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家草日夫婦,在中秋午夜WhatsApp給我問候,有滿月小圖,祝願圓圓滿滿,當然包括小肥和漢堡包的賀圖,正所謂,舉頭望明月,低頭,捽個Mon。
兩夫婦好忙,深宵傳訊息之時,我早已入睡。翌日大清早七時多醒來,見到如此可愛中秋漫畫,當然再問:「喂,有冇追月畫啊,比我傳比朋友都好吖。」之後,我忙著食早餐,打理花草,不到三小時,草日傳來簡單線條畫,玉兔「一追再追⋯⋯」,主題是「追月快樂」,不過,他立刻補白:「冇帶顏色呀😂」。
「可唔可以用AI幫你加啲顏色呀?可唔可以傳呀?可唔可以放在聲演做插圖呀?」我打蛇隨棍上,草日這種人,當然是「可以。」草日風格,總是雲淡風輕,安逸,真誠。這幅追趕生命的月亮圖,放在追月夜,希望大家都有一點平安愉悅。
我總覺得,中秋之後的月亮,好像更靚更大。「呢幅畫,係咪你嘅新作?」我問。誰知,他回答:「你嘅。」意思是送給我的追月圖。他曾給我畫過〈我的父親〉和〈波斯尼亞小鎮大廚〉,這次隨意畫了簡單應節畫,是一種情宜啊。我當然想要簽名,他回答:「下次見畀比你。」
其實,望住月亮,你會想起甚麼?
月亮,總是代表人的心。無論「明月松間照」,或是「海上生明月」,寫月亮,大都是寫人,寫人情。尤其今天的香港,當月亮可以變成回憶之時,對很多人來說,百感交集。表面有表面一套生活,心裏有心裏的想法。
今夜,想起寫過唐代詩人宋之問《下山歌》,「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遲遲。松問明月長如此,君再遊兮復何時。」一般理解,這詩描述離别時刻,牽着佳人,舉步遲遲,心中凄苦,不知何時能再與佳人相逢。
兩年前訪問前立法會主席黃宏發,領教他繙譯唐詩的造詣,也看了他華仁書院老師唐安石(John Turner)一部分析中國詩歌的英文書,這位愛爾蘭神父就說到《下山歌》的作者心理。詩中借松樹反問,月亮永遠都會掛在天邊,但幾時才可以跟你故地重遊呢?其實,唐安石下面對此詩的英文繙譯,已經看到他對作者心理的詮釋。
Down, down the Lofty Mountain( Many a time I sigh!)
Hand in hand with a bonny person,
Step by step went I.
The moon that shone between the pines
Is shinning to this day:
But never, never again , my dear,
Shall we go down that way
雖然發叔老實不客氣說老師未能把此詩原有格局及味道譯出,我的感受,唐安石英文繙譯宋之問的詩句,其實,是進一步繙譯了詩人心裏所想。大意是,與所愛的人携手下山,一步一步,感覺不安穩,月光穿過松樹之間,詩意背負哀愁,會不會永遠不能再次重遊若此?那不知何日重來的景與人,透出原始哀傷,這就是一種從心而起的原始與真摯,簡單直述,不修飾,不聯想,也是唐安石所說的psychological primitiveness。
唐安石認為中國詩歌有好高藝術成就,中國詩講意境,而我亦喜歡外國著重心理分析。詩不在乎長短,句短情長;文字不說優美,在理性發叔眼中,「文字,不一定說優美,是合不合適。」恰宜,就是美,這種層次,不是說要學習,我認為是個人選擇與修維。黃宏發也嘗試解釋老師的看法,認為用簡單的字,最扣人心弦。「古,反而簡單。好多人用典,或好多聯想,詩也有這特色,但最好的,好可能是簡單的字。」
中國詩特色之一,有時總是言不由衷,古人借詩表達對仕途或現實的不滿,不能「真情盡露」。天涯共此時,但看一輪明月,留係心裏面,都有相聚感覺。
撰文:冼麗婷
製作:George Lo
關於一個人、一個地方或是一個城巿,要有獨特個性,才會有人記着。正如,值得我們好好記着香港的,也是她的個性。
中環太子大廈頂樓餐廳 SEVVA 已於四月十七日正式結束營業。四月十六日晚上以一個喧囂的生日派對作為告別宣言。令人懷念的,不是那晚的星光熠熠,而是香港曾經有過的獨特個性。SEVVA令人想起的個性,亦是一種中環個性,香港一個時代的縮影。
這一個重心,猶如我在《Yahoo新聞》所寫的SEVVA:「人人能到訪的空間,裏面的故事,是個人的,也是集體的。如果一間頂樓餐廳盛載的是所謂的中環精英品味,那應該是各種觸覺與好奇(的總和),一個環境,更重要是一種態度,從上而下、從國際到本土,互相孕育而成的生活方式。」
SEVVA令我感興趣的,是地標性餐廳背後一對永安百貨老牌家族姐妹:郭志怡(Bonnae Gokson)和姐姐郭志清(Joyce Ma)。兩人憑努力與實力,在香港打造的時尚與高級餐飲品牌,是心血與個性,雕刻了香港一個時代的品味與行為。
郭志怡與姐姐郭志清,兩姐妹家業始於百貨,位於上環的永安百貨,建立於上世紀初,其後也曾於上海建立分店,家族還發展其他業務。郭志怡姐姐郭志清,嫁給先施百貨後人馬景華,七十年代初創立JOYCE Boutique ,隨後半世紀,她的時裝零售王國經歷盛衰。年前,JOYCE Boutique旗艦店從中環新世界大廈遷到金鐘;現在妹妹打造的SEVVA也結業了。
時間在於人,是建立與消失的遊戲,推陳出新,最初的意念有故事,留下的,也只能是故事。
Joyce Ma是受國際時裝界認同尊重的品牌代理人,九十年代中,她被納入意大利時裝界的Italian Hall of Fame。當年的公眾人物如鄧蓮如與唐明治、林燕妮與黃霑都是她的欣賞者。在香港,有點年歲的人,尤其是女人,或許,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JOYCE」故事。
九十年代初,我在新聞行業初出茅廬,記得Joyce Ma 在中環嘉軒廣場建立旗艦店The Galleria JOYCE 開幕時,向新聞界發放的press kit,優雅得令人耳目一新,不捨得掉棄。每次在雪廠街那邊看The Galleria JOYCE的正門,都有活在香港的幸福與新鮮感覺。妹妹郭志怡永遠有一種樂觀而自信的心態,這或許是香港人的其中個性,也因為這種個性,行走至今天,希望,也踏步繼續向前:
“I hold on to those beautiful memories of Hong Kong back then, and I tell myself to be happy that I lived that life,” she says. “But we have to keep believing in the future, one day at a time.” Bonnae Gokson
我寫SEVVA的文章及聲演,請看下面《Yahoo新聞》及《集誌社》連結:
https://zip.lu/36gcB
https://shorturl.at/pvG39
https://zip.lu/36hsw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見字如見人|SEVVA 明年五月結業 郭志怡與香港的大膽想像時代終結見字如見人|吻別 SEVVA 中環回憶 永安姐妹的詩情畫意轉載|冼麗婷聲演|中環太子大廈頂樓酒廊餐廳SEVVA宣告明年五月結業,中環真的已成「乜乜遺址」?
農曆元宵很快又到,可以預先聽下賴恩慈的愛情故事。唔駛用腦,用情就得喇。另一相關文章,可看《Yahoo新聞》這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H9s8i 。
賴恩慈的生命經歷,是上帝之作。她和法國男友Jacques的故事,則是愛情童話中的童話。她為了令《4拍4家族》這部電影可以誕生,曾經失去Jacques。
嚴格來說,並不是她放棄Jacques,只是,電影夢與愛情,一時間,不可兼得,讓她失去性格、品德、心靈都契合,而且一樣愛大自然又一樣愛行山的靈魂伴侶。
問世間,甚麼夢想理念是沒有compromise 餘地?不如說,怎樣的人,不會放棄怎樣的理念。在某程度,我明白恩慈追求夢想的心情。訪問期間,因為一件簡單小事,她跟我說:「你驗證了,只要真心想做好一件事,個天一定幫你。」
真心想做一件好事,如有神助,我明白。但是,最終成功與失敗,本身就是有着不同界定與要求,所以,那不是做事的重點。成功是bonus,失敗是一堂課,也是繼續的推動力。所以,恩慈目前看電影《4拍4家族》的延續生命,多於看票房,「它會比我更長命。」
最終,賴恩慈的「童話」,是電影與情人兼得。此時此刻,在倫敦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教書的她,春風得意。這學院非常著名,位處倫敦巿中心 Barbican Center旁邊,恩慈教學自由度很大,教戲劇,不一定是莎士比亞,可以是關於香港,只是教學語言是英文。她工作還包括創作新劇,Jacques也會和她一起構思關於可能的環保電影內容。一對情侶由離合變得更融合,沒有比這種生活與目標更令人快樂,我認為。
教戲劇、亦創作戲劇,她擁有的財富,比法國大宅、名譽、家勢更大。從一個野孩子,她堅持做一個有自己的女孩子,得到情人尊重。《4拍4家族》去年十二月在倫敦上映後,Jacques也計劃在法國發行女友這部電影。何止個天幫她,好多人都幫佢。
#愛裏的自主,是互相造就,你讓我得到我,我讓你得到你,然後,你與我,才配得上互相擁有對方。#
#到底Jacques是誰?
多年前,Jasque那位當首席大法官的爺爺,在法國北部諾曼第海邊,從「世界電影之父」盧米埃兄弟 即Auguste Lumière(1862∼1954)和 Louis Lumière(1864∼1948)手上買下大宅,聽說裏面的洗手間曾經是沖灑電影菲林的地方。Jacques的爸爸,是大公司行政總裁。恩慈能把Jacques的家勢、知識、品味都不當一回事,因為,Jacques在環保世界裏,也學會做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生活貼地,down to the earth,交朋友不看背景。兩人不時在海邊屋渡假,走盡法國、歐洲名山,到巴黎最好的博物館,可是,一切都沒能換取她為香港完成一部電影的初心。#
作者相關訂閱平台「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 sinlaiting
寫了兩篇關於郭志怡(Bonnae Gokson)及馬郭志清(Joyce Ma)的綜合文章,看資料時,對我來說,是很有趣,處處是驚喜,身邊經歷過的事物,像重新發現,也有原來早就認識的喜悅。第一篇除了說SEVVA,也節錄以往我在yahoo!新聞訪問郭志怡的文章內容 ,能看到她另一個面向;第二篇,加入了以往JOYCE 和 SEVVA留給我的中環回憶,都是關於「個性」 。如果會員讀者先看一下會更好。
除了在 90 年代JOYCE cafe 的快樂午餐,還有最近兩年才看過的一輯時裝設計師紀錄片《Dries Van Noten》,中文譯名「花漾年華」。那是述說比利時時裝設計師 Dries Van Noten 的設計與生活,那不是純設計意念的闡述,更大更遠是呈現設計師對生活與生命的態度,與其說顛覆,不如說他喜歡做自己喜歡的,找自己想走的方向,甚至時裝 fashion 這個名字,他都認為有必要、有可能找到更好一個字去形容,簡言之,從花與生活蕩漾出來的,不單純是一件衣服,是意念、熱情與藝術。
我最喜歡的一節是看到 Dries 走進他的大花園,割摘新鮮疏菜,包括紅菜頭等等,他會採摘新鮮的花卉,扛回家,放在古典大廳。脫掉一雙田野皮靴,走回室內時,肩上扛着花樹的大枝椏,枝椏上有鮮紫色花串與綠葉,啊,原來他準備這樣原始地把花樹一枝節,放在大花瓶,把自然融入生活,不費分文,一樣有滿室鮮花的奢侈。這些舉動,我靜靜看在眼裏,心裏就打開了感覺,去年十一月,也在海邊的野生杜鵑枝椏上,剪了幾小節花枝,回家,插在一個香檳瓶裏,算在自己的美學裏,從心欣賞,從行動到作品的完成,是自由的喜悅。
然後,是Dries設計的投入,選擇的布料,從觸感的柔軟,到花卉的美學,越是柔軟的布料,在身體上,越是沉墜。衣、裙、襪、履,要撞擊還是可以平衡?穿成一個村姑,還是一個時尚,這就是設計師心中一念。一件服飾,讓人想到過去,像Milan Kundera寫過衣服,有些傳統衣服,穿上去,就像過去一個鄉村教師的模樣。但在 Dries 設計意念的一整套思維與呈現,懷舊衣服,穿在身上,決不要成為過去,這就是創意的靈氣。
我喜歡從布料想像作品,而這齣紀錄片,有Dries追尋布料美學,派人專門到印度找傳統刺繡工人,重新打造炫麗又端莊的印度花布,放在鎂光燈下的模特兒身上,時裝秀,是設計師跟世界的說話,每一個穿戴的細節,都必須留下上帝的影子,這是精神上的奢侈服飾。
Dries那頭朱古力色的攣毛狗,會跟他去時展覽,也會一起上班去辦公室,伴着主人工作,啊,他的一切一切,都是我理想的創作人生活模式。近月,我也來了靈感,索性把這輯在收費電視上的紀錄片,開着不斷重播,讓充滿發現的好生活,伴着寫稿。這,不就是好好生活的方式?
原來,這位獨立於大品牌皇國、 追求個人藝術意念的設計師,跟馬郭志清與郭志怡姐妹都是年少相識的好朋友。這樣的確又會令我對兩人增加了好感,順理成章的繼續好奇認識與欣賞這對永安姐妹留在中環的記憶。
如妹妹郭志怡所說,我們都有過快樂的回憶,這已足夠。也很喜歡姐姐Joyce Ma在過往受訪時的說話,八十歲以後,她仍然對未來樂觀,那管所建立過的,已經從興盛走到平淡。如果相信自己,就不怕一切外在的消逝,這種智慧,很適合現在的我們去學習:
" This is what I'm learning as I get older, …..
Everything is nothing:
happiness is the new rich;
kindness the new cool;
health the new wealth;
Inner peace the new success.”
Joyce Ma
(錄自Ming’s People, 15 Jun 2018)
冼麗婷簡介: 曾在《蘋果日報》任職記者17年。2016年成為獨立記者/寫作人後,出版了人物專訪結集《見字如見人》。今天,仍然幻想能成為101歲女記者。建立Write House,寫字為家。 「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