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EP.98 水城时光的低吟与回响——威尼斯艺术漫谈下篇 【本期赠书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抽奖”,即可参与保罗·莫朗的《威尼斯》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 留言:和谐的灵感,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 漫步于梦幻般的水上之城威尼斯,你会发现,这里不仅风光绝美,其艺术发展更是如梦如幻,绚烂璀璨。从威尼斯画派的光辉到巴洛克风情的浪漫,每一抹色彩都诉说着时代的辉煌与沉寂。除了享誉全球的文艺复兴三杰,威尼斯三杰也以独特的世俗之美,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光影交错间,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低吟浅唱。从教堂穹顶的圣洁天堂,到街头巷尾的生活百态,威尼斯以其独有的方式,讲述着生与死、辉煌与宁静的动人故事。这不仅是一场城市艺术之旅,更是对生命盛衰的深刻感悟,对变化中永恒价值的追寻。让我们一起聆听,威尼斯在艺术辉煌与沉寂间,奏响的那首不朽的时光之歌。封面:保罗·委罗内塞《利未家的宴会》片头:维瓦尔第《和谐的灵感》第一乐章片尾:维瓦尔第《和谐的灵感》第二乐章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10/12/2024 • 35 minutes, 18 seconds EP.97 水城绮梦的交织与共鸣——威尼斯艺术漫谈上篇 【本期赠书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抽奖”,即可参与提齐安诺•斯卡帕的《威尼斯是一条鱼》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维瓦尔第,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从威尼斯双年展的辉煌舞台,轻步踏入经典四季乐章的悠扬旋律,我们共同挖掘城市与艺术间那缠绵悱恻的不解之缘。威尼斯,这座古今交融的水上之城,跨界艺术的殿堂,其魅力不仅蕴藏于历史的深邃,更在于那份“异乡人视角”下的独特风情。在艺术地理的广角镜下,让我们追随着维纳斯画派的光辉足迹,从乔尔乔内的梦幻笔触到提香的炽热色彩,见证文艺复兴时期世俗光辉在亚得里亚海畔的璀璨绽放。这不仅是画布上的色彩交响,更是文化身份与世界视野的 深邃对话。今天,让我们乘着音符的翅膀,跨越时空的界限,共赴威尼斯——这座艺术家梦想启航的梦幻之地,探寻那些触动心灵的美丽瞬间。封面:卡纳莱托《总督宫》片头:维瓦尔第《四季》春第一乐章片尾:维瓦尔第《四季》冬第三乐章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9/26/2024 • 33 minutes, 52 seconds EP.96 自由灵魂的碰撞与狂欢——巴黎艺术漫谈下篇 【本期赠书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抽奖”,即可参与本雅明的《巴黎,19世纪的首都》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萨蒂,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从印象派的晨曦初破,到现代主义的璀璨星河。巴黎,这座被历史温柔以待的城市,其背后是无数次争议与赞誉交织的火花,它们不仅仅是历史,更是巴黎艺术精神自由不羁、勇于创新的最强音。萨蒂的旋律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轻轻拂过耳畔,挑战着每一个灵魂的听觉极限,让心灵在旋律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巴黎,这座梦幻之城,是传统与先锋激烈交锋的战场,也是异见与包容和谐共生的乐园。艺术家们的“流浪”传奇,从蒙马特高地的风笛声中悠扬而起,至“流动的盛宴”里灯火阑珊处悄然落幕,他们的足迹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揭开了巴黎光鲜亮丽背后那份深藏的波西米亚灵魂。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画布与音符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与自由的深刻对话,是每一个追梦者内心深处最真挚的共鸣。那么,巴黎究竟为何成为了无数艺术梦想者梦寐以求的终极归宿?让我们一同探寻那些隐藏在街巷间的灵感之源,感受那股自巴黎涌出,最终改变世界的艺术洪流。封面:夏加尔《从窗子里看巴黎》片头:萨蒂《裸体舞蹈No.1》片尾:拉威尔《波莱罗舞曲》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8/21/2024 • 34 minutes, 35 seconds 2024 EP.95 从巴洛克到印象派,我们如何走进巴黎?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交流,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莫扎特,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巴黎,这座被誉为世界艺术之都的城市,其魅力远不止于奥运的激情与热血,更在于它那丰富多彩的艺术氛围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音乐与艺术气息的1778年的巴黎,跟随那位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脚步,一同探寻那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巴黎交响曲》背后的城市故事。从凡尔赛宫的辉煌壮丽,到巴洛克艺术的极致奢华,每一处都充满了人类对崇高与壮丽的无尽追求。这些艺术品,不仅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艺术,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历史的回响。在那些权力与荣耀的背后,隐藏着无数被时间遗忘的卢浮宫宝藏。从音乐到绘画,从建筑到雕塑,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天堂,更是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心中的圣地。今天,让我们同两位老师一起,走进艺术史中的巴黎。封面:乔治·俢拉《埃菲尔铁塔》片头:莫扎特《第三十一交响曲第一乐章》片尾: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7/26/2024 • 34 minutes, 11 seconds 2024 EP.94 另一种Citywalk——艺术世界里的城市漫游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交流,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普契尼,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探索生活美学,揭秘艺术与城市的不解之缘。两个美学+推出全新系列节目:艺术世界里的城市漫游。通过艺术史邂逅都市脉络,在城市漫步遇见艺术灵魂。艺术不仅是展览的静物,更是鲜活城市气质的塑造者。从古希腊神话到现代艺术洪流,从巴黎卢浮宫的经典宝藏到纽约新兴都市的文化热潮,我们将带你逐一解锁城市隐藏的文艺密码。是旅行指南,亦是灵感源泉,艺术世界的漫游地图正在缓缓展开。准备好了吗?和我们一起,踏上这场跨界融合的旅行,发掘那些被艺术滋养的独特城市空间,让每一次城市漫步都成诗。你最想去哪个城市寻觅艺术足迹?留言告诉我们,也许下一站,就是你的梦想之地。封面:费尔南德·莱热《城市研究》 片头:普契尼《蝴蝶夫人》之《晴朗的一天》片尾:普契尼《托斯卡》之《为艺术为爱情》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7/23/2024 • 32 minutes, 57 seconds 2024 EP.93 从《玫瑰的故事》出发,谈谈女性成长中的困境 【本期赠书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抽奖”,即可参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的《献给爱与子宫的花束》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格里莫,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近日,改编自亦舒的小说,由刘亦菲等人主演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走红,故事中女主黄亦玫在与不同男人的爱恨纠缠中不断成长并最终迎来自我的觉醒。这部作品也再一次引发了当下人们对于女性在爱情、婚姻中困境的讨论。这部出版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为何时至今日仍能引发我们的诸多情感共鸣?琼瑶与亦舒,不同笔触下的女性成长,又揭示了怎样的性别困境与社会变迁?爱情与自由,浪漫背后的束缚与渴望,现代女性的复杂心境,如何在经典文学与当代视角中寻得共鸣?让我们一起剖析玫瑰背后的故事,揭开性别角色设定的神秘面纱,探讨在时间与空间的枷锁中,女性如何寻觅那份缺失的自由与独立。是追求,还是挣脱,亲密关系与自我,怎样并行不悖?今天,我们将与两 位老师一起,从《玫瑰的故事》出发,谈谈女性成长中的困境。封面:普桑《俄耳甫斯带着欧律狄克离开阴间》片头:舒曼《克莱斯勒偶记》之第二首片尾:勃拉姆斯《间奏曲》作品117之第一首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7/7/2024 • 31 minutes, 48 seconds 【本期赠书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抽奖”,即可参与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品的《丰子恺聊印象派》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德彪西,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1874年4月15日在摄影师纳达尔位于巴黎嘉布遣大道35号的工作室举办了一场展览,这场展览也许是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展览,展出了30位艺术家以“Société Anonyme des artistes peintres, sculpteurs, graveurs, etc.”(无名氏画家、雕塑家及雕刻家协会)名义发表的作品,如今我们将他们称作印象派艺术家。今年是首届印象派展览举办150周年,让我们一起探索印象派魅力,解锁生活美学密码。各位喜欢艺术美学的朋友们,是否发现身边的美总带点印象派的影子?从画作到音乐,甚至是文学,印象派不仅跨越百年,还跨越了艺术界限,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审美世界。为何印象派如此受欢迎?它与传统艺术的决裂,又藏着怎样的反叛与革新故事?从莫奈的《日出印象》到德彪西的旋律,这些经典背后反映了怎样的时代浪潮?印象派,是反叛青年的血路,还是现代艺术的温床?让我们拨开历史迷雾,寻找答案。今天,我们将与两位老师一道,聊聊为什么人人都爱印象派?封面:巴齐耶《画室》片头: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片尾:德彪西《德尔菲的舞女》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6/23/2024 • 29 minutes, 33 seconds 2024 EP.91 聆听野性的呼唤—— 对于我们来说,非洲意味着什么? 【本期赠书福利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抽奖”,即可参与由译林出版社出品的《关于非洲的八堂课》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黑斧,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1963年5月25日,非洲独立国家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通过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决定成立“非洲统一组织”。从此非洲国家形成了一股凝聚的力量,在世界政治舞台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非洲大陆文明悠久,拥有着灿烂而丰盛的人文艺术生态。尽管非洲受到历史影响一度被视为蛮荒之地,但其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以及原始纯粹的生命观一直为毕加索、海明威等人的艺术创作提供着深厚的文化土壤。自2021年以来非洲作家或非洲题材的文学作品先后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布克文学奖等殊荣,非洲文学也在此成为世界文化领域的焦点。在现代文明愈发加速和不可控的朝未来埋头猛冲的今天,非洲文明所蕴含的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独特观念,为我们观照自身、审视当下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客体。今天,我们将与两位老师一道,从非洲的视角里探索人与世界的关联。封面:毕加索人物像与非洲面具片头:黑斧乐队 I’ll Take You There片尾:黑斧乐队 I’ll Take You There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See more
2024 EP.90 今天我们如何逛博物馆——世界博物馆日漫谈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交流,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十二,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从1977年创立起已经有48年的历史。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宣传属于自己的独特节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博物馆是一座桥梁,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在书中写道:“这一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博物馆发展到今天也有了更多丰富的形式:承载厚重历史的古代博物馆;氤氲着浪漫气息的美术博物馆;充满童真的玩具博物馆......那么,面对这些眼花缭乱的瑰宝,我们将以何种姿态沉浸其中,又能从中收获什么独特体验呢?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聊聊游览各地博物馆的体验。封面:拉斐尔《雅典学院》片头: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乐章片尾: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三乐章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See more
5/22/2024 • 31 minutes, 34 seconds 2024 EP.89 又尬又爽的短剧爆火背后——聊聊消费时代的创作与表演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交流,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贝多芬,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如今,微短剧作为一种强势的影视创作形式迅速风靡全网。数据显示,目前爆款短剧中,90%的题材以“爽”为主,丑小鸭逆袭白天鹅,穷小子变身百亿霸总,原配华丽蜕变打脸渣男......这些穷人乍富、复仇雪耻、扮猪吃老虎的剧情通过不断超出预期的快速反转像钩子一样紧紧钩住观众,让人们直呼“又尬又爽,根本停不下来!”然而这些野蛮生长的作品背后,无一不是在商业资本和流量逻辑的驱使下,一味追求视听感官刺激、冲突反转和讨论热度,不考虑逻辑和现实,内容浮夸,缺乏深度和内涵。更有甚者,在“流量为王,黑红也是红”的泛表演时代,从演员选择到后台花絮乃至观众反馈,每 一个个体、每一个环节都成为了吸引注意力的演出剧目。从前影视艺术作品所遵循的创作逻辑和价值导向,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黑泽明的色彩美学、莎士比亚剧作对人性的剖析,似乎在这个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在娱乐至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辩证看待影视作品的流量导向,如何在时代的滔滔洪流中保持自己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独特审美与鉴赏?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聊聊消费时代影视创作背后的价值转向。封面:电影《喜剧之王》片头:贝多芬《第17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片尾:贝多芬《第17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三乐章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私信“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5/16/2024 • 33 minutes, 1 second 2024 EP.88 大学生们为什么爱读这些书?——世界读书日聊聊当下大学校园的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交流,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巴赫,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大学生的书籍借阅排名成为热门话题。在美国十所高校图书阅读综合排名中,更多是关于思想、政治、哲学的学术性经典,如柏拉图的《理想国》、霍布斯《利维坦》、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君主论》,而这些经典书目却很少出现在中国大学生的榜单中。据统计,《平凡的世界》《盗墓笔记》等书籍在中国高校中最受欢迎,借阅量排名较前的书籍,其特征都是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与故事性。在时代与个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大学生们将阅读理解为闲暇时间里的精神放松,同时强调阅读的实用性。值得反思的是,真正阅读的过程被逐渐替代。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碎片化的阅读信息,甚至是时长在3分钟内图文并茂的生动讲解,以至于可以不用亲自翻阅经典。然而这些阅读只是凤毛麟角,甚至充斥着人云亦云的错误。阅读是思想上的健身,真正滋养人生的阅读并不轻松,甚至是痛苦的。阅读的选择取决于阅读目的,也许我们可以多些超越浅薄与庸俗,认真啃读一本经典著作,虽然过程伴随着痛苦,但能够在与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中,寻找人生的启迪。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聊聊大学生的阅读。封面:张晓刚隐语之书系列:《蜉蝣日记:2022年9月22日》配乐:布伦德尔演奏巴赫片头:巴赫《意大利协奏曲》片尾:巴赫《我呼唤你,基督救世主》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私信“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4/26/2024 • 31 minutes, 36 seconds 2024 EP.87 从马尔克斯看拉美气质:孤独、忧郁、疯狂 【本期赠书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抽奖”,即可参与由理想国出品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法雅,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今年4月17日,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的日子。《百年孤独》被誉为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之作,深刻地展现了拉美大陆独特的美学气质。在《百年孤独》中,孤独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这种孤独不仅是个体内心的孤立,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存在的孤独。在拉美大陆上,个体常常被巨大的历史浪潮和文化传统所淹没,从而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一方面,每个人物似乎都在默默承受着自己的命运,尽管他们努力挣扎,却徒劳无功;另一方面,疯狂常常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充满魔幻和荒诞的色彩,书写着生命的本真。这种既忧郁又疯狂的美学气质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更融入到拉美大陆的文化和生活之中,成为这片土地独特的精神标识。《百年孤独》故事的结束,一阵飓风覆灭了 历经七代的百年家族,但吹不散的,是笼罩在拉丁美洲之上的漫长的潮湿。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聊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与拉丁美洲的美学气质。封面:弗里达《根》配乐:法雅《西班牙花园之夜》“海奈拉里菲别墅”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留言“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4/17/2024 • 34 minutes, 29 seconds 3/29/2024 • 8 minutes, 34 seconds 2024 EP.86 粤港澳大湾区: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做大湾区~~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交流,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德沃夏克,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粤港澳大湾区,香港的居民可以轻松前往深圳享受早茶,感受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而在周末,广州深圳等湾民们也可以轻松跨越城市边界,到香港观赏电影、参观展览,丰富生活的多样性。作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由11座城市组成: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惠州、肇庆,它们互相连通,又各有差异。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而这些生活方式在互补中形成了高度一体化的生活体验。年轻现代的深圳、宜居宜养的珠海、广府文化核心广州、五邑文化侨乡江门......每个城市都散发着独特魅力,共同构成大湾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大湾区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繁荣,也拓展我们的生活半径,丰富我们的生活方式。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聊聊大湾区是怎样一种生活方式。配乐:德沃夏克《第八第九交响曲》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公众号后台私信留言: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PS:11座城市粤英版讲解,打开播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排行榜》即可收听!!或打开网页:https://m.lizhi.fm/vod/voicesheet/5370854353106157121】
See more
3/29/2024 • 31 minutes, 25 seconds 3/29/2024 • 8 minutes, 46 seconds 3/29/2024 • 8 minutes, 47 seconds 3/29/2024 • 9 minutes, 17 seconds 3/29/2024 • 8 minutes, 18 seconds 3/29/2024 • 7 minutes, 58 seconds 3/29/2024 • 8 minutes, 59 seconds 3/29/2024 • 7 minutes, 56 seconds 3/29/2024 • 7 minutes, 55 seconds 3/29/2024 • 6 minutes, 56 seconds 3/29/2024 • 7 minutes, 10 seconds 2024 EP.85 直播回放 | 南方记忆之场·阅读——2023年度十大好书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交流!最新一期推文可观看活动视频版回放】2024年3月3日,两个美学+联合广州本土书店1200BOOKSHOP,共同发起“南方记忆之场·阅读——2023年度十大好书”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中,我们提出并诠释了“南方阅读”新概念,邀请学术、出版、媒体等专业领域的评委,在众多好书中评选出2023年度十本年度好书,多维度解读南方阅读,呈现出版领域的南方视野,共同塑造以书为刻度的年度记忆。在南方阅读的场域中,阅读让人更享受城市,更注重生活,更关注个体,更热爱自由。活动时间线:00:00:00--00:09:05 周可老师、1200书店创始人刘二囍 发言致辞00:09:05——00:25:25 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 江冰 发言: “在近代崛起的过程中南方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中原文化不同,南方文化尤其是岭南文化,是流动的、面朝大海、通向世界的文化。”00:27:42——00:32:02 诗人,评论家,译者 凌越 发言:“中国每年出版数以万计的图书,此次年度书单的重要目标就是给公众推荐好书,希望把更多好书从寂寞的状态解脱出来。”00:32:05——00:58:06 2023年度十大好书正式揭晓00:58:07——1:01:04 出品方万有引力发表感言1:01:12——1:19:43 饮食人类学研究者 大学老师《中国食辣史》作者 曹雨发言1:19:49 ——1:28:41《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作者黄灯 发言1:31:08——2:00:11 主题沙龙上,各界大咖将齐聚一堂,激烈碰撞思想的火花,探讨南方阅读文化。2:00:20—— 2:23:16 现场读者提问与互动
See more
3/9/2024 • 2 hours, 23 minutes, 16 seconds 2024 EP.84 比南方更南:一场关于南方阅读的辨析与追问 【本期赠书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抽奖”,即可获取2023年度好书抽奖方式!公众号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交流,再获赠书福利!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科莱里,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3月3日,我们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南方记忆之场·阅读——2023年度好书”线下发布会活动~~~南方阅读,是大南方的独特印记——在地理维度上,是地域性与超地域性的统一,呈现出杂糅多元和自由开放的特质;在文化维度上,是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统一,既有深厚的内陆文化的深厚积淀和传统承续,同时又有海洋文化的创新、冒险;在生活纬度上,是日常生活与精神趣味的统一,南方阅读,本质上就是城市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都市生活方式。在这里,文字是生活的缩影,细小的个体叙事,让每一个人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这里,阅读不受拘束,信马由缰,是一种更日常、更生活、更休闲的体验。我们所倡导的南方阅读,是地理纬度、文化纬度和生活方式纬度在阅读活动中的综合与延展,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的一次更具未来感的创新与融合。在南方阅读的场域中,阅读让人更享受城市,更注重生活,更关注个体,更热爱自由。南方阅读,比南方更南。今天,趁“南方记忆之场·阅读——2023年度好书发布会”在即,两位老师与大家聊聊南方阅读。PS:感兴趣到线下参与活动的听众朋友可以关注“两个美学+”活动预告推送,进行报名预约。同时,荔枝app“美学公社”、B站“可可周老师”、视频号“1200bookshop”将于3月3日 15:00同步直播。配乐:科莱里《合奏协奏曲》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回复“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3/1/2024 • 32 minutes, 23 seconds 2023EP.83 神州万里同怀抱,为什么我们怀念1984?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交流,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舒曼,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1983年春晚的首次亮相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端,而1984年春晚更是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集体记忆。距今40年,我们依旧可以透过春晚看80年代的时代精神。1984年,全国人民的精气神似乎都凝聚在了这个舞台上。那年的春晚带来了娱乐的春天,创造了一种纯粹的、能够引起集体共鸣的娱乐形式,第一次出现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第一次出现小品;《难忘今宵》第一次出现……这一年,不仅对春晚,对整个中国而言,都是腾飞和进步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彰显了拼搏的精神,将中国推向了世界的舞台。从春晚到奥运会,唤起了人们对家国情怀的共鸣,让个体与时代精神完美契合。在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1984年见证了中国大步向前的历史,每个人带着理想主义向着未来迈进。从1984年到2024年,四十年来时代变迁之快,也许人们很少会在除夕整整齐齐地守候春晚,但那些美好的集体记忆依旧塑造着我们,成为我们个体和国家同频共振的时代印证。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聊聊40年前的春晚。配乐:舒曼《春天交响曲》封面: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私信“微信群”,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2/24/2024 • 31 minutes, 17 seconds 2023EP.82 从“南方小土豆”聊聊呢称的文化意味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交流,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贝多芬,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最近,越来越多的南方游客涌向哈尔滨,迎来了一个有趣而温馨的称呼:“南方小土豆”。这个昵称不仅是一种群体性的称呼,更是以可爱、萌化的方式给这些来自南方的年轻大学生们贴上了标签,打破了城市的疏离感。如今互联网时代赋予了个体更多起昵称的主动权,昵称不再是外界强加的标签,而是反映了个体与他人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一种自我建构的表达。社会关系的演变也在昵称中有所体现。互联网时代,昵称呈现出一种萌系和成年人的低幼化趋势。成年人为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关注潮流和交流方式,也许是面对未来的焦虑和对不确定性的回应。昵称的多样化为人际关系注入新的活力,消解了关系中的僵硬和刻板。尤其是萌系昵称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调解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人们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感。今天,两位老师跟大家一起探讨有趣的昵称,感受这个充满趣味和创造力的称呼文化。你有听过什么有趣的昵称吗,欢迎读者朋友们交流与分享~配乐: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 皇帝》封面作者:奈良美智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留言: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2023EP.81 为什么人生是一道选择题?聊聊毛姆小说的魅力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理想国出品的最新译本《刀锋》实体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艾尔加,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2024年1月25日是英国作家毛姆诞辰150周年纪念日。毛姆的作品体现着提问和思考,引领我们走入各种特定场景,面对人生选择的重重难题:《月亮与六便士》中“月亮or六便士”,《刀锋》中拉里·达雷尔“追求自由的人生体验or遵循传统安逸生活”,《面纱》中凯蒂·费恩汉姆面对错误寻找救赎or逃避责任……但这些选择题并非都是沉重的灵魂拷问,更像是人生的模拟题 ,是一种轻盈的人生思考。毛姆作品不仅提供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同时还建立了一个普世的价值观,并让抽象的普世价值具象化。他笔下是主人公似乎都在逃离,挣脱束缚的枷锁,再做人生的选择,这些故事内核与毛姆的自由追求相重合。值得一提的是,毛姆的作品常能引发我们在人生层面的思考,毛姆以他独特的方式为我们这提供了许多可读、可思考的“为人生的文学”。今天,两位老师跟大家一起聊聊毛姆和他的经典作品。【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回复“微信群”参与交流,有机会赢取实体书籍!】配乐:艾尔加《迷之变奏曲》封面:保罗.高更《我们从哪儿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儿去?》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留言: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抽奖
See more
1/29/2024 • 32 minutes, 31 seconds 2023EP.80 2023年度好书推荐(下)| 领书福利再度来袭!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倒霉的人类学家》实体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哥德堡变奏曲,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每一本好书都是一次灵魂的旅行,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不同的人生。今天两位老师继续带大家盘点2023年度好书: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掀起热浪,也让沈宏非的《繁花》批注版火了一把,它以更加血肉饱满的细节再创造了一部描写都市活色生香的市井画卷。《我在北京送快递》在冗长、疲惫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种自我疗愈和救赎的方式,生活中许多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困扰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更具有决定意义。《倒霉的人类学家》则再次奉上人类学的另类书写,深入印度尼西亚高山地带,用幽默和真诚的文笔,让人读来时而捧腹,时而咋舌,时而感动……除此之外,本期节目还内含超多好书推荐,同时也欢迎各位读 者朋友分享您的2023年度推荐好书,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特别预告!我们将和广州学而优&1200书店合作,共同推出南方年度好书发布会,打造南方阅读记忆现场,具体线下活动拟定2月底,敬请关注!【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回复“微信群”,参与更多年度好书交流会,并有机会赢取实体书籍!】配乐: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古尔德1981年版
See more
1/20/2024 • 32 minutes, 37 seconds 2023EP.79 2023年度好书推荐(上)| 领书福利来袭!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江户时代江户城》实体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哥德堡变奏曲,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每一本好书都是一次灵魂的旅行,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不同的人生。2024新年伊始,两位老师将带大家盘点2023年度好书:《江户时代江户城》讲述了一个“私奔、失身、无后、五段婚姻……常野放弃了故乡、家人与名誉,却赢得了自由”的故事,以女性视角揭示被历史忽略的东亚女性的挣扎与勇敢;《东京八平米》告诉我们“身居八平米,坐拥全世界”,孤独的城市里,人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义?段义孚的《恐惧景观》是一部关于焦虑的百科全书式专著,探索了恐惧的空间以及这些景观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以及历史的长河中发生变化……年度好书推荐不仅是一份书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我们期待各位读者朋友分享您的2023年度推荐好书,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在此特别推出年度好书抽奖活动!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回复“微信群”,参与更多年度好书交流,并有机会赢取实体书籍!配乐: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古尔德1981年版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留言“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抽奖!
See more
1/17/2024 • 32 minutes, 20 seconds 2023EP.78 聊聊City Walk:城市有多美,只有脚知道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埃尔加,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City walk既是2023年突然蹿火的一股火遍全国的城市文化潮流,同时也与本雅明提出的漫游者这一概念有相通之处。所谓漫游者,是那些在街头漫无目的地闲逛的人,他们将城市作为一个独立而非被分解的对象去感受它的美,这是对当年城市漫游生活状态的一种回归。Citywalk在这一点上与漫游者似乎一脉相承,但city walk也演绎出不同的特征。一方面,人与城市的距离感逐渐消弭,如果说漫游者是作为一个理性的观察者,那么citywalk更倾向一种沉浸式体验,在现代景观社会“看与被看”的高度重合下,我们从“看画人”变成“画中人”,实现人和城市双向互动,拉近个体与城市的距离。另一方面,当横平竖直的宽阔大马路越来越多,city walk召唤着我们真正进入城市,放慢脚步,看见生活的细节,用生活和城市的细节填补宏大理想的空白,找到城市生活的小确幸。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聊聊citywalk,从本雅明时代的漫游者,到将来城市发展新趋向,从city walk中体会城市之美。配乐:埃尔加《安乐乡》封面:爱德华科尔特斯(法国)著【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回复“微信群”,进群还能与老师们随时交流哦~】
See more
12/31/2023 • 33 minutes, 14 seconds 2023EP.77 聊聊新玄学热:在内卷和躺平之间,我选择了念经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由读客文化赞助的黑塞《悉达多》实体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Buddha Bar,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随着年轻血液的注入,“新玄学”正日益成为一股新的社会热潮。赛博功德、电子木鱼火爆网络,寺庙成为热门去处、抄经活动广受欢迎,塔罗牌,占星术同样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眼光。疫情过后 ,年轻人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更需要在内在、精神上搭建新的感通渠道,寻找人生意义新的出口。跟以往的宗教信仰不太一样,新玄学解构了真正的宗教信仰,没有一整套系统的理念和价值观。杂糅性、碎片化、数字化成为其最大的特点,以宽泛的信仰寻找心理的暗示,赋予它某种含义,用各种算命去观测自己的未来,以求在世界万物中得到回应。因此,在数字化时代新玄学成为了人们内心欲念的赛博安慰剂,归根到底是为了汲取内心世界的力量。今天,两位老师跟大家一起聊聊新玄学热。配乐:片头:Buddha-Bar《Dreamscape》片尾:Buddha-Bar《London Grammar》【关注“两个美学+”有更多福利,还能与老师们随时交流哦~】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留言:微信群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12/20/2023 • 32 minutes, 53 seconds 2023EP.76 何为“少即是多”?聊聊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约翰·凯奇,即可获取完整版约翰·凯奇的音乐专辑~~~】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1933年11月,包豪斯设计学校正式关闭,至今正好是关闭90周年。包豪斯在对艺术和设计的每个领域产生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影响后,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在机械化大生产时代,现代设计面临矛盾:工艺和设计、装饰和功能等。而包豪斯开创了现代设计的康庄大道——将工艺和设计统一起来,重视功能,追求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度结合,从而引领设计走向民主化和生活化。在现代设计中,好的设计被视为一个空的容器,为个体提供足够的空间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愿望。在包豪斯的光芒下,一大批艺术家贡献了他们的艺术创造性和伟大作品。今天,两位老师将带领大 家走进包豪斯,感受包豪斯设计哲学的价值与魅力。【关注“两个美学+”有更多福利,还能与老师们随时交流哦~】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留言微信群,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11/30/2023 • 32 minutes, 39 seconds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果麦文化《沉思录》《理想国》实体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理查·施特劳斯,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世界哲学日是在每年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四,目的是鼓励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他们的哲学遗产,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哲学。当我们谈及哲学,也许会想到众多高深莫测的理论,它们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哲学无处不在,无论是面对工作的压力,还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复杂,我们都在无意识地运用哲学的思考方式。哲学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吗?当我们视其为理解世界、生活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工具时,就会发现,哲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可以提供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帮助我们更理性、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收获一个更可控、更智慧的人生。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探索哲学的魅力和价值。希望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体悟哲学的魅力和内涵,让哲学真正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配乐:片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首《渴望》片尾:《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五首《学术》【关注“两个美学+”有更多福利,还能与老师们随时交流哦~】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留言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11/22/2023 • 32 minutes, 1 second 2023EP.74 后消费社会中的消费理性与消费降级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广东人民出版社《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实体书籍抽奖!公 众号并后台留言:舒伯特,即可获取完整版专辑~~~】随着消费降级的呼声越来越高,双十一的氛围也不再如以往般浓厚,买买买的口号似乎已经失灵。那个曾经在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描述的消费社会,已经变成一种过去时——消费者被超级卖家制造,消费需求是可以被生产的,消费被视为一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符号,追求更多、更大、更好的物质成为主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疫情三年的封闭,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低欲望状态的后消费社会,人们的物欲开始降温,我们一边推崇理性消费,回归性价比,一边自诩没钱买不起,形成“抠门小组”的身份认同。然而,这也意味着我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适合什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探索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个性化生活方式,与三五知己分享,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聊聊以消费理性与消费降级为特征的后消费社会。【关注“两个美学+”有更多福利,还能与老师们随时交流哦~】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后台留言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11/12/2023 • 31 minutes, 43 seconds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巴赫,即可获取完整版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卷)、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专辑~~~】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转变:预制时代的到来。飞机餐、麦当劳、肯德基等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预制已扩散至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这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下的必然趋势。预制食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高效、稳定、简便。然而,它们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包括口味、食材不新鲜,甚至有一种按部就班的被操控感。这实质上反映了科技和人文之间的冲突,是科技时代发展的阵痛。预制使我们的生活变成一种预设,缺乏乐趣,甚至空洞乏味,削减了我们对美的感知。科技时代将我们对自己的控制权纳入某种程序之中,这引发了我们对科技对人类柔性的奴役的反感,以及对真实的丧失的担忧。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聊聊我们所处的预制时代,我们应当如何在人文精神与技术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关注“两个美学+”有更多福利,还能与老师们随时交流哦~】配乐: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留言: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11/1/2023 • 31 minutes, 38 seconds 2023EP.72 卡尔维诺诞辰100周年,聊聊卡式精致而无用的生活方式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博凯里尼,即可获取完整版专辑~~~】今年是卡尔维诺诞辰100周年,他曾被誉为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门,但他当年的离世使之变成了一个遗憾。这位意大利文学巨匠,像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文学奇才。他的作品,如同他的思维一般,拥有复杂而精致的结构,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奇幻和童话体验,让人陷入一个充满游戏趣味的世界。在《看不见的城市》结尾的人生启示中,他告诉我们两种摆脱痛苦的方式:融入或自我建造。卡尔维诺显然属于后者,他用他的文字构建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一个精致而无用的世界,一个光怪陆离的幻想乡。今天,两位老师带大家认识这位文学家——卡尔维诺,探讨精致而无用的生活方式的魅力。配乐:博凯里尼《弦乐五重奏》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私信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10/18/2023 • 32 minutes, 46 seconds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即可获取完整版专辑~~~】中外旅行文学是一扇通往不同文化和历史的窗户,通过先行者的记载,我们漫 游在世界各地的书页之间,《在中国大地上》、《在中国的屏风上》、《新大陆游记》……我们得以透过这些书页看到不同地方更加宏观的历史和人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性的旅游文学更多的是去自我化。旅行文学泰斗简·莫里斯用半个世纪的行走,书写了一篇篇令人心醉神迷的文化随笔,这是一场关于发现、成长和自我认知的远足。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聊聊旅行文学的空间诗学之美。国庆假期,带上一本旅行文学的书,开启你的十一之旅,去寻找这座城市里的文化印记吧!配乐: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霍洛维茨版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私信“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10/3/2023 • 31 minutes, 56 seconds 2023EP.70 繁花“不响”:市井画卷里的无奈与忧伤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繁花》批注版实体书籍抽奖!】 长江文艺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繁花》批注版,设计了一场批注沈宏非老师与作者金宇澄老师的“双重复调”效果。“沈爷”的批注,为《繁花》增添了更加血肉饱满的细节。解读时代背景、插科打诨、点评人物……如同弹幕般跃然纸上,令读者在故事中沉浸,又在批注中抽身出来思考,形成两个时代的对话和双重复调。作为当代文学经典的《繁花》,其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创造了一套由话本、沪语、白描同构的语言体系。同时自然写实的生活流,让读者在书中与各种上海的风景和生活细节偶遇。《繁花》从琐碎的生活细节中生动描绘了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上海味道,究竟什么是上海味道?“繁花”为何频频“不响”?一部描写都市活色生香的市井画卷为何底色是无奈和忧伤?也许我们可以从杜普雷的传记电影《她比烟花寂寞》中窥探一二繁花的美学意味,也如同杜 普雷的传记电影“她比烟花寂寞”一般,她如夏花绚烂,也如烟花寂寞,繁花的背后是沉寂。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聊聊《繁花》,欢迎社员朋友们留言评论~【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埃尔加”可获赠完整专辑!】配乐: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私信“微信群”,可进群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9/23/2023 • 31 minutes, 27 seconds 2023EP.69 聊聊《奥本海默》:打开人类命运的潘多拉魔盒的人?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春之祭·火鸟组曲》,即可获取完整版专辑~~~】最近,诺兰导演的新片《奥本海默》在内地上映,引发了大家的讨论。电影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如何带领众多物理学家科攻坚,最后制造出原子弹的故事。其实,诺兰所着重的并非奥本海默个体的人生总结,而是将电影借科技与人性的碰撞,上升到了科技发展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科技打破越来越多的边界,但也使很多东西不可逆转,人类命运的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我们面临的是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安感。在地缘战争尚未平息、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又席卷世界的今天,《奥本海默》给出了最深刻的提醒:“科技可以赋予人类自我毁灭的力量,这个世界却毫无准备。”当科学成为了政治的筹码,当科技成果一次一次的被滥用,奥本海默的悲剧并非没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场属于整个人类的悲剧。今天,一起跟着两位老师,走进《奥本海默》,探讨科技与人类命运的关系。配乐: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火鸟组曲》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私信“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讨论哦
See more
9/12/2023 • 29 minutes, 13 seconds 【关注“两个美学+”有更多福利,还能与老师们随时交流哦~】早在公元前3世纪,都江堰水利工程就造就了成都平原的丰泽富饶 。蜀江悠然流淌,锦江穿城而过,岷江奔腾而出,流光溢彩的景致,使得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描绘成都的诗词长篇累牍。成都的茶馆里,麻将声声,成都人的生活态度,则如一杯陈年老茶,韵味深长。成都人民以其淳朴、豁达的性格,以宽容、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待世事纷繁。说到茶馆,更是成都的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也是成都公共空间的原型。作为一个日常生活空间,平民阶层在这里拥有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江湖和庙堂自由切换,公共生活和社会自洽……因此,对待成都,我们不必采取打卡式的旅游方式,更应该体会成都人情淳厚、安逸豁达的生活方式。今天,就让两位老师带大家一起感受这座城的魅力。配乐:赵雷《成都》封面:画家郭劲松《茶馆》
See more
8/28/2023 • 33 minutes, 51 seconds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柴可夫斯基《睡美人》,获取完整版专辑~~~】近期,电影《芭比》(Barbie)让全球都掀起一股粉色风潮。这部电影精妙地刻画了芭比的世界和真实世界,这两个对立的境地,一个被女性主导,另一个则由男性主导。当权力的天平过分倾斜时,其中一方被迫处于从属地位。这使得芭比成为了不仅仅关乎女性主义的影片,更是关乎性别平权的电影,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男女性突破自己性别局限性的一条路。谈论《芭比》,就难以避开性别问题在现实的映射。这部电影似乎通过一种游戏和荒诞的思想实验,向我们提出了我们正在面临的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性别难以平权。也许,过于强调男性和女性的对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们可以寻找男女性之间的差异,尊重差异,而非对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不同的个体。也许,这部电影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性别平权。今 天,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聊聊《芭比》这部电影,一起谈谈对于性别平权的思考。配乐:片头:柴可夫斯基《睡美人》第一首进行曲片尾:柴可夫斯基《睡美人》第十六首圆舞曲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后台留言“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8/17/2023 • 31 minutes, 50 seconds 2023EP.66 驯化还是守望?聊聊麦田里的守望者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麦田里的守望者》实体书籍抽奖!另外只要进群均可获得《麦田里的守望者》电子书一本】青春是一片未知的田野,孩子们在其中嬉戏、探索,而父母则伫立在麦田的边缘,守望着他们的成长。这是一部由J.D.塞林格创作的文学经典——《麦田里的守望者》。也许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期的叛逆,而所谓“坏孩子”标签的背后,是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作为一本永恒的教育篇章,这部小说不仅关注着青少年的内心纷扰,更揭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系。成长的路上,总是有避之不及的各种“坑”,父母应当驯化孩子?还是来守望孩子的成长?书中呈现的守望愿景,似乎过于理想化。但依旧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父母可以像霍尔顿一样,保持对孩子内心的敏感,用理解和爱去回应他们的困惑。而孩子们也可以在霍尔顿的经历中找到共鸣,勇敢地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真正的自我。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聊聊《麦田里的守望者》,一起走进那片充满着希望与反思的麦田。配乐:片头:鲍勃迪伦《Blowin' In The Wind》片尾:鲍勃迪伦《I Shall Be Free》【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鲍勃迪伦”可获赠鲍勃迪伦的整张专辑!】
See more
8/6/2023 • 31 minutes, 47 seconds 2023EP.65 聊聊米兰.昆德拉,怎样过好这一生?为什么要反媚俗/刻奇?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雅纳切克《 第一弦乐四重奏》,获取完整版专辑~~~】2023年7月12日,捷克裔知名作家米兰•昆德在巴黎去世,享年94岁。他的经典著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被众多读者重温,虽然这部小说充满争议,昆德拉似乎也不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但他作品中折射出更多哲学性的思想实验和探索,在我们的固化经验之外,通过思想实验去探寻人生意义更多的可能性。昆德拉的哲学思想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他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尊严、权利,带我们思考:到底我们能有多大的自主的权利,安顿自己在世界、在宇宙、在整个生命河流里面的位置?昆德拉的反媚俗和反刻奇观点是他文学创作和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媚俗是迎合大众的,而刻奇是自我感动和虚伪的装饰。他对于平庸和虚伪的审视,使他的作品不拘泥于现实的表面。他的思想对我们最大的启示也许在于:人在这个世界里面的时候,也要在这个世界之外。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聊聊米兰·昆德拉,谈谈为什么我们反媚俗/刻奇,从中找到“如何过好这一生”的答案。配乐:片头:雅纳切克《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片尾:雅纳切克《第一弦乐四重奏》第四乐章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留言“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7/22/2023 • 32 minutes, 3 seconds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自我决定的孤独》书籍抽奖!】媒介技术让我们可以远距离交往,视频聊天、线上问诊、居家办公、无接触外卖配送……在无接触式社会,似乎人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影像的陪伴替代了触手可及的真实感。这正是后现代主义的本质:交往的媒介属性决定了人的孤独属性。身处无接触时代,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我们是如何把自己变成一座孤 岛?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新书《自我决定的孤独》中,重新考察了现代社会的运行规则,审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揭示普遍孤独感的成因。我们被媒介所裹挟,似乎孤独成为了自愿的选择,但实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亲密的风险是伤害,安全的风险是孤独,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无解。我们如何超越当下日常生活情景的媒介属性,重建人与人的亲密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自我选择的孤独呢?或许可以通过创造一个超媒介社会:进,可以接触;退,可以孤独。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聊聊无接触社会中的孤独,同时《自我决定的孤独》这本书也将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考。配乐: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获取完整版专辑~~~】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后台留言“微信群”,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7/8/2023 • 30 minutes, 33 seconds 2023EP.63 街拍:当街道成为秀场,影像消费无处不在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拉威尔《展览会上的图画》,获取完整版专辑~~~】最近,街拍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传统的街拍美学,旨在捕捉那些日常生活中被我们遗忘的、错过的美好的瞬间,正如街拍大师布列松所做的那样:抓住决定性瞬间,呈现最自然最生动的画面。而在当下的消费时代,符号、影像变成一种消费,主导着我们的审美。当街道成为秀场,街拍已经变成了一种双向关系: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记录与表演的默契。无处不在的影像成为了社会关系的中介,建构了一个影像化的景观社会,这些源源不断的影像和符号为我们创造出追赶潮流的消费欲望,并不断刺激着我们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影像和真实的边界何在?如果说,楚门的世界充斥着凝视和窥探,那在由影像构成的景观社会中,我们是否进一步成为了剧本的创作者甚至是表演者?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聊聊街拍这件事,并谈谈影像如何成为社会关系的中介。配乐:穆索尔斯基:拉威尔《展览会上的图画》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6/20/2023 • 30 minutes, 58 seconds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杰米尼亚尼”,获取完整版专辑~~~】6月10日是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旨在宣传和保护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也可是看得见的建筑、遗址器物,也可以是手艺技法、文化精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展示了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同时也承载着人类历史的记忆,使我们成为文化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民族凝聚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正是文化的多样性。因为多元文化遗产的存在,让过去的时空和现在的时空相互辉映,与我们当下的平凡的生活形成互补,感受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不同于对实体保存和修复的物质遗产保护方式,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更关注于文化传统、技能和知识的传承和保护,更重要的是为其创造一个活态的发展空间。然而,在创新和保护的天平上,我们又该如何平衡?今天,借着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两位老师一起聊聊如何理解非遗背后蕴藏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配乐杰米尼亚尼《六首大提琴奏鸣曲》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后台私信“微信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6/10/2023 • 33 minutes, 13 seconds 2023EP.61 安徒生童话过时了吗?我们需要怎样的儿童文学?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灰姑娘”,获取完整版音乐~~~】在互联网时代,成人审美低幼化,而儿童审美却逐渐成人化。如近期“挖啊挖……”儿歌在成年人的二创助推下走红网络,而意义深沉的《孤勇者》却成为小学生的战歌……成年人与儿童之间存在着认知鸿沟,儿童的世界是充满感性和想象力的,而成年人的世界是理性且有秩序的,儿童文学是大人写给小孩,其中不免会代入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存在于成人所想象出来的世界中的儿童文学似乎与儿童真正希冀的文学形成错位,童话是写给大人看的吗?我们又当如何理解当下的儿童文学?怎么样的儿童文学才是儿童真正所需的?儿童文学真正的限制也许是成人对儿童的画地为牢,呵护他们的童真,去释放他们最纯真的天性,或许才是儿童文学所需的特质。趁着六一儿童节,两位老师将从安徒生童话故事讲起,聊聊那些儿时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儿童文学,一起在儿童节走进儿童文学的世界。配乐:片头:普罗科菲耶夫《灰姑娘》序曲片尾:普罗科菲耶夫《灰姑娘》圆舞曲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后台回复微信群,即可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See more
6/1/2023 • 31 minutes, 25 seconds 2023EP.60 如何面对瓦格纳?崇拜他,远离他 理查德·瓦格纳,是德国古典音乐大师,前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后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他实现并开创一种独特的、民族的德国歌剧传统的梦想...他不仅仅是位作曲家,也是一位哲学家、政治家和宣传家...他具有个人主义的天才特质,却又煽动狂热的民族主义…他的理论和艺术带来了如此多的争论...他是反犹主义帮凶还是现代艺术的先驱?乌尔里希•德吕纳在《瓦格纳传》中提出了一个音乐史上的永恒之问:“一位极其难懂的艺术家,一个时而令人恐惧的人,一个相当危险的种族主义者,如何能够创造出那样的音乐?其声音体验完全符合‘美得超凡脱俗’的陈词滥调?”今天是5月22日,是瓦格纳诞辰的210周年,今天两位老师就来聊一聊这位备受争议的“音乐哲学家”——瓦格纳。配乐:片头: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序曲片尾: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想要收听完整版音乐的听众朋友 可以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瓦格纳”进行获取~~~
See more
5/22/2023 • 33 minutes, 20 seconds 2023EP.60 如何面对瓦格纳?崇拜他,远离他 想要收听完整版音乐的听众朋友 可以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瓦格纳”进行获取~~~理查德·瓦格纳,是德国古典音乐大师,前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后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他实现并开创一种独特的、民族的德国歌剧传统的梦想...他不仅仅是位作曲家,也是一位哲学家、政治家和宣传家...他具有个人主义的天才特质,却又煽动狂热的民族主义…他的理论和艺术带来了如此多的争论...他是反犹主义帮凶还是现代艺术的先驱?乌尔里希•德吕纳在《瓦格纳传》中提出了一个音乐史上的永恒之问:“一位极其难懂的艺术家,一个时而令人恐惧的人,一个相当危险的种族主义者,如何能够创造出那样的音乐?其声音体验完全符合‘美得超凡脱俗’的陈词滥调?”今天是5月22日,是瓦格纳诞辰的210周年,今天两位老师就来聊一聊这位备受争议的“音乐哲学家”——瓦格纳。配乐:片头: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序曲片尾: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
See more
5/22/2023 • 33 minutes, 20 seconds 2023EP.60 东北的“荒寒美学”:一种有痛感的乡愁 最近,电视剧《漫长的季节》为我们重现了东北地区远去的工厂记忆,引发我们对东北美学风格的关注。不仅如此,影视节目《白日焰火》《风吹半夏》、歌曲《野狼disco》《漠河舞厅》等作品不断出圈,塑造起独特的东北美学。曾经的辉煌时代已然落幕,经历过国企下岗潮、社会转型阵痛期的东北一代,不得不在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轰鸣声中重新寻找自己的安身之处。萧杀的寒冷与东北人的热情温暖,时代苦难、乡愁与他们与生俱来的幽默和豁达,便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这种蒙上阴郁的快乐体现出一种“荒寒美学”,反射出东北的悲情内核。而离开凛冽的故土四处漂泊的他们,却依旧充满着质朴又乐观的生机,勾勒出东北美学的专属底色。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与大家一起聊聊东北美学里的乡愁。配乐:《8 mile》封面配图:刘小东《青春故事》
See more
5/11/2023 • 30 minutes, 59 seconds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铭刻着许多的名人、名作和特殊的节点。作为线索的时间可以为我们和某些人物、某些作品搭建起联系的纽带,令我们能够更加近距离地获得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书单。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以4月23日这一天为时间线索,跟大家聊聊时间阅读法,一起寻找藏在时间里的书单,拾起那些散落在广阔历史长河中的经典。欢迎大家在抖音、公众号、小红书等平台搜索并关注“两个美学+”,查看直播回放视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本期推荐书单:《尤利西斯(插图本)》《约翰生传》《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从凡人到天才的创造力密码》《成为达芬奇》《艺术与观念:透纳》
See more
4/25/2023 • 1 hour, 6 minutes, 39 seconds 2023EP.59 什么是荒诞?如何才能反抗荒诞? 《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他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主人公默尔索,默尔索用他的真实和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相抗衡,即使他看透了这个世界的真相却仍然坚守内心的想法。“荒诞”和“反抗”是加缪一生创作和思考的两大主题。同样是存在主义,但萨特与加缪面向这个虚无的世界时,他们各自的反应却有所不同。当这个世界与自己格格不入时,要么使自己适应社会,要么沉浸于痛苦和绝望,而加缪选择第三条道路,即精神的反抗,遵从自己的内心 ,做一个真实的我。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就加缪的《局外人》与大家聊聊如何理解加缪和荒诞,聊聊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加缪如何启示我们保持精神的独立,坚定主体的生命意志。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配乐:《波西米亚狂想曲》 皇后乐队(Queen)
See more
4/14/2023 • 33 minutes, 18 seconds 2023EP.58 面对死亡,为什么会想起萨特的存在主义 上周坂本龙一先生逝世,这周又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我们常常会面对某些突如其来的死亡,思考死亡的意义让我们想起法国人萨特,这位死于四月的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存在主义的几个观点:1.存在先于本质;2.他人即地狱;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尽管萨特的思想强调了人类的困境,但他并不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悲观主义。相反,他认为通过认识到人类存在的自由和责任,我们可以赋予我们的生命以真正的意义。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带大家走近萨特,聊聊存在主义。欢迎评论区与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See more
4/11/2023 • 32 minutes, 11 seconds 随着AI图像生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些惊人的成果,比如AI生成的逼真肖像、令人惊叹的景色和数字艺术品。虽然AI图像生成技术十分发达,但它无法完全替代照相机。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真实的照片来记录真实的场景和事件,而非虚构的合成图像。此外,原创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AI无法取代个体生命体验和独特的视角,这就是为什么伟大的创造总是出现在必然性之外。虽然AI图像生成技术在未知的边缘上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这些东西更多是一种迷人的探索,而非真正的创造。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那些可以为我们带来真正创造力和创新的技术。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和大家走近技术前沿,聊聊AI图像生成。欢迎评论区与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配乐:《膀胱结石手术图》马兰·马累 《雨滴前奏曲》肖邦
See more
3/31/2023 • 35 minutes, 15 seconds 2023EP.56 但丁日聊聊《神曲》对我们的人生启 示 2021年意大利政府将3月25日定为“但丁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以各种形式隆重纪念这位中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和欧洲人文主义的先驱。《神曲》是但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通过描述主人公但丁穿越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旅程,展现了对人性、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但丁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人类行为和罪恶。通过这些描绘,但丁深刻探讨了人类的本性以及如何从罪恶中走向救赎。在“但丁日”到来之际,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和大家聊聊《神曲》,聊聊这部伟大的作品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人生启示。配乐:《平安夜音乐会》维也纳童声合唱团
See more
3/24/2023 • 32 minutes, 22 seconds 2023EP.55 春天来了:聊聊波提切利的《春》 《春》是波提切利于1482年至1486年之间创作。《春》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画作之一,它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这幅画展示了春天的美景和生机,描绘以维纳斯为中心的众神身着轻盈的衣裳在花海林木中徜徉,周围是绿意盎然的树木和鲜花,蓝天白云,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春》是波提切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品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作,还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开始追求人类的自由和美好。而《春》则将人与自然、与生命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宁静、欢乐和生命力的气息,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融于艺术的典范。在这个美好温柔的春天里,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聊聊波提切利的《春》。配乐:《波提切利三幅画之“春”》雷斯庇基
See more
3/16/2023 • 31 minutes, 2 seconds 2023EP.54 女性如何获得自由?聊聊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一种追求平等、自由和独立的理念。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婚不育,这是否也是一种平等自由和独立的体现呢?女性在社会、家庭以至男权意识中解放出来是女性主义的重要命题,但中国女性也面临身心割裂感、认识自我的困局和强者心态等问题。女性如何找到去往自由的路径,这不是什么“主义”能够定义的,而是女性自我认知和探索的过程,希望能帮助女性摆脱任何被束缚、被标签的枷锁,获得心灵的洒脱自由。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与大家聊聊女性主义,以及女性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配乐:《罗伯特·舒曼主题变奏曲》第一曲、第八曲 (德)罗伯特·舒曼
See more
3/10/2023 • 32 minutes, 8 seconds 2023EP.53 渴望又防备,人类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 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研发的ChatGPT最近引起热议。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与以往的人工智能不同的是,ChatGPT能真正像人类一样与我们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人们在享受ChatGPT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免担忧人类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臻成熟是否会带来大规模失业?未来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就ChatGPT与大家聊聊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以及如何面对人工智能。配乐:贝多芬《第十交响曲》AI版
See more
3/2/2023 • 31 minutes, 6 seconds 2023EP.45 文人为何独爱荔枝?聊聊一个水果的美学意味。 说到品尝荔枝我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岭南的夏天,然而现代食品科技则将荔枝的美味刻入了四季。作为古诗词中描写最多的水果,自古以来,荔枝就得到中国文人的偏爱:范成大、白居易、丘浚、苏轼等都不吝称赞荔枝的颜值、味道。同时,荔枝 因地处岭南,在过去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非常特殊的水果,杜牧将其与家国天下联系起来,苏轼也借其抒发人生意气……近代文人如鲁迅、杨朔、郁达夫等人也都曾在文学作品中赞誉荔枝。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和大家走进荔枝与岭南,并聊聊中国文人与这一地一果的故事。配乐:《彩云追月》华夏民族乐团 《彩云追月》爱戴
See more
2/22/2023 • 34 minutes, 14 seconds 国产剧《狂飙》大火,最近终于迎来了大结局,这部剧最让人津津乐道却是以高启强为代表的各路反派。作为受众,我们也时常发现自己非常喜欢文艺作品中的反派。《教父》中的维托·科里昂、《JOKER》中的小丑,《无间道》中的刘建明……这些反派往往出身底层,饱受社会的不公对待,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同情。同时他们又是我们黑暗自我的投射,寄予了我们反规训反束缚愿望。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和大家聊聊反派的魅力,以及我们为什么会爱上反派。配乐:《梅菲斯托圆舞曲》(匈)李斯特
See more
2/16/2023 • 32 minutes, 9 seconds 2023EP.51 从星云大师的佛教观,聊聊中产们为何需要宗教? 2月5日星云大师在台湾佛光山圆寂,大师在遗嘱中说:问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上世纪90年代开始星云大师的书籍文章陆续在大陆风靡一时,尤其在21世纪之后的10多年里,正是中国大量中产崛起的时代,星云大师拥有很多中产粉。中产们为何热衷宗教追求?一方面中产们已经在成功学体系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另一方面,成功学的标准无法实现人生价值意义的时候,我们需要宗教的力量将眼前的物质利益引向精神层面。因此形成了中产们“一边是马云一边是星云”(引自《新周刊》)的人生理想。他们在俗世成功和出世脱俗中摇摆平衡。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更需要星云大师这样的人间宗教:充满了东方智慧的变通、包容,中庸和平衡。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配乐:《心经》王菲
See more
2/9/2023 • 33 minutes, 30 seconds 2023EP.50 白居易诞辰日聊 聊古代文人的人生理想 白居易是安史之乱后的中唐现实主义诗人,与后世被誉为诗仙的李白不同的是,白居易在当时就已有诗仙美誉。白居易与元禛共同开启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将汉乐府诗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传统发扬广大。然而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与杜甫的现实主义为何不同?白居易一生创作了三千八百多首诗歌,大家最熟悉的一定是《琵琶行》与《长恨歌》,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声情景合一,读来心灵摇荡,不能自已。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配乐:《霓裳羽衣曲》
See more
2/2/2023 • 33 minutes, 59 seconds 2023是一个新开始,我们期待拥抱新生活和新气象。停滞的三年,相信社员朋友们一定有好多想做但是还没付诸行动的事吧,别犹豫赶紧安排上吧!本期节目美学公社两位老师也想和大家聊聊,我们认为2023最值得做的事。亲爱的社员朋友们也在评论区说说今年的计划吧!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配乐:《圣祷》简·葛伯瑞克
See more
2023EP.48 萧红逝世纪念日:聊聊中国近现代女性的时代命运与性别冲突 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笔名萧红、悄吟等。1911年,萧红降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之家,取名张秀环,后又改名张廼莹。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萧红生在这样一个封建大家长的家庭里,父权的强横和专制激发了她身为女子的觉醒和抗争意识,她曾说:“你知道吗?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呵,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 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和大家聊聊萧红,透析中国近现代女性的时代命运与性别冲突。配乐:电影《时时刻刻》原音
See more
1/20/2023 • 32 minutes, 38 seconds 2023EP.47 又一个用苹果改变世界的人:塞尚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生于1839年1月19日,是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画家,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最大成就是改变传统透视和构图。传统构图的平衡被打破,采用全新的倾斜式构图来制造线条的主观性。颠覆了以往的视觉透视点,使绘画领域正式出现纯粹的现代艺术。塞尚在西方艺术史上地位卓越,直接影响到现代艺术的很多重要流派,改变了西方现代绘画的造型语言。塞尚说:我用一个苹果就能颠覆整个巴黎。其一生画了200多幅静物画,几乎都是苹果。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带大家走进塞尚,了解苹果如何改变世界。配乐:《第一钢琴五重奏》第一乐章 (法)弗雷
See more
1/13/2023 • 33 minutes, 44 seconds 2023EP.46 沈从文诞辰120年,聊聊沈从文的美学世界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独树一帜的存在。一方面,他独有的诗性语言敏感细腻,走向内心与本我;另一方面,他淳朴天真美浑然天成,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沈从文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和乡土的亲密性。成长的经历建构了他与湘西这片乡土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自然到人文,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看似美好温暖,字里行间实则包含对现代文明冲击下民族信仰的悲剧感和宿命感。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带大家走近沈从文的美学世界,窥见上个世界乡土中国与时代激流夹缝中的“边缘人”。配乐:《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德)贝多芬
See more
1/5/2023 • 34 minutes, 36 seconds 2022EP.44 老彼得·勃鲁盖尔和他的冬日雪景图 彼得·勃鲁盖尔(Bruegel Pieter, 约1525—1569)是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他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人 们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也是自扬·凡·爱克开始的尼德兰画派的最后一位巨匠。勃鲁盖尔的雪景是广为世人称道的,他也将经典宗教场景至于尼德兰的大雪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学氛围。今天,美学公社可可老师将和大家走进老彼得·勃鲁盖尔,走进《雪中猎人》。
See more
12/25/2022 • 39 minutes, 9 seconds 12/17/2022 • 1 hour, 3 minutes, 10 seconds 2022EP.43 聊聊摇滚青年李白:放纵不羁爱自由 39期节目我们聊到了杜甫,这期节目就来聊聊李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诗仙”,李白的诗中充满了自由、反叛的摇滚精神。李白的摇滚不光表现在诸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诗句中抒发的本我思想,也表现在对古体诗工整格律的突破。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带大家从另一个视角认识“盛唐双子星”李白,和他“将进酒、杯莫停”的狂放与不羁。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配乐:《将进酒》 陈涌海 《少年行》 陈涌海
See more
12/2/2022 • 31 minutes, 24 seconds 2022EP.42 马拉多纳逝世两周年,除了聊足球我们还可以聊什么? 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C组第一轮比赛中,阿根廷1比2不敌沙特,遗憾告负。而几天后的25日,就是阿根廷球王马拉多纳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日。马拉多纳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贫困之家,与高大俊美的欧洲球星相比,马拉多纳个子不高、样貌平庸,但就是这样的马拉多纳,成为了阿根廷的别样英雄,也因“上帝之手”饱受争议。马拉多纳巅峰期正值“南美天堂”闻名于世,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波拉尼奥等文学家的作品开始被欧洲推崇,年轻人争相模仿切格瓦拉的装束…南美式反叛精神成为了新的标杆。今天的节目里,美学公社两位老师讲和大家聊聊昔日球王马拉多纳,透过“上帝之手”这一现象解析其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配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美)麦当娜·西科尼 《别样英雄》(英)斯黛芬妮·劳伦斯
See more
11/25/2022 • 32 minutes, 44 seconds 又到了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观赛季,世界杯是世界上最盛大的体育狂欢,而今年的卡塔尔世界杯又有许多特别的看点:阿拉伯国家首次作为东道主站上世界舞台;最后一届32支球队参加的世界杯;诸神黄昏中梅西与C罗的命运之战。本期直播我们邀请到了资深媒体人、B站UP主“巴黎姆学研究院”、前《新周刊》首席记者弗航克赵,和大家一起聊聊激情澎湃的 卡塔尔冬世界杯,感受热情似火的足球文化。
See more
11/20/2022 • 7 minutes, 5 seconds 2022EP.41 逝世100周年,聊聊普鲁斯特和他的时间观 马塞尔·普鲁斯特,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20世纪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普鲁斯特出生于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年轻时频繁出入文艺沙龙等上流社交场所,这也为他写下《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巨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将高度敏感性与高度精神性融为一体,重构了时间,表现出小说创作的新观念和新技巧,呈现了一个由感官展开的色彩斑斓的世界。那么在普鲁斯特逝世一百周年之际,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带大家走近普鲁斯特和他独特的时间。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配乐:《第三号叙事曲》(波兰)F·F·肖邦 《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第四乐章 (法)加布里埃尔·弗雷
See more
11/10/2022 • 33 minutes, 56 seconds 法国画家奥斯卡-克劳德·莫奈,生于1840年11月14日,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莫奈的光影世界斑驳摇曳、神秘幽雅,与另一位法国文豪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跨越艺术形式相呼应,呈现出一种迷离梦幻的法国格调。那么社员朋友们一定都有自己心中最喜欢的一幅画吧,是《日出·印象》?是《睡莲》?还是《翁费勒的塞纳河口》?……留言说出你最喜欢的莫奈作品是哪幅吧!还可以找到审美相同的小伙伴哦!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配乐:《我的名字叫伊莲娜》 (法)伊莲娜·霍莱; 《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 (法)达律斯·米约
See more
11/3/2022 • 38 minutes, 13 seconds 2022EP.39 当我们聊杜甫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 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和他的浪漫主义不同,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2020年,BBC推出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将杜甫塑造为一个“儒家英雄”。如果说李白的诗盛满了酒,那么杜甫的诗则浸透了泪。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杜甫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经典诗篇,跨越悠悠千年,仍然催人泪下。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于大家聊聊杜甫和他身处的盛唐气象。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号外:《美学公社》播客节目从本期开始改版啦!欢迎亲爱的社员朋友们评论区向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您的每一条意见都将使我们节目变得更好,非常感谢亲爱的社员朋友们~
See more
10/27/2022 • 34 minutes, 24 seconds 2022EP.38 聊聊诺奖作家埃尔诺和她的法国文学传统 今年10月6日,本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评奖词写道,“她以勇气和手术刀般的精确,通过个人记忆揭露根源、异化和集体层面的限制”。埃尔诺1940年出生于法国诺曼底,是当代法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悠悠岁月》将时间拼贴成一幅画卷,每个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法国作家对时间的关照显然不是从埃尔诺开始的,早在20世纪之初,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就享誉世界文坛。那么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诺奖得主埃尔诺的时间,透过她聊聊热情又哀伤的法兰西的文学传统。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配乐:《E小调组曲》之一、《G小调组曲》之八 (法)让·菲利浦·拉莫书目:《悠悠岁月》 (法)安妮·埃尔诺 著,吴岳添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
See more
10/21/2022 • 36 minutes, 58 seconds 2022EP.37 从英国王室看保守主义文化的魅力 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引发大家对英国王室的持续关注,公元9世纪开始的英国王室是西方现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英国王室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是精神象征的同时仍保留部分实质权利,这与英国保守与进步共生的文化内核联系紧密。王在议会,法为习惯。如今,日不落帝国辉煌不再,昂撒民族的契约精神和理性主义则伴随着殖民时代走向世界。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带大家透过王室,直击英国极富魅力的保守主义文化。配乐:《绿袖子幻想曲》(英)沃恩·威廉斯书目:《自由·平等·博爱》(英)詹姆斯·斯蒂芬 著,冯克利、杨日鹏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See more
10/13/2022 • 30 minutes, 24 seconds 亲爱的社员朋友们知道吗?9月27日是世界旅游日哦,今年旅游日的主题是重新思考旅游业。事实上,在当今的后疫情时代,旅游业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国内游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自驾游、周边游和乡村游。无论是追寻自然景观的崇高壮阔,还是追寻人文景观的璀璨隽永,旅行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主题。那么社员朋友们这个国庆打算去哪玩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分享哦wwwwww配乐:《芬格尔山洞序曲》 (德)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See more
9/29/2022 • 38 minutes, 36 seconds
今年是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科尔内特诞辰170周年。高迪身处现代设计重要转型期,为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高迪是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其建筑风格属于“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他融合了东方伊斯兰摩尔风格、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等诸多元素,创造出近乎怪诞的独特风格,被誉为“上帝的建筑师”。
高迪的独特个人风格与巴塞罗那独特的文化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像红与黄冲撞的国旗那样,西班牙民族热情狂野、自由奔放,西班牙文化多元包容、浪漫不羁 。
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透过“建筑鬼才”高迪,看看西班牙独特迷人的文化。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配乐:《西班牙花园之夜》之一、之三 (西)玛努埃尔·德·法雅
See more
9/23/2022 • 38 minutes, 54 seconds EP34 如何做自己的主人?聊聊蒙田的人文主义思想
米歇尔·德·蒙田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以《随笔集》(Essais)三卷留名后世,并深刻地影响力培根、狄德罗、莎士比亚茨威格等大家。
蒙田反对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性善良,主张按照人的本性获得正常的幸福和快乐。
蒙田也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竭力争取内心自由的先驱战士”,认为“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东西和不会失去的东西就是我们自己最内在的自我”。
将自我与外部世界分割,真正做自己的主人,这是一种西方的出世思想。
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与大家聊聊蒙田的人文主义思想,聊聊自我与自由。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配乐:《法国组曲》第一组曲 之一、之二,(德)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书目:《蒙田随笔集》(法)蒙田 著,马振骋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
《随笔大师蒙田》(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著,舒昌善 译,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2020年
See more
9/23/2022 • 34 minutes, 21 seconds
1911年,乔托·卡努杜发表了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著名论著,宣称综合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的“第七艺术”,电影自此成为了一种广为接受的艺术形式。
随着疫情逐渐常态化,各地电影院也陆续恢复营业,热爱电影的人们也终于可以再次自由欣赏大银幕上的喜怒哀乐。
从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至今,世界影史的灿烂 长河中有无数不朽的经典,中国电影也从第一代导演走到了第六代,涌现出了无数得到国际认可的优秀影片。
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和大家聊聊那些年的好电影,一起做一个绚烂的白日梦。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配乐:《乐队组曲》第一组曲 之一、之七 (德)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书目:《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鸣著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2019年
See more
9/8/2022 • 38 minutes, 50 seconds EP32 全球变暖还是小冰河期?聊聊气候对艺术的影响
相信社员朋友们最近都被全国多地连续高温刷屏了吧,每次出门都要忍受酷暑的煎熬。
在古代,极端气候影响农作物收成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面貌。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风俗习惯和时代精神决定了艺术品的种类和审美倾向。
气候不仅影响日常生活,也影响历史进程甚至影响艺术形态,这期两位老师聊聊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艺术…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配乐:《小提琴协奏曲》(芬兰)让·西贝柳斯
书目:《艺术哲学》(法)丹纳著,傅雷译,中信出版社,2021年
《小冰河时代——气候如何改变历史(1300-1850)》(美)费根著,苏静涛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See more
9/8/2022 • 31 minutes, 49 seconds EP31 100年前的巴黎:那个流光溢彩的黄金时代
最近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让我们再次穿越到1920年的巴黎,如果说现代艺术是一顶皇冠,那么上世纪20年代的巴黎便是皇冠上一颗璀璨的宝石,是全世界的艺术家们趋之若鹜的世界中心。
在这里,巴黎圣母院与埃菲尔铁塔交相辉映,咖啡厅小酒馆里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家们侃侃而谈......这是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
徐志摩在《巴黎的鳞爪》中记录了巴黎这个伟大的时代: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希罕天堂;尝过巴黎的,老实说,连地狱都不想去了。整个的巴黎就像是一床野鸭绒的垫褥,衬得你通体舒泰,硬骨头都给熏酥了的……
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近100年前的巴黎,走近那个艺术史上流光溢彩的黄金时代。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See more
8/18/2022 • 37 minutes, 7 seconds
这个暑假最火的旅游地无疑是新疆,占中国六分之一的面积的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聚集了戈壁大漠,雪山草原,森林湖泊,古城废墟等胜景。
新疆最大的魅力就是多元性和差异性,这种混搭之美会激发人内心深处的喜悦。
沈苇在《新疆词典》中写到:“一个人进入如此色彩斑斓言语杂多的人流,如一滴水迅速融入澎湃的长河,他被取消了种族、性别、容貌、特征,他消失不见了。”
新疆虽然表面上是苍莽荒凉的,但它骨子里的文化是灿烂夺目的。本期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带大家穿过风景凝视新疆。
欢迎评论区交流讨论wwwwww
See more
8/12/2022 • 38 minutes, 24 seconds
又是一年七夕节,相信最近社员朋友们也在商家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中感受到了七夕的氛围。
作为中国的情人节,我们之前与大家聊过才子佳人的爱情。今天,我们想在这样的节日里,聊聊爱情的另外一面:失恋。
正如牛郎织女的故事一样,爱情并不总是美好与圆满,也有遗憾和失去。正是这样的两面性让爱情变得如此动人。
欢迎社员朋友们在评论区分享你自己的爱情故事~
See more
8/4/2022 • 30 minutes, 59 seconds EP28 小镇做题家:唯有公平信念驱动的人生才值得过
最近“小镇做题家”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
与以往不同的是,公众对小镇做题家的看法逐渐发生改变,认可小镇做题家们的努力与拼搏,同情小镇做题家们遭遇的不公。
这与公众心中的公正世 界信念不断坍塌有关。
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与大家聊聊小镇做题家,聊聊为什么公平信念驱动下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See more
7/28/2022 • 34 minutes, 12 seconds
今年是美国现实主义画家爱德华·霍普诞辰140周年。
霍普以描绘寂寥的美国当代生活风景闻名,是都会写实画风的推广者,他的门生日后几乎都成为了美国重要画家,并被评论家称为垃圾桶画派(Ashcan School)。
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中国,我们似乎越来越能够体会到霍普画中大都会喧闹中的孤独。
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与大家聊聊霍普直击人心的写实艺术。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See more
7/21/2022 • 37 minutes, 38 seconds EP26 我们为什么喜欢给自己贴标签?聊聊MBTI测试
星座不好玩了?来试试MBTI吧!
MBTI即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划分的8种类型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形成四个维度的16型人格 。
MBTI是一种较为科学的人格测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但是也要警惕“贴标签”带来的自我固化。
社员朋友们是哪种人格类型呢?快在评论区留言吧!说不定可以找到你命中注定的挚友哦~
See more
7/18/2022 • 33 minutes, 34 seconds
7月11号,是中国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的日子,也被确定为中国海洋日。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的滋养,西方文明起源于地中海,又在原始资本积累时期通过海洋掠夺与扩张。
人类对海洋有着无尽的想象和对未知的探索欲,大海给予了人类生命的力量。
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与大家聊聊大海美学,聊聊陆地与海洋、宙斯与波塞冬……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See more
7/7/2022 • 36 minutes, 34 seconds
炎热的夏天又来到啦,三伏天怎能不来上一顿酣畅淋漓的啤酒配小龙虾呢!
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和大家聊聊小龙虾与夏日的宵夜文化,一起吃小龙虾能让日常低头族的我们放下手机,尽情享受朋友相聚的欢乐时光。
夏日吃一场酣畅的小龙虾也暗含着对规矩理性的突破,是我们日复一日的庸常中宝贵的调味剂与片刻的放纵。
不知道我们的社员朋友们更喜欢哪种口味的小龙虾呢?快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偏好吧,口味一样的朋友说不定可以一起约宵夜哦~
See more
7/1/2022 • 35 minutes, 49 seconds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毕业人数空前繁多,就业岗位却难以匹配。这样的毕业季和大家聊聊间隔年。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与大家聊聊源自西方的间隔年(gap year),聊聊年轻人反抗传统,追寻自我的时代精神。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See more
6/24/2022 • 38 minutes, 2 seconds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提到宋朝各位社员朋友们一定能想到惊艳的宋词,想到名画《清明上河图》,想到汝窑的青瓷,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品味和艺术情调的时代。
宋朝工商业空前发达,经济的繁荣给宋朝人带来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也造就了宋朝雅与俗并存,蕴含着人文精神的艺术风格。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See more
6/16/2022 • 41 minutes, 10 seconds EP21 小满就是人生不要太满?聊聊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24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现代社会我们已经不再务农,24节气也演绎出了不同于原来的意义,今天美 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就小满,和大家聊聊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See more
6/11/2022 • 35 minutes, 24 seconds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其作品无一不折射着“现代人的困惑”,反应着深刻的社会矛盾。
荒诞、象征和具有浓烈自传色彩的艺术手法共同构成了“卡夫卡式”的艺术世界。
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带大家走近卡夫卡,聊聊世界的荒诞性和卡夫卡式美学。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See more
6/9/2022 • 36 minutes, 46 seconds
你喜欢参观博物馆吗?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徜徉在文明与历史长河中,文物的“光晕”使我们敬畏。
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和大家聊聊博物馆的力量,以及博物馆如何让我们更有力量。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See more
5/31/2022 • 37 minutes, 24 seconds 2022EP.18 520世界陌生人节:聊聊陌生人社交
你知道吗?520并不仅仅是说我爱你的日子,还是世界陌生人节。
据说在这一天认识10个陌生人你将会一年好运连连,十全十美。
这个节日最初旨在拯救现代人的社会公信,帮助人们摆脱空虚与孤独。
今天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聊聊陌生人社交,你是“社牛”还是“社恐”呢?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wwwwww
See more
5/21/2022 • 31 minutes, 19 seconds
最近“润”这个新词可谓是火遍全网,有些社员朋友已经了解了润的大致含义,有些社员朋友可能还不是太清楚。
润 来源于英文单词“run”,最直接的意思是跑,但正如英文run也不止对应一个汉语意思,润也并不仅仅只是“溜了溜了”。
本期节目两位老师将和大家聊聊,作为一种人生选择,润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学。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
See more
5/12/2022 • 33 minutes, 40 seconds 2022 EP. 16 刘畊宏之火与云健身之惑:健身运动中的社会规训和身份认同
想必最近社员朋友们或多或少听说了刘畊宏和他带来的健身操火遍社交媒体这事儿吧!
朋友圈不管之前是否运动,每个人似乎都以不同方式参与到这场全民云健身的狂潮之中。
本期节目两位老师将和大家聊聊——
健身运动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究竟经历了怎样有趣而微妙的历史演变?
健身运动又是怎样规训我们并帮助我们建立身份认同的?
在这里也要提醒社员朋友们运动要适度,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哦~
上一期活动的中奖者为Darren张~请将快递信息私信我们。恭喜恭喜~
See more
5/5/2022 • 33 minutes, 10 seconds 2022 EP.15 读书日送你一本哲学书,内附哲学日常使用手册
前几期的节目中我们聊到了哲学是一生的事业,年轻时候就要开始尝试哲学的思考方式。
许多年轻朋友非常喜欢这个观点,两位老师也收到了“要怎样开始学习哲学”这样的问题。
那么本期节目两位老师将与大家分享哲学“快速入门”心得,聊聊哲学的日常与非日常。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随机抽取评论区留言互动的社员小伙伴们,赠出《哲学的自愈力》图书一册。机会有限,还望大家踊跃参与~中奖名单将于下期节目简介中公布~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
See more
4/28/2022 • 34 minutes, 24 seconds 2022EP.14 读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戏,聊聊女性意识的觉醒
4月23日不仅是世界读书日,也是莎士比亚逝世406周年的日子,与哈姆雷特振聋发聩的“生存还是毁灭”不同,莎翁在他的四大喜剧中还塑造了许多“奇 怪又可爱”的女性形象。
与英国的莎士比亚相对应,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也刻画了一个广泛引起共鸣的女性形象杜丽娘。
本期节目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结合时代背景与大家聊聊,东西方两位代表性剧作家莎翁和汤显祖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
See more
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诗中一树一树花开的希望;是漫画家笔下的《四月是你的谎言》。
然而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诗人艾略特却说“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
参合在一起......——《荒原》今年诞辰100周年,本期节目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与大家聊聊为什么四月是“残忍”的一个月,聊聊现代文明繁华的另一面。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
See more
4/14/2022 • 38 minutes, 26 seconds 2022 EP.12 《教父》50周年:聊聊优雅又残酷的暴力美学
上一期说到2022年是凯鲁亚克诞辰100周年,同样今年也是《教父》上映50周年的时间节点。
《教父》作为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山峰,让黑帮电影上升到了新的艺术层次,也成为了暴力美学的源流。
本期节目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与大家重温《教父》,聊聊暴力美学背后,人性的克制与宣泄。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
See more
4/11/2022 • 34 minutes, 50 seconds 2022 EP.11 凯鲁亚克诞辰100年,嬉皮士文化也老了
2022年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诞辰100周年,其作品《在路上》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圣经。
凯鲁亚克和同时代的作家们反抗主流的、精英的、技术的、物质的社会,追求文化的超越、人的精神解放和生存状态的更新。
本期节目美学公社两位老师将带大家走近凯鲁亚克,走近上世纪美国文艺界的反叛与追寻。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讨论
See more
3/31/2022 • 37 minutes, 51 seconds 2022 EP.10 青春和诗不能划等号,人生才能!
上一期聊到哲学是一项青春的事业,我们应该在年轻时读哲学,而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哲学要老了再读。
与之相反,诗歌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项青春的事业,青春激情飞扬映照出诗歌的浪漫和辉煌。
然而,诗歌真的只是年轻人的事业吗?
本期节目美学公社的两位老师将与大家分享不同的看法,聊聊诗歌为什么是一生的事业。
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探讨
See more
3/24/2022 • 35 minutes, 29 seconds 2022 EP.9 理解世界和自己——为什么人要在年轻时读哲学?
关于哲学的很多误解:一门最“无用的”的学科;一门年轻人读不懂的学科......尤其在充斥消费主义和物欲需求的网络时代,我们还需要哲学吗?青春需要哲学吗?
或许你也听过年轻时读不懂哲学的论调,然后停下了求索的脚步。事实则恰恰相反,本期节目小珉老师和可可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的哲学热开始,聊聊为什么年轻人更要读哲学。欢迎评论区与两位老师交流探讨。
See more
3/17/2022 • 33 minutes, 58 seconds 2022 EP.8 聊聊俄罗斯——“战斗民族”的苦难与救赎
俄乌战争的爆发,让整个世界的目光聚焦俄罗斯。拥有194个民族,地跨亚欧大陆的俄罗斯联邦不仅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光辉的艺术成就,这期我们就来聊聊俄罗斯。
来自拜占庭的东正教信仰中强烈的原罪意识,使俄罗斯民族形成了独特的道德体系,众所周知,俄罗斯文化是一种“罪感文化”,苦难与救赎贯穿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回顾充斥着征服与毁灭的苦难历史,俄罗斯人总是以坚强的意志回应苦难,争取救赎。
See more
3/10/2022 • 39 minutes, 1 second 2022 EP.7 摸鱼之乐:论拥有自我时间的重要性
作为网络热门词汇的“摸鱼”已经越来越被更多年轻人认可和接受,甚至有走向明面的趋势。我们从生活哲学角度聊聊摸鱼为什么让你快乐?首先,解读当下围绕摸鱼的种种现象和关于摸鱼这件 事的争议——摸鱼是投机取巧/偷懒误工VS摸鱼是高强度工作中的必要休息和放松,以便更高效地完成工作。然后,我们该如何休息和放松?工作的时候能不能放松?当下科技飞跃发展和资本市场扩张给年轻人带来一系列问题,大环境的裹挟让我们很难真正地放松自己。为摸鱼正名:人只有在放松的闲暇状态中才能释放出巨大的潜能。每个摸鱼人都有强大的内心,有自己的工作节奏能随时感受生活细微的美好。最后,闲暇是哲学之母。英国16-17世纪哲学家霍布斯提出这个观点。闲暇就是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自我时间、个人兴趣是个人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See more
3/5/2022 • 40 minutes, 2 seconds 2022 EP.6 冰雪之美:我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冬奥会即将结束,这期聊聊冰雪运动的魅力,进而探讨从文学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冰雪美学意味。
首先,冰雪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冰雪运动展现了山地、白雪、健儿的一幅自然画卷。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冰雪运动的相关描写,如老彼得·勃鲁盖尔绘画作品《雪中猎人》(1565)、英国诗人艾略特在《荒原》中写过作为休闲运动的雪橇游戏,美国《小妇人》中也有描写。
然后,以冰雪为艺术对象造景生情,如写冰雪的诗歌,中国的古诗词文赋中的冰雪意象(独钓寒江雪);保罗·策兰(《死亡赋格》)写冬天和雪的诗歌;川端康成的《雪国》、帕慕克的《雪》、马頔的《南山南》的歌词意象: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等等。德国电影人赫尔佐格的《冰雪纪行》,讲述他徒步从慕尼黑走去巴黎见他的恩师,冰雪成为他的人生历练。冰雪在美学意味上的两重含义:a,洁白莹润清新。B,冷冽肃杀死亡。
See more
2/17/2022 • 36 minutes, 12 seconds
情人节聊聊中年人的爱情。中年人配有爱情吗?有人说,中年人哪有爱情,只有危机。
首先:鉴于爱情与婚姻的对立性,步入婚姻的中年人基本都经历了爱情的幻灭,然而,作为生命必不可少的滋养,无论什么年龄的人都需要情感生活。本期结合时下影视作品聊聊中年人的情感问题。关于中年爱情的影视创作大致有两类:首先,抱有纯爱幻想的中年爱情。这类爱情的结果往往在纠结和挣扎中倒向道德和责任。中年人冗长沉闷的婚姻状态与内心隐秘的情感渴望易导致婚外恋情,从而违背道德和责任。(如90年代畅销书廊桥遗梦)这类爱情可能导致老房子着火的人生危机,很难处理情感与责任的平衡。其次,中年平淡无奇又细水长流的爱情。这类是我们最想看到的中年爱情,中年人的爱情在柴米油盐的婚姻日常中相扶相守,以另一种温情脉脉的亲情形式存在下来,日渐醇厚散发魅力。(如《父母爱情》《李双双》等)然而,这可能是我们对人到中年美好生活的理想化想象。
See more
2/11/2022 • 36 minutes, 9 seconds
过年返乡回家依然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我们一边感慨故乡已经回不去了,一边还是不远千里奔赴家乡,本期聊聊后故乡时代。
首先,为什么故乡回不去了?何处安放我们的乡愁?传统认为故乡就是出生的地方,是可以随时回去的地方。但如今,故乡既不是出生之处,也不再是随时可以回去之处。传统故乡的破碎:自然景观的变化、食物的变化、人的变化。
然后,现代人需要怎样的故乡?重新建构我们与乡土的关联性。一种是体验式乡村生活:目前颇受关注的乡村振兴项目如封新城的云南凤羽,宁远的成都明月村等。另一种是真实乡村生活:成为乡村新主人,回归乡土。后故乡时代,聊聊我们如何重新寻找和建构我们与土地的羁绊。
See more
2/3/2022 • 39 minutes, 23 seconds 2022 EP.3 苦难的美学意义——为什么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
1月27日是缅怀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1945年1月27日苏联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聊聊苦难的美学意义。
德国著名哲学家阿多诺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野蛮的,如何理解这句话?当我们经历灾难之后,假如这时候我们写的诗、创作的文学艺术,用了一种导致灾难可能发生的文化之下孕育出来的语言,这种“写诗”即是野蛮的。阿多诺意识到,过往那种语言用以描述今天他所经历的事情、描述这样一个产生浩劫的世界,是那么的苍白,那么的无力。同样,如果你没有看到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不公正,没有听到历史里的那些尖叫,也是不对的。真正伟大的文学,真正伟大的诗歌和艺术创作,正是需要直面那些痛苦的黑暗的核心。
这句话不是对诗歌的失望,是对文明的失望(对理性和科学的反思)。德国纳粹身上的文明与野蛮如何高度统一的?
See more
1/27/2022 • 35 minutes, 21 seconds 2022 EP.2《尤利西斯》:文学中18小时的日常美学意味
今年《尤利西斯》出版100周年,史上最难读的文学经典《尤利西斯》,用100多万字写了三个人发生在1904年都柏林18个小时的事情,尤利西斯的晦涩难懂除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还有大量西方文学经典的引用:荷马史诗、莎士比亚、圣经等等。同为意识流杰作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七大卷写了15年,出色的细节描写、宏大的结构、深入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却是一套永远读不完的书。
文学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我们的生活日常里需要文学经典吗?需要意识流吗? 今天的节目,聊聊为什么生活的美好离不开文学滋养。聊聊意识流的文学性与现代人日常性的关联。
See more
1/20/2022 • 45 minutes, 33 seconds 2022 EP.1 自由之美——鸟儿为什么要飞越高山?
鸟儿为什么要飞越高山?这是 对自由的渴望;人天性热爱自由,但你理解自由吗?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处不在枷锁之中。文明是囿于樊篱的不自由的产物。探讨自由的矛盾性,自由与现代文明的悖论。
关于自由在哲学上的经典解读:
康德的自由:自律即自由。
伯林的自由: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伯林在《两种自由概念》中提到:消极自由:即在否定或排斥外在的人为障碍的意义上,我是自由的。积极自由:即在肯定或允许人们的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我是自由的。消极自由更像个人自由。
维特根斯坦的自由:对不可言说之物,保持沉默,这是典型的消极自由。
席勒的自由:美是内心自由的体验,因此通过艺术和美可以获得短暂的自由体验。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与大家聊聊自由之美。
See more
1/15/2022 • 39 minutes, 47 seconds
2021年过去了,你,怀念它吗?在这一年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太多太多。我们看似正在从这场灾难中康复,然而,当踉跄着缓慢起身的我们看到这世界的样子后,却发现很多东西从此不复存在。疫情中的两年仿佛同时按下了暂停与快进,这一切引发的错乱感,伴随着我们与2021分别,走到了2022。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和大家聊聊离别的美学意味。
See more
1/4/2022 • 40 minutes, 45 seconds
2021年过去了,你怀念它吗?自从这个世界因疫情而改变以来,人类文明每时每刻似乎都在遭受严峻的考验。人们的生活发生重大改变,脸上的微笑也被口罩遮住了整整两年。但在这一切正在发生的时候,还好有书籍能抚平我们心中的褶皱。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排遣痛苦与焦虑,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今年的末尾,我们将在节目中为大家推荐10本属于2021年的优质图书,把它们当作新年礼物送给大家,希望它们能够帮助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更有力量,更有希望。
See more
12/31/2021 • 55 minutes, 46 seconds
在寒冷的冬天,望着窗外被霜雾晕开的千灯万盏,和三五好友围坐在热气腾腾火锅前,可以说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不论是南方的潮汕牛肉锅、云南野菌锅,还是重庆、四川的麻辣火锅,抑或是北京的铜锅涮肉。人和人的距离在锅子与筷子的亲密接触间变得越来越亲,越来越近。锅中的百家争鸣应着食客们的高谈阔论。多是一件美事~
在今天的节目中,就让我们聊聊严冬时节吃火锅的美~
See more
12/29/2021 • 32 minutes, 59 seconds
2021年12月21日,是木心逝世10周年的日子。在文学界内,木心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然而,在他去世10年后,他留给我们的作品仍然值得探讨。他问向时代的问题,问向艺术的问题,驱使着文化人们不断地探索着他的世界。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从美学的角度,与大家聊聊木心与他的作品,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意。
See more
12/21/2021 • 34 minutes, 8 seconds
本期直播课我们邀请到了麦小麦老师和我们一期聊聊2021年度好书,在直播过程中,我们将从年度好书书单推荐开始,为大家带来一场阅读与人生意义的分享课。
嘉宾信息:
麦小麦:作家、亲子阅读推广人。出版《你离更好的生活只差阅读这件事》等七本书。小红书“小麦姐教你讲绘本”。
See more
12/19/2021 • 1 hour, 13 minutes, 32 seconds Vol. 89 聊聊生活中的“梦想”设计如何改变生活?
近日,一则以家庭装修改造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网友们的加入,使得原本设计师、甲方与成品构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理智的人们也不禁开始思考设计的艺术感与实用性之间的平衡。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从设计史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谈谈设计对我们生活 的改变。
See more
12/14/2021 • 35 minutes, 26 seconds Vol. 88 在元宇宙里畅想我们数字化生活的元未来
马斯克与扎克伯格,一个将视野望向太空领域,另一个则深入到互联网世界,各自探索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类未来道路。近日,仿佛平地一声雷,元宇宙这个概念在全球刷屏。然而,事实上类似元宇宙的概念,早在29年前,美国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作品《雪崩》中就被提及。一个名为”Metaverse“的网络世界为现实世界生活的人们提供了网络分身。扎克伯格说,网络世界是没有空间感和距离感的。” Roblox的 CEO戴夫·巴斯祖克认为:元宇宙主要特征包括身份、社交、沉浸式体验、低延迟通信、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以及文明。也就是说,在元宇宙中,人们各方面的体验和现实生活中一样真实,并且可以随时完成两者之间的切换,甚至两个世界的物质信息可以互通。
在今天的节目中,就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对元宇宙乃至人类的未来进行一些畅想与发散。
See more
Vol. 87 成年人的萌系审美:那些逝去的天真和勇气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来自一衣带水的邻国动漫文化与二次元文化的传入,对青年人的审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在接受相同文化圈下催生出来的多元多彩日本文化时,显然阻力更小。这是典型的东方审美趣味,与西方截然不同(弱小从来不是西方审美的对象,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极端微小不足成美)。
然而,“萌文化”实际上催生于一种成人世界复杂关系的解构与人类心智的返祖现象,它常常反映个人安全感的缺失与精神危机的泛滥。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推陈出新,吸收各种艺术元素。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通过B站大火的《国王排名》解读萌文化现象,聊聊成年人的萌系审美。
See more
12/3/2021 • 36 minutes, 29 seconds Vol. 86 你了解广州吗?广州建市100年的变与不变
广州,又名羊城。相传相传有五位仙人穿着五色衣裳骑着五色羊,手执“一茎六出”的谷穗来到广州城,将谷穗交给城中人后,飞升而去,而五羊则化为石。故广州也简称为“穗”。时光荏苒,随着国家大势与民众的生活变迁。广州在中国近代史上不仅成为了多次进步革命的摇篮,也从偏远岭南的一座府城发展成超一线城市,完全当得起“穗”的称号。
今年是广州市建市100周年, 纵观这座城市百年发展史,她一直勇立时代潮头,敢为天下先的锐意改革创新,求新求变;另一方面,这座城市固有的的文化特性和生活方式也能承继和保留。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从城市美学角度聊聊广州的变革与坚守,为这座特别的城市献上生日祝福。
See more
11/30/2021 • 35 minutes, 43 seconds Vol.84 聊聊李泽厚《美的历程》与中国当代美学
11月2日李泽厚先生在美国逝世,作为青年导师的李先生自80年代以来影响无数的中国青年,号称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美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美的历程》是一部阐述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李泽厚先生多年的研究,书中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聊一聊李泽厚先生与他的《美的历程》。在悼念之余,探寻中国美学的华彩乐章。
See more
11/25/2021 • 34 minutes, 40 seconds Vol 85. 雪景美在”留白”:东方美学的至高境界
入冬以来,全国很多地方纷纷迎来了初雪,人们的朋友圈中也开启了赏雪模式。记得鲁迅先生在《野草集》中有一篇名为《雪》的散文诗。不同于西方对雪的唯美描述,雪对于东方人来说,似乎总透着一股空旷寂静之美。这一点,从岩井俊二的影片《情书》中更能看出。
在今天的节目中,就让我们伴着冬天的脚步,来聊聊雪景之美。
See more
11/23/2021 • 34 minutes, 38 seconds 美学公社直播课:与作家郭爽聊聊小说与生活:用文学体悟当代人的内心风景
在本次直播课中,我们请到了著名作家郭爽老师,一起探讨文学在当下社会的意义,以及都市青年的困顿与和解。 嘉宾信息:郭爽,作家,出版《月球》《正午时踏进光焰》《我愿意学习发抖》。获《小说选刊》年度大奖·新人奖、《钟山》之星·年度青年作家奖、山花双年奖·新人奖、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等。
See more
11/18/2021 • 1 hour, 7 minutes, 35 seconds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落幕,伴着全国多地的降雪与寒潮。今年的消费盛典似乎也在寒冷的空气中略显平淡。往年想过节一样的双十一前夜,大家都要抱着手机熬上一熬。手、眼、脑高度协调抢货下单,随后满足地在朋友圈抒发下感情。这种商业活动以及带给人们的满足体验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与大家聊聊“买买买”的魅力所在。
See more
11/12/2021 • 35 minutes, 53 seconds
1983年上映的电影《楢山节考》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在日本信州深山中的一个贫穷小村子,由于贫困而沿袭下来了一种抛弃老人的传统-就是所有活到70岁的老人,不管是否依旧身体硬朗,只要到这个年纪就要被家人背到楢山上丢弃,以节省粮食的支出。男主角辰平在一天清晨背着69岁高龄的母亲走上楢山,山上白骨成堆。辰平忍痛告别了妈妈,返回村子。天上下起了大雪,阿玲婆在山上默默的等待着死亡。
在冬天到来之时,人们往往更加渴望亲密关系带给自己的温暖,然而在这部电影中,这份亲密则因为故事背景带来的残酷条件而产生了一种距离感。在今天的节目中,让我们围着火炉,讨论亲密关系与距离美学的话题。
See more
11/9/2021 • 37 minutes, 16 seconds
万圣节、鬼节抑或是墨西哥亡灵节,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迎接亡者返回人间的日子。不论 是南瓜灯、烧黄纸还是遍地的菊花。这些恐怖的节日在带给我们特殊的感情之外,也有其独特的美学内核。从哥特风到吸血鬼文化,这种与众不同的暗黑系审美,为我们的世界带来了更丰富的美学元素。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为大家来讲讲又美又恐怖的万圣节暗黑审美。
See more
11/5/2021 • 33 minutes, 19 seconds 美学公社直播课:与马戎戎聊聊《演员》与我们这代人的电影记忆
《演员: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将于10月30日首演,影片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于蓝、秦怡、田华、于洋、王晓棠、金迪、谢芳、祝希娟、牛犇等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从影经历和艺术追求。 在本次直播课中,我们将与资深媒体人,“二十二大”特别节目策划、导演马戎戎老师一起聊聊《演员》与我们这代人的电影记忆。
See more
11/2/2021 • 1 hour, 20 minutes, 45 seconds
“蓝金相间的巨型地球仪兀自旋转,静默观看来往的游人经此进入环球影城,或打卡拍照。来此游玩,年轻人中的潮流是穿上带有园区内主题元素的服饰。在环球影城,最好辨认的可能是为“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而来的游客。沿着中世纪风格的对角巷往里走,人群中不时有黑色魔法袍的衣角翻飞。虽然一些更为虔诚的游客还会搭配上相应的围巾和魔杖,但显然,最好辨认的方式,不是代表学院的四色围巾,也不是小巧的魔杖,就是那身黑色的魔法袍。穿上之后,他们俨然成为霍格沃茨魔法学院中的一位巫师。”
不知从何时开始,IP文化逐渐在社会上成为一种主流的娱乐元素,同时也成为娱乐产业中创收最多的文化项目之一。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从美学的角度,结合意义快感与社会认同,一起来聊聊IP文化与主题公园中的美学意味。
See more
10/26/2021 • 37 minutes, 17 seconds
“食物和记忆的关系真是最最密不可分”
诚如《国宴与家宴》一书作者王宣一所说。人的味觉可能是世界上最顽固的感觉,很多人童年时候品尝的味道会影响他们一辈子。审视一份食物的品质标准有很多,点评评分、米其林星级、坊间传闻甚至美食家微服私访后的评论文章......
10月20日是世界厨师日,美食既是世俗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安抚精神世界的重要介质,这期节目,我们和大家聊聊美食的美学意义。
See more
10/25/2021 • 37 minutes, 50 seconds
1942年2月22日,流亡巴西的茨威格在佩德罗波利斯与第二任妻子夏洛特·阿尔特曼双双服下镇定剂自杀。次日,双手紧握的两具尸体被发现......
在茨威格死去79年后,这个世界中的人文关怀、艺术审美仍然在不停消退,这一切逐渐被暴力无序的快餐文化替代,多数人不再阅读,不再用心欣赏艺术品,不再聚在一起讲述故事,而是像牲畜一样在充斥着垃圾信息的互联网上津津有味地咀嚼着粪便。而一旦他们熟悉了粪便的味道,便不再能接受一丁点正常“食品”。我认为,如果茨威格没有在那个时代自杀,也会在这个时代自杀。
2014年2月6日,由拍过《月升王国》、《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片的著名导演韦斯·安德森执导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于柏林电影节首映。对于这部电影的布景、镜头以及美学价值早已不用过多赘述,相信看过本片的人一定能被导演的强大功底所折服。而藏在片中充满美感镜头中,那些对于历史、哲学、文化的各种隐喻,更是使得熟悉欧洲近代史的人触景生怀流下泪水。怪不得这部影片一经上映便有人说这是一封寄给昨日世界的明信片。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从美学的角度聊聊茨威格、马勒以及那个远去的昨日世界。
See more
10/20/2021 • 36 minutes, 35 seconds
在低欲望社会中,过难达成的延迟满足最终会被 即时满足的事物所取代。而近期Netflix推出的韩剧《鱿鱼游戏》则非常有代表性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现象。当人们对未来期望不高之时,便会投身于游戏、爽文、短视频等能够带来强烈刺激与即使满足感的虚拟世界中逃避现实。然而,剧中的游戏又处处体现着现实的残酷,每个参与游戏的人头顶都悬着一把现实生活铸成的利剑。如此深刻而又令人纠结的设定不得不让人着迷。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借着《鱿鱼游戏》的热度,与大家聊聊大逃杀类型文艺作品中的审美快感。
See more
10/15/2021 • 38 minutes, 53 seconds
天凉好个秋!在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即将过去之时,在外奔波人们的乡愁也到了最浓的时候。在塔可夫斯基的同名电影中,乡愁是游走于现实与梦境中,富有魅力而又让人无比痛苦的一种情感,它会化作冒着热气的家乡美食,却让身在他乡的我们怎么摸也摸不到,而这袅袅的热气又时不时出来挠得你浑身发痒,鼻子发酸。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在乡愁最浓郁得季节与大家讲讲这种永恒感情的伤痛美学。
See more
10/12/2021 • 38 minutes, 46 seconds
活跃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翡冷翠文学三杰之一——乔万尼·薄伽丘曾经将一百余位著名女性的故事写在纸上,这些故事不仅在后世成为莎士比亚、乔叟等人的创作素材,也对我们溯源名媛这一身份名词的来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书中,薄伽丘通过赞美与针砭,反映了中世纪女性的地位与身份以及名媛的“初印象”。而今日,当女性的地位发生极大变化之后,名媛这一身份又发展成什么样子了呢?
在前段时间一种特殊的名媛审美尘嚣甚上,围绕名媛审美一直以来都有多种演绎,今天聊聊名媛是怎样一种审美,以及她的N种可能。
See more
10/8/2021 • 37 minutes, 35 seconds Vol.74 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在那里:浪漫地理学
“ 浪漫”与“地理学”看似是一对矛盾的词。地理学脚踏实地,充满常识,亦是生存所必需。在过去,每个人都要懂得去哪里寻找食物、水源和栖息地;而如今,所有人都必须细心经营地球家园,使之更宜安居。当今的地理学著作缺乏戏剧性,地图、数据、描述和分析比 比皆是,却没有豪侠之举,没有孜孜以求的精神。然而,在不远的历史中,地理学的确曾有魔力,并被认为是浪漫的。那是一个英勇探索的时代。探险家深入海洋、山岳、森林、洞穴、沙漠和极地冰原,检验着自己身体和精神的忍耐力……
在今天的节目中,让我们通过著名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老师的著作,来聊聊国庆出行与浪漫地理学的故事。
See more
10/2/2021 • 40 minutes, 29 seconds
很多朋友国庆期间会去旅行,去看与常居地不一样的山川湖海,风土人情。对我而言,除了著名的自然和人文风景之外,博物馆是每到一地必访的景点。可以说,博物馆是我们了解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每一件文物都深藏着一段历史。
根据国庆旅游目的地,为大家分地域推荐一些重磅展览。
See more
9/28/2021 • 1 hour, 16 minutes
2021年的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40周年纪念日。关于鲁迅的形象及其作品的价值,早已有了公论,他不仅如柳叶刀般精准地剖开附着在中国国民、民族、国家等层面上早已溃烂的腐肉,而且还对个体提出了令人深省的人生疑问。到了互联网时代,这位生活在上个世纪上半叶的文学家又以“梗王”形象重新复活。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借着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来聊聊鲁迅先生以及不同时代中,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See more
9/25/2021 • 39 minutes, 58 seconds
中西方关于月亮的象征意味,自古以来就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文明更多以太阳为尊,而东方则歌颂月 亮之美。在西方文化中,月亮代表了善变、善妒、阴暗不祥;而中国文化中的月亮,则意指团圆、相思与情愫。尽管东西方文化对月亮的解释一正一反,但这正如同月亮展现给世人的明暗两面一样,都是其所代表的美学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往今来,月亮作为中秋节独一无二的主角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绛河清浅,皓月婵娟 ,中秋节一边赏月一边来聊月亮的审美意味。
See more
9/21/2021 • 34 minutes, 31 seconds
996、大小周、KPI......多年以后,披星戴月的大厂“螺丝钉”们在深夜的工位上,是否会想起大学毕业时身穿学士袍的那个温暖午后。当大厂的残酷生存成为大城市工薪阶层的主流生活方式时,人们开始从社会、经济、哲学等多个角度去分析这一现象。而事实上,残酷与生存也是美学领域中的重要话题。
在规模化的光鲜艳丽下,大厂中的青年精英们如同维京海盗一样劈风斩浪,你争我夺,积累着各种人生技巧与宝贵的财富,心中期望着有朝一日的出人头地,然而正如瓦尔基里不会眷顾每一个人,成功也不会让每一位白领均沾。不过,恰恰是因为这种残酷,才更能体现出残酷生存的美学意义。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另辟蹊径,从美学的角度聊聊大厂的故事。
See more
9/17/2021 • 39 minutes, 29 seconds
什么是所谓的“人类高质量男性”?在见过亚历山大大帝的画像,屋大维的半身塑像,勃拉姆斯青年时期的照片后,我想很多人都会对这一词汇形成一些初步的印象。既然上升到人类的范畴,那么这个群体中的男性在符合美的定义同时,也应在某些方面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
人类高质量男性视频的出现以及蹿红,在中文互联网环境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成为思考男性审美的一个契机。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沿 着男性审美的思路展开溯源,探究美学意义上真正的人类高质量男性。
See more
9/14/2021 • 36 minutes, 3 seconds
“哦,船长,我的船长!”、“这漫天飞舞的纸飞机是我们对你的敬意!”、“自由激励人的心灵。”在念书时对老师多少怀有一丝敬畏之心的年轻人们,又会在走入社会后通过《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蝴蝶的舌头》等经典电影来怀念影响自己人生道路的恩师。
他们试图从基廷身上找到那位阳光下为自己朗诵诗歌的语文老师;试图从克莱门特身上找到那位每周二固定与自己听音乐喝咖啡,聊人生的教授;从高老师身上找到那个在课堂上不断为自己带来惊喜,既能温柔地呵护自己,又在恰当的时候将自己抛向自由天空的小学班主任。
一位现代教育家曾经说过:“做一名老师是非常荣幸的,因为在你工作时会遇到这个国家最珍贵的宝藏们。”在教师节这一天里,我们将于大家聊聊最美的教师以及教师与美的关系。愿天下所有把学生当作珍宝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See more
9/10/2021 • 38 minutes, 35 seconds
在人类的早期祖先——南方古猿掌握直立行走的能力时,跑步这项运动就已经出现。在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中,苏格拉底将不停移动的日月星辰称为奔跑者。在先民们有了更先进的工具,便不需要借助奔跑来追逐猎物直至其精疲力竭后,跑步便逐渐转向了竞技性。我们在看到马拉松比赛时,就会想到希腊士兵菲迪皮德斯报捷的故事。然而,事实上当时的菲迪皮德斯先从马拉松跑回雅典要求增兵,随后又跑去250公里以外的斯巴达求援,当他又跑了280公里回到马拉松时,波斯军队已经被希腊军队打败。于是菲迪皮德斯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次返回雅典报捷,在抵达终点后,力竭死去。
因此,菲迪皮德斯实际的奔跑距离是如今马拉松运动的20倍。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发现跑步与马拉松赛事逐渐在当今社会成为中产阶级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渴望在单调的户外跑与马拉松跑中,获得如同菲迪皮德斯一样坚定的意志与令人难忘的高光时刻。
在今天的节目中,让我们透过跑步运动,伴着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近距离窥探一下中产阶级的审慎美学。
See more
9/7/2021 • 38 minutes, 5 seconds
什么是艺术?什么又是艺术家?博伊斯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提到,在我们所生活的文化中,人们会说:这是艺术家,那不是艺术家。但这种划分是非人性的,因为它会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概念。
事实上,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并非永远持续地履行一个物质的过程,个体之间始终在建立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本身就是一种创作。一个绝对服从的工人夜以继日重复制作商品的过程是一种创作,一个失心落魄的男人用尽一切办法追回伤心的女孩是一种创作,一个孩童因为麻雀轻跳着离开树枝所发出的声音而发呆,其实也是一种创作。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0世纪,这个人们对关系的感知不断丧失的年代里,博伊斯说出的“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话,如同一根系在太空行走时失去平衡的宇航员腰间挂着的缆绳——保留着当今社会中,人们与思考、感知唯一的联系。
宇航员能否重新掌握自己的身体?单靠这根“缆绳”还远远不够。要不要从今天抓起缆绳,重新掌握平衡,尝试着重新缔结起劳动与艺术的关系,重新获得真正的自由呢?这个答案需要我们每个人自己给出。
See more
2021年9月11日,美国陆军第82空降师师长杜纳修少将伴着夜色,登上了飞机,预示着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争彻底结束。在长达20年 的时间里,阿富汗人的未来始终游离于希望与不安之间。这个被诗人歌颂为“亚洲的心脏”的中亚国家,在历史上曾经灿烂光辉的艺术文化。
波斯、希腊、中国、阿拉伯、印度、蒙古,长期以来被各个伟大民族统治,使得阿富汗成为文化与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与黏着剂。犍陀罗不仅将希腊风格雕塑带进中国,还顺带让大力神赫拉克拉斯成为佛教的执金刚神,巴米扬大佛脚下,有着玄奘取经时走过的痕迹。通过今天的节目,让我们在了解阿富汗艺术文化的同时,为阿富汗人民的未来祈祷。
See more
8/31/2021 • 36 minutes, 35 seconds 聊聊青少年的美学教育:“双减”时代,美学可以应对教育内卷吗?
目前,“双减政策”雷厉风行在全国实施,各种关于教育的话题也不绝于耳。“双减”政策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一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对中小学教育中的美育以及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美学公社直播课上线,在这一期的课程中,社员们可以了解有关青少年美学教育的所有重点内容。
本期嘉宾: 资深媒体人、童书妈妈创始人白滔滔
See more
8/30/2021 • 1 hour, 5 minutes, 43 seconds
不是17岁也不是19岁,作为成人礼仪式感在时间上的体现,18岁承载了我们人生从青涩到成熟过程中的所有冲突、矛盾、美好以及缺憾。在这一年里发生的故事格外让人刻骨铭心,18岁的一场远行,也往往比其他年纪里所见到的光彩世界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在这场为期一年的成人礼中,无数的少年维特穿上了堂吉诃德的盔甲,擎起看上去崭新却又并不牢靠的长矛,踏上一条自认为可以将这个世界按照自己善恶观塑造的道路。
然而,现实的世界远比儿时的游戏要残酷,大部分少年也逐渐放弃改变世界,转而改变自己,适应世界。在人们都抛弃少年心气,变得成熟睿智之时,那一少部分固执的,极力掩饰自己纯真之心的人们,听到这期节目时一定会产生共鸣,并且能够在残酷的世界中享受片刻平静的海洋与幸福的航行。
See more
8/24/2021 • 37 minutes, 58 seconds
“垮掉的一代”、“铁锈城市带”、以及更早的“肮脏三十年代”,年轻人在文明社会中的经济问题与个体孤独的冲击下,产生了无意识的群体逃离现象。在这群人的世界观里,逃离并不是逃避,而是一种与自己和解的方式。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将在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中,领略这种文化现象所衍生出来的公路美学。
作为一种带有逃离感的美学,它不仅仅局限于《在路上》里描绘的讨钱、偷油、追随他人的情景,而是更多地代表一种精神象征,在充满未知与不确定的旅途中珍藏起所有的震撼与震撼之余的遗憾。
See more
8/20/2021 • 44 minutes, 19 seconds
盛唐,这个镌刻于中国人基因内的历史名词,在2018——唐代建元1400周年之际,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遐想与怀念。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与大家聊聊盛唐的万千气象。今天为大家带来的音乐出自作曲家马勒的《大地之歌》。1908年,马勒根据德译本中国诗歌集《中国笛》,耗费一年时间写成《大地之歌》,其中第三乐章《青春》与第五乐章《春日醉客》都改写自李白诗歌。
自初唐至盛唐,庞大的东方帝国凭借着前所未有的开放包容、创新融合,为后人们留下了一个五彩绚丽的精神世界。落于纸上的诗篇与字帖在碗中酒气的催动下,飘香长安;胡旋舞者纵横腾踏,回应着龟兹乐者的弦鼓声;坊市中穿梭不息的各色人等,搭配着出檐深远的唐式建筑,描绘出一幅昂扬勃发,多元化的盛唐画卷。
少年心 气的盛唐人不愿遮掩自己的喜怒,纯粹地投入到自我的世界中。与生俱来的自信与享受当下的洒脱,处处体现着盛世景象。盛唐是天上而来的黄河之水;是水中倒悬的无暇明月,是健儿手中泛光的横刀;是长安城中,清早坊市开门时香喷喷、热腾腾的胡饼与水盆羊肉。
See more
8/17/2021 • 38 minutes, 47 seconds
七夕是古人比较重视的传统节日。随着传统文化在当代复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过起了中国“情人节”。今天,我们聊聊古代才子佳人的爱情之美。今天的音乐当然就是中国名曲《梁祝》
古人对爱情的美好想象体现在民间四大传说里:《牛郎织女》、《孟姜女哭倒长城》、《梁山伯和祝英台》、《白蛇传》。一个幸福的家庭与爱情该包含的所有元素,在民间爱情故事里都有。尽管有大团圆般的美好结局,但过程是相当曲折,主人公往往受制于各种强权势力。跨越阶级、跨越人神、跨越生死,这些日常里难以实现的愿望都在艺术作品里得以实现。
在爱情传说里,男性角色往往比较负面、比较弱。而女性角色相对更进步。对封建礼教反抗,在女性身上表达得更明显。这是为什么?男性角色往往被美化,而女性在文人笔下,是否被当成了工具、被歪曲了?男人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比如打着为朝廷、为天下的旗号而做出抛妻弃子的事。
爱情本来就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也是两个人与世界的抗争。
See more
8/13/2021 • 37 minutes, 50 seconds
送走夏天的时候,世界各地的人不约而同都习惯用烟火来送别夏天。其实,日本的夏日祭最早来源于中国。放烟花是传统民俗仪式,跟其他民俗不同,烟花的美感很特别。让我们先听听本期的古典乐——亨德尔《皇家焰火音乐》。
所有热热闹闹的民俗都有 一个功能:驱邪。中国古籍《周礼》就记载了“炮祭”,到了宋元时期,火药开始广泛使用于祭祀、庆典中。虽然放烟花是个挺烧钱的事,但也确实华丽。可可老师分享了他在日本看烟火的经历。小珉老师看过的最震撼的一场烟火表演是在欧洲小国马耳他。
当烟花遇见群体庆典,就有了一种大型公共艺术的感觉。在2008年奥运会上,当燃放起烟火时,人们能够从绚烂的烟火中,感受到一个国家成长的节奏,内心充满骄傲和自豪。烟火公共艺术之教化,和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炮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准确地标志出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闽南的艺术家蔡国强则是当代中国最有名的烟花艺术家。夏天的激情绽放,随着烟花炸裂开来,又瞬间湮灭。
See more
8/10/2021 • 29 minutes, 34 seconds
随着互联网二手平台兴起,二手生活方式距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一期,我们聊聊二手生活的美学趣味。本期音乐是“胜过爱情”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二手生活首先是物资过剩时代的产物。二手生活小到个人生活层面体现出物质欲望的衰退,大到一座城市的更新运动也要重新利用二手资源。我们选择二手生活的动机通常是环保意识或审美意识。二手物品的时间记忆和情感底色能够带来怀旧、侘寂、沉浸等美感体验。
二手物品的翻新俨然成为当下一种混搭时尚风潮。而且,二手交易能够带来对同样生活状态和审美品味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说不定还能找到知音。
See more
8/6/2021 • 34 minutes, 12 seconds
今天,我们从时下在年轻人之中特别火的剧本杀展开聊聊沉浸式体验。本期带来的古典乐是圣-桑《动物狂欢曲》。《动物狂欢节》就是一部人戴着动物面具的戏剧,包含着剧本里的诸多要素 。沉浸式场景里的体验让人与艺术更好地结合。沉浸式体验的第一要素是,通过与日常生活的反差,带来渐离,形成陌生化的体验。陌生化效果带给人物我两忘的境界,甚至比现实更真实。跟真实生活不同的是,沉浸式体验把现实之物作编码,用精心编排后的符号来刺激你,比如沉浸式场景呈现梵高的作品。沉浸式体验有时候就是一种“跟着感觉走”的状态。可可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现场清场的《跟着感觉走》,欢迎大家收听!
See more
8/3/2021 • 33 minutes, 39 seconds
奥运会不只是体育的盛会,也是生活的盛会。今天,美学公社和大家聊聊体育之美、竞技之美。本期的古典乐是莫扎特的《朱庇特》。
有典籍记载的古代奥运会起源于公元前776年。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精神体现的是人与神共乐的一场盛会。奥林匹克既是国与国的竞争,也是自己向自己的挑战。
古希腊崇尚自然主义哲学观。地理因素是重要的原因。地中海附近的气候条件特别好。人可以不着一缕地直接吹风、晒太阳,身体可以直接与自然对话。三面临海的古希腊文明非常开放,所以在竞技场上也要展现人体的优美。
人与神之间的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更是平等的。竞技的崇高追求的是超越自我,而非在人间制造等级之分。希望大家在看奥运的时候能领会真正的奥运精神。
See more
7/30/2021 • 40 minutes, 8 seconds 直播回放:与止庵老师聊聊《受命》中与命运抗争的徒劳之美
7月27日,美学公社连麦作家止庵,聊聊他的首部长篇小说《受命》。我们重点分享了关于城市生活的体验与书写:为什么要写原生城市人?
为什么中国城市文学偏弱项?中国的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快,很多东西来不及沉淀和积累。如今随着中国城市文化的成熟壮大,城市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越发引起人们的共鸣,城市人物的多样性 和复杂性也被普遍认可。这些都为城市作为故事背景和人物底色提供了文学创作的可能性。
《受命》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质,如叶生、冰峰,人物身上的原生城市属性与主题表达有什么关系?
主人公冰峰明知徒劳却坚定地复仇,甚至舍弃他当下的幸福和未来可期的人生,这是对人生徒劳之美最好的诠释。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荒诞是本质,就像不断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看似徒劳的抗争,却是沉默又铿锵的力量。而这恰恰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See more
7/28/2021 • 1 hour, 18 minutes, 34 seconds
今天,在这个功利的社会,美学公社来聊聊无用。我们当然要做有用之人,但从审美观层面,无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本期给大家带来的古典乐是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无伴奏组曲里面并没有明确的主题导向,就像背景音乐,似乎总有些催眠作用,正代表着无用,但却是一种大音希声的无用。
成功学甚嚣尘上的时候,也正是无用哲学反扑的时候。无用之美也可能是大美。正如黄山的迎客松,从树的实用性角度来说是无用的;但从美学角度却是十分值得欣赏的。而在饿肚子的时候,即使看到风吹麦浪也不会在意它美不美。
我们还聊到丰子恺的《无用之美:丰子恺聊绘画》。他以独特视角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诠释了什么叫“无用”但有趣这件事。他说:“纯正的绘画一定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纯正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
你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在“无用”的事情上面消磨时光吗?可可老师分享了他花时间做过的无用之事。有人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不可否认,人生首先是逐利的,毕竟人人都需要穿衣吃饭,需要生存。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向往,去追求“不以物役,不以物累”的平和心态。梁文道在《悦己》中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样的时刻。”
See more
7/23/2021 • 35 minutes, 46 seconds
本期美学公社聊聊孤独,给大家带来的古典乐是勃拉姆斯的《钢琴五重奏》。勃拉姆斯作为乐坛的孤独者,如何看待孤独?这首曲子可算是他内心的表达。他在维亚纳并不买房,只是不断租房来住,跟当代在一线城市奋斗的年轻人有一种契合。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说:“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孤独绝非负面,它对于生命有价值意义和力量。孤独让人沉沦,却也会让人升华。
互联网用一根网线串联了无数地球人,每个闪烁点后都掩饰着一个孤独的灵魂。互联网的喧嚣热闹能摆脱孤独吗?相反,会引起更大孤独。克服孤独的办法是找到“同伴”。而网络交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丧失真正与人交往的能力。其次,网络社交寻找到拟像化的“同类的人”,往往最终都是幻灭。
如何面对孤独?积聚内心力量,正视孤独,甚至享受孤独对自我的升华。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建立亲密关系?美学公社推荐罗兰·米勒的《亲密关系》。希望本期节目能给你一点启发。
See more
7/20/2021 • 34 minutes, 40 seconds Vol.55 《小王子》给我们的力量:用童话之美治愈创伤
前不久是《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诞辰121周年。本期,我们聊聊这本享誉世界的童话书有哪些治愈人心的能量,童话之美能抚慰成年人的创伤吗?给各位带来的古典乐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曾因作品遭遇恶评而陷入抑郁,忧伤的人不能听欢快的曲子。而在写出新作后,他也从困境里走出来了。
我们总想做脚踏实地的人,而飞行员总是想要腾空。正因为与常人不同,飞行员兼具浪漫与忧郁的气质。童话给我们最多的感觉是真善美。童话里的“真”跟成年人的真有些不同。童话的真更接近本质、初心,成年人的真则是直面淋漓的鲜血。因为成年世界充满了各种阴谋论,这个时代的善才背负着如此沉重的负担。
从抑郁里走出来,首先不能封闭自己,多出家门看看。就像小王子来到地球,见识种种,其实就像是找自己的参照物,从他们的身上发现自己的内在。认识自我需要参照物。浮士德也同样是经由自我的外化,来消解种种苦恼。与自我和解,就是《小王子》最核心的主题。
See more
7/16/2021 • 38 minutes, 44 seconds
当代艺术中充斥大量表现“无聊”状态的作品,或冗长单调,或无限重复,或人生漠漠……由此诞生了无聊美学。本期节目,我们结合当代艺术聊聊无聊的美学和哲学意义。
本期音乐是玩世不恭的音乐怪杰萨蒂的《裸体歌舞》,就算你不知道它的名字,但也或许在无意中听过。艺术家如何从无聊中发展有趣之道?古典时期的艺术是把音乐从生活中提取出来,而现在,艺术家把音乐还原到生活本身。
无聊的时候生活节奏一定是缓慢的。无聊是一种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快乐消失之后的状态。叔本华说,无聊是没有明确具体对象的淡淡的欲望。用大白话讲,就算不知道该干嘛,干什么都没劲。
忙碌可以短暂地抵制无聊,但不是长久之计。无聊的人有了互联网会更无聊。就像当年微博上每天敲钟的账号被网民围观。古典时代,人不会追逐无聊的东西;后现代时期,大量的艺术家喜欢展现无聊,消解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重复营造出特别的韵律 ,不确定又消解意义。当无聊被我们认真审视的时候,无聊就不再无聊了。
See more
7/13/2021 • 41 minutes, 3 seconds 直播回放:一座可以“躺平”的书 店——聊聊书店里的生活美学
本期节目是“美学公社”和“1200书店”主理人刘二囍的直播回放。
书店除了看书还能做什么?今天我们去书店买文创、喝咖啡、见朋友、去拍照……貌似已经成了去书店最重要的理由了,甚至住到书店去,把书店当作一家文艺的客栈,似乎也成了一种时尚。
互联网时代书店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日本茑屋书店的“生活提案”,即以书本为基础,将它们与不同物品进行组合,让你从一本书,链接到一个商品,甚至一种生活方式,内容即消费。
日本大概在40年前出现了第一家24小时可以住宿的书店。住在书店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一间客栈式书店首先必须是全天候的,必须是24小时营业的,一间24小时的书店的最伟大的功能,就是重塑了城市的时间,就像工业革命初期,工厂重塑了城市时间一样伟大。
其次,仅仅24小时开放还是不够的,必须给时间填充内容,必须让人们能够住进来,在里面看书的同时(像图书馆),还要能够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吃喝拉撒,像旅馆、像餐厅、像咖啡馆、像士多店、像课堂……最后,这种客栈式书店开始构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书籍成为生活媒介的美学意味,书店成为都市人建构美好心灵图景的场所。什么样的书店最美?欢迎收听我们的聊天。
See more
7/9/2021 • 1 hour, 3 minutes, 23 seconds
欧洲杯进入半决赛、决赛阶段,全世界的球迷狂欢进入高潮。这次,美学公社来聊聊人类为何需要狂欢。而本期的音乐正是舒曼的《狂欢节》。
狂欢本身是有美学意义的,而且一定有表演的成分。狂欢节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酒神节,后来演化为世界各地不同的狂欢节日。在酒神节,人要演神的故事,就必须戴面具。太阳神与酒神,代表着理性与反理性、主流与叛逆。在狂欢中抹掉阶级差异,人人平等地参与群体活动。可可老师分享了在西班牙奔牛节的经历,城市里的人个个跟疯子一样,好不快活。
前苏联文论家巴赫金提出“狂欢化”的美学命题。这是人人平等、自由、资源共有的乌托邦的想象。人们放弃教规,打破严格的等级秩序,同一切人随意不拘交往,随心所欲地妆扮自己,狂放不羁地载歌载舞,自由自在地说说笑笑,纵情于食欲声色。
虽然我们还到不了乌托邦,但我们可以在某一天过一种欢乐、诙谐、戏谑的乌托邦生活。戏仿是狂欢的重要元素。恰恰是汉文化里缺乏作为传统的狂欢节日,缺少释放出口的生活往往紧张、压抑。儒家的治国之策更利于集体,却以个人削弱为前提。而这一代人也就只能在弹幕里尽情宣泄自己了。
See more
7/6/2021 • 36 minutes, 26 seconds
之前,我们聊过最丑建筑评选;本期,再来聊聊美的、有诗意的建筑。音乐作为流动的建筑之美,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巴赫的音乐。巴赫的严谨、秩序、结构,跟建筑的内核是相通的。本期,我们先来听听《勃兰登堡协奏曲》。
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首先赏心悦目的栖居地是诗意栖居的前提,然后是思想和认知。此种说法与“技术的栖居”相反,诗意的栖居解决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冲突矛盾。这个说法来自19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创作的诗歌《人,诗意地栖居》,后经海德格尔哲学阐释而广为流传。海德格尔《诗·语言·思》说:“正是诗意首先使人进入大地,使人属于大地,并因此使人进入居住。”
诗意的建筑表现为:空间和氛围的诗意;形式和材料的诗意;人、物与自然的诗意。建筑首先以造型被观者捕捉这也是诗意的最直观表现。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展开讲讲建筑诗意之美。
See more
7/2/2021 • 37 minutes, 29 seconds
夏天是吃小龙虾、喝冰镇啤酒的季节。可可老师曾经排队等了4个小时吃文和友的小龙虾。本质上,文和友是一个怀旧的场景消费。本期音乐是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
旧物为什么能唤醒我们的审美?越是平常之物,越能让人产生触动。比如旧报纸一度成为了时尚的生日礼物。因为旧物跟当下的生活情境差异很大,所以距离产生美。旧物还有反观当下的作用。旧物承载了生命轨迹的特征,比如罗马的废墟之美。
现在,旧物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在稳定保守的社会形态里,怀旧的情绪会少一点。工业革命开始之后,人们才开始有了怀旧感。互联网时代让怀旧资源更具有商业实用价值,所以旧物被炒出来了。旧物带有历时性,映照了时代的痕迹。比如,旧书和盲盒结合在一起。
See more
6/29/2021 • 39 minutes, 5 seconds Vol.50 聊聊强烈而具象的土味审美:反诗意的诗意
本期,美学公社要聊聊土味审美。最近国民老公的聊天记录被曝出,网友纷纷模仿那种其中的情话。我们觉得,土味不见得不好,有可能是一种反诗意的诗意。
本期音乐是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这支音乐反应了当时美国和欧洲的关系:欧洲人觉得美国人很土,美国人也觉得自己很土,但对此并不在意。的确,芝加哥崛起的时候经历了土味焦虑。土味与现代化不容易调和。
土味审美植根于农耕社会文化,带有热烈、欢快、民俗的气质。一旦土味离开了乡土,就和城市化有冲突。土味积极的一面是,代表了在地的、乡土的包容。普通人的自娱自乐自嘲。与恶俗一线之隔,要看场合和情景。过度了就是做作、油腻、恶俗。
也有人借批评别人的土味,彰显自己的优越感。直白具象的语言、事物,容易产生土的感觉。外来文化容易激发出来本地乡土文化的新东西,有反差才有喜剧效果。现在,新土味和传统的土味有什么区别?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See more
6/25/2021 • 32 minutes, 26 seconds Vol.49 最美大学要具备哪些条件?聊聊我们心中的最美大学
每年,都有媒体评一个中国最美大学排行榜。高考之后,正是报志愿的时候,美学公社也来聊聊大学之美。本期节目的音乐是海顿为牛津大学创作的牛津交响曲。
家长和同学们不仅能在网上查看大学校园,还可以参与名校旅行团亲自实地考察。而对校园有自信的大学,肯定要好好打出颜值牌。可可老师的母校厦大经常蝉联冠军。鲁迅说厦大是“依山面海、风景绝佳”。另一所公认的“最美大学”是武汉大学。一个花边趣闻:武汉的牌坊从右到左写的是国立武汉大学,倒过来从左到右读是“学大汉、武立国”,显得特别刚猛。壮美,加上樱花的优美,构成了武大之美。
最美大学的地理、历史条件缺一不可。虽然在毕业季,网红也去拍照。但大学最吸引人的是学术氛围和社团活动。比如当红明星去南京大学拍戏,无人关注。说明同学们是真的“一心只读圣贤书”。
选大学要不要考虑城市?大学真的是象牙塔,能与城市环境区隔开吗?学习之外,还有生活。厦门的城市烙印留在了可可老师身上。例如,鼓浪屿的琴声可以算是可可老师的古典乐启蒙。
See more
6/22/2021 • 35 minutes, 9 seconds
古典乐有三个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今天的音乐,我们就请大家听听勃拉姆斯。勃拉姆斯,于1833年生于德国的汉堡。他的父亲是汉堡市剧场的低音提琴师。因为家境贫苦,童年的教育只能在家由父亲担任。所以,在父亲节之际,我们借用勃拉姆斯的音乐和大家聊聊父亲也是最合适的。
当代社会,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 席现象愈加普遍。王朔写过他的父亲,他无法看到父亲的内心世界。男性成功的标准往往跟家庭无关。社会给了既定的父亲人设与母亲人设,很多人照此来框柱自己。有人说,留给子女最好的东西,是忙碌的背影。鲁迅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是在而不属于。而父亲正相反,很多家庭里父亲与家庭的关系是属于而不在。
男性有稳定不变的气质,这是基于生物属性建构起来的社会属性。工业革命和二战让父亲在家庭里缺失,男性必须承担社会功能。而现在,社会要为父亲创造在家庭里获得乐趣的机制。当然,男性也要学会自己创造家庭幸福。
See more
6/18/2021 • 36 minutes, 27 seconds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祭天(飞龙在天)活动,是龙的节日。端午很多古老的民俗活动都延续至今,尤其是吃粽子和赛龙舟。小珉老师与可可老师都偏爱什么都不包的粽子蘸白糖吃。赛龙舟即由请龙、祭龙相关的活动演变而来。今天,美学公社聊聊端午节的生活仪式美。
人类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一般都跟祭祀、巫术有关。远古仪式与我们当下的时代和生活有什么关系,传统的节日意义何在?这个问题就像是读者看到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问:人类学的意义何在?
我们要了解自己:我是谁,我是从哪儿来的?当理性主义的发展登峰造极之后,神秘主义开始冒头。陌生化的审美效果与日常的理性生活形成互补。我们着眼未来的同时,也必须追溯源头。原始思维的第一条法则是:互相渗透,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的根是在心里,连接着源源不断的文化传统。公共传统生活让我们与陌生人之间彼此亲近、会心一笑,进而获得慰藉。也许,传统的力量正是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
See more
6/13/2021 • 38 minutes, 57 seconds
6月10日晚,我们邀请到了作家、资深媒体人侯虹斌,一起聊聊女人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不同时代赋予女人的成长意味不同。古代怎样?民国怎样?新中国的女人怎样?现在又怎样?
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女人如何在日常生活美学中让自己变得更美/成长? 女人之美,到底应该美在哪里,容颜之美、性情之美、独立之美? 随着现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她们将如何在生活中成长、在美的世界里进步?“又美又闲”的人生理想值得追求吗?
See more
6/11/2021 • 1 hour, 11 minutes, 9 seconds
做老师的每年到6月份,生活主题都跟高考息息相关。如果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么高考就是跟命运贴身肉搏。贝多芬说,扼住命运的咽喉。我们今天的音乐就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时至今日,为何读书无用论还有市场?读书当然有用,不过也要看我们能读到什么书。可可老师回忆了当年由葛存壮主演的电影《决裂》,那就是一部调侃读书无用的电影。在阅读可选择面十分狭窄的年代,或许读书的用处真的不大。
而今,很多同学感觉在大学没学到能派上用场的知识。其实,这并非学生和老师笨,而是社会太聪明。教育是前端的事情,但现在变成了后端的事情,教育追不上社会。第一届恢复高考的录取率是5%,现在的录取率是90%。扩招的后果之一便是大学课程水了一点。
归根到底,读书有用的“用”,是对自我人格的完善、修养的提高。莫谈什么国家大事,读书对自己的用处,才是真的有用。
See more
6/8/2021 • 35 minutes, 54 seconds
在丧文化和佛系文化之后的躺平学成为当下内卷环境中的关注点,甚至获得较多年轻人共鸣。聊聊人类关于躺平的人生思考,“躺”作为一门生活美学原来历史悠久。
本期介绍的 古典乐是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这首曲子像藤蔓,而且让人听着听着就会想躺下来。本期,我们为躺平学提供全新的审美视角。躺下来,看见天空,其实挺美的,不是吗?
从丧文化到佛系青年到躺平哲学。年轻人不希望自己被“内卷”。不想成功也是一种人生选择。物质上,我们从稀缺时代到过剩时代,这是躺平的基础。以前,不去往前抢,就会挨饿。物质的丰富为一部分人躺平提供了条件。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对个体的宽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开很贵的车不一定代表成功。竞争过程中,失败了很痛苦;成功了很疲惫。或许,最后得到的只是“不过如此”。从某种意义上看,躺下来的人是觉醒者。年轻人就想过自己的小日子,有错吗?既平衡又进步。只有追求成功学的社会是畸形的。
我们提供几种“躺平”人生的成功范式,如中西方躺平大师:古希腊普罗泰戈拉VS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竹林七贤。躺平的积极意义是回归“人本”,实现向内的自我探索,不随波逐流,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See more
6/4/2021 • 40 minutes, 31 seconds
首先祝各位六一快乐!长大成人后,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回忆童年来过一种情怀上的六一。本期,我们就来聊聊童年之美。本期的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领军人物舒曼。他的《童年情景》是写给克拉拉的,也写给他自己的童年。
我们从什么年纪开始喜欢回忆?可可老师在七十年代的童年,物质匮乏,但童年还算幸福。不爱看书学习,长大后拼命恶补。自由天性的释放是儿童教育最核心的问题。
在前喻文化时代,年轻人听老年人的。而今,到了后喻文化时代,老年人落伍,要听年轻人的。但孩子过早地和成年人融合在一起,不是好事。孩子太早看到真相,明白童话里都是骗人 的,会让童年不完整。童年是人生的底色,不能在太早的时候把底色搞浑浊。
赤子之心其实是一种特质。一种跟束缚思想桎梏相对立的追求。赤子之心可以是为了理想而孜孜不倦的劲头,是对自由的向往,是对一切美好事物追求的、乐观的憧憬。它还是一种纯意志力不受意志左右,纯依主观不受客观影响,纯意志观不杂他念的心理状态。就艺术而言,唯有天才具备此种心态,对普通人而已就是生命里的真善美。天真、单纯的童年治愈一生,希望大家都能有一颗赤子之心。
See more
6/1/2021 • 35 minutes, 51 seconds
美学公社请到了作家、资深媒体人库索,5月27日,我们一起聊了聊旅行美学。今天的节目是本次直播的回放,错过直播的社员们有福了!
本次直播的话题有:
如何实现一次美学意义上的京都旅行?
聊聊与一座城市的四季和风物相遇的日常式旅行
如何与一座文化古城共情?
旅行作家如何采访到京都居酒屋的老板?
我们经历过哪些难忘的日常式旅行?
在有限的旅行时间里如何体悟一座城市的魅力?
日本人的四季风物和生活日常中有哪些富有美学意味的地方?
居酒屋文化表达了日本城市人内心的孤独和自由吗?
与京都这场相遇日常的旅行,给我带来了什么改变?
See more
5/28/2021 • 1 hour, 5 minutes, 24 seconds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一出就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广东人口的增长遥遥领先,作为外地人在广州的小珉和可可老师,一起来解读城镇化人口大迁徙的这些年,广东如何用地域文化魅力吸引外乡人。
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建设期,人户分离增长、流动人口增长,如何打造有魅力的城市文化成为全国各大城市未来发展重点。保留自身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保持持续的平等和包容性。归根到底,文明和开放程度高的城市更有魅力。
从地区人口增长中看到:广东以2170多万的人口增长量遥遥领先于全国其它省份。广东作为曾经的文化沙漠如何成为大量外乡人的新家乡?本期,我们聊聊广东地区的本土文化,尤其是特有的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传统传承好、凝聚力强、文化包容强、倾向商业规则,并结合自身体验谈谈广东的文化魅力。
See more
5/25/2021 • 34 minutes, 13 seconds
今天是小满节气,我们从北野武的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以及久石让的配乐入手来谈夏天。录制节目的时候,我们没有开空调,就是为了体验夏天的感觉。提到夏天,可可老师总是会想起大海、啤酒、足球。想到夏天的雨,小珉老师会想起南京的梅雨。
夏天的夜晚也有很多难忘的经历,在乡下的晚上,夜空、星星、蒲扇、蝉鸣……城市里的夏夜,也有许多人在室外搭起吊床。男性的夏天记忆与女性的夏天记忆又什么区别?夏天也是个成长的季节。夏天归根到底是一种万物生长之美。在夏天,成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要放弃跟自然亲近的机会。关于夏天,你有什么记忆?欢迎留言和大家聊聊吧。
See more
5/21/2021 • 30 minutes, 21 seconds
今天是5月18日,在“我要发”的日子,美学公社聊聊生活中的数字和寓意。
分享一则有趣的故事:广东人不喜欢7这个数,有位买房的老板,为了让价格吉利,主动多掏了20万。房子本来780万,买家觉得7不吉利,于是再凑20万一共花800万买房。20万块钱买个数字的吉利,可谓豪气!
数字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应用。古希腊很早就有黄金分割率。现在,数字也与消费息息相关,商家把双十一从光棍节变成购物节。可可老师的幸运数字是7。7像一个开锁的钥匙。如果你忘带了钥匙回不去家,记得打给XXXX7777 的号码,也许能打到开锁师傅的家里。
汉语特别讲究发音与寓意的联系,常见的有选房号、选车牌号。更普遍的是单数、偶数,也有讲究,比如婚礼上的好事成双。东方人与西方人喜好数字的共性,都注重3。南方人与北方人喜好数字的差异,南方爱8,北方爱6。我们对数字的偏好也跟个人对预测未来命运的渴望相关。命运在古希腊文化里,指的就是数,即命数。现代人中庸观念也与数字有关,比如在股市离止损、止盈。你在哪些时候对数字格外敏感呢?欢迎留言和大家聊聊。
See more
5/18/2021 • 39 minutes, 41 seconds
面对当下90、00代恐婚恐育的婚恋困境,有人提出科学早恋的观点,今天,我们用艺术家及艺术作品中的婚恋观来聊聊“早恋”这回事。
科学和早恋怎么搭在一块?这事可能在文艺复兴时期可以实现。那时的人相信,在爱情滋养下,学业也许更可能取得成功。我们还聊到了莫扎特的爱情故事。
回到所谓“早恋”这个话题。它无非就是当家长希望孩子专注于学习阶段的时候,孩子拥有的爱情。这个学习阶段,当然是属于校园内的。校园时代的爱情为何有种特别的美好?当今,自由恋爱的比例在下降,很多青年似乎开始重新回到“相亲”的模式里。新技术时代下的新特点是,线上交往火热,线下交往贫乏。
正是因为爱情变得更稀缺,如果在青春时期爱情来了,就不要拒绝。当然,人要懂得权衡好各方面的问题。早恋只是青春期中所有问题中的一个,不能单独对待,要从整体的角度看青春期。早恋不只是爱情问题,更是成长问题。而学习好的人,也可能有很多心理问题。
走不进婚姻的爱情就是失败的爱情吗?人生的成功在于什么?欢迎收听本期美学公社。
See more
5/14/2021 • 36 minutes, 25 seconds
不论五一还是十一,为 什么大家对公共长假的吐槽越来越多?当然,美好生活离不开度假,这期从生活美学角度分析我们需要怎样的假期?
19世纪的维也纳是音乐和文化之都。小约翰斯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正是写给热爱去维也纳森林度假的人们。
度假是真正属于个体化的时间,由个体支配,享受难得的自我放松和自由。度假应该是足够个性化和私密的,与日常疏离的。而五一、十一这样的长假,全民集体性旅游度假难以实现私人假期的轻松:淹没在拥挤的交通、争相打卡的景点、无处不在的社交之中。
度假第一层实现身体的休息和放松,第二层追求心灵能量的补给,为人生启智启蒙。我们还聊到了:网红打卡地与私人旅行目的地有什么区别;成都火锅和重庆火锅的区别;奢侈品牌LV竟然是人类旅行的推动者;职场人最好的休假方式竟然是提辞职?
See more
5/11/2021 • 32 minutes, 3 seconds Vol.38 不甘平凡的城市建筑,是个性还是丑陋?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好的建筑让人愉悦,跟音乐一样。美的东西是潜移默化,让你忘掉身在何处。中国十大丑陋城市建筑评选已经办了11届。丑陋的建筑让人抽离环境,确实让人记住了建筑,但并不舒服。
丑陋建筑有一个共性:模拟一个具象的东西。比如模拟铜钱的大厦,广州和沈阳都有。金光灿灿,但奇丑无比。福禄寿大厦、蟹文化博物馆,单纯地模仿某个符号,缺乏艺术加工和处理。悉尼歌剧院是在模仿贝壳,但经过了高度的艺术提炼,则是非常美的。
一方面是单体建筑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丑陋的建筑跟环境不和谐。和谐也有两种:一种是相似的、一种是互补的。国家大剧院“巨蛋”与故宫、人民大会堂,就是一种互补的和谐。反面例子是重庆的来福士大厦,从单体上看没问题,但从环境整体来看,它是起破坏作用 的。
城市的高楼越盖越多、越盖越高,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建筑的功能属性与审美属性如何平衡?欢迎收听本期美学公社。
See more
5/7/2021 • 34 minutes, 5 seconds
五四是青年人的节日。但相比年龄上的年轻,我们更该关注精神上的年轻。在80年代,不管你多大年纪,精神状态都可以是年轻的。今天,我们聊聊前段时间火热的文理之争。
文科生与理科生的争议由来已久。过去,人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文科生能找到工作吗?这个社会疑虑也曾让可可老师心里没底。大学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在学习之外,大学的节庆也很重要。而且最初的大学也并不区分文理科。知识的分类导致教育科目的分类、社会分工的分类。
最初,大学是宗教培养神职人员的地方,要学“七艺”。文理分类是18世纪以后的事。工业革命以后追求经济效益,才有了文理分科。大学专业与就业关系紧密相关。中国最近几年经济类专业的找工作容易。但社会科学的专业人才很有用,比如法律。有趣的是,可可老师供职的杂志社里学新闻的很少,竟然还有学妇产科的当记者、北大毕业生当娱乐记者。
总之,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再谈文理科。
See more
5/4/2021 • 31 minutes, 35 seconds
听到劳动,很多的第一反应估计是苦兮兮地干活,唯恐避之不及。希望美学公社今天聊的话题,能让你感觉到美。
劳动是艺术的起源之一。可能有人奇怪:艺术是都么飘逸、潇洒的事,怎么可能跟泥土里劳动有关系?劳动与艺术的关系就在于节奏和律动。鲁迅说,最早的诗歌流派也许是“哼呦哼呦”派,即劳动中自然而然生发的韵律,比如侗族大歌、川江号子。而且,身体在韵律中保持一种和谐与平衡,也会省很多力气。
绘画 作品里也有描写劳动场面的,比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生命力量。梵高的《播种者》则是如诗如画,金色的阳光撒满画面。还有米勒的《拾穗者》。莫奈画几十幅草垛,虽然没有人,但也是唱给劳动的赞美诗,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乡村风貌。
劳动能激发人的创造性。劳动是获取生活、生产资料的必需。但我们理应拥有懒惰的权利。付出与获得是平衡的,就应该劳动,否则即是压迫。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劳动分成工作性的劳动,享受性的劳动。可可老师当年有过怎样的劳动经验?可可老师的父亲每个暑假都会做出什么惊喜?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See more
4/30/2021 • 31 minutes, 56 seconds
你在互联网公司上班吗,你会说互联网行业黑话吗?今天,我们用“人话”来聊聊“黑话”。互联网代替制造业,成了社会分工的中流砥柱,所以互联网语言地位显赫起来,对社会文化造成影响。
本期的音乐是海顿的谐谑曲。跟其他的古典乐不同,它给人带来一种冲突感。海顿被认为在古典乐大师中是最具幽默感的,他试图通过谐谑曲在圆滑的声音中找到幽默。刚接触互联网黑话的是,总觉得这些词也是充满冲突感的。
黑话,追根溯源,是文学里的典故。用典故能让诗歌更有深度,显得有学问。西方也有“曲笔”,体现在宗教建筑和绘画上。我们这的市井中也有黑话,但跟达官贵人说的话不同。方言是更广义上的黑话。全世界各国都存在方言。它是一种屏障,隔开外人,形成自我保护。老乡见老乡,就是找到组织了,才有了归属感。而扁平化的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不同圈子的壁垒,黑话才流传到全社会。
在群里跟人聊天,身不由己的现代人也要试图寻找大家都会使用的语言系统,比如表情包、缩写词汇。不会玩梗,简直没法参与讨论。曾经,学术界把自然科学、后现代主义的词汇放到文艺理论著作里来用。因为人的思维需要概念材,而用新概念构建新的价值体系,才能赚到大钱。语言是帮助人掌握话语权的工具。但好多人在秀语言本身,却言之无物。久而久之,人的内心世界终将空洞无物。
See more
4/27/2021 • 32 minutes, 36 seconds Vol.34 有益的人生应该怎样读书,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在世界阅读日,我们一起聊聊阅读的快乐。在可可老师心中,一边阅读一边听古典乐当然是一件乐事,几乎所有的古典音乐都跟阅读有关。而如果有一本书叫“世界阅读史”,彼得拉克应该占有一章。
在书籍刚出现后的很长时间以来,书籍是被人仰视的。现在,最珍贵的图书文献是古登堡印刷术被发明后最先印刷的200本圣经。过去,舆论从来不说读书多重要,因为人人都知道。现在,读书不再是特权,社会才会产生劝人读书的舆论。
除了涨知识的作用,读书可以让人获得日常生活之外美好的经验。书籍还兼具社交功能。功利性阅读是当代人的常态。搞对象,追不下来,能不能从书里找点速成指南?这有点像从谷仓里抓一把米就走,太可惜。而小珉老师说,信马由缰地读书对自己最有帮助。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消磨时间,因为时间是最贵的奢侈品。把读书当成小小的生活仪式,不为了什么,只是为了显示读书在生活中的存在感。人的生活意义跟很多物件有关系。就像衣服、食物、工具,书也是如此。
书本是老师、朋友、伴侣,只要有书,我们跟世界就没有脱节。
See more
4/23/2021 • 35 minutes, 20 seconds Vol.33 春天里的仪式之美,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忙起来
春天是四季之首,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也是最适合户外活动的季节,春天的仪式更有美学意味。我们需要自然而然的体验,不是被社会化规范的体验。去自然中,找寻人本身的舒展、自由自在本是我们的天性。
古时,帝王也都趁春天举行祭祀。不同于庙堂的祭祀,春天的“上巳节”属于回归自然的祭祀。在春天里,祈福,赶走煞气。民间,曲水流觞的娱乐活动既高端大气上档次,又雅俗兼备,处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感。
现在,我们的居住环境往往要充分体现人的欲望,改造自然,创造景观式的自然,而忽视了自然的本意。而那些跟节庆相关的民俗,难得地给我们提供了用仪式感跟自然建立亲近关系的机会。可可老师回顾了80年代的春游,并跟现在做对比。希望各位让春天的自己忙起来,当然不是996式的忙,而是让心灵充实,感受古老的风俗。毕竟,仪式感不只有请客吃饭。
See more
4/20/2021 • 37 minutes, 5 seconds Vol.32 面对三星堆的神秘之美,我们是否过于狂妄?
再过两天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正巧,我们聊聊最近大火的三星堆。由于过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的考古事业起步较晚,殷墟考古可以说是中国考古事业的源头。我们对中原各处古迹的挖掘逐渐有了眉目,但如今,三星堆遗址仍然充满神秘感。不只是中国,英国的巨石阵、埃及的金字塔,全世界的未知之谜还有很多。在西方,神秘主义一直都有忠实的信徒,而占星术则是神秘主义的一条支流。
现代人没办法想象几千年古人的文明,正如没有当过皇帝的的人,没办法想象帝王的生活。所以,一切都要讲证据。有的文明,地下有宝贝,但没有文献记载;还有的文明,有文献记载,但地下没有宝贝。中国有山海经,西方有荷马史诗,它们是历史还是传说?
古希腊强调人与自然的理性关系。神秘主义来源于希腊语,本意是,闭上眼睛,用心感应。现在,生活里神秘的部分越来越少,科学依赖实验,理性依赖逻辑,都跟 感观无关。但是,审美需要感观刺激。清晰的一定比模糊的好吗?人类是否有点狂妄,缺少对未知的敬畏之心呢?
See more
4/16/2021 • 33 minutes, 15 seconds Vol.31 春之美,最美是江南!探寻江南的自然与人文情怀
俗话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也许是最适合去江南的季节。江南跟春天的关系特别融合,已然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符号。春天的江南又能体现中国古典美学。为什么说文化上江南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唐朝?水因何构成了江南春天之美的灵魂所在?如何从美学意义上理解江南的朦胧感?江南有哪些专门在春天吃的美食,你听说过“七头一脑”吗?
就算没办法身往江南,你也可以在本期节目“云旅游”一番。欢迎评论,说说你最喜欢哪里的春天吧。
See more
4/13/2021 • 36 minutes, 8 seconds
如今,每天有几百条微信未读消息已经不算什么事了。今天,美学公社和你聊聊网络社交的苦恼。中国网民已经接近10亿,在这样一个大熔炉中,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各种群里,你该如何表现自己?面对群里的领导发言、发红包,你该怎么回、该不该领红包?朋友圈的点赞之交到底是为了什么?可可老师分享了他在微信群的生存策略。欢迎评论,说说你的网络社交困扰吧。
See more
4/9/2021 • 36 minutes, 41 seconds
清明刚过,美学公社今天来讨论一下死亡这件事。我们完全没必要避讳谈及死亡,因为只有知晓了它,我们才能克服对它的恐惧,而它本来也并不值得恐惧。现在,我们更多地把生命的质量等同于生命的意义。这会产生什么问题?中西方文化在死亡哲学方面有很明显的区别,怎么看待中国的“未知生、焉知死”和西方的“未之死、焉知生”?解读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本期提到了电影《入殓师》,放心,一点都不恐怖,推荐给各位。
See more
4/6/2021 • 31 minutes, 43 seconds
4月1 日是张国荣去世18年。随着时间慢慢离去的,还有我们记忆中的港片。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港片里的港味变淡了。香港电影和劲歌金曲伴随着70后、80后甚至90后几代人的成长。我们对港片的爱没有地域限制,港片文化不局限在粤语地区,东北、江南……哪里都有一整循环播放港片的录像厅。港片是雅俗共赏的,有许鞍华导演映照时代思潮的艺术电影,也有周星驰等一批人的无厘头喜剧。如今,香港电影人纷纷北上,或许会创造出新的美学风格。本期,美学公社和各位社员聊聊我们对港片的情怀。
See more
4/2/2021 • 31 minutes, 33 seconds
梵高,生于1853年3月30日。今天是梵高诞辰168周年,美学公社和各位聊聊这位印象派大师,以及他和高更的故事。遗憾的是,两个人都特别有个性的艺术家,难以互相包容,两人最终在普罗旺斯分道扬镳。与梵高不同,高更作为《月亮与六便士》的原型人物,曾经是个富有的证券经纪人。梵高的烦恼是想得到而得不到,高更的烦恼则是该如何放弃已经得到的。
世俗的标准,到底能不能框柱自己?好在,我们的人生不会固定在一个处境,而是会在一个个选择中不断成长,我们不必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来做选择。六便士虽然不多,该拿的时候别错过;月亮虽然难得,但千万别忽视内心的追求。可可老师分享了大学毕业后几次关键的人生选择。他到底是选择了六便士还是月亮?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See more
3/30/2021 • 38 minutes, 23 seconds
本期,我们聊聊春茶之美。随着季节更替而调整生活状态,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更近了。比如,可可老师每年要去龙井村喝春茶。喝茶,喝的是一种微小的喜悦与满足。
春茶的茶文化偏重于哪些方面?茶要鲜嫩,水也要讲究。这方面,我们还要多向祖先学习。古代,上至皇室、下至平民,为了喝上一壶好茶,都有特别的准备。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百姓对于茶还有什么特别之道?可可老师分享了当年看厦门人悠然自得品茶;看汕头人先喝茶、再办事的趣事。茶是中国人的共同语言,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而如今996的上班族难有时间慢慢品茶。好茶难得,但时间才是我们最贵的奢侈品。
See more
3/26/2021 • 29 minutes, 58 seconds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天到了,美学公社这一期和大家聊花:林芝的桃花、武汉的樱花、婺源的油菜花……我们带着不同的心态赏花,收获的美也不一样。
什么是美?学术意义上,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句话有点不好懂,可可老师会给你展开谈谈。日本是中国人出境游的热门地点,一大原因是赏樱。我们赏花和邻居日本人赏花,有什么不一样?物哀到底是什么意思?请收听本期美学公社。
See more
3/23/2021 • 34 minutes, 5 seconds Vol.24 中国人失眠率38%,用艺术和美治愈失眠吧
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有38%的人存在睡眠障碍。失眠这个问题,可大可小,但绝不可轻视。失眠的苦恼,有过切身经历的人一定都知道。有一位有钱的伯爵,为了治好失眠,竟请来巴赫作曲。为此,巴赫赚了100个金路易。小珉老师就对睡眠环境高度敏感,曾在火车卧铺上没办法入睡。你有过相似的问题吗?音乐疗法、看书疗法,我们如何应对失眠?从城市公共环境的角度出发,如何给市民优质的夜间环境?欢迎收听本期节目,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See more
3/19/2021 • 31 minutes, 26 seconds Vol.23 我们做过的那些美梦,美就美在无法解析
上期结尾聊到穿越,本期,我们接着聊聊穿越与梦的美学意义。穿越的本质是一种情感补偿,帮助我们实现在真实生活里无法达成的理想。可可老师分享了他最美的梦,大学宿舍成了梦的舞台。 小珉老师则梦中暴露了吃货本质。如果有机会,你想穿越到什么时候,成为什么人呢?欢迎收听并订阅美学公社,一起探寻生活的美学维度!
See more
3/16/2021 • 34 minutes, 5 seconds
本期节目上线的时候,《你好,李焕英》票房已超50亿。这封贾玲写给妈妈的情书为何感动了这么多人?不管是带入孩子的角色还是母亲的角色,我们对母爱的感受是有共鸣的。不同于普通人的是,艺术家会用作品表达这种感受。莫扎特也曾经历过“子欲养而亲不待”悲伤。
如今,为了让孩子能出人头地,每个妈妈都承担了本应由社会承担的责任,也造成了“虎妈”的出现。但成功与幸福能划等号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See more
3/12/2021 • 31 minutes, 40 seconds
只用潮玩来定义盲盒是远远不够的,当今商业,万物皆可盲盒。盲盒也不只是年轻人的爱好。可可老师在收到朋友送的“盲盒”时,也是惊喜连连!本期,我们就和大家谈谈盲盒的生活美学。
See more
3/9/2021 • 33 minutes, 38 seconds
教育部最近发出倡议: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有人觉得这冒犯了女性——凭什么只要求男孩有阳刚之气?有人说,倡议很合理,当代男孩确实缺少阳刚之气。其实,当我们讨论男性气质的时候,并不是说只有男性该有某些气质,而是在社会分工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下,男性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两性的特质本来就不可能泾渭分明,男性可以有女性气质,女性当然也可以有男性气质。
See more
3/5/2021 • 32 minutes, 47 seconds
最近,有个别男团综艺被网民疯狂吐槽,原因是那些练习生没有什么特长,却还一副拽拽的样子。这也说明观众的审美提高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偶像已经吃不开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社会对男性的审美变迁。
See more
3/2/2021 • 35 minutes, 47 seconds Vol.18 若偶像不再是英雄,我们崇拜的到底是什么?
尼采说,上帝死了。这宣告了传统英雄时代的终结。当代社会,偶像早已不是高高在上只让人崇拜的对象。偶像参加什么节目,做什么表演,甚至都可以被粉丝投票决定。现在的粉丝看似对偶像爱得死去活来,其实,他们更爱自己。当然,这无关对错。本期,可可和小珉给大家聊聊当代偶像与粉丝的关系。
See more
2/26/2021 • 37 minutes, 43 seconds
智能设备在当代生活无处不在,给我们许多便利,但这些产品又让我们失去了什么?本期,我们和大家聊聊智能化服务让人不舒服的一面。当然,人们对智能化服务是见仁见智,美学公社只代表一家只言。你在智能化生活中遭遇过什么糗事,智能化服务给你带来了什么欢乐,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See more
2/23/2021 • 37 minutes, 14 seconds
你想过吗,时间本身就是美的。抛开我们赋予时间的各种附加意义,比如金钱、效率、价值,纯粹地区感受时间的美吧。19世纪的人对时间有高度的敏感,今天,我们似乎忽视了时间的美。当个人的时间节奏被裹挟进集体,时间的美便消失了。有没有可能,让时间为你驻足、让瞬间成为永恒?听美学公社给你聊聊吧。
See more
2/19/2021 • 33 minutes, 33 seconds
拖延症越来越普遍,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焦虑、抑郁、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新年,我们向拖延宣战!可可老师和小珉老师将从认知入手,帮你根治拖延的烦恼。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时间观念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大学生和刚上班的人拖延现象更普遍?听完本期,你一定收获满满。
See more
2/16/2021 • 37 minutes, 42 seconds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空手可不行。中国人对送礼特别讲究,这背后的学问大了。今天,两位老师给大家讲讲送礼和收礼的门道,以及西方神话里对礼物的认知。
See more
2/12/2021 • 38 minutes, 16 seconds Vol.13 享受爱情的高峰体验,也别忽视细水长流的温柔
爱情作为我们人生中少有的“真问题”,困惑着无数男男女女。名著里的爱与现实中的爱有什么区别?如何看待爱情的激情与忠贞?轰轰烈烈的爱与细水长流的爱哪个更好?作为契约的婚姻对于爱情又施加了什么影响力?在情人节到来之前,小珉老师与可可老师本期接着聊爱情。
See more
2/9/2021 • 37 minutes, 51 seconds
爱是本能,闪耀人性光辉。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逃避和不相信爱情,恐婚恐恋的年轻人真的认识爱情吗?本期,可可老师和小珉老师为你解读爱情的美学意义。
See more
2/5/2021 • 38 minutes, 46 seconds
年轻人对过年回家越来越无感,特别是在今年抗疫时期。但中国人对春节仍有根深蒂固的期盼,这其实是对家的期盼。家,给我们天伦之乐,可是也常常造成几代人之间的矛盾。本期,美学公社的两位老师和你聊聊过年回家为什么如此重要。
See more
2/2/2021 • 36 minutes, 11 seconds Vol.10 像上班打卡一样作曲,还是在演奏里找到自我价值?
打工人有两类:有人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这是职业;有人把工作当成人生梦想,这是志业。那些高高在上的音乐家,其实也是打工人。在第二期节目,我们聊过了贝多芬,这会跟大家说说另外两位大师:海顿是典型的职业打工人;而莫扎特则是志业打工人。
See more
1/29/2021 • 32 minutes, 16 seconds Vol.09 从《傅雷家书》谈起:中国式家庭教育缺的是什么?
本期节目,两位老师将从《傅雷家书》说起,展开谈谈傅雷对儿子傅聪的美学教育。傅聪背负着家国的重负,远赴异国求学,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赤子之心?对比傅雷、傅聪父子,当代中国式家庭教育又缺失了什么呢?
See more
1/26/2021 • 43 minutes, 13 seconds
有句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要让世界接受民族文化,并不容易。东方和西方互为“异域”,彼此眼中的对方是什么样的?观看世界,免不了以自己为中心。这会带来什么问题?持有优越感的人,更容 易接受他眼中更低级的异域文化吗?本期节目,两位老师将回答这些问题,并指出如何更好地出国旅行——带着超越文化的爱。
See more
1/22/2021 • 41 minutes, 57 seconds Vol.07 我们眼中的西藏:野性而纯真,神秘而忧伤
丁真的家乡不在西藏,但却让西藏再次成为互联网热点。
对城市人来说,藏地代表着神秘的异域文化。而对神秘的异域文化的想象,早在19世纪的西方就已出现,如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的《大地之歌》。
藏文化最吸引人的是什么?西藏对城市人为何有那么重要的影响?两位老师将在本期节目为你揭秘西藏,分享他们被西藏所启发的故事。
See more
1/19/2021 • 35 minutes, 5 seconds Vol.06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如何演好人生这出戏?
人为什么要戴上面具?起初,这是表演的需要。慢慢地,当生活与表演难以分割,我们似乎再也摘不下面具了。
本期,可可老师竟然说自己声音不好听!为此,他还有一段十分欢乐的戏精往事。
各种打着“表演”旗号的综艺越来越多,迎合着当代人的观看之道,也反映出我们内心的矛盾:既渴望彰显自我意识,又要为了成功而迎合他人的评价标准。
究竟该如何演好人生这出戏,听可可老师和小珉老师怎么帮你导演人生吧!
活动一下手指,点击订阅,“美学公社”带你听见诗意生活。
See more
1/15/2021 • 40 minutes, 6 seconds Vol.05中国哪里穿搭最时尚?江浙沪穿搭就一定是人上人吗?
中国哪里人最时尚?这期节目和大家聊聊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北方、江浙沪、广东穿搭都有什么特点。
江浙沪穿搭,和100年前的美国潮流有什么共性?爵士奢靡如何影响美国的时尚?以《蓝色狂想曲》为代表的爵士乐如何登上洛杉矶奥运会的殿堂?
忆往昔,八十年代的时尚有什么门道?北派的霸气,上海的内秀,广东的洒脱,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时尚穿搭,本不应该有地域偏见,而要尊重每个地方的特点,每种穿搭都可 以穿出自己的格调。
See more
1/12/2021 • 47 minutes, 14 seconds Vol.04 人性本“秀”,但什么才是真正“凡尔赛”的秀?
“凡尔赛文学”流行,带起了一股凡尔赛风潮。人人都想秀,人人都在秀,但其实热衷于“凡尔赛”风潮的人并不一定真的懂凡尔赛的内涵。人性本“秀”,秀自己没有问题,但关键是要懂得怎么秀。
本期节目一起聊聊“凡尔赛”风潮的现象。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See more
1/8/2021 • 52 minutes, 4 seconds Vol.03 人在过冬至,你在996,你懂欣赏冬日的冷清美学吗? 冬至日,你最想的是回家和家人团聚,但人却在公司加班996,估计这是打工人的常态吧。在冷风中,你会不会感叹生活不易和灰暗?但其实,冷清的冬日,也会丰富的美学色彩,而且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经意之间影响着我们。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发掘冬日生活美学,给忙碌的生活找回一个好心情。如果你也发现了更多冬日生活之美,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
See more
1/6/2021 • 47 minutes, 20 seconds 艺术家就是高大上吗?其实在很多年前,艺术家也是打工人。本期节目分享打工人贝多芬的一生。他的一生充满坎坷、曲折、困难甚至失败,但他却用无比的力量和勇气直面挑战。为什么打工人需要贝多芬?听完贝多芬的音乐和人生故事,打工人鼓起勇气向前冲!如果你也是打工人,你也需要勇气和鼓励,欢迎在留言区互相支持!
See more
1/6/2021 • 44 minutes, 53 seconds Vol.01 Down到谷底的2020年,我们要用什么姿势按下重启键 疫情之下,我们值得拥有怎样的生活美学?古典音乐与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渊源?面目混沌不堪的打工人,如何找回生活的秩序感?本期节目中,我们插上古典音乐的翅膀,探寻给生活“留白”的意义,用美学直面生活的难题。如果你对生活美学的话题也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See more
1/6/2021 • 39 minutes, 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