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amp Logo
东腔西调 Cover
东腔西调 Profile

东腔西调

Chinese, History, 1 seasons, 241 episodes, 14 hours 33 minutes
About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一档文化类对谈播客。在这里,主播将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学者聊聊他们关心的世界和生活,探寻社会文化观念背后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将不定期放送「思想季」与「冷思考」等特别策划栏目。突破茧房,不赶浪潮,学术也可以接地气。
Episode Artwork

Vol.170|欧洲诸王丛谈:全欧混战、王室夺权与宫廷秘密政治

17-18世纪,是欧洲历史最为精彩的时期之一。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新旧交替的大背景下,政治势力的博弈也极为激烈、惊心动魄。大大小小的国家战争与数不清的王位继承战,构成了近代早期欧洲政治史的底色。其中作为传统政治势力最高代表的各国国王无疑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但王室大家族中世世代代反复出现的名字的“小人物”(出生在权力网络中的精英、周旋于由男性主导的权力世界中的宫廷女性)同样演绎着权力的行使方式。他们有意无意参与或推动了重大历史事件,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历史。但对比大家熟悉的《权力的游戏》和《大明王朝1566》就知道,欧洲王室的宫廷政治与古代中国的皇权党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在今天的节目里,“江湖丛谈”的搭档大志和何必老师将借助《诸王的欧洲》一书,继续“欧洲诸王丛谈”,和大家聊聊这一时期的欧洲宫廷风云。<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tex
08/12/202340 minutes 3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69|江湖丛谈:金庸世界里的天地君亲师|嘉宾:杨照

在此前连续几期的「江湖丛谈」栏目里,我们从武侠喜剧聊到秘密社会,通过“南有天地会、北有白莲教”,认识到了近代中国的另一面。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展开聊聊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用“江湖”一点的话来说,金庸在武侠写作中的“江湖地位”,起码是“宗师”级别的。金庸所写的武侠小说为何如此吸引人?在他的武侠世界里,“师父”对于侠客意味着什么?我们记住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金庸实际上如何在处理笔下江湖与朝廷的关系?金庸武侠小说开端于《书剑恩仇录》,结束在《鹿鼎记》,这两部作品之间有哪些差异或呼应?金庸武侠小说跟其他武侠小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今天还有读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或意义吗?今天我们有幸再次邀请到杨照老师,继《资本论》的讨论之后,和大家一起聊聊金庸笔下的武侠与历史江湖。<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text-align:justify;"
01/12/202347 minutes 2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68|重启人生:一位媒体人的十年“景漂”与自我追寻|嘉宾:武才人

最近的节目都在谈历史,今天我们想聊聊现实生活。在之前的社会病理学栏目里,无论是提到求学、旅游、工作还是自我实现,很多话题都绕不开大城市vs小地方的选择。曾经流行的是“北漂”、“沪漂”,后来有“广漂”、“杭漂”,而在今天,公认最热门可能要数“景漂”——许多人选择在景德镇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今天的节目,我们请到了一位格外有着艺术气质的嘉宾,也是一位资深“景漂”——画瓷的武才人,和我们聊聊她的十年“新”生活。【本期对谈】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
20/11/202344 minutes 1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67|儒家、法家、道家,谁更接近“天下善治”?|嘉宾:包刚升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印度和西方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人们开始意识到其整体的存在、其自身的存在以及其自身的局限,界定了人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世界。对应中国历史,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大动荡与大转型时期。先是西周分封制瓦解,诸侯并起、群雄争霸,最终天下统一于秦,而后楚汉相争,天下归于汉,汉国祚绵长、影响深远。秦汉建制基本上确定了中国政治此后2000年左右的基本框架。那么,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中,为什么主要是儒家、法家、道家成为轴心时代思想与哲学的中流砥柱,并支配着后世中国人的精神与观念世界?这些思想观念的历史如此悠久,但为什么我们却鲜少看到其融入现代政治议题,以实现跨越古今的思想对话?在今天的节目中,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包刚升教授将和大家分享,他如何以现代政治学的眼光,重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思想。<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
17/11/202355 minutes 4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66|南会北教:“会道门”的前世今生|江湖丛谈

说起中国古代秘密宗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白莲教。打从南宋开始,就存在白莲教名义的起义,之后的元明清三代,白莲教起义更是此起彼伏。无论是“神助拳,义和团”,还是“救苦救难,发扬慈悲”的白莲教,后来甚至打进紫禁城的天理教,再到“无生老母,真空家乡”的罗教,以及遍布北方的全真教,北方地区的民间教派为何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换句话说,北方地区为什么会以宗教的方式来去实现社会自组织?其构成与发展和天地会这样的南方会党相比,有哪些异同?为什么清朝中期以后,这些民间教派似乎神秘消失了?上一期江湖丛谈(Vol.165|南会北教:秘密社会,近代江湖的另一个名字),我们讲到了“南会北教”中以天地会为代表的“南会”。在今天的节目里,栏目主理人何必将和我们接着聊聊“南会北教”中的“北教”。相比历史现实中的江湖,武侠小说所带来的江湖想象,也许太过玫瑰色了。<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
10/11/202342 minutes 4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65|南会北教:秘密社会,近代江湖的另一个名字|江湖丛谈

每个人都有一个江湖梦,但江湖并非凭空而来。在「江湖丛谈」的第一期节目里,我们借着《鹊刀门传奇》,从武侠喜剧、武侠小说开启了江湖之旅。在接下来的节目里,我们将继续回顾历史上的中国江湖,从中领略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江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传统儒家士大夫与无名无姓的江湖人士如何往来?谁把江湖从隐处抬到了显处?历史上的天地会与白莲教属于什么社会系统?江湖,对近代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在今天的节目里,栏目主理人何必将和我们一起聊聊“南会北教”中的“南会”。【本期对谈】主播:大志,大观天下志编辑部<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
03/11/202340 minutes 3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64|列国志番外|从越南到印尼,制造业的进一步“溢出”|嘉宾:施展

本期「列国志」将延续亚洲篇的番外,补聊一个重要的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千岛之国”,印尼的名声似乎还比不上旅游胜地巴厘岛。当地人自己也会说“雅加达(印尼首都)是属于印尼的,但巴厘岛是属于世界的” 。今年国庆,施展老师去了一趟印尼,在这趟制造业考察,顺带旅游观光的旅程中,他频频感慨“刷新了我对印尼的认知”。那么,这次行程中有哪些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印尼这个国家如何讲述自己的被殖民史?又如何处理不同族群、种姓之间的事务?从身处印尼的角度观察,当世界在疫情后重新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从中国撤出,中国的制造业是否还继续能撑得住?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是否还能继续维持?在今天的节目里,施展老师将和我们分享他本次的印尼之旅的感受与思考。<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text-align:justify;" data-flag="
27/10/202357 minutes 2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63|男篮男足化?职业化、体育精神与现代社会的商业逻辑|社会病理学

从男篮世界杯到亚运会落幕,中国男篮的成绩都不尽如人意,在球迷的下课呼声中,足球媒体人直接点评:“中国男篮已经彻底男足化。”有人认为这是砍掉体工队导致人才断档,也有人说这是大环境撑不起市场化。要如何看待中国大众体育在职业化道路上遇到的这些挫折?怎么理解舆论环境里对于职业化会侵蚀体育精神的批评?为什么说男篮男足化趋势,背后不是简单的体育问题,也不是体制问题,而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在今天的节目里,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的孟庆延老师将同时带着体育爱好者与社会学者的眼光,和我们聊一聊竞技体育、体育职业化以及体育产业的运作。【本期对谈】<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
20/10/202346 minutes 5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62|近代日本风云,聊聊天皇、元老、武士道|嘉宾:商兆琦

提起日本,绕不开的一个节点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让数十年的国家建设化为乌有,还在亚洲各地犯下了弥天大罪。日本为什么会发动这场战争,还要追溯到它近代史的开端去寻找线索。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结束了日本长达200年的闭关锁国,随着各地陆续爆发的“倒幕运动”,幕府统治日本千年的历史彻底终结。从幕府统治到明治维新,倒幕运动如何影响了日本?日本天皇和明治元老,在历史上分别是什么样的存在?传统的武士道精神是否能够解释日本近代的对外战争?谁又理应对此负最终责任?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商兆琦老师,他的研究与分享,或许能够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认识日本,思考日本的近代史。【本期对谈
13/10/20231 hour 6 minutes 3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61|东京citywalk:博物馆中的美学、政治与人文艺术

“说·事”的第一季,在何必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西黄寺、马甸清真寺和白云观,在探访过程中了解了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的历史;“说·事”第二季,何必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到【东岳庙、雍和宫、五塔寺】,继续探访帝都北京的“灵性空间”。在两季活动之间,主播何必老师还去了一趟日本,来了一场从关东到关西的博物馆特种兵之旅。作为一个爱书者兼博物馆爱好者,除了神保町旧书街令他感慨,在游览过程中,他还意外发现当地几乎所有的博物馆策展,哪怕是国立博物馆,都只注重艺术性与时间性,而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性或政治性,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可言。日本为何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其中有怎样的历史因素与制度因素?在本期节目中,何必老师将分享他的个人解读。【本期对谈】
22/09/20231 hour 2 minutes 5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60|从东北小品到武侠小说,聊聊中国历史上的江湖与侠客|江湖丛谈

每个看过武侠小说的人都有一个江湖梦。梁羽生写下江湖的传奇故事,古龙写尽江湖人的恩怨情仇,金庸写出江湖世界的自由与辽阔。武侠固然可以是成人的童话,但什么是真实的江湖呢?从社会学角度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为生计而奔波的底层游民,慢慢形成了独具特色又不断发展流变的文化共同体,是更现实的江湖。在钱穆先生的分类中,“江湖”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系统(城市、乡镇、山林、江湖)之一。何处是江湖?何处又不是江湖?在「江湖丛谈」这个栏目中,主理人何必将不定期和大家分享他在研究中、阅读中对于中国古代江湖的见闻和理解。<img data-key="0" src="http://imagev2.xmcdn.com/storages/77c2-audiofreehighqps/20/D4/GKwRIUEI2ZfDAAcYywJa2WyI.jpg!op_type=4&amp;device_type=ios&amp;upload_type=attachment&amp;name=mobile_large" alt="" data-origin="http://imagev2.xmcdn.com/stor
15/09/202343 minutes 2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59|中世纪博物馆:法人城市、兵工厂大学与教会国家|嘉宾:李筠

一提起“中世纪”,很多人下意识地就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定语——黑暗的。仿佛那一千年都乏善可陈,是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需要闭上眼睛快速闯过的一个时代。但随着这些年学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个“黑暗的中世纪”的神话已然被打破了。重新发现中世纪,已经是一场如火如荼的运动。李筠老师在新书《中世纪》里写道:中世纪是现代世界得以诞生的直接母体,是现代西方必不可少的前传。为什么说中世纪孕育了现代世界?其中教会做出了哪些贡献?与现在相比,中世纪的城市和大学有哪些特别之处?冷门的中世纪,何以成为理解古今之变和中西之别最好的思想试炼场?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中国政法大学的李筠教授,和大家分享那个充满骑士、女巫、炼金术,却又孕育着现代世界可能性的重要时代。【本期对谈】<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text-align:justify;" data-flag="n
08/09/202351 minutes 2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58|做学问:学术与大众之间的门槛还是桥梁?|社会病理学

前段时间,我们“社会病理学”栏目出书了!书名就叫《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今天这期节目,是为回应一位听友在该栏目下的留言——“孟老师作为高校老师日常的环境都是高校研究教学为主,他这些对社会年轻群体的洞察是怎么察觉到和总结出一种趋势的呢?”高校学者是怎样的一份职业?他们为什么总爱说“黑话”?学术与大众之间是否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学或者广泛意义上的人文社科可能会有什么用?在今天的节目里,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的孟庆延老师将和我们聊一聊他的亲身感受。【本期对谈】<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
01/09/202338 minutes 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57|汉水的身世:人的命运,总是和水在一起|袁凌×彭寒|山河纪

水,有其来处,也有自己的命运。如果你听过我们前面聊“甘青大环线”的这期节目,一定会对漫天黄沙中的清泉与泉眼印象深刻。从月初的京津冀暴雨,到这两天的核污水排放,最近与水有关的新闻,总能牵动大家的思绪。假如你此刻身处北京、天津、河北或河南,随意拧开一处水龙头,流过指缝的水流大概率源于汉水——长江最大的支流,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南水北调是课本里学过的名词,用水是极其自然的日常行为,并不会想到二者的关联。本期「山河纪」特别节目,我们邀请到在汉水边长大的作家袁凌,以及「汉水的身世」系列节目制作人彭寒,一起聊聊汉水两岸的时空故事。一方水土贯穿了大江南北,前世今生。它们有关记忆,有关移民,有关鱼与渔,有关历史与使命,最后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text-align:justify;" data-fl
25/08/20231 hour 3 minutes
Episode Artwork

Vol.156|如果你要寻找意义,就不要读书|刘擎×阿来×叶子

你有多久没有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了?你最近读过的书是哪本?作者是谁?网络时代,海量信息能以各种形式被快速地呈现于大众面前,我们看似无所不知,却为何倍感焦虑?当大家还在争论读书到底是有用、无用还是“无用之用”的时候,《我在岛屿读书》成了一股清流,他们邀请写书人、出书人、爱书人作为主要嘉宾,在远离喧嚣的岛屿上生活、相处、读书、写作,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意义。本期节目为东腔西调与今日头条《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的特别合作。我们邀请了两位岛屿嘉宾,阿来、叶子,以及惊喜嘉宾、大观学者刘擎老师,一起来聊聊他们和阅读的故事。祝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岛屿。【本期对谈】<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
18/08/20231 hour 29 minutes 2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55|古希腊启示录:寻找真理的路上,谁更爱智慧?|嘉宾:张新刚

在前面的节目里,我们已经聊过古希腊的重要战争以及重要悲剧,了解了“古希腊两司马”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的其人其书。但实际上一提起古希腊,大家想到更多的还是宙斯、阿波罗、雅典娜等希腊诸神,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与思想家。领略古希腊的世界,为什么不妨从历史学家入手?了解古希腊思想,有哪些重要的线索?神话、诗歌、戏剧、历史分别对古希腊人意味着什么?希腊人的历史意识是如何崛起的?古希腊的三场大战给希腊文化带来了什么,又给后世留下了什么?本期播客,我们继续邀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新刚老师,借着他的《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修昔底德篇》(https://j.youzan.com/w2RqD6),聊聊古希腊带给我们的启示。【本期对谈】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
04/08/202353 minutes 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54|政治演化,也是一场适者生存赛吗?|嘉宾:包刚升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说:“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奠基者。”《抵达》一书的作者包刚升教授则认为不仅限于此。他指出,谁第一个对众人说:“我要统治你们,你们应当服从我,我是你们的王”,而且找到了一些人居然服从了他,那么,这个人才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没有王,就没有国家;没有国家,就无所谓法律;没有法律,就无所谓财产权。因此,国家诞生的时刻,才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开始。国家兴起本身也成了人类进化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政治革命。那么,从古至今,人类政治演化究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人类在政治上又是如何抵达今天这种状态的?第二,促成人类政治演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在关心生活日常的同时,不妨也为这些“大问题”留出一些空间,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关系到我们每一天,甚至关系到我们的每一个行为能否达成预期的目标。在今天的节目中,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包刚升教授将带领我们通过演化的路径,认识人类政治的变迁。如果将人类政治演化比喻为一条大河,那么理解这条大河过去的基本流向后,或许就会更加
28/07/20231 hour 3 minutes
Episode Artwork

Vol.153|反向特种兵之旅:生活不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社会病理学番外

我们的“社会病理学”栏目出书了!书名就叫《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在各大平台有售,欢迎大家购买支持。今天这期节目和书里的第八章《跟风旅行》有关,孟老师写:旅行是现代人的异乡梦,打卡是空心人的填充物,远方是流浪者的桃花源,附近是栖居者的中途岛。编辑部小伙伴觉得这些判断其实有待商榷,于是在酷暑中给孟老师安排了一次“反向特种兵旅行”——回到他的家乡天津,完成一天12处打卡的任务。【视频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x4y1o7x5】孟老师此次出行感受如何?行程结束后他的观点是否发生了变化?他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欢迎收听本期番外。【本期对谈】<p style="color:#333333;font-
21/07/202330 minutes 3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52|列国志番外|沙特转型:小萨勒曼的“出埃及记”|嘉宾:施展

去年年初,「列国志」栏目上线了一期以沙特为主题的节目,当时施展老师的讲述更多基于地缘、历史与宗教背景,梳理了沙特阿拉伯的成长史,以及沙特家族和瓦哈比教派的合作逻辑,沙特在中东地区的角色则是“中东版三国演义”的“圣地守护者”。时隔十年,施老师重返沙特进行考察,回来后直呼如今的沙特与曾经去参加学术会议时所认识的沙特已经大不相同,他看到了许多之前看不到的、想不到去看的东西,也对沙特国家叙事的改变有了豁然开朗的理解。与十年前相比,沙特在物质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主要变化分别有什么?在沙特的新老历史博物馆中,蕴藏着哪些这个国家自我认同的变化线索?沙特与伊朗的近期和解是如何达成的?沙特家族未来又会走向何方?在今天的节目里,何必和施展老师将带领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神秘的亚洲国家——沙特阿拉伯。<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text-align:justify;
14/07/20231 hour 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51|修昔底德:人总是人,过去的事件在将来会再次发生|嘉宾:张新刚

如果要选出一位20世纪以来最炙手可热的古代史家,恐怕非修昔底德莫属。在近几年有关时政的讨论中,即便不关心国际关系的人,或许也都听说过“修昔底德陷阱”。这个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由此引起斯巴达人的恐惧”(《伯罗奔尼撒战争史》I·23),在现代语境下则是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会挑战既有大国的地位,而守成的大国会主动进行遏制乃至不惜发动战争。如何看待古希腊的兴与衰?“修昔底德陷阱”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什么?修昔底德在何种意义上是我们的“同时代人”?今天重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对于我们理解民主、帝国和政治,有什么意义?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新刚老师,借着他的新书《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和我们聊聊修昔底德和他笔下的希腊世界。【本期对谈】<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
11/07/20231 hour 13 minutes 4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50|社交距离:现代社会的孤独起点|社会病理学

我们的“社会病理学”栏目出书了!书名就叫《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欢迎大家多多支持: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724759572050在此前的节目里,我们聊过社恐与社牛、聊过集体怀旧、聊过越来越发达的社交媒体,今天,我们想继续聊聊现代人的孤独。现代人似乎总是很矛盾,我们留恋于过去那种温情脉脉,但又特别害怕人情世故附带的麻烦;我们渴望得到陪伴,却选择成为小动物的“爸爸妈妈”;我们在线下和他人见面,内心则更倾向于在手机上打字聊天。这是新的生活方式还是自我孤独的开始?孤独究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还是一种自我的放逐?在今天的节目里,作为社会学学者的孟庆延老师将和我们聊一聊,孤独何以成为现代社会规训之下的副产品。<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
27/06/202336 minutes 2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149|大礼议:嘉靖为什么不能认自己的亲爹|嘉宾:解扬

提到明史,绕不开的是明世宗嘉靖与廷臣的“大礼议”之争。大礼议由武宗暴亡所引发,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策划下,变通办法,选取武宗堂弟明世宗(朱厚熜)继统。世宗称帝后,杨廷和非要把武宗和世宗的堂兄弟关系变成亲兄弟关系,于是,一场长达数年的大礼议便开始了。“大礼议”究竟是在议什么?国家高层的政治斗争和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明亡是亡于万历,还是源于嘉靖世宗朝?这段特殊的历史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痕迹与影响?今天我们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的解扬老师,和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嘉靖“大礼议”背后的“天理”与“人情”之争。【本期对谈】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
16/06/202338 minutes 4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Vol.57丨元宇宙前传:数字世界的法哲学畅想丨思想季

从11月17日开始,我们将推出全新一季由「大观天下志」特别策划的「思想季」。在这一栏目中,主播将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围绕同一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本期「思想季」的主题是“元宇宙”(Metaverse)。“元宇宙”最近仿佛成了这个缺乏想象力的年份里最大的一个想象力。币圈人视其为新世界的载体,艺术家尝试探索数字艺术的可能性,历史学家们在猜测这是否是另一次“发现新大陆”。我们正在走入的,到底是另一个“星辰大海”,还是一场自我内卷?本次思想季,我们将邀请翟志勇、李筠、刘梦霏、方钦和施展5位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视角聚焦“元宇宙”背后的底层逻辑。最近扎克伯格将Facebook改名Meta引发了热议。扎克伯格关于元宇宙的一系列发言显露出,他想成为一个新世界的创造者。那么,为一个新世界立法将要考虑哪些因素呢?新世界的秩序将在多大程度上基于传统世界呢?在本期播客中,何必和翟志勇将从法律秩序的生成角度,来推演元宇宙的未来可能性。<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
17/11/202131 minutes 4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