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amp Logo
聚焦背後 Cover

聚焦背後

Chinese, News, 2023 seasons, 121 episodes, 1 day, 18 hours, 47 minutes
About
聚焦一周,簡明扼要,剖析每周焦點時事,逢周五晚更新。Behind the zine集誌背後細說每宗深度報道的採訪背後,每周更新。
Episode Artwork

轉載|冼麗婷聲演|大時代老貓日記 百億等到好心痛?

撰文:冼麗婷 製作:George Lo 百億,是一隻黑花街貓,有人餵,無人養。 這隻貓自主性很強,只願意接納三戶人家布施。溫飽無憂之貓,任何人等,休想以「零食」、「罐罐」誘惑牠。 山上小村,一街無人不知道牠。向牠提供「食宿」的施主之一,替牠起名「百億」。不老氣,不庸俗,「百億」之名有貼地的用意,寓意帶來好運如意,百億千億,希望人人看見百億,都會歡迎。也期望歡喜生憐憫,憐憫生同情,同情生布施,布施生尊重,尊重生關懷,如此,貓貓生活就好過一點。 去年秋風起,村中來了一條有Benz般長的大網蛇,兩度現身,期中一次是在百億「家」門外,把夜班看更嚇得面青。據說,近馬路斜坡的無家小貓不見了,於是,幾日之間,手機「村谷」熱議,有人提出要小心讓百億留在「家中」,不要被大蛇吞了。 百億已被視為村中一份子,但是,問起百億到底幾多歲?暫時無從稽考。按我四年來觀察,看牠慢慢老去的貓樣,當知牠年紀不小了。 四年前搬來之初,隔壁校長鄰居住地下,經常買好貓糧,每次百億走來「喵喵」叫,慈祥菲傭就會開門給牠好吃。要記着,百億是來「開飯」,不是來乞米。我對校長喜嘆有如此好事,他說住這裏好心事的人多着。 後來校長不續租,慈祥菲傭也隨之搬走了。百億以往在鄰居門前「喵,喵,喵」的signal,將不會再有回嚮。百億雖然是隻貓,但貓也有貓的感覺與感情,一向可以依賴的人,不辭而別,教牠如何明白,如何調息? 道別,是深奧學問;如何跟貓道別,更難。每次想到百億喵不出慈祥菲傭,我就不敢想下去。 幸好,百億還有另一地盤,就是替他起名的鄰居A。從此,我經常看見百億在隔幾間屋的鄰居大門,有時在屋外蹲着,有時在屋內吃貓糧,有時主人與朋友駕着噴有「領養不棄養」字樣的房車回來,百億就會心情大好,說話特別多,喵喵喵,喵不停,又在主人腳邊團團轉,讓我看得心裏舒服。去年中秋,牠還跟我的年輕朋友仔說話,讓她掃一下,心情靚極。 一世貓,都要有朋友啊。其實,每天晚上八時吃了飯,美麗菲傭姐姐帶史納莎老犬、極害怕陌生人的高大雪橇犬外出散步,百億就會喵喵喵喵追在後面,像叫:「等埋我啊!」姐姐總會回頭打手勢,溫柔回應,「百億,come, come ! 」 深褐色混白色的雪橇犬,金色史納沙,黑色花貓,前前後後跟着菲傭姐姐,走在暗色街燈下,人狗貓飯後散步,我百看不厭,感覺是世上其中幸福畫面。 其實,百億不是不想有個家,我猜想。A曾帶牠入屋,讓牠看看喜不喜歡自己的地方,如果牠要留下,一定不會拒絕。只是,動物世界,跟人間一樣,也有排斥與猜忌。老史納莎不喜歡百億,怕事的大雪橇犬願意跟牠做朋友,在拒絕與接納中徘徊,百億選擇留在A戶鐵門內一個四方格空間,在那裏吃飯休息,在那裏避開門外風風雨雨。要去要留,完全自主。累了,回來找老窩避世,有時鐵門關了,主人上班未返,牠熟知原委的等一下,知道等着的人,總有回來的時候。總之,等到想等的人回來,是幸福的。 只是,這世上,有自由,也有壓迫。不知為何,每到晚上,百億就會極害怕的從窗中溜走。有食有住的街貓,其實要面對的困難,是一言難盡的。半夜,人影一晃動,百億就要離場。 正所謂,一道門關了,上帝永遠留你一扇窗,對百億來說,窗外,三幾呎之間,就是鄰人B的後園。那裏有遮有掩,有貓大屋,堪稱有吃有喝的百億大宅。去年天氣寒冷,只有攝氏幾度,B戶主還淘寶了一塊自動保溫暖板給百億。不過,這一切,都在我眼目之外,從無窺見百億的另一安樂窩。 幾年來,一條街的變化,百億的變化,道盡一個地方的變化。百億從高竇之極,至去年某一天,我路過喵牠一下,牠竟然應call,回一句喵。我大喜走近,牠瞳孔放大,看我動靜,最終成功摸牠頭頂一下,僅此一次。 其實,到我能摸百億一下之時,老朋友也移民走了。屋外種了暗色粉紅玫瑰住戶搬了,我樓下移民了,樓上也走了,但留下來的,也不是少數。百億仍然停留在等着主人回來的畫面,而我多是夜裏泊車後怱怱走在回家的路上才見百億一面,說實話,也沒有多少閒心跟牠玩。這一點,我認為百億是看得穿的,所以,過去大半年,牠沒有再理睬我。連望我一眼都省回,像一副AI生成的假貓圖。 真誠付出,是一隻貓的要求,如果你認為太高,也請不要對牠有期待。 感情在滋長,同時也在消失。社會轉變,人和動物,彷彿也變得特別敏感脆弱。幾年裏,百億老貓生活不斷在變化。蹲在鐵門外的恆常畫面,也不會是永恒。半個月前,我見到A戶與B戶兩個女主人,像發生大事一樣細細密密傾訴,當時,也不見愛麶主人的百億在現場,心想,有甚麼大事呢?會不會與百億有關?幾天前,我準備駕車到家姐家喝湯,路上碰到久未遇上的菲傭姐姐,始才知道百億近況不妙。 「老闆最近放假去了UK,百億以為自己又被遺棄了,悶悶不樂,加上本來年事已高,開始看不清了,連我走近,牠都咧嘴唬嚇,情緒很差,身體也瘦弱了,只留在B戶不肯回來了。」A戶主回港後,百億竟然視而不見,不理不睬,也不再回來吃戶主一口糧。我聽了,心在痛「啊!」,菲傭姐姐說:「我老闆也很傷心。」 心裏迴盪菲傭姐姐那句話:「百億以為老闆也把牠abandon,很傷心。」想起最近畫面,百億在黑夜中,獨自伏在鐵門外,對我晃動的身影不屑一顧,樣子比以前更高傲冷淡,心裏,到底有多落寞? 等待,在動物世界裏,如何能知道會有期限?人的缺席,對牠們只能是無邊的難過。「再見」這個概念,只能用時間,用行動,向牠們證明。朋友Louise最近歐遊,首次嚐到別離的年輕唐狗「陳皮」,極度抑鬱,媽媽告訴Louise,「牠晚上的一對眼睛,像苦苦思慮,一臉愁眉」。到主人回來,幸福的陳皮忘形飛撲到主人懷裏,只是,百億緣何對回來的主人視而不見,難道心痛變無情? 到底,要有多難過,一隻貓,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故事聽到這裏,這幾天,我走過,再也看不到百億的踪影。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4/30/202411 minutes, 4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轉載|冼麗婷聲演|SEVVA中環喧囂謝幕 香港個性微妙變化中

撰文:冼麗婷 製作:George Lo 關於一個人、一個地方或是一個城巿,要有獨特個性,才會有人記着。正如,值得我們好好記着香港的,也是她的個性。 中環太子大廈頂樓餐廳 SEVVA 已於四月十七日正式結束營業。四月十六日晚上以一個喧囂的生日派對作為告別宣言。令人懷念的,不是那晚的星光熠熠,而是香港曾經有過的獨特個性。SEVVA令人想起的個性,亦是一種中環個性,香港一個時代的縮影。 這一個重心,猶如我在《Yahoo新聞》所寫的SEVVA:「人人能到訪的空間,裏面的故事,是個人的,也是集體的。如果一間頂樓餐廳盛載的是所謂的中環精英品味,那應該是各種觸覺與好奇(的總和),一個環境,更重要是一種態度,從上而下、從國際到本土,互相孕育而成的生活方式。」 SEVVA令我感興趣的,是地標性餐廳背後一對永安百貨老牌家族姐妹:郭志怡(Bonnae Gokson)和姐姐郭志清(Joyce Ma)。兩人憑努力與實力,在香港打造的時尚與高級餐飲品牌,是心血與個性,雕刻了香港一個時代的品味與行為。 郭志怡與姐姐郭志清,兩姐妹家業始於百貨,位於上環的永安百貨,建立於上世紀初,其後也曾於上海建立分店,家族還發展其他業務。郭志怡姐姐郭志清,嫁給先施百貨後人馬景華,七十年代初創立JOYCE Boutique ,隨後半世紀,她的時裝零售王國經歷盛衰。年前,JOYCE Boutique旗艦店從中環新世界大廈遷到金鐘;現在妹妹打造的SEVVA也結業了。 時間在於人,是建立與消失的遊戲,推陳出新,最初的意念有故事,留下的,也只能是故事。 Joyce Ma是受國際時裝界認同尊重的品牌代理人,九十年代中,她被納入意大利時裝界的Italian Hall of Fame。當年的公眾人物如鄧蓮如與唐明治、林燕妮與黃霑都是她的欣賞者。在香港,有點年歲的人,尤其是女人,或許,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JOYCE」故事。 九十年代初,我在新聞行業初出茅廬,記得Joyce Ma 在中環嘉軒廣場建立旗艦店The Galleria JOYCE 開幕時,向新聞界發放的press kit,優雅得令人耳目一新,不捨得掉棄。每次在雪廠街那邊看The Galleria JOYCE的正門,都有活在香港的幸福與新鮮感覺。妹妹郭志怡永遠有一種樂觀而自信的心態,這或許是香港人的其中個性,也因為這種個性,行走至今天,希望,也踏步繼續向前: “I hold on to those beautiful memories of Hong Kong back then, and I tell myself to be happy that I lived that life,” she says. “But we have to keep believing in the future, one day at a time.” Bonnae Gokson 我寫SEVVA的文章及聲演,請看下面《Yahoo新聞》及《集誌社》連結: https://zip.lu/36gcB https://shorturl.at/pvG39 https://zip.lu/36hsw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見字如見人|SEVVA 明年五月結業 郭志怡與香港的大膽想像時代終結見字如見人|吻別 SEVVA 中環回憶 永安姐妹的詩情畫意轉載|冼麗婷聲演|中環太子大廈頂樓酒廊餐廳SEVVA宣告明年五月結業,中環真的已成「乜乜遺址」?
4/21/202410 minutes, 1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轉載|冼麗婷聲演|夜來風雨聲 4月1日悼念張國榮

轉載|冼麗婷聲演|夜來風雨聲 4月1日悼念張國榮 撰文:冼麗婷 製作:George Lo 四月一日前夕,夜半,聽到雨聲,想到風聲、花落。 香港四月一日,總令人心緒不寧。我不是張國榮迷,但當然知道也明白,好多人都為他着迷,而他自己曾經公開說過,最喜愛的電影角色是1987年《胭脂扣》裏的十二少。 當時張國榮大約三十一歲,風華正茂。至今去世二十一年,再看三十七年前他演那個殉情「縮沙」的男人十二少,與一個從開始,就不知道「被縮沙」的女人如花,命運,真有共同體?到底,如花於十二少是幻象,還是十二少對如花是夢一場。 每一個人,都得走自己的路。縮沙與被縮沙的都不好過。所有問題,都從希望擁有開始。十二少買下新大床送到綺紅樓,包起如花,宣示主權。大床在中庭往上吊起,要送去如花房間之時,煙炮聲火,鏡頭轉到十二少坐在綺紅樓一戶窗框,雙腳吊着踢晃,一臉自豪,幾分得意,幾分可愛。倒轉一個角度看,那是十二少最接近張國榮的形態。導演關錦鵬用這一個窗框,把張國榮的氣質鑲起來了,成了永恆的開始。 如戲裏十二少所諗兩詩句:「如夢如幻月 若即若離花」,也是故事主題,可以放進愛情、現實或是政治。 闊少迷戀名妓的詩意,要有別出心裁。十二少跟如花相識於她易服女扮男裝,在他面前唱起《客途秋恨》,好像刺激了十二少的男色慾望。如花當然不比男色,但人的身份,像穿戲服,可以不停轉換。令十二少期待的是,「濃妝、淡妝、男妝、無化妝」,他都喜歡。他需要的是新鮮與變化,跟夫妻如衣服的境界不同,這是導演與編劇一種特別的演繹。如果換了鄭少秋演十二少,多情俊俏只會畫上鴛鴦蝴蝶,同志感覺,他未必浸得出來。 如花,也很現實的,她想完全擁有十二少。十二少母親(譚倩紅飾)用「雨前龍井」比喻,龍井清香,是因為由閨女趕在雨前採摘最鮮最嫩的葉片,放在乳兜,夾雜少女香汗,始才令茶葉更顯矜貴清香。大家長女主人再加一句:「這一種工作,你和我,都做唔來。」銳利一針見血,現實又得體。如花不示弱,表明自己「只希望埋街食井水,有住好人家」。但她不僅想從良,還想全權擁有一個男人。苦心計劃和十二少殉情自殺,約定來生再聚,以密碼 3811相認。 目前解決不了的問題,寄望將來。數字,也曾經決定香港人往前走了半生。戲中如花死後,五十三年意志堅定不變心,追上陽間,一心尋找半世紀的承諾。只是,五十三年前得不到的十二少,五十三年後再見,不同時代找回相同的人,那還會是相同的人?桃花依舊,人面全非,這是現實的永恒風景。十二少已淪為一個苟且偷生的臨時演員,如花,不過是個壯烈犧牲的執怨孤魂野鬼。 離開沒有希望的世界,一切推倒重來,怎樣走,任君選擇。結尾,如花看見山伯臨終一段戲,也是從穿男裝相遇而起的愛情,結局是祝英台要嫁人,梁山伯為情病重將死,如泣如訴,相愛,合該如此。如花曾以男裝在十二少面前唱《客途秋恨》,初見,一席傾情,最終跟眼前《梁祝》結局迴異。 夢醒,她掉下定情信物胭脂扣,今生來世的咒語消失了,決心走自己的陽關路,剩十二少孤身在世。當年張國榮演十二少是懷舊,電影可以看成好多含意。1987年的電影與人物,在2024年再看,那個沒有向如花遵守承諾的十二少,在現實裏,選擇在2003年選擇結束生命,同年十二月尾,梅艷芳因癌病去世。 大家對五十年的觀念有了看法,不同世紀、不同心態再看這一部電影甚或是張國榮,從未知的好奇所寄托的懷舊,不復存在了?喜歡David Lim在《胭脂扣》評論中的看法,時間流逝,再看這部執着於時間的電影,真會有更憂傷的感覺?電影,已成一縷鬼魂,也是時光機,是逝者的儲存庫,記錄了那些失去的,又或者,它是死後的另一種存在。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集誌社 #冼麗婷聲演 #張國榮
4/1/20249 minutes, 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轉載|冼麗婷聲演|《4拍4家族》馬拉松上映電影原聲黑膠唱片將面世

編按:賴恩慈與法國男友Jacques的情人童話,聲演故事有新版本。除了加入女導演的最新動向,另一亮點,是邀請了Jacques,特別為讀者聽眾重新演繹他在《4拍4家族》裏僅有的三句法文對白。為了三句對白,他重臨香港;命中注定,三句對白發酵的,令兩人重新走在一起。這位戲裏「大茄哩啡」,是賴恩慈的真命天子,他的聲音演繹,戲裏戲外,都有點可愛動人。 冼麗婷 以原創音樂歌曲為特色的電影《4拍4家族》,繼續馬拉松式多方面推展,即將推出電影原聲黑膠唱片,以及 CD,即電影原聲音樂大碟 (OST : Original Sound Track),這些製作收錄了電影的絕大部份歌曲。 賴恩慈說,不少觀眾表示喜歡《4拍4家族》原創歌曲,期待推出原聲黑膠唱碟等製作。但因為版權或技術問題,其中兩首創作歌曲《Freedom》及《最後武士》未能收錄在今次的黑膠及CD製作。 她說,如果觀眾喜歡歌曲,仍然可以入場欣賞這部音樂電影。目前上映地點是葵涌的 Lumen Cinema,她目標是令作品能以馬拉松方式,在全港各區上映至今年十月十八日,那天是她的生日,如果成功,這將也是電影上映一周年。 正在英國倫敦教授戲劇的導演賴恩慈,持續在英國不同城巿為她這部作品主持影後座談,並正洽商在北美發行這電影。 到了四月,她將會回港出席香港電影金像奬頒奬禮。在票房上苦戰四個月的《 4拍4家族》,最終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四項提名,包括:最佳女主角謝安琪;最佳新演員陳諾𩃀;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毋忘》;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泰迪羅賓、戴偉。 不一樣的女導演,仍然充滿鬥志,《4拍4家族》將會參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美國芝加哥及新加坡舉行的三個國際電影節,包括: 新加坡華語電影節;荷蘭亞洲電影節 (阿姆斯特丹); 芝加哥亞洲躍動電影節 (美國),她亦會出席放映活動。 為了實踐「去到邊度,邊度就係舞台!」雖然《4拍4家族》已在英國完成上映,但仍然會在不同城巿做私人放影(private screening),恩慈也會去做影後座談。 另外,近期有些到英國發行的香港電影,邀請她做首影或是影後座談會主持,她說樂意為連結香港電影及英國觀眾盡一分力。 相關文章,可看《Yahoo新聞》這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H9s8i 。(作者相關訂閱平台「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3/2/202412 minutes, 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轉載|冼麗婷聲演|桃花依舊笑春風

編按:農曆正月,花開得靚。重溫買花、賞花的快樂日子,其實,是想講種花人的辛勤與希望。還有,年年此時,「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年,比一年明白。賞花與種花,都有心態。生活,要好好過;桃花,依舊好好地種。冼麗婷 元宵剛過,春天時節,萬物生長,鄰居的紅色玫瑰開得又多又燦爛,山坡上自然生長的蝦肉色玫瑰,雅致古典又含蓄,路邊杜鵑花,深紫赤橙,開得像一團火。 早一個星期,喜歡拍攝植物花卉的舊同事雷子樂,經過林錦公路,看見大遍大遍的桃花樹,仍然種在農場,無人收割。他也去過元朗的蓮花地,一樣還有大遍大遍未被收割的桃花留在原地。桃花林景,靚是靚,但亦代表今年桃花巿道麻麻,一定程度也反映社會消費行為模式轉變。 有朋友幫襯香港網站買蘭花,六株的大盆蘭花,連運費只是七百元。期間因為有幾片花瓣甩咗,或是有少少折斷了,換了通共兩次,最後一次,舊一盆,不作回收,七百元買了兩盆蘭花,一盆放廳,大盆放睡房,這樣子,連客人的心都買了,這種平價鎖售方式,的確對香港花農及零售做成很大競爭。 但我依然喜歡自己去農場揀桃花。感覺不同之處,是感情。自小看着新界農場種桃花,感覺是很特別的一門生意。因為喜歡花,雖不是花痴,但會被花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吸引。我已經四年沒買桃花了,點解?都唔使點解啦,總之,今年立春正日,和舊同事 Lousie 去元朗揀桃花,無非想開心下啫。當然,亦想支持香港農夫。碰巧那天立春放晴,希望真如傳統節氣推算,新一年風調雨順。 買桃花,看通一個道理:種桃花的講感情;賣桃花的看銷情;買桃花,看心情;賞桃花,要懂世情。如果為了人情、世情買花,花好,自然開心;若果花開不似預期,最少,送了辛勤農夫一筆人情。結果,我們在「有利花園」揀了心宜桃花。 第三代負責人阿俊說,今年明顯少了人買桃花。種桃花生意,不容易。他說真心話:「其實爸爸不是好想我們接手種桃花,他經常說這行超級辛苦,搵錢又不多,所以,不建議我們三兄弟繼續種桃花,可是,我們三兄弟好想傳承發展桃花產業。」他的桃花園的故事,請看《Yahoo新聞》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12M4p 阿俊前日告訴我,一年之始,又是時候重新打理桃花園的桃花,包括修整來年桃花王、照顧桃花幼苗、生長、除草及施肥等等。我問他,留下的桃樹夏天能結桃子嗎?能吃嗎?他覆:「桃花能結果子,可以吃,但不會吃,因為,不好吃。」 他的爺爺嫲嫲以前由內地來香港,先在元朗種菜維生,之後改種桃花。超過半世紀的桃花園,顧客摃桃花,種花人擔起種花責任。阿俊三兄弟各有正職,希望以part-time時間,full-time 精神,繼續送上種好花的誠意,年年歲歲,人面桃花兩不忘。 對於城巿人來說,香港還有人願意種好桃花,是優雅勤力的好心事。而且,一年一度桃花依舊,的確勾起年年歲歲情懷。阿俊有一班熟客,農曆年前來買桃花,爸爸問客人,「點解今年唔見咗靚仔啊?」啊,完來靚仔已經仙遊,但生前叮囑家人,希望農曆新年要繼續放一棵桃花在家。所以,他姐姐今年繼續來揀桃花。 其實,朋友看我在Yahoo寫桃花的文章,也抄來唐朝崔護詩句,年年此時,永遠動人:「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年年歲歲此花間,總有懷念的故人。生活,依然要好好地過,桃花,依舊好好地種。 (作者Patreon個人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2/27/202412 minutes, 2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轉載|冼麗婷聲演|情人童話 當法國俊男愛上賴恩慈

農曆元宵很快又到,可以預先聽下賴恩慈的愛情故事。唔駛用腦,用情就得喇。另一相關文章,可看《Yahoo新聞》這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H9s8i 。 賴恩慈的生命經歷,是上帝之作。她和法國男友Jacques的故事,則是愛情童話中的童話。她為了令《4拍4家族》這部電影可以誕生,曾經失去Jacques。 嚴格來說,並不是她放棄Jacques,只是,電影夢與愛情,一時間,不可兼得,讓她失去性格、品德、心靈都契合,而且一樣愛大自然又一樣愛行山的靈魂伴侶。 問世間,甚麼夢想理念是沒有compromise 餘地?不如說,怎樣的人,不會放棄怎樣的理念。在某程度,我明白恩慈追求夢想的心情。訪問期間,因為一件簡單小事,她跟我說:「你驗證了,只要真心想做好一件事,個天一定幫你。」 真心想做一件好事,如有神助,我明白。但是,最終成功與失敗,本身就是有着不同界定與要求,所以,那不是做事的重點。成功是bonus,失敗是一堂課,也是繼續的推動力。所以,恩慈目前看電影《4拍4家族》的延續生命,多於看票房,「它會比我更長命。」 最終,賴恩慈的「童話」,是電影與情人兼得。此時此刻,在倫敦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教書的她,春風得意。這學院非常著名,位處倫敦巿中心 Barbican Center旁邊,恩慈教學自由度很大,教戲劇,不一定是莎士比亞,可以是關於香港,只是教學語言是英文。她工作還包括創作新劇,Jacques也會和她一起構思關於可能的環保電影內容。一對情侶由離合變得更融合,沒有比這種生活與目標更令人快樂,我認為。 教戲劇、亦創作戲劇,她擁有的財富,比法國大宅、名譽、家勢更大。從一個野孩子,她堅持做一個有自己的女孩子,得到情人尊重。《4拍4家族》去年十二月在倫敦上映後,Jacques也計劃在法國發行女友這部電影。何止個天幫她,好多人都幫佢。 #愛裏的自主,是互相造就,你讓我得到我,我讓你得到你,然後,你與我,才配得上互相擁有對方。# #到底Jacques是誰? 多年前,Jasque那位當首席大法官的爺爺,在法國北部諾曼第海邊,從「世界電影之父」盧米埃兄弟 即Auguste Lumière(1862∼1954)和 Louis Lumière(1864∼1948)手上買下大宅,聽說裏面的洗手間曾經是沖灑電影菲林的地方。Jacques的爸爸,是大公司行政總裁。恩慈能把Jacques的家勢、知識、品味都不當一回事,因為,Jacques在環保世界裏,也學會做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生活貼地,down to the earth,交朋友不看背景。兩人不時在海邊屋渡假,走盡法國、歐洲名山,到巴黎最好的博物館,可是,一切都沒能換取她為香港完成一部電影的初心。# 作者相關訂閱平台「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 sinlaiting
2/19/202410 minutes, 4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聚焦一周】2023,到此為止

來到 2023 年,這一年,國安警兩度懸紅各百萬元,全球通緝羅冠聰等 13 位身在海外的社運人士。社運人士周庭、鍾𨌺林流亡、蘋果安開審、立場案判決押後,還有世紀暴雨、紅山半島僭建曝光、區議會改制等⋯⋯今集節目,為大家回顧 2023年的重要港聞。
12/29/202317 minutes, 1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轉載|冼麗婷聲演|中環太子大廈頂樓酒廊餐廳SEVVA宣告明年五月結業,中環真的已成「乜乜遺址」?

寫了兩篇關於郭志怡(Bonnae Gokson)及馬郭志清(Joyce Ma)的綜合文章,看資料時,對我來說,是很有趣,處處是驚喜,身邊經歷過的事物,像重新發現,也有原來早就認識的喜悅。第一篇除了說SEVVA,也節錄以往我在yahoo!新聞訪問郭志怡的文章內容 ,能看到她另一個面向;第二篇,加入了以往JOYCE 和 SEVVA留給我的中環回憶,都是關於「個性」 。如果會員讀者先看一下會更好。 除了在 90 年代JOYCE cafe 的快樂午餐,還有最近兩年才看過的一輯時裝設計師紀錄片《Dries Van Noten》,中文譯名「花漾年華」。那是述說比利時時裝設計師 Dries Van Noten 的設計與生活,那不是純設計意念的闡述,更大更遠是呈現設計師對生活與生命的態度,與其說顛覆,不如說他喜歡做自己喜歡的,找自己想走的方向,甚至時裝 fashion 這個名字,他都認為有必要、有可能找到更好一個字去形容,簡言之,從花與生活蕩漾出來的,不單純是一件衣服,是意念、熱情與藝術。 我最喜歡的一節是看到 Dries 走進他的大花園,割摘新鮮疏菜,包括紅菜頭等等,他會採摘新鮮的花卉,扛回家,放在古典大廳。脫掉一雙田野皮靴,走回室內時,肩上扛着花樹的大枝椏,枝椏上有鮮紫色花串與綠葉,啊,原來他準備這樣原始地把花樹一枝節,放在大花瓶,把自然融入生活,不費分文,一樣有滿室鮮花的奢侈。這些舉動,我靜靜看在眼裏,心裏就打開了感覺,去年十一月,也在海邊的野生杜鵑枝椏上,剪了幾小節花枝,回家,插在一個香檳瓶裏,算在自己的美學裏,從心欣賞,從行動到作品的完成,是自由的喜悅。 然後,是Dries設計的投入,選擇的布料,從觸感的柔軟,到花卉的美學,越是柔軟的布料,在身體上,越是沉墜。衣、裙、襪、履,要撞擊還是可以平衡?穿成一個村姑,還是一個時尚,這就是設計師心中一念。一件服飾,讓人想到過去,像Milan Kundera寫過衣服,有些傳統衣服,穿上去,就像過去一個鄉村教師的模樣。但在 Dries 設計意念的一整套思維與呈現,懷舊衣服,穿在身上,決不要成為過去,這就是創意的靈氣。 我喜歡從布料想像作品,而這齣紀錄片,有Dries追尋布料美學,派人專門到印度找傳統刺繡工人,重新打造炫麗又端莊的印度花布,放在鎂光燈下的模特兒身上,時裝秀,是設計師跟世界的說話,每一個穿戴的細節,都必須留下上帝的影子,這是精神上的奢侈服飾。 Dries那頭朱古力色的攣毛狗,會跟他去時展覽,也會一起上班去辦公室,伴着主人工作,啊,他的一切一切,都是我理想的創作人生活模式。近月,我也來了靈感,索性把這輯在收費電視上的紀錄片,開着不斷重播,讓充滿發現的好生活,伴着寫稿。這,不就是好好生活的方式? 原來,這位獨立於大品牌皇國、 追求個人藝術意念的設計師,跟馬郭志清與郭志怡姐妹都是年少相識的好朋友。這樣的確又會令我對兩人增加了好感,順理成章的繼續好奇認識與欣賞這對永安姐妹留在中環的記憶。 如妹妹郭志怡所說,我們都有過快樂的回憶,這已足夠。也很喜歡姐姐Joyce Ma在過往受訪時的說話,八十歲以後,她仍然對未來樂觀,那管所建立過的,已經從興盛走到平淡。如果相信自己,就不怕一切外在的消逝,這種智慧,很適合現在的我們去學習: " This is what I'm learning as I get older, ….. Everything is nothing: happiness is the new rich; kindness the new cool; health the new wealth; Inner peace the new success.” Joyce Ma (錄自Ming’s People, 15 Jun 2018) 冼麗婷簡介: 曾在《蘋果日報》任職記者17年。2016年成為獨立記者/寫作人後,出版了人物專訪結集《見字如見人》。今天,仍然幻想能成為101歲女記者。建立Write House,寫字為家。 「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posts
12/16/20239 minutes, 3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聚焦一周】區選提名「清一色」?司法覆核案敗訴跟進

完善後的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政府繼續「無所不用其極」,公布在選舉前一日,辦區選繽紛日谷氣氛和投票。同時間,郭卓堅就區選新制下、選參選人要取得三會9個提名才能入閘,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法庭頒令屬違憲、取消規定。高院今作出裁決,判定郭卓堅敗訴。當中有何理據? 記者阿升繼續區選系列的報道,他翻查了 8 個地區、180 個候選人、1183 個提名人的資料,發現被形容是「競爭激烈」、「五光十色」的選舉,不少參選人的提名人都是「清一色」,有無申報政治聯繫參選人與政黨「撞提名」;也有政黨參選人共享提名。究竟為何會出現這個情況、被提名人、提名人又有甚麼解釋?一起聽聽。
12/1/202315 minutes, 2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集誌背後】外賣車手的辛酸

集誌社七月初曾報道,快遞平台 Zeek 車手,入稟追討欠薪,成功在法庭奪回僱員身分。今集節目,記者阿升邀請了年逾六旬的外賣車手慶叔,及外賣員權益關注組成員麥德正,講述車手工作的風險與辛酸。慶叔雖然是電單車手,但平時也要以拐扙代步,原來,他曾因送外賣而遇車禍受傷⋯⋯
7/26/202340 minutes, 5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