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amp Logo
迷因电波 Cover
迷因电波 Profile

迷因电波

Chinese, Finance, 1 seasons, 71 episodes, 1 day 16 hours 55 minutes
About
关注设计、商业、品牌背后的故事、文化和迷因。
Episode Artwork

070. 牙膏与驾驶:如何发明一种日常习惯

本期节目,我们将探索一个我们每天都会用到,但可能并不完全理解的日常用品——牙膏。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牙膏中蕴含的不仅仅是清洁作用,还有深层的心理学和习惯形成学。我们对「牙膏」都很习惯——从五彩缤纷的颜色,到各种各样的口味,再到丰富的泡沫。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些看似普通的特性,实际上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些设计不单单是为了增加产品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无形中促进和巩固了我们的刷牙习惯。在畅销书《习惯的力量》中,作者提到习惯的形成类似于“自动驾驶”,这其中包含三个关键步骤: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牙膏的多彩特征恰恰服务于这些步骤。<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
30/11/202331 minutes 4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069. 薯片、双曲抛物面与语言陷阱

这期节目,我们回顾了薯片背后的科学奥秘和语言力量。在第一部分,我们通过宝洁公司创立“品客”的故事,回顾了罐装薯片的诞生。这个看似普通的产品,在其诞生之初其实是高科技的代表。它不仅融合了结构力学和材料学的先进理念,还涉及到了复杂的工程学原理。我们分析了罐装薯片研发的商业逻辑,也讲述了一位化学家和一位科幻作家对薯片产业的决定贡献:他们如何使用自己的巧思,创造出罐装薯片这一革命性的产品。接下来,我们将转向一个更抽象的话题:语言如何被用作工具,尤其是在市场营销中。薯片作为案例,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将一个普通的零食转化为被认为是“健康”的产品。我们还将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其他语言陷阱实例,揭示语言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选择和看法。在这一部分,我们聊到了为什么汽车企业喜欢做一些文字晦涩的广告,以及苹果公司如何利用语言陷阱来打造品牌质感的。<p style="color:#33333
20/11/202336 minutes 3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068. 周杰伦、鸡蛋灌饼与士绅化城市

&nbsp;「粥饼伦」与周杰伦实际上是一种同构的现象。这期节目,我们深入探讨了一个社会现象——抖音网红「粥饼伦」。他是一个因与音乐巨星周杰伦长相相似而走红的普通灌饼小贩。在这一期中,我们会聊到,粥饼伦的本质,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山寨模仿者的故事,它还触及了资本主义及其生活方式的本质议题。在节目中,我们分析了&nbsp;“文化工业”和“福特主义”,分析了这种现象如何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形成巨大的影响。本期节目不仅是对粥饼伦现象的剖析,更是对当前文化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度反思。<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text-align:justify;" data-flag="n
08/11/202335 minutes 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067. 北京SKP与日本财阀:为什么国外这么多百年企业

北京SKP这三个英文字母,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北京的CBD中心,SKP商场矗立着,被誉为中国销量最大的奢侈品商场。然而,对于大多数顾客来说,SKP这三个字母背后的意义仍是一个迷,而且北京SKP官方似乎总是有意强调SKP这一字母,忽略字母背后的真正含义。这三个看似简单的字母,却引领我们跨越国界,追溯到日本最古老的日本财阀的历史。这三个字母与日本第一家百货公司有关,同时它与三井家族的传奇历史紧密相连。三井,代表了日本财阀的巅峰。<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text-align:justify;" data-flag
31/10/202343 minutes 5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066. 小鹏汽车、可口可乐与品牌同化

「小鹏汽车」是一个好名字吗?自从推出以来,小鹏汽车一直是消费者和行业专家热议的焦点。一部分观点认为“小鹏”这一名字显得过于“土”,不够国际化;另有一部分观点认为,品牌的名字并不是决定一个品牌走向成功的关键,这种观点甚至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民族认同问题,即仅仅因为起了中文名字就认为“土”,是否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体现。品牌创始人何小鹏曾经说过,很多知名的汽车品牌都是以创始人或重要人物的名字来命名,如Ford、Mercedes-Benz和Ferrari,但是实际上,我们在节目中指出,这个看法并不客观。在意识形态的争论之外,我们着重讨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
23/10/202335 minutes 2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065. 嗑瓜子与大革命

「嗑瓜子」是一种国民饮食习惯,却隐藏着被人忽视的意识形态因素。关于「瓜子」,从我国元朝开始就有相关记录,后来到了明清时期,瓜子更加流行,甚至成为一种过年习俗。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在所有的这一类记录中,「瓜子」指的是西瓜子,而不是我们今天熟悉的葵花子。那么,「葵花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追寻这个问题,我们找出了一条非常有趣的发展链条。可以说,一颗小小的瓜子,展现出了整个俄罗斯民族的身份焦虑与历史伤痛。听完这期节目,你会了解俄罗斯的基本发展逻辑,你也能了解关于「沙皇」、「叶卡捷琳娜」、「十月革命」以及「俄乌战争」背后非常丰富的历史脉络
15/10/202335 minutes 3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064. 卫龙辣条、厄尔尼诺与流浪地球

辣条究竟是怎么来的?长久以来,「辣条」被认为是一种传统小吃,但是实际上,它出现的时间只有二十年左右。根据媒体报道,辣条是由湖南的三位企业家在2000年前后发明的,其发明灵感是湖南本地的一种特色产品——酱干。本想作为酱干的替代产品,但是一经推出就火遍全国。这个说法却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说服力:究竟为什么要发明辣条呢?三位发明者的动机又是什么呢?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深入探寻了这个问题,最终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辣条的发明,跟太阳的周期活动有一定关系。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还探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天再旦」现象、太阳
07/10/202331 minutes 1 second
Episode Artwork

063. 光明牛奶、埃及法老与消费符号

&nbsp;「牛奶」中掺杂了诸多的意识形态因素。有时候,牛奶是一种「强种强国」的体现,但是另一些时候,喝牛奶却成了一种对他人的冒犯。作为一种营养供给的产品,牛奶的背后却浮现出许多价值观的争论。本期节目,我们将从「上海人喝牛奶」这一现象开始说起,聊到「牛奶」这一产品究竟是怎么变成一种争议性的产品的。上海人有着近百年的牛奶饮用历史,这一习惯与国内很多地方都有着不同。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从4600年前的胡夫金字塔开始聊起,再到上海的开埠,再到英国兽医降维进入牛奶产业,展现了一副上海牛奶产业从无到有的历史画卷。在这期节目中,我们还提到了法国贵族斐迪南·德·雷赛布在埃及修建运河,在东亚造成的蝴蝶效应,以及光明乳业的前世今生,以及为什么「喝牛奶」这一习惯具有冒犯性。<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
30/09/202334 minutes 1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062. 网红与名校:一场关于「努力」的骗局

基因的作用被严重低估了。实际上基因的影响力远比你想象得要丰富,乃至于一个人未来「会不会离婚」、「会不会交友不慎」,甚至是「是否容易遭遇车祸」都能通过遗传因素来预测。「鸡娃」的作用也被严重高估了。「虎妈」、「虎妈」们挤破头让孩子上名校,不一定真的有作用。这是我们这期涉及到的两个问题。时间拉回到前段时间,李佳琦因为「怒怼」网友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因为直播间的网友吐槽某款产品价格太高,李佳琦说:「有的时候找找自己原因好吧,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努力工作?」这一言论随后遭到了大家的反击和讽刺。
25/09/202341 minutes 4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061. 奥本海默与星座科学

「智商」对成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奥本海默》是最近的热门电影,但是在本期的节目中,我们从「成功学」的角度聊了聊奥本海默。我们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美国一位智商达到190的人,也就是克里斯托弗·兰根,另外以为就是奥本海默本人。奥本海默在孩童时代,就被称为是「天才」,最终他也不负众望,成为了知名的物理学家。但是兰根作为一位天才儿童,却没有这么幸运了,他的辉煌之持续到大学阶段,在这之后,他的人生轨迹一路下滑,最终成了一位「失败者」。到底是什么因素,在两个人的成功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呢?本期节目,我们将会详细聊到这一点。本期节目的另外一个主题是「星座科学」
12/09/202344 minutes 5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060. INTJ 与牧师:为什么说马斯克是个小丑

伊隆·马斯克与马克·扎克伯格的「约架」在今年引起了大众的好奇。之所以这场对战能引起公众的好奇,除了因为亿万富豪本身所带的话题流量,还因为这场战斗本身确实充满了悬念:一部分人认为,马斯克身高一米九,体重二百斤,能够完全压制住扎克伯格,而另一部分人认为,扎克伯格有着优秀的的身体素质,而且熟练掌握巴西柔术,所以获胜的概率更大。本期节目,我们以这个话题为开始,进一步探讨了作为&nbsp;INTJ&nbsp;的扎克伯格与作为ENTP的马斯克的背后所代表的两种创新模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中心式和战略式的,另一种是随机式和混乱式的。这两种创新模式到底哪种更有优势呢?在我们的节目中,我们应用了各种已有的创新研究,深入探讨了这个话题。<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
29/08/202340 minutes 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059. 晋城人吃甚饭:当铺经济、政权对冲与金融帝国

用晋城本地方言演唱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几个月一直在抖音上热度不退。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晋城及其所在的省份山西,都具备某种“落后”的刻板印象,大众可能会把不发达、农业文明等标签加诸山西头上。但是另一方面,山西却走出了诸多闻名全国的企业家,比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融创中国孙宏斌、乐视网的创始人贾跃亭,此外,就连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其祖籍也是山西晋城。为什么地处偏远的山西,出了这么多企业家呢?这是本期节目开头的一个问题。在这次节目中,我们聊到了一个古老而遥远的词汇,也就是「晋商」这个群体。在今天国人的印象中,商业文明好像总是跟东南沿海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山西这个内陆省份却有着极其发达的商业文明。山西人把生意做到了俄罗斯、中亚和欧洲,也把他们的金融机构普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在俄罗斯、日本、伊朗、印度和新加坡,都曾经有着山西的票号网络,但是与此同时,晋商的群体却没能把财富传奇续写到今天,只留下了一桩桩引人遐思的深宅大院。<p style="color:#333333;font-we
14/08/202335 minutes 2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058.网红路牌、字体迷因与大众民主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聊到了时下很火的网红路牌。从去年&nbsp;7&nbsp;月份开始,「我在&nbsp;xx&nbsp;很想你」和「想你的风吹到了xx」的路牌开始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各大景区,同时也频繁出现在各种社交媒体。这个路牌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以及它又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率先流行的成都、长沙和重庆等网红城市,反而在现实中用的不是这种路牌?以及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这个牌子迅速铺遍全国呢?在本期节目中,我们用迷因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我们也从一个比较小的角度,即网红路牌上的「字体」这一小的入口切入,去展现字体作为一种「迷因」,它的演化方式。节目中,我们聊到了为什么现在的奢侈品品牌都在更换字体,为什么好莱坞大片都喜欢用某款以古罗马皇帝命名的字体,以及,到底什么样的字体才是“高级”的。<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
25/07/202338 minutes 2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057. MBTI与天才:为什么刘慈欣再也写不出《三体》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但是作家冯唐却说:“不要过早出名”。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个更客观?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从&nbsp;MBTI&nbsp;的某些角度分析了现代艺术史上的两种艺术大师类型,一种是「少年天才」型的,就是年纪轻轻就崭露头角,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另一种是「老年大师」型的,他们在年少的时候默默无闻,年老的时候却名满天下。这个「少年天才」和「老年大师」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绘画领域,还出现在雕塑、诗歌、文学乃至电影导演等各个创作性的文艺领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我们本期节目关注的焦点。在节目中,我们举了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和后现代主义大师保罗·塞尚的例子,来拆解两种形式的大师究竟有何不同。<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text
05/07/202339 minutes 5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056. 王守义十三香与欧亚帝国

王守义十三香到底来源于哪里?王守义十三香在中国是一款国民级的调味料产品,但是关于它的品牌背景大多数消费者应该并不熟悉。在公开的资料中,这款产品是回族企业家王守义先生基于自己祖先的秘方进行改良,最终因为其优良的味道和品质取得了成功。但是,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设想。节目一开始,我们从科幻电影电影《沙丘》开始说起:为什么在《沙丘》世界的设定中,各个族群都为了抢夺「香料」而打得你死我活?在我们的认知中,香料是用来烹饪的产品,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珍贵的。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从历史事实来看,《沙丘》的故事情节不但不荒诞,反而非常准确地贴合了现实。从这个电影,我们引出了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帝国,那就是阿拉伯帝国。<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text-align:justify;" data-fl
22/06/202338 minutes 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