点现金流现金是氧气,这一点应该是巴菲特提出来的,而且他自己也做到了。在任何时刻都保留有足够的现金等着抄底,目前伯克希尔的现金储备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这是令人艳羡的!现在这个市场恐慌情绪已经最低,市场的成交额也也到了很低的一个位置,不得不说,下跌的空间真的非常有限,此刻正是入场的最美时光!也是我们这些标榜价值投资者大展拳脚的时候。但是咱也得留点现金流,以备不时之需。您想想看,如果咱把钱都投进去了结果市场来个回调那咱们岂不是要哭爹喊娘了?所以咱得留点现金流这样才能在市场中游刃有余。七、远离实体经济投资,好公司都已上市这个观点虽然很多人不愿意看,但确实是如此。现在真的没有什么好的机会,值得你去创业。在我看来,目前这个大环境下,尽量别投资实体经济,包括 P E ,特别是一级市场。为啥呢?因为那些好公司基本上都已经上市了,如果你要买这类资产的话,咱们直接在股市里投资不是更直接、更方便吗?虽然这里面坑很多,但是只要找到伟大的公司,收益还是不错的。很多人都说风浪越大鱼越贵,但是在实体经济真的不是这样子。目前实体经济风险大、周期长,咱们这些小投资者哪能承受得起啊?所以咱得远离实体经济投资,直接在股市里寻找那些好公司这样才是明智之举!八、投资需冷静,手中有股心中无股最后,说说这投资心态。投资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咱得时刻保持冷静,别让情绪左右了咱们的决策。手中有股心中无股,这样咱们才能在市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那些假象所迷惑。就像那高僧打坐一样心若静万物皆灵。咱们在投资时也得保持这种心态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保持不败之地。这时候真的是黎明之前的黑暗,大家一定要坚持住,熬过去一定能够阳光明媚!
7/10/20246 minutes, 5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60.生产国与消费国的各自难题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生产国与消费国的各自难题,来自北海茶客。现在各方面的争论都很大,今天我提一个角度,就是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争论。一、美国的问题是过度强调消费,第三产业发达,生产能力不足,供不应求的结果就是价格上涨,导致通胀。这三件事是连在一起的,首先是美元体系是美国人的特权,它可以用这张纸来购买全球的商品和服务,疫情期间更是直接把钱打到你账户上,直接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有钱了自然会消费;其次是宽松的货币环境滋生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牛市,由于美国的居民资产全部通过基金配置在了股市,由于居民的包包感觉更有钱了,会对未来变得更乐观,消费方面也会更加大手大脚;最后是因为美国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非常发达。从统计数据来看提供无形服务的行业,大概占比为80%。这个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系统由于有最低工资保护制度,体力劳动者的薪酬一直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而这部分群体的数量是庞大的,恩格尔系数也是很高的,这部分人的工资收入差不多要全部用掉,这个支出过程会进一步驱动对服务业的需求,导致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的扩张。所谓的“工资-价值”螺旋就是这么产生的。最终的结果就是通胀,即使高利率也是通胀,因为高利率只能控制工业和建筑业的扩张,但是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繁荣是对利率不敏感的。二、中国的问题是过度强调生产,拥有独步天下的制造业,政策都是作用于供给侧提升生产力,短期因为地产失速影响支出,需求不足,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由于一直由朴素的价值观支撑以及当前全球体系的分工,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占比是非常高的:2018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全球占比为28.2%,高于排名第二的欧盟和排名第三的美国,同期印度、墨西哥和越南的制造业产值占全球比重分别为2.8%、1.5%和0.3%,中国制造业体量是印度的10倍、墨西哥的19倍、越南的102倍。中国在2009年成为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第一大国,全球份额达到20.9%,2018年进一步升至28.9%。出口份额也快速增长,199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在全球占比仅为2.5%,到2008年已升至12%,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出口大国,2018年进一步升至17.2%。由于货币宽松导致的资源错配,我们对“大水漫灌”有深层次的恐惧,再加上美国的加息,实际上在本轮经济下行中的货币政策是非常克制的。有人在讨论量化宽松,要知道量化宽松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手段,当前我们的降息和降准都还有很大空间的情况下,讨论QE是明显很扯的事情,也是对政策意图不了解的幼稚。然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常规的货币政策已经完全失效了,因为地产的失速,居民、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处于非常明显的缩表进程,中央银行给再多的钱没有用,没有人借钱,还钱的人倒是很多。我每天会收到5个让我借钱的电话,虽然穷这个事情泄密了,我还是会流着眼泪说:不好意思,不需要。天量的供给对应收缩的需求,结果肯定是价格水平的稳步下降。三、地缘政治使得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进一步脱钩,两边的价格趋势短期都无法改变。本来对面负责印钱消费,我们负责生产,世界相安无事了20年。但是这样的局面现在有太多力量去修正:首先是世界有些区域的人开始看不惯只知道印钱消费的人。就凭一张纸,就可以在全球各地都享受人上人的生活。以前英国人和荷兰人开银行都要有硬通货来作为储备的,倒了美国人怎么就开始不这么玩了。当世界没有替代方案的时候,靠自由民主这些口号去发表一些装逼的演讲还是能吸引很多人的,大部分人本质上是慕强而不讲逻辑的动物。如果美国人能自律一点少印点钱也就罢了,但除了沃尔克算是个克制的人,后面的美联储主席构建了无数的理论来印钱,这个理论的社会基础是大萧条给美国人民带来的恐惧,本质上就是美国人民再也不想过没钱的日子了。其实人类脱离金本位的时间不过50年而已,还有新兴的比特币都是这种替代方案。其次是美国本土的人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印钱的福利。在印钱的过程中由于资产增值的速度快于收入增长的速度,贫富分化一定是加剧的。但聪明的美国精英肯定要转移矛盾。关税只是这种体系失效的表现之一,生产和消费的脱钩,进一步加剧了两国各自的价格趋势。中美应该互相学习,或许态势没那么糟糕:美国人应该向他们的在西部拓展时代的先辈学习,只印钱消费不生产,肯定难以为继续。美国人好像已经警醒,所以他们在全球开展了一场供应链重构的运动。中国人不应该只强调生产,生产出来的东西只有触达每个消费者,生产才是有福利促进的。钱只有用了,才是真正的钱,不然都是镜花水月。同时应该正视第三产业的价值,不仅是基于人性,也是基于就业和经济复苏的考虑。别看现在市场信心缺失,很多人骂娘,其实只要金融市场能健康向上,居民资产负债表就能修复,信用扩张就重新启动,消费和投资也能重新走上正常轨道,也能为新产业提供更大的市场。
7/9/20246 minutes, 2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59.A股大牛市,没有中间道路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A股大牛市,没有中间道路。来自思想钢印9999。一、底部的条件大自然是进化的原因,也是进化的结果。在投资中,“成交量”是类似的因素,大部分投资方法都很难离开成交量,就像食物一样,它既是各种投资方法的结果,也是各种方法的前提。失去了这些流动性,A股的整体估值,特别是小盘股的估值将会下一个台阶。我再3月10号说过,国家队强行救市,并不会像很多大V说的那样激发市场风险偏好,反而会导致市场出现“置换效应”:置换效应,就是救市资金进入,把指数拉高后,一批资金反而解套跑路,这个可能性不小,特别是基民,被套了三年,减亏后赎回的意愿还是很高的,赎回后也很难再次申购股票类基金。另一个有可能解套跑路的是外资,北向资金去年在3100点持续净流出,此类长期配置型资金,如果宏观面和其他担心的问题没有改变,就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再流回来,反而可能在3100点上下继续净流出,形成置换效应。所以维持“未来几个月量能逐渐缩量、题材炒作退火、运行的重心仍然在3000点以下”的观点。任何有市场经济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价格不只是结果,价格更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以实体经济的商品价格为例,价格下跌是供大于求,但供求不会自动消失,一定要价格跌下来,产能觉得不划算,才会收缩,这中间隔着人的反应机制,导致价格的下跌与供需的逆转隔了一段时间。没有人想跌,大家都盼望通过一轮牛市回本,但这一波市场实际上是从22年才开始下跌的,相比以前的周期,我只能说跌幅不够,时间不够。更重要的是,A股高波动性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式牛市”没有中间道路:要么不来,要么乱来,要么一直在3000上下,要么一口气涨到8000点以上。本文就尝试抛开宏观变量,纯粹从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角度,分析本轮熊市何时见底。二、A股靠牛市A股赚钱有一个特点,其波动性决定了投资者只能“等牛市”而不是“挖牛股”,两个数据说明了这一点:第一个数据,以沪深300为例,由于2006和2007年的巨阳过大,2008年至今的这17年,全部运行在这根阳线的实体范围内,导致你的整体收益跟你在什么位置入市的关系,大于你投资时间长短的影响。科技股也是如此,2013到2015年那一波行情,创业板指数涨了近6倍,导致后面9年只能生活在这三年阴影中。要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支突破1万美元市值的公司,不是2018年的苹果,而是2008年的中石油,这就是A股蛮牛的力量。第二个数据,虽然近20年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代表小盘股的中证1000,年化涨幅分别为6.9%和9%,并不低,但这两个指数过去20年上涨和下跌的年份数都是各50%,考虑到大部分新股民都是在上涨时入市,炒作时间不到三年,那么整体亏损的概率非常高。相比之下,美股是完全不同的市场风格。标普近20年年化收益8%,超过沪深300但不及中证1000,其中却只有5年下跌,年胜率为75%。即便是美股历史上比较差的阶段,比如1962到1982年这“失去的20年”,年化收益率仅为3.4%,但年份涨幅却是7跌13涨,65%的胜率远高于近20年年化涨幅达到6.9%的沪深300。所以美股比A股赚钱并不是因为涨得多,而是因为牛长熊短且慢牛快熊,其涨跌分布更容易赚钱。就算是相比弹性大的纳指,其最疯狂的“科网泡沫”时期,上涨速度也不能跟A股比,如果以三年计,1997到1999年的纳指涨幅为215%,远不及上证1995到1997年和创业板2013到2015年的涨幅。但如果放大到连续5年涨幅之最,纳指上升至1995到1999年的441%,A股反而变小了。A股的波动率和换手率都远高于美股,导致A股大盘涨跌对账户收益的影响更大,你的收益长期而言,大部分取决于指数涨跌,特别是大资金和没有形成投资体系的散户。以前有人问我,股市上亏的钱到哪里去了?把A股的参与者分为三类,就知道了:第一、赚钱的人:这一波人能够抓住这两波牛市之一的机会,又能在接下来的熊市中减仓早、离场早,没有受到大的伤害,最终实现资产成倍增值;第二,亏损的人:在两波大牛市入场,却没有等到下一波牛市就亏得受不了离开的人;第三,贡献流动性的人:进入股市的时间长,但水平比较菜,牛市赚的钱熊市亏掉;或者两波牛市之间进入又退出者。A股股民亏的钱基本上被第一类人赚走了,我遇到过所有靠股市赚到大钱的人,没有不经历过那两波行情的。狂暴的欢愉,必有狂暴的结局,就算是涨速不及A股的纳指科网泡沫,2000年后面也用了14年才收复失地,涨幅不及纳指的标普,反而更快,9年后再创新高。A股“牛短熊长”的特点决定了A股的赚钱之道不在择股。A股必须择时,闭眼进场,就先失去了胜率;美股不用择时,大部分时候都在涨,任何时候买,胜率都超过50%,反而成本越“择”越高。相比之下,美股“择股”的意义大于A股,所以才会诞生巴菲特这样集中仓位长期持有成长股而获得长期高收益的投资大师。三、美股靠牛股美股指数涨得好,不代表容易赚钱。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自从买了纳指 E T F ,发现巴菲特也不过如此”,只能感慨“韭菜到哪里都‘菜’”。不要以为美股的钱好赚,那是指数,如果是个股的话,就算是七巨头,如果你不信邪,买的是特斯拉,上半年亏 -20%,最大亏损 -45%,清仓英伟达重仓特斯拉的“木头姐”旗下基金上半年大都是亏的,A有重仓“木头姐”旗下基金的海外基金 L o f 亏了 -3%。就算是指数,年初很多人认为,被大型科技股控制的纳指疯涨了一年,今年应该押“小”,结果小盘股指数罗素2000上半年只涨1%,最大亏损 -5%。如果千辛万苦搞了海外账户,结果上半年想抄底,买的是中概股、生物医药行业,那就更惨了。美股波动小,上涨持续性强,个股分化又大,才会诞生巴菲特这样的选股大师。为什么A股很难通过择股并长期持有来实现财务自由?举三个个股的例子你就明白了。如果苹果在A股,2021年跟茅台一起炒到60多倍,那一波牛市能涨3至5倍,但实际苹果只涨了1倍,这么高的估值,其后三年多,就算现在按苹果的美股估值和利润增速,也要跌20%,如果按A股现在科技龙头的估值,要跌30至50%。如果特斯拉在A股,新能源行情在2022年年中会炒到2万亿美元市值,到现在再跌到4000亿美元。如果英伟达在A股,估计一年前AI最火的时候,市值就炒到4万亿美元,现在又跌回2万亿美元了,实际上现在是3万亿。美股也有过过度波动的阶段,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大白马都涨到了几十倍上百倍市盈率,结果导致了其后十几年,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率只有3.4%,这些白马到了80年代初全部跌到10 P E 左右,这才有了80年代的消费股大牛市,后来美股消费股的波动就小多了。很多人拿巴菲特“只精选个股,不关注宏观和市场风格”的投资理念,来说明只要专注个股研究,就可以不受大盘指数的影响,也能长期稳定盈利。但这种简单学习巴菲特的方法,恰恰忽视了A股和美股的巨大差异。那些自称靠什么茅台,平安、万科、格力、宁德、比亚迪赚钱的“中国巴菲特”,号称赚了十倍百倍的,其实赚的仍然是牛市的大贝塔而非个股的阿尔法。所以说,A股并非不能赚钱,而是要有A股特色,既然波动大,那么价格就是高于一切的因子,不要只想蝇头小利;既然波动时间长,耐心就是资产翻倍的终极武器。简单说,如果你老是想着保卫3000点,不以8000点为目标,没有等到8000点的耐心,那从现在就不应该继续留在这个市场上。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无法想像A股跌回2500点以下,那你可能也无法等到8000点的大牛市。四、价格是解决问题的最高手段从A股波动率高的特点,不难得出两个结论:第一,A股赚钱只能靠整体的牛市而不是个别的牛股第二,只要市场跌得足够深,牛市初期并不一定需要宏观条件的配合近30年A股的三波大牛市:1996至2001年,2005至2007年,2013至2015年,有两次都是在宏观经济很一般的时候发生的,特别是1996至2001年,持续通缩、国企三年脱困、银行巨额呆坏账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经济上面对的困难不比近两年少。这三次熊市底部、牛市起点的形成,我总结为三大要素,个人认为按重要性排序为:估值、跌幅、下跌时间。低估值有效,但相对重要性一般,估值高低太过主观,A股的估值从来都是一个谜,更何况1995年、2005年根本就没有人看估值。跌幅是更重要的因素,正因为波动大,只要起点足够低,就有机会创造大牛市。金融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比较复杂,有些时候上涨能够吸引资金,有些时候是下跌吸引资金。如果把大牛市分为两段,前期主要靠“深跌+深度套牢”的低起点,逐步吸引增量资金。前面有一个观点,价格就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如果宏观经济不好,那就只能通过下跌来吸引资金或者说留住资金。低价才有人进场,去年下半年外资拼命流出,但深跌了一波之后,外资就老实了,不流出了,结果就是国家队拉到3100点,又守不住,才又开始流出。这三次大牛市发生的前一年,1995年、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2012年都发生了相对幅度和绝对位置的深度下跌。大家都知道2005至2007年涨了五倍的牛市很爽,但有几个人还记得2004年4月到2005年7月期间,从1783跌到998点的熊市最后一波杀跌的惨烈?要知道,当时宏观经济非常好,GDP增速从9%上升到11%,外资疯狂投资中国,加入世贸之后沿海工厂外贸订单拿到手软,创业成功率很高,房价开始暴涨等等,这跟谁说理去?那时最流行的解释是,中国股市跟经济无关,连赌场都不如,有制度缺陷,要推倒重来,跟现在的舆论是一样儿一样儿的。除了跌幅,下跌的时长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解套后卖出是人的天性,而牛市初期,市场风险偏好低,进场的资金很少,如果解套盘太多,就永远无法进入持续牛市状态。反弹越强,解套压力越大,后续调整时间越长,想要避开牛市初期解套盘的压力,只有一种情况,即长期深度套牢,以至于没有动力底部补仓,不涨个50%也解套不了没法卖。老股民应该记得2012年底持续跌了一年后大盘人气最低的时候,日换手率不足0.5%,大量“僵尸股”开始一个小时都没有成交,日线走势都是直上直下的,买卖价差很大。A股史上最极致的僵尸股是2005年12月6日,金宇车城全天没有一笔成交。什么叫熊市?这才叫熊市!这种底部跟2008年暴跌时的底部不太一样,2008年底离牛市高点才一年,很多人还记得手中股票的成本,还有人有钱不断补仓,换手率虽不高,但关注度不低,这就是离新一轮牛市还早。近期的量看上去比较小,但它是量化部分退出的结果,还没有达到极度萎缩的程度,按65万亿总流通市值计,如果后续量化被严格限制,日换手率最低到0.5%标准,极限地量将在3000亿左右,量化如果不被限制要在3500到4000亿左右,目前成交量还有5000多亿,谈不上低迷。另一个判断底部的角度,按照A股历史规律和人的行为心理,从起涨点上涨50%,并冲破前期的高点之后才会产生财富效应,新资金才能对冲解套盘的压力,所以牛市第一波的目标就应该是在3800点,50%的涨幅对应的起涨点差不多就是2500点。2500点的位置,3500亿的成交,不是说A股一定会跌到这个程度,而是如果跌到这个程度,未来大牛市的底会更扎实。当然,一旦突破3800点,后面怎么走,还是跟宏观有关。五、3000点的意义投资者抱怨A股的“3000点保护战”,实际上,2006年以前,A股长期的牛熊分界线是1300点,上证指数在1992年就突破了1300点,而1300点争夺战也打了14年。2015年以前是“争夺战”,2015年以后是“保卫战”。如果从前面列出的“熊底牛初”的三个特征看,2018年符合估值低和跌幅深的条件,只是底部的时间稍有欠缺,但用2020年年初的暴跌来补足。2019至2021年开始那一波行情,本来只是牛市的第一阶段,本身是具备了继续向上突破的能力,如果2022年的政策早点转向,疫后果断财政扩张,2023年跟全球股市共振突破3800点,那我们现在妥妥的应该是在5000点附近。当然凡事都是祸福相依,这波牛市挑战失败,结果这波熊市的跌幅也不如前两波,虽然大家感觉比较惨,但实际上A股的熊市历来都是腰斩起步,而这一波从2021年最高点跌下来也就30%,时间上我们也不一定需要太长的时间去熬过这波熊市。下跌不只是结果,下跌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所以不应该越跌越悲观,而是越跌越乐观。可如果下半年又出现强烈反弹,或者成交量始终缩不下来,而宏观经济又没有大的变化,那么熊市就不得不拖延,还是那句话,股价的下跌不只是结果,下跌也是解决问题的机制,不经历足够的痛苦,只能等到一轮套人的“假牛市”。最后要说明的是,本次内容完全不涉及宏观经济,因为以现在的决策机制,国内的宏观经济已成为完全不可测的因素,本文旨在尝试抛开宏观因素,分析A股可能的方向,我觉得这是可能的。
7/8/202416 minutes, 5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58.当长江电力估值超越茅台:周期股大抱团,像极了2021年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大势向下,春秋航空韧性几何?来自锋谈慧语。暑运到来之前,供需双方都在试探市场热度,第三方数据也提供了一些参考。上周听到的数据,是说票价同比去年下降了3%,本周正式进入暑运,价格博弈算是开始落地,预期走向现实,目前尚没有看到第三方的数据更新,但是从我有限的观察来看,未来两周之内的机票预定价格,又下调了,只是这次的下调是缓慢下调的,不像以往那样临期跳水。一、大势向下,消费疲软早在3月份的时候,对民航市场普遍的判断是“淡季更淡,旺季更旺”,经历了五一和端午小长假后,市场预期有所下调,对旺季也保持谨慎了。到目前看,即便是对暑运旺季谨慎的预期,也依然还是偏乐观了,消费之疲软可见一斑。早在疫情的时候,我们以为疫情一结束,经济就会快速反弹。去年这个时候,市场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了,工业景气度非常非常低,但是好在服务业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旅游业,先有淄博,后有哈尔滨,今年又出现了天水,工业方面虽然房地产链条崩塌了,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是非常给力的。总之就是,在一片惨淡的大环境下,还是有一些亮点的。到年底的时候,大家对今年的预期,可能还有争议,是惨淡的行业触底反弹呢,还是亮点行业也要覆没呢?到了今天,我感觉是惨淡的行业没有反弹,而去年表现还不错的旅游行业和新能源汽车,也有走下坡路趋势了。大势向下,无论哪个行业,或早或晚,都无法对抗这个趋势。当主观逻辑和客观数据不一致时,相信哪个?很多时候,数据是滞后的,只有凭借逻辑才能前瞻性的规避风险。这个逻辑,其实我早就懂的,比如我在对白酒和对房地产的预判上,我就是更倾向于侧重逻辑推理,但不得不承认,在面对旅游业和航空业的时候,我还是乐观了。我以为旅游业和春秋航空能独立于大势,特别是当客观数据表现出高景气度的时候,更加强化了我的这一观点。直到看到暑运旺季机票价格一再下调,我想是时候重新梳理一下,航空业与大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了,特别是低成本航空龙头春秋航空,究竟能否在百业衰退的大环境下,保持逆势成长?二、春秋航空利润韧性的逻辑分析很多年前有首歌《我想去桂林》,里面有句歌词: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旅游就是这么一个奢侈的玩意,得有钱还有闲,但是如果二者不能兼顾的话,究竟是钱重要还是时间更重要呢?以前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赚钱,确实没时间去旅游,好在每年总归还有一些节假日或者年假之类,在这样的假日虽然扎堆出游,但是大家对价格是相对不敏感的,好不容易有个假,错过了就没了。这个时候,航空公司相对赚钱是容易的。现在大家可能没以前忙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些人失业了,还在工作的可能也没以前忙了,收入也降低了,这时候时间有了,钱却少了。旅游不一定扎堆在旺季了,市场对价格也敏感了。这个时候航空公司还能赚钱吗?能,但是机票价格不可能太高了!从有钱没闲,到有闲没钱,航空市场的量也许还在,但是价格承受力已经不一样了。所有虚高的水份,最后都要被挤出去。我们存在的另一个误判,是以为国际线恢复,运力撒出去后,国内供求就平衡了,机票价格就会好起来。这个观点逻辑上就存在误区,因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航空公司的客户并没有增多,客户还是那些客户,现在是客户没钱了,消费力下降了,价格敏感了。大家可能会说实行入境免签吸引外国客户,这总算是客户增量吧?确实是增量,但是外国客户买机票是用携程还是春秋app呢?销售渠道不一样,基本上入境旅客大多数都不是国内航司的客户,当然不排除一些外籍华人会用携程。这块的增量其实是很有限的。大家也不必过度悲观。我以为,上述理由只能推导出航空业未来不存在暴利,只要产品具备高性价比属性,市场需求还是非常大的,毕竟,旅游这事是不可逆的,当一个人习惯了一年2-3次远行,是很难回到不旅行的生活的,生活越压抑,越需要寻找情绪输出口。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替客户省钱,薄利多销,就是未来的大市场,而这,恰恰就是春秋最擅长的事。其他航司就未必有这个能力了。行业熬了这么多年,有些航司其实早就在生死一线上了。以前我们可能会期望行业发生整合,弱化竞争,一定程度上实现机票价格的强势崛起,现在我们假设消费力下降,市场无力负担高昂的机票,而旅游毕竟不是必需消费,所以未来价格我不再做过高的期待,由于牌照价值虚高,那些经营困难的航司,最终可能都卖不出去,最后会慢慢的瘦身,走向自然消亡。他们所释放出的市场,也不是谁都能赚钱的香饽饽,另一个方向机场还在大规模扩容,未来时刻航网供给将不再是行业瓶颈。对于春秋而言,极限情况就是挤掉当前票价虚高的利润水份,走薄利多销的扩张之路。薄利多销的利有多薄?我想有个数值可以作为参考,那就是春秋的客公里收益,和三大航的座公里成本去对比。考虑到三大航的东航和春秋最接近,主基地都在上海两场,同时在宁波和兰州相互竞争,所以东航最具有参考意义。我们假设春秋的单位收益比东航的单位成本还低10%,假设春秋的客座率是90%,最后会发现春秋依然可以维持12%左右的毛利率,对应销售净利率大概在11%。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只比春秋2023年的销售净利率低1个百分点而已。我又回溯了疫情前连续多年春秋的销售净利率,都在11.28%-12.58%区间,即便在高油价叠加贸易战的2018年,其净利率也在11.46%。由此可见,春秋的利润率韧性有多强。一顿分析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前面讲了那么多悲观逻辑,最后究竟影响啥了?杞人忧天而已。
7/7/202411 minutes, 5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57.大势向下,春秋航空韧性几何?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大势向下,春秋航空韧性几何?来自锋谈慧语。暑运到来之前,供需双方都在试探市场热度,第三方数据也提供了一些参考。上周听到的数据,是说票价同比去年下降了3%,本周正式进入暑运,价格博弈算是开始落地,预期走向现实,目前尚没有看到第三方的数据更新,但是从我有限的观察来看,未来两周之内的机票预定价格,又下调了,只是这次的下调是缓慢下调的,不像以往那样临期跳水。一、大势向下,消费疲软早在3月份的时候,对民航市场普遍的判断是“淡季更淡,旺季更旺”,经历了五一和端午小长假后,市场预期有所下调,对旺季也保持谨慎了。到目前看,即便是对暑运旺季谨慎的预期,也依然还是偏乐观了,消费之疲软可见一斑。早在疫情的时候,我们以为疫情一结束,经济就会快速反弹。去年这个时候,市场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了,工业景气度非常非常低,但是好在服务业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旅游业,先有淄博,后有哈尔滨,今年又出现了天水,工业方面虽然房地产链条崩塌了,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是非常给力的。总之就是,在一片惨淡的大环境下,还是有一些亮点的。到年底的时候,大家对今年的预期,可能还有争议,是惨淡的行业触底反弹呢,还是亮点行业也要覆没呢?到了今天,我感觉是惨淡的行业没有反弹,而去年表现还不错的旅游行业和新能源汽车,也有走下坡路趋势了。大势向下,无论哪个行业,或早或晚,都无法对抗这个趋势。当主观逻辑和客观数据不一致时,相信哪个?很多时候,数据是滞后的,只有凭借逻辑才能前瞻性的规避风险。这个逻辑,其实我早就懂的,比如我在对白酒和对房地产的预判上,我就是更倾向于侧重逻辑推理,但不得不承认,在面对旅游业和航空业的时候,我还是乐观了。我以为旅游业和春秋航空能独立于大势,特别是当客观数据表现出高景气度的时候,更加强化了我的这一观点。直到看到暑运旺季机票价格一再下调,我想是时候重新梳理一下,航空业与大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了,特别是低成本航空龙头春秋航空,究竟能否在百业衰退的大环境下,保持逆势成长?二、春秋航空利润韧性的逻辑分析很多年前有首歌《我想去桂林》,里面有句歌词: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旅游就是这么一个奢侈的玩意,得有钱还有闲,但是如果二者不能兼顾的话,究竟是钱重要还是时间更重要呢?以前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赚钱,确实没时间去旅游,好在每年总归还有一些节假日或者年假之类,在这样的假日虽然扎堆出游,但是大家对价格是相对不敏感的,好不容易有个假,错过了就没了。这个时候,航空公司相对赚钱是容易的。现在大家可能没以前忙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些人失业了,还在工作的可能也没以前忙了,收入也降低了,这时候时间有了,钱却少了。旅游不一定扎堆在旺季了,市场对价格也敏感了。这个时候航空公司还能赚钱吗?能,但是机票价格不可能太高了!从有钱没闲,到有闲没钱,航空市场的量也许还在,但是价格承受力已经不一样了。所有虚高的水份,最后都要被挤出去。我们存在的另一个误判,是以为国际线恢复,运力撒出去后,国内供求就平衡了,机票价格就会好起来。这个观点逻辑上就存在误区,因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航空公司的客户并没有增多,客户还是那些客户,现在是客户没钱了,消费力下降了,价格敏感了。大家可能会说实行入境免签吸引外国客户,这总算是客户增量吧?确实是增量,但是外国客户买机票是用携程还是春秋app呢?销售渠道不一样,基本上入境旅客大多数都不是国内航司的客户,当然不排除一些外籍华人会用携程。这块的增量其实是很有限的。大家也不必过度悲观。我以为,上述理由只能推导出航空业未来不存在暴利,只要产品具备高性价比属性,市场需求还是非常大的,毕竟,旅游这事是不可逆的,当一个人习惯了一年2-3次远行,是很难回到不旅行的生活的,生活越压抑,越需要寻找情绪输出口。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替客户省钱,薄利多销,就是未来的大市场,而这,恰恰就是春秋最擅长的事。其他航司就未必有这个能力了。行业熬了这么多年,有些航司其实早就在生死一线上了。以前我们可能会期望行业发生整合,弱化竞争,一定程度上实现机票价格的强势崛起,现在我们假设消费力下降,市场无力负担高昂的机票,而旅游毕竟不是必需消费,所以未来价格我不再做过高的期待,由于牌照价值虚高,那些经营困难的航司,最终可能都卖不出去,最后会慢慢的瘦身,走向自然消亡。他们所释放出的市场,也不是谁都能赚钱的香饽饽,另一个方向机场还在大规模扩容,未来时刻航网供给将不再是行业瓶颈。对于春秋而言,极限情况就是挤掉当前票价虚高的利润水份,走薄利多销的扩张之路。薄利多销的利有多薄?我想有个数值可以作为参考,那就是春秋的客公里收益,和三大航的座公里成本去对比。考虑到三大航的东航和春秋最接近,主基地都在上海两场,同时在宁波和兰州相互竞争,所以东航最具有参考意义。我们假设春秋的单位收益比东航的单位成本还低10%,假设春秋的客座率是90%,最后会发现春秋依然可以维持12%左右的毛利率,对应销售净利率大概在11%。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只比春秋2023年的销售净利率低1个百分点而已。我又回溯了疫情前连续多年春秋的销售净利率,都在11.28%-12.58%区间,即便在高油价叠加贸易战的2018年,其净利率也在11.46%。由此可见,春秋的利润率韧性有多强。一顿分析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前面讲了那么多悲观逻辑,最后究竟影响啥了?杞人忧天而已。
7/6/20247 minutes, 2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56.医药竟然十年新低了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医药竟然十年新低了。来自投基联盟。最近的行情真的是无力吐槽,虽然有国家队在里面撑着,但市场还是在下跌,重心不断的往下,有点摇摇欲坠的意思。尤其是7月4日,指数虽然没怎么跌,上证也保住了2900的面子,但掀开一看,里子是一塌糊涂了,个股跌的稀里哗啦。7月4日上涨个股只有380家,但是却有超过4800家个股待涨,个股下跌中位数-2.79%,妥妥的又是一场股灾了。虽说不像年初那样下跌,但是跌得也很丝滑,因为账户缩水严重,大家也都基本躺平了,几乎没什么人交易了,成交继续萎缩。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被大家称为新三傻的医药,昨天已经创新低了,没想到今天竟然还在继续跌,又跌了1.87%,不仅跌破了2018年的最低点,而且是创了十年新低。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十年内,中证医疗的收益率是负的,没有创造任何的正收益,只要是还持有这一板块的人,已经全部都被套牢了。医药究竟有多惨呢?医药之所以这么惨,主要还是因为这轮熊市持续时间太长,跌幅太大了,前期积累起来的盈利,基本一次性就给跌没了。据统计,从2021年最高点以来,中证医疗指数最大跌幅接近70%,腰斩又腰斩,中间基本没怎么涨过,一直在下跌通道当中,可以说是非常的惨烈。根据最新的 E T F 净值,目前已经有2只 E T F 的单位净值低于3毛,出现了2毛的基金,都是医药基金,如果继续按照目前这个趋势,2毛基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在大家的印象中,医药曾经是一个优质赛道,与券商、军工这些行业完全不一样,长坡厚雪、受益人口老龄化,同时兼具刚需和创新,是妥妥的“男神”行业。但是,医药为何突然变脸了呢?虽然说医药受益于人口老龄化,也属于刚需行业,长期表现确实很好,是A股少有的高收益行业,但也是一个高波动的行业,周期性也是很明显,并不能持续的上涨。从过去的历史走势来看,医药共经历了4轮牛熊周期,牛市期间的涨幅非常巨大,但是熊市来了之后,跌幅也是很大的,最后都是回到起点,基本就是A字杀下来,每轮周期都是如此,波动也是非常大。所以说,医药并不是一个能长期上涨的行业,其实与券商、军工这些没什么差别,周期性的波动也非常剧烈。那么,如何投资医药行业呢?对于这种高波动行业来说,长期持有的方式是不正确的,过程会非常的颠簸,非常考验大心脏,估计没几个人能够扛得住。比较合适的方式是趋势投资,做波段交易,在底部的时候去买,然后有较好的盈利之后,一定要及时地止盈卖出,否则又会还回去,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另外从走势来看,因为这一轮大熊跌幅过大,基本把医药的上升趋势给打破了。之所以跌幅如此大,原因有两个。一是为过去高估值还债。我们都知道,在2019年到2021年,医药的涨幅是非常巨大的,还诞生了兰兰这种明星基金,中欧医疗健康的规模一度超过了340亿。因为涨幅非常的大,所以医药的估值非常的高,中证医疗的市盈率超过了110倍,泡沫非常严重,这种跌起来自然是没有底线的,也不会有资金过去关注。二是业绩持续衰退。实际上,更关键的因素还是业绩不行,这两年因为集采、反腐等原因,医药行业的业绩出现了持续下滑,我觉得这才是核心原因。统计了一下,从2023年一季度到2024年一季度,中证医疗指数经历了5个季度持续衰退,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而且下滑的速度非常非常大,这种是非常罕见的。当然,因为这两年跌的比较大,医药估值下降的很快,目前已经比较便宜了,中证医疗市净率只有25倍,已经到了历史大底部。因此,有不少人打算进场抄底了。从长周期的角度来看,这里的医药行业,投资的性价比是很高的,毕竟都已经跌这么久了,泡沫自然是被挤干净了,属于是赔率很高了,未来的上涨空间已经跌出来了。但是,综合来看,除了估值低这一点外,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政策面,还是没看到好转,医药目前还不具备立马上涨的条件,估计还需要熬比较长的时间,如果现在去买的话,甚至还要做好继续下跌的准备。尤其是在资金面这一块,其实还是比较难的,有很多资金在赎回基金,机构持仓的市值还在大幅缩水,也没有新增资金过来,除非行业出现极大利好,才有资金愿意过来,不然医药板块还是会很难。所以说,虽然估值很低了,但是不能以抄底的方式去买,否则会很痛苦,最好是分批买入,比如说分5次买入,然后投入的资金占比不要太高,否则会很痛苦,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起来。
7/5/20245 minutes, 4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55.从斗鱼分红,看腾讯投资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从斗鱼分红,看腾讯投资。来自博实。一、斗鱼派息9美元,对7块钱买的朋友已经回本斗鱼董事会宣布配发特别股息,总额3亿美金,约每股9.76美元。斗鱼盘前上涨30%,目前股价是17,前一日是11到12。如果是2023年末或者2024年初买的,大概可以在6到7元买入。正如一位朋友所说,每股分红都已经覆盖其买入成本了。斗鱼之所以去年价格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去年其管理层出问题了。市场可能比较担心其发展前景,去年全年跌了32%。很多玩游戏的朋友都知道,斗鱼和虎牙是目前市场比较领先的视频直播平台。虎牙也跟着斗鱼这一轮上涨,股价也上涨了12%。看来大家把他们看成一个行业板块了。其实斗鱼分红3亿美元,对腾讯来说从金额上看占比是非常小的。腾讯持股斗鱼38.2%。如果按照3亿美元来算,可能再扣除分红税之类的,最终都到手有1亿美元就不错了,目前大概是7.27亿人民币。7亿相对腾讯1400亿的利润规模来说,只有千分之5。但为什么从斗鱼分红这件事来看腾讯投资呢。我觉得主要是辨别腾讯投资的策略风格,以及通过斗鱼这个角度来推测一下腾讯投资资产的价值。二、从斗鱼案例看,腾讯投资资产的收益率先说腾讯投资的策略风格。我在2018至2019年花过一些时间把腾讯历史投资的项目和资产做了一个列表,基于自己对一级市场估值的理解,以及很多资产已经上市并且有公开价值和公开财报数据可以进行价值评估,对腾讯投资资产的项目进行了一轮梳理,当时的重要目标还是看腾讯的投资收益率。当时根据我个人估算的数据,腾讯的投资总体收益率保守看也有年化20%以上。当时腾讯大概是5000亿左右的投资资产,也就是拉长时间看,这5000亿资产大概能产生每年1000亿左右的收益。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给腾讯估值的时候,加上运营利润,2000亿利润的来源就是这么来的。腾讯过去最多的一年,也大概做到了1800多亿。后来疫情就来了,疫情期间投资利润和运营利润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有些投资利润会根据当年资产估值的变化去计算,加加减减最后可能还是亏的。其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也面对这个问题,就是股票类资产价格波动的时候,运营类资产的利润和股票类亏损一抵消,有些年份或季度还是亏损的。但其实这是因为股票类资产阶段性价格下跌导致的。所以,当时市场也不敢再给腾讯这5000亿资产投资收益和利润预期了,甚至腾讯只有200,大概市值当时也就2万亿左右了,那时候我认为市场已经不考虑这5000亿资产的价值了。就是直接抹掉为零了。客观说,其实给5000亿资产20%的收益有点基于历史的线性思维,因为从2018年向前5年,对于行业内专业的投资人,年化20%在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是有大概率能达到的。但是,自从2018年以后,尤其是疫情这几年,20%难度就变高了。定存只有2%的情况下,实际上一二级市场3至5年每年平均年化能维持在10%,我认为已经不错了。所以,腾讯这部分投资收益,也要根据金融市场以及经济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目前乐观也不能给20%的投资收益了。实际上只要能达到5%至10%也就可以了。但是这几年互联网公司也在提质增效,也在高质量发展。最后,我们其实发现,一些互联网公司,实际上扭亏为盈以后,或者盈利以后,还是有一定的现金回报能力的。尤其是看腾讯的总体的投资组合,如果不看其一二级市场出售的价格,单纯看这家公司能给腾讯进行的分红来看,实际上价值也是不错的。这其实也是回归价值投资的本质,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存续期间自由现金流折现。而这个所谓自由现金流折现,更直白一点就是,看他有多少钱能分给股东。投的钱能收回来就是回报,收回来的钱远远大于投钱不就是盈利么。做什么生意都一样。这就像如果半年前6到7块钱买了斗鱼,现在分红9块,不就已经收回来了么?后面的斗鱼给的分红也好,股价上涨或卖出也好,都是利润了。所以说,通过斗鱼这个案例,我们能看出第一点,腾讯的投资收益综合看还是不错的。前些年好的时候,至少能达到20%,这几年看着好像不那么好,但实际上我认为潜在的收益也在10%以上,甚至更多,只是报表上不容易体现。三、从斗鱼看,腾讯投资的策略与风格以前在看腾讯投资组合的时候,我和业内朋友们交流,我说中国运营模式和投资能力最接近伯克希尔的实力的公司是腾讯。我主要是以价值投资这个领域的知识或角度,在看腾讯的投资成果和投资组合和伯克希尔模式最像。这其实有点像芒格说的,拿着价值投资的锤子,见到什么公司都要钉一钉。所谓投资,最终是大道至简的,有时候也不分一二级,也不分是不是什么模式。刘炽平调研supersell的过程比很多人调研二级还认真,他真正去打了海岛奇兵这款游戏,并且取得很好的成绩,成绩当然一方面是说明他很聪明,另外一方面还说明他是认真的研究这个公司的产品了。所以,虽然说腾讯的投资更像一级市场,更像战略投资,比如斗鱼和腾讯游戏是有战略协同价值的,这是典型的战略投资。但是,如果我们看其收益率或者最终的资金上的收益,应该也不亚于甚至好于许多纯二级市场投资。所以,腾讯在许多投资上,不仅赢得了适当的利润,更重要的,还获得了战略发展的协同价值。以前我总是说,绝大部分公司做并购,最终结果就是不仅没有形成1加1大于2,甚至还出现了对两家公司的消耗。但是,腾讯的这种战略投资,既保持了双方的独立性,同时还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协同发展价值。当然,腾讯在投资组合中,也会存在一些纯战略意义的投资,目前可能不一定看得到特别高的财务收益。或者,腾讯也不可能在任何一个投资合作中,都能完美地让合作伙伴觉得最舒适。但是无论是从投资收益上来看,还是从投资对腾讯的战略协同价值来看,综合起来看,对腾讯的投资收益和价值是远超过单纯的投资财务收益的。京东和美团的特别分红,既实现了腾讯这边合理的减持需求,同时还通过特别分红的形式,更好地提升了股东的利益。这也是腾讯投资在投资收益、战略协同以外,给股东回报带来的附加价值。所以,综合看,我觉得我用伯克希尔这个锤子去锤腾讯投资有点狭隘和肤浅了。我觉得腾讯的业务和投资是具有咱们中国人特色智慧的经营与投资,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部分。我们中华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既能传承历史中的文明,还能吸收最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华,最终形成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7/4/20248 minutes, 1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54.万亿消费税改革,利好免税龙头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万亿消费税改革,利好免税龙头。来自认知饕餮。目前税收主要有三大税种,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一般是地方和中央五五开分成,除央企和大银行外的所得税以及个人所得税中央6成,地方4成,消费税中央独占。23年增值税6.92万亿,企业所得税4.1万亿,消费税1.6万亿,个人所得税大约在1.47万亿左右。23年地方政府出售土地获取收入5.8万亿元,较22年降低1.07万亿元,如果消费税能像增值税那样,地方和中央五五开,可以弥补8000亿的土地财政缺口,极大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困境。现在消费税改革主要有三点:一是扩大征收范围,从烟酒车奢侈品扩大到珠宝手表、贵重首饰等,后面可能进一步扩大到电子烟、一次性筷子等等,目前先试点的应该是珠宝首饰,这块对中免来说是一个利好,因为这两年中免在调整产品结构,香化占比逐渐降低,珠宝首饰占比逐渐在升高,珠宝首饰的毛利更可观,消费税的扩大可能会加大免税渠道的吸引力。二是征收环节后移,先前消费税是你在哪儿生产就交给哪个地方,比如茅台在贵州生产就把消费税交给贵州政府,五粮液在四川生产就交给四川。后置征收环节就是,生产端暂时不缴纳消费税,购买端去缴纳,比如北京人喝茅台,那么茅台的这部分消费税就交给北京,而不是贵州。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不利于发展落后的省份,因为消费烟酒珠宝的比例远小于发展较快的城市,像东部地区的消费税大概率会较之前增加,西部地区如四川贵州消费税会减少。但是征收环节后移有个最大的好处是,缓解了一部分重投资轻人的情况,人才是消费税的来源,未来地方会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人口落地而更注重民生。三是消费税下划给地方,消费税下划比例越大,地方就越有动力去注重“人”的生活。目前中免被套30%+, 今天准备加仓。
7/3/20242 minutes, 3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53.央行“借”债的弦外之音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央行“借”债的弦外之音,来自ice_招行谷子地。7月1日中午,央行官网突然挂出一则公开市场公告,该公告一出立刻语惊四座。长期国债价格应声下跌,以市场交易量最大的长期国债 10 年期国债为例,央行公告挂出不到2分钟,十年期国债价格大幅跳水,一改过去几天稳步攀升的趋势,根据十债期货2409最近5日的时分图,大幅跳水时间点对应的就是7月1日下午13:12,即公告发布后的2分钟。其他国债 E T F 都有类似的走势。那么央行到底发了什么公告导致市场会有这么大反应呢?我访问了央行官网找到了这则公告: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进一步删除修饰部分可以将原文缩减为: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开展国债借入操作。这一句话包含了央行的目的是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要执行的动作是国债借入,执行的时间是近期。维护债券市场稳健最近债券市场不稳健么?确实有点虚火上升,长期国债的价格最近半年持续上行,很多非银机构和农商行大量买入超长期国债,追求债券价格上行带来的公允价值增长。虽然央行在货币执行报告和公开谈话中多次提到低利率环境下长期债券的风险,但国债的走势依然是屡创新高。我们都知道,资产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中信用风险主要是资产违约的可能性,市场风险往往来自于价格泡沫。虽然,长期国债的信用等级等同于我国的主权信用,在国内债券市场上基本可以认为国债是0信用风险。但是,作为交易资产,只要价格泡沫存在就会有市场风险。去年,美国破产的硅谷银行就是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叠加造成最终破产。所以此次央行维护市场稳定的主要诉求是打压过高的长期国债价格。如何理解国债借入国债借入,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从其他一级交易交易商那边借来国债。《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人民银行不得参与国债一级市场交易,即中央政府不得直接对央行发行国债,央行可以从二级市场上买卖债券。央行目前参与国债交易的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现券交易,二是质押式国债交易,三是购买特别国债。现券交易最简单,就是央行亲自下场从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以达到调节流动性和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作用。质押式国债交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债逆回购,这是央行对市场释放流动性的重要手段。购买特别国债是指政府通过商业银行发行特别国债,再由央行从二级市场买回大部分。上面的三种涉及国债的交易中,质押式国债交中国债作为质押品并不进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央行也无权自由处置相关国债。央行特别国债和二级市场购债的总规模都相对偏低。这就造成了央行目前持有的可出售国债规模不大。当央行需要在二级市场抛售国债时,目前央行手头的国债库存是不足的。所以,央行只能从其他大行“借入”国债。很显然借入国债的目的就是为了抛售。接下来我们看看“借入”的方式。目前央行只是发公告说近期会借入国债,并不是已经发生了。所以,我们还不清楚央行是如何借入国债的。目前市场上的猜测有2种方式:一是购买法,即央行以一定价格从大行手中买入国债,然后再在二级市场上抛售。二是融券法,类似于股票市场上的融券业务,央行从大行手中“借入”国债,在二级市场上抛售,并约定好一个期限,等流动性偏紧的时候央行再从二级市场上买回国债还给出借人。这两种方法分别对应了网络上的放水说和收水说。在购买法中,央行向大行购买国债,实际上是在向市场投放一定流动性。但是,别忘了央行“借券”的目的是为了抛售国债压制国债价格。所以,央行买券投放的流动性很快就会因为抛售国债而回收。如果你把央行在中间的作用省去,购买法基本类似于央行通过行政命令强制大行在二级市场上抛售国债。所以,购买法拉长时间看既不是放水也不是收水。对于融券法,央行从大行借来国债并约定归还的日期。然后,央行在国债价格峰值时抛售,等价格回落后再从二级市场买回来还给出借银行。在此过程中,央行非但没有给市场补充流动性,反而是融券卖出后一段时间会造成流动性的边际收紧。我个人倾向于央行会采用融券的方式借入国债。这样短期市场可能流动性可能略有收缩。未来,国债和地方债发行放量,国债价格低了,央行再买回国债还给出借人。所以,央行国债借入操作的目的之一是降低流动性波动。央行前一段多次通过公开讲话警告利率底部持有超长期资产的风险。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这一次,央行已经把抽人的藤条拿出来了。虽然,央行还没真的打下去,效果却已经出来了:前一段单边上扬的长期国债价格告一段落,后面可能会进入高位震荡的走势。从央行的表态和近期一系列的动作看,今年市场见到中期利率底部的概率比较大。市场对于利率走向不宜过度悲观,利率见底但需要在底部维持一段时间,为地方化债创造良好的利率氛围。
7/2/20246 minutes, 3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2552.腾讯、茅台和万科(我对投资的一点思考)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腾讯、茅台和万科(我对投资的一点思考),来自指数之道。我的股票账户收益率为10.17%。主要操作是5月份趁地产股大幅反弹,清仓巨亏的万科系;5月底提前完成指数基金占总仓位50%的配置并增加腾讯控股至50%仓位。我这19年的总体投资收益率还算不错,增长了40多倍,复合收益率22%。但是我的主要收益率来自于前10年,遥遥领先沪深300。后9年我还能跑赢沪深300,但优势完全不如前10年。那么,后面9年发生了什么?从大趋势来说,这个阶段沪深300几乎原地踏步。从个人投资来说,2020年和2023年发生了两次挫折。2020年我重仓中国国贸和太古股份公司等高端消费收租股,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下,我的收益率落后沪深300超过40%,因为中国国贸和太古公司主要业务是奢侈品商场、酒店、航空等业务,此类业务受到了疫情的极大冲击,股价暴跌。2023年重仓已经腰斩的万科企业,然后又完成了两次腰斩,使我在2023年亏损25%,今年最惨时又亏损17%,一年多时间账户总亏损接近40%。虽然两次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分别来自于外因和内因,但由此看到了打断复利对账户整体收益率影响之严重。实际在2021年,因为上一年的黑天鹅事件,我就萌生了指数投资的想法,但由于2021年和2022年再次大幅跑赢指数,使我重新燃起了20年100倍的雄心,所以迟迟没有行动。直到2023年年初去美国游玩了三个月,在此期间认真思考了标普500的成功原因,并且认识到我过往投资收益率的不可持续性,所以开始买入指数基金,当时建仓标普500 E T F 占总仓位的15%。接下来就是重仓投资万科惨败,使我下定决心把更多的仓位往指数基金配置。标普500是全球最富盛名的指数,以任何20年为单位,持有该基金可以战胜全球90%以上的基金经理。要知道基金行业竞争惨烈,是人类的智力高地之一,基金经理好多来自于哈耶普斯、剑牛帝伦、清北复交,他们只要睁着眼睛就在思考投资。可是有趣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