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amp Logo
seahorseplanet.net Cover
seahorseplanet.net Profile

seahorseplanet.net

Chinese, Social, 1 season, 81 episodes, 1 day, 15 hours, 37 minutes
About
发掘女性力量,构建母系社会。
Episode Artwork

她是幸存者,还是战胜者?

本期节目是海马星球第一期英文访谈,对谈嘉宾是此前海马订阅邮件推荐过的《她是幸存者》这本书的作者格蕾丝·赵(Grace Cho)。我被格蕾丝对母亲的回忆录深深地打动,在这场对谈里,我借用了她的研究方法,以情感为线索——她创作时驱动她的情感,以及她记录的女性情感——询问了她创作的灵感和方法。这场对谈发生在东京海马大会召开之前,格蕾丝顶着感冒,热情而投入地接受了采访。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Tastes Like War: A Memoir,直译应该是“战争般的味道:一部回忆录”,出于各种原因,中文译名选择了“幸存者”这个词。很遗憾的是,在中文里,“幸存”只有非常消极被动的字面意义,也就是“幸运地存活”,仿佛活下来只有幸运,而没有战斗。但“幸存者”的英文对应词汇survivor是有很积极的含义的,有“通过积极战斗和争取而活下来”的意思。 格蕾丝的母亲君子(Koonja)是一个战斗一生的女性,她与贫穷、战争、男性的剥削和压迫、种族主义作战了一生,但她也是一个充满爱和生命力、创造力的女性,她不断地开辟新的道路,并试图给身边的女性和孩子提供庇护。 因为有这样的妈妈,格蕾丝也自然地选择了一条激进的学术道路,在边缘之地开拓了新的可能性,即便以冒犯家人和学术界的主流为代价,也依然要直面令人不安的家族、族群和国家历史,掀开男权国家和族群覆盖自身的正义华盖,揭穿谎言。 每一个战斗的女儿的母亲,都是战胜者,她的胜利,就是女儿身上不灭的火焰。 附上中文版,感谢负责此次采访联络和文字翻译整理的后浪出版社的刘艳君,也就是《她是幸存者》的责编。 《海马星球》与《她是幸存者》作者格蕾丝·赵对谈 一、民族志自传:“我的好奇心受愤怒、悲伤和被背叛感驱动,我将情感上的不适视作我的智性向导。” 海马星球:嗨格蕾丝,感谢你我的访谈邀请邀请。 格蕾丝·赵:谢谢你邀请我! 海马星球:今天我们将谈论你的书《她是幸存者》。这本书的中文版最近在中国出版,我通过中国出版商拿到了这本书,也阅读了这本书。阅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段感情紧张的旅程。我通宵读了它,我根本没睡。我中间哭了几次,不仅是因为它包含的情感力量,它也让我了解了20世纪韩国女性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以前都不知道——了解到那些在他们的祖国和美国的人。她们也与中国女性的经历相似,两个国家有一段非常相似的历史。 有些主题尚未被深入挖掘和充分叙述。非常感谢你出色的工作。我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或者未来读了你的书之后会感觉到这种强烈的情感之旅。他们会更加了解这段历史。你提到过,你表达如此真实而强烈的情感的能力,源于使用帕特里夏·克拉夫的方法——民族志自传。民族志作者将自己定位为观察的主体和客体。这对我来说也很令人耳目一新。他们从生活内部来探索经验。 一些学者提出了质疑,斥责了你的研究中的个性化和情绪化但是你拒绝符合所谓社会科学的客观,拒绝审查你自己的情绪。我个人很同意这一点,涉及所谓的客观性时,父权制和殖民体制下的学术传统有明显的局限性,因为我们的情感也是一项需要呈现、记录和思考的重要因素。你的书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我特别喜欢的是,你写道:“我的好奇心受愤怒、悲伤和被背叛感驱动,我将情感上的不适视作我的智性向导。”我非常欣赏这一点。我想借用你的方法,来引导我们今天的谈话,让我们通过探讨这些情感的起源,来开启每一个话题。好的。 二、孤独和恐惧:哪些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造就了这些韩国女性的恐惧和孤独?(03:09:08) 海马星球:我想从“孤独与恐惧”开始谈起,孤独和恐惧是女性在父权制社会几乎每天都会体验到的感受。你母亲君子”(Koonja),生于1941年的日本大阪,当时朝鲜还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二战结束时,她跟父母回到了韩国,那时已经被美军接管。因为贫穷,她无法接受教育,长大后,她不得不在美军的军事基地里谋生,或许还从事了性服务。而她的这段经历也被你的一些家人否认,这是一个很大的争议。但无法否认的是,确实有很多韩国女性当年曾经在美国军事基地作为被剥削的性工作者服务过;而且许多韩国家庭因为朝鲜战争而陷入了贫穷,生命受到威胁。战争和贫穷带来了生存的恐惧,而与家庭里的男性成员相比,给美军做性服务的韩国女性,她们会面临更多的恐惧和孤独。能否请你讲讲,当时的哪些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造就了这些韩国女性的恐惧和孤独? 格蕾丝·赵:我实际上想先谈一下日本帝国主义。因为美军有组织的性工作制度实际上源于日本皇军的性奴役制度,所谓的慰安所。这些慰安所遍布亚洲整个大日本帝国,因此,还流传着这样一种神话叙事——“美国从日本手中解放了朝鲜”。但事实上,1945年占领国政府抵达朝鲜半岛南部时,他们依靠的是日本此前建立的基础设施和人力,包括转移一些军事妓院。因此现在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年发现研究美军侵略的档案中,他们依然在使用“慰安妇”一词来指称被征召去为美军人员的性和情感需求服务的女性。 所以,你所知道的所谓“美国解放了朝鲜”的叙事,在很多方面实际上只是继续日本人创造的这些残酷和剥削,半岛的分裂本不应该是永久性的,而这也是引发朝鲜战争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你也知道,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战争的唯一目的是打击国际共产主义。但归根结底,这一开始是一场内战,双方争议的半岛统一问题及实现统一所需要的条件。这场战争对平民来说绝对是毁灭性的,整个半岛10%的平民被杀害,在北朝鲜,这个数字是20%。连美国军方官员都在记录中都说,他们把所有城镇都炸成废墟,以毁掉这个半岛。在这场毁灭性战争结束后,肯定会有幸存者。大多是像我的母亲和外祖母这样的人,失去了家里男人的女人,突然被迫在战后的灾难中谋生。 我是最近才了解到我的家人在战争刚结束之后的生活轨迹的一些细节,从一位当年在韩国认识我母亲的亲戚那里得知。《她是幸存者》在韩国出版后,他恰好看到了,我又和他联系上了。他主动跟我说了一些他自己的回忆和故事,我这才将这些新的细节纳入我此前对我家族的了解中。他告诉我,我母亲从乡下小镇搬到釜山时是13岁。她先是在一家工厂工作,在城市里到处打零工,几年后,她开始在美军基地附近的夜总会工作,因为那里工资更高。他只比我妈妈小几岁,所以他记得很多。他差不多是根据自己的年龄来回忆。他们搬到釜山的时候,他上四年级。她开始在夜总会工作的时候,他才开始上高中。这样推算,那时她大概18岁。几年后,我妈妈不仅在釜山的夜总会工作,还得辗转到其他夜总会工作,以满足美国士兵的需求。 这个我最近,在写作《她是幸存者》之后知道的细节,让我对她的恐惧和孤独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可能比其他任何细节都更深刻,因为这项工作不仅危险、有辱人格,她还不得不离开家,在自己还很小的时候,第一次离开家人生活,根据他告诉我的情况估计,她大概二十岁。当我想到自己在那个年龄、我女儿在那个年纪,我们的生活是多么不同,多么优越。我们生活在安全、舒适的的大学环境,在接受教育;而我母亲则通过为美国士兵提供“安慰”来养家。 海马星球:是啊,我觉得这个词特别讽刺。 格蕾丝·赵:是呀,想到这个,令人很不舒服。想想战争的政治背景,我思考谁是战争的赢家和输家。平民永远是输家。而在平民中,仍有一个等级区分。而像我妈妈这样的女人几乎是最底层的,因为她们受到韩国政府的不公对待,那些人从她们的劳动中获利,却视她们和她们的孩子为弃儿。如果我们再考虑一下,不管朝鲜战争有没有赢家,美国确实是赢家,虽然不是军事上的胜利,但朝鲜战争是美国未来大规模军事投资的合理化借口,这造就了美国这个军事帝国,而且现在他们在韩国永久驻扎。从美国的角度来讲,它永远没有正式结束战争的动力。因为对美国来说,韩国的战略位置如此重要。你问了为什么她的孤独和恐惧一直延续到她在美国的生活中。她被当地人视为外国人;在她遇到的为数不多的韩国人中,他们都觉得她是妓女。因为,如果你作为一个韩国女人,和美国男人或者混血孩子在一起,那时候人们就会这样假设。专门有一个词来称呼这些人 海马星球:有一个贬义韩语词,“洋公主”。 格蕾丝·赵:“洋公主”,字面意思是西方公主,但这是个贬义词。你还必须考虑移民经历。如果你搬到一个文化、语言、食物完全不同的环境,那是相当孤立的经历。她又会体会到孤独和恐惧,但是,我也想记住她不仅仅是孤独和恐惧的那一面,能够像她那样活下来,她也很勇敢。 三、与哥哥的争议(11:48:25) 海马星球:这种孤独与恐惧,在某种程度上,也被你有意或无意地继承了。在你的书里,你把你的童年描述成了二代移民,虽然你是个混血儿。你写了我称之为家乡的地方,是个保守排外的白人小镇。但你哥哥对此有异议,对吧?但是他对那段历史的记忆不是这样的。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你的记忆和你哥哥的记忆,在这一点上会如此不同? 格蕾丝·赵:我认为一部分跟性别有关。因为我想我哥哥有一些他能享受到一些特权,而我作为一个女孩不一定享有的。我认为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 另一部分原因是,我不能说,自己真的了解我哥哥的心理,他比我大,他在韩国有不同的经历,比如他在那里上过学,他还记得作为一个跨种族孩子的经历。我觉得他当时真的很想相信美国,以一种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方式。我觉得他想相信这个“拯救叙事”,这个国家会给他们机会,而韩国没有做到这一点。 对我自己来说,其中有些因素是对的,但我非常清楚自己在那个小镇的他者感受和疏离感。我小时候和我母亲很亲近,总是跟在她身边,我观察到她受到的待遇,与我和父亲在一起时看到的不同。我吸收了很多她的孤独感。也许我哥哥不一定会这样做。 四、今日亚裔美国移民的境遇,与君子在70年代的美国相比,是否没有任何改善?(14:10:26) 海马星球:我能理解,性别和成长背景很能说明问题。这是亚裔或者其他种族在美国感受到的孤独。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倒退,或者说,美国其实一直是这样),我们见证了保守主义和恐惧症的急速蔓延,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期间和之后,它甚至甚至占据了美国的政治舞台的中心。我想很多读者和我一样,是在看了你的书之后,才了解了2021年亚特兰大按摩中心枪击案的历史背景。在这场悲剧中,一位白人男子杀死了9个与他素不相识的人,其中大部分是韩裔和华裔女性按摩师。你觉得今日亚裔美国移民的境遇,与君子在70年代的美国相比,是否没有任何改善? 格蕾丝·赵:我认为情况很复杂。自70年代以来,情况既有改善,也没有改善。他们肯定取得了一些进步,比如我们看到了在种族代表上的一些重大变化,例如,你在娱乐业看到了更多的亚裔,或者更多的亚裔作家和学者的作品出版了。所以更普遍地说,某种程度上,公众对众多经历中亚裔美国人的经历是有所了解的。我们被更多地看见了,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年里。我认为这部分是上一代移民的孩子们都纷纷成年了所带来的成果。但同时,也是美国更广泛的多元化公平和包容运动所带来的成果。就种族公平来说,我们与其他运动是密切关联的,并受惠于它们。一直有很多人致力于让人们认识到白人特权是如何运作的,尤其是在结构层面。但我觉得这也是其复杂之处,有改善,就会有反弹。我们也看到了美国保守派的强烈反弹。所以,当人们关于种族的对话,开始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改变现实时,我们也看到,有几个州颁布了出版批判性种族研究作品的禁令,有些甚至直接禁止特定书籍和作者。还是存在审查制度,合法的审查,这有点不寻常。还有LGBTQ的情况开始改变,但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反跨性别的法律,以及针对跨性别者和酷儿的暴力行为的激增。就目前亚裔美国人的处境而言,我们在历史上一直是隐形的。我认为部分源于“模范少数种族”神话。他们塑造了这样的神话:看看亚裔美国人在学校成绩多好,看看他们有多成功。这个神话只是让我们和其他本应是盟友的团体对抗。但它也掩盖了亚裔美国人所经历的暴力和歧视。这也让普通人持续否认我们的经历。 你提到了亚特兰大,以及对亚特兰大温泉枪击案做出反应的警官,他说杀人动机与种族歧视无关,而和性幻想有关。这件事告诉我的是,在白人权力阶层看来,亚洲女性所遭遇的性别暴力,甚至都不被认为是种族暴力。但是任何以一个亚裔美国女人的身体行走世上的人都知道,我们所属的种族让我们更加容易受到性暴力和性骚扰。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我们如今的经历,与像我母亲一样的那一代女人连接起来——她们被期待为军队中的美国男人提供服务。 所以这是对亚洲女人是妓女的刻板印象的结构要素之一。但这种刻板印象是由美国在亚洲缔造的军事帝国现实所创造的。 海马星球:是呀。我们都知道色情网站的调查显示,亚洲女性排名第一。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恭维。 格蕾丝·赵:不是,绝对不是。 海马星球:这实际上非常危险,我们被视为男性的“性客体”。 五、羞耻 (19:25:27) 海马星球:说到这个,关于羞耻这种重要的情感。自从父权制统治社会以来,羞耻是加诸女性身上最重的一种情感。你在书中前言里说,贝尔·胡克斯的《作为解放实践的理论》这本书使你认识到,“耻辱本身就是一种用于迫使受压迫者闭嘴的政治工具”。你的书里写道,为美军提供性服务的约100万女性,她们虽然用自己的身体和劳动供养了韩国亲人,甚至还把韩国亲人带到美国生活,但她们却被韩裔家庭称为“可耻的家庭秘密”。我觉得很多来自不同民族的女性都能对此产生共鸣。甚至连嫁给美国男人并移居美国的10万韩国女性,也被这种羞耻感困扰。而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观察到,用羞辱来约束和压迫女性,是世界各地父权社会的通用工具,有无数女性都在遭遇同样荒谬的羞辱。你的书是对这种羞辱压迫的公开反抗,并且让你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书中,你写了你妈妈赞同让你把她的故事写出来,但这激怒了你的亲人,他们还和你断绝了关系。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我非常想知道,你是如何应对自己的反抗所付出的代价的? 格蕾丝·赵:大概在我23岁生日的一周前,一位家人,也就是现在否认我母亲是性工作者的家人之一,告诉我了家庭秘密,我妈妈以前是性工作者。这个消息带给我的冲击非常强。这种强烈的情感是羞耻,我必须真正去探索这种感情从何而来。我觉得我们通常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性工作是可耻的。所以当它离我如此之近的时候,真的成为我起源故事的一部分,这成了我开始研究它的契机。我面对这件事的最主要情感是羞耻,但另一个非常强大的情感是困惑。这种困惑变成了好奇,我需要知道和理解我的家族史,它最终战胜了耻辱。某些时候,我甚至觉得在这件事上我别无选择,我必须继续研究这个。在《她是幸存者》中,我把它描述为“打开了一个开关”。一旦开关打开,秘密暴露出来,没有回头路了,因为你现在看见了一些之前被隐藏的东西。 在我的第一本书中,我写了一个我做的一个非常生动的梦。我后来意识到,这是关于我家里人因为我所做的事而起的冲突。在这个梦中,我在一片空旷的空间走着,走向我童年的家,一个坐在车里的韩国人走过来告诉我,用一种很恶毒的方式说:“不要回到你出生的地方。”但我还是回去了,我回到了我和家人共同的家,我在找我妈妈,打开一扇门;当我打开它时,我感到极大的恐惧,但我无法让自己停下来,因为我必须知道另一边发生了什么。我意识到,在那个梦里,那个告诉我不要回去的人,就是让不要做这项工作的家人。 但那个梦也让我意识到,我的好奇比我的恐惧更强大,所以我继续我的工作。我知道,我的写作会让我和其他家人疏远。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早已经渐行渐远了。随着年纪渐长,我对世界的看法就越深刻,与他们的非常不同。在理想情况下,我想调和这些分歧,但是我们没能做到,这让我很难过。但我必须考虑自己的优先事项,以及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非常诚实地说,我的工作开始于自私的动机,是关于理解我自己的创伤,不是为了更大的事情。但随着我的工作的推进,我越来越意识到,有很多其他人认同或支持它,其中最重要的是我母亲。因为如果她跟我说她不想让我发表我的作品,我会尊重这个愿望的。我之所以会为她这么做,而不是其他家人,是因为我和我妈妈关系非常亲密,我珍视这段关系。但是如果这个要求来自一个我感觉不到任何爱的家人,一个从来没有试图去从我的视角看问题的人,一个从未尝试过就我的担忧进行真正对话的人,我只会感觉到,他们只是在逼我闭嘴,就因为他们对我写的东西感到不舒服。而那不是我渴望成为的那种人,我不想成为一个屈服于这类东西的人。事实上,我妈妈不仅同意出版我的第一本书,她看到印刷出来很激动。这一点让我觉得,我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站出来讲述自己的家族史之后,有很多陌生人来找我,告诉我他们对我的作品有共鸣,或者感觉自己就是书中所代表的那些人。我就是这样应对这件事的。这是一种对冲突的解决,虽然这种和解不是发生在我和其他家人之间,它是我能找到的一种中性的和解。 海马星球:我知道,你的书是在你妈妈去世后出版的。在你写作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过向她展示你写的一部分? 格蕾丝·赵:我有没有给她看过? 海马星球:是啊,给你妈妈看。 格蕾丝·赵:不,我是在她去世之后才开始写《她是幸存者》的。但我的第一本书…… 海马星球:嗯,你的第一本书。 格蕾丝·赵:我跟她谈过那本书,我本来要给她看其中的一部分,但后来她突然去世了。就像我在回忆录中写的那样,我拿到了封面设计,很激动地想拿给她看,两天后她就去世了。在她去世前的几周里,每次我见到她,她会从我的书包里拿出一本书说“这是你的书吗?”,带着很多兴奋,期待看到这本书。 海马星球:我觉得很荒唐……不管关于事实层面的讨论是什么,但“如果我妈妈由于贫穷和否认系统压力成为性工作者,我真该为她感到羞耻”这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觉得非常荒谬。这非常非常……如果你仔细想的话,这种感情是极其不公正的。我觉得这种羞耻很荒谬,因为它实际上源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权力的不平衡。应该感到羞耻的是那些向被剥削的妇女购买性服务。 六、性产业合法化和去羞耻化是否是解放女性的真正出路?(29:07:10) 海马星球:或许我们还可以聊聊另一个看起来吊诡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在当下西方很敏感的话题。我住在德国,这里也讨论这个话题很多年了。性产业合法化和去羞耻化是否是解放女性的真正出路? 我们知道,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有一个斯堪的纳维亚模式,他们不会将出售性视为犯罪,或者说定为刑事犯罪,但把购买性定为刑事犯罪,因为这显然违反了人道主义原则。但德国没有采用斯堪的纳维亚模式,公众对此有很多争论。那些愿意向买家出售性服务的人会争辩说,这是自由。 正如你所说,当某些白人女性在争取出售性的“自由”时,很多少数族裔女性还在争取不被卖身的自由。你对性产业非罪化带来的结果又什么看法? 格蕾丝·赵:我其实想指出,我母亲所工作的系统实际上是完全合法的。合法化实际上就是允许政府监管,(我母亲工作的系统)就受到韩国政府的高度管制,美国军方官员在监控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就我妈妈的情况而言,正是性工作合法性让官员能够控制女性的身体。我不是性工作合法化的倡导者,虽然我认为性工作的非刑罪化是重要的一步,我也认为,性工作的去污名化是女性解放的一个要素。我不认为这是唯一的一条路,但是我们说过,羞耻是一种用来对付女人的武器,我认为,消除性工作的污名化——更广泛地说,对女性这个性别的污名化——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对身体,以及我们选择用身体来做什么的自主权和自由。但这样做只是女性解放的一个要素。而我想思考的是,性工作之外的身体自主问题,包括其他类型的劳动力。比如,不得不受制于工厂、在不人道或不安全的条件下工作的女人,或是那些拿着最低工资、不得不做繁重工作、只为让我们有食物可吃的农业工人,或者那个放弃自己的渴望,而去做看不见的家务劳动,最终让她的丈夫事业蒸蒸日上的妻子。 海马星球:这些工作与性工作之间有区别,区别在于,性工作主要由妇女提供, 也充满了羞耻感。这种羞耻感最终可能会……如果我在在工厂工作,改行时我不会感到羞耻,但如果我一名性工作者,那么我可能会被社会排除在任何其他工作之外。 格蕾丝·赵:对对,确实如此。所以我认为性工作远不止是被污名化的劳动形式,但我知道,有些支持性工作自由的倡导者会说,我们需要在女性劳动的连续体中思考问题,因为如果我们把性工作区分开,这是一个例外工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助长其污名化。我想这就是我认为这很复杂的原因。是的,所以我们能兼顾两件事吗?一方面,我们能否在连续体中看待这个问题,在更大的范畴,即非人工作条件下,如何看待女性自由和身体自主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能否消除工作中与性别有关的污名化? 海马星球:是呀。 格蕾丝·赵:是啊,请继续。 海马星球:这很难。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话题。 格蕾丝·赵:我想再说一件事,你指出的我书中提到的观点,我在书中引用了已故的阿杜尔·德莱昂的观点,她曾是菲律宾的性工作活动家,也是艾滋病活动家,她提到了西方女性主义者关于选择当妓女权利的争论,并指出,能对这个事情进行讨论本身就是一种特权,因为只有在生存没有危险的时候,一个人选择是否成为性工作者的权利才有意义。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争论并不总是有意义的。例如,在朝鲜战后,当你只有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时,你不得不走向性工作。 七、质疑和愤怒: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会造就精神分裂症?为什么在美国,精神分裂症在美国多发于少数族裔?(34:50:27) 海马星球:接下来,我们到下一个话题,质疑和愤怒。我们刚刚谈到了打破羞耻的枷锁所需要的勇气。我相信,这种勇气往往始于质疑现状,并感到愤怒,但这种质疑和愤怒也是有代价的。你说到自己有三位母亲,这都源于这种质疑和愤怒。第一位母亲积极而充满魅力、热爱家庭、卖力工作、具有企业家精神,努力想要融入美国白人社会。但尽管她才智过人,并且加倍努力,她慢慢意识到了自己作为移民没有被真正接纳。与此同时,作为“洋公主”,她被韩国社会瞧不起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是被排斥的,没有一个欢迎她的祖国可以返回。渐渐地,第一位母亲崩塌了,第二位母亲出现了,她开始质疑这个世界,不再信任它。我们不知道她患病的原因,但结果就是,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你后来有一个重要发现,精神分裂症有它的社会成因,但当时人们却认为它只是基因缺陷。能否请你讲讲,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会造就精神分裂症?为什么在美国,精神分裂症在美国多发于少数族裔? 格蕾丝·赵:我一直觉得这不仅仅是遗传病,即使在我还是15岁头一次观察到我妈妈身上的变化的时候,我就知道不可能只是因为遗传,因为她经历了很多创伤,但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2016年,一本名为《我们最令人不安的疯狂:跨文化精神分裂症案例研究》的书出版了,书中谈到精神分裂症的六个社会性因素。该书研究的是人们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他们一再发现同样的事情,研究人员现在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这些就是精神分裂症的社会性成因,精神分裂症不仅仅是遗传因素造成的,我们的基因和社会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我看着这份清单,意识到六个风险因素中有五个都适用于我妈妈。你知道,其中有些我凭直觉知道,比如童年时期的贫困、性创伤、其他类型的童年逆境。但还有两个因素,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很惊讶。它们会出乎意料,只是因为我以前没有在文献中读到过,但从直觉上来说,我知道这是有道理的。其中之一就是移民。有过移民经历的人更有可能患上西方精神病学所说的精神分裂症。另一个是,作为白人社区中的有色人种,这与种族密度有关。社区的白人越多,或者你的同类越少,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就越高。这些研究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它们只是告诉我们事实如此。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一领域进行更多的探索。 我的感觉是,一部分是由于,如果你每天要面对种族主义的压力,经过几十年,你的韧性和应对日常生活的能力会逐渐磨损。但我觉得,另一个原因是,心理健康护理系统(它被越来越多地输出到世界各地)是基于这样一种医学模式——它仍然认为精神分裂症、精神疾病,与其他疾病一样是生物性疾病,与文化无关。它将治疗简化为两件事,一是药物治疗,好像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了,特别是在美国,我们有一个精神卫生保健系统,它实际上并不照顾人们,而是把他们关起来或隔离起来。在这里,特别是如果你是穷人或患有精神疾病的有色人种,你就更有可能遇到警察,而不是遇到治疗师。你知道,目前在美国最大的所谓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最大的三个机构是监狱。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精神健康治疗”办法就是药物处方。这已经取代了任何实际护理。这里面又有很多不同的因素,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复杂,在这个领域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八、主播的母亲与格蕾丝的母亲(40:52:13) 海马星球:是的,我绝对相信这是一个研究不足的课题。我会说在每一个国家,在每一个原子社会,因为,我在中国看到了类似的情况。在看到你母亲第二阶段的人生时,我仿佛看到了我母亲的相似经历。我母亲也是一个极为聪慧勤奋的女性,也有很高的自尊和自我期许。她虽然没有遭遇种族歧视,但是她曾经因为家庭出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属于一个糟糕的阶级,在60到70年代,遭遇了很多暴力和歧视。因此,她虽然高中成绩优异,却被排斥在大学之外。后来,在中国进入另一个阶段时,她还是通过努力,获得了大学学位,在婚姻和工作中,也都遭遇了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她也有很多质疑,努力反击,也表达了强烈的愤怒。到后来,她身边的很多人都背后说她“精神有问题”。在她人生的后半段,她也的确越来越焦躁,经常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无法控制地一直在讲述自己人生中的痛苦往事,以及她所遭遇的不公。但我知道,她没有病,她经历了创伤,她完全有理由去讲述。有问题或者说有病的是这个社会。 不同的是,我不能做很多研究,因为我不是社会学者。而你给我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你记录了第二位母亲所经历的幻听和幻觉,并追究了它们的具体起因。比如,为什么树会对她说话?我觉得这一部分很迷人。它们代表的是谁的声音?你是家中唯一如此深入地去理解她的质疑和愤怒的人,是因为你的理解和靠近她的努力,第三位母亲才得以出现。 九、你怎么看待Metoo运动发展到现在所留下遗产?(43:58:11) 海马星球:我想到,六七年前Metoo运动刚兴起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女性都在表达愤怒,但都是在私底下做,尽管她们中大多数人没有被确诊为患精神分裂症,但人们会觉得她们精神上有问题。我不知道Metoo运动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情况,让这个社会更多地关注女性的愤怒,而不将她们视为精神有问题。你怎么看待Metoo运动发展到现在所留下遗产? 格蕾丝·赵:我觉得你说的这一点很有意思:如果个体女性表达愤怒,她通常会被认为疯了。但如果是集体表达愤怒,情况就有所不同;当集体愤怒引发了一场运动,至少有一部分人会认为这是合理的。至于Metoo运动的遗产,我只能回答,作为一名生活在美国纽约、在一所大学任教的女性,我在我生活的这个地方看到了一些具体的变化,颁布了一些法律和政策,旨在减少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例如,大学改变了对性侵的定义及相应的政策。现在,法律认定的核心在于是否有“积极的同意”(enthusiastic consent),在性接触过程中,必须有积极地说“可以”,而不仅仅是没有拒绝就行,定义是否有性同意是根据这个标准。在纽约市,从Metoo运动开始之后,陆续通过了一些法律,让性侵害及基于性别而发生的暴力的幸存者,对施暴者提出指控的程序更加容易。我不知道长远的结果会是什么,但我认为,这些具体事例表明,由于女性的争取,一些认知视角的变化已经发生了。我认为,我们仍然处于挑战父权制的初期阶段,但总的来说,Metoo运动中的愤怒是有成效的,它让我们看到了集体愤怒的可能性,这相对而言的是那种可以被孤立、否定,或者让它变得隐形的个体愤怒。 海马星球:我现在有一种感觉,人们会比以前更愿意听这些女性的质疑。至少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我注意到了这一点。与六年前相比,我们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情况是,当一个女性想到要提出质疑,或讲述她受到虐待或性骚扰的经历时,社会的支持明显高于以前。 格蕾丝·赵:哦,那很好,我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 海马星球:是啊。这很振奋人心。 十、爱与希望:是怎么想到用食物来作为贯穿这本书最主要的线索的?(47:56:00) 海马星球:我想我们可能要谈到我们这次聊天的最后一点,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爱和希望”。我说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哭了很多,大多是在读这个部分的时候,我强烈感受到了爱和希望的时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虽然我也来自东亚,但我对韩国的文化了解很少,我注意到中韩的文化差异有多大。君子和她姐姐互相向对方表达如此强烈的爱意。很直接地表达,她们紧紧抱着彼此,请求对方不要离开。这种情感表达是如此动人。还有你回忆起在你小时候,你妈妈每天早上温柔地抱你起床,给你准备好早饭。后来,你又向她表达你的爱意,你给她做饭,表达你的爱。做饭是亚洲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也许在全世界都很重要。你给她做她爱吃的韩餐,这一方面让她恢复了享用韩国食物的合法性——一开始,她来到白人世界的时候,她是羞于表达她对自己喜爱的泡菜的渴望的。另一方面,你通过为她做饭,向她表明,你不会走上她走上的那条路,她努力不让你走上那条服务别人的职业道路。 你在书里写到了食物中的政治和社会等级压迫,但写得更多的是食物带来的爱和希望。能不能请您给我们讲讲,您是怎么想到用食物来作为贯穿这本书最主要的线索的? 格蕾丝·赵:这本书的起源之一是,我母亲突然去世后,所有关于她的记忆都回到了我脑海中,它们都来自我童年时代的“第一位母亲”。我注意到,在每段记忆中,场景里都有食物。她在做饭,她在喂别人,她在觅食,我意识到,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都是围绕着食物展开的,这些是我此前都忘记了的,因为当她变成了我们所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后,我差点就忘了这些。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忘了那位母亲。也是通过我对这段黑暗历史的研究,我想把她带回来。所以我意识到要做到这一点,方法就是表现她与食物的关系,她是如何通过食物来维系家庭的。但同时,食物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或养育,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货币形式,我能从这些记忆中看到这一点。所以在这个她没有很多资源的世界里,食物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尤其是她在食物方面的技能,让她在这个社区里交到了朋友——在这个社区里,大部分人都把她看作外人。但我也意识到,这也是衡量她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因为一旦她对食物的兴趣下降,她的心理健康也恶化。她教我做韩国菜的时候,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有些东西开始愈合。这不仅是对她的治愈,也是对我的治愈。因为这是她第一次能够以一种不会让她陷入过去创伤的方式谈论过去,而是在一个“爱的空间”谈论过去。她用这种方式教我做的韩国菜,不是普通的韩国菜,而是我外祖母以前为她做的菜,在我妈妈教我以前,我自己也从来没有吃到过这些菜。她给我展示了我的家族历史,如同赠给了我一份礼物,而这是我成年后一直在追寻的。我要说一下,这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决定。只是在我悲伤的时候,当我看到了我妈妈的幻象的时刻,(用这种方法来写作的)想法就自动出现了。 海马星球:我对(食物)这种治愈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力量很有共鸣,鉴于我们都来自亚洲国家。 十一、您是什么时候找到自己抵抗的空间的?在什么年纪?您会如何描述您今天的使命呢?(53:27:22) 海马星球:最后一个问题。就像从你引用的贝尔·胡克斯在《选择将边缘作为激进开放性的空间》,我发现有三个关键词“激进”“开放”和“边缘”,尤其触动我。因为作为一名女权主义者,一个很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我有和她完全相同的经历。在你引用的那本书中,“我们的生活,取决于我们构想替代生活的能力,这类方案往往是临时构想出来的……边缘性也是激进可能性的发生之地,是一个抵抗的空间。” 我选择了从边缘去寻找女性未来的新的可能性,有时也被人们视为一个激进的人,虽然我所做的尝试极为温和。我觉得,或许这是因为驱动“激进者”的爱往往是热烈的,而她们对未来所持的希望也更为坚定,这将我们与那些迟疑、不确定的探索者区别开来。您是什么时候找到自己抵抗的空间的?在什么年纪?您会如何描述您今天的使命呢? 格蕾丝·赵:我想第一次可能是在大学,当我有机会离开我长大的小镇,认识了一群朋友,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格格不入者。但我当时并没有概念工具来理解“边缘地带作为激进空间”。直到读研究生时,我才真正接触到贝尔·胡克斯的思想,还有她的指导。她是我在纽约生活的头三年的导师,她真的改变了我对自己在世界中位置的看法。我可以从可能性的角度来看待被边缘化的经历,充满激情地拒绝遵从具有排斥性或在心理上十分暴力的规范。因为我认为,规范性可以同时拥有这两种性质。所以我开始重新认识我的边缘地位,这不仅仅是别人将我放置的位置,而是我主动选择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有趣的是,你选了三个词,你实际上没有提到“选择”这个词,因为对我来说,“选择”这个词很重要,我是选择边缘的位置。 海马星球:我不知道……我没有“选择”,我觉得我是被挤到边缘的。 格蕾丝·赵:最初肯定是这样的,但后来我发现,边缘依然有希望,如果你能重新创造空间的话。 海马星球:确实! 格蕾丝·赵:至于我的使命,我的使命一直是,给那些我们不愿看见的东西照一束光,我们不愿看见,只是因为它们太丑陋或者要面对它们太痛苦,但这是一个社会必须做的事情,这样我们才不会继续复制痛苦和丑陋,这就是我写作和教学的动力。如今,我作为一个母亲,我经常会思考我的孩子们所继承的这个世界,以及我希望他们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立足,所以我不会像我的家人那样对我的孩子隐瞒事情,我希望他们明白,我们可以带着同情去看待那些丑陋的事情,即使我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但是我们还必须培养一种发现美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技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海马星球:是的,你这样说我很感动。我被你描述自己使命的方式感动了。我相信这种始于勇气的力量。或者说,你必须有勇气去研究它,然后,还需要爱,发现美的眼睛,去理解的能力。你有没有你有什么榜样可以与我们的听众分享。 格蕾丝·赵:我们在访谈中谈到过的人,我的妈妈、我的老师贝尔·胡克斯和帕特里夏·克拉夫,她们都在某种程度上教会了我很多。我想就勇气这一点说一说,我从不认为自己有勇气。 海马星球:你很有啊! 格蕾丝·赵:我知道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但我觉得很多时候,我只是需要去做那些事。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痛苦和丑陋,因为他们离得太近了。因为我是我母亲的女儿,我和她的经历隔了一代人,我所处的位置让我能够去审视那些事,而不至于离得太近。我觉得,这些历史创伤和暴行几乎就是一个心理黑洞,如果你离它太近,你就会被吸进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 在思考暴行如何浮出水面时,真实的故事永远不会在事后马上浮出水面,也许需要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才回过头去看…… 海马星球:如果他们没有被遗忘的话……非常感谢你能和我有这次非常非常鼓舞人心的交流。我希望你更多的书能被翻译成中文。 格蕾丝·赵:是的,我也希望如此。非常感谢你邀请我,也感谢你在播客中所做的女权主义工作。 海马星球:谢谢。希望我们有机会在美国再见面。 格蕾丝·赵:是的,听起来不错!
10/14/20240
Episode Artwork

海马东京大会嘉宾讲座和女性影视人联盟倡议

本期播客内容是2024年海马东京大会的上午嘉宾讲座内容,以及一位英国的女性导演水獭发起的女性影视人联盟倡议。 上午嘉宾讲座的主讲人和主题: 落合惠美子教授:日本历史上的双系制,也就是两性平等继承财产和皇位、可以随母也可以随父居并且女性可以自由离婚的传统制度,是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被儒教和西方逐步瓦解、导向“男主外女主内”的父权制的; 闾丘露薇教授和埃里噶:两代媒体女性的职场性别歧视遭遇,以及她们如何开展女性职场联盟互助; 川A和殊寒:什么是女性共居,女性共居作为父权异性恋霸权之下的婚姻制度的替代方案,它需要哪些基本共识,做好哪些物质和心理准备。 关于水獭发起的女性影视人倡议联盟:如果您对女性影视人联盟倡议有什么想法和建议,或者你想参加这个联盟,可以写信到海马官方邮箱。 下个月,我们还会公布一个参与在线平台的方式。
9/30/20240
Episode Artwork

海马东京大会回顾及脱口秀

本期节目是海马2024年东京大会的回顾,以及脱口秀环节的录音。 大会总结及脱口秀开场 DD:《如何平衡健身和家庭》 X:《女男老师有别》 MG:《某入式》 EMMA:《真是太平等了》 PP:《无需男人的评价》 DMW:《J人为何变P》 XN: 《狗眼看D》 BW: 《勇抓偷拍狂》  YG:《女孩适合当老师吗》 KZ:《拉拉是如何养成的》
9/15/20240
Episode Artwork

秋瑾,唐群英和我们的椰子树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卡马拉·哈里斯的非洲裔妈妈曾对她说:“你以为你是(凭空)从椰子树上掉下来的吗?你生活在一个前因后果之中。”这句乍听起来很无厘头的话,最近在网络上被疯传,它提醒了我们很重要而朴素的道理,就是我们这些后人今日得以在树下乘凉,要感谢前人栽下的树——不管它是不是一颗椰子树。 本期对谈是海马星球2024年东京大会召开之前,专门制作的一期特别节目。为的是缅怀一个多世纪以前,那些留学日本、为今日中国女性开山、栽下女权之树的中国女权先辈。秋瑾、唐群英、陈撷芬……这些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留日女性,是中国第一代留学女性。她们勇敢地踏向充满风险的解放之路,不仅拓展了自己的人生,还办报、兴学、办厂、组织妇女运动、冲锋陷阵,甚至献出生命。但她们的故事,还被讲述得远远不够。 这些了不起的女性,为今日中国女性的权利造就了前因,前因造就了我们,而我们从她们的故事里可以看到,我们此生的努力,也会成为下一代女性的前因。历史责任并不遥远空洞,而是切切实实地在我们手里握着。我们今天为自己拓宽的每一段道路,会被我们之后的女性看到和记住。 播客里提到的人名和关键词: 王廷钧(秋瑾前夫) 吴芝瑛,廉泉的妻子 。 服部繁子 ,服部宇之吉 的妻子。 《慈禧:开启现代中国的皇太后》by 张戎 妇人谈话会 东京的实践女学校 师范速成科,工艺速成科 下田歌子 中国同盟会 陈撷芬,父亲是上海《苏报》的报社社主,由于该报纸刊登了邹容写的《革命军》一文而导致全家遭到清廷通缉 共爱会 实行共爱会 《江苏》杂志,<女学论文>专栏 燕斌,《中国新女界杂志》 (中国)同盟会 《留学生取缔规则》 东京的《朝日新闻》 陈天华 浙江同盟会 《中国女报》 《敬告姊妹们》 《秋瑾文集》 金天翮 马君武,翻译斯宾塞(Herbert Spencer)的《女权篇》(此处有口误,原话:《女权论》;正确版本:《女权篇》) 徐锡麟 县令李钟岳,下令杀秋瑾 葛健豪 成女学校 由李元创办的留日女学生会 《留日女学会杂志》(此处有口误,原话:《留日女学生杂志》;正确版本:《留日女学会杂志》) 东京女子音乐学校(此处有口误,原话:东京女子学校;正确版本:东京女子音乐学校) 女子北伐队 南京,吴淑卿 上海,女子军事团,女子北伐队,上海女国民军,女子经武练习队 张竹君,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西医,组织了红十字会医疗班 林宗素 《民立报》 妇女参政权审议会 Emmeline Pankhurst,埃米林·潘克赫斯特,带领女性社会政治联盟(Women’s Social and Political Union)开展了比较激进的参政权争取运动 设立女子参政同盟会湖南支部,创办《女权日报》 《广东省临时省会简章》 《广东省临时约法》 上海的爱国女学(蔡元培创立) 何殷震 何殷震的丈夫刘师培 女子复权会,机关报纸《天义报》 张汉英,在她的斡旋之下,成女学校设立了清国女留学生速成班,回国后和唐群英一起创办《女权日报》在北京创办中央女学校、女子工艺厂,筹办南洋女子政法大学。
8/14/20240
Episode Artwork

想象母权社会

“想象我们的社会”是海马星球新开启的一个系列主题,在未来,海马星球会邀请不同的姐妹来探讨和讲述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构想。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女权博主“午后的水妖”,在这期节目里,我们探讨了如何抵达母权社会的路径,比如破除爱情迷思、在家庭内部回归母权,以及一个母权社会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竞争机制、社会文化、公共决策程序等等,设想了一个在母权社会长大的女孩,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这不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探讨,但它是第一张铅笔草稿,我们将慢慢填充这个蓝图。 一些关键词和作品: 父源性伤害 母系 matrilineal与母权matriarchal的区别 礼物经济 播客:Female Political Strategy 1915年的小说《她的国》by 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 《通往平等社会的道路 The Way into an Egalitarian Society》by Heide Göttner-Abendroth
7/30/20240
Episode Artwork

糟糕的选择之外还有探索和创造

本期海马星球回复了两位分别住在中国和法国的听友的来信,虽然她们生活的境遇和担心的问题很不同,但却有相似之处:她们面临着的选择似乎只有糟糕和更糟糕两种。 一个面临恶劣实习条件和性别歧视的大四学生,还是一个在自由派党派男候选人和排外的极右翼党派女候选人之间徘徊的未来女性选民,可能都会有无力和绝望感。然而我们要看到,男权社会提供给我们的选择,往往是虚假的,它遮蔽了真实的可能性,造就“非此即彼、别无出路“的幻觉。而如何看到真正的世界和更多的可能性?从尊重自我、链接她人、探索世界开始。 本期提到的播客: 播客“学渣集中营” 美剧《美国夫人》
7/15/20240
Episode Artwork

当你为了梦想翘学和打架

暴雨是一个来自西北城市的天才少女,虽然她的家人拒绝看到她的天赋,但她从小就非常清楚自己的才能。 在一个保守、厌女的地方的单亲家庭里长大,早慧的她早早看到了成年人的愚昧固执,这让她倍感孤独。但她没有气馁,而是从初中开始就给自己规划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路径。为了追寻自己的理想,年少的她对成年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不得不争吵乃至扭打,跟家长和学校不懈争取自己的自主权和资源支持。她的努力最终将一步步把自己送到了理想中的北美名校。不循规蹈矩的她,在抵达了无数人羡慕的高点之后,却又从知名公司辞职,选择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在这期对谈里,暴雨分享了她的战斗经验,如何以健康的心态学习,以及积极向身边人寻求帮助和资源的重要性。 书籍推荐: 《非暴力沟通》by 马歇尔·卢森堡(美) 哈佛这样教谈判力 (Getting to Yes) by 威廉·尤里 和罗杰·费希尔(美)
6/29/20240
Episode Artwork

放下自我评判,外向探索

这期播客里,你会听到三位海马听友的来信,分别关于姥姥、母亲和女儿之间爱,关于穷乡僻壤中脱骨而出的女性力量,和关于如何脚踏实地地在自己目前的境遇里,做一些促进女性权益的事情。这些看似微小的感悟和行动,恰恰是女性在逼仄的父权环境里,自我滋养、确认和推进行动的最佳案例。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不断浇灌这些幼苗,就能不断拓展外向探索的动力,形成积极的正循环。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呼兰河传》by 萧红 《额尔古纳河右岸》by 迟子建 《巨流河》by 齐邦媛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by 燕燕 《迈向女性主义的国家理论》by 凯瑟琳.麦金农
6/14/20240
Episode Artwork

找回人类的母亲

在父权社会以父系家庭切断母女纽带、隔离女性之前,母女关系本是世上最强大的联盟。母女关系始于带着卵子的母亲的胚胎成型于祖母子宫之时,存在于女性生命的每一个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时刻。母女之间的纽带如海浪,如涟漪,如莲花与莲蓬,它为女性的丰沛情感奠定基础,深深影响她们与自身和其他女性乃至世界的关系。 因为母亲承受着父权社会里无孔不入的压力,她常常无意中给女儿转嫁这些压力。因此父权社会之中的母女关系,多数难以避免不同程度的回避、争夺、嫉妒、辛酸、猜忌、愤怒、误解等痛苦。母女都渴望对方的爱,但她们的情感却无法流通,就像炽热的岩浆与海水相互奔赴,却只能凝结为丑陋僵硬的黑色礁石,堆积越高,彼此阻隔。 如何能重新浇灌出世上最强大的联盟?大狮姊再次作客海马星球,进行了非常抽象的一次对话。正如博主川A1234567的名句——“人类失去母亲,已经太久了”,人类需要找回她们的母亲,而这或许可以从每个女性找回自己流动的情感开始。 本期关键词: 母兽 情感自然流动 脐轮 卵巢与女性三代的“三位一体” 艺术家付晓桐
5/31/20240
Episode Artwork

海马大会在东京等你!

姐妹们好, 先来宣布一个你们可能会喜欢的消息:这个夏末,第二次海马大会要在东京召开啦!本期播客节目前半部分是介绍海马大会内容和购票流程,后半部分会回应上一期播客《一人一杀的意义和限度》收到的读者来信。 2024年海马东京听友会主题:想象母系社会——四海女性欢聚,畅谈美好未来 地点:日本东京 时间:2024年8月24日,9:00 – 21:00 官方活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购票步骤: 第一步:申请购票: 请发申请购票信到海马官方活动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里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必答题: 请写几句话,说明你为什么想要参加海马听友会? 你想要使用微信支付还是paypal支付购票?       选答题: 是否想要做志愿者(志愿者可以免票)? 是否想要参加脱口秀表演? 是否想做其他的才艺表演,或展示你的创作? 你是否有自己创作的女性相关艺术品或手工艺品,想要在大会上售卖? 你对活动还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我们收到邮件并通过你的申请后,将给你发送购票的付款方式; 第二步:付款购票; 票价:30张早鸟票,25欧元(195元),常规票35欧元(273元),慷慨支持票45欧元(351元) 第三步:请将付款凭证发到官方活动邮箱。 我们收到您的付款凭证后,我们核对无误,将会把电子票发到您的邮箱,并同时发送参会协议,您需要在上面签字同意。签字的参会协议到时候需要与门票同时出示才能入场。 第四步:准备行程 收到票之后,请尽快开始准备预定和安排行程细节。 如果您发信后一周内还没有收到回信,请再发一遍,以防我们遗漏。
5/14/20240
Episode Artwork

“一人一杀”的意义和限度

上野千鹤子和田房永子《从零开始的女权主义》里,提到日本女权主义者提出的“一人一杀”理念,意思是异性恋关系里的女性,哪怕花一辈子去改变男友/丈夫,让他参与到家务中来,也是婚内女性为自己夺取利益的一种方式。田房乐观地认为,因为“个人的即政治的”,“社会整体不可能突然改变,但是只要女性们努力改变自己家庭里的男性,整体肯定也会慢慢发生改变。” 虽然反婚育的主张,在社交媒体上已造成一定声势并获得不少千禧一代的共鸣,但这个主张和现实之间却还有一定距离。官方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30-34女性未婚比例仅为8.7% (https://file.c-ctrip.com/files/6/yuwa/0R71o120009dwkxcgE938.pdf) 这意味着超过90%的女性依然结了婚,而2022年,中国只有14%的家庭选择不生孩子(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22KS2K05561JHR.html)。这也就是说,当下大部分中国育龄女性,依然被困在婚育之中。 今年以来,一连串的高知女性在婚内被剥削的案例——从陈朗博士悼亡夫时对“女权男”丈夫婚内不做家务的痛苦回顾,到一位在加拿大男性悼念亡妻的募捐网文爆红后,无意暴露出一位优秀的女性远赴加拿大追男宝、被家庭榨干的经历——让全社会看到,即便受到海外高等教育的华人女性,也依然在婚内处于高度失权/被剥削的状态。在女性埋葬才华、潜能乃至生命的婚姻故事里,倾诉、哀愁和大而化之含糊其辞地对“父权社会”的控诉,显得苍白无力。 从这个角度而言,过去两年里,“一人一杀”这个表述,开始被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已婚女性使用,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至少对那些因为现实条件而无法摆脱婚内压榨的女性而言,它是一种行动起来的方向。海马星球邀请了两位在不同程度上践行了“一人一杀”的30+女性Helen和安安,探讨了各自进入婚姻的原因,生育的经验和各自在婚内争取权益的经验,以及“一人一杀”这个理念和实践的作用和限度。 推荐书籍: 《女人的事》by 【美】梅根·斯塔克
4/29/20240
Episode Artwork

女权主义是航向,你是自己的舵手

本期节目回应了一位年轻听友Z的困惑。作为一个觉醒的女权主义者,她一面了解到女性在男权社会里生存的不公和风险,一面又感觉到自己和男性相处时会忍不住产生好感。她想问:如何跟男性相处才是对的? 这个问题相信困扰着很多年轻的女权主义者,但其实,在复杂的现实世界地形里,绝对的对错是不存在的,如果每个人的日常行为都要有那么细致的规训,那就变成了虚妄的男权宗教。坚持原则和教条主义是两回事,因为害怕出错而不敢自己做出决定,反而会丧失主体性,这不是有机生命体的发展方式。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方向是去往何处?我们在这个生命的阶段所作的一切,是否依然在向着目的地去?只要内心笃定,方向清晰,你就是自己生命最可靠的舵手。
4/13/20240
Episode Artwork

糟糕的纳入式

经过19世纪到20世纪的努力争取甚至是惨烈斗争,人类女性似乎在男权社会里得到了更多的自由,这其中就包括一些性自主权。大部分女性不会再因丧失所谓的“贞洁”而被社会抛弃甚至杀害,她们甚至似乎获得了掌握自己身体和快感的权利。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并非如此,谈论女性性生活里的某些事实,依然是禁忌。在一个看似自由的时代,女性依然不得不面对很多身体和健康威胁,而谈论这些威胁会被认为是“扫兴的”、不体面的。 本期海马星球和医学博士生大魔王一起探讨了女性的自我身体探索、她们快感的生理机制和“性生活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男权社会塑造了 “性生活=异性之间纳入式性行为”这样的僵化错误概念,将生殖行为等同于性行为,这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让女性时刻遭受怀孕和病毒的威胁。 我们还讨论了电影《可怜的东西》里的父权性霸权和恋童癖问题。 当女性充分破除从小被灌输的这些错误观念,重新发掘性的丰富、灵动的可能性,她们或许才能体会更完整的自主性,更完整地体验自由快乐的性愉悦。 节目中提到的一些书籍文章和人名: 《海蒂性学报告》by 雪儿·海特 《三八节有感》by 丁玲 《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录》by 曾志 Julie Bindel(英国) 《女性没有不痛的选择》by 张苹(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Kn7rXpGQl6ku-9MF8vfwA)
3/31/20240
Episode Artwork

听友互动:女权主义者就得赚大钱吗?

这一期节目我回应了两位听友的来信。 第一位听友说:“想和您探讨一下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是关于女性主义、金钱与自我价值评估的。”这位听友认为,那种觉得经济独立之后才能人格独立受到尊重的想法,可能也是有毒的。然而她日常听看女权主义的相关内容,总会涉及到经济独立甚至财务自由的话题。她深知赚钱的能力只能代表人的一部分价值,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比如社交场合中,女性朋友时不时提到她男友工资低时、刷到“女性要搞钱”话题,她就会非常焦虑且无法与低工资的自己和解。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为什么你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平凡人/女性(不是躺平类型),都有些政治不正确了?“我所认同的女权主义,一定不是偏向于精英主义、绩效主义的,应该是平等爱每一个人的。”“有没有什么书籍纪录片、影视剧、播客有涉及到这个问题吗?” 第二位听友表达了她的两个困惑:不想进入恋爱关系,但却有身体接触的渴望,以及面对女性朋友们比自己更好的家庭条件,在巨大的差异面前羡慕而迷茫,担心担心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从阶级、历史、性别收入差距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特征去看待自己面临的个人问题,会让我们更清楚自己感受的正当性。当然,也需要学会善待我们自己的心理知识,以便帮助我们对当下保持专注,消除对未来的不安。 播客中提到的书名: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日]上野千鹤子 《塔列班与女巫》[意]西尔维娅·费代里奇 《去他的父权制》[法]玛蒂尔德·拉雷尔著
3/15/20240
Episode Artwork

保护自己,好好吃饭

人们说,食物是妈妈/姥姥/奶奶/爷爷/爸爸的爱。 人们说,食物是乡愁的起点和终点。 每当说起食物,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联系到这样温馨的画面:一家人围着桌子坐着,大人慈爱地给孩子夹菜,所有人快乐地笑着。 但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为什么我们说到食物,通常只聊对它的渴望,以及食物的治愈能力,却很少说到它和权力紧密相关? 食物跟政治权力紧密相关,从监狱里的食物分配等级,到一个国家内部和全球食物的分配等级。性别权力等级,也决定了女性平均而言更少获得蛋白质,决定了男性因此平均而言会更为健壮。 在家庭内部,食物也跟权力紧密相关。购买、准备和分配食物,餐桌上无处不在的代际权力较量,也会破坏孩子和食物的关系。 本期海马星球再次请来餐饮业的墨鱼和心理咨询师殊寒,聊了聊食物之中那些不温馨的权力关系,希望通过正视这个关系,帮助孩子们找到办法,去重建自己面对食物的主体性,建立与食物的健康关系。
2/28/20240
Episode Artwork

跨越世纪的女性回忆:柳红(下)

在上集里,正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的柳红老师,一位备受尊敬的当代中国经济史作者和独立学者,讲述了她的姥姥和妈妈和她童年的坎坷人生经历。 下集里,柳红老师回忆了她从少女时代至今的历程。妈妈在劫难之后重启人生,她和姐姐相互扶助考上大学,她进入了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时代最重要的机构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目睹和参与了当时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的探索性研究。在这些研究探索里,很多不为大众所知的女性领导者,立下了幕后功劳。 在跟海马星球的对话里,她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年轻时的职业困惑,如何找到力量去应对中年丧子巨大痛苦,以及如何在灰烬里涅槃,找到新的生命意义、深刻体会到历史责任感的历程。
2/15/20240
Episode Artwork

一起聊聊吵架这回事

大约从五六年前开始,春节前的社交媒体热门话题里就会出现一个小类别,就是年轻人之间互相传授各种怼亲戚指南、吵架指南和跟母父对刚指南之类的技巧。这些技巧看似戏谑,但并不是仅仅为了取乐,而是一代被长幼尊卑秩序压抑的年轻人,受够了长辈们施加的婚育压力和各种不现实预期,咬开“亲情“、”面子“这些透明丝线缠裹,想要破茧而出。在几千年来崇尚群体和家庭甚于尊重个人意志的中国历史上,这样的现象应该是史无前例的。 当然,一直被家庭、教育系统和社会压抑了攻击性的中国女孩子们,总体来说依然处于破茧的初级阶段。她们在父权社会的工作、生活、职场和原生家庭里,难免遭遇轻视、打压、攻击或者边界侵犯。面对这样的时刻,准备好能量和技巧去反击的女孩们,会发现自己深藏的能量和力气,勇气增加、技巧娴熟之后,就会有许多意外惊喜。 本期海马星球请到《天然女宝》播客的两位主播,番茄和Melody,一起来聊聊吵架这回事。我们从为什么要吵架,什么时候需要吵架(什么时候不需要),聊到一些具体的吵架技巧。两位年轻女孩分享了她们在吵架中成长心得。如果需要更多关于过年回家如何吵架的技巧,可以在《天然女宝》播客里找到。
1/30/20240
Episode Artwork

跨越世纪的女性回忆-柳红(上)

在数千年的父权社会里,女性丰富、鲜活的历史大部分被忽略了——从国家历史里,也从家族的叙事中,如果她们的成就极为突出,难以忽略,那么也难免被父权叙事者扭曲。更令人难过的是,由于长期在权力和话语体系里被边缘化,女性也不认为自己的故事是值得讲述的。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年轻女性对自己的长辈女性的命运和经历,也缺乏了解。 为了给这巨大的空白增添一小片拼图,本期海马星球请到了正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的柳红老师,一位备受尊敬的当代中国经济史作者和独立学者,来讲述她的姥姥、妈妈和她自己的人生经历。 柳红老师的讲述分成两部分,在上集里,她讲述了自己如何因为妈妈纠缠一生的疑问“我妈妈到底姓什么”,而挖掘出她早逝的姥姥悲伤的故事;她的妈妈作为热忱参与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代年轻女性,经历了怎么样的起起伏伏;而年幼的柳红和姐姐妹妹,在艰难的童年和少女时期,如何相互扶助,最终彼此成就。在大半个世纪里,三代女性之间深沉的爱,是她们坚韧的力量的来源。
12/31/20230
Episode Artwork

如何在权力游戏中不内耗

权力的较量无处不在,从家庭到职场,从商业到政治。但大多数女性从小到大得到的规训是让出权力,一个“好女孩”和“好女人”的特征,就是放弃和抹去自我,服从于他人的权力,服务于他人。 随着女性权利意识的普及,“不内耗”这个词逐渐在过去两年里也在年轻女性之中流行起来,成为很多女性渴望达到的状态。这是她们渴望抛掉身上沉重的道德枷锁,改变被培养出来的情感服务习惯,消除过多的自我谴责,发展出洒脱、酷、强大的性格。 本期海马星球邀请大狮姊一起,谈了谈她在过去两年多里如何从一个知识分子转变为领导者的艰难过程。在学会驾驭权力的过程中,女性有哪些常见的需要改变的心态和视角,哪些内在的痛苦和挑战,为什么容易被黑暗人格所诱惑,最后,她可以如何调整视角、重新整合自己。 Photo:  Allan Mas, Moose Photos Music: Cut Throat by Vincent Augustus, Free Music Archive, CC BY
12/31/20230
Episode Artwork

关于男性暴力,女性还需要知道的

阿拉伯诗人Farida D写道:“我不怕夜晚/女性被告知,不要深夜出门/因为那时候会犯罪/我不怕/这不是真的/问题是男人/而不是时辰“。 11月25日是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暴力日。联合国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是20年来男性谋杀女性(针对女性的性别所进行的谋杀 femicide)最多的一年:每天243个女性被男性杀害,凶手一半以上是她们的男性伴侣或男性亲人。人类社会的恶性暴力,90%以上来自男性。虽然不同的统计数据结论各异,但我们很难相信有任何女性一生之中没有遭遇过任何男性暴力。 在一个越来越动荡莫测和经济下行的世界里,男性暴力的增长是难以避免的。而没有任何国家能杜绝针对女性的暴力,尤其是在私人空间里。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在理想社会实现之前,女性就只能靠其他男性来保护自己?男性是否真的具有绝对力量优势,以至于女性一旦被袭击就只能无助地坐以待毙?当然不是。本期海马星球和医学生Mia一起,分析了父权社会为何有意培养女性对所谓“男性绝对力量“的畏惧,以及女性如何通过科学知识来破除迷信、通过改变意识和行动来培养自信,最终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也一起守望相助。 本期关键知识点: 暗夜相遇原则 Kieran Reid 2022 哈佛医学院,综述,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对抗组训练的影响 “The non-modifiable factors age, gender, and genetics influence resistance exercise” 耐力训练 vs. 抗阻训练 肌力评估:mri扫描中大腿肌肉的横截面积。 随着抗阻训练增加肌肉质量(DeLorme,1945 年;Phillips,2014 年),所有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都能终身保持骨骼肌的高度可塑性。 抗阻训练可为两性提供强有力的合成代谢刺激,部分由急性和慢性激素变化介导,包括睾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生长激素(GH)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 男性在大量运动后血清睾酮水平会急剧升高。女性在运动后血清睾酮水平虽然发生改变,但她体内的GH 和 IGF-1 的结合会女性起到睾酮补偿作用,也就是说,通过有计划的抗阻训练,女性大腿肌肉的横截面积会明显增长,而且女性的肌肉量跟体重成明显的相关性。 女性和男性在肌肉质量和力量方面表现出相似的变化。 人体共通的身体弱点,以及男性独有的身体弱点。 什么是“三蛋大法”。 女性如何发掘自己的力量,如何增强胆量、反应速度和力量:从游戏开始了解自己的力量,训练自己习惯于身体撞击并作出反射性回击,随时做好思想准备,什么时候开始训练都不晚。 插画:Timoclea Killing Her Rapist, by Elisabetta Sirani, 1659
11/30/20230
Episode Artwork

爱不应该是掺满玻璃渣的米饭

所有的父权社会传统里,爱都是一个被污染的词。因为父权社会的统治有严格的等级,要求被统治者——也就是女性和孩子——全心全意的臣服和奉献,所以父权文化会将统治者的自私、暴力、冷漠的行为,也统统冠以“爱”的名义,对被统治者进行头脑和情感操纵。而这种统治关系,持续污染着每一个没有反省的父权家庭,并通过这些家庭代代延续。孩子们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无法清晰辨认自己的感受,往往产生难以言明的终身心理创伤,而女孩子们因为从家庭到社会的性别歧视,其创伤更为深重。 一位实习中的心理咨询师殊寒,将这样的父母之爱比喻为“一碗掺满了玻璃渣的米饭”。它虽然提供了孩子成长需要的部分营养,但也将孩子们伤得血肉模糊。本期海马星球和殊寒一起探讨了何为自然健康的爱,一个被创的孩子长大后如何給自己提供这样的爱,以及如何利用“镜像原理”来处理代际关系——假如饭碗里还真的有米饭、而不只是一碗玻璃渣的话。 配图:李雯+Open Art AI 本期节目提到的一些关键词和作品: 母亲为什么有时候会被迫为父做伥 《给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奥里亚娜·法拉奇 《爱的艺术》艾里希·弗洛姆 日剧《重启人生》 真诚持久的友谊也是亲密关系 母女关系奠定了女儿跟女性关系的基础 情绪的自我觉察 积极关注 性别不平等导致大脑结构变化Gender inequality linked to brain structure: https://www.psych.ox.ac.uk/news/gender-inequality-linked-to-brain-structure 用“镜像原则”处理跟母父的关系
10/31/20230
Episode Artwork

女权精神三部曲III:自豪

对大多数女性而言,自豪是很难获得的一种情感,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女性这个群体的自豪,都是一个男权社会长大的女性从小被剥夺打压的东西。 但对自己和女性群体的自豪,对女性的健康成长、对她们联合起来集体争夺权益,又非常关键。有了自豪感,她们就不会再被困在一种历史性的自卑和无力感之中,就能开启值得一过的人生航程。 男权从公共空间、基层管理到社会制度,限制女性参与决策和制度性建设,在职场限制女性的升迁,在历史书写中女冠男戴(男性掠夺女性成就)、男锅女顶(将男性的错误和罪行怪罪到女性身上),在家庭生活中以物理和精神的暴力,打压女性自豪。女性被教育去为丈夫和儿子自豪,为自己的外貌和年轻自豪,却不敢为自己和女性群体的智力、体力、勇气和争夺自身权益的决心而自豪。 海马星球的嘉宾小月,跟我们一起分享如何看穿男权社会对女性性别自豪感的系统性剥夺,如何重获女性的性别自豪,如何去摆脱女性之间的雌竞,摆脱对彼此的敌意,重建我们牢固的天赋联盟。 节目中提到的关键词和作品: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by 乔安娜.拉斯 皇冠综合征,冒充者综合征 《我在西伯利亚的一年》by 波兰人类学家玛丽亚.察布利兹卡(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同学) 首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女性得主凯瑟琳.毕格罗 北京千千律师事务所在2021年“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发布的家庭暴力报告:https://www.sohu.com/a/503440950_114988 《我国农村集体父权制的成因与运作》by 李慧英 《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的“2021年玻璃天花板评估”: https://www.economist.com/graphic-detail/glass-ceiling-index 启发了弗洛伊德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 女性的诸多发明和科学发现部分列举:计算机程序、光导纤维、汽车挡风玻璃雨刷、洗碗机、无线网、大富豪游戏、宇宙空间站电池、激光消除白内障手术仪、纳米粒子导药、心理治疗谈话疗法、家庭安保系统、防弹纤维、杆细胞分离、DNA、HIV艾滋病毒检测和分子刀、DNA双螺旋结构、放射性研究的开创和放射性理论、流动性X光机、啤酒等等 西班牙和法国的远古洞穴绘画多由女性所画: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adventure/article/131008-women-handprints-oldest-neolithic-cave-art “The Better Half: The Superiority of Female Genes 更好的另一半:女性的基因优势” by Sharon Moalem 为什么保险公司要对男性客户收取更高的费用? 接受女性外科医生手术的病人,比接受男性外科医生手术的病人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率: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23/aug/30/female-surgeons-patient-outcomes-better-studies 女性基金管理人比男性基进管理人收益更高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women-outperform-men-portfolio-investment-management-2022-bear-market-191152144.html 瑞银的《投资者观察报告》发现中国女性更愿意参与家庭财务决策权:https://mp.weixin.qq.com/s/9wIk95-4uuCiPmYf5tcC-w 本期图片credit:<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vector/self-confidenceconcept-illustration_15109971.htm#query=proud%20woman&position=3&from_view=keyword&track=ais">Image by storyset</a> on Freepik
9/29/20230
Episode Artwork

女权精神三部曲II:快乐

在父权社会里,失去快乐的能力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女性尤其如此。从尚未出生开始,她们就被整个社会的预期笼罩,朝着服务奉献者而不是自我成就者的角色去塑造,这就意味着当她们长大,她们快乐的能力就大部分丧失了——丧失自我的人,是没有旺盛的快乐可言的。 但快乐却是驱动人类行动的关键燃料,对顶着日常父权压力争取自我解放的女性而言,重拾被摧毁的快乐的能力,快乐就更为重要。 本期海马星球与纽约女权脱口秀组织者/演员Susan一起,讨论了一些寻找快乐的方法:重塑价值观,创立纯女空间,建立女性之间深切的联结,尝试仅仅为快乐、而不为其他目去做一件事情,追求日常生活的每一点解放,减少有毒的关系等等。 本期节目末尾并附上博主川A1234567写的一篇对电影《芭比》的影评,献给每一位母亲和年轻的女孩们。 本期封面和图片设计:Susan+Midjourney 节目中的一些关键词: Deepa Narayan的TED讲座 《快乐上等》by 上野千鹤子和汤山玲子 电影《芭比》 英文播客: WeCanDoHardThings with Glennon Doyle
9/1/20230
Episode Artwork

是“恋爱脑“,还是客体化?

电影《消失的她》的强力推广,再度让“警惕恋爱脑“变成对女性的流行警告。但所谓的”恋爱脑“为什么普遍属于女性?它难道是一个女性的智商或者品德问题?当然不是。女权博主川A1234567提出,这是因为整个男权社会将女性客体化造成的结果。 本期海马星球邀请川A1234567来讨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里的客体化过程。对女性的客体化,始于女性降生之前,直到她人生末年,从对女婴的相对忽视和规训,到灌输被动女性角色的童话,从产值7倍于好莱坞的全球色情产业,到大众文学电影的“恐怖谷“女性形象,从客体化女性的职业,到职业中将女性视为男性的临时替补……无孔不入的客体化,造就了女性所谓的恋爱脑,即女性在情感和人生规划中,被家庭和全社会推向寻找男性的关爱和庇护,从异性恋家庭里寻找唯一的认可和价值实现。然而等待她们的,却是一个被殖民和被奴化的人生。 男权社会的客体化程序如此精密而无处不在,很多女性都可能不自觉地配合这种客体化过程,无论她多么强壮、富有和美丽。而破除这个程序的唯一办法,就是首先看到它的存在,然后开启自我意识和自我解放。 一些提词: “恐怖谷效应“ 安德莉亚·德沃金Andrea Dworkin:《Hating Woman仇恨女性》《Pornography: Men Possessing Women色情业:男性占有女性》 朱莉·宾德 Julie Bindel: 《Feminism for Women 只为女性的女权主义》 一些男权洗脑童话:白雪公主、小美人鱼 一些扭曲和遮蔽真相的词:恋爱脑、渣男、PUA 扎克伯格为什么创立Facebook 王尔德《格雷的肖像》 韩国N号房和中国的偷拍产业 疫情后从叙事里消失的女性医护志愿者 电影《消失的她》 美剧《美国诸神》
8/1/20230
Episode Artwork

女权精神三部曲I:愤怒

在女性自我解放的道路上,愤怒是她最初的、不可或缺的动力。 亲爱的安吉维拉的作者阿迪契曾说过:“我不信任任何不愤怒的女权主义者。”没有愤怒,女性就不会有解放的动力;而一旦接纳自己的愤怒,女性就不仅能改变自身命运,并且能改变历史,为人类社会带来自由、平等和理性的秩序。这就是为什么,试图维护男性特权的父权心理学、父权伦理和父权文学艺术,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试图打压、阉割和污名化女性的愤怒。 本期海马星球和嘉宾Nico一起,从个人经验谈起,回溯全球历代女性的愤怒带来的成果,为女性的愤怒正名,并探讨如何好好运用愤怒来维护自身利益,供给自我解放的持续动力。 本期提到的部分书籍和作者: 《好不愤怒》by 丽贝卡·特雷斯特(Rebecca Traister) Women and Madness by Phyllis Chesler 激进女权主义学者Andrea Dworkin Citizens: A Chronicle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by Simon Shama
6/30/20230
Episode Artwork

海马星球五周年庆聚会回顾

2023年5月20日,海马星球在柏林举办了一场五周年庆祝活动。 2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姐妹参加了这场盛会,这场聚会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虽然中国女性在各方面似乎都拥有了从前世代的女性没有的权利,但有意识为之的大型纯女性活动却依然极为稀少。海马星球的纯女聚会,旨在树立一个先例。 这场活动没有造星和追星,没有权威和中心,每个与会者都是它的平等组成部分。现场的美好感受,很难用言语描述。本期节目整理了当晚晚会的部分音频,希望大家能也被这个快乐有爱的氛围所感染。 爱女之女当相聚,因为当她们相聚,她们会发现,这是世界本来应该有的样子。一切犹豫、恐惧和猜想,都会消散,我们的爱会凝聚成绵延不绝的森林。
5/31/20230
Episode Artwork

海马星球五周年庆聚会回顾

2023年5月20日,海马星球在柏林举办了一场五周年庆祝活动。 2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姐妹参加了这场盛会,这场聚会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虽然中国女性在各方面似乎都拥有了从前世代的女性没有的权利,但有意识为之的大型纯女性活动却依然极为稀少。海马星球的纯女聚会,旨在树立一个先例。 这场活动没有造星和追星,没有权威和中心,每个与会者都是它的平等组成部分。现场的美好感受,很难用言语描述。本期节目整理了当晚晚会的部分音频,希望大家能也被这个快乐有爱的氛围所感染。 爱女之女当相聚,因为当她们相聚,她们会发现,这是世界本来应该有的样子。一切犹豫、恐惧和猜想,都会消散,我们的爱会凝聚成绵延不绝的森林。
5/30/20230
Episode Artwork

圣杯与剑III:如何找到众女之神

在《圣杯与剑三部曲》的前两部,我们回顾了所谓的史前时代的母系社会被湮没、遮蔽和扭曲的历史,并简单讨论了男权社会如何用暴力和文化/法律/政治/思想史等领域的男权编码,巩固延续了男性对女性的统治。 在最后一部里,我们对未来的母系社会做了一些构想,并且对到达这个未来,讨论了一些构建母系社会的日常行动:从个人的婚育决定,到职业联盟的思维,从对男性继承权的颠覆,到塑造女神文化符号。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其实可以有效逐步瓦解男权社会几千年的编码。 本期节目提到的一些作品和社交媒体账号: 电视剧:《美国诸神》 书籍:《博尔赫斯选集》里提到的波斯神话“众鸟之王” 播客:Female Political Strategy、三姑六婆 小红书:她历、病鹤
5/1/20230
Episode Artwork

女性创业的挑战和优势

2015年,正在美国读书的Pocket Sun震惊地发现,只有2.2%的创业风险投资,投给了女性创始人的项目。她决定自己动手,改变这个不公的现状。她和另一位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成立了SoGal风险投资基金,主投女性创业项目,以及其他相对边缘的社会群体的创业项目。如今她们所投的项目里,已经出现了独角兽,而Pocket在这个过程里,也更加深了对整个不公正的框架的丰富细微的认知。 海马星球请Pocket讲述了她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如何在美国创立投资基金,如何治愈了自己跟金钱的关系,女性在创业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女性创业具备哪些独特的优势。
3/31/20230
Episode Artwork

圣杯与剑三部曲之二:男权社会的密码

上期节目里,我们概括了《圣杯与剑》里描述的以克里特文明为代表的母系文明,并补充了世界各地母系文明留存的一些证据。这一期我们接着引用理安.艾斯勒书中接下来的部分,即克里特文明是如何衰落并被以暴力为基础的父权文明(或称男权文明)逐渐吞噬的。 我们详细解读了男权文明壮大繁衍的密码。作为一种延续千年的文明,它就像细胞一样复制自身,所使用的密码包括专注于杀伤性武器、以大规模屠杀为系统性的目标、对个体的多样化暴力控制、污名化母系传统、精细的男权文化规训、反复洗脑等等。从古希腊到中国商周,男权文明都采用了惊人相似的密码。 我们也谈到了以雅典娜为代表的男权女神对母系文明的背叛,以及秉承母系之光的女性之间,坚不可摧的友谊——包括我们在组织海马星球五周年庆典过程中,极为动人的深切感受。 节目中提及的主要书名: 理安.艾斯勒《圣杯与剑》 张戎《慈禧:开始现代中国的皇太后》 瓦莱丽.索拉纳斯《人渣宣言》
3/1/20230
Episode Artwork

圣杯与剑三部曲之一:女性曾经统治的世界,是我们失去的乐园

生活在一个被男性统治的世界上,每个人因为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知识教育和社会教育,会习惯地把男性统治世界当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很多人看见女性获得权力,就会担忧、不适应、反感,过度挑剔她的工作、忽略和埋没她的贡献。 但越来越多的近代历史学家发现,即便在父系社会的历史上,少数女性统治者治国的时期,治下社会往往更和平、富裕、文化繁荣,人民更安居乐业。然而这些女性统治者,在后世却几乎一定会遭到污名化。 《圣杯与剑》的作者理安.艾斯勒告诉我们,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权力的掠夺、镇压,始于公元前3000多年前。在那之前,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曾存在过由女性统治的母系社会,她称之为“合作伙伴型社会”。在这里,建筑业、城市规划、艺术、农业、冶金业等都高度发达,并至少延续了7000多年的和平,直到父权蛮族军队入侵,建立了基于暴力的高度强调等级制的父权社会,也就是“统治关系的社会”。人类从此进入几千年的战争循环。 我们今天熟知的“历史“,很多都是父权社会精心编织的谎言。通过这样自我循证的思维训练和情感反应,父权社会以此巩固了男性统治的地位。 海马星球本期跟Mia“小鸟儿”一起讨论了《圣杯与剑》的前三章内容,介绍女性治下母系社会的乐园,以及父权社会暴力、涸泽而渔的“屎循环”历史是如何发端的。
1/31/20230
Episode Artwork

告别2022,创造自由

跌宕激烈的2022年,以中国猝不及防、毫无准备的全面放开结束。经过三年的禁锢,很多人心理上已经有了创伤,海啸般随之到来的疫情和医疗系统的崩溃,又增加了很多人的痛苦、孤独、不安和抑郁。面对这样惩罚般的自由,每个女性都有自己不可避免的战斗。而她们的勇气,既来自于女性坚韧的原生力量,也来自于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联结。 2022年末,海马星球请来《自由人Libero》播客的主播之一、由物文化内容官马一萌,谈论她如何与女性同事们一起彼此扶助、度过新冠感染期的艰难时刻,以及从女性主义出发的事业,给她带来的启发和意义。 在此期节目里,海马星球也为5年的尝试做了一个小总结。2023年,它将专注于更深入的思想探讨,并与大家一起构想母系的未来。 更正:本期此前的版本里有一个因为误解导致的口误。Michelle的童年经历是被性侵,而不是被强暴。更新的版本里删去了这个口误,特此更正。
12/31/20220
Episode Artwork

在经济下行时代,跟女孩们聊聊

中国社会正在下行,冲向悬崖。这个冬天,很多保持迟钝、逃避现实的人,都已经开始感到了不对劲。 但其实经济下行已经开始了几年时间,最先感觉到不对劲的,是中小城市里那些从事服务产业的小业主们。海马星球请来了一位中小城市的餐馆创业者,请她讲了一下她过去几年的亲身体验,以及劳工市场中年轻女性的境遇。 因为一个下行社会里,女性面临的危险和困境会更严酷,而且正在加速到来。我们感受到极端的紧迫,希望听众之中的年轻女性,保持清醒和对自己的责任感,把握自己的命运,千万不要进入婚育,灵活低调地一起迎接未来的挑战。 剪完这期播客的这天,恰逢乌鲁木齐高楼大火悲剧,引发了全国的愤怒。在过去的年份里,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这样的时刻,但它总是平息下去,被社会中的沮丧、麻木、遗忘、苟且所替代。也许这次也会一样,但也许,新的变化会降临。不管怎样,女性有更多的生存优势,聆听我们内在的力量,就会一起度过难关。
11/25/20220
Episode Artwork

我为什么要修仙

在过去一年里,这个世界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化,越来越恶劣的生态和社会环境,把每个人裹挟其中,让人想起佛教所说的“末法时代”。大时代的压力在人内心搅起乌云和恶浪,女权主义的话语场里也难免产生了共振,带来不少焦虑、徘徊、停滞、分裂或者貌似进步的固步自封。 本期海马星球再次请来了在美国做社会学的女权主义者大狮仔,散漫地谈了一些她佛教修行(戏称“修仙”)的感悟和发现,比如汉译佛经里因为厌女而扭曲原典的地方,何为“本心”,善意如何与捍卫自我的边界共存,等等。 这并不是一场旨在推广佛教信仰的对话,也并不提供任何行为指导。它的目的在于拓展思维的丰富可能性,让我们能从环境的逼仄带来的狭窄思维里暂时停顿、抽身、休憩,点燃内在明亮的光继续前行。
10/11/20220
Episode Artwork

够了,都来关注女性吧

《看不见的女性》是英国女权主义活动家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的一本著作,最近出了中文版。这本书会让每个有自尊的女性读了之后,对整个世界火冒三丈,因为它用丰富的数据、广泛透彻的观察和建设性的视角,描述了全球不同国家文化里,男性依然被当作是人类的代表,而女性被当作是例外、不完整、边缘的人类的糟糕现状。 这种极度厌女带来的数据上的性别鸿沟,导致女性如何在科技、政治、经济、医药、社会、建筑设计等等方面被隐藏、漠视了,而这种忽视不仅造成她们失去很多潜能发展机会,得不到承认,还直接威胁到她们每日的生存安全,比如声控汽车很难认清女司机的语音,比如对暴露在化学品里人体危害的研究,完全不考虑女性的身体特质。 海马星球跟本书的中文版责任编辑、新经典出版社的欧阳钰芳聊了聊这本书的内容,关于它的一些争议,以及这本书给钰芳的人生带来的变化。 我们也发散讨论了女权主义者如何继续寻求具体、细化的议题上的共识。毕竟,在女权主义运动这个巨大的社会工程里,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参与到构建女权社会的每个细节里来。够了,围绕男人打转千年的人类历史该结束了,女性联手夺取台前位置、尊严和利益的时代该到来了,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此做很多事情。 一些关键词和链接: 李银河《性学研究》及对它的批评 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 《始于极限》 哈佛大学的性别偏见测试:https://implicit.harvard.edu/implicit/takeatest.html 安托万·德·圣修伯里《小王子》 理安·艾斯勒《圣杯与剑》以及母权不是颠倒的父权 埃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 马克斯·普朗克:“一个新科学知识普及开来,靠的不是说服那些反对它的人,而是靠反对者慢慢死去,而新一代在新知识之中成长,对其产生信任。”
8/31/20220
Episode Artwork

在女权的不同光谱区间上

中文女权舆论场在过去几年里生机蓬勃,产生了很多不同的阵营,有共同的推进,也产生了一些冲突。有时候,激烈的冲突会吓退一些人,甚至似乎导致了势不两立的鸿沟。 但真的是这样吗? 这个夏天,海马星球跟别任性在柏林聊了聊这个话题。 “女本位”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实政治实践和学术思考之间有什么关系?思想观念的市场为什么注定是混乱和多样的?我们为什么应该在现实之中既坚持自己认定的原则,又保持开放的态度? 最终,女权主义是要把女性还原为丰富、立体、自主的人。希望这场谈话做出了这样的演示。
8/5/20220
Episode Artwork

我的反孝之路

Bella是一个福建农村长大的女孩,在当地的环境里,她一直觉得自己的家庭对自己很好了:她有一个弟弟,妈妈甚至说爸爸“重女轻男”,因为爸爸很重视她的教育,把她“当男孩子一样养大”,不评判她的外貌不给她外貌压力。 她一上大学,就在母父的“鼓励”下,开始给家里汇钱养弟弟了,起初她认为自己是自愿的,但慢慢地她开始感觉到不对,当她越来越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她的世界翻了个底朝天。 在盛夏的德国,Bella跟海马星球讲述了她如何受到中文世界的女权思想启发,逐步开始反孝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痛苦和犹疑,如何摆脱抱怨付诸行动,行动带来的良性循环,以及完成反孝之后,如何重构自己的人生。 本期封面设计:蓝枭Niki Bella的小红书账号:Bella在德国 小红书号:2769533566 想加群的留德姐妹可以私信她。
7/9/20220
Episode Artwork

如何谈判薪酬

全球女性在谈判薪酬的时候,都会面临相似的困境:不好意思谈、情绪压力、雇主不喜欢女性过于强势,等等。 本期海马星球请到了在美国和英国工作多年的计算机工程师张奕,来介绍她在从量化金融业里的高频系统工程师位置,跳槽到一家科技公司时,如何应用了一些学到的女性谈判技能,获得了自己满意的结果。 张奕用自己的经历详细讲述了具体的经验:为什么强硬的谈判其实效果并不好,最后通牒可能适得其反;面试过程里,有哪些人会参与面试你,各自扮演哪些不同的角色;谁是对你未来工作最重要的人;什么时候是谈钱最好的时机;做好行业薪酬的基本调研等等。我们也顺便提到了人们对“领袖力“一词的常见误解,和英美职场文化的区别。 或许这期节目能帮助你像张奕一样,克服对谈判的内化恐惧,享受谈判的过程。 一些关键词和链接: Stakeholder map:利益相关者地图(所有会在你的谈判中起作用的人,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科技女性社区网站:www.elpha.com 张奕的文章链接:https://telegra.ph/%E8%96%AA%E9%85%AC%E6%80%A7%E5%88%AB%E5%B7%AE%E8%B7%9D%E5%92%8C%E8%B0%88%E5%88%A4Updated-03-08
5/28/20220
Episode Artwork

性别即种姓

为什么我们明明生活在2022年的现代世界,却依然会看到那么多华人女性热衷于做大婆、打小三和追男宝?为什么单身女性无论多么成功,她的母父却总是要催婚催育,而且宁愿听没受过教育的小区里老头儿的话而不是她的话? 在美国研究社会学的 @少女大狮仔 说,如果你是一个年轻的女权主义者,你需要了解一个儒家社会的基本特征:儒家社会有一套等级森严的性别权力制度,它和印度的种姓制度非常相似,而单身女性在这个等级体系里位于最低端,类似于印度种姓制度里的贱民。 大婆教的信徒们打小三追男宝,其实就是在追求在这个强大的种姓制度里,爬上更高的位置。 这个种姓制度里有自己有效的奖惩体系,服从者可以在本种姓阶层里获得提升,有时甚至只是身份荣誉感的提升。而挑战高级种姓、颠覆种姓阶级,代价太大,所以服从秩序更有诱惑力。不服从的人可能会损失利益和资源,比如领导不喜欢太能干的单女,或者她们会被家族孤立,以及维权得不到社会支持等等。 人不仅是经济动物,也是精神动物。有时候,对荣誉地位的追求,甚至会愿意伤害身体和牺牲生命。 大狮仔作客海马星球,一起拆解了一下性别种姓制度,以及如何营造一个小环境,来让自己的心境游离于种姓制度之外。我们还浅聊了一下分离主义、废话三摩地、如何善待自己的身体的话题。 关键词: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vs 马克斯.韦伯的身份体系概念 扁平粒子化的自由女权 Libfem(自由女权)vs Radfem(激进女权) 分离主义 废话三摩地 两篇文章: 《保护你的大乖》https://weibo.com/5874683697/L3RP5ob0X 《性别即种姓》 @少女大狮仔 1 本土女权讨论里的确缺乏一个交叉视角,不是阶级,阶级这个维层在本国被滥用在许多不合适的情景下,而status,韦伯语境里说的status,却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这个词没有太好的中文翻译,姑且称之为,身份。一种比较极端的身份系统是种姓制度。是的,在中国,性别接近于一种种姓制度。 2 缺乏这个向度,扁平粒子化的自由女权就不能理解为啥radfem群体和婚女/男宝妈之类的女性群体之间存在张力,会认为radfem"不包容",“社达”,”“禁欲”,阿巴阿巴阿巴。radfem群体中有些人也会把自己对婚女/男宝妈的反感用“媚男”这种语汇包装起来,进一步坐实了“禁欲向”的指控。 3 同样,对主妇的讨论也很撕裂,一群高阶级主妇觉得你们工薪单女自己都累得头秃还有什么资格嘲笑我们?另外一群人则指责工薪单女过于经济优越,理由是有些底层女性没有不婚嫁的privilege。那么主妇到底是经济弱势还是经济强势呢?这正是阶级分析的不足之处。 4 在本土,和性别问题交织最深的并非经济,而是身份体系(status groups)。要知道,在女权意识萌发之前,本土就存在着一个非常详尽,非常具体的,渗透到方方面面的社会排序体系。这个体系中,男性通过社会竞争获得排序,而女性通过"对男性的依附"来获得排序。这就是主流大婆教的由来。大婆教的受众不一定每个都有激活的大婆身份,可以是目前未婚的,和已婚男保有情感关系想挤进排序系统的,各种人群。她们的共同之处是,认同这个社会排序系统,并积极地在这个系统中往上游攀爬。这与她们的经济阶级无关,经济地位也不一定是她们的目标,荣誉才是。晋升路线是:婢-妾-妻-生育妻-生育有儿妻。虽然看着很可怜,但在古代,这的确是女性获得排序和较高排序的唯一通道。这也是绝对的主流,看最流行的女频幻想文便知。 5 在这个系统中,不婚女呢?没有排序。近似不可接触者。或者,等同于最低等级的,婢,妾。不论是父权男还是父权女是这样看待不婚女的,“潜在的小三,福利🐔”。 6 很多自由女权一边抱怨被家长被亲戚被“好心同事”催婚,一边又看不惯radfem对婚女的攻击性。十个libfem八个玉玉,正是因为对这个既有的社会排序系统缺乏觉照,觉得所有人都在跟你"过不去"。要知道,“权力”的定义就是,强迫他人改变意志的能力。你们之所以会觉得被催婚话语打扰,正是因为,你感觉到,别人在试图改变你的意志。但是,你又被浮皮潦草的"女性共同体"话语迷惑,没有意识到,对方虽然是个疲惫的已婚有宝妈,甚至可能没你有钱,但在对你催婚时,却正在行使她在这个旧有的社会排序体系里获得的权力。你从性别思考,从阶级思考,都会觉得她是弱者。甚至有人反击时,你还会维护她,因为你觉得她是弱者。 7 指令性语言总是从权力高位流向权力低位。不管你怎么看(相信在你眼里大家都是平等的粒子),在对方眼里,你是排序在她之下的,所以她可以“名正言顺”地对你进行规劝。这既可以说是一种打压,也可以说是一种善意。毕竟你是她朋友,她希望你也能在这个系统中攀爬一番,抵达像她那样疲惫而荣耀的所在。而你却只觉得她是受害者,只是自己心烦意乱着。 8 目前,radfem对婚女/已婚有宝妈的反感,还主要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回击。她们只是本能地觉得,在面对radfem时,婚女/已婚有宝妈的战斗力出奇地强悍,和她们日常羸弱、受害、奉献、大爱的公众形象完全不符。 9 有些radfem认为,是她们太爱男厌女了。我不这么看。她们的丈夫和孩子未必真能感受到什么爱。她们只是在维护“正统秩序”,也就是说,你们这群连“婢、妾”都算不上的女人,你们这些社会排序远远在她之下的人,有什么资格造反?她们不愿意失去这点权力。在传统排序体系里,女性的已婚正妻身份给予她们一种“类男”的身份(约等于3/4个男吧),已婚正妻夫未死有多子则属于“多子多福”级别,“已婚正妻有多子且儿子上哈佛当医生律师”则相当于封诰命了。丧偶式育儿是可忍受的,偶的作用是把她们锚定在这个体系里。 10 所有说得出口的炫耀,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排序。在传统排序体系里,男性很少炫耀自己的已婚身份,因为男性并不通过婚姻获得排序资格和排序的上升。男性可能会炫耀自己有婚外年轻貌美的女友(婢,妾..),可能会炫耀自己的经济地位,社会职位,这与他们内部的排序有关。 11 这个社会进步了,又好像没进步…… 12 社会进步的好处在于,排序系统变多了,对不认同这套排序的人来说,这种排序就是个笑话。不同气者不相求。 13 我不认为所有已婚者都是认同这套排序的,毕竟生命轨迹存在一些偶然性,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惯性。但是所有会为“婚女”这个身份而战的,基本上都是认同这个排序的。在我看来,是否已婚,是否有子,在目前这个社会阶段,相当于你家是不是有个橙色的椅子套。 没有人会因为自己有个橙色的椅子套而规劝别人也去买一个。 没有人会不停地炫耀自己的橙色椅子套。 没有人会恭喜别人购买了一个橙色椅子套。 除非你在这个橙色的椅子套上附着了太多太多尊严,身份感,阶层意识。那么被喷也是很正常的。 14 社会就像一个千层饼。每个人所处的时空都不同。 #radfem笔记# 1月9日 08:01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4/23/20220
Episode Artwork

加拿大冰川上的黄金

尾巴是一个南方城市普通家庭里的普通女孩,她从小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概念,对成人世界也没有什么概念。 但是散漫的童年和少女时代,却让她养成了坚决、自由、自主的性格。大学毕业后,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忍受东亚社会的等级文化和厌女,“我想要堂堂正正(对不公的话语)怼回去的权利,我想要怼回去的时候,只要我有理,我不被惩罚的权利,这是我应得的。”她开始找办法去探求更自由的生活。 她想法申请到了新西兰打工的签证,一年的新西兰工作和旅行,让她确信了自己想要在什么环境里生活。于是她去往加拿大,重新开始学业,灵活调整了自己的学业,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 现在,她在加拿大冰川顶上的黄金矿里成了一名黄金矿工作者,在这里,她的工作是鉴定矿石成分,帮助公司找到黄金矿脉的走向。与此同时,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的黄金矿脉——自由、自足和有尊严的生活。
3/12/20220
Episode Artwork

别怂,做个母老虎

这是个混账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觉醒的时代。徐州被锁在破屋、寒冬里身着单衣并且生育至少8个孩子的“疯女人”,让千万未曾直视这些黑暗现实的中国女性震惊和害怕、也让她们愤怒和躁动,想要帮助受害的同族,也想要寻找自处和自救的方式。 被现实和虚拟的铁链拴住脖子的她们,在互联网上发出集体的怒吼。 春节前,受由新书店的“深夜书店”播客之邀,海马星球再次跟由新书店合作了一期节目,聊聊默克尔的政治经验,为什么我们要克服男权给我们的“怂”,以及个体在绝望的时刻如何通过互助联结来自处、寻找希望。
2/12/20220
Episode Artwork

向微博女权姐妹致敬

在2022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小品节目里,男医生跟女护士争援外的名额时说:“因为你漂亮,病人都看你去了,哪还有人看病?” 在中文媒体上,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还只是其次,对女性带着性意味和贬低其能力的羞辱,以及这类颠倒事实(抗疫医疗队伍绝大部分是女性医护人员)的叙事,才是让觉醒的女权主义者无比愤怒的理由。而这样的事情,已经在她们眼前发生了无数次。 海马星球邀请了长期在微博上战斗的女权主义博主小莉,一起回顾了过去4年里中文女权主义者们在微博上针对男权叙事的重要战斗。从米兔运动的姐妹联结互助,到抗住试图让代孕合法化的舆论攻势;从“婚姻就是合法代孕”这个概念的普及,到抢夺共青团在武汉疫情期间推广的虚拟人物“江山娇”来为女性真实的艰辛处境代言;从坚持反击男权叙事对女性的污名化和扭曲历史,到去中心化的女性运动带来的希望。 在这个过程里,审查机制不断在抹去真实的历史和发声,而她们就像在流沙上建塔,奇迹般地为一些重要的女权议题垒起了共识的地基。 这个过程里,她们有默契无私的合作,也有各自观念不同的争执,但是她们坚韧的战斗,是我们时代的一首史诗。 本期封面设计:蓝枭Niki
2/4/20220
Episode Artwork

人生是冒险游戏 让我们自己编写代码

2021年最后一天,海马星球给大家奉上新年祝福:跟在新加坡的@月半女史聊女性的人生冒险。 月半曾是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复旦到哈佛全奖学生,从日本到新加坡,她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如何从粉红色泡沫中走入男权社会,被“分分钟教做人”的经历,以及如何从沉迷恋爱脑,一步步发现了恋爱背后大脑的化学机制和男权之下爱情的贫瘠。 这些经历开启了她的女权视角,也让她跳出了“好孩子”的惯性轨道,意识到人生是一个冒险游戏,而如何编写它的代码,权力在自己手中。 我们还谈论了女性联结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及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的简单原则。 部分书籍和关键词 佛吉尼亚.伍尔夫《一个人的房间》 桑德伯格《向前一步》 英国电影《银河漫游客搭车指南》 2015年东京电通公司女职员自杀案件 一些让人幸福的激素名称:多巴胺、内啡肽
12/31/20210
Episode Artwork

在东亚让女权主义薪火相传

上野千鹤子,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日本战后70年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学者,最近在中国出了一本很有趣的书《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这本书跟上野此前《厌女》、《父权与资本主义》这些略有阅读难度的学术书籍截然不同,《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是两代日本女性的对话,配了很多漫画插图,形式亲和有趣。但对谈的内容依然很有穿透性,嬉笑怒骂,彼此启发和确认。这是国内读者第一次看到上野的私人经历,比如作为上一代的单身女性,她在生活和事业里需要面对哪些质疑和压力。 对话里提到的“有毒的母亲”、日本长子在家庭里的优越地位、“私愤”在运动里的真正作用、“改变一个人“是否可行等内容,都会让中国乃至全球女性找到共鸣。 海马星球请来了这本书的中文版策划出版人陈希颖(也是伊藤诗织《黑箱:日本之耻》中文版策划出版人),一起谈了这本书对自己的启发,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一代代人之间,让女权主义薪火相传。 本期封面设计:蓝枭Niki 部分书名、讲话和关键词 伊藤诗织《黑箱:日本之耻》 2019年上野千鹤子东京大学入学典礼讲话(全文链接: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02192) 上野成立的监督组织:Women’s Action Network妇女行动网络 《在东京大学与上野千鹤子学吵架》(尚无中文版) 上野千鹤子《为了活下去的思想》(2022年中文版出版)
11/29/202157 minutes, 5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科学地消解恋爱脑

恋爱脑,是男权社会里女性专属的问题,它是从女性出生开始,就被反复烙在她精神上的印记,是通过整个文化、社会、家庭乃至职场对女性软硬兼施的灌注,造就的不切实际的期许。恋爱脑不仅分散和削弱她们发展自我潜能的力量,也带来很多实际的风险。摆脱恋爱脑,对每一个女性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本期海马星球请到专事风险评估的专家如如,请她大致分享了如何用模块化管理、博弈论、风险评估等知识,重塑自己的思维,消解恋爱脑,最大可能地避免风险。并在现实允许的条件下,灵活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本期封面设计:蓝枭Niki 本期关键词: 模块化管理 博弈论 风险评估
11/3/20211 hour, 9 minutes, 3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如何在德国重塑自己

几年前,Ashley来到德国,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时,她没有想到自己会面临那么多具体的困难。 这些困难有的是技术性的,很好解决,比如如何面对官僚机构,但更难解决的,是在一个异质文化带来的真空里,一个东亚女孩子忽然要面对自己从小被打压的自足和自恋,不得不从零开始,重建健康的心理基础。 本期海马星球里,Ashley讲述了她作为一个留学生,如何在德国逐步克服困难,适应并塑造了师生关系、友谊和亲密关系的经历。 本期提到的书籍: 约瑟夫·海勒《22条军规》 玛丽比尔德《女性与权力》 弗洛姆《爱的艺术》
9/23/20211 hour, 6 minutes, 2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反家暴法五周年:我们走到了哪一步?

在“反对家庭暴力”这个词汇已经相当为大众熟知的今天,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理念的普及,要感谢一群来自不同行业的职业女性。她们在1995年的北京相聚,开启了中国反家暴事业。 反家暴先驱们花了近20年时间,坚韧、灵活、机智地争取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把反家暴培训推行到了中国各地和各个层级,也促成了2016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中国反家庭暴力法。 反家暴法实施迄今已经五周年,它到底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它的参与者如何看待反家暴运动的果实? 海马星球请到了当年参与中国反家暴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负责人,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冯媛,请她回顾了这个运动的起源,评价了反家暴运动迄今的成果,以及她20多年来投身这个事业的动力来源。 本期推荐书籍: 《桶川跟踪狂杀人案》 其他关键词: 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 猪野诗织:桶川跟踪狂杀人案受害者 冯媛: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负责人,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 程明侠:中国反家庭暴力网络创世人之一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 1996年长沙高楼抛妻案 明星张默家暴女友案 各地部分提供家暴受害者支持的机构: 卫平妇女支持热线:15117905157 鹏欣家庭暴力防护中心 深圳福田区维德法律服务中心 千千律师事务所 源众反家暴中心
7/29/202151 minutes, 2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女人发现自己的领导力,要经历些什么?

在世界的不同角落里,越来越多的女性似乎正在击破玻璃天花板。比如过去5年里,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富时指数)公司的董事会成员里,女性增加了50%,目前,在350家顶级英国公司的董事会里,女性占据了1/3。 但是,全球领先大企业和机构的领导者,依然以男性为主,道路依然漫长。在女性成为领导者的路上,她们先要意识到自己从小被灌输的跟随习惯,相信自己的领导力,然后,克服很多外在的歧视和障碍,而这些障碍往往是隐形的。这样的遭遇,即便是那些看起来非常强悍的女性,也并不能幸免。 海马星球邀请到连界创新&由新书店首席内容官程明霞和新跃读首席内容官马一萌,分享交流了自己的职业成长经历。程明霞分享了自己在《经济观察报》作为记者、在腾讯研究院做院长助理和前《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副主编的观察和经验,而马一萌则讲述了她在迪拜的女性意识觉醒、在由新书店的女性环境里肆意成长的故事。
6/24/20211 hour, 16 minutes, 2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让我们来聊聊谈判(下)

学习谈判的技能,对女性拓展空间、争取资源、发展潜能和力量至关重要。而女性在谈判方面,其实有着天然和后天培训的优势。但在谈判时,长期被厌女文化压抑的女性,也需要学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坚定地维护边界和底线,并且学会赞许自己,不要贬低和打击自己。 参考书目: 克里斯.沃斯《强势谈判》 玛莎·斯托特《小心,无良是一种病》(《当良知沉睡》) 罗宾·斯特恩《煤气灯效应》 杰克森·麦肯锡《如何不喜欢一个人》 核心知识点: 问问题:拖延时间、猜测对方的意图和感受、寻求共情、请对方提出解决方案 说不的时候,如何避免说“不”字 不要怕对方说不 找到所有有否决权的人 确保对方说的是真正的“好的” 让对方跟自己竞价 一切死线都是活的 vs 保证对方知道你的死线 避免情绪失控
6/13/202148 minutes, 5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让我们来聊聊谈判(上)

谈判是灵长类动物的日常生存技能,从黑猩猩们之间交换食物协调角色,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各种社会活动,无不充满了谈判。 在今日社会里,女性虽然相比过去有了很多空间,但这些空间并不会铁定得到保障,它随时可能因为经济下行或者社会变化而缩小。学习谈判的技能,对女性拓展空间、争取资源、发展潜能和力量至关重要。而女性在谈判方面,其实有着天然和后天培训的优势。女性想要学习强势谈判,只需要训练自己的杏仁核,去除一些本能障碍和心理枷锁,就会解放自己的小宇宙。 本期海马星球是第一期由主播独自录制的读书和经验分享,没有嘉宾。关于谈判,这是上期内容,欢迎留言反馈。 参考书目: 克里斯·沃斯《强势谈判》 关键词: 训练杏仁核 数据调研准备 了解你的谈判对手:类型、底线、爱好等等 拉近距离:准确、多次地称呼对方;镜像重复;技巧性共情 耐心聆听和交流:7-38-55信息传递原则;午夜DJ之声;贴(情绪)标签
5/24/202156 minutes, 3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一个亚裔女性是如何成为米其林摘星女主厨的

如果你看过安东尼·伯尔顿那本全球畅销的《厨师之旅》,你就会知道,餐厅厨房是战场。在这里,厨师们冒着危险辛苦地工作,在高温器材、刀具和脾气暴躁、很难对付的同行之中,尽可能镇静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做出迷人的美食,为人们提供快乐和慰藉。 传统后厨是男性的战场,但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其中,不仅在为食物贡献新的想象,也在润物细无声地改变后厨的文化。本期海马星球跟拉面说合作,采访了中国大陆第一位米其林摘星女主厨谭绮文,以及拉面说的产品经理徐梦雅,两位都是从建筑专业转入食品相关行业的优秀女性。 在节目里,绮文详尽坦诚地讲述了她充满激情的厨师之路,她如何以1米55的身高,在高大的加拿大灶台上扛起巨大的汤锅、爬上台子取到够不着的工具,在近50度高温的拥挤的香港后厨里,学习成为主厨的技能,然后在受任来到上海,为Bo Shanghai餐厅摘下米其林一星,成为中国大陆首位米其林摘星女主厨。 梦雅也简单分享了她的职业经历,并详细介绍了她如何策划寻找女性厨师,如何与绮文联合制作出一款可口的羊肚菌花胶鸡汤拉面的过程,一个女性合作互助的快乐故事。 这是海马星球首期商业合作节目,由此产生的收入将大部分捐给国内促进女性权益的公益机构。 节目中提到的相关书籍、餐厅和人物名字 书籍: 安东尼·伯尔顿《厨师之旅》《厨室机密》 餐厅: El Bulli: 米其林三星餐厅,分子料理餐厅,西班牙Roses Bo Innovation:米其林三星餐厅,香港 Bo Shanghai:米其林一星餐厅,上海 Obscura:谭绮文创立的餐,上海 Noma:米其林二星餐厅,哥本哈根 人物: Bo Innovation餐厅主理人梁经伦,米其林三星主厨 Obscura联合主厨王思鸣,也是谭绮文的人生伴侣 2015 年凯歌香槟亚洲最佳女主厨刘韵琦 著名西餐女主厨邱琼
4/24/20211 hour, 4 minutes, 3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我们什么时候会需要“向下的自由”

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孤独。英国学者Noreena Hertz在2020年出版的《孤独的世纪:在分崩离析的世界里聚集起来》里,发现网络的诞生和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显著增加了西方人的孤独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失去了跟人建立关系的能力。而在中国,也有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大城市年轻人感到非常孤独(https://shareapp.cyol.com/cmsfile/News/201904/19/209718.html)。 因为女性在社会中承担了相对更高的压力,她们之中有很多人,每天都在独自应对莫名的恐惧。抛弃暴力家庭独自走天涯的56岁苏敏阿姨,就是在经历漫长的恐惧后,成了全社会女性的反抗符号。然而,她们之中还有很多人,还没有找到反抗或者逃离的路径。 本期海马星球请来了厦门的心理咨询师张春,一起探讨了中国心理咨询领域的性别视角盲点、心理咨询的具体作用、疯癫与文明的关系,以及一对一心理咨询跟公共讨论之间的区别。最重要的是,当压力和孤独变得无法承受,“向下的自由”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播客中提到的一些名词: 一些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壹心理,KY(know yourself) 系统式家庭治疗教科书 《循环提问》 福柯:《疯癫与文明》 古希腊神话中美狄亚的复仇故事
4/5/20211 hour, 22 minutes, 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年轻女性如何经济独立

在女性获得自主权的过程里,第一道门槛就是经济独立。 本期海马星球再次邀请了微博博主@狂浪大哥、留学生Erika,这次请她来讲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到达经济独立的。 我们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年轻女性,希望接受更高教育却家庭条件不佳,或者希望摆脱原生家庭的暴力和操控,或者希望摆脱家庭催婚催育的压力,又或者脱离了不幸的婚姻,需要自己带着孩子独自生存。 因为原生家庭的各种限制或者问题,年轻女性实现这些需求,从紧迫的自我拯救,到实现更高的追求,都需要经济独立,而经济独立,首先要从乐观和相信自己开始。 Erika原本来自一个宽裕的家庭,但在因为父亲无法接受她的自主意识而引发的剧烈冲突之后,她选择迈向彻底的经济独立。她运用自己学到的一切知识,借助社交媒体和线下社交圈子,挣到了自己的留学学费和生活费。也因此,她幸运地摆脱了消费狂热,也加速拓展了智力和健康。 关键词和故事: 为自己的工作定价 消费物品的边际效应递减 消费经验的持久满足感 像种花一样投资 女性友谊和赚钱 做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时间管理:控制社交媒体时间 德国80岁老太太Ingeborg Mootz“从贫穷的家庭妇女到百万富翁”的故事: https://www.thebusinesswomanmedia.com/ingeborg-mootz-forex-millionaire/ 推荐书籍: Shoshana Zuboff:《监控资本主义》 本期插画鸣谢:蓝枭Niki
3/5/20211 hour, 28 minutes, 2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一个女性作家为什么在30岁后开始学习格斗

每个女性从小开始,就会被整个社会输送一个幻觉和暗示:找个男人保护你。 但很多女性的成年人生,都会有一个苏醒的时刻,意识到“最可依靠的人是我自己,我要靠自己保护自己和我重视的人”。 无人领取,一位从晋江文学城出发的女性作家,给我们讲述了她这个觉醒的时刻。被宠爱的幼年,培养了她强烈的自尊,使她后来面对不幸的家庭和社会现实,能激起昂扬的斗志。 她挖掘历史上被男性史家有意遮蔽的勇敢女战士、女将领,用小说重构她们的故事,描述女性之间的友谊和爱情;不顾自己的哮喘,学习不同的格斗术,身体力行地保护伴侣和家人;作为心理咨询师,帮助家暴受害者平安摆脱以暴力控制自己的伴侣。 海马星球还和她讨论了对女性外貌审美的父权背景,和女性如何学习格斗术的基本知识。 播客里提及的作品和关键词: 微博号:@倒拔垂杨柳的佛系恶人(已不存在)、@W瑜伽无人领取、@写百合的无人 公众号:杨媛莉 《守宫砂》by 无人领取 平阳昭公主 秦良玉 被男权篡改的中国女性历史 遭遇分手暴力救助 马嘉术 巴西柔术
2/15/20211 hour, 18 minutes, 4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一个微小企业的女性创业者需要面对什么

猫猫是一个微小企业的总经理,她和十多年的好朋友曾经一起创业,现在她在后者的公司里做总经理,整个公司全都是女性。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参与创业,把握自己的机会和命运。据全国妇联的统计,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之中,女性占了55%(https://www.sohu.com/a/342153808_362042)。 即便女性创业者往往要比男性面临更多的困难:很少得到原生家庭支持,比男性创业者而言,融资、获取资源乃至同辈支持都更难。 在本期海马星球里,猫猫讲述了她如何在工作中结识了好友,两个没有任何资源的普通女性,一起从生活到事业上互相扶助,携手创业、各自发展又重新相聚的过程。在一个厌女症蔓延的社会里,这个经历风雨共同成长、营造一个女性合作小天地的友谊故事,格外动人。 我们还讨论了女性资源交换平台的可能性,如何面对合作中的冲突、互相取长补短,为什么女性退回家庭是个糟糕的选择,以及为什么不应该和性缘关系伙伴一起创业。 本期提到的书籍: Kristen R Ghodsee 《社会主义国家女性更“性”福 Why Woman Have Better Sex Life under Socialism 》
1/1/20211 hour, 21 minutes, 3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一个硬核的世界游荡者是如何养成的

在高速运转的世界里,如果你稍微停顿下来,跟世界拉开一点距离,就会发现,世界不停地在催促、暗示和威胁我们:来,买这个,买那个,结婚,生子,你就会更快乐,你的人生就会更值得,不然,你就会落后、孤独和悲惨。 但是这些催促、暗示和威胁,以及世界提供的虚假幸福方案,却似乎让很多人陷入了更恒久的焦虑,无止境的消费带来的满足,转瞬即逝,永远有更多更好的东西自己买不起,人群中的孤独却恒久相伴。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追求的,也许并不是自己最想要的,无论是一年就过时的服装,还是一个为了满足社会和家庭的期待而走进的婚姻。 也有一些人,醒过来,掀掉了桌子,把世界的杂音关在门外,找到了自己内心的追求,树立了自己的秩序。 丁红(Mantis),就是这样一个罕见的硬核姑娘:在一次因为艺术理想受挫带来的人生危机后,她意外地从一个消费狂人变成了一个世界的游荡者。她从这个世界的诸多游戏规则里退出,15公斤重的背囊,成了她的全部家当,跟着她漫游世界,夜宿街头,也陪着她过了6年不租房、在朋友家和办公室居住的日子。 本期海马星球里,丁红漫聊了她如何从一个贵州贫困乡村女孩,到大城市疯狂赚钱追求时尚的白领,到常年睡在北京大公司办公室的背包客,变成一个新西兰捡蘑菇野菜、捡农场淘汰蔬菜的自觉环保和反消费主义者,以及在这个过程里,她对艺术的真诚的爱和追求,以及坚定地寻找自己的部落,拒绝不合宜的友谊和关系,是如何支持她发展出内在力量、获得内心满足的。她的故事,能为我们提供罕见的灵感,让我们重思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丁红的微信公众号:卑贱的人类 关键词:不消费主义、环保、年龄歧视、友谊部落 本期插画鸣谢:蓝枭Niki
12/1/20201 hour, 27 minutes, 2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艰难的战斗和自我和解:一个年轻西北女性的故事

本期海马星球大约1个半小时,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期,但这个独特、充满激情、悲痛、勇气和美感的故事,这个长度还是不够。 故事的主角,Ruggels,是一个西北地区长大的回民女孩。她聪敏、热情、充满求知欲和正义感,曾经是被整个家族称道的虔诚好女儿。但是,当她渐渐长大,却发现自己曾坚信的经书里充满了矛盾,而一个勇敢倔强的中国女性,从农村到城市,从宗教到世俗世界,都难以找到自己寻求的尊重和灵魂共鸣。她开始了一场艰难痛苦的一个人的战斗。 这一期节目里,Ruggels讲述了她打破枷锁的心路历程、亲情决裂的痛苦、在职业中寻找正义的失望、追求美好爱情时的激情和谨慎考量,我们还讨论了女性应该如何打碎道德枷锁、争取利益,当下全球保守主义回潮对女性的影响,以及全球女性的共同体命运。 Ruggels的故事,让我们得以一瞥中国最边缘的女性群体,她们令人窒息的环境和生活,但她的思考和推翻身上无数座大山的行为榜样,却为我们照亮了一束光。 关键话题: 一个人“被看见”为何重要 反婚育主张的语境 女性争取利益无需羞耻 信仰自由包括离开信仰的自由 宗教中的性别等级秩序与世俗社会性别等级秩序的重叠 重思Yellow fever的现代语境 如何看见家庭之中每个成员的精神价值 何为女性的身体自主权和自由 为什么滑向被奴役地位的所谓“自由选择”并不是自由 为什么全球女性是命运共同体
11/6/20201 hour, 33 minutes, 3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送奶工》和那些隐形的暴力

“婚姻是国家的根基,仅次于领土问题。”这是2018 年英国最高文学奖项——布克奖得奖作品《送奶工》里的一句话。这句话,将女性的身体标注为国家的所属物,它背后巨大的权力在每一个女性头上投下威胁的阴影。 本期海马星球邀请知名作家和微博博主侯虹斌,一起从《送奶工》谈起,分析从爱尔兰年轻女性与中国女性面对的相似的隐形暴力。 无论是在动荡中的北爱尔兰,还是在和平时期的中国,针对女性的隐形暴力无处不在。在今日中国,从家庭内部对女儿的偏见和强制婚育,到教育系统对女性能力的贬低,从互联网对女性博主的攻击,到司法系统对女性暴力受害者诉求的漠视。这些隐形暴力也在伤害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挤压女性的发展空间,使她们的生存越来越不安全,但它们造成的负面后果却不被承认。事实上,隐形暴力和针对女性身体的暴力,相互补充——当一部分人施暴,另一部分人负责洗白,甚至鼓励。 了不起的文学作品,描述出这样的暴力,让人们正视它强大的漩涡,而我们的声音还远远不够。 节目中提到的部分作品和事件: 安娜伯恩斯(北爱尔兰):《送奶工》,获布克文学奖 侯虹斌部分作品: 《圣母病》《女性进化论》 《活在汉朝不容易》 《叫我女王大人》 厦门大学考古系博导吴春明诱奸女生事件 质疑樱桃键盘抽奖的女孩遭遇网暴事件 梁钰因为武汉抗疫女性医护人员捐献卫生巾而遭网暴事件
9/10/202042 minutes, 2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从爱说教的男人说起

在一个家庭聚会上,男主人发现有个女客人在研究摄影,而他对此刚好有一点点认识。他立即告诉她,她应该读一本非常了不起的关于摄影的书。当他一知半解地向她介绍这书的内容时,他窘迫的妻子一再提醒他,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站在他面前的女人。然而,男主人似乎完全没听见,直到他谈风稍顿,忽然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瞬间面色惨白。不过他随即恢复了正常,转移话题继续侃侃而谈。 这个荒谬的故事,来自2014年美国知名公共作家丽贝卡·索尔尼特的著作《爱说教的男人》的序言。这本书促成了一个流行词的诞生:“mansplaining”,翻译过来就是“男人说教”。所有女人都对这种经验非常熟悉。 2020年,上海九久读书人推出了女性主义丛书“知更鸟系列”,第一本就是丽贝卡的《爱说教的男人》。丛书编辑和出版人索马里,也就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编辑和出版人,来到海马星球讲述了她如何以出版去参与当下的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 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学习了如何突破传统出版业的经验,去捕捉或者创造新时代的文化标识。按照中国出版业的经验,如果一本书的封面是一个女性,这本书会被轻视,被认为是没有分量的肤浅读物,会让人不好意思带到公共场合去读。但《那不勒斯四部曲》以有力量的设计打破了这个规则,获得了意外的巨大成功。她也谈到了自己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的成长,从对男性作家的集体崇拜变成平等的观察理解,以及看似矛盾的自我接纳。 我们也谈到了文学传统中的浪漫爱情,为何常常只是极端的自恋,而这种自恋又为何阻碍了人们拥抱女权主义。 索马里译作: 大卫·范恩《一个自杀者的传说》 普里莫·莱维《记忆之声:莱维访谈录》 《死之孤独》 索马里编辑出版的书: 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 知更鸟系列(部分仍在策划中): 丽贝卡·索尔尼特《爱说教的男人》 凱特·博利克(Kate Bolick)《自私、肤浅、只顾自己:十六位作家谈论不要孩子的决定》 Sheila Heti《成为母亲Motherhood》 节目中提到的其他作家和作品: 菲利普罗斯(美国作家)《剧院》 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 科伦·麦凯恩 荷马史诗 卢梭《爱弥儿》 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 艾尔莎·莫兰黛《历史》 爱丽丝·门罗 始于古希腊神话的俄狄浦斯“杀父”情结 美剧《美国夫人》 路遥《平凡的世界》 Lila Abu-Lughod《穆斯林女性需要被拯救吗 Do Muslim Women Need Saving?》
7/26/20201 hour, 5 minutes, 2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那些因女权而生的男性运动

清朝末年,全民普及教育开端,当时的教科书(或称国民读本)里,女性解放是核心理念之一。但当时父权“救亡”话语下的女性解放,出发点并不是女性权益,而是为了培养有利“增强人种”的母亲。有意思的是,相对给男性的读本,女生教科书反而更有客观的世界性视角,态度更开放,主张天下并不只有中国,而外国良法也应借鉴。 在西方,对应女权运动的风起云涌,在男性之中产生了更复杂的拥女主义运动。 本期海马星球邀请了正在英国攻读政治学博士的王智涵(微博名:麦教授),从国民读本开始漫谈,介绍了拥女主义的历史变革和派别分化。并一路谈到当下美国大众文化作品推崇的有毒男性气质,和不同文化中那些去除了父权陈词滥调的杰出作品。
6/29/20201 hour, 27 minutes, 2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在德国中学教授性别伦理

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男性,如何在德国成为女权主义者,又如何与德国中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现代性别观念? 柏林的伦理宗教课老师颜展来到海马星球,快乐地谈了一个下午。 我们谈到政治与特权的关系:从中国到德国,特权的作用会相对减弱,也导致一些海外留学生会觉得“玩不转”,进而怀念中国的规则。性别政治也是政治的一部分,自然也包含其中。 进步是不是可能的?这是一个信念问题,而信念创造现实。 终极正义的概念是遥远的,也无法定义,无需为此争论不休。所有的平权运动,无论关于性别,还是种族、地域......都可以借鉴这个原则:带着希望去努力,让今天比昨天更好。这就够了。 节目中的部分话题和索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正义的理念 On Justice》: 我们没有必要去论证什么是终极的公正,我们只需要一步步地变得更好。 《安妮日记》:不仅是对纳粹的控诉,更重要的是关于女性的成长 诺贝尔奖得主尤努斯在孟加拉贫困人口中实行的小额贷款,他尤其强调女性获取贷款后的优异表现:https://www.douban.com/note/301477529/ 在亲密关系之中的爱和权力关系 丧偶式育儿 美国女q主义者Sarah Grimké:"我并不为我的性别要求特权。我不放弃对平等的主张。我对兄弟们所要求的无非是请他们把脚从我们的脖子上拿开,让我们能够直起身来。"“But I ask no favors for my sex. I surrender not our claim to equality. All I ask of our brethren is, that they will take their feet from off our necks, and permit us to stand upright …”
5/24/20201 hour, 12 minutes
Episode Artwork

在耶鲁法学院帮助家暴受害者

当新冠疫情蔓延全球,随之蔓延的还有一个尚未被广泛重视的问题:家庭暴力。在世界各地,随着各国政府陆续开始采取不同程度的封城禁足措施,紧闭的家门之后,家暴开始隐秘地增长,而因为强制隔离和社会机构运转中断或转向,受害者们失去了平常能够得到的支持:亲友、学校、工作同事、医院、警察和法律机构等。 去年夏天,海马星球与耶鲁法学院博士生林垚讨论了相关话题,我们了解了耶鲁法学院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如何去帮助家暴受害者进入司法程序,清晰陈述诉求。 我们还谈了谈日益向保守阵营退步的美国司法界,如何变相剥夺了女性的堕胎权。 在新冠疫情之下,我们把这个迟到的对谈翻出来,可惜当时不能预见今日,没有谈及如何恢复家暴受害者们失去的支持,但我们在文案里推荐了一个《疫情期间家庭暴力受害人求助咨询解答指南》,希望能对有需求的受害者有所帮助。
4/1/202051 minutes, 4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看见风暴中的女性劳动者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们经历了一场始于武汉的风暴,而这场风暴正在席卷整个世界。我们所熟悉的一切,都已经或者正在被颠覆,包括我正在居住的柏林。 一位处于风暴中心的星球客座公民Valerie,向我们讲述了她如何见证风暴起于青萍之末,又如何与敏捷的饭圈姐妹一起,参与帮助初期重压之下的武汉医务人员。 我们还谈论了此次风暴之中,女性在宏大叙事中如何被传统的父权话语一面忽视、一面塑造,而新一代女性们又如何团结起来,在安心裤、江山娇等事件里,扭转了这种忽视和塑,让女性劳动者获得她们应得的关注和尊敬。 在国际劳动妇女节,向所有女性劳动者致敬,巨变中的世界,将仰仗于你们。 本期关键词: 饭圈姐妹 姐妹战役安心行动 剃头发和其他身体毛发的性意味 Toxic masculinity 有毒的男性气概 江山娇 播客Blow Your Mind (BYM) by 简里里&峰哥 书籍: 《黑天鹅》 纳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著 《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陈顺馨,戴锦华 选编
3/8/20201 hour, 1 minute, 5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为什么女孩们不要追求容易的人生

2020年第一期节目,海马星球迎来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一个罕见人物、美国目前唯一的亚裔女性歌剧导演、来自南京的年轻人周沫。 周沫所走的道路是一条极窄的道路,因为歌剧导演依然是一个大多被男性占领的职位,也需要极高的天赋和意志。作为一个“不能容忍第二名”的艺术领域,歌剧导演所需的技能也更为多样。除了英语,她还学会了传统歌剧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在遇到相应剧目时,还要学习捷克语、匈牙利语等。但多种语言学习只是一个歌剧导演所需要具备的诸多能力中,相对容易的一项。导演一场歌剧不亚于指挥一场战役,而一个优秀的导演常常需要为事业献出所有的一切。女性在这样的职业里,则需要牺牲更多。 周沫谈到了她如何在美国东海岸漫长的冬夜里被一场话剧震撼,从一个法律学生转向艺术。她如何与父母“豪赌”,经过激烈角逐之后,被美国两个顶级导演系之一——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导演系录取。毕业后作为亚裔女性就业所遭遇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更重要的是,在歌剧艺术之中,如何为经典歌剧赋予女性主义视角,展现更真实的人性。 “不要追求容易的人生”,这是周沫的人生经验。对所有有志于改善女性境遇的人来说,这也是必经之路。 话题和关键词: American Repertory Theater 美国经典剧目剧院 Robert Rauschenberg 美国先锋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 Anne Bogart 哥伦比亚大学导演系系主任 Francesca Zambello 美国著名歌剧女导演 The Antoinette Perry Award 托尼奖(美国音乐剧最高荣誉) Mary Zimmerman,美国歌剧女导演,将《白蛇传》故事改编为歌剧《白蛇》 电影《红菱艳》 莫扎特歌剧《唐璜》 朱迪斯·巴特勒 《性别麻烦: 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性别是后天训练出来的表演行为 西蒙波伏娃 《第二性》
1/4/20201 hour, 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基因的“香火”只能通过母亲传递

数千年有记载的人类历史多由父权体系主宰,在不同文化中都发展出了父系“香火”的概念。 但其实,假如我们查看基因的谱系,会发现父亲的“香火”在基因中并不会留下痕迹,而母亲的线粒体才会代代相传。 本期海马星球与教育专家童蓓蓓老师运用批判性思维海阔天空地讨论了诸多女性主义话题,从如何运用逻辑思维来发现媒体和文学中厌女话语的问题,到父系“香火”和“产翁制”等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嫉妒、控制和模仿,从单性繁殖和纳入式Xing4行为对女性的深层意义,到对《圣经》的女性主义解读。 童蓓蓓老师的微博:“午后的水妖“ 常见厌女逻辑错误:双重标准、错误归因 《诗经·氓》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古希腊神话:美狄亚,伊阿宋 《白蛇传》 牛郎织女 《王宝钏与薛平贵》 法国作家卢梭 绘本《小威向前冲》 单性生殖的克隆羊“多莉” 日本孤雌生育小鼠“辉夜姬” 中国科学家的同性小鼠繁殖实验也有成功案例:https://www.sciencealert.com/genomic-imprinting-silenced-in-haploid-stem-cells-produces-fatherless-mice 为什么父系和母系同样有线粒体遗传信息,却只有母系的信息得以遗传?受精后父亲线粒体去哪儿了?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10/20111019102322179.htm 欧洲人类的七个母亲:http://news.bbc.co.uk/2/hi/sci/tech/719376.stm 人类共同母系祖先“线粒体夏娃”生活于20万年以前:https://phys.org/news/2010-08-mother-humans-years.html,https://tech.qq.com/a/20100819/000067.htm 产翁制:男子在其妻子生产期间,模拟妻子“分娩”,或在妻子分娩以后装扮成产妇卧床抱子,代替妻子“坐月”,而真正的产妇则照例外出干活,并为卧床“坐月”的丈夫准备饮食。在这里,模拟妻子“分娩”、代替妻子“坐月”的产妇之夫便称之为“产翁”或“产公”。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A7%E7%BF%81%E5%88%B6 弗洛伊德的“Yin1 Jing4嫉妒”理论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8%B4%E8%8C%8E%E5%AB%89%E5%A6%92 自梳女:中国早期的女性意识崛起 https://www.douban.com/note/639668283/ 公众号:《新媒体女性》女泉微课:“Yin1 Dao4高潮是一场骗局”: https://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88161457284546&mod=zwenzhang?comment=1 薛定谔的猫: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 拔示巴:《圣经》中赫梯人乌利亚的妻子,后被大卫王引诱,与后者生下了儿子所罗门。 马大:《圣经》人物,为很多琐碎的事情操心。她想使人开心,但常常使她四周的人感到不自在。她害怕如果她做得不好,便会给这个家带来羞辱,因此,她试图做每一件她可能做的事。结果,她发觉难以放松,未能享受与客人在一起的乐趣。对於马利亚没有与她合作一同做好各种预备,她更是难以接受。甚至她最後请求耶稣解决这件事。耶稣温柔地纠正她的态度,向她表明虽然她所重视的事是好的,不过并不是最好的。
12/8/20191 hour, 1 minute, 4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到得了远方,回不去故乡

当一个女性到达远方,为什么却回不去故乡? 本期海马星球请来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生活馆主编刘汝怡,介绍了她所编辑的美国知名人类学家露丝•贝哈的回忆录《到得了远方,回不去故乡》。 在这本交缠了人类学观察和诚实的个人回忆的书里,露丝记录了她在半个多世纪前从古巴到纽约的成长经历,以及各国女性的不同境遇。 刘汝怡还介绍了她如何受到社会环境中对女性暴力的震动,而开始学习巴西柔术的心得。 意识到不公并试图改变,但却坚持爱的能力,是露丝给我们的最大启迪。 本期节目提到的: 推荐书籍:(美)露丝•贝哈《到得了远方,回不去故乡》 电视剧:绅士杰克 推荐运动:巴西柔术
11/22/201945 minutes, 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另一种艰难的出柜

有一种出柜,叫女权出柜。在每个女性的平权意识觉醒过程里,都会有这个艰难的出柜经历。在少数性向出柜逐步“脱敏”的今天,在不同的国家里,公开自己女权主义者的立场,依然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出柜者在不同文化里遇到的反应可能会完全不同:有时是激烈的敌意,有时则是隐蔽的冷漠。 海马星球与原Vice中国的编辑、媒体品牌“别的”(原Vice)的资深编辑和垂直频道“别的女孩”负责人Alexwood,谈论了在不同文化里的出柜感受,不同文化中的各种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如何去除这些刻板印象的经验。 引用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02f9d0101nv08.html 播客:Hidden Forces 别的女孩微博:@biede别的女孩
11/7/20191 hour, 8 minutes, 3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1971年,艺术史学家琳达·洛克林用这个问题开启了她的一篇著名文论。 但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假如我们深入研究艺术史,会发现历史上并不缺乏才华横溢的女性艺术家。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伟大的女性艺术家被一直艺术史的写作者忽视?历史上有很多给男性艺术大师提供灵感的女性,他们的“缪斯”和爱人,她们的才华为什么长期被遮蔽,甚至被她们的爱人掠夺和侵占? 2019年9月,《艺术新闻/中文版》制作了一期“女性艺术新历程”专题。这个专题回溯了历史上的著名女性艺术家,从17世纪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到几乎被遗忘的包豪斯女孩儿,还有现代主义艺术中那些大师们身后的女性,也近距离观察了年轻一代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创作。 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道路,一直非常坎坷。但在近期一段时间里,随着平权意识的普及,在艺术史的再发掘和国际艺术展中,这些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们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海马星球』和《艺术新闻/中文版》主编叶滢针对这个专题进行了对话,探讨女性艺术家在各个时代的性别权力结构下的遭遇,让我们一起看看那些“到未知处探险”的女性艺术家们,为突破这个权力结构所做的努力。 相关内容 阿泰尔米西娅·真蒂莱斯基 Artemisia Gentileschi: 1593年7月8日-1652/1653年,意大利巴洛克画家,被认为是继卡拉瓦乔之后的一代画家中最有成就的画家之一。在女性画家不容易被艺术界或赞助人接受的时代,她是佛罗伦萨迪塞尼奥艺术学院(Accademia di Arte del Disegno)的第一位女性成员。擅长描绘神话、寓言和圣经中的受害者、自杀者、勇士等坚强而痛苦的女性,其作品中反映了早年的痛苦经历。 《美杜莎》: 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作品,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Uffizi Gallery) 。来自神话的美杜莎形象是在帆布上画的,后涂在木制盾牌上。这个主题是“神话的”是指雅典娜的盾牌,它被狡猾地用来利用美杜莎的力量来石化人们。美第奇家族经常用这种图像来代表他们的军事力量。 安妮·亚伯斯 Anni Albers: 1899-1994年,出生于德国的美国纺织艺术家和版画家,因模糊了传统工艺和艺术之间的界限而受到人们的赞誉。安妮·亚伯斯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纺织艺术家之一, 不断探索着纺织与雕塑和建筑的关系。另外,她也一直揣摩将非传统材料融入织物的可能性,并思考这些材料如何重新定义纺织和建筑的关系。安妮·亚伯斯于1933年来到北卡罗来纳州刚成立不久的黑山学院任职。在安妮·亚伯斯在此任职的16年间,黑山学院也无疑成为了包豪斯先锋性的延续。 琳达·洛克林 Linda Nochlin: 1931-2017年,美国艺术史学家,作家。作为重要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学家,她在1971年撰写的《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该文章被视作琳达·诺克林所著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的先驱之作,在这篇文章中,诺克林探讨了阻碍西方女性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是制度障碍而非个人障碍。 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 1882-1941年,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她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 (Bloomsbury Group) 的成员之一。“莎士比亚的妹妹”是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A Room of One’sOwn) 中使用的比喻,她为莎士比亚虚构出一位天赋非凡的妹妹朱迪斯(Judith Shakespeare),并发问:如果莎士比亚有一位和他一样富有才华的妹妹,她是否也能在文学史上留下重要一笔并被后世仰慕。该书收录伍尔夫的两篇讲稿,为重要的女性主义文本。 朵拉·玛尔 Dora Maar: 1907-1997年,法国摄影家、画家和诗人。1930年初,她在坎帕尼-首映式街(巴黎第14区)成立了一家摄影工作室,与摄影师兼室内设计师皮埃尔·科弗(Pierre Kefer)合作。在她的作品中偶尔可见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她认为艺术应该通过与直觉或想法的联系来表现现实的内容,而不是通过视觉再现自然。玛尔在超现实主义团体及左翼组织运动中显得十分活跃。 卡蜜儿·克劳岱尔 Camille Claudel: 1864-1943年,法国雕塑家。尽管克劳岱尔去世时相对默默无闻,但其作品的独创性和质量在后来得到了认可。她是雕刻家奥古斯特·罗丹的同事和爱人。位于塞纳河畔诺根特的国家卡蜜儿·克劳岱尔博物馆(Camille Claudel Museum) 于2017年开幕,巴黎罗丹博物馆(Musee Rodin) 有一间展厅专门用于展出她的作品。 苏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 1993-2004年,美国著名作家和评论家。范围涵盖摄影、艺术、文学等,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著有《反对阐释》 (Against Interpretation) 《激进意志的风格》 (Styles of Radical Will) 《论摄影》 (On Photography)《艾滋病及其隐喻》 (AIDS and Its Metaphors) 等。 尹秀珍: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2019年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运用装置、摄影等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其艺术创作多关注个人的经历和记忆与时代的关系,“年轻女性的梦想世界与急剧变异社会之间的交战发生”。代表作包括《衣箱》《废都》《洗河》《国际航班》等等。 于吉: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凭借雕塑时空之外的东西这一观念来创作艺术。她是上海非盈利AM艺术空间(成立于2008年)的联合创始人。 娜布其: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近期展览包括:“寒夜”(UCCA艺术中心,2017),“缺失的段落”(Museum Beelden aan Zee,2017),球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7),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2016),第十一届光州双年展(2016)等。 孙原和彭禹: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孙原和彭禹自90年代后期开始合作,其作品往往充满煽动性,并以引人入胜的复杂议题为创作核心,这包括干细胞研究和整容手术、恐怖主义、暴乱和斗狗等,曾在奎松市、首尔、圣吉米尼亚诺、北京以及香港等地举办过个展,也参加过莫斯科、利物浦、威尼斯和里昂双年展,以及爱知和横滨的三年展。 向京: 艺术家,曾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工作室教师。创作带有女性意识及女性视角,挖掘现代性下人的“内在性”与生存本身的不断确认,开创出一种“外在看来是具象的现实主义,实则深度探讨人性内在的精神价值”的作品面貌。 曹斐 中国女性青年艺术家,在自己的电影和装置中融入了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对超现实主义的借鉴和纪录片惯例,其作品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快速而混乱的变化。作品曾参加过莫斯科双年展、台北双年展、悉尼第十五、十七届双年展、第50、52、56届威尼斯双年展等多项国际双年展等。并曾在伦敦蛇形湖美术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等重要国际当代美术馆举办个展。 戴章伦: 策展人与艺术评论人。她目前关注与研究的方向为当代女性主义艺术、展览作为一种整体剧场。近期的主要策展作品为:“寒夜”,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2017年;“Son: Signal of Authority”,纽约inCube Arts艺术机构, 刘昕: 艺术家及工程师,清华大学工程学士及文学学士学位,15年于罗德岛设计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2017年于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Fluid Interfaces Group获科学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纽约、波士顿。作品曾多次在国际会议及博物馆展出。 彭薇: 艺术家。曾在苏州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何香凝美术馆举办个展。近期于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个展“故事新编”。除了代表性作品《遥远的信件》《平沙落雁》等外,还展出了其新作40米巨幅卷轴《故事新编》、叙事组画《七个夜晚》等三十余件作品。 玛丽·比尔德 Mary Beard: 1931-2017年,英国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古典学教授,《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的古典学编辑。她在全世界享有学术声誉,是英国社会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的成员。 (录音与相关资料整理:詹静怡)
9/29/20191 hour, 1 minute, 5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进城女工为什么要匆忙回乡相亲?

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活在了能够自由选择的时代,但为什么今天的中国,又重新出现了庞大的说亲“产业”?进城务工的年轻人,春节期间回到家乡,在20多天里,由媒婆牵线,匆忙挑选、决定和订婚,决定一个终身关系。在这个草率的过程中,女性似乎又得到一些短暂的自主权,性别权力不对等似乎得到了缓解,但我们能信任这样的缓解吗? 著名作家梁鸿来到海马星球,给我们讲述了她在故乡梁庄和离开故乡的女性经验,以及她在过去一年多里受到的“米兔“的启发:“我以为很多这些问题是女性才会遇到的,但没想到城里中产阶级女性也一样。“欢迎来听听她对日常生活中践行平权的一些建议。 梁鸿著作: 《出梁庄记》 《中国在梁庄》 《四象》 《沉默的海:我渴望“米兔”一直走下去》http://www.sohu.com/a/244660514_100152450 《性别意识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意识》http://www.sohu.com/a/325899194_595443 推荐书籍: 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 伍尔夫《一个人的房间》 福柯《规训与惩罚》、《性史》
9/15/20191 hour, 9 minutes, 5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一个男人是如何成为女权主义者的

然成为女权主义者的男人依然是少数,但他们的数量在增加。 本期海马星球很高兴请到了一个这样的稀有物种,来谈谈他成为女权主义者的心路历程,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前媒体人,“政见“创始人方可成。 方可成并不是从小就是女权主义者。他也曾经很自然地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说“女生学习的后劲不足“,一定是真的。但是在美国读书之后,他开始了解到社会文化对个人能力的压抑和塑造,从而转变了看法。 作为一个传播学研究者,他并不专门从事女性主义研究。但在Metoo运动从美国传播到全球的时候,他深入关注了这个运动的起源和传播中在中国的转化。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去应对运动中产生的“剧情反转“和真相辨别的挑战。 为什么一个男人需要关注和理解女权主义?来听听方可成的诚恳邀请。 书籍文章与影视: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方可成著 《机构媒体的堕落与溃败 》方可成(http://tech.sina.com.cn/csj/2019-04-24/doc-ihvhiqax4761131.shtml) 《使女的故事》 《1984》 《美丽新世界》 《华式451度》 词句释义: “非完美受害者“:在性骚扰和性侵案件中,父权社会的文化传统使人们习惯性谴责受害者,比如指责受害者不应该穿暴露的衣服或者行夜路。这些人陷入了一种逻辑谬误,他们假设世界是完全公平的,受到伤害一定是因为受害人本身有错,这背后是对施害者的维护,和对自身脆弱和无助的回避。 说“可以”就意味着可以,说“不行”意思就是不行(Yes means yes, no means no):反性骚扰和性侵运动中重要的口号之一,要求尊重女性表达的意愿,推翻“欲拒还迎“这种父权社会构造的话语,使后者不再成为违背女性意愿强加身体侵犯的借口。 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onism):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其《性史》第一卷中提出的理论。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性并不是一种独立于外界条件的观念,而是文化建构的结果,而这种建构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改变而不同。 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指是一种政治与经济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的机制,反对国家对国内经济的干预、对商业行为和财产权的管制。在新自由主义过度推崇的地方,容易衍生出一种拒绝承认社会和国家对个人的责任的立场,而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个人的努力。 二人转:东北地区的民间传统歌舞秀,经常丑化男扮女装的角色 米兔运动各案件举例: 北航陈小武案,北大沈阳案,陶崇园案,刘强东案,朱军案,释学诚案 视频: B站:Tutu生活志
7/11/201956 minutes, 2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当真爱来到中国

中国人,至少还有日本人,在19世纪之前是不会说“我爱你”的。 他们会说风清水媚,月色美好,思念远人,“我可以为你去死”,等等,但“爱”这个一对一的、在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概念,却是个相对新鲜的东西。 本期海马星球请到了在香港大学教授性别研究与宗教学的郭婷,跟我们探讨了现代的“爱”在中国的演变过程,它如何从传统社会中解放了女性,却又在现代家庭中遮蔽了对女性的奴役。 我们还谈到了英国演员卷福为男女演员同工同酬做出的仗义云天之举,和《权力的游戏》里复杂的女性角色。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著作和节目等: 艾伦·图灵(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因同性恋倾向而被英国政府迫害。 Coontz. Stephanie. Marriage, a History: How Love Conquered Marriage《婚姻史:爱是如何征服婚姻的》. New York, NY: Viking, 2006. Honig, Emily. “Socialist Sex: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Revisited.”《社会主义的性:重访文革》 Modern China 29: 2 (Apr., 2003), 143-175. Gendering Chinese Religions: Subject, Identity, and Body《为中国宗教赋予性别:对象,身份和身体》, edited by Jinhua Jia, Xiaofei Kang, and Ping Yao. Albany, NY: Suny Press, 2014 Lee, Haiyan, Revolution of the Heart: Genealogy of Love in China 《心的革命:爱在中国的谱系学》.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Pan, Lynn. When True Love Came to China《当真爱来到中国》.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6. Suzuki, Michiko. Becoming Modern Women: Love and Female Identity in Prewar Japa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成为现代女性:战前日本文学和文化中的爱与女性身份》. Stanford: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Weigel, Moira. Labor of Love: The Invention of Dating《爱的劳作:约会是如何被发明的》.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6. Yan, Yunxiang. Private Life Under Socialism: Love, Intimacy, and Family Change in a Chinese Village《社会主义中的私人生活: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亲密关系和家庭的变化》, 1949-1999.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美国学者贺萧(Gail Hershatter):《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 法国作家蒙克利夫:《圣殿下的私语》 日本作家二叶亭寺迷 《诗经》 《傲慢与偏见》 作家丁玲 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自由女神(Liberty) 文革样板戏:《白毛女》《红色娘子军》 日剧:《逃避可耻但有用》 台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英国历史学家玛丽彼尔德 Mary Beard:《Women and Power 女性与权力》 网飞剧:《My Husband Won’t Fit 我老公进不来》 清代作家文康:《儿女英雄传》 英国演员”卷福” Benedict Cumberbatch 美国脱口秀明星黄阿丽 Ali Wong 美剧:《权力的游戏》
6/5/201958 minutes, 3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一个世纪前的中国惊奇队长们,以及她们的硬核精神

整整一百年前的今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了不起的日子,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的一次精神大转折的标志。 但是在过去一百年里,有很多非常惊心动魄、让人激动不已的故事被埋没了。 因为这些故事属于女人,是由女人创造的。 海马星球请到知名媒体人和历史作家庄秋水,给我们回顾了一百年前惊奇队长们的故事,她们如何在一个女性被缠足、不能受教育、不能工作、没有社会支持的牢笼里,以无休止的劳作、勇气和生命趟出一条条新的道路。她们参加运动、为革命组织筹款、参加战斗、建立学校和企业、彼此扶助,挑战的是巨大的社会规则、法律,面对的是先行者的孤独。 可以说,她们就像一群中国的惊奇队长,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勇敢地击碎了数千年的枷锁。她们的努力和牺牲,为后来的女性铺开了自由独立之路。我们今天的幸福和自由,要感谢她们。没有她们,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 这一期海马星球献给这些了不起的前辈,希望我们不会辜负她们的期望。 相关人名及文本: 丁韪良(1827-1916):美国长老会传教士,1898年起任被清朝皇帝任命为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也就是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力主女子天足运动和女子接受教育的权利。 1880年代洋务运动 秋瑾(1875-1907):“鉴湖女侠“,晚清革命运动志士,女性解放运动先驱。中国同盟会会员,与徐锡麟等创办明道女子学堂。不久又主持大通学堂体育专修科,并任学堂督办。参与金华起义,后被清廷斩首。 王贞仪(1768-1797):晚清女天文学、物理学家、诗人、女性主义先驱 唐群英(1871-1937):清末民初女子运动领袖,中国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曾组织两次武装起义,并和张汉英在上海筹组女子北伐队、女子后援会,支持国民军。江浙联军进抵南京时,女子北伐队与何奇伍团奉命于玄武门进行助攻,成功攻入玄武门。此后南京光复。成立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该会成为女子参政运动的核心组织。1914年(民国2年)11月13日,北京政府内务部以“法律无允许明文”为由勒令该会解散。 沈佩贞(生卒年份不详):中国同盟会员,与唐群英、王昌国、林宗素等均为女子参政运动领袖。曾参与上海女子北伐敢死队加入北伐战斗,后创办上海女子尚武会,加入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又在南京创办中央女子工艺厂和中央女子工艺学堂,参与成立中国妇女生计会,发起成立女子救国社等。还曾任袁世凯的总统府顾问。 后被当时媒体污名化为“女流氓“。 杨步伟(1889-1981):中国第一所“崇实女子中学”的校长。后到日本学医,1919年在东京帝国大学医科博士毕业。回国后,在北京绒线胡同和同学李贯中合办一所私立医院“森仁医院”。自传《一个女人的自传》。 邓春兰(1898-198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权领军人物,曾参与五四运动与军警搏斗。带头冲破大学女禁,为女性平等教育权利建立首功。 鸳鸯蝴蝶派:1910年左右开始的白话流行文学,主要面对普通市民读者,题材多样,以爱情为主。通常先在报刊连载,流传较广,是当时比较成功的商业文学。 《妇女杂志》: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女性媒体。1915年1月1日在上海创刊,月刊,16开本,17年共处17卷,每卷12期,出版者和发行者均为商务印书馆,发行至全国各地以及海外。1932年因战争停刊。历经王蕴章、朱胡彬夏(女)、张锡琛、杜就田、叶圣陶、杨润、杨润馀(女)等六任主编,探讨和记录了中国女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思想和经历,记录了女性的自身价值的转变,女性的社会地位变革。 凌叔华(1900-1990):与苏雪林、袁昌英合称“珞珈林山三个文学朋友”(珞珈三女杰),“五四”以来中国文坛上知名的女作家之一。1946年,陈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任命为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任代表,常驻法国巴黎。 冯沅君(1900-1974):五四时期知名学者及女作家,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在巴黎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丁玲(1904-1986):知名女作家和左翼社会活动家,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赫德(Sir Robert Hart,1835-1911):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半个世纪。 《忧“天乳”》:源自《鲁迅文集·杂文集·而已集》 吕碧城(1883-1943):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成功的商人。 陈衡哲(1890-1976):中国最早官派留美女生之一,中国现代第一位大学女教授,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的作者。
5/3/20191 hour, 2 minutes, 2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当女孩们6岁起就相信男人比女人聪明

当我们听到孩子们说,“女人就是智力(数学、勇气)不如男人”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回应? 在纠正性别偏见、改变女性和性少数群体地位的时候,嘲讽和对骂会很快遇到瓶颈,这时候该做什么?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批判性思维工作坊“C计划”的创始人蓝方,给我们介绍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入门技能,比如什么是“破”和“立”,如何发现常见的谬误,又如何“立”。 不管什么时候,面对什么境遇,实事求是和追问到底,都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那些有意固守无知和偏见的人区分开来。 在性别议题上,通过理性思考,更清晰地了解问题究竟在哪里,才能进行真实的对话,促进良性循环。还有很多可以做的日常小事,来一起听听蓝方的讨论吧。 相关链接: 财富杂志(美国)《女孩从6岁开始就相信男人比女人聪明》Fortune Magazine: Girls Start Believing Men Are Smarter Than Women as Early as 6 Years Old (http://fortune.com/2017/01/27/girls-believe-boys-smarter-young-age/ ) 护舒宝公益广告“Run Like a Girl”(https://v.qq.com/x/page/j06010l5by8.html) 公号推荐: 严肃八卦 毒Sir电影 缪斯夫人 性别经济学 女权之声(已关) 别的女孩(Vice中国) 橙雨伞
3/31/201955 minutes, 5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为什么有时候女性会去模仿男性

为什么希拉里在竞选前需要将自己的声音训练得更低沉?为什么默克尔一直穿着长裤而不是裙装?职业女性对男性的模仿,有哪些是有意的,有哪些又是无意的?那些将自己打扮成大礼包的姑娘们,在职业中会更加顺利吗? 在这期与“女孩电台”联合录制的海马星球节目里,我们和女孩电台主持人鲁茜瑶、联合主持人和资深音乐人郭小寒、腾讯研究院的余潜倩一起,讨论了不同女性进入职业生涯之前和过程中的不同遭遇和背后的历史原因。古希腊神话中奥德赛的妻子的故事、美国政治学家罗尔斯的《正义论》、清末女子平权运动、今日网络女性话语的兴起,为什么这些看似遥远的东西,都和我们的命运密切相关? 从出生到教育,从就业到家庭,女性一直在顺应或者反叛由固化的偏见为她铺成的道路,顺应导向的常常是理所当然的牺牲,反叛也困难重重,但她们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自由和自主,她们还是可以向常见境遇中的男性学习,即不去张望退路。 节目中提到的部分内容: 联合国全球性别差距报告 阿马蒂亚·森:“Missing Women” 失踪的女人们 陈忠实:《白鹿原》 莫言:《蛙》 Mary Beard 玛丽 彼尔德:《Women and Power女性与权力》 《智联招聘:中国女性员工月平均收入男性少22%》(http://marketwatch.hroot.com/company/Detail-680-crr.cis) 罗尔斯:《正义论》里的“同一”和“平等”的区别 电视剧《知否知否》 美剧《傲骨贤妻》 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 歌手:比约克、蕾哈娜 西蒙 波伏娃《第二性》 电影《宠儿The Favorite》 Rebecca West丽贝卡·韦斯特,英国作家、记者、文学评论家及游记作家 Mary Renault玛丽·瑞瑙特:《亚历山大三部曲》
3/3/20191 hour, 23 minutes, 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为什么“男女有别”是靠不住的说法?

㐌,是洪堡大学博士生吴坤洋创造的诸多新字之一,用来取代无性别指代的第三人称单数TA,因为性别比人们通常所知的“男女之别”要丰富得多,不光有男有女,还有非男非女,既男又女,忽男忽女……甚至“男女”这个排列组合,都是一种应该被改变的性别尊卑序列。 在中国古代传说里,文字是由黄帝的右史仓颉发明的。当仓颉的助手左史沮诵记录下这些文字时,鬼神在夜间哭泣了,因为它们认为人类即将变得狡诈。这个传说神奇地宣示了人类的思维发展与文字和语言之间的直接关系。 21世纪,脑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者逐步证明,当我们使用文字和语言,我们的感知能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就会被文字和语言塑造,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也可以通过创造文字和语言,来改变我们的感知能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 这其中,就包括改变中文社会里对性别的看法和性别权力关系的传统。当你深入了解现代科学的成果,就会发现,所谓“女”和“男”的区别,其实是非常模糊的。而语言的发展通常跟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相比有滞后性。 从事性别研究和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吴坤洋,做的正是这件事。她(或者“㐌”)正在创造一系列的新文字和词组,来修正当下几千年父权文化在汉语里留下的负面遗产,希望以此修正这种负面遗产造成的偏见、错误认知和行为。陈腐的性别观念、我们对性别赋予的过度解读,造就了广泛的歧视和错误,轻则造就心理的痛苦,重则危及生命,早已到了纠正它们的时候。 我们的对话是在2018年12月31日傍晚进行的,整个柏林城里回荡着鞭炮的声音,庆祝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希望这个谈话能帮助开启汉语世界2019年的一个新的性别时代。 本期节目中谈到的人物、作品和理论: 刘半农: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创造了“她”字 王小帅:胡波小说《大裂》序言 卫慧:《上海宝贝》 九丹:《乌鸦》 木子美:《遗情书》 林白 陈染 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朱迪斯 巴特勒 (Judith Butler) Edward Sapir和Benjamin Lee Whorf:沃尔夫假说,语言相对论 逻各斯中心主义 德里达:解构主义,语言的“延异(Différance)” 许慎(东汉):《说文解字》 《类篇》(北宋) 《康熙字典》 徐贲:《公共话语的逻辑与说理》 托尼.莫里森(Toni Morison) 周沁:《爸爸日记:等待TA的280天》 《画给TA的礼物》
1/24/20191 hour, 12 minutes, 4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阴险的”女神节:父权资本主义是什么

当淘宝的“女神节“广告里大眼肤白没有毛孔的女星广告闪耀在每一个屏幕; 当“女人不要太拼命工作,要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劝诫灌满耳朵; 当新一代女孩沦为时尚品牌的奴隶,彼此鄙视和审视; 当职业女性和家庭妇女矛盾地互相打量; 当自媒体用“买买买我骄傲”这种看似女权其实是诱惑消费的口号消解你的警惕…… 这背后都有父权资本主义的逻辑和运作。父权资本主义是一个非常值得了解的词。在西方,它有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它的壮大不过40年。 当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共产主义大锅饭在70年代末正式失效,它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替代物,虽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它的确影响着每一个女性的行为、想象、价值判断和自我期待。 从共产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约束里走出来,很多女性又不知不觉地陷入了父权资本主义的枷锁,也通过这些影响间接约束着她们的伴侣,让每一点想象和行为的自由都被剥夺。 而新一代的女性,因为没有经历过没有父权资本主义的自由,很多人都无法想象这种自由的美好。 孟冰纯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副教授、媒体与传播系副主任,我们和她一起,从70年代的成长经验到今天的观察,追溯和比较中国与欧美之间的父权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个人体会,看看体制、技术、市场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怎么可以去从中获得摆脱枷锁的思考工具。 Patriarchal Capit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Gendered Discourse of ‘Double Eleven’ Shopping Festival, Bingchun Meng and Yanning Huang Mothers: An Essay on Love and Cruelty, Jacqueline Rose Witches Witch-Hunting, and Women, Silvia Federici Patriarchy and Accumulation on a World Scale, Maria Mies
12/24/20181 hour, 8 minutes, 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当女孩们阅读文学的时候,她们在读什么?

她们在读自己的命运。 在前互联网时代,文学曾经是成长期最重要的指导,她们在其中认识自己、学习社会关系、了解世界提供的机会、想象爱情和定义自我价值。可惜的是,在千年父权文化的传统中,为女性设立的行为模范和可能性非常有限,文学里交杂了蜜和刺、安慰和恐吓。她们就像预言巫师和被观察的龟甲一样,和自己的阅读相互塑造,被挫败或鼓舞,受到启发或被熄灭。 在推崇碎片化阅读和刺激性娱乐的世界里,为什么还要阅读严肃文学呢?海马星球和《艺术新闻》主编叶滢一起,从《那不勒斯四部曲》开始,回忆了80年代到今天的文学书籍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女性的影响。在那个信息相对贫瘠的年代,女孩们怎么选择文学作品,从阅读中汲取经验、力量和灵感,为什么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继续阅读文学、体验广泛的情感、了解自由的多种可能,和拥抱文学的引诱而去冒险,甚至创造属于你的文学。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家、书籍和电视剧: 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张爱玲《金锁记》《十八春》 夏洛蒂 · 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方芳《桃花灿烂》 李昂《杀夫》 莱昂内尔·特里林《知性乃道德责任》 三毛的所有作品 龙应台的所有作品 苏珊桑塔格的所有作品 亦舒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 美国电视剧《欲望都市》 英国电视剧《抵押Collateral》 马尔科姆·考利《流放者归来》 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
12/24/201844 minutes, 1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从工厂女工到“程序媛”

小赖是一个“程序媛”,也就是女性计算机程序员。很多人不知道,女程序员曾经主导了早期计算机编程领域,接着被驱赶和遮蔽,如今她们的人数又在21世纪开始默默增长, 在农村长大的小赖的经历着更为特别:为了尽早离开重男轻女的家庭,她没有选择上高中,而是上了职业学校,为的是尽早离家工作,获得经济独立。一开始,她和千千万万农村女孩一样,在工厂流水线上做着非常机械辛苦的工作。 本期海马星球里,我们会听她讲述自己怎么一步步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成了一个成功的程序员。她在自己的工作环境里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女性和关注女性赋权的男性在塑造更多的“程序媛”? 在节目中提到的一些故事,链接如下: 《编程本是女性的天下,为何现在被男性主导》http://www.sohu.com/a/243692587_550943 讲述美国航天局Nasa女程序员历史的电影《隐藏人物》:https://m.sohu.com/n/484698852/ 《她的一串代码让人类登月,两次化解航天灾难》: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450966 陈斌的“程序媛”计划: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7-10/31/c_1121880894.htm 硅谷女性遭遇的不公待遇和她们的反击努力:https://mp.weixin.qq.com/s/tikaOxNVllNaB_97OU-sPQ
12/24/201837 minutes, 4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猎物真的在“猎巫”吗?

2017年,好莱坞大牌制片人Harvey Weinstein被多名女星举报性骚扰和性侵犯。因为明星效应,一个名叫“Metoo”的反性骚扰和性侵运动轰轰烈烈地扩展到各球和各行业。事实上,这个运动是12年前被开启的,但过了这么长时间,曾经被有权力的人觊觎的猎物们,才联合起来进行反抗。 很快,我们又看到了对Metoo运动的剧烈批评,指责这个运动和中世纪的“猎巫”运动一样,不分青红皂白,甚至伤害了人们调情的权利。 Metoo运动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它到底有多少真实的效果?它是过度清洗,还是只揭开了冰山一角?它究竟和猎巫运动有哪些区别?我们和来自柏林的建筑师蔡为一起,从全球建筑界正在掀起的Metoo运动一份黑名单开始,讨论了这些关键的问题。 欢迎来到海马星球,更欢迎共建海马星球。请给我们留言,说说你的Metoo。
5/27/201823 minutes, 5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一个拉拉眼里的中国异性恋世界

一个有不同取向的女性,在异性恋世界里成长,是个什么感受?本期节目我们来听听界面新闻正午栏目副主编郭玉洁的亲身经历。 很多时候,就像《纸牌屋》里的台词说的那样,“什么都跟性有关,而性只跟权力有关”。郭玉洁的身份,使她更容易看清异性恋世界里,权力关系带来的奇怪之处,尤其是被驯化的女性下意识地对男性的讨好。英国社会学大家安东尼.吉登斯甚至在《亲密关系的变革》里说,也许拉拉的伴侣关系才代表了未来更平等的关系模式。 作为两位长期在媒体工作的女性,我们也探讨了一下在媒体生涯里的亲身遭遇。不同的故事,你可能也会感同身受。
5/27/201836 minutes, 2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女人的友谊为什么总是被贬低?

哲学家尼采在《查拉斯图如是说》里的一句话:“女人还无法胜任友谊:女人仍然是小猫、小鸟。或者,顶多是母牛而已。” 从古至今,从哲学文学到大众传媒,还经常可见“女人没有真正的友谊”这样的论断。女性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友谊,为什么它总是被贬低? 著名媒体人闾丘露薇来到海马星球,跟我们聊了聊这个话题,开启了海马星球的序幕。
2/13/201825 minutes, 4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