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71 何为经典?从路易14的镜厅到你的客厅,探索理想价 值与美学的沉浮 2022年周杰伦发布单曲《最伟大的作品》,通过和梵高、莫奈、马蒂斯这些旧时代的艺术家同行,进行了一种自我经典化的塑造。相对于2024年的流行音乐,周杰伦已经成为一种经典。但如果我们回顾20多年前周杰伦刚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期,贴在他身上的,恰恰是 “口齿不清” 、 “桀骜不驯” 和 “叛逆” 这些先锋标签。事实上,哪怕梵高、莫奈甚至达芬奇这样具有毋庸置疑经典地位的艺术大师,在他们的活跃的时代里,往往也被人们视作标新立异的先锋派。因此艺术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先锋不断成为经典的过程。而经典的意义,也在过程之中不断被重新定义。此外,相信很多人都认同周杰伦的音乐是一种经典,但如果把它归入古典 ,恐怕就难以让人信服。但问题是,西方艺术中的“古典”和“经典”都来自同一个词语: classical 。所以到底什么是classical?它具有何种力量,让古往今来的国王权贵、文化领袖和艺术大家都为之着迷,心心念念让自己也成为经典?本期节目,我们邀请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于润生老师带大家踏上一段时空穿越之旅 —— 从古代的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再到17世纪的封建君权时代;直至18世纪伴随法国大革命而来的世界变革时代 —— 我们将一同寻访:经典(古典)的意涵如何贯穿这些迥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古典的精神,在艺术上有着怎样的呈现?古典的沉浮,又如何主宰了我们的美学从繁琐富丽的宫廷审美到简洁多元的现代审美之间的变迁? 内容包括:00:28 从凡尔赛宫、维也纳音乐厅到你的客厅:美学从繁琐走向轻盈06:20 先锋、流行、还是经典?解读周杰伦的话语,是权力的话语16:57 孔子和达芬奇都是复古主义的创新者30:40 通向神的道路:古希腊哲学奠定艺术的根本追求33:59 光与暗的倒转:文艺复兴是古典精神的重生38:04 文艺复兴所复兴的理想时代,或许从未存在过42:28 新教改革、法国崛起和17世纪欧洲艺术中心的变迁53:05 太阳神的隐喻:调停新旧阶层冲突的专制君王56:14 奢华但可笑:莫里哀讽刺凡尔赛宫的宫廷生活60:26 启蒙运动: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在根本上重塑艺术65:12 庞贝古城的考古和拿破仑的远征带来古代景观的重生70:45 从皇室私藏到国家宝藏,博物馆制度改变人对国宝的认知75:46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新古典主义运动是对巴洛克的反叛85:27 大卫: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和艺术家漂泊无定的际遇99:43 安格尔:被新古典主义否定的画家,扛起了新古典主义的大旗103:34 乌东:用雕塑把伏尔泰、华盛顿装扮成古代哲人、将军107:48 布雷:用理性主义的秩序为牛顿打造衣冠冢114:35 早期音乐:奉献给神的咏唱和失落的乡间小调118:09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维也纳大师重塑音乐122:57 从献给拿破仑到献给理想英雄:第三交响曲和时代的转折129:36 上帝死了:古典的终结和现代意识的诞生-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Bose SoundLink Home蓝牙扬声器Bose最新推出的SoundLink Home蓝牙扬声器是美学与声音的结合体。Bose希望通过结合古典美学的优雅庄重和现代生活的简洁舒适,为人们打造一个既有历史传承又符合当代审美的家居和音乐空间。SoundLink Home蓝牙扬声器传承了Bose一贯出众的声音效果,在全音域的驱动单元和被动双膜共振技术的加持下,以清晰明亮的音效和浑厚的低音,打造出理想的收听体验。9月25日-10月10日期间,在天猫、京东搜索Bose,向旗舰店客服报暗号 “剧谈社” ,即可获得50元新品专属优惠券(有效期至10月10日)。秩序之美古希腊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一心追求从数学规律中探索对人体最完美的表现。他认为人类最均衡的头身比应当为1:7,并且归纳整理出著作《规范》(Kanon),其内容表现了人体解剖学与人体美学的典型,由此可以看出希腊人注重理性的特质。《持矛者》是波利克里托斯的作品,雕像的人体比例表现出十分完美,成为后人追求理想化人体比例的标准。图为:藏于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的持矛者大理石仿制品。巴洛克艺术巴洛克是17世纪风行欧洲的艺术风格。它上接文艺复兴风格,下启洛可可风格,以强烈冲击力、运动感、感染力和绚烂豪华的视觉风格为人们熟知。巴洛克诞生于16世纪末的“反宗教改革”运动之中。当时的罗马天主教会在新教运动的冲击下,发起了大规模的宣传运动,以留住仍然忠于他们的天主教徒。他们号召艺术家以极致的热情,把上帝之美具象化,透过无所不用其极的造型美、雕琢美、具象美来和简陋的新教艺术品作对比,在这种反差下吸引更多人加入天主教会。节目中提到的吕利的音乐、凡尔赛宫镜厅的装修,贝尼尼的雕塑,均具有强烈的巴洛克风格。图为:凡尔赛宫的镜厅;贝尼尼的《阿波罗与黛芙妮》普桑普桑是17世纪的法国画家。他的创作被视为连接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风格的重要过渡。从17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作品,呈现出从有具有强烈动感、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的风格,向克制、冷静、隐晦的方向发展。普桑对深奥的文学典故有极大的兴趣,不少绘画如同字谜。他的代表作《阿尔卡迪的牧人》,表现了在阿卡迪亚,这样一个古希腊传说中的乐土,四个身着古代服饰的人物围着一座石碑仿佛在讨论着什么问题。石碑上写着:“Et in Arcadia ego”——“即使在阿卡迪亚,我也存在”。有人认为,这里的“我”,指的是死神。图为:《阿尔卡迪的牧人》太阳神,太阳王凡尔赛宫镜厅的天顶壁画由路易十四的御用画师查尔斯·勒布伦创作。在这些绘画展现了路易十四在其亲政期间文治武功的光辉历史。勒布伦并没有对历史事件进行单纯的纪实性的描绘,而是结合了一种充满神话色彩的表达。在画中,现实的事件和神话的场景融为一体,路易十四和太阳神并肩而行,引领法国军队驾云凯旋,而他的手下败将们则纷纷跪倒在脚下。此种表达属于古典主义的叙事;而太阳神在古希腊文化中也有着秩序和理性的隐喻。但镜厅本身金碧辉煌的装修风格是巴洛克的。这就说明,古典主义对巴洛克的替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凡尔赛宫的镜厅,正是这一过程的具象化。图为:镜厅天顶壁画局部帝国风格帝国风格指一种19世纪早期,流行于建筑、家具、装饰艺术和视觉艺术的设计风格。随着拿破仑登基称帝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扩张,他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来和波旁王朝的艺术划清界限,美化自己的个人魅力并且激发法国人的爱国之心。这种风格大量地借鉴了包括狮身人面像、方尖碑、希腊陶器等来自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共和国遗址的考古发掘的样式和图案,用色饱和而浓重,风格流畅而华美。图为:巴黎旺多姆广场的石柱;约瑟芬皇后的卧室;帝国风格的小桌雅克-路易·大卫雅克-路易·大卫是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一系列历史画标志着法国艺术由洛可可风格向古典主义的转变。大卫活跃在法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他首先是受王室资助的保王党;也是罗伯斯庇尔的朋友、雅各宾派的一员;罗伯斯庇尔失势之后,又投靠拿破仑;拿破仑失势后,自我流放到布鲁塞尔,并终老于此。大卫的许多绘画作品,都是对时事的重要映射:《荷拉斯兄弟之誓》和《处死自己儿子的布鲁图斯》是歌颂为了捍卫共和,不惜牺牲家庭的品格;《马拉之死》将马拉描绘成为共和理想而殉道的英雄;《萨宾妇女》讲述同属罗马的拉丁人和萨宾人化解仇怨,这是对大革命后法国残酷政治斗争的注脚,号召革命同志不要手足相残;他为拿破仑加冕创作的巨型油画,更是新古典主义运动中的旷世巨作。图为:《荷拉斯兄弟之誓》、《处死自己儿子的布鲁图斯》图为:《马拉之死》姿态对比米开朗基罗的《圣觞》图为:《拿破仑加冕》、《萨宾妇女》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安格尔自认为是普桑和大卫绘画传统的忠实捍卫者,但在生涯早期却得不到古典主义艺术评论家的认可。因为当时的评论者普遍认为,绘画的发展是一种从线性风格向图绘性风格发展的过程。文艺复兴以来所发展出的,通过细小的笔触和块面,实现人/物体边缘和背景自然过渡,是绘画进步的重要体现。而安格尔的绘画特别重视线条,笔下的形象仿佛勾勒了一圈硬边。有评论人认为,这是中世纪加洛林风格的表现。到19世纪后半叶,安格尔的古典主义特质才得到人们的普遍肯定。他在代表作《大宫女》、《泉》等代表作中,出于视觉完美的原则,而修改了人体真实的比例,体现出他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所持有的艺术取向。晚年的安格尔,作为新古典主义绘画风格的旗手,对抗着方兴未艾的浪漫主义风潮,成为了德拉克洛瓦的对立面。我们可以在安格尔这样一个画家身上,看到新古典主义这个概念的丰富和多样性——被新古典主义所否认一个画家,最后扛起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大旗。图为:《大宫女》、《泉》让-安托万·乌东乌东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雕塑家。他的著名作品包括为当时许多伟人创作的塑像,并在这些作品中对原型进行古典化的塑造。例如,他为伏尔泰制作的坐像中,伏尔泰身着一件仿古的罗马式的长袍,端坐在罗马式的扶手椅里边。这是把伏尔泰这样一位当代学者,塑造成充满智慧的古罗马哲学家形象。他为华盛顿创作雕像中,华盛顿虽然身穿美国军装,但是身旁有一根古典立柱,外部还有罗马束棒的纹样,和古代罗马风格的斗篷。这是把华盛顿这样一位当代领袖,按照古罗马将军的形象塑造。图为:《伏尔泰》、《华盛顿》庞贝的末日《庞贝的末日》是俄国画家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的作品,表现了庞贝古城在火山袭击下被毁灭的惨状。《庞贝的末日》没有讲述一个故事 ——它没有因,也没有果——一种不可捉摸的自然力量让人们陷入灾难,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于偶然的自然规律之中。对比古典主义时期,那些充满教育意义的绘画。《庞贝的末日》显示出19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进步,古典时代那种一个永恒价值的信念已经逐步坍塌。艺术开始大量表现人的内在、梦境、本能、冲动这些非理性的因素。这些超越古典认识的思考和尝试,使得艺术走向了现代主义,走向了今天。图为:《庞贝的末日》
See more
24.9.2024 • 2 Std., 18 Protokoll, 41 Sekunden Vol. 70 赛博诗人比李白杜甫差在哪里?从AI写诗看文学的本质 电影《死亡诗社》中有一段十分著名的台词。大意是:医学、法律、商业、工程可以支撑我们活着,但诗歌、浪漫、爱情和美才是活着的意义。城市充斥愚昧,生活在其中意义何在?答案是,因为你的存在。伟大的戏剧正在上演,而你可以奉献一首诗。在这段叙述里,诗歌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人类活动,它不能给生活带来直接的帮助,却是生活的意义所在。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和动物、机器有所区别,正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读诗、写诗这样无用的审美活动来彰显人性。可是人工智能赫然耸现,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这种认识。AI不但在医学、法律、工程这些工具领域大放异彩,同样也能够胜任许多立足于人类情感的活动。网上有个段子说,科技的方向是不是搞错了?我本来以为机器人会帮我扫地、洗碗,让我去写诗、画画。没想到现在的AI都在写诗、画画,我还在扫地、洗碗。事实上,AI的文学创造力,在它最擅长的体裁上,已经可以媲美专业人士。但是比之李白、杜甫这样顶尖的大文豪,始终还有一段差距。而这一小段的差距,恰好构成了机器和人类之间的鸿沟,文学的本质也全然蕴含在其中。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剧谈社的老朋友,中国社科院古代文学博士王悦笛老师,通过这一小段差距,为大家揭示什么是文学。 内容包括:03:18 旧体诗三首:杜甫、吴伟业和AI的 “登高” 诗,优劣几何? 23:45 词汇陌生、意象跳跃、诗意朦胧:AI新诗几可乱真29:45 王国维评述AI短板:写诗也是人情世故33:54 AI写诗简史:从刘慈欣、稻香居到九歌、诗三百37:56 读不懂就不能是好诗吗?李商隐不以为然39:00 分寸感和信任感,是AI拟人路上难以跨越的鸿沟45:35 李白杜甫谁更优秀一点点?盘点历代诗家评价54:10 从心所欲不逾矩:晚年杜甫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62:52 AI能征服围棋却不能征服诗:文学和其他活动差别何在67:59 对于诗歌的三种传统定义:没有AI的容身之地73:48 接受美学和独立说:现代文论承认AI的文学价值92:58 穿越初唐霸占李杜诗歌,我能成为一代文豪吗? 97:09 唐诗vs清诗:为什么文学在进步,但杜甫从未被超越?98:05 钱钟书的十大诗人排名,为何把李白、苏轼排除在外106:51可以代替保姆,但不能代替母亲:从AI写诗谈诗的未来-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以下是本期节目提到的一些诗歌。想了解更多嘉宾王悦笛对诗歌的评述,欢迎关注王老师的视频号“悦笛说”。《登高》杜甫(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过淮阴有感》吴伟业(清)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繇拾九还。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登高》AI秋色萧条天地间,登临何处是乡关。黄云白草迷秦塞,落日西风满汉山。万古兴亡同逝水,百年身世等浮寰。平高欲问当时事,惟有寒鸦自往还。《独不见》沈佺期(唐)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唐)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咸阳城东楼》许浑(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爱情》AI用一种意志把自己拿开,我将在静默中得到你,你不能逃离我的凝视。来吧,我给你看,嚼食沙漠的仙人掌,爱情深藏的枯地。《锦瑟》李商隐(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客夜》杜甫(唐)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月夜》杜甫(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唐)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杜甫(唐)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干。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赶时间的人》王计兵 (现代)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关于漏水的艺术成分》王悦笛(现代)水管坏欲空,万法宁无漏。听似肖邦弹,雨滴鸣前奏。初视泪几点,后汇而为龙。一条屋漏痕,蜿蜒行中锋。庸手不可到,顿挫鲁公笔。墙粉随剥落,水洇白雪密。水粉涂地开,深浅山高下。孰云老破小,吾得琴书画。
See more
1.9.2024 • 1 Stunde, 56 Protokoll, 24 Sekunden Vol. 69 皇帝的衣橱:探索宫廷华服背后的技艺、风尚与理念 《穿Prada的女王》里,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小助理对时尚的价值将信将疑。作为回应,时尚杂志的主编米兰达,贡献了一段非常出圈的台词:de la Renta设计了天蓝色晚礼服,YSL设计了天蓝色夹克衫,从此天蓝色成为其他8位设计师的挚爱,在他们的商店出售。经过时间淘洗,这种蓝色最终出现在打折市场被大众购买。你以为蓝色平平无奇,其实它价值千金,耗费心血无数;你以为自己和时尚无关,其实时尚业早就帮你选好了衣服。这段意气风发的演说,不仅仅是对下属的PUA。20世纪初,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了时尚变迁理论,核心正是:时尚的过程就是社会底层模仿社会精英的过程。齐美尔认为,上层社会在挑选服装的同时,设定了审美和趣味的道德性和社会价值。服装又是全社会最显著的消费形式。所以上层的选择在向下沉淀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整个社会文化,最终导致世界上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族群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面貌。所以我们衣橱里的服装,不仅仅是服装,也是社会等级最显著的标志;身份认同最直观的彰显;是不同族群各色的表情;也可以维护、乃至于颠覆权力边界 —— 在扁平的现代社会尚且如此,在秩序森严的古代社会,就更加如此。目前嘉德艺术中心正在举办《国采与宫色——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展》展出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近百件清代宫廷织绣服饰和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的相关展品,为我们打开了清代宫廷衣橱。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展览的策展人,来自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的章新老师,为我们讲解三百年来中华锦绣的魅力;也为我们揭示这些美轮美奂的服装与色彩如何连接遥远的上古时代和我们的现代生活 ,其中又牵连了怎样的文化渊源。内容包括:04:13 熟悉又陌生的色彩,贯穿古今东西所有的文明09:07华夏与丝绸:从嫘祖传说到西阴村蚕茧15:09 清宫三百年服色变迁:从关外生活到世界潮流28:33 渔猎生活、蒙古设计、汉族理念共同塑造后金服饰35:22 黄色的逆袭:廉价印染还是皇家尊色?38:16 八旗演化和清初政局:服色制度不仅关乎于服色45:12 天地日月的颜色与天子的祭祀礼服49:51 中华锦绣的魅力和江南织造的沉浮59:13 蜀锦、漳绒、潞绸:盘点失落的辉煌工艺64:54 八宝、八仙、十二章:乾隆华服上的儒释道69:55 龙与龙袍: 时代的诠释和君主的隐喻81:27 北京宫廷汇集全球织物,折射帝国的尺度86:31 机械和化学的革命与晚清在贸易战中的节节败退94:03 旗袍并非宫廷服饰,而是现代化的产物98:16 庄士敦斥责溥仪的西服难登大雅之堂100:57 古代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仰赖于创造而非继承-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最亲近的文物在古人的眼里,衣服可以代表人。清朝宫廷有时会把帝后的礼、吉服供奉在神座上代表人的存在。同样我们也可以从历史人物留下的服装,看到他们的身量乃至于神采。结合极高的规格、高大的体型(身长148厘米,两袖通长193厘米)和蒙古的元素,我们推测这件古铜色八团金龙纹妆花缎女夹龙袍是孝庄太后的礼服。图为:古铜色八团金龙纹妆花缎女夹龙袍。女龙袍圆领,右衽大襟,裾左右开。领、袖以及左右臂中部花接袖都以石青地金龙纹妆花缎为饰。袍为定织的古铜色地团龙纹妆花缎料,团龙花样用色不同于一般,金线以外以青、蓝、绿、白为主,间以红色点缀,连火珠、火焰纹都用绿色。袍带黄条,墨书:“嘉庆十二年十二月初四日收敬事房。” 此袍在古铜色缎地上强调了蓝绿色的装饰感,又以团纹中的红彩和珊瑚纽扣跳脱于沉着的古铜色之上,使得这件女龙袍低调但并不沉闷。五色礼神制帛帛,最古老的丝织品通称。《论语》中记孔子的发问:“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说明帛自上古就是礼仪的重要物质载体。中华数千年历史中,各王朝也承袭着玉帛祭祀的传统。明清两代较高等级的大祀、中祀均用制帛作为祭品。而皇家在南京设立的江宁织造则有专为皇家提供礼仪织物的神帛堂和专用织机。《大清会典》记载了:祭祀则供制帛。制帛之等七,一、郊祀帛,二、告祀帛,三、奉先帛,四、礼神帛,五、展亲帛,六、报功帛,七、素帛。自报功帛以上皆织清、汉文于帛端,惟素帛无文。礼神帛有天青、黄、红、元、白五色。郊祀帛、告祀帛有黄色及天青色。奉先帛、展亲帛、报功帛俱白色。这样的礼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清末宣统帝的小朝廷于1911年逊位,留下了一批没来得及使用的祭祀制帛。当时江南织造的神帛堂早已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被裁撤,这批神帛为杭州织造臣所织办,但在王朝末日之际,礼崩乐坏,坛庙倾颓,这批五色礼神制帛遂在内府角落遗存下来。图为: 五色礼神制帛黄色的逆袭黄色本来是很易染得的衣色。自中古隋唐帝王起,渐渐为统治者服制所专断。陈桥驿一人黄袍加身,便成就三百年赵宋天下。黄色成为了代表皇权的特殊色彩,并进而成为中华正统的象征。辽、金、元、清等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都沿袭了以黄为尊的文化传统,清代统治者在政权建立和巩固的一百多年过程中,不断汲取和利用中华丝绸染织等物质成果和文化传统,发展和丰富皇权体系中用黄的制度,明黄、杏黄、金黄、香黄,在服色礼制中等级明晰,此外还有鹅黄、米色、葵黄、秋香、韭黄、泥金等诸彩更丰富了生活服饰,给中华衣彩带来更多光明。依次为:明黄色缂丝彩云金龙纹男单朝袍;明黄色缂丝彩云蝠金龙纹女夹朝袍;杏黄色纱绣彩云蓝龙纹女夹龙袍;香色缎绣彩云金龙纹女夹龙袍;米黄色绸绣浅彩梅蝶纹衬衣面料云锦妆花康熙时代,随着战乱的平息、造办处的设立和江南织造局体系的恢复,许多明代以来的织造工艺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其中云锦妆花就是典型的代表。甚至乾隆朝的内务府官员都认为,就以云锦妆花的技术而言,“乾隆不如雍正、雍正不如康熙”。图为:运用妆花工艺的青色折枝花蝶纹妆花缎女帔。女帔对襟,阔袖,缀白绫直领,裾左右开,衣长及膝,衬湖绿色云纹绫里,胸前钉系带两条。帔前后衣身的纹样一致,以八团大折枝牡丹、梅花等花卉为骨架,前胸后背的折枝牡丹更有湖石相称,小折枝石榴、香橼、桃花、菊花、石竹花、秋海棠花等各种花卉以及各色大小蝴蝶散布其间,整体采用非对称的体量均衡式布局,生动写实,生机盎然。此帔衣料为康熙年间苏州织造局之贡品,纹样丰富多姿,布局舒朗生动,设色艳丽而和谐,极具匠心,堪称妆花织物之珍品。深色女帔为戏中老旦穿用,如《宇宙锋》之赵艳容、《贺后骂殿》之贺后等。天地日月色按照华夏古礼, 玄色是天的颜色、纁色是地的颜色,因此天子祭祀应当“玄衣纁裳”,以对应天地玄黄。清代统治者在基本沿袭华夏祭祀制度的基础上,对祭祀礼服进行了改革创新:以石青色祭天,明黄色祭地,大红色祭日,月白色祭月,体现了满族人对色彩的高度自觉。图为:蓝色缂丝金龙纹男夹朝袍。朝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石青色披领绣彩云金龙纹,明黄色绦带背云,上衣下裳相连。袍以蓝色缂丝为地,用二色圆金线缂织金龙纹如制,五彩丝线织祥云、八宝平水及海水江崖等纹饰,衣身列十二章。此朝袍缂工细密,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根据清代典制,此蓝色朝袍应是皇帝在南郊祈谷、雩祭场合时所穿用。图为:明黄色纳纱金龙纹男单朝袍。朝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石青色披领绣彩云金龙纹。上衣下裳相连,周身镶饰青色描金衣缘。袍在明黄色纱地上纳纱盘金绣龙纹,以五彩丝绒绣彩云及海水江崖等纹饰。衣身列十二章,不过下裳右前后藻、火二章位置对调,说明乾隆年十二章排布位置有过改动。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根据大清会典,此种纱料的明黄色夏朝服正是夏至时分皇帝亲往北郊地坛,祀地祭礼中穿用的祭服。图为:大红色缂丝金龙纹男夹朝袍。朝袍圆领,大襟右衽,缀铜鎏金錾花扣五,马蹄袖,上衣下裳相连属,裾左开,唯缺披肩。袍面以缂丝工艺织青绿祥云、金龙纹、火珠和海水江崖纹等纹样,以及有虞十二章纹等。此件大红祭服身形短小,纹样也为晚清风格,应是为同治小皇帝定织的朝日祭服。大红色朝袍为清代皇帝祭服之一。皇帝春分当日在日坛,卯时(早六时左右)祭日穿用的祭服。朝日属中祀级别中最重要者,凡遇天干在甲、丙、戊、庚、壬的年岁,皇帝要亲往朝阳门外东郊登坛行礼,其余年份则可派遣官员致祭。朝日祀典上,皇帝御大红礼服,即与乐舞生的红色销金花服同色系了。图为: 月白色缂丝金龙纹男夹朝袍。朝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上衣下裳相连属,裾左开,这是清代礼服也是祭服的基本形制。此朝袍月白色,缂丝彩云金龙等纹样,应是皇帝亲祭夕月坛时所穿着祭服。月白色是清代服饰色彩中最普遍也最重要的衣色,其淡蓝色相呈现确实与月色相关,在古文献中又被称为“月色”或“玉色”。月色不仅是皇帝夕月礼的祭服色,也是很多朝服和吉服的衣里色。在平素宫廷生活中,清静高雅的月白色更是受到喜爱。皇家祭祀坛庙大多在黎明时分行礼,唯独夕月坛祭在秋分日酉时(晚六时左右)。凡遇地支在丑、辰、未、戌的年岁,皇帝要亲往阜成门外西郊登坛行礼,其余年份则派遣官员致祭。十二章十二章是起源于华夏远古的十二种纹样。根据《尚书》记载,舜帝(有虞氏)和大禹讨论天地之道时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因此也叫“有虞十二章“。 十二章内涵丰富: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之意;山,取其稳重、镇定之意;龙,取其神异、变幻之意;华虫,羽毛五色,甚美,取其有文彩之意;宗彝,取供奉、孝养之意;藻,取其洁净之意;火,取其明亮之意;粉米,取有所养之意;黼,取割断、果断之意;黻,取其辨别、明察、背恶向善之意。这些都是王者的美德。自周代以来,中国确立了贵族礼服包含十二章的服章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图为:明黄色纳纱金龙纹男单朝袍上的十二章细节。根据大清会典,此种纱料的明黄色夏朝服正是夏至时分皇帝亲往北郊地坛,祀地祭礼中穿用的祭服。袍在明黄色纱地上纳纱盘金绣龙纹,以五彩丝绒绣彩云及海水江崖等纹饰。衣身列十二章,不过下裳右前后藻、火二章位置对调,说明乾隆年十二章排布位置有过改动。色彩丰富,层次分明。锦绣和文房清代宫廷用锦以宋锦为风雅,以洋锦为时尚,以花锦为绮丽,以金锦为荣华。锦装遍布宫室、戏台、佛堂、书斋,与收藏珍玩的库房。清代锦承袭明锦,而在康雍乾三朝皇帝督促官营织造用心的经营下,创新颇多,形成了清代织锦的独特风格和新的时代面貌。清代历朝帝王大多是参禅礼佛的虔信者。而每逢年节机暇,正是他们游于诗文经论之时。清帝抄写最多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每月初一、十五朔望二日以及四月初八浴佛日,以及皇帝生日万寿节,常常要薰香沐手,敬写佛经。御笔写经的装潢也讲究庄严胜妙,纸墨上乘,经文前后常绘制精美的佛像,经折外及函套常装裱金锦。因历朝帝王写经较为规律,所以不同时期,经折上装裱的各式宫锦遂成织锦历史的一系标本,足供赏鉴。而“蒋溥紫塞清光图中秋帖子词卷“ 是乾隆皇帝珍藏的君臣唱和中秋帖子词一套十卷中的第二卷。《中秋帖子词》手卷外缂丝月白色地杏林春燕图包首,在锦纹地上缂绘春日里,双燕翻舞于一树杏花间。开卷引首御题“紫塞清光”四字。其后在描绘宋花边的金粟笺藏经纸上御笔“丙寅中秋帖子词”并序。附图由吏部侍郎蒋溥设色绘巴彦河洛围场中秋景。后幅为梁诗正、蒋溥酬和的诗章。“国采与宫色——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展”由故宫博物院和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主办、沈阳故宫博物院特邀支持的“国采与宫色——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展” 正在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将集中展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近百件珍稀清代宫廷织绣服饰展品。同时,亦有沈阳故宫博物院精彩展品呈现。此次展览近九成展品皆为首次展出,力图全方位展示中华传统“高定”的巧夺天工!清沿明制,大清衣冠,是于今未远的中华传统服饰,是中国古代丝绸最后的辉煌,也是中国古代植物染业最后的华彩。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博物院第六次联袂,倾力推出难得一见的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大展。
See more
29.7.2024 • 1 Stunde, 49 Protokoll, 27 Sekunden Vol.68 艺术成功学:艺术家的成功指南是否埋葬了艺术? 《世说新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曹操进爵成魏王后,匈奴使者前来朝见。曹操觉得自己身材矮小,相貌平平,无法在外族面前展示中原人物的风采;而下属崔琰容貌端庄,身材魁梧,很有气派,于是让崔琰假扮魏王接见来使,而自己扮作魏王的侍从,持刀站立在旁。会见结束后,曹操让人向匈奴使臣打探,你看魏王这人怎样?匈奴说,魏王形象好,很有风采,但是他身边拿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个很大概率由后世伪造的故事经常被人引用,形成了捉刀人的典故。匈奴使者到底怎么看出曹操才是真英雄?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没有匈奴使者的慧眼,就只能依赖一些比较表层的指标,去品评人物 —— 气质挺拔,声音洪亮,这是领导的样子;仙风道骨,飘飘出尘,这是道士的样子;宝相庄严,慈悲肃穆,这是和尚的样子… 而今天的主题,艺术家,其实在大家的心目中也有一套艺术家该有的样子。正如了解佛教道教理论的人很少,了解和尚道士样子的人很多;了解艺术内在价值的人也很少,而了解艺术家样子的人很多。所以人们往往只能通过表面的样子,判断艺术家能否走向成功。而市场和舆论,则以成功艺术家的样子为起点,逆向建构了一系列通向成功的路径——通过价格、存量、流动性,展览、奖项、著录,甚至于艺术家的外形、气质、性格,这些KPI 来量化一个艺术家成功之路上的进度。当这些KPI经过充分研究,甚至演化出一门指导艺术家如何成功的学问,也即“艺术成功学”。本期节目我们邀请资深艺术从业者渣克周老师,尝试采用一种尽可能严谨的方式,探讨“艺术成功学”这个看上去好像不是那么严肃的话题。通过对于这些KPI有效性以及背后原理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去穿透艺术的样子,直击艺术的本体,像匈奴使者看破曹操一样,在本质的层面上体验艺术。内容包括:03:54 东亚成功学传统:先秦诸子热衷于教你成功08:31 笑的理论:人是重叠灵性与机械性的矛盾体17:30 反讽“艺术成功学“,小丑竟是我自己23:38 离开成功学指标,我们还能沟通艺术吗?27:24 成功的景观:艺术“三像“理论31:09 作品本体维度的五条成功学建议42:40 为什么说“艺术无关于表达“?48:22 艺术家个人维度的五条成功学建议55:47 经过杜尚和博伊斯,艺术走向虚无58:33 左右艺术家成功的四种外部力量67:30 签约艺术家和签约艺人的逻辑高度一致?72:52 艺术本体绕开前额叶,直接作用于丘脑84:47 艺术最好的状态是业余-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
See more
30.6.2024 • 1 Stunde, 31 Protokoll, 12 Sekunden Vol. 67 皇城机密:从天子宫人的生活图景看帝国深处的禁忌与自由 九重深宫从来都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蕴藏着数不清的秘密。不管是官方的史书,还是民间的笔记传言,都只是间接的记载和演绎。幸运的是,这些深宫秘事,有一位直接见证者,始终存在于我们身边,这就是北京皇城的建筑与空间本身。本期节目我们邀请艺术史和考古学专家李纬文老师,以他的博士论文为基础,为我们还原那些今天依然存在的建筑、门墙的背后,令人惊叹的昔日景象,揭示古老北京城最深处的故事:蒙古与汉族之间迥异的祭祀、婚俗、生活习惯,如何在帝国的中心共存?这片特殊的领域,为何能让天子这个至高权力者禁足?正德逃离皇城的游戏,背后是怎样精密计划和真实逻辑?嘉靖又如何巧妙地隐身于皇城之中,建立自己的帝乡,成为比天子更自由的人? 皇城里的后妃、内监受到怎样的管束,又拥有哪些意想不到的自由?宫里宫外的人员和物质如何流动往来?通过审视那些似曾相识的园林、庙坛、离宫别馆、内府机关;观察各种设施和仪典如何在截然不同的空间里交互配合,我们将走进皇城居民的真实生活,并且窥见重大历史事件的背后,当事人隐秘的心理世界。内容包括:02:32 北京宫城图:旅游产品的制造者为何知晓深宫布局07:26 何谓皇城?区隔深宫与市井的夹层空间16:31 明清宫城面积不及古代,是进步还是退行?19:39 金中都:湿地上的北京城21:36 宫帐、跑马、人墙:元代都城的草原景观28:19 太庙和烧饭园:缅怀祖先的两种方法34:09 从徐达到明英宗时代,北京的定位悬而未决40:23 离宫别馆和工坊府库:皇城容纳着小世界46:10 大礼议的背后,是嘉靖得寸进尺的皇城改造54:15 求嗣和修仙:在皇城实现紫禁城无法达成的心愿61:36 礼制的牢笼和明武宗逃离皇城的游戏71:51 走向园居:权力总在不为人知的深邃之地运作86:00 皇家生活:移宫制度、元顺帝的爱妃和亲耕自留地102:24 宦官如何竞争上岗?如何组建家庭?107:05 明清宫廷,谁的生活更奢华?121:13 游人与市集:外面的世界如何渗入宫廷?-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北京宫城图》大英博物馆藏收藏 的《北京宫城图》用鸟瞰视角表现了紫禁城在16世纪的情形:最外层是正阳门的城楼下方聚集着身穿常服的官员和车马随从;上方的承天门(今天的天安门)位置,站立着一位异常高大、身穿红色礼服,手持笏板的官员;再往内的宫城,则被表现成层层叠叠的宫殿笼罩在云雾之中。不同于大众对于紫禁城建筑的熟知,关于紫禁城的文献图像资料极为稀少。因此目前分散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五张“宫城图”所记录的影像尤为珍贵。对它们的研究,也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课题。例如许多人认为承天门旁站立的巨人是明初紫禁城的设计者蒯祥;也有学者认为,此类宫城图是一种批量制作的“旅游产品”,为宦游京城的外地官员留下影像纪念。而笼罩在迷雾中的深宫,为建筑考古解开一些谜题的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谜团。元代皇城图 这张“元代皇城图 ”由本期节目的嘉宾李纬文绘制。以下说明摘自《隐没的皇城》:“元代皇城不仅没有留下舆图,连表现它的画作都无处可寻。我们如今对它的了解,极大地依赖于有限的几种文献。读者在阅读此图时,需要注意:1)如果读者发现这幅元代皇城图比明代皇城图显得格局简明,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元代皇城建置疏朗,但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关于元代皇城的文献格局粗略。在图中被表现为空白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在现实中真的是空白。所以笔者在本图上安排了更大面积的“历史的迷雾”,以表达元代宫苑研究现阶段某种“雾里看花”的氛围。2)元大都中轴线、元代宫城的四至在现代北京城市肌理上的位置仍在广泛讨论中。本书无意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本图中的中轴线位置按目前学界主流认识——元明清三代轴线重合——表现,宫城四至则调和文献与学界各说表现。 “明代皇城图 这张“明代皇城图 ”由本期节目的嘉宾李纬文绘制。以下说明摘自《隐没的皇城》:“明代皇城一定曾经有过详尽的舆图,可惜没有任何一幅留存至今。而文字叙述空间则往往随心所至,移天缩地。为了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将书中的内容与皇城空间格局对应,体会“左图右书”的访古雅趣,笔者绘制了这幅《明代皇城图》。我们很难想象明人曾以什么笔触在舆图上描摹他们的宫禁,只能试图整合存世文献和各种史家推测来弥补这一缺憾。读者在阅读此图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明代皇城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营建、拆撤、改造、废毁随时都在发生。故而本图并没有选取某一个时间点来表现,而是尽可能将皇城各个部分最有历史代表性的状态表现出来。例如,图中的西内永寿宫实际上从来没有与万岁山寿皇殿同时存在过;而北台乾德殿也没有遇见过琼华岛广寒殿。由于文献的有限,我们难以了解皇城中所有建筑的形制与色彩,例如它们的瓦色,尤其是那些存在时间较短的建筑。故而本图在一些建筑的色彩上难免有推测的成分。当古人难得地用画笔描绘他们的阙庭殿堂时,往往会用云雾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遮盖起来。这种留白惜墨与他们在文字描述中所体现的谨慎拘束如出一辙。在本图上,读者也可以看到一些“历史的迷雾”横亘在皇城上空。这绝不是笔者的黑色幽默,它们都好心地让开了那些本书所论述的地点,仅仅希望传达古人那一点令人扶额莞尔的狡黠。最后一点,也是必须提醒读者的一点:任何舆图都必然意味着对空间现实的简化与理想化。在这一意义上,本图绝不足以向读者传达一座活着的皇城,因为它无法表现城中那些居民日常。要了解一座真实的皇城,终究还是要钻进史料的云雾中,慢慢把这幅图的空白与缝除补全。“ 《隐没的皇城:北京元明皇城的建筑与生活图景》本书通过梳理元明两代皇城的沿革,查考每个时代在论证、利用和改造前朝遗存时所采用的策略。除了识别与定位皇城主要建筑的建置,作者还探索了隐藏在这些演变背后的皇室及其服务者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作者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已经拥有宫城的基础上,皇室仍然需要一座皇城,这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需求,而是源自一种对一处更自由、更私密、更包容领域的渴求。在皇城夹层里所能实现的,是一种与大内的逻辑全然不同的营造与生活。本书为我们描绘一幅幅精细的皇城画卷,元明皇城各个历史阶段的建筑面貌及生活图景一一展现,并在字里行间讲述了一篇篇生动的故事,让读者沉浸在那些或诙谐或引人动容的逸闻琐记之中。在作者的笔下,冰冷冷的建筑具有了历史的温度,隐没在市井中的元明两代300余年皇城得以重现昔日辉煌。作者简介:李纬文,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比较文学硕士。师从顾乃安(Antoine Gournay)教授,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研究方向为北京城市史与元、明建筑史。长期关注北京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著有“隐没的皇城-北京元明皇城的建筑与生活图景”,译著“论中国建筑-18世纪法国传教士笔下的中国建筑”“新建筑与包豪斯”等。
See more
28.5.2024 • 2 Std., 16 Protokoll, 11 Sekunden Vol. 66 何为茶圣?—— 解读陆羽和他背后的僧侣、文豪与帝王 作为《茶经》的作者,陆羽在今天是家喻户晓的茶圣。然而事实上 “茶圣”一词用来形容陆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成为主流。在更漫长的时期里,陆羽往往和“茶神“这个称呼相绑定。“茶神”和“茶圣”之间,虽然仅有一字之差,却暗示了一千多年来,茶文化在内涵上所经历的天翻地覆的变迁。按照文明分层理论,“神”是初级文明的产物。在蒙昧时代,人们认为自然现象的背后,都有一个人格化的形象掌握它们的权能。人们渴望神力来关照茶农的种植、茶商的生意,于是就诞生了“茶神陆羽”。而圣贤的概念,只有更发达的文明才能孕育,它是智慧和品格的化身。如果把茶视是做一种文化,视作我们传承文明、连接世界的载体,那寄托着知识和价值观的“茶圣陆羽”,才是更好的代言人。所以 “茶圣”作为中国茶的品牌形象,背后其实不是陆羽一个人,而是一千年来层层累加的文化结晶。本期节目,我们将为大家解读陆羽为何在公元780年这个的时点,成为恰逢其时的 “茶神” ,又为何在新中国成立的时点成为恰逢其时的 “茶圣” ;以及在这一千年里所形成的“茶文化”的底层逻辑 —— 也就是以百丈禅师、赵州和尚为代表的僧侣群体;以卢仝、白居易、苏东坡为代表的文人群体;和以宋徽宗、乾隆为代表的帝王群体,如何从各自的角度,为茶的世界注入超越一般饮料的精神内涵,共同建构了中国 “茶圣” 这个美好想象。 内容包括:02:20 茶人、茶神、茶圣:三个符号折射三种对茶的需求和想象10:38 “难从陆羽毁茶论”:茶文化最重要的建设者为什么要毁茶?18:01 从景帝贡茶到李白茶诗:陆羽前的“茶之事”21:28 “楚人茶经虚得名”:同期知识界为何吐槽陆羽虚有其名?27:43 禅宗顿悟法门彻底改变人们对修行、世界和茶的理解37:24 君子远庖厨:古代知识分子绝少亲自动手泡茶40:21 歌舞伎乐、昼夜相欢:白居易营造美好的人间茶生活46:00 茶是开悟高僧的教学道具:三段和茶有关的禅宗公案61:21 另一位茶圣:卢仝为茶注入心忧天下的圣贤思想68:47 苏东坡:全能文化冠军,整合古代自相矛盾的茶理念80:59 徽宗建立的中国茶品牌,千年后依然让日本肃然起敬89:48 乾隆皇帝和航海时代:到底是谁让茶走向国际?108:31 为什么说茶禅同味?满足大脑的幻梦,也指向人心-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
See more
27.4.2024 • 1 Stunde, 56 Protokoll, 2 Sekunden 《剧谈社》首次尝试把声音艺术作品装进播客之中,搭配剧谈社《Vol. 65 从好听的音乐到难听的艺术:漫谈人类对声音的驯化和解放》服用。声音相比图像虽然更为抽象,但却更具渗透性和感染力,因此在媒介快速转换的当下,十分适合成为当代艺术家表达观念的载体。《日与夜》是声音艺术家娄能斌老师的作品。他从包括《天使艾米莉》、《哈利·波特》、《燃烧》、《黑暗荣耀》、《谍影重重》、《爱乐之城》等200部涉及古今中外不同题材的电影中,截取了酒吧、酒店、客栈、咖啡厅等场景,去除其中的音乐、音效、人物对话,仅保留这些场景里的环境噪音。然后进行拼接,放在真实的咖啡馆里播放,从而完成了这件作品。这件作品探讨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置换。我们常把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定义为现实。但真正的现实正在不断与影视、文学、游戏、互联网、二次元、元宇宙这些虚拟之物相融合。这个时候,如何判定真假?或者说生活的实感从何而来?与其说来自于思考,不如说来自于直觉 —— 环境的噪音、合理的气味、细微的空气流通 —— 这些不易察觉的东西构成了人的舒适区,搭建了身处现实之中的安全感。大脑在潜意识里,依据这些信息帮助你建立此时或放松、或警戒的心理状态。而《日与夜》这件作品,通过一个叙事的诡辩,让原本清晰的东西变得模糊:现实是可以在你几乎无法察觉的情况下被置换的。此时,声音勾勒了现实的边界,把幻想的世界融入到生活之中 —— 这是艺术家的叙事。而幻想的故事,怎么和现实串联?你在哪一个瞬间,识破了艺术家的诡计(例如出戏的马的嘶鸣)?你当下的注意力会停留在哪一个瞬间?—— 这一切则是由每一个观众自己完成的。以上都是声音所具有的独特力量。这期特别节目,正是希望借助播客这一特殊媒介,拆解画廊白盒子空间的范式。让展厅回归每个人的日常,让听众体验碎片化的艺术。欢迎大家独自在咖啡馆和酒吧,佩戴耳机,播放这件声音作品,进入哈利波特、或是谍影重重的世界,体会空间置换,亦幻亦真的世界。
See more
31.3.2024 • 1 Stunde, 34 Sekunden Vol. 65 从好听的音乐到难听的艺术:漫谈人类对声音的驯化与解放 评价音乐作品的好坏,人们最本能的标准首先是“好听”与“不好听”。 但熟悉音乐的朋友都会注意到,音乐史的轨迹并非不断朝着好听的方向发展。从巴赫、贝多芬、莫扎特到马勒、肖斯塔科维奇、勋伯格,音乐似乎是越来越难听了。直到最有代表性的声音艺术家约翰凯奇,更是热衷以杂音、噪音甚至于无声来创作离经叛道的作品。音乐并非自然之物,而是从混沌中人为提取的秩序。人类用数万年的漫长岁月把“声”驯化为“音”,创造出萨满的祭祀舞乐、圣人的春秋礼乐、教堂的上帝福音,服务于每一个社会现实。而近100年世界剧变,古典权力秩序土崩瓦解,此时噪音就成为一种武器,人通过把 “音” 还原为 “声” 来介入社会变革,塑造新的世界。本期节目,我们邀请艺术家娄能斌老师为大家介绍几万年来,围绕声音的艺术发展历程:人们如何驯化声音建立最初的文明秩序?去中心化的祭祀为何演变成中心化的舞台?一代又一代的人类智慧如何凝结成尽善尽美的古典音乐?庄严的音乐,又如何在社会变革中被解构?浪漫主义、极简主义、未来主义、新古典主义、包豪斯运动、激浪派… 这些脍炙人口的艺术概念,如何在声音上体现?声音艺术如何推动社会变革以及塑造我们的影视文化生活? 以上问题都会在本期节目解答。内容包括:00:30 水上漫步,把生活原封不动搬到艺术之中05:38 什么是声音?人类文明万年进程的因果13:18 从礼记到吕氏春秋:以音乐秩序比拟文明秩序21:09 古代声音研究:毕达哥拉斯的完美世界23:42 近代音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不和谐音的过程33:53 从1812序曲到噪音艺术:量变引起质变39:00 声音艺术、极简主义和禅43:00 激浪派:拆解细腻艺术的宣言47:09 未来主义:聆听科技与未来之声53:52 工业号角交响曲:警笛和国际歌响彻苏维埃63:11 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癫僧在欢宴上啜泣65:11 从库布里克到维伦纽瓦:电影里的声音艺术82:21 当代声音艺术:战争的呜咽和十字路口的枪声91:07艺术家亲自讲解他的三件声音作品-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节目中提到的声音艺术作品:约翰·凯奇,《Water Walk》约翰·凯奇,《4分33秒》约翰·凯奇,《灵岩寺》(Ryoanji)激浪派:“钢琴行动“阿曼卢西耶:《为一个表演者做的音乐》《I am sitting in a room》《Clapping music》《工业号角交响曲》(警报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 ,《第九交响曲》利盖蒂,《大气层》Max Richter “25% 的四季“塔里克·阿图伊,《采风器》苏珊·菲利普斯,《破碎的合奏》娄能斌,《古舟的孩子们》娄能斌,《日与夜》娄能斌,《水磨》 Water Walk约翰凯奇的声音艺术作品。约翰凯奇搭建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的舞台,包括三角钢琴、电话、录音机、浴缸 、玫瑰花、红酒、电动搅拌器、苏打水吸管、冰块、洒水壶等日常用品。并且撰写了一套脚本。演员可以按照艺术家的要求,使用这些日常之物进行演奏。因此,有艺术评论认为,凯奇把生活的场景原封不动地搬到艺术里,让生活的声音组成了一曲看似杂乱,实则别有韵律的交响乐。人生的起伏,城市的喧嚣,心灵的碰撞,都随着生活的音符在节律中流淌。图为: Water Walk 演出现场礼乐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的先民就就模仿天空上的昼夜变换、月相盈亏;大地上的四季更替、草木枯荣这些自然规律,逐步建构人间的秩序。最终建立了一套可以分别尊卑、贵贱、亲疏的社会制度。到了西周,这套制度经过大规模的整理,以文献的形式留存,成为我们熟悉的周礼。而在这套秩序中,一个人从出生、成年、婚配、到祭祀祖先、从事各种军事、农业活动,参加各种会见领导、朋友,一直到去世,都有各种礼仪的约束。在这套认知下,以和谐的音乐恰好对应了尊卑有序的和谐社会。因此不同等级的礼,也就搭配了不同等级的乐,使得这些等级关系更加难以僭越。所以乐是对礼的彰显,是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具象,也是一种权力。图为:禹贡九州山川图、《周禮》所记王畿与九服邦国之关系模型图毕达哥拉斯的和弦研究毕达哥拉斯坚信数字和谐、声音和谐与灵魂和谐,这三者必然相统一。因此,他断定一个和弦之所以能悦耳,是因为它的每个构成音的弦长比例吻合了特定的整数比。但是他并没有找到有说服力的比例关系。现代声学破解了和谐音的奥秘。一个和弦是否和谐,取决于其中每个构成音波长的最小公倍数是否适宜 —— 公倍数过小则会单调, 过大则会刺耳。 而和谐的弦长比例关系,不是整数间的比例,而是接近等比数列的比例关系——这也就是十二平均律的原理。图为:拉斐尔的湿壁画《雅典学院》,很多人认为一排左起第二位穿红色上衣跪坐的就是毕达哥拉斯。解放不和谐音过去两千年,无数的作曲家、演奏家,乃至于科学家、发明家和建筑师等各行各业的人们,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音乐的世界添砖加瓦,创造出各种和声、复调、配器法、曲式结构和舞台表现方法,最终打造出古典音乐这个文明的瑰宝。但是近代以来,包括马勒、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和勋伯格在内的一系列天马行空的作曲家开始尝试挣脱这套“尽善尽美”的古典方法,摆脱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这些古典大师对自己的创作束缚。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意无意地开始融入不和谐的噪音元素,并且从中开发出不和谐声音的审美魅力。所以有人认为,近代音乐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解放不和谐音程的过程。这些创新原本是纯粹的技术探索,但是在社会变革的大时代里,被赋予了破旧立新,解构古典秩序的特殊意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解构古典乐的队伍中,“以疯狂反对规律;以激进反对怀古;以噪音反对程式;以直觉反对理智”。这就是噪音艺术的来源。 图为:阿诺德·勋伯格。勋伯格在作曲风格及和声方面的创新对20世纪音乐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名字也成为开创无调性音乐的代表。约翰凯奇约翰凯奇是美国先锋艺术家。尽管作为勋伯格的学生,有着严肃的古典音乐背景,约翰凯奇热衷于创造离经叛道的作品。例如 Water Walk对环境音、杂音乃至噪音的运用;《4分33秒》,全曲有三个乐章,却没有任何一个音符。意在请观众认真聆听演奏的寂静,体会在寂静之中由偶然所带来的一切——这也代表了凯奇一个重要的音乐哲学观点:音乐的最基本元素不是演奏。再比如,约翰凯奇在创作时,经常会利用抛掷硬币,或者说随机打开《易经》当中的一页,通过这种偶然性和概率来决定创作的走向。这些古怪的做法,彻底背离了作曲的基本规律。但也从全新的角度,用声音诠释了生活,开启了人们的审美思维。所以小野洋子认为“声音艺术”始于约翰凯奇。 凯奇的音乐深受禅宗影响。1940年,约翰凯奇在黑山学院听到了铃木大拙关于佛教和禅学的演讲,大受震撼,很快就成为了禅宗追随者,从此一直探索如何用音乐去表现禅学的思想。节目中播出的作品《灵岩寺》,原本是京都著名的禅寺和枯山水花园。凯奇使用五件乐器,跟随石头的形态,演绎了一种缓慢的、滑动的音乐轨迹。建造了一个冥想的场景。图为:灵岩寺激浪派20世纪60年代以来,约翰凯奇对实验音乐的探索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国际艺术组织激浪派的形成。“激浪”(Fluxus)一词代表冲击、变革和汹涌澎湃的激情。他们提倡自由、变革,反对体制的压迫,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根据激浪派艺术家自己的宣言,他们“希望去清理人们过分渴望金钱、渴望知识、追求专业和商业文化的病态心理,清理世界上的死亡艺术,矫揉造作的人造艺术,抽象艺术,幻想艺术,数学艺术;清理世界上的 欧洲观念主义。”激浪派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达达主义态度,比如乘火车故意不买票,比如保持一天不说话,刮去所有体毛等等。以此来表达“反商业”和“反艺术”的态度。除凯奇外,激浪派的代表艺术家还包括白南准、小野洋子、博伊斯等。节目中播放的《钢琴行动》是激浪派的代表性作品。其中,钢琴作为传统音乐和精致艺术的象征被破坏、肢解。这件作品常常被赋予革命性意味的解释。图为:约翰凯奇未来主义未来主义是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流派,以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和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为特征。未来主义最早出现于1908年,意大利作曲家弗鲁奇奥·布索尼的著作《新音乐审美概论》被看作未来主义的雏形。当时的未来主义艺术宣言表示,“我们要竭尽全力的和那些过时的、盲信的、旧信仰做斗争。我们要反抗一切在时光流逝中肮脏和腐朽之物。这种反抗精神是年轻的、崭新的,最终是要毁灭旧的生活。” 所以早期的未来主义,常常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观点。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其含义也在发生变化。包括我们今天熟悉的赛博朋克也属于未来主义的范畴。以赛博朋克为例,它继承了早期未来主义崇尚科学的美术风格以及未来主义的批判精神。但是批判的对象,反而变成了科技本身。这也是艺术史上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发展。图为:1909年,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发表《未来主义者宣言》;攻壳机动队。 《警报交响曲》《警报交响曲》,也叫《工业号角交响曲》。革命时期的巴库,是一个工业化的石油生产基地,工人与资本家冲突十分激烈。于是一系列的艺术家和当时的苏维埃的组织,尝试改造城市里的汽笛、汽车、烟囱以及重工业设备的发声装置,使它们的频率接近于《国际歌》。于是在某天早晨开工的时刻,资本家不知情的情况下,整个城市都响起《国际歌》。1922年,为了庆祝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作曲家A. Avraamov重新以《警报交响曲》的概念制作了先锋交响乐。演出由巴库市的工厂、海军、舰炮、汽笛和轮机共同完成。所有机器的响声最终同样汇成了《国际歌》的旋律。台湾的艺术家林其蔚评论:“在所有艺术中,音乐是社会组织的最高力量,最古老的神话证明,从农业到军事的集体劳动,没有音乐是无法想象的… …资本主义的工厂里,每天早上,混乱的工业轰鸣声都会让人们感到室息。但是革命终于到来了。突然, 在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一个红色的彼得堡充满了成千上万的声音:汽笛和警报。作为回应, 数千辆满载士兵的军用卡车穿越城市,向空中鸣枪。再一次, 在没有任何一个声音的指挥和组织下, 警笛声和炮声响彻了整个俄罗斯。”《警报交响曲》是声音艺术介入社会变革的重要案例。 图为:《警报交响曲》《太空漫游2001》《太空漫游2001》完整体现了库布里克对音乐史的理解和对前沿声音艺术的洞察,成为电影和声音艺术结合最为经典的案例。受到德国作曲家齐默尔曼“球状时间观”的影响,《太空漫游2001》同样尝试打破时间的先后界限,展现时间并非单向流动性,而是可以表现为等距的球状结构。 《太空漫游2001》开场的前三幕分别表现了宇宙诞生、人类的祖先掌握工具、近未来的太空航行这三个时间顺序的场景。但是对应的配乐则分别是利盖蒂《大气层》、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这三首时间逆序的作品。尤其是利盖蒂《大气层》,是当时最先锋的声音艺术作品。它用乐团来模拟电流的声音;整个曲子的长度接近人类呼吸的极限时长;注重音质体验而非旋律体验;具有浓烈的科学气息和未来主义色彩。这件作品本身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但是搭配电影中隐喻创世之前的黑暗,暗示出库布里克对非线性时间的理解。图为:《太空漫游2001》《水磨》2023年末开幕的“再回周庄 - 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对周庄这个水乡古镇本身的艺术元素进行提取,进而与现实世界的艺术融合。利用周庄的古戏台、曾经的酿酒作坊、昆曲、还有各种江南地区的日常生活场景去呈现我们熟悉的艺术。其中包括杨明义先生描绘江南水乡风物的绘画作品,也包括嘉宾娄能斌老师的声音艺术作品《水磨》。艺术家首先用声纳收集了江南水乡水底的声音,再用定点降噪的方法去除水流声,只保留鱼、虾、螺、蛙等水底生物的声音。进而把这些压缩环境下的生物产生的信息,以一种类似秦汉“循石造型“的雕塑方法,按照音乐的原理进行小幅改造,让它们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勾勒了原本只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水乡交响乐,从而完成了这件作品。图为:“再回周庄 - 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See more
31.3.2024 • 1 Stunde, 53 Protokoll, 12 Sekunden Vol. 64 机器人是更好的艺术家吗?从冯诺依曼到Sora看生成艺术史 春节期间Sora的横空出世仿佛预示了一场人工智能的革命,有人断言它将彻底颠覆影视行业,打破无数从业者的饭碗。也有人坚信,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和动物、机器有所分别,正是因为人类拥有感情和创造力,能够创造绘画、音乐、电影,创造各种美。或许AI可以代劳廉价的影视娱乐,但真正的严肃艺术——那些具有深刻批判性以及持久美学价值的作品,是AI无法企及的。身在历史的洪流中,也许我们难以断言AI的未来。但是基于AI的艺术创作,却也不是全然陌生的类型。它所属的 “生成艺术” 与计算机相伴而生,从五十年代至今已经跨越了四个历史分期。从冯诺依曼、黑山学院到安迪沃霍尔;从MOMA到LACMA;从伦敦、纽约到北京—— 不同领域的个人和机构,在过去六七十年间,由各自的角度为它注入了包括哲学、数学、工程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以及音乐、舞蹈、文学、绘画、游戏等等多方面的生命力。艺术往往是通过艺术史来成立:孤立的AI作品,或许难以评判其价值;安放在历史的坐标上,探讨就有据可依。本期节目,我们邀请新媒体艺术家、同时也是关注20世纪全球现代艺术的策展人和画廊主,吴亦深老师,为我们讲述生成艺术的历史。本节目将同时解答:通过AI和计算机系统生成的作品,算得上艺术创作吗?AI 到底让创作变简单了还是变难了?机器只是人类的表达工具,还是说有朝一日也能夺过创作的主导权?在严肃艺术的领域,AI是否也具有人类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些机器生成的作品,是技术革命过程中昙花一现的产物,还是能够和全球艺术史相勾连,成为继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之后的新篇章?内容包括04:28 “生成”和“艺术”自相矛盾的内涵:生成艺术如何定义?08:44 90年代新闻联播片头,是国民级的数字艺术作品11:49 数字艺术可以成为大众理解新时代的辅助线19:49 代码的诗歌:不是所有数字作品都叫生成艺术25:30 计算机发展的四大里程碑,划分生成艺术的四个时代28:56 先驱时代的计算机思想家,至今仍为AI创作指明方向41:45 控制论的偶然性:生成艺术是自然、人文和形式科学的集合49:23 个人计算机的发明开启生成艺术的“老大师“时代55:39 书画、禅宗美学和计算艺术: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焦点59:20 “世界中的世界“:古典赏石和元宇宙62:34 John Medea和Flash社群:开源的黄金时代72:08 AI 艺术:无中生有还是传统艺术的分支?76:24 人人都是艺术家,那谁是更好的艺术家? 78:40 超越五感直达觉知:AI 有望触及传统艺术可望不可及的领域87:40 铜钱上的书法,纸币上的肖像画,数字货币如何视觉化?-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生成艺术生成艺术(generative art)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自治系统创作的艺术品。所谓自治系统可以是机械结构,比如万花筒,通过旋转随机生成视觉结果。但是通常而言,生成艺术主要来自更为复杂的计算机系统。生成艺术是程序指令的产物。就好比有人能把自然语言变成文学和诗歌。一些同时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和美学能力的人,出于审美而非实用的意图,对计算机的语言进行编织,让它超出人机交流的范畴,进入艺术的领域 —— 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代码的诗人,把这样的作品,称为生成艺术。生成艺术是计算艺术中最古老的门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和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系统相伴而生。近期火热的AI创作,则是生成艺术在当下最突出的代表。嘉宾认为,和传统艺术一样,生成艺术同样强调对美的发现;对社会的批评和思考;以及对人的提升。和传统艺术不同的部分则是,生成艺术更适合在数字化的世界里呈现;更善于表达未来意识;可以成为人类从工业文明进入机器人时代的辅助线。先驱时代1952-1982。这个时期计算机大多被用于军用或大型商用。在许多早期计算机文献中,高度工业化的艺术类型和实验艺术成为现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出现。1968年MOMA召开了著名的科技艺术大展,已经加入了部分计算机艺术的内容。这也为我们今天的探讨定下了基础。人类在那个阶段已经出现了第一批计算机艺术的先驱,生成艺术、代码艺术是这个时期主要的计算机艺术形态。早期的欧普艺术、机动艺术、黑山学院和部分极简主义都有和计算机艺术直接相关的表达,60-70年代之后,绘图仪出现,这成为记录那个时期计算机艺术很重要的另一种形态。同时,生成摄影是这个时期和计算机艺术关系最为紧密的类型之一,计算机语言已经出现了第一代诗人,华人亦有第一代先驱从各个角度参与到这个进程。代表计算机语言:FORTRAN代表作品、展览和文献:冯诺伊曼 《计算机与人脑》;Coded: Art enters the computer Age;控制论的偶然性(1969); 计算机艺术 (1971)个人计算机时代1982-1990 。1982年,IBM选定比尔盖茨Microsoft的Basic作为其计算机的ROM-Basic,个人计算机这项改变人类命运的伟大发明出现。计算机的民用化,大大改变了计算机艺术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计算机语言、应用软件进入大发展的周期,伴随PS、3DMax等面向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应用类软件的推出,以Java为代表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出现,各类计算机艺术延续发展。1995年由老一代算法艺术家Jean-pierre hebert、Roman Verostko等人组成的Algorists组织,为编码艺术(生成艺术)下了定义。中国本土出现了以齐东旭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数学和计算机图形先驱,他们出版了大量著作,还将Hans Dehlinger这样的早期生成艺术家介绍到中国,同时以冯梦波先生等代表的新媒体艺术家在国内外当代艺术领域崭露头角,欧美的美术馆和私人藏家中出现专业收藏计算机艺术的部门和代表人物,欧美大城市中专业经营电子艺术的画廊出现。代表计算机语言:BASIC、C++代表作品、艺术家、展览和文献:Hans Dehlinger、Roman Verostko、Jean Pierre Hebert;理查德罗森布鲁姆; 齐东旭 《分形及其计算机生成》;冯梦波Web 1时代1990-2010。伴随万维网的出现,一种全新的用户连接形态不断加速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并成为之后最为庞大的母体,90年代,以John Medea为代表的第一代互联网艺术家社群出现,在2000年前后,他们以Flash为代表的第一代网页制作工具为手段,吸收之前各类计算机语言和生成艺术为代表的计算机艺术的优良传统,通过个人网站的交互实验和各类创新实践,迅速号召和聚集了全球一大批年轻的生成艺术爱好者,他们通过个人网站和开源代码为主要手段,打开了计算机艺术和生成艺术在万维网中的全新篇章。计算机艺术和生成艺术在这个时期,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更大的生存环境。John Medea的学生Casey Reas在吸收Flash AS和各种计算机语言的基础上,在2000年初期开发了专门为生成艺术而设计的编程软件Processing,这款软件也是今天网上广泛传播的生成艺术爱好者所非常熟悉的语言工具。代表计算机语言:JAVA、Python、Flash AS、Processing代表作品、艺术家、展览和文献:John Maeda 系列丛书, 中村勇吾、央美FLASH在中国 …新网络时代2010-2023。有关于这个阶段的定义,有多种说法,有偏向应用功能和区块链应用技术的Web 2、Web 3的分类,也有倾向于趣味和艺术方面的前后网络分类,也有偏向AI技术应用的时间节点分类等等,总之,伴随2010年前后手机计算机化的出现以及各类新技术的发展,整个计算机和互联网世界的发展确实表现出和Web 1时代门户网站和个人网站为主的截然不同的形态。在这个阶段,我国对于计算机艺术和生成艺术的参与度继续增加,出现了更多的活跃于全球专业社区的职业创作者,另外,在央美和国美新媒体为代表的学院派中,也培养了更多优秀的人才,伴随AI技术的出现,这一切还将向下一个方向前行。代表计算机语言: WebGL、出现GAN的广泛应用以及AI代表作品、艺术家:Refik Anadol、Robbie Barrat、郭锐文、 施政
See more
3.3.2024 • 1 Stunde, 44 Protokoll, 38 Sekunden Vol. 63 将军的戒指、太后的护甲:探寻古今珠宝里的性别与意识 玛丽莲梦露说“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在如今大众的观念里,珠宝配饰往往具有强烈的女性色彩。然而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史,珠宝的性别意味却有着更加丰富多彩的呈现:大汶口的牙骨指环指向父权体制的兴起;埃及的圣甲虫护符寄托法老的信仰;希腊的大力神结承载坚不可摧的喻意;罗马婚戒代表天长地久的婚姻契约;北朝将军用印章戒宣誓权威;日本武士用家纹戒展现名誉和忠诚;莫卧儿帝国的拇指戒和满清贵族的玉扳指,同样体现主人的武勇和尊贵;长达20厘米的点翠金护甲,让人联想帝国太后的穷奢极欲;溥仪的婚戒融合英文的爱语和尚书的庄重训诫,映射西风东渐的时代;查尔斯的威尔士亲王纹章戒,暗示英国储君的特殊地位… … 漫长的岁月、广袤的地域、多重的文化语境相互交叠,赋予珠宝千姿百态的喻意。这些喻意,有的被继承;有的被遗忘;还有的,则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挪用和覆写,以出人意料的形式留存在我们身边。本期节目,我们邀请L'ECOLE珠宝艺术中心珠宝艺术史学家贺贝老师,带领大家以珠宝为线索,穿越古今中外的各大文明,体验时间赋予物体的意义。内容包括02:25 从秦始皇陵到满清宫廷:护指的含义几经演化07:35 人为什么要带戒指? 从大汶口到苏美尔的早期指环11:42 圣甲虫和大力神结:创造者的本意被重重覆盖17:42 琅琊王氏的钻戒和中国戒指的南北差异22:00 封印的主人:印章戒指的神秘和威权28:20 从北朝贵族到南宋鄜王:西来戒指彰显地位和文化33:02 玫瑰战争和中世纪的纹章戒指36:33 武士道和骑士精神:古代东西方是否存在秘密交流?40:40 商朝王后的戒指:用于战争而非装饰44:57 从指环到玉佩:实用功能和文化意义此消彼长48:42 蒙古式拉弓法:连接莫卧儿王朝和满清手指装饰的技能52:10 戒指和婚姻:串联埃及、希腊、罗马的习俗60:09 从平安夜吃苹果谈本土文化如何消化外来事物66:53 钻石是近代商业营销骗局吗? 70:46 从威尼斯商人到一千零一夜:千奇百怪的戒指魔力-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护指/护甲《孝经》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护指/护甲是对指甲的保护,与中国的蓄甲习俗相伴而生。同时,只有无需劳作的人才能满足蓄甲要求,蓄甲遂成为了该上层阶级的代表, 社会地位的体现。中国传统护指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陵墓中发现的鹿角义甲、羊皮义甲。内蒙古准格尔旗战国墓、吉林榆树大坡老河深汉墓、陕西西安玉祥门外隋墓盘都出土过单片式的金色护指。到了清代, 护指比起之前时期造型更加统一, 并且尺寸普遍较长。据记载, 孝全成皇后是清朝宫廷女性中最开始佩戴护指的。宫廷的男性中是允礼王爷喜爱佩戴护指。对护指近乎痴狂的是孝钦显皇后 (慈禧太后), 据清代驻法公使裕庚之女德龄在《清宫禁二年记》中记载到: “慈禧太后的右手上佩戴着金护指。左手的两指, 戴以玉护指, 二者都为三寸” 。图为:凯瑟琳·卡尔的《慈禧太后》肖像(1903年);点翠金护甲(19世纪晚期)。L’ÉCOLE珠宝艺术中心(上海)开幕首展: “男士戒指“YVES GASTOU传奇珍藏”以男士戒指为经纬,从另类角度探索珠宝艺术的传统课题。展览汇聚了已故法国鉴赏家Yves Gastou珍贵非凡的个人藏品,见证他40年来凭借过人热忱,孜孜不倦地寻觅好物的精彩旅程。Yves Gastou对戒指的迷恋始自童年,这股热忱终身不渝。多年来,Yves Gastou悉心搜集了逾千枚戒指,包罗万象的藏品中既有限量珍品也有量产首饰,涵盖不同地域和年代。这些琳琅满目的戒指各有功用,可以是庄严的婚誓或神圣的符号,也可以是权力的象征或叛逆的宣言。本次展览荟萃近400枚珍贵非凡的戒指,策展理念由五个主题构成,分别为“历史遗痕”、“哥特风格”、“基督教神秘主义”、“虚空浮华”和“多元美学”,带领观众沉浸式探索Yves Gastou珍爱的个人藏品。L'ÉCOLE珠宝艺术中心于2012年创办,在高级珠宝世家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的鼎力支持下,旨在全方位探索并展示令人神往的珠宝世界。 L'ÉCOLE珠宝艺术中心秉持传承与分享的宗旨,构筑起三大课题经纬:宝石世界、精湛工艺、珠宝艺术史。同时, L'ÉCOLE还通过讲座、展览及出版物等丰富的形式广邀公众全方位探索。继巴黎、香港之后,L'ÉCOLE珠宝艺术中心于2023年在上海历峰双子别墅设立第三间永久中心。图为:L'ÉCOLE珠宝艺术中心举办的“男士戒指Yves Gastou传奇珍藏”展览海报。新石器时代的戒指五千多年前,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戒指 "就已经诞生了。1959 年,考古学家在山东泰安、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墓葬中,大汶口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 6300年至4500年。它的前身是鲁南苏北的新石器文化,后继者是龙山文化。学术界一般认为,该文化已出现贫富分化现象,属于私有制初步形成和父权制初立的社会阶段。在这里发现了 20几枚传统戒指,其中几枚还戴在死者的指骨上。由于没有成熟的冶金工艺,所以,这一时期的指环,用材较为单一,材质大多取自于天然材料,由天然兽骨、牙骨、玉石等制成。虽然工艺简单,但制作精良,表面打磨光滑,有的还镶嵌有绿松石,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 "戒指"。它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史书上的记载还要早。这些指环根据考古报告显示,佩戴不分男女,不分左右手。从功能上看,主要偏装饰作用。图为:新石器时代的玉石手镯;牙骨和绿松石装饰的戒指(约公元前 4500 - 前2500年)。文明之初的戒指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摇篮,孕育了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苏美尔文明。坐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古城最早的建筑始于公元前5500年左右。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乌尔的月神塔庙周边发现了超过660座古墓葬。出土了大量公元前2600以来的武器、珠宝及日常生活器具,是我们了解苏美尔人生活和文化面貌的重要素材。其中就包括使用黄金细丝工艺对黄金黄金进行扭结并且镶嵌青金石的古老指环。 图为:乌尔王陵出土的青金石黄金戒指(约公元前2500年)。文化覆写人口流动和不同文明的碰撞,会对既有文化符号进行层层叠叠的覆写,最终甚至可能面目全非。例如,古代地中海的航海文明,可能出于经常给绳索打结的实际需要,创造了一个方结符号,代表坚不可摧。这个符号后来和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神话相结合,成为了著名的“大力神结”,并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传遍了欧亚大陆。又如,古埃及的圣甲虫含有太阳崇拜的喻意。埃及圣甲虫形象的珠宝和护身符随着地中海贸易广为传播。其他文明或许不理解圣甲虫的含义,但精美的珠宝人人喜欢,于是他们也模仿学习,保留了圣甲虫的珠宝造型,然后在它椭圆的腹部刻画雅典娜、阿芙罗狄忒等图案。这些融合了不同文明意识的作品,同样随着亚历山大征服,传播到和中国仅一山之隔的巴克特里亚地区。图为:大力神结戒指(公元前1850-前1550);圣甲虫戒指,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1550-前1291年);雕刻有女神图像的戒指(公元前1450-前1400年)。印章戒指印章戒指最初源自于“封印”的概念。古代保存宝藏、金库或是特别重要的文件时,常用湿粘土、蜡等材料在外层进行密封。为了防止密封被人擅自打开,又会在封口处进行文字或图案的压印——这就是封印的由来。由于封印的非常重要,主人常常会把滚筒印章穿绳随身佩戴。又由于这些封印的主人往往位高权重,于是这些印章逐渐由黄金、玛瑙、红玉髓等珍贵材料打造,演化成项链、手镯或是戒指等珠宝配饰,成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印章戒指后来随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北方。因此我们在李希宗、李贤、徐显秀等北朝人物的墓地里,也发现了大力神、驯鹿、长发胡人等带有明显西方特征的镶嵌宝石金戒指。有的戒面还带有朱泥,当为印章戒指无疑。这一习俗后来逐渐被中国上层所吸收。因此直到南宋画家刘松年创作的《中兴四将图》 中,我们还能清晰看到鄜王刘光世正佩戴着巨大的印章戒。 图为:北魏人物印章戒指;《中兴四将图》中的刘光世。纹章戒指中世纪的欧洲,林立着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家族。不同家族都各有其纹章。例如我们熟悉的玫瑰战争,就得名于英国兰卡斯特家的红玫瑰纹章和约克家的白玫瑰纹章。这些家族纹章的图案,把血缘、土地,以及背后政治意义联系在了一起。印章戒的传统也在此时走向了纹章戒的风潮,也就是在戒指的平面上刻印自己家族的徽记。14世纪,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颁布法令,要求所有官方的文件都需要国王用他的纹章戒盖印才能生效。每一位教皇也有自己的纹章戒。这些戒指会在主人去世后销毁。直到今天,这项传统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例如英国国王查尔斯作为王子期间,就经常使用显示他王储身份的威尔士亲王纹章戒。图为:红玫瑰和白玫瑰;诺森伯兰郡公爵珀西纹章戒指(1461年);威尔士亲王纹章戒。日本家徽戒指东方的日本,同样有家徽戒指的传统。这些戒指通常由金或银制成,其特点是在金属上雕刻一个小的家徽符号。家徽戒指可作为礼物赠送给婚礼或生日等特殊场合,通常作为传家宝在家族中流传。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包括:菊花,象征长寿和繁荣。日本天皇和皇室成员使用的日本皇印就是一朵多瓣的菊花。樱花或樱花,代表美丽和生死的短暂性,因为所有的花都会凋谢。竹子代表力量和韧性。家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 年)武士和贵族阶层开始使用家徽。这些符号通常被绘制或刺绣在武士武器、服装和盔甲上,以及他们的旗帜、甚至船只和坟墓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士符号的使用开始从武士阶层向普通民众扩散。在江户时代(1603-1868 年),家徽标志的使用变得更加广泛,许多平民将其作为代表其家庭或个人身份的一种方式。在日本社会的等级结构中,"家徽 "是一种表明社会地位的手段,与这一时期的欧洲徽章和氏族徽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农民、妓女到贵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家徽"。这一时期,Kamon 被用于家具和餐具等日常用品上,或和服或羽织夹克等传统服装上。图为:关原合战图屏风 (19世纪);日本武士家族纹章;歌舞伎演员四代目瀬川菊之丞穿着家纹戏服从玉韘到扳指玉韘最初是拉弓时保护手指的护具。中国已知最古老的玉韘,出土于商王后妇好墓,考古发现有明显的使用痕迹。随着周礼的形成,射箭的实用玉韘逐渐衰落,作为装饰的玉韘得到发展,形式上从环状盾形向扁平体发展,最终演变出一种新型的片状佩饰器——“韘形佩”。到了清代,包括乾隆在内的统治者提倡八旗子弟保持骑射传统,玉韘(此时称为扳指)的实用功能一度得到复兴。同时它的装饰功能也进一步发展,在王公贵胄,乃至于全社会中都十分流行。玉韘和扳指为何在东方流行?这是源自于所谓“蒙古拉弓法”(蒙古式撒放)。蒙古拉弓法简而言之,是使用大拇指勾弦的引弓技法,因普遍见于东亚及蒙古地区得名。其适合韧性较好、拉距大的复合性软体弓,即引弓过程中拉力均衡的弓,因此拇指需要更多保护。因此,在蒙古后裔的莫卧儿帝国,保护拇指的弓箭手戒指也同样流行。相对而言,盛行于欧洲的“地中海式撒放”使用食指和中指勾弦引弓,适合单体拉距短的硬弓体类,即用单一木质削磨而成的单体弓。图为:妇好墓出土的商代玉韘;《乾隆皇帝大阅图》(1739 - 1758年);莫卧儿帝国的弓箭拇指戒(17-18世纪)中国的婚戒戒指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成为缔结婚姻的信物,随着漫长的东西方交流逐渐传入中国。早在《晋书·大宛国传》就有记载,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宛国,有着“娶妇先以金同心指环为聘””的习俗。可知汉魏以来,中国人已经了解到了戒指定婚这一“胡俗”。直到唐代,戒指在大部分地区、对大部分人来说,还不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装饰品。而是常作为珍宝或信物使用。(且有很大可能不佩戴在手指,而是系在衣带)。这段时间开始有记载显示戒指成为男女交往的信物,但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如《太平御览 》卷七一八所引《后魏书》说,元树从梁归魏后,将心上人玉儿给他的金指环“寄以还梁,表必还之意”。这是取指环的“环” 与 “还” 同音。《太平广记 》卷三四〇“李章武”条说,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这是取指环的“循环”之意。含义和西方的“婚约” 不尽相同。晚唐时,一些了解西方习俗的士人接受了西方戒指所的“定婚”意义。《云溪友议》卷中“玉箫化”条说,韦皋与玉箫告别 “遂为言约,少则五载,多则七年,取玉箫,因留玉指环一枚”。这里的指环就有了比较明确的“定婚” 的含义。韦皋与玉箫定婚后,韦皋违约不至,玉箫绝食而死。史记玉箫的主人姜氏 “悯其节操,以玉环着于中指而同殡焉” ,即视玉箫为已定婚之人,所以才将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博异志》中“杨知春”条说,墓中的女子“左手无名指有玉环”,说明这位女子是一位已婚妇女。以上记载中,已经明确戒指佩戴中指代表定婚,佩戴无名指代表已婚的含义,说明晚唐人对戴戒指的西方习俗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图为:琅玡王氏家族墓地的金刚石戒指,为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钻戒(约322年);明朝的黄金镶嵌宝石戒指 (1368 - 1644年)爱语戒指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戒指是重要的情节推动工具。那枚镌刻着“Love me,and leave me not” 的戒指,意为爱我,陪伴我。英国人有“爱语”posy戒的潮流,在戒指内圈刻上诗句——虽外人看不到,但有情人心中知道,在贴近无名指通往心脏的那条血管上,有一句滚烫的誓言。然而说到底,在戒指内侧镌刻誓言是法国流行起来的,Posy来自法语Poésy,意为爱的诗句或格言。莎士比亚笔下连意大利人也用上爱语戒指,可见当时的风靡程度。到了19世纪,意大利兴起的复古风潮再次带动了馈赠写有诗句或箴言的戒指的流行,人们仍用拉丁文字样来表达“爱使他们成为一体”或“勿忘我”。然而,这一切对于东方帝国而言,却是那样陌生。它就是逊帝溥仪与婉容的定情戒指,里面写有“Forget Me Not”,意为勿忘我。这是一个近代中国受西方首饰时尚影响的有趣例子,当时溥仪非常信任他的老师庄士敦,这位苏格兰人为紫禁城带来了很多现代新气象,其中也包括了在英国流行了数百年的爱语戒指传统。为大婚订制的戒指其实是一对,另一只里錾刻着:“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出自《尚书·大禹谟》意为尧舜禹托付天下重任,用心专一,守性不移,坚守中道之心。两相比较,可见中西文化之不同。图为:溥仪与婉容的定情戒指。
See more
6.2.2024 • 1 Stunde, 17 Protokoll, 17 Sekunden Vol. 62 李白用陕西话写诗吗?漫谈普通话演变和音韵奥秘 2021年,郭达老师和西安交响乐团合作,用陕西话朗诵了李白的《将进酒》。耳目一新的表演除了广受欢迎之外,也在网上引起很多探讨:有人说长安就在陕西,所以用陕西话念唐诗,才是原汁原味;有人说,河南居于九州之中,被称为 “中州” ,所以河南话才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话;有人说,随着人口迁徙,今天的河南话和古时相比早已面目全非,客家话才保留了古代河洛语音的精髓;也有人指出自己的家乡方言,例如粤语、吴语、闽南语等等,常常包含一些古文的语音和表达,也许自己的家乡话才更接近古人。所以李白到底用什么语言写诗?古代人写诗,是不是也有一个如同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这种古代标准语最接近今天哪里的方言?过去没有录音机,我们如何了解古人的语音?从古到今,各地的语音变迁有没有规律可循?这种变迁对于我们的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本期节目邀请旧体诗的爱好者和创作者王悦笛老师,带大家探究从先秦到现代,从中央到地方的语音演变,以及变迁的语音对中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内容包括:05:43 陕西话还是四川话?探究李白的语言08:42 押韵的依据和文学语音的三大分期12:26 没有录音,现代人如何还原古人发音?22:06 诗经和楚辞:先秦的两种语音体系28:15 秦始皇的口音和汉武帝的文学:大一统下的语音36:26 沪语和日语为何相似?金陵雅言和吴方言的崛起42:09 从四声八病到格律诗:古人对汉语音韵的自觉50:38 汉语声调是否受印度佛教启发形成?56:29 出现了格律诗,古风为什么没有消亡?60:08 《切韵》开启虚拟标准语的时代70:01 京剧、昆曲和诗词吟诵里的古代语音化石84:28 唐以后标准语的变化和北京方言的崛起90:58 老国音:普通话的备选也是韵书最后的余晖94:38 南方方言比北方语言保留更多古汉语发音吗?97:51 迁徙和语音:卷舌音都来自少数民族吗?103:06 现代普通话的审音原则和持续不断的争议110:37 总结几千年来,汉语语音变化的规律-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
See more
11.1.2024 • 1 Stunde, 58 Protokoll, 2 Sekunden Vol. 61 作为奢侈品和艺术品的食物:探究高端农业的演化之路 《吕氏春秋 · 本味篇》记载,商代政治家伊尹把整个人世间比作是做菜的厨房。他认为烹饪的奥妙在于依据阴阳二气的变化和四季的节律去调和五味,让不同的食材在性质上达到平衡——这里面渗透着浓厚的政治意识,所以从《尚书· 顾命》开始,中国人常常把做宰相比作为和羹调鼎。直到今天,中餐都和民族自豪感相绑定。在很多人心中,它绝对是全球美食榜上的第一名。但也有人在走出国门后了解到,世界上很多地方中餐虽然普及,但地位要低于法国和意大利菜。哪怕在亚洲美食里,可能只有日本料理算得上高档,中餐比起印度菜、越南菜、新加坡菜并没有显著的优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我们可以分析很多原因,包括饮食习惯的差异,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大小等等,但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又往往被人忽视的因素在于,现代高端餐饮对于食材的品质有着特别严苛的要求,而高级的稻、麦、牛羊、鸡鸭鱼肉,以及牛奶、水果的出品,依托的不是煎炒烹炸这些厨艺,而是农业上的技术和科研能力。而中国农业的特点,可以用“大而不强”来概括,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为了保障十几亿人都能填饱肚子,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高端农业领域的竞争力。到了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人把目光投向发展中国本土的高端农产品。他们一方面引入海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一方面也传播现代的农业和生态理念,同时还尝试在新型农业当中去融入东方的文明自然观。本期节目,我们邀请长期往来于中日两国之间的国际农食交流促进者,林翔老师,来为大家介绍:什么是高端农业?中国如何打造法国红酒、日本和牛这样的奢侈食品?为什么说发酵食品是食物中的艺术品?现代微生物科学的进步,如何加深我们对发酵的理解?中国能否从基于自然乡土的,内循环的农业经济,转型成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的现代农业经济?这其中日本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全球化的当下,古老东方的生态自然观,可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做出哪些贡献?内容包括:03:08 从弥生飞跃到明治维新:中日两国农业的深厚渊源07:40 论语和算盘:自然经济和传统道德如何拥抱资本主义18:50 小麦的故事:两百万年的历史,世界最普及的主食26:37 馒头、拉面、面包、啤酒:漫谈全球麦面饮食格局36:32 月薪2万吃不起面包?背后是发达国家高度整合的农业42:35 从育种到种植:中国农业科学家推动高端农业的尝试50:20 什么是发酵?为什么说发酵食物是食品中的艺术品?57:46 发酵如何改变食物的口味?64:29 发酵食品如何影响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68:52 肠脑相关理论:思乡之情竟源自肠道菌群的渴望?73:47 从农到食的高端化,中国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
See more
20.12.2023 • 1 Stunde, 24 Protokoll, 16 Sekunden Vol. 60 为艺术投票:当代艺术的重建和年轻一代的选择 什么是艺术?从古典雕塑、架上绘画到行为艺术、生成艺术 —— 不同时代的人,对此有截然不同的理解。但总体而言,几千年来艺术的边界一直在拓展,从强调技艺、装饰和知识,不断延申到强调灵感、直觉和观念。拓展的动力,其实来自于无数的个体,在漫长的时间里,所作出的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选择。选择的方式,则是通过对一件件作品的驻足观看、消费购买、甚至参与创作。可以说,这些对于艺术的欣赏、消费和创作的行为,犹如一张张选票,决定了作品和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位置。 到了今天,前所未有的传媒环境和数字技术又一次颠覆了人们与艺术互动的方式。高高在上的艺术,不再只是殿堂上的陈列、博物馆里的展品,它可以作为数字图像,在手机和电脑上被欣赏;可以融合于各种影视作品,被更多的人观看;也可以融于服装,被人们所穿戴;融于手中的手机壳,时刻陪伴我们左右。所以说艺术的边界还在继续模糊,门槛还在降低,越来越贴近普罗大众的生活。艺术的新定义,或许正在酝酿。而酝酿的过程中,年轻一代对于艺术的喜好,将成为他们手中的选票,参与定义新时代的艺术如何成立。本期节目由国际潮流生活方式品牌CASETiFY冠名播出。CASETiFY 致力聚焦于艺术创作领域,不断发掘与支持本土及全球的艺术群体,共创艺术的无限可能。我们邀请中国作家、青年艺术家张皓宸以及剧谈社的老朋友刘昊老师,和大家聊聊一些当前艺术界的新潮流和新趋势,并且就着年轻一代的兴趣和大家展开探讨。一同观察年轻人的审美、品味、价值观、乃至于生活方式正在如何冲击艺术的边界。内容包括:03:15 艺术的成因:从古到今,哪些因素定义了艺术?13:09 情绪价值、稳定发疯:臭脸小孩投射年轻人的情绪16:20 审美代沟:父母装饰的新家给我暴击22:31 从车站到商业空间,艺术的场景连接人和城市31:31 手机壳是穿搭的组成也是空白的画布34:23 从草间弥生到蔡国强:大艺术家也从跨界受益38:05 话语权、性别、身份:当代艺术主题强调自我43:40 “流浪的树”探讨年轻一代的焦虑和孤独55:02 从夏加尔到坂本龙一:优秀创作中的神性显现62:20 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科班的技法还重要吗? 70:41 年轻人的艺术投资在口罩期持续扩大76:51 消费艺术比投资艺术更加贴近艺术的本心86:03 齐白石和戴泽的成功证明老一辈的艺术也可以吸引年轻人 -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艺术的边界艺术的边界随着时间不断拓展。图为: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杜尚的《L.H.O.O.Q.》;阿布拉莫维奇的《韵律》数字艺术数字艺术(DigitalArt)和生成艺术 (GenerativeArt)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图为:Georg Nees 1965年的生成艺术作品Shotter Gravel;加密朋克 (CryptoPunks)是全球最早的NFT之一,也是以太坊上的初代应用。奈良美智图为:奈良美智标志性的臭脸小孩;那须盐原森林中的奈良美智美术馆 口袋里的殿堂艺术图为:CASETiFY和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及《宫里的世界》推出联名系列艺术跨界图为:草间弥生和奢侈品牌的跨界联名;蔡国强为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制作的烟花“大脚印”《流浪的树》图为:流浪的树|CASETiFY艺术家合作系列手机壳收藏手机壳图为:CASETiFY 和日本艺术家空山基的联名作品老一辈艺术家的新观众图为:戴泽的作品被开发为年轻人喜爱的周边给艺术的未来投票图为:达米安赫斯特的 Currency
See more
20.11.2023 • 1 Stunde, 34 Protokoll, 36 Sekunden Vol. 59 圣贤的教化、名士的反骨、文人的雅趣:探究古琴的历史和隐喻 孔子编订《诗经》,讲述青年男女恋爱的《关雎》被冠于三百篇之首。汉代的匡衡解读说:男女之间婚配生育,是生民之始,万福之原。所以先规范婚姻的条理和顺序,国家的纲纪、教化才能往下推行。那《关雎》如何描述婚姻的条理呢?首先,男方应当主动示爱;如果女方拒绝,不能翻脸,哪怕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也不能强迫。要想办法。什么办法?它说:“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弹奏琴和瑟来和姑娘亲近,然后用钟和鼓使她快乐。在这里,琴瑟和钟鼓是有所递进的:琴瑟是轻乐器,适合表达爱意;钟鼓厚重典雅,适合在婚礼这样的重要场合演奏。这也从侧面反映,古琴在礼乐系统里,处于一个极为特殊的位置: 首先它组成了国家秩序,归根到底服务于一个宏大的约束。但是它又是这个约束中,相对宽松的环节。在可控的情况下,国家允许、甚至鼓励你通过弹琴,去表达爱情或者其他感性的情怀。所以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在理性和感性之间,秩序和叛逆之间摇摆 —— 这种节制的抒情,可控的叛逆,含蓄的激烈,是古琴的特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原国际台欧美音乐频道主持人,也是古琴历史音像研究专家的国鹏老师。为大家讲述2000多年来,古琴的发展变迁和文化喻意。和大家一同走近古琴这件文化地位极为崇高,却又往往表现出叛逆和特立独行的神奇乐器。内容包括:03:36 从伏羲、黄帝到文王、武王:上古圣贤和古琴的起源07:47 既不古老、也不崇高?周朝古琴的考古发现14:20 独尊儒术:孔子的神圣化和汉代士人的乐器拣选27:47 嵇康、陶渊明用行为艺术解构古琴的道德喻意35:59 古琴的形制在南北朝定型41:19 羌笛与秦筝:唐代的外来文化入侵和古琴的第一次危机49:52 从幽兰到减字谱:纸笔如何记录音乐?61:25 传世唐琴:皇家的琴和文人的琴有何不同?67:07 文人的时代,琴棋书画成为知识分子的基本技能77:37 神奇秘谱:古谱的记载开启明代崭新的诠释87:46 王维、李白、白居易、苏轼:谁的琴艺更胜一筹?90:28 古琴在近代的没落和重生97:34 音乐古国,为何在近代被西方音乐全方位碾压?105:28 古琴对今天的人还有什么价值? -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
See more
8.11.2023 • 1 Stunde, 56 Protokoll, 41 Sekunden Vol. 58 人类学家的景德镇攻略:千年瓷都的遗产如何继承? 一千年来,景德镇被中外的各种书信笔记不约而同地描绘成一只吞吐火焰的巨兽。它对工业生产的热情仿佛从20世纪穿越而来 —— 在以耕读传家为正业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毫无疑问是一朵奇葩。可是真正进入20世纪,景德镇并没有演化为一座现代工业之城,反而在洋瓷倾销、战争动乱的背景下,陷入了衰落。今天如果我们再次去往景德镇,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曾经消失的家庭手工作坊,像雨后春笋一样地兴起;传统的坯房、窑房经过改造,也重新回归;甚至古代景德镇的生产、组织、分工的形式和销售流通的机构,也一一重现在我们眼前。为什么有着千年工业传统的瓷都,反而在工业化的时代衰落,又在如今呈现出复古的姿态?这些新兴作坊,和历史上的官窑和民窑有何不同?为什么最辉煌的时代,景德镇没有诞生赫赫有名的陶瓷艺术家?而在今天,知名的陶瓷作者开始涌现?“民间艺人”、“工艺美术师”和“艺术家”这些身份由谁界定?景德镇能不能孕育类似于德国的梅森、唯宝,英国的Wedgwood这些国际品牌? 经历沧海桑田,这里的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还有多少保留? 如果我们去景德镇游玩,哪些景观可以重点观看?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著名的陶瓷史专家、人类学学者方李莉老师,以一千年来,景德镇制瓷业的辉煌、衰败和复兴为主线,为我们讲述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除了陶瓷,我们也将探讨景德镇人文景观、生产组织、群体经验、价值观念的变迁,乃至于城市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为大家呈现历史的遗产如何在今天的世界被继承和重构。内容包括:04:05 景德镇制瓷的起源和唐代的窑址07:41 元青花:文化和技术双重突破孕育超级商品19:11 景德镇-洛可可-小红书:时尚在古今东西间轮回27:54 官窑的建立:从百花齐放到一枝独秀35:35 登峰造极:帝王的品味与传奇督陶官的才能42:20 西方瓷器冲击下,日本走上了新道路50:05 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文人尝试挽救景德镇颓势58:05 民艺运动vs丑拙审美: 日本与中国的美学和政治72:16 仿古、景漂、后工业:景德镇复兴的人类学研究95:31 大品牌还是小作坊: 什么是景德镇的未来?107:36 景德镇美食美景攻略-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
See more
19.10.2023 • 1 Stunde, 54 Protokoll, 18 Sekunden Vol. 57 佛像的蜕变:探访丝绸之路上的佛窟遗址与文明流动 被誉为“影像艺术之父“的韩裔艺术家白南准,在50多年前推出了重要的艺术系列《电视佛》。这套作品包含佛像、电视和摄像机三个元素:佛像在静坐,摄像机拍摄佛像,拍摄的画面又呈现在佛像对面的电视上,让佛与自己的影像进行对视。所以这个对视,同时具有观照、对峙和谈判的意味—— 既是实体与影像的相对,也是东方古老宗教和西方前沿科技的相对,还是传统信仰中的偶像崇拜与现代景观社会影像崇拜的相对。而佛陀在沉思,观看自己,也观看众生,似乎暗示或许存在着某种超越性的智慧,可以打破对峙的僵局,连接东方和西方,连接人类的过去和未来。半个世纪过去,《电视佛》超前的观念和融多元文化于一体的特质在今天仍然颇具先锋性。但有趣的是,这种先锋性并非白南准的独创,而是佛像艺术共有的基因。事实上,从近2000年前第一尊佛像诞生以来,无数的人们就在其中倾注了每一个时代的领先科技和前沿观念,并且承载了东西方文明流动的血液。本期节目,我们邀请《造像之美:从犍陀罗到龙兴寺的佛造像艺术》一书的主编王凯老师,跟随佛像的线索走上丝绸之路: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出发;前往第一尊佛像的诞生之地健陀罗;再经过阿富汗,新疆、甘肃,到达山西;走进河南、河北的中原腹地,最后到达山东的海滨,远眺日本和朝鲜半岛。和大家一起寻访阿旃陀、巴米扬、克孜尔、天梯山、麦积山、莫高窟、云冈、龙门、响堂山、龙兴寺等等这这一路上的佛窟和佛寺的遗址。我们将看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如何随着技术的传播,人口的迁徙,信仰的变化、政治的需要,在佛像中点点滴滴地注入属于自己的创造,成就璀璨的造像之美。内容包括:03:49 “邪命外道”的修行窟:荟萃古老印度的哲学与信仰07:42 阿旃陀奇观和佛窟的几种功能15:02 亚历山大东征与第一尊佛像的诞生23:57 商人与佛教:佛像如何由犍陀罗传遍世界26:29 战火的残留:巴米扬大佛和绍托尔佛寺遗址38:05 从希腊爱神到佛教飞天:米兰佛寺的图像嬗变43:18 克孜尔石窟:进入华夏的重要第一站55:32 信仰在五胡十六国的黑暗时代树立61:35 天梯山、炳灵寺和凉州模式:华夏首个佛窟范式74:28 鲜卑汉化:动荡政局酝酿了石窟的绚烂高峰85:23 云冈:昙曜五窟开启神佛与帝王的交汇102:06 迁都洛阳:龙门石窟的几个巅峰114:37 莫高窟的由来:东方创造的反向辐射122:58 麦积山的“东方微笑”:佛像中的人类感情129:47 资治通鉴记载响堂山的秘密灵柩竟然真实存在?144:27 从犍陀罗到龙兴寺印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造像之美:从犍陀罗到龙兴寺的佛造像艺术》《造像之美:从犍陀罗到龙兴寺的佛造像艺术》是嘉宾王凯老师和他的团队花费7年,走访海内外50多个石窟和博物馆,所打造的书籍。为大家梳理了以佛像为载体的东西方文明互鉴。本书的内容包括:第一尊佛像如何诞生;佛像怎么沿着丝绸之路一路东传;一直到北朝晚期,又如何在民族化的过程中发生各种艺术演变等。印度最古老的石窟开凿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位于现代印度东北部恒河流域比哈尔邦的巴拉巴尔山石窟。这些古老的石窟是古印度生活派(被佛教称为“邪命外道”)僧侣的修行窟。后来佛教徒逐步接受了生活派这种在风景秀美、远离尘嚣、清静无扰的山中开窟修行和礼拜的做法,形成了早期佛窟。早期的佛教徒在佛窟的四壁,以绘画和雕塑为装饰,他们遵从佛陀本人的要求,不对佛进行塑像,而使用脚印、菩提、金刚座、法轮等符号和窣堵坡(塔的前身)来代表佛的存在。图为:脚印、菩提树、窣堵坡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希腊的文化、审美和技艺因此流传到印度东北部的犍陀罗地区。希腊特有的雕塑技艺随后被应用在佛教造像上。除了希腊化的面庞五官和衣着纹饰这些表层特征,犍陀罗佛像更从西方引进了带有古典几何学特征的度量和塑像美学。 图为: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帝国犍陀罗地区和2-3世纪的灰色片岩犍陀罗弥勒菩萨像对比公元2-3世纪贵霜王朝塑造的立佛穿着和公元14-37年罗马皇帝提比略的托加袍位于今天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市南郊哈达村的绍托尔佛寺遗址,出土了一组公元2世纪的泥塑佛像。主尊为犍陀罗风格的佛陀坐像,两边的胁侍菩萨分别是希腊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与宙斯的女儿,命运女神堤喀。这组特殊的佛像在1992年被塔利班炸毁,如今只留下模糊的照片。公元前9-12世纪的的古希腊陶罐瓶画“贝列突袭西谛斯”;约公元3世纪新疆米兰佛寺壁画“带翅膀的天使”;拜城克孜尔石窟壁画飞天“凉州模式”佛教传播到甘肃,受到东方审美和理念的影响就越来越多,逐渐就形成了不同于犍陀罗的造像模式。其中最早期的一个样式,是考古泰斗宿白先生总结的“凉州模式”。而河西武威的天梯山石窟则是凉州模式的起源地。凉州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有设置大像的佛殿窟,较多的是方形或长方形平面的塔庙窟。塔庙窟窟内的中心塔柱,每层上宽下窄,有的方形塔庙窟设有前室。 (2)主要造像题材有释迦、交脚菩萨装弥勒。其次有佛装弥勒、思惟菩萨和成组的十方佛。造像除成组的十方佛外,皆为坐像。 (3)窟壁主要画千佛。文殊山前山千佛洞千佛中现说法图,壁下部出现供养人行列。 (4)边饰花纹有两方连续式的化生忍冬。 (5)佛和菩萨面相浑圆,眼多细长形型,深目高鼻,身躯健壮。菩萨、飞天姿态多样,造型生动。飞天形体较大。图为: 天梯山石窟中心柱和壁画开凿于西秦(420)的炳灵寺石窟第169窟和墨书题记 云冈石窟中的昙曜五窟“秀骨清像”与“褒衣博带”龙门石窟古阳洞;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牛橛造像记》龙门石窟宾阳洞的《帝后礼佛图》和巩义石窟 的《帝后礼佛图》《牛橛造像记》;莫高窟156窟 出土的《莫高窟题记》;莫高窟出土的北魏时期绣品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共同证明了,莫高窟的开凿,很大程度受到北魏时期,来自东方山西地区的平城云冈佛窟模式的影响。被称为“东方微笑”的麦积山石窟塑像,原型据说来自于西魏皇帝元宝炬的皇后乙弗氏。作为神佛的塑像,却充满人类之美,因此常被与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的“蒙娜丽莎”相提并论。响堂山石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载了一则秘闻。公元547年,东魏权臣高欢去世,其子高澄在漳水西侧建造了一座帝王级的大墓,声势浩大地将高欢埋葬其中。同时高澄又秘密派人在响堂山石窟里开凿出一个墓穴,将高欢的真实灵柩葬在了响堂山。为了保守秘密,高澄杀死了所有参与的工匠,但其中一个工匠把秘密告诉过自己的儿子。北齐国祚只有二十七年,北齐灭亡后,这名工匠的儿子就偷偷进入石窟寺,凿开高欢的墓穴,盗走了随葬的金银财宝。这个传说中的高欢墓洞就是北响堂山石窟的一号窟的大像库。我们今天在北响堂山一号大像窟的中心塔柱上方,能够看到三面各开凿了四个小龛。而其中右侧一面的四个小龛里,只有三个小龛有主尊佛像,另一个小龛是一个空旷的空间,可以容纳一具棺木。 意味着司马光的记载有可能是真实的。 图为:响堂山石窟9窟
See more
21.9.2023 • 2 Std., 32 Protokoll, 24 Sekunden Vol. 56 繁花迷人眼:金宇澄的图画剧场和文学演出 作家金宇澄在他的小说《繁花》里,以上海为舞台,演出了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市井生活、都市传说、往日旧梦和各种斑斓记忆,宛如一场传奇迭生的戏剧。作为画家的金宇澄,同样用他的画笔,创造了一场繁花似锦的戏剧。他的图画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又糅合了象征与神秘的意味,此起彼伏、层层推进,共同组成一个独具魅力的叙事宇宙。今年8月到10月底,“繁花——金宇澄个展”在北京南池子美术馆举办,集中呈现了金宇澄近十年创作的一百余幅作品。本期节目,我们邀请金宇澄老师和策展人谢晓冬老师围绕这次画展,向大家介绍文学家金宇澄的绘画生涯,并且探讨文学和艺术千丝万缕的关联。内容包括:02:32 螃蟹和镰刀:金宇澄在自画像里投射怎样的自我?06:38 从东北到上海,从无花果到繁花:跨越半世纪的创作准备12:24 “早年如果接触更多做美术的朋友,可能就选择画画了”21:17 十年间,多种媒材和风格共同搭建复杂的叙事宇宙24:30 洗牌年代,艺术家的创作也不得不变36:00 天真质朴、老奸巨猾:金宇澄的绘画和文字气质略相仿佛44:50 文学与插图:分道扬镳的亲兄弟49:54 上海是浩瀚的奇观,艺术家只呈现邮票大小的地方55:50 手、马、美女:解读金宇澄绘画的符号系统和文学隐喻67:36 画家和作家一样,必须找到自己的语言78:31 如何在古今中外的绘画谱系中定位金宇澄的坐标? -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自画像》《梧桐与无花果》《沙发》《一栋欧式建筑》、《静安寺》、《北风》中的“手”《滑轮》、《舞蹈》、《阳台》中的“模特”繁花插图《麦地午餐》《理想》《街景》、《红》中的“马”《1933年第一屠宰场》 猫《彼岸》、《白鲸》
See more
27.8.2023 • 1 Stunde, 29 Protokoll, 27 Sekunden Vol. 55 惠能之谜:层层累加的禅宗传说与绵延千年的开悟之旅 禅宗起源于印度,南北朝时期,经由南天竺高僧菩提达摩带入中国。一千多年来,它不断吸收中国的哲学和艺术思想,在本土发展为一支具有独特精神意趣的宗派,从中衍生的禅文化,更是覆盖到哲学、诗歌、绘画、书法、武术、品茶、音乐、医学等方方面面,与中国人的生活水乳相融。因此禅宗被视为佛教中国化的体现,至今延绵不绝。禅宗在中国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六祖惠能的改造。他废除“一代只许一人”的陈规,齐头并传,让“禅”的理念开枝散叶;他“顿悟成佛”的主张,在整个社会,尤其是草根群体、人民大众之中广受欢迎;而惠能本人的传奇故事,例如他作为不识字的文盲,居然胜过博学多才的师兄,得到衣钵传承;例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子,都被记录在一本叫做《坛经》的书中,在世间流传1000多年,成为了妇孺皆知的传说。 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中许多早期版本的《坛经》横空出世。这些敦煌版《坛经》有许多细节与传世版本不尽相同,引发了学者对六祖传说的怀疑。特别是1930年胡适在《神会和尚遗集》中提出了 “六祖坛经乃是后人自由捏造” 的观点,一经发表,就在在历史学和宗教界引起轩然大波。很多著名学者、高僧大德,包括钱穆、陈寅恪、印顺法师和日本的铃木大拙等,都对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驳斥,甚至口不择言,到了大失学者风度的地步 —— 情绪的背后,不仅仅涉及学术纷争,更指向了生命的价值在何处安放的问题。本期节目我们邀请栗强老师来为我们讲解这段公案。栗老师将结合现代文献学和佛教本身的原理为我们解读:六祖惠能何以成名?他的神话是否由后人自由捏造?文盲成为佛学大师,究竟有没有可能?什么是开悟?开悟有没有宗教之外的解释,乃至科学上的依据? 为什么开悟一事,如此牵动知识分子的情绪?以及最为重要的问题:惠能大师的理论,能给我们宗教以外的普罗大众,带来怎样的帮助?内容包括:00:15 越熟悉,越陌生:真实的玄奘与惠能都被传说挤压08:49 接过五祖衣钵:惠能学禅经历与孙悟空串戏17:45 佛祖袈裟的归宿:武则天和禅宗的渊源与疑惑31:08 王维、柳宗元、刘禹锡:惠能成名的三大助力37:05 传世、敦煌、东渡文献互证,揭示惠能传说九大疑点54:45 禅的成功学:为什么说坛经是劳动人民的佛经?60:05 菩提明镜之喻:敦煌偈子显示惠能并非文盲65:56 从柏拉图到贝多芬:开悟是神的显现还是脑的觉醒76:16 禅宗善恶观:“善有善报”还是 “善不受报” ? 84:08 谢灵运论吾国与吾民:顿悟和渐悟折射东西方差异 94:32 思考、知道、觉知:认知的三个层次99:54 知识无法通向智慧?禅学否定学者的生命价值?111:00 惠能与玄奘:漫长的开悟之旅,歧路终将汇合-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
See more
Vol. 54 河西往事:开拓西域的风云史诗与小人物的边塞生活 河西走廊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通道,也是丝绸之路东段最关键的节点。汉朝在对抗匈奴的过程中,为了加强边境管理,在河西先后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再加上玉门关和阳关,就构成“河西汉塞”这一长城防御体系的前沿,也是整个王朝的西北门户。武帝、宣帝、明帝、卫青、霍去病、窦固、窦宪… 这些天之骄子在西北边疆叱咤风云的往事,在两千年前被史书所记载,又在历朝历代又被人们所传诵。然而真正奠定国家版图的,不光是大人物名垂青史的英雄时刻,也在于无数小人物,在战争之后进行的驻守、巡逻、修建道路、引水灌溉、屯田,兴建要塞等等一系列长达数百年漫长而枯燥的屯戍工作。但是参与屯戍的大多底层士卒们的平凡经历,却早已被边疆的黄沙所掩埋。20世纪初,随着斯坦因在敦煌的探索发现, “河西汉简” 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接下来100年里,河西地区陆续出土了数万枚敦煌汉简、居延汉简,其中包含大量的诏书、律令、司法文书、簿籍、符传、私信及典籍等,为我们展现了汉代边郡的官僚系统、候望系统、屯兵、屯田、仓库、邮驿等方方面面的重要信息。本期节目,我们邀请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焦天然老师,结合她对居延汉简的研究和释读,带我们回到中国大规模开拓西方边境的时代。为我们讲述:边境的诸侯,如何在乱世中搅动风云;中层的军官,如何利用经济诉讼进行职场斗争;底层的士卒,有着怎样的衣食住行和家庭生活,他们如何接受教育,如何获得升迁… 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述,为大家建立对于“河西”更加真实、全面、立体的想象。内容包括00:10 唐宋之间的鬼故事,无意揭开西北边境的风云往事07:07 武皇开边:简述汉朝与匈奴的百年战争14:52 世界之外还有世界,张骞归来改变了汉朝的时间表21:29 何为简牍: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如何相互印证29:08 从敦煌到额济纳:百年间陆续出土的河西汉简37:37 侯望系统:边境特殊的武官体系45:12 “河西五郡大将军”窦融经略河西的故事66:00 边塞武官职斗记:被经济官司牵连落马的甲渠候82:43 由简牍中零星拼凑乱世中几位士卒的人生-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特别感谢 梁喜另外向大家推荐一档我的新节目:《捷伴之声》。 本节目由保时捷数字科技、保时捷中国车主俱乐部与JustPod联合呈现。从无人区遇狼到南极冰川,有哪些独特的露营体验?生酮饮食、16+8到底是噱头,还是真的对健康有效?关注具体的生活话题,随时随地收获新知与乐趣。节目由PorCast小程序独家播出,欢迎大家收听。
See more
6.7.2023 • 1 Stunde, 43 Protokoll, 22 Sekunden Vol. 53 从王维、杜甫到白居易、苏东坡:诗人如何塑造理想家园 在昆曲《牡丹亭》的开头,汤显祖讲了一个很美的故事:少女杜丽娘在一个偶然的春天,偷偷跑进自己家的园林,游览了满园春色,看到了姹紫嫣红的良辰美景。但是故事里存在一个明显的bug,就是杜丽娘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从小生活的的家中,有这么一个园子? 之所以要设计不合理的桥段,是因为17世纪的中国上层社会,充斥的禁欲主义和道德训诫达到了反人性的程度。所谓“游园” ,其实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故事,讲的是知识分子对社会规训和压抑的反抗。突然之间,我正视了自己的欲望,对春色和春情的迷恋非但不羞耻,甚至是美好的。这是一种对自我的重现发现 —— 园林一直在我的家中,在我的心中,为什么我视而不见?不是园林有问题,而是我的心被蒙蔽了。所以在这个超现实的桥段中,园林是赤子之心的隐喻,也比喻了精神的避难所和理想的栖息之地。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四要素。但是在物质因素之上,园林最核心的价值在于文化内涵。这些内涵由历史上无数文人集体所构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王维、杜甫、白居易和苏东坡这四位文化巨人。他们把自己的品味,乃至于性格注入到园林审美之中,赋予了园林以生命。无论是王维的“无人无我”之境,杜甫与自然的对峙和注定失败的驯化,白居易的“中隐”观,还是苏东坡的人文倾向和寻找心之安处的理想 —— 这些理念在矛盾中统一,在统一中发展,最终把园林变成一个可以寄托心灵境界的理想家园,为历朝历代的文人遮风避雨。今天,我们邀请王悦笛老师结合自己的博士论文,为大家介绍这四位诗人的文学和园林美学,尝试为大家勾勒,什么是中国文人园林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内容包括:04:02 园林不只是物理空间,也是思想观念的集合10:20 从狩猎集会到帝王修仙,园林内涵几经演变17:50 明清园林可以亲至,唐宋园林只能神游23:46 辋川别业:得自天成还是人造景观?27:01 “无人、无我” :王维自然美学的两个关键词35:15 杜甫:以一身一园之渺小对抗整个自然江山45:41 王维与杜甫的矛盾,统一于白居易 “中隐” 之说52:15 刚柔、盛衰、虚实:白居易的三种美学意识63:25 没有园林的苏东坡是最懂园林的人80:12 苏轼让园林全面超越物质,成为精神的家园- 制作团队 -美术设计 子鹤后期制作 孙称
See more
17.6.2023 • 1 Stunde, 35 Protokoll, 33 Sekunden Vol. 26 沉船宝藏、唐代阿拉伯贸易和克莱奥帕特拉的针 上世纪90年代,印尼苏门答腊一带的海岛上,流传着一个宝藏传说。据说渔民在附近海域打渔和采海参时,经常发现精美的瓷器碎片。于是当地人断定,水下一定有满载珍宝的沉船。这个传闻在1998年吸引了德国商人蒂尔曼·沃特方。他雇佣的打捞队历时三年,竟然连续发现三艘不同时期的古代沉船,分别是明代的鹰潭号、宋代的马热尼号,和我们今天的主角,唐代沉船黑石号。 随着黑石号一同出水的,还有六万多件唐代即将销往阿拉伯世界的商品。 这六万多件商品以瓷器为主,同时因为瓷器是中国古代商业活动和艺术文明的重要载体。所以这艘沉船的发现,也为还原中古时期的生活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视角。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原南京博物院特聘研究员、大羿拍卖学术顾问汤伟建老师和剧谈社的老朋友栗强老师,结合自己的亲历见闻,由黑石号沉船聊起,为大家介绍瓷器外销的历史;以及自中古以来,从东非海岸、西亚、到中国、乃至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多种文明如何在贸易和战争中彼此交汇融合,构成一个丰富的商业世界。内容包括02:08 来自远方的委托:中国陶瓷界参与黑石号发现05:41 唐代有没有青花瓷?黑石号给出答案10:10 唐代扬州港,独占天下三分之二的繁华13:14 打包3200万美元出售,对90年代中国却是天价19:18 黑石号商品揭示唐朝和西亚的市民生活24:09 唐朝阿拉伯商业航线和波斯湾超级贸易港31:02 “军持”的流传与误解,是对文化研究的重要启示41:30 大唐与阿拉伯的交往和中古陆地贸易到海洋贸易的转换49:35 瓷器外销:外销的是瓷器、输出的是文化53:20 大航海时代和中国瓷器贸易的二次飞跃65:05 走出时间胶囊:一千年间,瓷器如何改变? 注:50分41秒栗老师口误将卡地亚说为蒂凡尼。 黑石号黑石号是一艘公元830年左右行驶于唐朝和阿拉伯世界之间的商船,返航途中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一带触礁沉没。 沉船于1998年被德国商人蒂尔曼·沃特方发现。黑石号的出水文物多达六万余件,以陶瓷为主,包括5.65万件长沙窑瓷器,200件越窑青瓷,350件北方白瓷,200件白釉绿彩陶瓷和700余件广东窑口烧制的粗糙瓷器。此外,船上也装有金银器、香料、树脂和用于压舱的金属锭等。 图为:黑石号沉船、阿曼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造的等比例黑石号复原唐青花青花瓷以钴蓝为原料,在白瓷上绘画烧制。白地蓝花的青花是中国审美的代表。长期以来,对青花瓷的起源说法不一。有学者结合扬州、洛阳等地的出土的残片认为,早在9 – 10世纪的唐代就诞生了青花瓷。 1999年,黑石号出水三件完整的巩县窑唐青花瓷器,给唐青花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例证据。 图为:黑石号出水的巩县窑唐青花瓷器白釉绿彩划花龙首执壶白釉绿彩划花龙首执壶,又名“勿里洞壶”。为黑石号出水,是一件高约一米的白釉绿彩带把的陶瓶。器型并非中国瓷器所有,疑似为西亚人订制。图为:白釉绿彩划花龙首执壶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为圆弧形盖,盖钮作回首鸟形。盘口,束颈,圆鼓腹,平底。瓷胎白中略带灰色,外施青黄色釉。上腹一周贴塑四个铺首、两尊佛像、两个双首连体鸟,排列整齐,间隔有序,均以褐彩勾勒。胎上通体绘有褐彩纹饰,笔墨流畅,气韵生动,是我国迄今所见以绘画技术美化瓷器的最早器物,堪称早期瓷器中的艺术珍品。该器于1983年出土,精湛的釉下彩绘工艺,改变了人们对釉下彩工艺始于唐代的认识,把我国釉下彩绘工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五百年。图为: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长沙窑黑石号出水的六万多件瓷器中,有五万多件来自长沙窑。 长沙窑也叫铜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后经历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图为:长沙窑生产带有阿拉伯风格的瓷器、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茶盏子》题记铭碗、“君生我未生”诗文壶 (非黑石号出水)江心镜黑石号出水包括中国和南亚风格的30枚铜镜。 其中一面扬州生产的“江心镜”最为引人注目。铜镜大约制造于759年,铭文为“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扬子江心百炼造成”,镜面带有四神和八卦纹饰,类似铜镜在唐代曾用于出海远航时的祭祀活动。图为:江心镜军持(Kundika)军持是一种瓷器,最初可能起源于东南亚。 流传到印度成为普遍流行的日用品,可用来取水和蓄水。其后佛教徒赋予军持宗教意义。传向中国后,逐渐成为法器。有学者认为清代皇帝在重要活佛转世的辨别过程中,听取“诸佛法断”择别人间化身的圣物“贲巴瓶”,就源自佛教对军持的使用, 甚至可以说本身就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单口军持。唐代以来,中国制造的军持被销往世界各地。但随着功能的变化,中国本土制造的军持形状也不断改变。而在朝鲜半岛则保留了古印度形质的军持。 图为:公元950 – 1000年朝鲜半岛制造的军持; 1100 – 1200朝鲜半岛制造的军持;乾隆粉彩莲花纹贲巴瓶军持奥义 (Kundika Upanishad)奥义书是古印度的经典文献,一般统称为吠陀文献,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重要的经典依据。 内容包括了祭祀仪轨、形而上的哲学、冥想、以及对神秘主义的研究等等。奥义书在历史上往往是秘传,只传授给给儿子或入室弟子。 它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可以大概地用易经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来类比。 在众多奥义中,竟然包括“军持奥义”,可见军持在古印度生活中的重要性。 以下为军持奥义的英文翻译节选: “Om ! Let my limbs and speech, Prana, eyes, ears, vitality And all the senses grow in strength.All existence is the Brahman of the Upanishads.May I never deny Brahman, nor Brahman deny me.Let there be no denial at all:Let there be no denial at least from me.May the virtues that are proclaimed in the Upanishads be in me, Who am devoted to the Atman; may they reside in me.Om ! Let there be Peace in me !Let there be Peace in my environment !Let there be Peace in the forces that act on me !”此外,著名哲学家徐梵澄先生曾挑选50篇奥义,翻译成《五十奥义书》(可惜未包括军持奥义)。以下是《五十奥义书》中对古印度仪轨的记载: 乃于向晨之际,溶酥油如羹糜,辄勺此羹糜一杓而灌之于火,祝曰:“献与火神!娑诃!献与爱神!娑诃!献与太阳神,真生所属者!娑诃!”灌献已,勺而啜之。啜之已,授与其妇。盥水已,以瓶盛水,以水三洒其妇而祝日:“维施涡婆苏,起起由此去,且往求他女,丰容盛青者。使此妇与夫,伉俪能共处!”以下为这段文字的英文版本:In the very morning he purifies the clarified butter according to the mode of Sthalipaka, and offers Sthalipaka oblations again and again, saying, 'Svaha to fire, Svaha to Anumati, Svaha to the radiant sun who produces infallible results'. After offering, he takes up (the remnant of the cooked food), eats part of it and gives the rest to his wife. Then he washes his hands, fills the water-vessel and sprinkles her thrice with that water, saying. "Get up from here, Visvavasu, and find out another young woman (who is) with her husband.瓷器的双向文化交流瓷器贸易并不是中国单向的文化输出,而是中外双向的文化交流。一方面,西亚的琉璃和低温彩釉生产技术启发了北朝的白釉绿彩、唐三彩、唐青花等瓷器品种;元青花的钴料来自中东;珐琅彩瓷器的珐琅彩原料引自欧洲。另一方面,中国瓷器也在世界各地成为日用品、财富的象征、装饰品甚至货币和丧葬用品,深刻改变了各国的物质文化生活。 图为:模仿康熙五彩磁盘的卡地亚化妆盒、青花蘸水笔筒、被奥斯曼帝国镶嵌红宝石的万历瓷碗。 克莱奥帕特拉的针 (Cleopatra's Needle)来自古埃及的方尖碑,实际历史比埃及艳后克莱奥帕特拉还要古老一千年,在19世纪分别重新竖立在伦敦、巴黎与纽约。其中,伦敦的方尖碑下有一枚时间胶囊,里面放着12张维多利亚时期全英国最美丽的女人的照片。 图为:泰晤士河边的“克莱奥帕特拉的针”
See more
22.11.2021 • 1 Stunde, 11 Protokoll, 2 Sekunden Vol. 26 沉船宝藏、唐代阿拉伯贸易和克莱奥帕特拉的针 上世纪90年代,印尼苏门答腊一带的海岛上,流传着一个宝藏传说。据说渔民在附近海域打渔和采海参时,经常发现精美的瓷器碎片。于是当地人断定,水下一定有满载珍宝的沉船。这个传闻在1998年吸引了德国商人蒂尔曼·沃特方。他雇佣的打捞队历时三年,竟然连续发现三艘不同时期的古代沉船,分别是明代的鹰潭号、宋代的马热尼号,和我们今天的主角,唐代沉船黑石号。 随着黑石号一同出水的,还有六万多件唐代即将销往阿拉伯世界的商品。 这六万多件商品以瓷器为主,同时因为瓷器是中国古代商业活动和艺术文明的重要载体。所以这艘沉船的发现,也为还原中古时期的生活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视角。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原南京博物院特聘研究员、大羿拍卖学术顾问汤伟建老师和剧谈社的老朋友栗强老师,结合自己的亲历见闻,由黑石号沉船聊起,为大家介绍瓷器外销的历史;以及自中古以来,从东非海岸、西亚、到中国、乃至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多种文明如何在贸易和战争中彼此交汇融合,构成一个丰富的商业世界。内容包括02:08 来自远方的委托:中国陶瓷界参与黑石号发现05:41 唐代有没有青花瓷?黑石号给出答案10:10 唐代扬州港,独占天下三分之二的繁华13:14 打包3200万美元出售,对90年代中国却是天价19:18 黑石号商品揭示唐朝和西亚的市民生活24:09 唐朝阿拉伯商业航线和波斯湾超级贸易港31:02 “军持”的流传与误解,是对文化研究的重要启示41:30 大唐与阿拉伯的交往和中古陆地贸易到海洋贸易的转换49:35 瓷器外销:外销的是瓷器、输出的是文化53:20 大航海时代和中国瓷器贸易的二次飞跃65:05 走出时间胶囊:一千年间,瓷器如何改变? 注:50分41秒栗老师口误将卡地亚说为蒂凡尼。 黑石号黑石号是一艘公元830年左右行驶于唐朝和阿拉伯世界之间的商船,返航途中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一带触礁沉没。 沉船于1998年被德国商人蒂尔曼·沃特方发现。黑石号的出水文物多达六万余件,以陶瓷为主,包括5.65万件长沙窑瓷器,200件越窑青瓷,350件北方白瓷,200件白釉绿彩陶瓷和700余件广东窑口烧制的粗糙瓷器。此外,船上也装有金银器、香料、树脂和用于压舱的金属锭等。 图为:黑石号沉船、阿曼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造的等比例黑石号复原唐青花青花瓷以钴蓝为原料,在白瓷上绘画烧制。白地蓝花的青花是中国审美的代表。长期以来,对青花瓷的起源说法不一。有学者结合扬州、洛阳等地的出土的残片认为,早在9 – 10世纪的唐代就诞生了青花瓷。 1999年,黑石号出水三件完整的巩县窑唐青花瓷器,给唐青花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例证据。 图为:黑石号出水的巩县窑唐青花瓷器白釉绿彩划花龙首执壶白釉绿彩划花龙首执壶,又名“勿里洞壶”。为黑石号出水,是一件高约一米的白釉绿彩带把的陶瓶。器型并非中国瓷器所有,疑似为西亚人订制。图为:白釉绿彩划花龙首执壶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为圆弧形盖,盖钮作回首鸟形。盘口,束颈,圆鼓腹,平底。瓷胎白中略带灰色,外施青黄色釉。上腹一周贴塑四个铺首、两尊佛像、两个双首连体鸟,排列整齐,间隔有序,均以褐彩勾勒。胎上通体绘有褐彩纹饰,笔墨流畅,气韵生动,是我国迄今所见以绘画技术美化瓷器的最早器物,堪称早期瓷器中的艺术珍品。该器于1983年出土,精湛的釉下彩绘工艺,改变了人们对釉下彩工艺始于唐代的认识,把我国釉下彩绘工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五百年。图为: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长沙窑黑石号出水的六万多件瓷器中,有五万多件来自长沙窑。 长沙窑也叫铜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后经历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图为:长沙窑生产带有阿拉伯风格的瓷器、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茶盏子》题记铭碗、“君生我未生”诗文壶 (非黑石号出水)江心镜黑石号出水包括中国和南亚风格的30枚铜镜。 其中一面扬州生产的“江心镜”最为引人注目。铜镜大约制造于759年,铭文为“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扬子江心百炼造成”,镜面带有四神和八卦纹饰,类似铜镜在唐代曾用于出海远航时的祭祀活动。图为:江心镜军持(Kundika)军持是一种瓷器,最初可能起源于东南亚。 流传到印度成为普遍流行的日用品,可用来取水和蓄水。其后佛教徒赋予军持宗教意义。传向中国后,逐渐成为法器。有学者认为清代皇帝在重要活佛转世的辨别过程中,听取“诸佛法断”择别人间化身的圣物“贲巴瓶”,就源自佛教对军持的使用, 甚至可以说本身就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单口军持。唐代以来,中国制造的军持被销往世界各地。但随着功能的变化,中国本土制造的军持形状也不断改变。而在朝鲜半岛则保留了古印度形质的军持。 图为:公元950 – 1000年朝鲜半岛制造的军持; 1100 – 1200朝鲜半岛制造的军持;乾隆粉彩莲花纹贲巴瓶军持奥义 (Kundika Upanishad)奥义书是古印度的经典文献,一般统称为吠陀文献,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重要的经典依据。 内容包括了祭祀仪轨、形而上的哲学、冥想、以及对神秘主义的研究等等。奥义书在历史上往往是秘传,只传授给给儿子或入室弟子。 它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可以大概地用易经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来类比。 在众多奥义中,竟然包括“军持奥义”,可见军持在古印度生活中的重要性。 以下为军持奥义的英文翻译节选: “Om ! Let my limbs and speech, Prana, eyes, ears, vitality And all the senses grow in strength.All existence is the Brahman of the Upanishads.May I never deny Brahman, nor Brahman deny me.Let there be no denial at all:Let there be no denial at least from me.May the virtues that are proclaimed in the Upanishads be in me, Who am devoted to the Atman; may they reside in me.Om ! Let there be Peace in me !Let there be Peace in my environment !Let there be Peace in the forces that act on me !”此外,著名哲学家徐梵澄先生曾挑选50篇奥义,翻译成《五十奥义书》(可惜未包括军持奥义)。以下是《五十奥义书》中对古印度仪轨的记载: 乃于向晨之际,溶酥油如羹糜,辄勺此羹糜一杓而灌之于火,祝曰:“献与火神!娑诃!献与爱神!娑诃!献与太阳神,真生所属者!娑诃!”灌献已,勺而啜之。啜之已,授与其妇。盥水已,以瓶盛水,以水三洒其妇而祝日:“维施涡婆苏,起起由此去,且往求他女,丰容盛青者。使此妇与夫,伉俪能共处!”以下为这段文字的英文版本:In the very morning he purifies the clarified butter according to the mode of Sthalipaka, and offers Sthalipaka oblations again and again, saying, 'Svaha to fire, Svaha to Anumati, Svaha to the radiant sun who produces infallible results'. After offering, he takes up (the remnant of the cooked food), eats part of it and gives the rest to his wife. Then he washes his hands, fills the water-vessel and sprinkles her thrice with that water, saying. "Get up from here, Visvavasu, and find out another young woman (who is) with her husband.瓷器的双向文化交流瓷器贸易并不是中国单向的文化输出,而是中外双向的文化交流。一方面,西亚的琉璃和低温彩釉生产技术启发了北朝的白釉绿彩、唐三彩、唐青花等瓷器品种;元青花的钴料来自中东;珐琅彩瓷器的珐琅彩原料引自欧洲。另一方面,中国瓷器也在世界各地成为日用品、财富的象征、装饰品甚至货币和丧葬用品,深刻改变了各国的物质文化生活。 图为:模仿康熙五彩磁盘的卡地亚化妆盒、青花蘸水笔筒、被奥斯曼帝国镶嵌红宝石的万历瓷碗。 克莱奥帕特拉的针 (Cleopatra's Needle)来自古埃及的方尖碑,实际历史比埃及艳后克莱奥帕特拉还要古老一千年,在19世纪分别重新竖立在伦敦、巴黎与纽约。其中,伦敦的方尖碑下有一枚时间胶囊,里面放着12张维多利亚时期全英国最美丽的女人的照片。 图为:泰晤士河边的“克莱奥帕特拉的针”
See more
22.11.2021 • 1 Stunde, 11 Protokoll, 2 Sekunden Vol. 25 价格的背后,是不是阴谋?艺术定价逻辑大揭秘 都说艺术无价,只要是艺术品就应当平等地给予尊重。但事实是,就算在故宫、国博这样的公共博物馆,展品和展品的待遇也大不相同:有的东西在聚光灯的照射下,在独立的展柜里,享受人们的围观;有的就摆在不那么起眼的角落,鲜有人驻足。可见在大家的认识里,终归有一个价值高低的判断。 于是就有一种阴谋论,认为这些价值高低的判断其实都掌握在一小撮人手中,是可以被操控、被经营的。事实是否真的如此,艺术品的价格到底是随机的、无序的、小圈子操纵的,还是一种相对客观、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东西?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嘉德投资的投资部总监马学东和艺术北京的执行总监赵一霓这两位在艺术市场非常资深的研究者和从业者,为我们解读艺术市场的主要参与方:艺术家、学者、博物馆、画廊、拍卖公司、收藏家,他们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根据根据各自的立场,对艺术作出审视和评判?而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又是如何在类似博览会这样的交流平台上沟通融合,最终沉淀为一个相对客观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在这之中,普罗大众又扮演怎样的角色? 内容包括:05:26 学术价值是艺术品价格最长效的支撑10:38 博物馆视角和学者有什么区别? 16:15 从海外回购国宝,能享受特别优待吗? 22:59 艺术有什么用?什么是艺术家的社会价值? 33:12 运营与潮流:100年后,村上隆和Kaws的价值还成立吗? 37:05 为什么说画廊是艺术市场的中流砥柱?43:05 中国画廊比之全球最顶级的画廊差距在哪?54:52 为什么说不能把拍卖价格当成一种常态?60:54 用金钱投票的收藏家,构建艺术市场完整性68:52 什么是博览会?博览会解决艺术市场什么问题? 77:48 嘉德艺术周有什么亮点?不在艺术圈也值得一逛? 《出师颂》隋人书传为西晋索靖的《出师颂》自唐朝以来,一直流传有序,唐朝由太平公主收藏,宋朝绍兴年间入宫廷收藏,明代由著名收藏家王世懋收藏,乾隆皇帝曾将其收入《三希堂法帖》。1922年,逊位清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该卷携出宫外,1945年后失散民间。2003年7月突然在中国嘉德2003年春季拍卖会上亮相,由故宫博物院定向购买,完成了国宝回归。 图为《出师颂》皿方罍皿方罍是中国商代晚期制作的青铜方罍,取罍内铭文首字而得名。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被称为“方罍之王”。1922年出土于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罍盖与罍身出土后不久就分散两地。罍盖辗转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罍身则长期流失海外,直至2014年亮相纽约佳士得。湖南省博物馆和来自湖南的收藏家群体合作,通过联合洽购使这件国宝完璧归赵。 图为皿方罍村上隆和KAWS通过精心的商业运作,村上隆和KAWS都是目前极具现世价值的成功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能否在艺术史上,同样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则要留待时间的检验。图为村上隆和KAWS保罗·丢朗-吕厄(Paul Durand-Ruel)保罗·丢朗-吕厄是现代意义上画廊的重要开创者。他在19世纪的巴黎发掘大量后来闻名全球的艺术家,改变了当时艺术品市场的格局,影响至今。他同时也是印象派艺术的主要推手,最早帮助印象派艺术进行全球运营。梵高作品《加谢医生的肖像》1990年以当时艺术品拍卖的历史最高价格被日本藏家购买,这背后,丢朗-吕厄的运营也起到重要作用。图为:保罗·丢朗-吕厄、梵高《加谢医生的肖像》利奥·卡斯蒂里 (Leo Castelli)利奥·卡斯蒂里是美国现当代艺术的重要推手。自其成立以来推介约翰斯、劳申伯格及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艺术、概念艺术等。并且推动了世界艺术中心从巴黎到纽约的转移。 卡斯蒂里画廊改变了画商和艺术家的合作方式,包括按月向艺术家支付津贴,是他们能专心从事创作等。 同时,卡斯蒂里在对艺术家进行宣传、推广、学术背书和藏家引导方面都有着独特和划时代的操作。 图为:卡斯蒂里《血缘:大家庭》《血缘:大家庭》是中国艺术家张晓刚的系列作品。节目中提到,在拍卖市场流通的,往往是艺术家创作中相对精品的部分,价格也可能高于其他作品。不能仅仅以拍卖价格作为唯一依据,去判定一个艺术家的市场价值。 东方陶瓷学(OCS)东方陶瓷学会于1921年由12位收藏家成立于伦敦,百年来致力于推广及发展中国艺术研究工作。是海外历史最久,权威性极强之民间研究中国陶瓷机构。会员聚集了东方陶瓷领域的著名学者和收藏家,如大维德爵士、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等,华人会员则包括卢芹斋,郑德坤等,是权威性极高的陶瓷研究组织。东方陶瓷学会曾于60年代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设立了全球第一个研究中国艺术的硕士学位。图为东方陶瓷学会创始人Geroge Eumorfopoulos宫廷铜鎏金大威德金刚双修莲座立像这尊大威德金刚造像高达94厘米,重169公斤,座面有铭文“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安喜宫施”。安喜宫是明宪宗所宠爱的万贵妃居所,因此这尊像被认为是明宪宗为万贵妃施造。(也有学者认为成化九年安喜宫由其他嫔妃居住)“大威德金刚”今年早些时候在德国纳高(Nagel)上拍,以950万欧元落槌,加佣金1230万元欧元成交,折合人民币约9500万元。低于同为成化年所造的斗彩鸡缸杯,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拍出的2.8亿元成交价。 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收藏家群体之间对于艺术品价值的判定并不完全一致。 图为:宫廷铜鎏金大威德金刚双修莲座立像嘉德艺术周(GFAA)嘉德艺术周(GFAA)着力于汇聚各类国际顶尖艺廊及古董商,为观众呈现跨地域和跨时代的重要艺术品。从2014年在京交会艺术板块上的首次创立,到2017年正式入驻嘉德艺术中心,从策展与设计板块的引入到公共艺术项目和主题论坛的不断丰富和深入,GFAA已逐步成为国内古董、经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引领者。聚焦古董与经典艺术、设计与生活美学的第8届嘉德艺术周于10月26日至31日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办。本届GFAA邀请近40家优秀古董商、画廊及艺术机构线下参与,汇集千余件高质量艺术品,涵盖嘉德艺术周一贯秉持的东西方古董、经典艺术、设计与美学生活等多个板块。同时,GFAA2021的线上平台也呈现了Gladwell & Patterson、Rossi & Rossi、古历图珍本等多家海外古董和设计艺廊的精选佳作。2021年嘉德艺术周不止聚焦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点,而是开启 “盛会”之外,一系列推广宣传互动活动,全面展现嘉德艺术周独特的品牌定位和商业价值,广泛拓展潜在艺术购藏及消费人群。GFAA2021期间将持续推出多场专题讲座与主题论坛、藏家艺术导赏、公共教育活动,增进业界与收藏人士间的交流氛围,拓展受众人群。
See more
29.10.2021 • 1 Stunde, 25 Protokoll, 54 Sekunden Vol. 25 价格的背后,是不是阴谋?艺术定价逻辑大揭秘 都说艺术无价,只要是艺术品就应当平等地给予尊重。但事实是,就算在故宫、国博这样的公共博物馆,展品和展品的待遇也大不相同:有的东西在聚光灯的照射下,在独立的展柜里,享受人们的围观;有的就摆在不那么起眼的角落,鲜有人驻足。可见在大家的认识里,终归有一个价值高低的判断。 于是就有一种阴谋论,认为这些价值高低的判断其实都掌握在一小撮人手中,是可以被操控、被经营的。事实是否真的如此,艺术品的价格到底是随机的、无序的、小圈子操纵的,还是一种相对客观、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东西?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嘉德投资的投资部总监马学东和艺术北京的执行总监赵一霓这两位在艺术市场非常资深的研究者和从业者,为我们解读艺术市场的主要参与方:艺术家、学者、博物馆、画廊、拍卖公司、收藏家,他们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根据根据各自的立场,对艺术作出审视和评判?而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又是如何在类似博览会这样的交流平台上沟通融合,最终沉淀为一个相对客观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在这之中,普罗大众又扮演怎样的角色? 内容包括:05:26 学术价值是艺术品价格最长效的支撑10:38 博物馆视角和学者有什么区别? 16:15 从海外回购国宝,能享受特别优待吗? 22:59 艺术有什么用?什么是艺术家的社会价值? 33:12 运营与潮流:100年后,村上隆和Kaws的价值还成立吗? 37:05 为什么说画廊是艺术市场的中流砥柱?43:05 中国画廊比之全球最顶级的画廊差距在哪?54:52 为什么说不能把拍卖价格当成一种常态?60:54 用金钱投票的收藏家,构建艺术市场完整性68:52 什么是博览会?博览会解决艺术市场什么问题? 77:48 嘉德艺术周有什么亮点?不在艺术圈也值得一逛? 《出师颂》隋人书传为西晋索靖的《出师颂》自唐朝以来,一直流传有序,唐朝由太平公主收藏,宋朝绍兴年间入宫廷收藏,明代由著名收藏家王世懋收藏,乾隆皇帝曾将其收入《三希堂法帖》。1922年,逊位清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该卷携出宫外,1945年后失散民间。2003年7月突然在中国嘉德2003年春季拍卖会上亮相,由故宫博物院定向购买,完成了国宝回归。 图为《出师颂》皿方罍皿方罍是中国商代晚期制作的青铜方罍,取罍内铭文首字而得名。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被称为“方罍之王”。1922年出土于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罍盖与罍身出土后不久就分散两地。罍盖辗转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罍身则长期流失海外,直至2014年亮相纽约佳士得。湖南省博物馆和来自湖南的收藏家群体合作,通过联合洽购使这件国宝完璧归赵。 图为皿方罍村上隆和KAWS通过精心的商业运作,村上隆和KAWS都是目前极具现世价值的成功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能否在艺术史上,同样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则要留待时间的检验。图为村上隆和KAWS保罗·丢朗-吕厄(Paul Durand-Ruel)保罗·丢朗-吕厄是现代意义上画廊的重要开创者。他在19世纪的巴黎发掘大量后来闻名全球的艺术家,改变了当时艺术品市场的格局,影响至今。他同时也是印象派艺术的主要推手,最早帮助印象派艺术进行全球运营。梵高作品《加谢医生的肖像》1990年以当时艺术品拍卖的历史最高价格被日本藏家购买,这背后,丢朗-吕厄的运营也起到重要作用。图为:保罗·丢朗-吕厄、梵高《加谢医生的肖像》利奥·卡斯蒂里 (Leo Castelli)利奥·卡斯蒂里是美国现当代艺术的重要推手。自其成立以来推介约翰斯、劳申伯格及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艺术、概念艺术等。并且推动了世界艺术中心从巴黎到纽约的转移。 卡斯蒂里画廊改变了画商和艺术家的合作方式,包括按月向艺术家支付津贴,是他们能专心从事创作等。 同时,卡斯蒂里在对艺术家进行宣传、推广、学术背书和藏家引导方面都有着独特和划时代的操作。 图为:卡斯蒂里《血缘:大家庭》《血缘:大家庭》是中国艺术家张晓刚的系列作品。节目中提到,在拍卖市场流通的,往往是艺术家创作中相对精品的部分,价格也可能高于其他作品。不能仅仅以拍卖价格作为唯一依据,去判定一个艺术家的市场价值。 东方陶瓷学(OCS)东方陶瓷学会于1921年由12位收藏家成立于伦敦,百年来致力于推广及发展中国艺术研究工作。是海外历史最久,权威性极强之民间研究中国陶瓷机构。会员聚集了东方陶瓷领域的著名学者和收藏家,如大维德爵士、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等,华人会员则包括卢芹斋,郑德坤等,是权威性极高的陶瓷研究组织。东方陶瓷学会曾于60年代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设立了全球第一个研究中国艺术的硕士学位。图为东方陶瓷学会创始人Geroge Eumorfopoulos宫廷铜鎏金大威德金刚双修莲座立像这尊大威德金刚造像高达94厘米,重169公斤,座面有铭文“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安喜宫施”。安喜宫是明宪宗所宠爱的万贵妃居所,因此这尊像被认为是明宪宗为万贵妃施造。(也有学者认为成化九年安喜宫由其他嫔妃居住)“大威德金刚”今年早些时候在德国纳高(Nagel)上拍,以950万欧元落槌,加佣金1230万元欧元成交,折合人民币约9500万元。低于同为成化年所造的斗彩鸡缸杯,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拍出的2.8亿元成交价。 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收藏家群体之间对于艺术品价值的判定并不完全一致。 图为:宫廷铜鎏金大威德金刚双修莲座立像嘉德艺术周(GFAA)嘉德艺术周(GFAA)着力于汇聚各类国际顶尖艺廊及古董商,为观众呈现跨地域和跨时代的重要艺术品。从2014年在京交会艺术板块上的首次创立,到2017年正式入驻嘉德艺术中心,从策展与设计板块的引入到公共艺术项目和主题论坛的不断丰富和深入,GFAA已逐步成为国内古董、经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引领者。聚焦古董与经典艺术、设计与生活美学的第8届嘉德艺术周于10月26日至31日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办。本届GFAA邀请近40家优秀古董商、画廊及艺术机构线下参与,汇集千余件高质量艺术品,涵盖嘉德艺术周一贯秉持的东西方古董、经典艺术、设计与美学生活等多个板块。同时,GFAA2021的线上平台也呈现了Gladwell & Patterson、Rossi & Rossi、古历图珍本等多家海外古董和设计艺廊的精选佳作。2021年嘉德艺术周不止聚焦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点,而是开启 “盛会”之外,一系列推广宣传互动活动,全面展现嘉德艺术周独特的品牌定位和商业价值,广泛拓展潜在艺术购藏及消费人群。GFAA2021期间将持续推出多场专题讲座与主题论坛、藏家艺术导赏、公共教育活动,增进业界与收藏人士间的交流氛围,拓展受众人群。
See more
29.10.2021 • 1 Stunde, 25 Protokoll, 54 Sekunden Vol. 24 古画名侦探:解密宫斗棋局、西域贡马和模范遗民 在没有视听娱乐的时代,看画的体验可能像看电影一样身临其境。比如《拿破仑跨越阿尔卑斯山》、《华盛顿勇渡特拉华河》就像历史正剧; 鲁本斯和戈雅的《农神噬子》是恐怖片; 博斯的《人间乐园》是奇幻大片; 《清明上河图》是纪录片和轻喜剧; 而夏加尔关于妻子的作品就像爱情片等等。这样的沉浸感和刺激感,对于感官经过现代传媒的狂轰滥炸的现代人来说,可能难以体会。对于这一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黄小峰老师采用一种类似刑侦探案的方法,从古画中那些看不清的画面细节、模糊的印章、不完整的题跋里,抽丝剥茧、层层掀开疑雾,直至发现图像之下和图像之外,所潜藏的出乎意料的结论,将整个观看体验变成了类似悬疑剧,侦探片的感觉。本期节目,黄老师将带领我们换个姿势走进名画: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背后是不是暗藏南唐立储风波?李公麟的《五马图》为什么要捏造不存在的御马?郑思肖的《墨兰图》为什么会成为遗民复国的暗号?黄老师将带来不一样的解答。 内容包括:02:28 柯南的真相只有一个,古画却未必06:02 自带重重疑云的古画首推《重屏会棋图》14:20 朱元璋为什么是鞋拔子脸?古代肖像画的可靠性20:37 破解“重屏图”三重幻觉的关键是白居易29:12 “重屏”之外还有四重世界,和现实构成盗梦空间34:58 毁于二战的《五马图》重现人间41:16 不存在的马:李公麟和黄庭坚合作构建神话?50:45 骏马与党争:从五马图到苏东坡的政治生涯63:49 郑思肖的墨兰和龚开的瘦马是反清复明的两大符号70:54 “模范遗民”传说的另一种可能性84:51 满清和蒙元不同的文化政策塑造不同的遗民93:36《村舍驱邪图》的启示:你在看画,画也在看你看画和看电影如果把画比作电影《拿破仑跨越阿尔卑斯山》、《华盛顿勇渡特拉华河》像历史正剧;鲁本斯和戈雅的《农神噬子》像恐怖片;博斯的《人间乐园》像奇幻片;夏加尔的《生日》则像爱情片。 《重屏会棋图》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重屏会棋图》一般被认定是五代南唐宫廷画家周文矩原作的宋代摹本。画中描绘了一场围棋对弈。背景为巨大屏风,屏风上有画,画中又有屏风。由此构成三重空间的嵌套,因而得名“重屏” 。许多人认为《重屏会棋图》描摹了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会棋的情景。棋子摆成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的细节,更是暗示了一场宫廷立储风波。对此,黄小峰老师有着不同的看法。图为:《重屏会棋图》全图;棋盘上的八颗棋子被认为是象征帝王的北极星和北斗七星(需要挪动一颗棋子);二重屏中的醉翁和三重屏中的山水。 权力的形状出于种种原因,古人给帝王画像并不以追求容颜写实为主要目的,更多透过姿态、服饰、座具、屏风、图案等种种安排,展现皇家的威仪。因此,今年上半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将其策划的历代帝后画像展命名为“权力的形状”。图为:唐太宗;宋仁宗坐像朱元璋的长相明太祖朱元璋有两幅面貌传世:台北故宫所藏传自“南薰殿奉藏图像”将朱元璋描绘成端庄威武的圆脸的大汉;民间流传的朱元璋则为“鞋拔子”脸型,长满黑痣的异相。 目前美术史学者普遍认为宫廷版本朱元璋应当更接近历史上真实的形象。而异相版本的朱元璋则可能来自古代对明太祖的神化塑造。在“异人必有异相”的信仰下,古人往往赋予帝王和传奇人物以“奇骨”、“重瞳”、“龙章凤姿”等外貌形体特征。 图为:台北故宫所藏的朱元璋画像和民间流传的朱元璋形象《五马图》《五马图》是北宋画家李公麟的作品,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为中国绘画中鞍马人物和白描艺术的杰作。画卷描绘了五匹矫健的名马,每匹马前面均有一牵马人。 根据黄庭坚的榜题,五匹马分别名为“凤头骢”、 “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和“满川花”,都是边境少数民族领袖进献给北宋皇帝的贡马。 黄老师根据画中的蛛丝马迹发现,黄庭坚的说法存在许多漏洞。一张看似平凡直贡图背后,可能牵扯着北宋党争和文人圈中的秘闻。 图为:《五马图》 《骏骨图》《骏骨图》为元代画家龚开创作的纸本墨笔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描绘的是一匹瘦骨嶙峋的骏马。被认为比喻怀才不遇,念念不忘旧朝,气节坚贞的文人,和郑思肖的墨兰常常被一起当作生活在元代的赵宋遗民心念故国的两大标志性符号。 然而,龚开本人也提到:“马肋贵细而多,凡马仅十许肋,过此即骏足;惟千里马多至十有五肋。“ 将骏马描绘得如此之瘦,也可能仅仅是为了表现千里马有十五根肋骨的异相。图为:《骏骨图》《墨兰图》《墨兰图》为元代画家郑思肖唯一的存世之作,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传统认为,《墨兰图》中无根的兰花比喻失去故土的君子,是郑思肖作为赵宋遗民的自况——宋朝灭亡后,郑思肖不肯事元,所以改名思肖,意为思念赵宋。字忆翁,表示他时时不忘故国。号所南,表示心向南方,决不北面事异族。这种说法在明末清初,满清入主中原的时期又被进一步放大,终于把郑思肖塑造为遗民的典范。 然后,黄老师从画中的印章“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发现端倪,开展了一段考证。发现”大宋孤臣“未必是对郑思肖的唯一解读;”模范遗民“的故事,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性。
See more
8.10.2021 • 1 Stunde, 34 Protokoll, 54 Sekunden Vol. 23 玄奘身上的两件衣服:为什么《大唐西域记》比《西游记》更误导人? 说起玄奘法师,他除了拥有在中国乃至东亚家喻户晓的巨大声名,还有着格外多样的面貌:时而是一代高僧、宗教领袖,时而是徒步穿越雪山沙漠的超级冒险家;时而是精通佛学和语言学的学霸人设,时而又是游刃有余地同国王皇帝打交道的高情商人设;时而是民间信仰的神佛,时而是《西游记》中血压又高、头脑又混的肉馒头。现代传媒里,玄奘的形象就更加千奇百怪,有迟重瑞、徐少华饰演的传统美男子唐僧,也有罗家英饰演的另类唐僧,甚至日本的影视里还出现一些美女唐僧。 为什么世人对玄奘法师会有如此之多截然不同的塑造? 嘉宾栗强老师认为,首先是《西游记》和《大唐西域记》这两部作品,犹如两件衣服,把“求法者”玄奘,装扮成“行走者” 玄奘;继而各个时代的人们又出于自己的理解和需要,终于异化出玄奘法师的千百种面貌。本期节目,栗老师将首先为我们解读玄奘法师的各种形象,并结合记叙玄奘的主要经典文献,从对梵语的坚持、对弥勒的信仰以及对圣瑞像的崇拜这三个内在特征,和大家一起尝试理解这位生活在公元七世纪的伟大人物。 内容包括:05:38 最伟大的翻译家,译作流行较鸠摩罗什远为不如?08:14 舍利崇拜、神迹记载与玄奘法师的神圣化13:04 来自知识界和背包客的极尽推崇16:49 玄奘长什么样?为什么“坐着的玄奘”好过“走着的玄奘”19:32《西游记》是修道书吗?为什么丑化玄奘?29:24 一千年来,汉族知识界对和尚由仰视转为俯视32:11 《大话西游》的唐僧与香港文化界的心理危机35:52 为什么说《大唐西域记》比《西游记》更误导人? 46:57 西行求法,求的是什么法? 50:54 玄奘的翻译:季羡林认为错了,他错了吗? 56:00 抵达犍陀罗:梵语、弥勒和圣瑞像信仰59:28 那烂陀寺是古代的常春藤学校62:28 佛陀反对决定论,玄奘为何爱打卦?72:45 和李世民的早期交往与“玄奘成功学“75:51 翻译道德经、推翻佛道合流:玄奘与唐初意识形态工程83:25 玄奘和一些宫廷政治风波85:16 弟子偷情公主被腰斩,玄奘有没有责任?90:02 学问难以推广的背后是中印文化冲突玄奘和“十八罗汉”佛经中把佛陀临涅槃时,嘱咐到世间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得道弟子称为罗汉。 关于罗汉散布在诸洲渚护守佛法的说法由来已久。公元三世纪的《弥勒下生经》中提到四位阿罗汉;公元五世纪的《入大乘论》提到“十六罗汉“,但并未分别记载姓名。详细记载“十六罗汉“的完整典籍仅有一部,即庆友尊者著作,玄奘翻译的《法住记》。这些“不入涅槃、常驻世间”的佛教形象在中国民间受到极大的欢迎,除了生动丰富的寺院绘画、雕塑、诗歌、小说外,还诞生了诸如罗汉果、罗汉松、罗汉菜等民间创造。十六罗汉为何演变为十八罗汉?可能和五代时期的贯休和尚,依据《法住记》为十六罗汉画像时,增加了这篇佛经的说者庆友尊者和翻译者玄奘有关。几百年后,苏东坡于清远峡宝林寺见到贯休的这副“十八阿罗汉图”后,还为其作诗题赞《自海南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宋元以来,十八罗汉之说已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但最后两位罗汉的身份却各有说法,例如,宋代志磐撰《佛祖统记》认为,以正当名分受佛陀嘱咐的最后两位罗汉应该是迦叶尊者和君徒钵叹尊者。清朝的《秘殿珠林续编》中,乾隆题颂最后两位罗汉降龙罗汉是迦叶尊者、伏虎罗汉是弥勒尊者,并由章嘉呼图克图所考定。无论如何,中国地区对罗汉的崇拜和喜爱,同玄奘法师翻译的《法住记》都有着密切关系。 图为:南宋刘松年画《罗汉》记叙玄奘法师的经典文献文献记载是现代人了解玄奘法师的重要依据。其中,直接记叙玄奘的核心文献主要包括《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 · 玄奘传》和《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等。《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由玄奘的弟子慧立撰,彦悰笺,成书于武周垂拱四年(688年)。全书共十卷,前五卷主要记述玄奘西行的经历,后五卷讲的是玄奘回国以后翻译佛经的事情。回鹘佛教僧人详古舍利于10世纪将本书翻译成回鹘文。20世纪初在新疆出土手抄残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248片,法国吉美博物馆藏123片。《续高僧传》是记录梁初至中唐佛教的史料,共三十卷,为唐道宣撰。中国古代有为高僧立传的传统,道宣认为前代慧皎的《高僧传》中记载梁代的高僧过少,需要补辑,于是经过相当时期的收集资料,写成《续高僧传》三十卷。内容从梁代初叶开始,到唐贞观19年止,144年间,共写正传331人,附见160人。 《续高僧传》与《梁高僧传》、《宋高僧传》、《大明高僧传》,合称四朝高僧传。《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则是玄奘塔的铭文。:664年(唐麟德元年),玄奘大师圆寂于铜川玉华寺,遗体运回长安,初葬于白鹿原。669年又迁至樊川凤栖原北岗,并修建护国兴教寺和造塔供奉。《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为唐人刘轲所写,此时距离玄奘圆寂已有170多年。(以上主要摘自wikipedia)图为:兴教寺塔院正中的玄奘塔,背面嵌有《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玄奘顶骨舍利玄奘圆寂五年后被迁葬陕西樊川兴教寺。在唐代黄巢起义、北宋末年等多次战乱中遭到损毁又得到历代僧人的保护,最后于明代迁至南京大报恩寺供奉。侵华战争期间,又遭日军掠夺。几经辗转,目前分别供奉于南京玄奘寺、南京灵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台北玄奘寺、新竹玄奘大学、日本琦玉县慈恩寺、日本奈良三藏院、印度那烂陀寺等九个地方,供后人瞻仰。图为南京灵谷寺、日本埼玉县慈恩寺、玄奘顶骨舍利鸠摩罗什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域龟兹人,一代高僧,和真谛法师、玄奘法师、义净法师合称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从结果看,今天中国最受欢迎的佛,阿弥陀经佛对应的《阿弥陀经》;最受欢迎的菩萨,观音菩萨对应的《普门品》;最受欢迎的居士,维摩诘对应的《维摩诘经》;最受欢迎的宗派禅宗,对应的《金刚经》,所流行的译本,均为鸠摩罗什一人所翻译。因此至少从民间影响来看,鸠摩罗什作为翻译家的影响力是远高于玄奘法师的。 图为:克孜尔千佛洞前的鸠摩罗什像、敦煌壁画中的维摩诘菩萨玄奘像目前最广为流传的玄奘像(图一)绘制于日本镰仓时期,据说由兴教寺石刻取材摹绘而来。有学者认为,本画并非玄奘面貌,而是结合日本贵族形象和敦煌西域行脚僧的装扮绘制而成。 栗老师认为,玄奘的核心动机是修行求法,西行探险也好、译经也好,都只是为了修行求法做准备。因此,把他描绘成一个打坐的人,可能比描绘成译经的人或是走路的人更加符合他本人对自己的价值判断。 图为:日本镰仓时期绘制的《玄奘法师图》;斯坦因由敦煌带回大英博物馆的《求法高僧相》;出自明代木版刻印大藏经的《玄奘译经图》;斯坦因由敦煌带回大英博物馆的敦煌白描僧人打坐像。变文和通俗文学“变”是“神变” 的意思,即圣者为教化众生所展示的各种神奇。将神变描绘成图画或雕塑即为“变相”。 大约这种形式早于佛教就在印度存在,佛教诞生后也采用这种形式传播佛教故事。中国在接受佛教的过程中,不光继承了变相,还把某神变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也叫做“某某变”。1900年前后,斯坦因在敦煌藏经洞发现大量此类文件,引起了中国学者的重视。1929年,郑振铎首次采用“变文”这一名称。学者研究发现,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特别是传奇小说的创作有着重大影响。变文的一大特点在于散文和韵文交替,可以连说带唱地讲述神怪之事。而唐早期的小说,例如《遊仙窟》等,文体上以散文叙事,用韵语对话的形式和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都接近变文的风格。中唐之后的传奇小说受这种影响更加明显。此后,辽宋金元时期的各种白话小说和诸宫调、宝卷、鼓詞等曲艺以及杂剧、南剧等各种戏剧,也都明显受到变文影响。另一方面,印刷术发达以后,这类故事文本就能大量复制,让民间艺人配合表演。于是就形成了诗话、词话、平话这些所谓的话本和拟话的本,我们今天还在听的天津的大鼓、苏州的平弹,这些说唱文学脚本基本就由此起源。同时,中国包括《西游记》在内的长篇小说起源于佛教俗讲的变文,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公认的看法。图为:敦煌《降魔变文》局部,《孟姜女变文》局部弥勒信仰佛教认为,弥勒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他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思想以《瑜伽师地论》为代表,由无著、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玄奘的推崇。弥勒信仰在古印度就甚为流行。据巴利文《大史》记载,公元前2世纪有锡兰王杜多伽摩尼临终时蒙众天神驾车迎往兜率天;据《大唐西域记》、《婆薮槃豆法师传》记载,无著、世亲、狮子觉以及玄奘法师都发愿往生兜率净土。弥勒菩萨下凡救世的预言,在佛教各派别的经典中均有描述,故弥勒菩萨成为佛教徒救世主的寄托。在汉字文化圈,随着汉传佛教的普及,弥勒信仰被华人民间信仰吸收,信仰者不限于佛教徒,发展出白莲教、一贯道等民间宗教,相关经典有《佛说弥勒救苦真经》等。图为:公元3世纪犍陀罗的弥勒菩萨像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由玄奘法师口述,门人辩机执笔编集而成。全书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7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140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大量印度史料。玄奘编写《大唐西域记》的目的,主要在于为太宗提供西域的军事政治情报。 而具体执笔的辩机和尚无论文笔还是性格都与玄奘大为不同。因此栗老师认为,《西域记》的对于西域的经典文献;《续高僧传》是对于高僧群像的经典文献;《慈恩传》是对于玄奘本人的经典文献,从《慈恩传》去认识玄奘,比之从《西域记》去了解玄奘要更为可靠。 图为:公元9-13世纪,回鹘高昌时期写本《大唐西域记》残片;《大唐西域记》书影佛光王唐中宗李显是唐朝第四位皇帝,为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唐中宗满月时即拜玄奘法师为师父,举行剃发皈依出家礼,号为“佛光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表进已,顷闻有敕令使报法师:“皇后分娩已讫,果生男,端正奇特,神光满院,自庭烛天。朕欢喜无已,内外舞跃,必不违所许。愿法师护念,号为佛光王。”图为:唐中宗定陵 辩机和尚辩机是唐朝僧人,十五岁随道岳法师出家,以佛法修为高深、文学修养及擅于撰文著称。玄奘回国后,辩机加入玄奘法师的翻译场,帮助他抄写佛经及书撰其亲身经历《大唐西域记》。此外,他还协助玄奘译出了《显扬圣教论颂》1卷、《六门陀罗尼经》1卷、《佛地经》1卷、《天请问经》1卷、《本事经》7卷等重要经典。欧阳修所编的《新唐书》记载辩机与高阳公主有私情而被唐太宗赐死,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法更为具体,称辩机是被太宗腰斩。也有学者质疑,辩机被杀特别是被腰斩的说法,可能出自欧阳修与司马光的排佛立场。节目中提到陈垣先生的《大唐西域记撰人辩机》一文对种种说法有详尽的分析论述。 注:辩机随道岳法师出家,节目中称其为“玄奘弟子”是依据翻译场中的助手身份而言,二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师徒关系。 巴尼尼经和犍陀罗文明犍陀罗是地处阿富汗东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古国。自古印度吠陀时代起,犍陀罗人逐步从喀布尔河南方到喀布尔河口,扩张到印度河流域旁遮普西北地区居住。因此成为中印度、波斯和中亚文明交汇的中心。 犍陀罗人曾经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明,除了广为人知的佛教造像外,由公元前4世纪的学者巴尼尼所著的《巴尼尼经》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巴尼尼经》是已知最早的梵语文法书,使用了3,959 个规则对梵语构词进行了公式化。精湛而丝毫不带冗余的逻辑规则酷似今天的计算机语言。其中提出的音位、词素和词根等概念,更是2000年后才被西方语言学家所认识。而生活在公元4世纪的无著和世亲兄弟是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创始人,所著的《俱舍论》、《摄大乘论》和《瑜伽师地论》(据传得自弥勒)都对玄奘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为:巴尼尼经;无著、世亲菩萨像佛陀的戒律和玄奘的语言信仰佛陀本人长期生活在印度中部的摩揭陀地区,因此普遍认为摩揭陀语,也就是中印度语言,是佛陀传法的第一语言。但是为了扩大佛教影响力,佛陀鼓励弟子按照不同地区的方言口传佛法。在各种语言中,佛陀唯独指出不要用婆罗门教所推崇的上层社会语言“四吠陀“,也就是古梵语,来传道。于是“不用梵语说法”成为了佛陀时代的戒律。佛陀灭度后,佛弟子组织了多次结集,整理规范佛陀的教诲和戒律,佛教教义由面授、传诵转为结集,进而逐渐转为笔录。此时人们选取了一种据说在古代西北印度(这是多数西方学者的看法,我国季羡林先生的研究则认为应该是今天比哈尔邦附近)流行的“古巴利语“,作为记录佛经的标准语。此后,古巴利语在斯里兰卡被翻译为僧伽罗语,又被翻译为新巴利语,继而进行拉丁语转写,成为了南传佛教的主要语言。 而在佛教的北传路线中,随着大乘佛教的出现,形成了一种对中印度地区神圣性的崇拜:包括世界成立自中印度成立、世界毁灭由中印度毁灭;包括千佛出世只能在中印度的菩提伽耶打坐成佛;也包括对梵语的正统性产生信仰等。同时,梵语经由《巴尼尼经》的整理,变得更为纯粹雅正,而《巴尼尼经》又是在佛陀灭度后才写成。因此大乘佛教的弟子认为此后的梵语和佛陀时代的古梵语有所区别,使用《巴尼尼经》的梵语说法并不违背佛陀的戒律。 图为:菩提伽耶的金刚宝座塔玄奘和“菩提树”关于玄奘法师礼拜圣遗迹的记载非常丰富,节目中提到他曾前往醯罗城礼拜佛顶骨。醯罗城中有一重阁,因存放某一世的佛骨而著称,因此也叫做“佛顶骨城”。 据说,参拜者可以用摩香为泥,以布帛包裹,放在佛顶骨上,印出各种形状,据此预知未来。而玄奘在这里印得了一“菩提树像”。对此,还有一种解释称,印出来的“菩提树像”,其实是特指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打坐成佛瞬间的瑞像,也即我们经常说的触地印(bhūmisparśamudrā)宝冠佛像。当然,无论是菩提树还是触地宝冠如来,都是非常吉祥的预示。图为:十世纪比哈尔邦的宝冠如来那烂陀寺“那烂陀”为古印度地名,位于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此地原建有佛教寺院名那烂陀寺,为古代东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据传,佛陀的亲弟子舍利弗晚年居住于那烂陀寺,直至圆寂。在此期间,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整理佛陀一生的说法言教,也就是通常说的“阿毗达摩”的编辑与修撰工作,与此同时,他也向其他人传播说教。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上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根据义净在七世纪末的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四周围有长廊。寺高三层,高三到四丈,用砖建造,每层高一丈多。横梁用木板搭造,用砖平铺为房顶。每一寺的四边各有9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僧房前方安有高门,开有窗洞,但不得安帘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隐私。僧房后壁乃是寺的外围墙,有窗通外。围墙高三四丈,上面排列人身大小的塑像,雕刻精细,美轮美奂。那烂陀寺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学习课程包括大乘佛典、天文学、数学、医药等。而从玄奘、义净的学历记载和一些译籍来看,当时那烂陀寺等处的佛学,已显然分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等五科。21世纪初,印度开始筹办重建那烂陀大学。中国对该计划予以大力支持,先后投入了100万美元。2014年,在遭突厥大军破坏荒废800多年后,唐僧的“母校”那烂陀大学重新开学,首先开课的两个学院分别是生态与环境研究学院和历史研究学院。 图为:那烂陀寺遗址;那烂陀寺遗址雕塑局部;那烂陀寺遗址旁2007年落成的玄奘纪念馆;玄奘纪念堂前的玄奘像玄奘和佛造像玄奘翻译的佛经在民间并未广泛流传,反倒是他对圣瑞像的崇拜,深刻影响了民间佛教的崇拜活动。《慈恩传》记载玄奘从印度带来七尊佛像,包括一尊能够显灵的瑞像和六尊高仿瑞像的“拟瑞像”。而龙门石窟中的佛陀标准像, “优填王”像,也由玄奘法师所带回。 此外,《慈恩传》还记载玄奘发愿要造“十俱胝像”。俱胝指大数,可能为百万。同时因为观音有百千亿化身,被称为俱胝菩萨。 所以过去一般认为“十俱胝像”指十尊观音像。但是近代考古发现,在西安南郊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周围大量出土了被称为“善业泥像”的泥佛像。有学者通过对它们的图样、铭文进行研究,认为这些泥佛像包含大量印度特征和印度供养方法,可能就是玄奘所造。因此,“十俱胝像“ 或许指的是利用模具制造一千万尊佛像!图为:龙门石窟优填王像;西安出土的一些”善业泥像“
See more
23.9.2021 • 1 Stunde, 37 Protokoll, 11 Sekunden Vol. 23 玄奘身上的两件衣服:为什么《大唐西域记》比《西游记》更误导人? 说起玄奘法师,他除了拥有在中国乃至东亚家喻户晓的巨大声名,还有着格外多样的面貌:时而是一代高僧、宗教领袖,时而是徒步穿越雪山沙漠的超级冒险家;时而是精通佛学和语言学的学霸人设,时而又是游刃有余地同国王皇帝打交道的高情商人设;时而是民间信仰的神佛,时而是《西游记》中血压又高、头脑又混的肉馒头。现代传媒里,玄奘的形象就更加千奇百怪,有迟重瑞、徐少华饰演的传统美男子唐僧,也有罗家英饰演的另类唐僧,甚至日本的影视里还出现一些美女唐僧。 为什么世人对玄奘法师会有如此之多截然不同的塑造? 嘉宾栗强老师认为,首先是《西游记》和《大唐西域记》这两部作品,犹如两件衣服,把“求法者”玄奘,装扮成“行走者” 玄奘;继而各个时代的人们又出于自己的理解和需要,终于异化出玄奘法师的千百种面貌。本期节目,栗老师将首先为我们解读玄奘法师的各种形象,并结合记叙玄奘的主要经典文献,从对梵语的坚持、对弥勒的信仰以及对圣瑞像的崇拜这三个内在特征,和大家一起尝试理解这位生活在公元七世纪的伟大人物。 内容包括:05:38 最伟大的翻译家,译作流行较鸠摩罗什远为不如?08:14 舍利崇拜、神迹记载与玄奘法师的神圣化13:04 来自知识界和背包客的极尽推崇16:49 玄奘长什么样?为什么“坐着的玄奘”好过“走着的玄奘”19:32《西游记》是修道书吗?为什么丑化玄奘?29:24 一千年来,汉族知识界对和尚由仰视转为俯视32:11 《大话西游》的唐僧与香港文化界的心理危机35:52 为什么说《大唐西域记》比《西游记》更误导人? 46:57 西行求法,求的是什么法? 50:54 玄奘的翻译:季羡林认为错了,他错了吗? 56:00 抵达犍陀罗:梵语、弥勒和圣瑞像信仰59:28 那烂陀寺是古代的常春藤学校62:28 佛陀反对决定论,玄奘为何爱打卦?72:45 和李世民的早期交往与“玄奘成功学“75:51 翻译道德经、推翻佛道合流:玄奘与唐初意识形态工程83:25 玄奘和一些宫廷政治风波85:16 弟子偷情公主被腰斩,玄奘有没有责任?90:02 学问难以推广的背后是中印文化冲突玄奘和“十八罗汉”佛经中把佛陀临涅槃时,嘱咐到世间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得道弟子称为罗汉。 关于罗汉散布在诸洲渚护守佛法的说法由来已久。公元三世纪的《弥勒下生经》中提到四位阿罗汉;公元五世纪的《入大乘论》提到“十六罗汉“,但并未分别记载姓名。详细记载“十六罗汉“的完整典籍仅有一部,即庆友尊者著作,玄奘翻译的《法住记》。这些“不入涅槃、常驻世间”的佛教形象在中国民间受到极大的欢迎,除了生动丰富的寺院绘画、雕塑、诗歌、小说外,还诞生了诸如罗汉果、罗汉松、罗汉菜等民间创造。十六罗汉为何演变为十八罗汉?可能和五代时期的贯休和尚,依据《法住记》为十六罗汉画像时,增加了这篇佛经的说者庆友尊者和翻译者玄奘有关。几百年后,苏东坡于清远峡宝林寺见到贯休的这副“十八阿罗汉图”后,还为其作诗题赞《自海南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宋元以来,十八罗汉之说已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但最后两位罗汉的身份却各有说法,例如,宋代志磐撰《佛祖统记》认为,以正当名分受佛陀嘱咐的最后两位罗汉应该是迦叶尊者和君徒钵叹尊者。清朝的《秘殿珠林续编》中,乾隆题颂最后两位罗汉降龙罗汉是迦叶尊者、伏虎罗汉是弥勒尊者,并由章嘉呼图克图所考定。无论如何,中国地区对罗汉的崇拜和喜爱,同玄奘法师翻译的《法住记》都有着密切关系。 图为:南宋刘松年画《罗汉》记叙玄奘法师的经典文献文献记载是现代人了解玄奘法师的重要依据。其中,直接记叙玄奘的核心文献主要包括《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 · 玄奘传》和《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等。《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由玄奘的弟子慧立撰,彦悰笺,成书于武周垂拱四年(688年)。全书共十卷,前五卷主要记述玄奘西行的经历,后五卷讲的是玄奘回国以后翻译佛经的事情。回鹘佛教僧人详古舍利于10世纪将本书翻译成回鹘文。20世纪初在新疆出土手抄残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248片,法国吉美博物馆藏123片。《续高僧传》是记录梁初至中唐佛教的史料,共三十卷,为唐道宣撰。中国古代有为高僧立传的传统,道宣认为前代慧皎的《高僧传》中记载梁代的高僧过少,需要补辑,于是经过相当时期的收集资料,写成《续高僧传》三十卷。内容从梁代初叶开始,到唐贞观19年止,144年间,共写正传331人,附见160人。 《续高僧传》与《梁高僧传》、《宋高僧传》、《大明高僧传》,合称四朝高僧传。《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则是玄奘塔的铭文。:664年(唐麟德元年),玄奘大师圆寂于铜川玉华寺,遗体运回长安,初葬于白鹿原。669年又迁至樊川凤栖原北岗,并修建护国兴教寺和造塔供奉。《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为唐人刘轲所写,此时距离玄奘圆寂已有170多年。(以上主要摘自wikipedia)图为:兴教寺塔院正中的玄奘塔,背面嵌有《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玄奘顶骨舍利玄奘圆寂五年后被迁葬陕西樊川兴教寺。在唐代黄巢起义、北宋末年等多次战乱中遭到损毁又得到历代僧人的保护,最后于明代迁至南京大报恩寺供奉。侵华战争期间,又遭日军掠夺。几经辗转,目前分别供奉于南京玄奘寺、南京灵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台北玄奘寺、新竹玄奘大学、日本琦玉县慈恩寺、日本奈良三藏院、印度那烂陀寺等九个地方,供后人瞻仰。图为南京灵谷寺、日本埼玉县慈恩寺、玄奘顶骨舍利鸠摩罗什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域龟兹人,一代高僧,和真谛法师、玄奘法师、义净法师合称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从结果看,今天中国最受欢迎的佛,阿弥陀经佛对应的《阿弥陀经》;最受欢迎的菩萨,观音菩萨对应的《普门品》;最受欢迎的居士,维摩诘对应的《维摩诘经》;最受欢迎的宗派禅宗,对应的《金刚经》,所流行的译本,均为鸠摩罗什一人所翻译。因此至少从民间影响来看,鸠摩罗什作为翻译家的影响力是远高于玄奘法师的。 图为:克孜尔千佛洞前的鸠摩罗什像、敦煌壁画中的维摩诘菩萨玄奘像目前最广为流传的玄奘像(图一)绘制于日本镰仓时期,据说由兴教寺石刻取材摹绘而来。有学者认为,本画并非玄奘面貌,而是结合日本贵族形象和敦煌西域行脚僧的装扮绘制而成。 栗老师认为,玄奘的核心动机是修行求法,西行探险也好、译经也好,都只是为了修行求法做准备。因此,把他描绘成一个打坐的人,可能比描绘成译经的人或是走路的人更加符合他本人对自己的价值判断。 图为:日本镰仓时期绘制的《玄奘法师图》;斯坦因由敦煌带回大英博物馆的《求法高僧相》;出自明代木版刻印大藏经的《玄奘译经图》;斯坦因由敦煌带回大英博物馆的敦煌白描僧人打坐像。变文和通俗文学“变”是“神变” 的意思,即圣者为教化众生所展示的各种神奇。将神变描绘成图画或雕塑即为“变相”。 大约这种形式早于佛教就在印度存在,佛教诞生后也采用这种形式传播佛教故事。中国在接受佛教的过程中,不光继承了变相,还把某神变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也叫做“某某变”。1900年前后,斯坦因在敦煌藏经洞发现大量此类文件,引起了中国学者的重视。1929年,郑振铎首次采用“变文”这一名称。学者研究发现,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特别是传奇小说的创作有着重大影响。变文的一大特点在于散文和韵文交替,可以连说带唱地讲述神怪之事。而唐早期的小说,例如《遊仙窟》等,文体上以散文叙事,用韵语对话的形式和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都接近变文的风格。中唐之后的传奇小说受这种影响更加明显。此后,辽宋金元时期的各种白话小说和诸宫调、宝卷、鼓詞等曲艺以及杂剧、南剧等各种戏剧,也都明显受到变文影响。另一方面,印刷术发达以后,这类故事文本就能大量复制,让民间艺人配合表演。于是就形成了诗话、词话、平话这些所谓的话本和拟话的本,我们今天还在听的天津的大鼓、苏州的平弹,这些说唱文学脚本基本就由此起源。同时,中国包括《西游记》在内的长篇小说起源于佛教俗讲的变文,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公认的看法。图为:敦煌《降魔变文》局部,《孟姜女变文》局部弥勒信仰佛教认为,弥勒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他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思想以《瑜伽师地论》为代表,由无著、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玄奘的推崇。弥勒信仰在古印度就甚为流行。据巴利文《大史》记载,公元前2世纪有锡兰王杜多伽摩尼临终时蒙众天神驾车迎往兜率天;据《大唐西域记》、《婆薮槃豆法师传》记载,无著、世亲、狮子觉以及玄奘法师都发愿往生兜率净土。弥勒菩萨下凡救世的预言,在佛教各派别的经典中均有描述,故弥勒菩萨成为佛教徒救世主的寄托。在汉字文化圈,随着汉传佛教的普及,弥勒信仰被华人民间信仰吸收,信仰者不限于佛教徒,发展出白莲教、一贯道等民间宗教,相关经典有《佛说弥勒救苦真经》等。图为:公元3世纪犍陀罗的弥勒菩萨像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由玄奘法师口述,门人辩机执笔编集而成。全书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7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140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大量印度史料。玄奘编写《大唐西域记》的目的,主要在于为太宗提供西域的军事政治情报。 而具体执笔的辩机和尚无论文笔还是性格都与玄奘大为不同。因此栗老师认为,《西域记》的对于西域的经典文献;《续高僧传》是对于高僧群像的经典文献;《慈恩传》是对于玄奘本人的经典文献,从《慈恩传》去认识玄奘,比之从《西域记》去了解玄奘要更为可靠。 图为:公元9-13世纪,回鹘高昌时期写本《大唐西域记》残片;《大唐西域记》书影佛光王唐中宗李显是唐朝第四位皇帝,为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唐中宗满月时即拜玄奘法师为师父,举行剃发皈依出家礼,号为“佛光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表进已,顷闻有敕令使报法师:“皇后分娩已讫,果生男,端正奇特,神光满院,自庭烛天。朕欢喜无已,内外舞跃,必不违所许。愿法师护念,号为佛光王。”图为:唐中宗定陵 辩机和尚辩机是唐朝僧人,十五岁随道岳法师出家,以佛法修为高深、文学修养及擅于撰文著称。玄奘回国后,辩机加入玄奘法师的翻译场,帮助他抄写佛经及书撰其亲身经历《大唐西域记》。此外,他还协助玄奘译出了《显扬圣教论颂》1卷、《六门陀罗尼经》1卷、《佛地经》1卷、《天请问经》1卷、《本事经》7卷等重要经典。欧阳修所编的《新唐书》记载辩机与高阳公主有私情而被唐太宗赐死,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法更为具体,称辩机是被太宗腰斩。也有学者质疑,辩机被杀特别是被腰斩的说法,可能出自欧阳修与司马光的排佛立场。节目中提到陈垣先生的《大唐西域记撰人辩机》一文对种种说法有详尽的分析论述。 注:辩机随道岳法师出家,节目中称其为“玄奘弟子”是依据翻译场中的助手身份而言,二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师徒关系。 巴尼尼经和犍陀罗文明犍陀罗是地处阿富汗东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古国。自古印度吠陀时代起,犍陀罗人逐步从喀布尔河南方到喀布尔河口,扩张到印度河流域旁遮普西北地区居住。因此成为中印度、波斯和中亚文明交汇的中心。 犍陀罗人曾经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明,除了广为人知的佛教造像外,由公元前4世纪的学者巴尼尼所著的《巴尼尼经》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巴尼尼经》是已知最早的梵语文法书,使用了3,959 个规则对梵语构词进行了公式化。精湛而丝毫不带冗余的逻辑规则酷似今天的计算机语言。其中提出的音位、词素和词根等概念,更是2000年后才被西方语言学家所认识。而生活在公元4世纪的无著和世亲兄弟是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创始人,所著的《俱舍论》、《摄大乘论》和《瑜伽师地论》(据传得自弥勒)都对玄奘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为:巴尼尼经;无著、世亲菩萨像佛陀的戒律和玄奘的语言信仰佛陀本人长期生活在印度中部的摩揭陀地区,因此普遍认为摩揭陀语,也就是中印度语言,是佛陀传法的第一语言。但是为了扩大佛教影响力,佛陀鼓励弟子按照不同地区的方言口传佛法。在各种语言中,佛陀唯独指出不要用婆罗门教所推崇的上层社会语言“四吠陀“,也就是古梵语,来传道。于是“不用梵语说法”成为了佛陀时代的戒律。佛陀灭度后,佛弟子组织了多次结集,整理规范佛陀的教诲和戒律,佛教教义由面授、传诵转为结集,进而逐渐转为笔录。此时人们选取了一种据说在古代西北印度(这是多数西方学者的看法,我国季羡林先生的研究则认为应该是今天比哈尔邦附近)流行的“古巴利语“,作为记录佛经的标准语。此后,古巴利语在斯里兰卡被翻译为僧伽罗语,又被翻译为新巴利语,继而进行拉丁语转写,成为了南传佛教的主要语言。 而在佛教的北传路线中,随着大乘佛教的出现,形成了一种对中印度地区神圣性的崇拜:包括世界成立自中印度成立、世界毁灭由中印度毁灭;包括千佛出世只能在中印度的菩提伽耶打坐成佛;也包括对梵语的正统性产生信仰等。同时,梵语经由《巴尼尼经》的整理,变得更为纯粹雅正,而《巴尼尼经》又是在佛陀灭度后才写成。因此大乘佛教的弟子认为此后的梵语和佛陀时代的古梵语有所区别,使用《巴尼尼经》的梵语说法并不违背佛陀的戒律。 图为:菩提伽耶的金刚宝座塔玄奘和“菩提树”关于玄奘法师礼拜圣遗迹的记载非常丰富,节目中提到他曾前往醯罗城礼拜佛顶骨。醯罗城中有一重阁,因存放某一世的佛骨而著称,因此也叫做“佛顶骨城”。 据说,参拜者可以用摩香为泥,以布帛包裹,放在佛顶骨上,印出各种形状,据此预知未来。而玄奘在这里印得了一“菩提树像”。对此,还有一种解释称,印出来的“菩提树像”,其实是特指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打坐成佛瞬间的瑞像,也即我们经常说的触地印(bhūmisparśamudrā)宝冠佛像。当然,无论是菩提树还是触地宝冠如来,都是非常吉祥的预示。图为:十世纪比哈尔邦的宝冠如来那烂陀寺“那烂陀”为古印度地名,位于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此地原建有佛教寺院名那烂陀寺,为古代东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据传,佛陀的亲弟子舍利弗晚年居住于那烂陀寺,直至圆寂。在此期间,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整理佛陀一生的说法言教,也就是通常说的“阿毗达摩”的编辑与修撰工作,与此同时,他也向其他人传播说教。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上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根据义净在七世纪末的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四周围有长廊。寺高三层,高三到四丈,用砖建造,每层高一丈多。横梁用木板搭造,用砖平铺为房顶。每一寺的四边各有9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僧房前方安有高门,开有窗洞,但不得安帘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隐私。僧房后壁乃是寺的外围墙,有窗通外。围墙高三四丈,上面排列人身大小的塑像,雕刻精细,美轮美奂。那烂陀寺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学习课程包括大乘佛典、天文学、数学、医药等。而从玄奘、义净的学历记载和一些译籍来看,当时那烂陀寺等处的佛学,已显然分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等五科。21世纪初,印度开始筹办重建那烂陀大学。中国对该计划予以大力支持,先后投入了100万美元。2014年,在遭突厥大军破坏荒废800多年后,唐僧的“母校”那烂陀大学重新开学,首先开课的两个学院分别是生态与环境研究学院和历史研究学院。 图为:那烂陀寺遗址;那烂陀寺遗址雕塑局部;那烂陀寺遗址旁2007年落成的玄奘纪念馆;玄奘纪念堂前的玄奘像玄奘和佛造像玄奘翻译的佛经在民间并未广泛流传,反倒是他对圣瑞像的崇拜,深刻影响了民间佛教的崇拜活动。《慈恩传》记载玄奘从印度带来七尊佛像,包括一尊能够显灵的瑞像和六尊高仿瑞像的“拟瑞像”。而龙门石窟中的佛陀标准像, “优填王”像,也由玄奘法师所带回。 此外,《慈恩传》还记载玄奘发愿要造“十俱胝像”。俱胝指大数,可能为百万。同时因为观音有百千亿化身,被称为俱胝菩萨。 所以过去一般认为“十俱胝像”指十尊观音像。但是近代考古发现,在西安南郊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周围大量出土了被称为“善业泥像”的泥佛像。有学者通过对它们的图样、铭文进行研究,认为这些泥佛像包含大量印度特征和印度供养方法,可能就是玄奘所造。因此,“十俱胝像“ 或许指的是利用模具制造一千万尊佛像!图为:龙门石窟优填王像;西安出土的一些”善业泥像“
See more
23.9.2021 • 1 Stunde, 37 Protokoll, 11 Sekunden Vol.22 姚谦:从“艳丽的肉”到“孤独的象”,常玉用英文书写论语 过去几年,随着作品接连以高价成交,常玉这位一度小众的艺术家走进了公众的视野。由香艳的女人、超现实的花卉和孤独的动物所构建的异想世界,让许多人为之着迷。而据我观察,在常玉的喜爱者中,年轻朋友所占的比例似乎格外地大。这或许是由于常玉使用西方艺术的语言和笔触,所呈现的文雅节制的东方气韵,让这一代在全球化传媒环境下成长,却有着东方古典审美基因的年轻人有所共鸣吧。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著名音乐人,同时也是常玉艺术的策展人与收藏家,姚谦老师,为我们讲解常玉从富家贵公子到出租屋中孤独死去的跌宕人生;并从常玉人生不同阶段的创作中,品味他笔触的进行与思维的波动。内容包括:03:10 粉红色定格常玉无忧的青春05:26 留法艺术家中的异类:富家公子与流动盛宴09:10 想在巴黎争一席位,变革当触及灵魂深处15:12 对女性的赞美与惊叹达到“最高级”21:16 签约最大的收藏家,结交最红的艺术家24:47 家道中落,常玉的春天在30岁戛然而止28:22 穷困的常玉“破沙发躺过一两百个当得起美字的女人”39:24 现代艺术= 堕落艺术,二战让巴黎画派风流云散41:24 厨师、油漆工、运动发明家:中年常玉的尝试与异想48:44 越晚年、越东方:孤独的象与异乡人的悲伤63:48 常玉为年轻人打开一扇发现东方美的门71:10 纵观20世纪美术,莫兰迪或能让常玉惺惺相惜常玉用粉红色的画面定格了自己无忧的青春。年轻的常玉心中所想、笔下所画皆是女人。哪怕从水果、动物中,都能看到轻盈舒展的女性体态。常玉画中时常使用具有东方色彩的符号和纹路设计。姚老师认为这是一种对背景的抽象化和符号化处理,原理类似于刻章。此类设计,正是常玉东方气韵的含蓄表现。 吴冠中先生曾写道:“西班牙的毕加索、米罗,意大利的莫迪利阿尼,俄罗斯的夏加尔等等,他们的血液与法兰西民族的交融很自然,甚至几乎觉察不出差异来。东方人到巴黎,情况完全不一样,投其怀抱,但非亲生,貌合神离。而自己东方文化的底蕴却不那么轻易就肯向巴黎投降、臣服,一个有素养的东方艺术家想在巴黎争一席位,将经历着怎样的内心冲突呵,其间当触及灵魂深处。”常玉对女性充满惊叹和赞美。他曾对徐志摩说:“上帝拿着一把颜色望地面上撒,玫瑰、罗兰、石榴、玉簪、剪秋罗,各样都沾到了一种或几种的彩泽,但决没有一种花包涵所有可能的色调的。人体美也是这样的,有的美在胸部,有的腰部,有的头发,有的手,有的脚踝。骨胳,筋肉,肌理的会合,形成各各不同的线条,色调的变化,皮面的涨度,毛管的分配,天然的姿态,不可制止的表情——你要不怕麻烦,细心体会才能发现。上帝不会便宜你的事情,直接把具体绝对的美给你;但巧妙也就在这里,你明知这山里有金子,可是还得自己下工夫去找。”常玉版画往往由他亲手制版,具有极强的装饰性。随着年龄增长,在海外漂泊日久,常玉画中的东方元素反而日益增加。甚至出现了存在于童年记忆中的马戏和京剧等元素。晚年的常玉,常用微小的动物置于巨大的天空和无垠的土地之中。用大与小的悬殊对比,显示人在宇宙中的孤独、脆弱与无常。映射了他飘零海外的心境。许多人评价常玉是中国的马蒂斯、莫迪里阿尼。然而吴冠中先生却说:“翻阅常玉的作品,使人立即联系到八大山人,那些孤独的鸟与兽,那些出人意外的线的伸缩,那比例对照的巨大反差,吐露了高傲、孤僻、落寞。”随着荷尔蒙的退散,步入老年常玉开始思考如何构建更为纯粹的形式美。这一时期,他尝试结合野兽派和立体派的方法和中国的书法开展探索。笔下的女人反而不是女人。他在自己的最后一件裸女作品《曲腿裸女》的背后写下:“如果在当其时不遭穷困,勤于作画,不致等到今日始成,则早到成熟期矣,万叹。特此作记,时在一九六五四月。”错综的花枝、小小的花盆,比喻常玉漂泊无依的晚年心中纷扰。也体现了他充满想象力的一面。
See more
7.9.2021 • 1 Stunde, 14 Protokoll, 10 Sekunden 说起两岸“故宫”,有种长期流传的说法叫做:“北京看建筑、台北看文物”。许多人好奇,既然代表书法最巅峰的《祭侄文稿》、代表绘画最巅峰的《溪山行旅图》、代表瓷器最巅峰的“汝窑无纹水仙盆”都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岂不是中国历史上最珍贵的国宝,都被存放在海峡对岸? 真相是否如此?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著名的瓷器鉴藏家和作家刘越老师为我们带来细细解读。除了比较馆藏之外,刘越老师还会结合自己在考古文博领域的学术背景,为大家讲解一个更为重要的命题,即:到底什么是文物真正的价值? 以及为什么说,文物不是仅供少数人把玩的珍藏,而是把每个人联结在一起的纽带。内容包括03:02 清宫旧藏南迁记:一段可歌可泣的文化史奇迹08:48 品类之全、体量之大:北京故宫远胜台北17:52 原藏环境重构散佚文物,是北京故宫的信息优势19:28 扬长避短,台北善于编织精巧的故事线29:56 现代考古让北京故宫获得乾隆梦寐以求的珍品33:02 “国宝回流”让北京故宫强力回血37:12 学术进步,发现文物的新价值52:04 清代传奇督陶官唐英可以再造“五大名窑”?56:58 北宋汝窑、明清汝窑和现代汝窑谁最好?59:52 千古汝窑情结:瓷器的眷恋是家国的眷恋66:08 荒诞的镇馆之宝是故宫的雅量76:41 传世胜于断代:文物的价值在于被看见《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山水疏密有致,墨色秀润淡雅。全画气象万千,被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亭”、“山水第一神品”。据说《富春山居图》清初传至吴洪裕手中。吴洪裕过世前,决定焚烧陪葬。幸被其侄吴贞度从火中抢救。 但也因此断为两截。原卷首小段经修补后称为“剩山图”,横51厘米,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称为“无用师卷”,横6.4米,现藏于台北。 两件作品曾于2010年合璧展出,是轰动一时的文化盛事。 图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国宝南迁”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包括故宫、盛京行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多处的皇家旧藏文物。1933年,山海关遭日军侵略失陷,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转运所藏的文物精品,保护国宝。由此开启了史诗般的国宝南迁之旅。此后15年间,一万多箱故宫文物途径上海,南京,安顺、重庆、乐山、峨眉等地,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上万里。面对日军、土匪的炮火,还有潮湿、白蚁和鼠患等重重困难,上百万件文物无一丢失,几乎没有损坏。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 刘越老师提到的那志良先生,全程参与了故宫文物点收、提集、南迁、西运等重要工作,其著作《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为后人了解文物南迁真相的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图为:那志良《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元青花龙纹象耳瓶又称“大维德对瓶”,为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品,由大英博物馆藏。这对花瓶是奉献给寺庙的供器,高达60厘米,颈部位有一对象耳,瓶身绘有精美的四爪云龙和各种纹饰,堪称元代青花瓷纹样大全。但这套作品最珍贵之处在于,它是器物学上的重要断代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元代无法制造优质的青花瓷,但这套对瓶的瓶颈处题记明确指出花瓶产于元至正十一年。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美国弗瑞尔美术馆馆长波普教授的考证后,才在学术界形成共识,即认定了“元青花”这一重要瓷器类别的存在。 图为:元青花龙纹象耳瓶金发塔乾隆为生母崇庆皇太后所造的金发塔,用来盛放皇太后御发。 发塔高1.5米,消耗黄金3000两,同时镶嵌大量珠宝、绿松石、珊瑚。塔肚内供佛后置一盛发金匣,金匣正面饰六字真言、匣墙有八吉祥纹饰,下配白檀香木座。塔下承以紫檀木莲花瓣须弥座,塔座前正板上贴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金发塔设计式样由乾隆帝钦定,制造由重臣福隆安、和珅督办,被安放在崇庆皇太后生前居住过的寿康宫东佛堂内。(转自故宫博物院官网)在北京故宫的原藏环境里重构文物,从而重构中国物质文化史和中国艺术发展历程,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海内外多数博物馆所无法相提并论。图为:金发塔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又称明永乐青花寿山福海纹香炉,是明朝永乐年间江西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一款鼎式瓷炉。该炉共有三件,其中仅两件为传世品,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最后一件是以景德镇官窑瓷器厂永乐堆积层出土瓷片复原而成,可能因烧制过程中变形而遭砸碎掩埋。故宫文物南迁的过程中,曾携带一只品相较好的该款香炉至南京,最终因为体量过大不易搬运而被留在大陆。瓷器领域的殿堂级著作,耿宝昌先生的《明清瓷器鉴定》,即选用了该款香炉作为封面图案,重要性可见一斑。 图为:北京故宫所藏的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北朝青釉莲花尊1948年出土于河北景县封氏墓群的四件莲花尊之一。形体高大,气魄雄伟,集塑贴、模印、雕刻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体,纹饰华缛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堪称北朝时期北方青瓷的杰出代表。尊上的莲瓣、团花、飞天等装饰题材与南北朝时期盛行佛教文化的历史背景相吻合。(以上转自故宫博物院官网)此类建国后的文物出土丰富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高古瓷馆藏,为台北所难比拟。图为:青釉莲花尊“三希帖”《三希堂法帖》,全名《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是乾隆时期清宫编刻的大型丛帖。收录了自魏锺繇至明代董其昌共135位书法家的墨迹钩模镌刻,共32册236篇,选材可谓极精。《三希堂法帖》包括了乾隆帝本人至为珍爱的三件稀世墨宝,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而珍藏这三件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法帖故而得名。 目前,《快雪时晴帖》被收藏在台北,《伯远帖》和《中秋帖》都藏于北京。 图为:《快雪时晴帖》、《伯远帖》、《中秋帖》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明宣德烧制的大盖罐,胎体厚重。釉色青白,肩部有8个长方形出戟。罐身分层绘有海水、八吉祥、蓝查体梵文及莲瓣纹。罐附圆盖,盖面中央书一蓝查体梵文,周边绘4朵云纹,间以4个蓝查体梵文。盖之外壁饰海水纹。盖内顶面双线圈内绘一周9个莲瓣,每个莲瓣内均书一蓝查体梵文,中央双线圈内横书“大德吉祥场”五个篆体字,与罐内底面同样的五字相对应。盖内9字中,有5字为五方佛中的五佛种子字,另4字分别代表前四佛双身像中的四女像种子字。罐外壁中间一周梵文为密咒真言,其上下各有8个相同的梵文,代表各方佛双身像中的女像种子字。此种文字组合图案被密宗信徒称为“法曼荼罗”。此器在宣德青花瓷中极为少见,其造型、花纹均充满宗教含义,当为佛教徒作道场时所用的法器,是景德镇专为宫廷烧制的佛事用具。(转自故宫博物院官网)图为: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成化斗彩三秋杯明成化年的斗彩三秋杯,撇口,深腹,瘦底,圈足。杯内光素无纹饰。外壁绘两组斗彩山石花卉纹,间以飞舞的蝴蝶。青花发色淡雅,所施釉上彩有红、黄、姹紫等。蝶翅上所施紫彩即著名的姹紫彩,其特点是色浓无光,为成化斗彩所仅有,也是后世仿品望尘莫及的。由于描绘的是秋天庭院或花园中的景色,而秋季一般历时三个月,故有“三秋杯”之称。(转自故宫博物院官网)明成化斗彩杯有多种式样,而“三秋杯”是比著名的“鸡缸杯”更为稀有的精品。北京故宫所藏成对的斗彩三秋杯可谓海内仅有,为“宣德大王”孙瀛洲先生所捐赠。图为:斗彩三秋杯唐英清朝雍正和乾隆时期的传奇督陶官,供职于养心殿造办处,为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督陶,以其对瓷器制作的卓越贡献而闻名。唐英制造的瓷器称“唐窑”,是清代乃至中国历朝瓷器技艺的颠峰。唐窑驰名中外,无论于造型、彩绘、釉色、质地,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除创新之外,唐英所作的还包括仿制宋、明等过去官窑,以及各式地方窑如龙泉窑、宜兴窑,还有仿外国的西洋、东洋器皿。图为:唐英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北宋徽宗年间的御用器皿,由汝窑烧制,以天青纯净没有开片的清朗釉色著名于世。明代鉴赏家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汝窑“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而这件水仙盆是目前传世汝窑中唯一公认的无开片纹路者,因此被许多人视为最具代表性的一件汝窑。图为: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毛公鼎、肉形石和翠玉白菜毛公鼎是西周宣王年间所铸造的青铜鼎,为目前所发现铭文最多的青铜器,郭沫若称其“抵得一篇《尚书》”,是中国文物中最顶级的珍宝;肉形石是对自然生成的玛瑙进行加工染色形成的,形似“东坡肉”的一件宫廷珍玩;翠玉白菜则是由翡翠雕刻而成的玉石工艺品。民间将这三件价值悬殊的藏品并称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大“镇馆之宝”,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台北故宫博物院非但没有辟谣,反而顺应这种说法进行一定宣传,体现的是一种亲民姿态。图为:毛公鼎、肉形石和翠玉白菜珐琅彩瓷学名“瓷胎画珐琅”,以珐琅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白地瓷胎上彩绘装饰纹样并再次烧制而成的瓷器。珐琅彩瓷在中国古代所有瓷器品类中制备最精、产量最稀,除去曾少量赏赐蒙古王公、西藏上层僧侣外,一直为清廷皇家独占。珐琅彩瓷总共只生产过400件,全程在皇帝的控制之下,所以参与人员均可考证,所有作品都收藏于端凝殿左右屋内,全部造册登录。因此在文物搬运时被集中运往台湾。 图为:康熙宜兴胎画珐琅花卉茶碗、康熙玻璃胎画珐琅牡丹蓝地胆瓶
See more
25.8.2021 • 1 Stunde, 19 Protokoll, 6 Sekunden 说起两岸“故宫”,有种长期流传的说法叫做:“北京看建筑、台北看文物”。许多人好奇,既然代表书法最巅峰的《祭侄文稿》、代表绘画最巅峰的《溪山行旅图》、代表瓷器最巅峰的“汝窑无纹水仙盆”都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岂不是中国历史上最珍贵的国宝,都被存放在海峡对岸? 真相是否如此?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著名的瓷器鉴藏家和作家刘越老师为我们带来细细解读。除了比较馆藏之外,刘越老师还会结合自己在考古文博领域的学术背景,为大家讲解一个更为重要的命题,即:到底什么是文物真正的价值? 以及为什么说,文物不是仅供少数人把玩的珍藏,而是把每个人联结在一起的纽带。内容包括03:02 清宫旧藏南迁记:一段可歌可泣的文化史奇迹08:48 品类之全、体量之大:北京故宫远胜台北17:52 原藏环境重构散佚文物,是北京故宫的信息优势19:28 扬长避短,台北善于编织精巧的故事线29:56 现代考古让北京故宫获得乾隆梦寐以求的珍品33:02 “国宝回流”让北京故宫强力回血37:12 学术进步,发现文物的新价值52:04 清代传奇督陶官唐英可以再造“五大名窑”?56:58 北宋汝窑、明清汝窑和现代汝窑谁最好?59:52 千古汝窑情结:瓷器的眷恋是家国的眷恋66:08 荒诞的镇馆之宝是故宫的雅量76:41 传世胜于断代:文物的价值在于被看见《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山水疏密有致,墨色秀润淡雅。全画气象万千,被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亭”、“山水第一神品”。据说《富春山居图》清初传至吴洪裕手中。吴洪裕过世前,决定焚烧陪葬。幸被其侄吴贞度从火中抢救。 但也因此断为两截。原卷首小段经修补后称为“剩山图”,横51厘米,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称为“无用师卷”,横6.4米,现藏于台北。 两件作品曾于2010年合璧展出,是轰动一时的文化盛事。 图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国宝南迁”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包括故宫、盛京行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多处的皇家旧藏文物。1933年,山海关遭日军侵略失陷,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转运所藏的文物精品,保护国宝。由此开启了史诗般的国宝南迁之旅。此后15年间,一万多箱故宫文物途径上海,南京,安顺、重庆、乐山、峨眉等地,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上万里。面对日军、土匪的炮火,还有潮湿、白蚁和鼠患等重重困难,上百万件文物无一丢失,几乎没有损坏。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 刘越老师提到的那志良先生,全程参与了故宫文物点收、提集、南迁、西运等重要工作,其著作《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为后人了解文物南迁真相的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图为:那志良《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元青花龙纹象耳瓶又称“大维德对瓶”,为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品,由大英博物馆藏。这对花瓶是奉献给寺庙的供器,高达60厘米,颈部位有一对象耳,瓶身绘有精美的四爪云龙和各种纹饰,堪称元代青花瓷纹样大全。但这套作品最珍贵之处在于,它是器物学上的重要断代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元代无法制造优质的青花瓷,但这套对瓶的瓶颈处题记明确指出花瓶产于元至正十一年。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美国弗瑞尔美术馆馆长波普教授的考证后,才在学术界形成共识,即认定了“元青花”这一重要瓷器类别的存在。 图为:元青花龙纹象耳瓶金发塔乾隆为生母崇庆皇太后所造的金发塔,用来盛放皇太后御发。 发塔高1.5米,消耗黄金3000两,同时镶嵌大量珠宝、绿松石、珊瑚。塔肚内供佛后置一盛发金匣,金匣正面饰六字真言、匣墙有八吉祥纹饰,下配白檀香木座。塔下承以紫檀木莲花瓣须弥座,塔座前正板上贴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金发塔设计式样由乾隆帝钦定,制造由重臣福隆安、和珅督办,被安放在崇庆皇太后生前居住过的寿康宫东佛堂内。(转自故宫博物院官网)在北京故宫的原藏环境里重构文物,从而重构中国物质文化史和中国艺术发展历程,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海内外多数博物馆所无法相提并论。图为:金发塔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又称明永乐青花寿山福海纹香炉,是明朝永乐年间江西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一款鼎式瓷炉。该炉共有三件,其中仅两件为传世品,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最后一件是以景德镇官窑瓷器厂永乐堆积层出土瓷片复原而成,可能因烧制过程中变形而遭砸碎掩埋。故宫文物南迁的过程中,曾携带一只品相较好的该款香炉至南京,最终因为体量过大不易搬运而被留在大陆。瓷器领域的殿堂级著作,耿宝昌先生的《明清瓷器鉴定》,即选用了该款香炉作为封面图案,重要性可见一斑。 图为:北京故宫所藏的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北朝青釉莲花尊1948年出土于河北景县封氏墓群的四件莲花尊之一。形体高大,气魄雄伟,集塑贴、模印、雕刻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体,纹饰华缛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堪称北朝时期北方青瓷的杰出代表。尊上的莲瓣、团花、飞天等装饰题材与南北朝时期盛行佛教文化的历史背景相吻合。(以上转自故宫博物院官网)此类建国后的文物出土丰富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高古瓷馆藏,为台北所难比拟。图为:青釉莲花尊“三希帖”《三希堂法帖》,全名《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是乾隆时期清宫编刻的大型丛帖。收录了自魏锺繇至明代董其昌共135位书法家的墨迹钩模镌刻,共32册236篇,选材可谓极精。《三希堂法帖》包括了乾隆帝本人至为珍爱的三件稀世墨宝,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而珍藏这三件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法帖故而得名。 目前,《快雪时晴帖》被收藏在台北,《伯远帖》和《中秋帖》都藏于北京。 图为:《快雪时晴帖》、《伯远帖》、《中秋帖》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明宣德烧制的大盖罐,胎体厚重。釉色青白,肩部有8个长方形出戟。罐身分层绘有海水、八吉祥、蓝查体梵文及莲瓣纹。罐附圆盖,盖面中央书一蓝查体梵文,周边绘4朵云纹,间以4个蓝查体梵文。盖之外壁饰海水纹。盖内顶面双线圈内绘一周9个莲瓣,每个莲瓣内均书一蓝查体梵文,中央双线圈内横书“大德吉祥场”五个篆体字,与罐内底面同样的五字相对应。盖内9字中,有5字为五方佛中的五佛种子字,另4字分别代表前四佛双身像中的四女像种子字。罐外壁中间一周梵文为密咒真言,其上下各有8个相同的梵文,代表各方佛双身像中的女像种子字。此种文字组合图案被密宗信徒称为“法曼荼罗”。此器在宣德青花瓷中极为少见,其造型、花纹均充满宗教含义,当为佛教徒作道场时所用的法器,是景德镇专为宫廷烧制的佛事用具。(转自故宫博物院官网)图为: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成化斗彩三秋杯明成化年的斗彩三秋杯,撇口,深腹,瘦底,圈足。杯内光素无纹饰。外壁绘两组斗彩山石花卉纹,间以飞舞的蝴蝶。青花发色淡雅,所施釉上彩有红、黄、姹紫等。蝶翅上所施紫彩即著名的姹紫彩,其特点是色浓无光,为成化斗彩所仅有,也是后世仿品望尘莫及的。由于描绘的是秋天庭院或花园中的景色,而秋季一般历时三个月,故有“三秋杯”之称。(转自故宫博物院官网)明成化斗彩杯有多种式样,而“三秋杯”是比著名的“鸡缸杯”更为稀有的精品。北京故宫所藏成对的斗彩三秋杯可谓海内仅有,为“宣德大王”孙瀛洲先生所捐赠。图为:斗彩三秋杯唐英清朝雍正和乾隆时期的传奇督陶官,供职于养心殿造办处,为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督陶,以其对瓷器制作的卓越贡献而闻名。唐英制造的瓷器称“唐窑”,是清代乃至中国历朝瓷器技艺的颠峰。唐窑驰名中外,无论于造型、彩绘、釉色、质地,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除创新之外,唐英所作的还包括仿制宋、明等过去官窑,以及各式地方窑如龙泉窑、宜兴窑,还有仿外国的西洋、东洋器皿。图为:唐英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北宋徽宗年间的御用器皿,由汝窑烧制,以天青纯净没有开片的清朗釉色著名于世。明代鉴赏家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汝窑“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而这件水仙盆是目前传世汝窑中唯一公认的无开片纹路者,因此被许多人视为最具代表性的一件汝窑。图为: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毛公鼎、肉形石和翠玉白菜毛公鼎是西周宣王年间所铸造的青铜鼎,为目前所发现铭文最多的青铜器,郭沫若称其“抵得一篇《尚书》”,是中国文物中最顶级的珍宝;肉形石是对自然生成的玛瑙进行加工染色形成的,形似“东坡肉”的一件宫廷珍玩;翠玉白菜则是由翡翠雕刻而成的玉石工艺品。民间将这三件价值悬殊的藏品并称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大“镇馆之宝”,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台北故宫博物院非但没有辟谣,反而顺应这种说法进行一定宣传,体现的是一种亲民姿态。图为:毛公鼎、肉形石和翠玉白菜珐琅彩瓷学名“瓷胎画珐琅”,以珐琅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白地瓷胎上彩绘装饰纹样并再次烧制而成的瓷器。珐琅彩瓷在中国古代所有瓷器品类中制备最精、产量最稀,除去曾少量赏赐蒙古王公、西藏上层僧侣外,一直为清廷皇家独占。珐琅彩瓷总共只生产过400件,全程在皇帝的控制之下,所以参与人员均可考证,所有作品都收藏于端凝殿左右屋内,全部造册登录。因此在文物搬运时被集中运往台湾。 图为:康熙宜兴胎画珐琅花卉茶碗、康熙玻璃胎画珐琅牡丹蓝地胆瓶
See more
25.8.2021 • 1 Stunde, 19 Protokoll, 6 Sekunden Vol.20 出宫墙,见众生:故宫专家讲述八千年漆器故事 中国是漆器的故乡,早在八千年前这里诞生了最古老的漆器。伴随文明的进程,中国工匠几乎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制造出了可以代表当世最高水平的漆器作品。但我们知道,china意为瓷器,japan意为漆器,中国精于制瓷,日本善于制漆的印象似乎成为国际上普遍的认识。中国漆器之所以贵而不显,原因可能在于它的材料过于昂贵、工艺过于复杂、工期过于漫长,因此精品在民间少有流通,而是多为宫廷所秘藏。 目前,由故宫博物院和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朱艳华绮——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正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火热展出。展览精选了约100件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最具代表性的乾隆朝宫廷漆器,呈现了宫廷工艺美术臻于大成的面貌。 借此机会,我们邀请本次展览筹展组成员,故宫器物部专家张丽老师由八千年前的起源时代开始,为我们讲述漆器在历朝历代的风格特色和艺术审美,带我们了解这门关于中国、关于红与黑的艺术。内容包括: 00:31 从天皇秘宝到博物馆珍藏: 漆器在全球大放异彩02:30 “百里千刀一两漆”: 什么是漆,漆为何珍贵?10:53 跨湖桥与河姆渡: 漆器的祖先16:21 大禹的餐具:早期漆器传说18:45 浪漫楚风、巫文化和战国漆器24:32 汉代漆器品控之严谨让今日奢侈品失色26:52 魏晋南北朝:漆器和”女德” 29:19 杨贵妃的琵琶给天皇多少震撼32:24 宋代的华美嵌金漆35:15 元代漆器的“匠人品牌”37:37 明代漆器风格演变和专著诞生 41:03 乾隆朝漆器集古今之大成63:02 漆器上的御制诗:乾隆的诗写得怎么样?67:34 清宫祭祀里的汉族文明正统与满族神话遗产太和殿浑金漆雕龙宝座安放在故宫太和殿的皇帝宝座俗称“龙椅”,代表着封建皇权的至高权威。这把座椅由浑金漆工艺制成,广义上也属漆器。 漆器的起源距今8000年前的萧山跨湖桥遗址发现的独木舟,是迄今保存的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独木舟底部有直径约20厘米的孔洞,被一块不规则的椭圆形状的木块所修补。经过化验鉴定,窟窿里和木块上,存在大量的漆酚和漆酶,而这两种物质就是生漆的主要成分,意味着跨湖桥人已经能够使用生漆作为粘合剂进行修补。跨湖桥遗址还出土了一把桑木胎漆弓。木弓残长 121 厘米,弓身细圆,弓柎完整,采用韧性良好的桑木边材制作,弓身表面涂有生漆。这把木弓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漆器。而在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漆碗,外壁涂有朱红色生漆,说明在史前时期河姆渡先民已用天然漆装饰生活器具。图为:跨湖桥独木舟上的修补痕迹;跨湖桥遗址出土漆弓;河姆渡遗址出土朱漆碗。 战国到汉代的漆器战国漆器工艺空前繁荣发展,漆器制造在社会经济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门类。考古发现遍及全国各地。胎体上出现了夹纻胎。技法上出现了针刻花纹和金银箔装饰,以及在器物的口沿加嵌鎏金或鎏银的铜箍的做法,被称为扣器。器表的装饰技法以彩绘为主,也就是描彩漆。装饰纹样的类别和数量剧增,内容复杂多变。一般运用写实或变形夸的手法表现。出现了后羿射日、宴乐、射猎、人物车马等非常生动的画面。这其中楚国漆器最具代表性和精美,尤其以湖北的江陵、随州,湖南的长沙、河南的信阳的发现最为著名。以巫文化为背景的楚国漆器,线条飘逸灵动,有神秘色彩,被形容为浪漫楚风。此外,汉代漆器制造工业体系高度发达,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一只汉代漆杯底部刻有6位工匠和7位官府监督人员的姓名,可见一斑。 图为:战国龙凤纹盖豆、战国彩绘木雕座屏、战国车马出行图奁、西汉晚期银扣贴金箔盒、大英博物馆藏汉代羽觞魏晋南北朝的漆器分裂动荡的社会背景,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进入发展低谷。但期间也不乏精美作品出现,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北魏彩绘人物故事图漆屏风就是其中代表。屏风每面漆画均分四层,内容采自汉代刘向的《烈女传》,有劝解教化的意义和作用。通体以红色漆为地,以黑线勾描,描绘采用色彩渲染和铁线描的技法。每个画面均有题记和榜题。题记和榜题是在红漆地上涂黄漆,再以黑漆题写。画中人物的仪态风神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作品颇有相似。此外,这期间佛教的盛行,促进了漆工艺。胎骨轻巧牢固,可用于铸造大型造像的夹贮胎工艺也因而发展。图为:北魏彩绘人物故事图漆屏风唐代漆器唐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工艺美术也发展至高峰,富丽华贵的金银平脱和嵌螺钿技术正是具有代表性漆工艺。其中,金银平脱是一种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将金银薄片,裁制成各种纹样,用胶漆粘贴,然后髹漆数重,后细加研磨,使金银片纹脱露出。而螺钿则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 唐代的金银平脱和螺钿漆器均具有流光溢彩的盛唐气象。许多精美的漆器在这一时期的唐日交流中流传至日本,被奉为珍贵的“唐物”,对日本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平脱漆碗、金银平脱镂金丝鸾衔绶带纹漆背镜、正仓院藏唐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正仓院藏金银平文琴宋代漆器宋代漆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工艺品种丰富,戗金漆和雕漆是宋代漆器工艺中成就最高的品种。北宋的描金堆漆舍利函,四面开光,内分别以白描手法绘描金人物画各一幅,内容为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四幅画可以各自独立成章,但内容又可以相互连接。开光外以堆漆描金的菊花纹和神兽纹做装饰,并镶嵌珍珠。精致无比。南宋的戗金庭院仕女图莲瓣式奁,盖面是一幅庭院仕女图,仕女二人着花罗直领对襟衫,长裙拽地,发髻高耸,分执团扇和折扇,挽臂而行。每层口沿都用银来包镶。整体造型规范周正,花纹精美绝伦,金光灿灿。奁盖内黑漆、上用朱漆书写“温州新河金念二郎上牢”。图为:北宋描金堆漆舍利函、南宋戗金庭院仕女图莲瓣式奁元代漆器元代漆器以雕漆工艺最为著名,还呈现了名家辈出的局面。。《嘉兴府志》记载“张成、杨茂,嘉兴府西塘杨汇人,剔红最得名”。工匠荣登府志,在历史上十分罕见,说明张成、杨茂名冠当时,技艺超群。张成、杨茂均有带针划款识的作品存世,二人风格上略有不同,张成的豪放大气、杨茂的典雅秀气,但都属精美无比的传世瑰宝。 图为: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圆盘、杨茂造剔红梅花纹圆盘明代漆器明代早期的漆器继承元代风格,髹漆肥厚,打磨圆熟,图案饱满。而明晚期的作品则以双龙、龙凤和各种吉祥图案为主,雕刻出来的花纹一般不做打磨处理,刻纹有冷峻的感觉,与早期的磨制圆熟在风格上有很大不同。图为:明永乐剔红梅妻鹤子图圆盒,明嘉靖剔彩龙凤纹大圆盒清乾隆朝漆器:雕漆雕漆是髹漆工艺技法之一。做法是先在器物胎骨上层层涂漆积累,使漆达到一定厚度,在漆呈软干状态时用刀雕刻出花纹,是髹漆、绘画、雕刻相结合的工艺品种。漆赖画而显,画赖漆而存,是雕漆工艺突出的特点。它使漆工艺由平面艺术发展成为浮雕艺术,产生出立体的装饰效果,是漆工艺中的一次重大革新。在品种繁多的髹漆工艺中,雕漆的制作工序和周期都最为复杂和漫长,但其工艺特色具有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因而从诞生后就一跃成为髹漆工艺中最主要的品种。图为: 剔红海兽图圆盒,剔红海兽图圆盒(局部),剔红海水龙纹冠架、剔红锦纹圭璧式盒清乾隆朝漆器:描饰与金漆在漆工艺中,描金、描彩漆、描油等可以归类为描绘纹饰的工艺技法。雍正、乾隆两朝大量制作描金漆器。描彩漆在战国、汉代已盛行,纹饰飘逸,为一时之盛。自唐、宋以后,描彩漆品种逐渐势微,清代宫廷所做描彩漆器不多,却具有很高工艺水平。描油显现的颜色弥补了色漆不鲜明的缺憾。在描饰里有一种技法叫漆画,《髹饰录》中杨明补注曰:“今之描漆家不敢作,近有朱质朱文、黑质黑文者,亦朴雅也”。与杨明所说不同的是,乾隆朝就有工匠敢做。红漆描红葵瓣式盒,以珊瑚红为地,以相对浅的红色漆描绘花纹,这种色彩搭配荡漾着一股柔美幽雅之气,有那种不张扬的,内敛之美。黑漆描金山水人物方胜式盘则借鉴日本莳绘技法,在描金纹饰上髹涂透明漆并进行研磨,使漆地更加乌黑光亮,纹样更富立体感。莳绘工艺在唐朝传入日本,又在日本发展出独特的工艺。到了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都对日本的莳绘漆器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雍正皇帝甚至下旨让造办处仿制,称为“仿洋漆”。日本莳绘和中国传统描金相似,但细节上发展出很多不同的风格,比如研出莳绘、平莳绘、高莳绘等。图为:红漆描金葵瓣饰盒,黑漆描金山水人物方胜式盘清乾隆朝漆器:戗金彩漆与填漆戗金彩漆是“戗金”与“描彩漆”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工艺。所谓戗金是在一色漆地上,阴刻出花纹图案,之后在阴线内打金胶上金箔,成为金色的花纹。描彩漆就是在一色漆地上用色漆描绘花纹的做法。由于戗金彩漆的花纹纹理是金色的,因而具有流光溢彩的装饰效果。乾隆朝是戗金彩漆工艺蓬勃发展的时期,不仅制造量大,而且精品也多。其突出特点是戗金浓厚,色彩鲜艳,整体装饰光华亮丽,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戗金彩漆“如意宫盒”就是代表作品。而填漆分镂嵌填漆和磨显填漆,前者先刻划低陷的纹饰,再将色漆填进去,然后打磨平;后者在漆地上先用稠漆堆起纹饰线条,再满涂漆,然后磨平。填漆荷叶式盘就是其中的精品。 图为:戗金彩漆“如意宫盒”,填漆荷叶式盘清乾隆朝漆器:镶嵌镶嵌漆器包括嵌螺钿、百宝嵌等。节目中提到的红漆嵌螺钿团花纹攒盒将各式团花集于一体,布局看似随意却内含章法,色彩绚丽奢华,宫廷气息浓郁。 百宝嵌花蝶纹海棠式笔筒则以玉石、染牙镶嵌成四季花卉纹,清新简约,在装饰不厌其繁、充满贵气的百宝嵌中别具一格,雅韵倍出,反倒更有迷人色彩。图为:红漆嵌螺钿团花纹攒盒、百宝嵌花蝶纹海棠式笔筒清乾隆朝漆器:脱胎漆器脱胎漆器由夹紵胎漆器发展而来。夹紵漆器起源甚早,战国已有之,之后延续不断。乾隆朝利用其技法,制造了连夹紵胎的那层麻布都没有的,完全漆质的漆器。根据《清档》记载,乾隆四十年以后曾多次下令苏州,照明永乐朱漆菊花盘制作脱胎朱漆菊瓣式盒、盘、盖碗,故宫博物院藏有比较大量的朱漆菊瓣式盘、盒、盖碗。这部分漆器的形制都是均匀的菊花瓣式,通体髹一色朱漆,漆质细腻,色如珊瑚,光泽柔润,轻薄如纸,正如乾隆帝诗中所云“攒英如菊秀,一朵比花轻”,乾隆皇帝在赞美他当朝制作的漆器,比一朵菊花都要轻。图为:朱漆菊瓣式盒
See more
10.8.2021 • 1 Stunde, 17 Protokoll, 10 Sekunden Vol.20 出宫墙,见众生:故宫专家讲述八千年漆器故事 中国是漆器的故乡,早在八千年前这里诞生了最古老的漆器。伴随文明的进程,中国工匠几乎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制造出了可以代表当世最高水平的漆器作品。但我们知道,china意为瓷器,japan意为漆器,中国精于制瓷,日本善于制漆的印象似乎成为国际上普遍的认识。中国漆器之所以贵而不显,原因可能在于它的材料过于昂贵、工艺过于复杂、工期过于漫长,因此精品在民间少有流通,而是多为宫廷所秘藏。 目前,由故宫博物院和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朱艳华绮——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正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火热展出。展览精选了约100件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最具代表性的乾隆朝宫廷漆器,呈现了宫廷工艺美术臻于大成的面貌。 借此机会,我们邀请本次展览筹展组成员,故宫器物部专家张丽老师由八千年前的起源时代开始,为我们讲述漆器在历朝历代的风格特色和艺术审美,带我们了解这门关于中国、关于红与黑的艺术。内容包括: 00:31 从天皇秘宝到博物馆珍藏: 漆器在全球大放异彩02:30 “百里千刀一两漆”: 什么是漆,漆为何珍贵?10:53 跨湖桥与河姆渡: 漆器的祖先16:21 大禹的餐具:早期漆器传说18:45 浪漫楚风、巫文化和战国漆器24:32 汉代漆器品控之严谨让今日奢侈品失色26:52 魏晋南北朝:漆器和”女德” 29:19 杨贵妃的琵琶给天皇多少震撼32:24 宋代的华美嵌金漆35:15 元代漆器的“匠人品牌”37:37 明代漆器风格演变和专著诞生 41:03 乾隆朝漆器集古今之大成63:02 漆器上的御制诗:乾隆的诗写得怎么样?67:34 清宫祭祀里的汉族文明正统与满族神话遗产太和殿浑金漆雕龙宝座安放在故宫太和殿的皇帝宝座俗称“龙椅”,代表着封建皇权的至高权威。这把座椅由浑金漆工艺制成,广义上也属漆器。 漆器的起源距今8000年前的萧山跨湖桥遗址发现的独木舟,是迄今保存的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独木舟底部有直径约20厘米的孔洞,被一块不规则的椭圆形状的木块所修补。经过化验鉴定,窟窿里和木块上,存在大量的漆酚和漆酶,而这两种物质就是生漆的主要成分,意味着跨湖桥人已经能够使用生漆作为粘合剂进行修补。跨湖桥遗址还出土了一把桑木胎漆弓。木弓残长 121 厘米,弓身细圆,弓柎完整,采用韧性良好的桑木边材制作,弓身表面涂有生漆。这把木弓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漆器。而在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漆碗,外壁涂有朱红色生漆,说明在史前时期河姆渡先民已用天然漆装饰生活器具。图为:跨湖桥独木舟上的修补痕迹;跨湖桥遗址出土漆弓;河姆渡遗址出土朱漆碗。 战国到汉代的漆器战国漆器工艺空前繁荣发展,漆器制造在社会经济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门类。考古发现遍及全国各地。胎体上出现了夹纻胎。技法上出现了针刻花纹和金银箔装饰,以及在器物的口沿加嵌鎏金或鎏银的铜箍的做法,被称为扣器。器表的装饰技法以彩绘为主,也就是描彩漆。装饰纹样的类别和数量剧增,内容复杂多变。一般运用写实或变形夸的手法表现。出现了后羿射日、宴乐、射猎、人物车马等非常生动的画面。这其中楚国漆器最具代表性和精美,尤其以湖北的江陵、随州,湖南的长沙、河南的信阳的发现最为著名。以巫文化为背景的楚国漆器,线条飘逸灵动,有神秘色彩,被形容为浪漫楚风。此外,汉代漆器制造工业体系高度发达,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一只汉代漆杯底部刻有6位工匠和7位官府监督人员的姓名,可见一斑。 图为:战国龙凤纹盖豆、战国彩绘木雕座屏、战国车马出行图奁、西汉晚期银扣贴金箔盒、大英博物馆藏汉代羽觞魏晋南北朝的漆器分裂动荡的社会背景,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进入发展低谷。但期间也不乏精美作品出现,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北魏彩绘人物故事图漆屏风就是其中代表。屏风每面漆画均分四层,内容采自汉代刘向的《烈女传》,有劝解教化的意义和作用。通体以红色漆为地,以黑线勾描,描绘采用色彩渲染和铁线描的技法。每个画面均有题记和榜题。题记和榜题是在红漆地上涂黄漆,再以黑漆题写。画中人物的仪态风神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作品颇有相似。此外,这期间佛教的盛行,促进了漆工艺。胎骨轻巧牢固,可用于铸造大型造像的夹贮胎工艺也因而发展。图为:北魏彩绘人物故事图漆屏风唐代漆器唐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工艺美术也发展至高峰,富丽华贵的金银平脱和嵌螺钿技术正是具有代表性漆工艺。其中,金银平脱是一种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将金银薄片,裁制成各种纹样,用胶漆粘贴,然后髹漆数重,后细加研磨,使金银片纹脱露出。而螺钿则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 唐代的金银平脱和螺钿漆器均具有流光溢彩的盛唐气象。许多精美的漆器在这一时期的唐日交流中流传至日本,被奉为珍贵的“唐物”,对日本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平脱漆碗、金银平脱镂金丝鸾衔绶带纹漆背镜、正仓院藏唐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正仓院藏金银平文琴宋代漆器宋代漆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工艺品种丰富,戗金漆和雕漆是宋代漆器工艺中成就最高的品种。北宋的描金堆漆舍利函,四面开光,内分别以白描手法绘描金人物画各一幅,内容为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四幅画可以各自独立成章,但内容又可以相互连接。开光外以堆漆描金的菊花纹和神兽纹做装饰,并镶嵌珍珠。精致无比。南宋的戗金庭院仕女图莲瓣式奁,盖面是一幅庭院仕女图,仕女二人着花罗直领对襟衫,长裙拽地,发髻高耸,分执团扇和折扇,挽臂而行。每层口沿都用银来包镶。整体造型规范周正,花纹精美绝伦,金光灿灿。奁盖内黑漆、上用朱漆书写“温州新河金念二郎上牢”。图为:北宋描金堆漆舍利函、南宋戗金庭院仕女图莲瓣式奁元代漆器元代漆器以雕漆工艺最为著名,还呈现了名家辈出的局面。。《嘉兴府志》记载“张成、杨茂,嘉兴府西塘杨汇人,剔红最得名”。工匠荣登府志,在历史上十分罕见,说明张成、杨茂名冠当时,技艺超群。张成、杨茂均有带针划款识的作品存世,二人风格上略有不同,张成的豪放大气、杨茂的典雅秀气,但都属精美无比的传世瑰宝。 图为: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圆盘、杨茂造剔红梅花纹圆盘明代漆器明代早期的漆器继承元代风格,髹漆肥厚,打磨圆熟,图案饱满。而明晚期的作品则以双龙、龙凤和各种吉祥图案为主,雕刻出来的花纹一般不做打磨处理,刻纹有冷峻的感觉,与早期的磨制圆熟在风格上有很大不同。图为:明永乐剔红梅妻鹤子图圆盒,明嘉靖剔彩龙凤纹大圆盒清乾隆朝漆器:雕漆雕漆是髹漆工艺技法之一。做法是先在器物胎骨上层层涂漆积累,使漆达到一定厚度,在漆呈软干状态时用刀雕刻出花纹,是髹漆、绘画、雕刻相结合的工艺品种。漆赖画而显,画赖漆而存,是雕漆工艺突出的特点。它使漆工艺由平面艺术发展成为浮雕艺术,产生出立体的装饰效果,是漆工艺中的一次重大革新。在品种繁多的髹漆工艺中,雕漆的制作工序和周期都最为复杂和漫长,但其工艺特色具有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因而从诞生后就一跃成为髹漆工艺中最主要的品种。图为: 剔红海兽图圆盒,剔红海兽图圆盒(局部),剔红海水龙纹冠架、剔红锦纹圭璧式盒清乾隆朝漆器:描饰与金漆在漆工艺中,描金、描彩漆、描油等可以归类为描绘纹饰的工艺技法。雍正、乾隆两朝大量制作描金漆器。描彩漆在战国、汉代已盛行,纹饰飘逸,为一时之盛。自唐、宋以后,描彩漆品种逐渐势微,清代宫廷所做描彩漆器不多,却具有很高工艺水平。描油显现的颜色弥补了色漆不鲜明的缺憾。在描饰里有一种技法叫漆画,《髹饰录》中杨明补注曰:“今之描漆家不敢作,近有朱质朱文、黑质黑文者,亦朴雅也”。与杨明所说不同的是,乾隆朝就有工匠敢做。红漆描红葵瓣式盒,以珊瑚红为地,以相对浅的红色漆描绘花纹,这种色彩搭配荡漾着一股柔美幽雅之气,有那种不张扬的,内敛之美。黑漆描金山水人物方胜式盘则借鉴日本莳绘技法,在描金纹饰上髹涂透明漆并进行研磨,使漆地更加乌黑光亮,纹样更富立体感。莳绘工艺在唐朝传入日本,又在日本发展出独特的工艺。到了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都对日本的莳绘漆器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雍正皇帝甚至下旨让造办处仿制,称为“仿洋漆”。日本莳绘和中国传统描金相似,但细节上发展出很多不同的风格,比如研出莳绘、平莳绘、高莳绘等。图为:红漆描金葵瓣饰盒,黑漆描金山水人物方胜式盘清乾隆朝漆器:戗金彩漆与填漆戗金彩漆是“戗金”与“描彩漆”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工艺。所谓戗金是在一色漆地上,阴刻出花纹图案,之后在阴线内打金胶上金箔,成为金色的花纹。描彩漆就是在一色漆地上用色漆描绘花纹的做法。由于戗金彩漆的花纹纹理是金色的,因而具有流光溢彩的装饰效果。乾隆朝是戗金彩漆工艺蓬勃发展的时期,不仅制造量大,而且精品也多。其突出特点是戗金浓厚,色彩鲜艳,整体装饰光华亮丽,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戗金彩漆“如意宫盒”就是代表作品。而填漆分镂嵌填漆和磨显填漆,前者先刻划低陷的纹饰,再将色漆填进去,然后打磨平;后者在漆地上先用稠漆堆起纹饰线条,再满涂漆,然后磨平。填漆荷叶式盘就是其中的精品。 图为:戗金彩漆“如意宫盒”,填漆荷叶式盘清乾隆朝漆器:镶嵌镶嵌漆器包括嵌螺钿、百宝嵌等。节目中提到的红漆嵌螺钿团花纹攒盒将各式团花集于一体,布局看似随意却内含章法,色彩绚丽奢华,宫廷气息浓郁。 百宝嵌花蝶纹海棠式笔筒则以玉石、染牙镶嵌成四季花卉纹,清新简约,在装饰不厌其繁、充满贵气的百宝嵌中别具一格,雅韵倍出,反倒更有迷人色彩。图为:红漆嵌螺钿团花纹攒盒、百宝嵌花蝶纹海棠式笔筒清乾隆朝漆器:脱胎漆器脱胎漆器由夹紵胎漆器发展而来。夹紵漆器起源甚早,战国已有之,之后延续不断。乾隆朝利用其技法,制造了连夹紵胎的那层麻布都没有的,完全漆质的漆器。根据《清档》记载,乾隆四十年以后曾多次下令苏州,照明永乐朱漆菊花盘制作脱胎朱漆菊瓣式盒、盘、盖碗,故宫博物院藏有比较大量的朱漆菊瓣式盘、盒、盖碗。这部分漆器的形制都是均匀的菊花瓣式,通体髹一色朱漆,漆质细腻,色如珊瑚,光泽柔润,轻薄如纸,正如乾隆帝诗中所云“攒英如菊秀,一朵比花轻”,乾隆皇帝在赞美他当朝制作的漆器,比一朵菊花都要轻。图为:朱漆菊瓣式盒
See more
10.8.2021 • 1 Stunde, 17 Protokoll, 10 Sekunden Vol 19 看懂“不知所云”的艺术:理解当代艺术的三重滤网 几年前,网上流传一张图片,说的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地上有一副游客掉落的手套。许多观众不确定这是不是艺术品,也不敢问,纷纷小心翼翼地绕行。事实上,对当代艺术故弄玄虚的抨击和调侃和当代艺术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即便是杜尚的“小便池”,博伊斯的《油脂椅》,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名作,同样长期饱受公众质疑。主要的批评都集中在“看不懂”和“远离生活”的问题上。的确,当代艺术舍弃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形式的追求,这一切都大大有悖于我们的经验和本能。但优秀当代作品所关心的问题,所传达的观念,可能比任何过去的艺术都贴近我们的生活。为了跨越这道理解的壁垒,本期节目,我们邀请白盒子艺术馆的馆长孙永增老师为大家带来当代艺术的入门讲解 —— 不但从思想史和艺术史的角度解释当代艺术的由来;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赏析,介绍当代艺术的面貌;更重要的是,他会分享一套标准,也即标题所说的“三重滤网”,帮助大家建立独立评判当代艺术的体系。 内容包括03:02 时间、风格、观念:定义当代艺术的三重标准05:32 为什么艺术到了现代,突然就看不懂了? 08:24 当代之前:什么是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27:55 场景和空间扮演什么角色:李禹焕与物派35:46 杰夫·昆斯、刘野、村上隆:当代艺术的三种面貌49:15 “三重滤网”评判当代艺术的好坏53:32 为什么人人都是艺术家,做艺术反而更难55:53 观看当代艺术如何获得完备体验博伊斯和《油脂椅》约瑟夫·博伊斯,最负盛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作品包括各种雕塑、行为艺术。信奉艺术应当介入社会问题,且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二战期间,博伊斯参加德国空军,所驾驶的飞机坠毁在克里米亚半岛,后被鞑靼人所救。他们用油脂给他敷住伤口,用毛毡给他裹住保暖从而救了他的命。此后,油脂和毛毡成为伊斯具有自传性质的象征符号,代表生命与救赎、伤痛与治愈,在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如《油脂椅》在一把普通的椅子上堆积上坡状的动物油脂,油脂象征能量,椅子暗示人的躯体。油脂的逐渐融化暗示生命治愈方面能量的转换与传递。本作同时具有一定的神秘主义色彩。 阿布拉莫维奇和《韵律0》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20世纪著名行为艺术家。 在行为艺术作品《韵律0》中,她允许观众使用包括玫瑰、蜂蜜、剪刀、匕首、十字弓,灌肠器和手枪等物品,在长达6个小时的时间内,和被麻醉无法动弹的自己发生互动。这件作品意义重大,被艺术理论界,伦理学,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政治社会学等各界视为经典范本。塞尚和《圣维克多山》保罗·塞尚,法国著名画家。 塞尚的作品体现了和古典时期截然不同的创作理念,他忽略物体的质感和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分析形体与色彩间的结构关系,和结构所带来的形式美感。 塞尚的艺术理念瓦解了400多年来一成不变的透视学法则,赋予绘画更多元的思考和辩证,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塞尚也因此被尊称为“现代绘画之父”。杜尚的《泉》和安格尔的《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剧给当时的艺术界带去了深刻反思。出于对战争的抗议对旧秩序的不满,以杜尚为代表的达达主义,希望通过对旧秩序的戏谑和嘲讽,达到瓦解旧秩序的目的。作为最早的重要现成品艺术和观念艺术,杜尚的《泉》被普遍认为是开启了后现代艺术的历史性作品。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便池,和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同名作品中极尽柔美、优雅与纯洁的少女之间形成巨大反差。体现杜尚对艺术权威和美学传统的反叛。此外,《泉》作为一件现成品,在参展时遭遇也引发了人们对反叛者本身的思考——反对守旧的人当面对超出自己认知的东西时,还能一如既往地主张包容吗?反对威权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会不会变成新的威权? 物派物派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艺术流派。物派艺术家以装置为形式,通过改变存在物体的关系,来凸显物质本真的意义,并且产生场域的变化,营造截然不同的感知体验。作为当代艺术流派,物派艺术同样具有问题意识和社会批判性。例如包括对制造文化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造成的物质泛滥的批判等。图为:李禹焕《Relatum》,吉田克朗 《cut-off 8》杰夫·昆斯杰夫·昆斯,美国艺术家,作品往往由单调的东西堆砌而成——如不锈钢骨架、镜面加工过的气球兽,并且染以明亮的色彩。其作品《气球兔》在2019年以9100万美元成交,创下了仍然健在的艺术家作品最高拍卖价世界纪录。评论界对杰夫·昆斯的看法趋于两级。有的认为他的作品作为新一代波普艺术的代表有着重要的艺术史价值。有的认为他媚俗、哗众取宠,全然建立在利己的营销之上。达米恩·赫斯特和《难以置信的遗迹珍宝》达米恩·赫斯特是重要的英国当代艺术家。节目中提到的2017年威尼斯海关大楼博物馆中举办的《难以置信的遗迹珍宝》(Treasur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vable)展中,达米恩·赫斯特虚构了一起公元2世纪的沉船事件,声称他和他资助的水下考古团队,在非洲东海岸发现了一艘载有460吨艺术珍宝的沉船。 经过长达十年的打捞、 清理和研究后,终于将这批宝藏系统地重现。这其中有高达18米的巨型青铜恶魔、阿兹特克的日晷、变形的斯芬克斯雕像、中国神话里的西王母、迪士尼的米老鼠、甚至艺术家本人形象的雕塑,以及各种受海水侵蚀腐坏的金币、首饰和武器等。同时展示的,也包括记录考古学家和潜水者发现和打捞过程的视频和影像。此类艺术大展仰赖的是堪比制作好莱坞大片的工业能力,体现了艺术家调度社会资源的巨大能量。甚至这种对金钱资本、技术手段、传媒能力,以及整个文化工业堪称极致的调动能力,也被艺术家纳入创作的范畴。刘野 刘野的作品具有极为突出的手工技术性。他对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有极大的偏爱,却常用抽象的概念去完成具象的作品;用冷峻、理性的方法,去实现感性的表达;他的画面充满控制力和克制感,情感的传达却异常饱满。社会性的观念,作为画外之音也得到充分的传递。而这一切,都被统一在了极有品质感的画面之中。 杜马斯《萎》马琳·杜马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作品的主题主要和女性主义与人道主义有关。对弱势群体的共情,对苦难的敏锐洞察和高超的精神表现主义的表达技巧,在她的作品中融为一体。节目中提到创作于1994年的作品《萎》(Chlorosis),杜马斯用水彩绘制了24张人物的面孔。水彩晕染而成的残破感,表示他们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的伤害;受害者没有痛苦哀嚎,沉静的状态流露淡淡的悲伤;但24张面孔的同时呈现,让这种淡淡的悲伤,叠加一种弥漫的氛围。从而完成对女性以及更广阔的弱势群体传神的描摹。村上隆《The world of sphere》村上隆大体属于与潮流文化较为贴近的当代艺术家。上图的《The world of sphere》即为艺术家与法国时尚品牌路易威登合作而来。在与时尚和潮流融合的过程中,艺术和平面设计,以及工艺美术之间的边界也变得模糊。但村上隆本身的作品也包含了诸多波普艺术的特质,例如审视通俗文化和艺术之间的关联;提取大众文化中的细节,对它进行放大、符号化和大量复制等。其标志性的超扁平风格,也对与三维空间相对的平面进行了探讨。
See more
27.7.2021 • 1 Stunde, 2 Sekunden Vol 19 看懂“不知所云”的艺术:理解当代艺术的三重滤网 几年前,网上流传一张图片,说的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地上有一副游客掉落的手套。许多观众不确定这是不是艺术品,也不敢问,纷纷小心翼翼地绕行。事实上,对当代艺术故弄玄虚的抨击和调侃和当代艺术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即便是杜尚的“小便池”,博伊斯的《油脂椅》,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名作,同样长期饱受公众质疑。主要的批评都集中在“看不懂”和“远离生活”的问题上。的确,当代艺术舍弃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形式的追求,这一切都大大有悖于我们的经验和本能。但优秀当代作品所关心的问题,所传达的观念,可能比任何过去的艺术都贴近我们的生活。为了跨越这道理解的壁垒,本期节目,我们邀请白盒子艺术馆的馆长孙永增老师为大家带来当代艺术的入门讲解 —— 不但从思想史和艺术史的角度解释当代艺术的由来;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赏析,介绍当代艺术的面貌;更重要的是,他会分享一套标准,也即标题所说的“三重滤网”,帮助大家建立独立评判当代艺术的体系。 内容包括03:02 时间、风格、观念:定义当代艺术的三重标准05:32 为什么艺术到了现代,突然就看不懂了? 08:24 当代之前:什么是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27:55 场景和空间扮演什么角色:李禹焕与物派35:46 杰夫·昆斯、刘野、村上隆:当代艺术的三种面貌49:15 “三重滤网”评判当代艺术的好坏53:32 为什么人人都是艺术家,做艺术反而更难55:53 观看当代艺术如何获得完备体验博伊斯和《油脂椅》约瑟夫·博伊斯,最负盛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作品包括各种雕塑、行为艺术。信奉艺术应当介入社会问题,且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二战期间,博伊斯参加德国空军,所驾驶的飞机坠毁在克里米亚半岛,后被鞑靼人所救。他们用油脂给他敷住伤口,用毛毡给他裹住保暖从而救了他的命。此后,油脂和毛毡成为伊斯具有自传性质的象征符号,代表生命与救赎、伤痛与治愈,在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如《油脂椅》在一把普通的椅子上堆积上坡状的动物油脂,油脂象征能量,椅子暗示人的躯体。油脂的逐渐融化暗示生命治愈方面能量的转换与传递。本作同时具有一定的神秘主义色彩。 阿布拉莫维奇和《韵律0》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20世纪著名行为艺术家。 在行为艺术作品《韵律0》中,她允许观众使用包括玫瑰、蜂蜜、剪刀、匕首、十字弓,灌肠器和手枪等物品,在长达6个小时的时间内,和被麻醉无法动弹的自己发生互动。这件作品意义重大,被艺术理论界,伦理学,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政治社会学等各界视为经典范本。塞尚和《圣维克多山》保罗·塞尚,法国著名画家。 塞尚的作品体现了和古典时期截然不同的创作理念,他忽略物体的质感和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分析形体与色彩间的结构关系,和结构所带来的形式美感。 塞尚的艺术理念瓦解了400多年来一成不变的透视学法则,赋予绘画更多元的思考和辩证,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塞尚也因此被尊称为“现代绘画之父”。杜尚的《泉》和安格尔的《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剧给当时的艺术界带去了深刻反思。出于对战争的抗议对旧秩序的不满,以杜尚为代表的达达主义,希望通过对旧秩序的戏谑和嘲讽,达到瓦解旧秩序的目的。作为最早的重要现成品艺术和观念艺术,杜尚的《泉》被普遍认为是开启了后现代艺术的历史性作品。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便池,和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同名作品中极尽柔美、优雅与纯洁的少女之间形成巨大反差。体现杜尚对艺术权威和美学传统的反叛。此外,《泉》作为一件现成品,在参展时遭遇也引发了人们对反叛者本身的思考——反对守旧的人当面对超出自己认知的东西时,还能一如既往地主张包容吗?反对威权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会不会变成新的威权? 物派物派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艺术流派。物派艺术家以装置为形式,通过改变存在物体的关系,来凸显物质本真的意义,并且产生场域的变化,营造截然不同的感知体验。作为当代艺术流派,物派艺术同样具有问题意识和社会批判性。例如包括对制造文化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造成的物质泛滥的批判等。图为:李禹焕《Relatum》,吉田克朗 《cut-off 8》杰夫·昆斯杰夫·昆斯,美国艺术家,作品往往由单调的东西堆砌而成——如不锈钢骨架、镜面加工过的气球兽,并且染以明亮的色彩。其作品《气球兔》在2019年以9100万美元成交,创下了仍然健在的艺术家作品最高拍卖价世界纪录。评论界对杰夫·昆斯的看法趋于两级。有的认为他的作品作为新一代波普艺术的代表有着重要的艺术史价值。有的认为他媚俗、哗众取宠,全然建立在利己的营销之上。达米恩·赫斯特和《难以置信的遗迹珍宝》达米恩·赫斯特是重要的英国当代艺术家。节目中提到的2017年威尼斯海关大楼博物馆中举办的《难以置信的遗迹珍宝》(Treasur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vable)展中,达米恩·赫斯特虚构了一起公元2世纪的沉船事件,声称他和他资助的水下考古团队,在非洲东海岸发现了一艘载有460吨艺术珍宝的沉船。 经过长达十年的打捞、 清理和研究后,终于将这批宝藏系统地重现。这其中有高达18米的巨型青铜恶魔、阿兹特克的日晷、变形的斯芬克斯雕像、中国神话里的西王母、迪士尼的米老鼠、甚至艺术家本人形象的雕塑,以及各种受海水侵蚀腐坏的金币、首饰和武器等。同时展示的,也包括记录考古学家和潜水者发现和打捞过程的视频和影像。此类艺术大展仰赖的是堪比制作好莱坞大片的工业能力,体现了艺术家调度社会资源的巨大能量。甚至这种对金钱资本、技术手段、传媒能力,以及整个文化工业堪称极致的调动能力,也被艺术家纳入创作的范畴。刘野 刘野的作品具有极为突出的手工技术性。他对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有极大的偏爱,却常用抽象的概念去完成具象的作品;用冷峻、理性的方法,去实现感性的表达;他的画面充满控制力和克制感,情感的传达却异常饱满。社会性的观念,作为画外之音也得到充分的传递。而这一切,都被统一在了极有品质感的画面之中。 杜马斯《萎》马琳·杜马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作品的主题主要和女性主义与人道主义有关。对弱势群体的共情,对苦难的敏锐洞察和高超的精神表现主义的表达技巧,在她的作品中融为一体。节目中提到创作于1994年的作品《萎》(Chlorosis),杜马斯用水彩绘制了24张人物的面孔。水彩晕染而成的残破感,表示他们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的伤害;受害者没有痛苦哀嚎,沉静的状态流露淡淡的悲伤;但24张面孔的同时呈现,让这种淡淡的悲伤,叠加一种弥漫的氛围。从而完成对女性以及更广阔的弱势群体传神的描摹。村上隆《The world of sphere》村上隆大体属于与潮流文化较为贴近的当代艺术家。上图的《The world of sphere》即为艺术家与法国时尚品牌路易威登合作而来。在与时尚和潮流融合的过程中,艺术和平面设计,以及工艺美术之间的边界也变得模糊。但村上隆本身的作品也包含了诸多波普艺术的特质,例如审视通俗文化和艺术之间的关联;提取大众文化中的细节,对它进行放大、符号化和大量复制等。其标志性的超扁平风格,也对与三维空间相对的平面进行了探讨。
See more
27.7.2021 • 1 Stunde, 2 Sekunden Vol.18 瓷器何以代表中国——高古瓷和“超级商品”的诞生 商品是文明最强大的武器。强大文明往往伴随着强大的商品。瓷器就是古代中国最负盛名“超级商品”。 据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需要生产8亿件衬衫,才能换得一架波音飞机。古代的瓷器就相当于中国的波音飞机, 为中国创造了难以计量的财富。而就文化形式的构成而言,它甚至远比波音飞机要更为强大。1000多年来,瓷器作为奢侈品、艺术品、高科技产品和普通日用品,深刻影响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所覆盖的广大人群——从产业、审美到生活方式,并且构建了世界对“东方”的美好遐想。所以我们说,瓷器如何被制造、被交易,价值如何被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所认知的故事,有着超越制造者原本意图的含义。正是这样的物品,作为原材料缜密地构成了我们的历史。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万一空间与桃花源艺术空间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非常资深的高古瓷收藏家熊猫,以高古瓷为切入点,为大家介绍瓷器这件历久弥新的“超级商品”是如何诞生。内容包括03:43 关于瓷器、高古瓷、青瓷和白瓷的一些定义07:47 曹操墓里的白瓷为什么“不算数”?12:30 唐三彩是釉陶最后的辉煌15:46 厚度仅一毫米:隋白瓷出道即颠峰17:31 隋代天才科学家以瓷仿琉璃28:21 唐代的金银器与瓷:从波斯萨珊到法门寺38:14 瓷器外销:从黑石号沉船到埃及的官字款定窑40:58 瓷器是宋的最强LOGO:盘点“五大名窑”44:50 最负盛名的宋瓷美学,远非“极简”能概括50:37 波斯和马来的中国瓷及日本的“唐物崇拜” 56:51 景德镇的崛起和元以后的瓷曹操墓和墓中出土的“类白瓷”曹操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为曹操。曹操墓出土了3件青瓷罐,均为四系,分三型。A型:胎质粗糙,色偏红;釉色偏白,有玻璃质感,较薄,施半釉。B型:胎体细腻,白色;青釉泛黄,施半釉,釉层薄而不均。曹操墓中出土的所谓白瓷罐在外观上与白瓷相似,部分也达检测标准,但无规模化生产。因此一般不认定其为早期白瓷,只能当做青瓷烧造过程中的特例和孤例看待。张盛墓和墓中出土的早期白瓷张盛,据出土墓志记载:张盛,字永兴,南阳白水(今河南省南阳)人。张盛家中世代为官,本人也在官场仕途中颇有名气。隋立国后,他从县令一级的官吏,一步步升至征虏将军、中散大夫。1959年5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在安阳豫北纱厂附近,发掘了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张盛之墓,墓为南北向,砖筑单室。该墓的随葬品丰富,共192件,特别是陶俑、瓷器和一些生活用具的模型,都很完整。张盛墓中出土的白瓷是目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中国早期白瓷的范例。苏统师墓出土的“透影白瓷杯”苏统师, 史传无载 , 墓志仅提供其为 “京兆郡武功县”人 , 这与史籍所记武功为苏氏郡望相合。有学者曾结合中原地区隋墓形制、规模 、内部设施及随葬品等对隋代墓葬等级进行过初步研究 , 苏统师墓应属于第二等级的中型墓, 惟随葬品数量偏少。研究者认为这一等级的墓主多属于三品以下 、七品以上的中高级官吏 。苏统师墓放置于棺内保存完整的 5件白瓷器做工精细, 胎质细腻, 釉色纯净透明。其中的透影白瓷杯,如冰似玉,最薄处仅为1毫米,体现了隋代烧造瓷器的精湛工艺。琉璃琉璃出现于公元前16世纪或15世纪的两河流域,其后埃及也开始生产,到古罗马帝国时期,琉璃业的生产已十分繁荣。琉璃器皿曾是西亚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煤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之前,几乎可以与珠宝、钻石等价。相比之下,古代中国人并不擅长制造琉璃。虽然我国早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经掌握了琉璃制造技术,但由于原材料和生产水平的限制,中国的琉璃制作发展非常滞后,也始终未能成为古人生活中的常用品。图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器。唐代金银器要代表盛唐富丽雍容、海纳百川的文化形象,最适合的器具并非瓷器,而是充满异域风情的金银器。法门寺出土的金银器与何家村遗宝就是其中的精品。 法门寺金银器:1987年在中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中发现,共121件。其中唐懿宗供奉60多件,唐僖宗供奉10多件。过去国内发现的金银器物主身份不明或偏低,而地宫中物账胪列清晰,二帝所赐器物均可勘对分明,确属皇帝所有的唐代金银器。何家村遗宝:是西安市碑林区何家村出土的一批唐代金银器,何家村遗宝共1000多件,分别埋藏在2个大陶瓮和1个银罐之中。其中各式精美的金银器做工精细,造型美轮美奂,艺术价值极高,多为唐皇室的日常用品。上图依次为:法门寺鎏金镂空飞鸿球路纹银笼子,法门寺莲蕾纽摩羯纹三足架银盐台,何家村鸳鸯莲瓣纹金碗,何家村伎乐纹八棱金杯邢窑白釉摩羯海棠杯凭借丝绸之路,唐与西域诸国,以至印度、波斯开展了广泛的物质文化交流。唐代制造器物上所遗留的浓郁的域外特征,就是这段重要中外交流历史的见证。上图所示的邢窑白釉摩羯海棠杯,原型来自波斯萨珊的多曲长杯。中原工匠在波斯金银器的造型基础上,使用陶瓷进行改良创新,烧造出被称为海棠杯的新器形。此外,杯中的摩羯图纹最早来自古印度,后被佛教吸收,最终在唐朝成为世俗所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图为萨珊波斯多曲银杯和邢窑白釉摩羯海棠杯 黑石号沉船黑石号是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唐朝时期的一艘沉船,又名为“BatuHitam”。该船只的结构为阿拉伯的缝合商船,装载着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出水的文物包括长沙窑、越窑、邢窑、巩县窑瓷器,还包括金银器和铜镜;其中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上图依次为:黑石号沉船,黑石号白釉绿彩带把瓶,黑石号白釉绿彩盘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唐代陶瓷片位于今埃及的福斯塔特是9-14世纪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工商贸易城市。该遗址大量出土东亚陶瓷器,展现中国和伊斯兰世界早期频繁的贸易交流。其中发现唐至五代时期的中国陶瓷有40余片,包括邢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青釉铁绘器和巩义窑白釉绿彩陶器等。同类型的唐代陶瓷片也见于江苏扬州唐城遗址。说明东亚和伊斯兰世界的贸易存在于9世纪的扬州和福斯塔特这两大商业重镇。 此外,仿越窑青瓷的绿釉器在福斯塔特遗址也有发现,证明9世纪的伊斯兰世界就开始尝试仿造中国陶瓷。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汝窑是中国制瓷的著名瓷种,温婉隽永、巧致雅绝,在陶瓷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受到历代文人墨客乃至于宫廷内府的极尽推崇。天青色的汝窑瓷器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中式美学的巅峰,和最能代表汉族文化的符号性的器物。 图为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定窑白釉模印仿生莲花型盘与浓烈张扬的唐代器物形成鲜明对比,宋代瓷器显得含蓄素雅。这种美学观念的背后,是宋人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图中的莲花型盘烧造于北宋早期,采用了仿生造型,带有浓厚的自然主义气质;但同时,白得超乎寻常的釉面,也展现了宋代制瓷业在技术能力上所取得的惊人突破。一种普遍的误解是把宋式美学和极简主义划等号。但事实上,宋式美学的简约,来自于一种学者化思维,即对自然世界的抽象和提纯。 而且同时,宋代也有着丰富活跃的市民文化。雅而有烟火气,俗而内涵,才是宋代美学高明之处。“南海一号”沉船和宋代南海贸易“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南海阳江海域附近的南宋远洋贸易商船,2007年12月28日整体打捞出水并存放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船载文物以瓷器为大宗,主要有江西景德镇青白瓷器、浙江龙泉青釉和青黄釉瓷器、福建德化青白瓷器、闽清义窑青白瓷器、磁灶窑黑釉和绿釉瓷器等。从“南海一号”出水瓷器的数量、种类可见,福建窑口的产品以大量呈现,龙泉窑、景德镇窑也不在少数,揭示了宋代南海贸易的繁盛景况。《诸蕃志》记载,登流眉国(即现在的马来西亚马来半岛)在获得来自中国的陶瓷制品前,“饮食以葵叶为碗,不施匙筋,掬而食之。” 由此可以想见,陶瓷作为先进的日用品,对周边国家的生活当时带去了何种冲击。 图为“南海一号”打捞作业现场和期间出土的龙泉窑青釉刻划花卉纹碗日本的“唐物崇拜”日本自隋唐起,时常派遣使团学习中国文化。使团中设有专门官员“交易唐物使”,负责采购中国的物资。如今我们还能在东大寺正仓院,看到许多唐代流传而去的书籍、香料、乐器、棋盘、药品、测量工具等物品。 此后,唐物的概念不断扩大,以至于其他时期,如宋、元、明,只要是来自中国的东西,也可以叫唐物;甚至日本制造的,带有中国风格的东西,都叫唐物。在这期间,镰仓时代日本僧侣渡海赴宋求法,在浙江天目山将建窑茶碗等物带回日本,这些地位很高的茶盏被称为“唐物天目”。自镰仓、室町时代起,唐物受到将军与武士的重视,宋、元、明三朝的茶器更是历代权贵与收藏家所热衷的佳品,对于唐物的追逐也就随之愈发热烈。图为曜变天目盏。新安沉船新安沉船是20世纪70年代在朝鲜半岛西南部新安海域发现的一艘中国元代沉船。推测是从庆元市舶司港口(即今浙江宁波)出发,准备前往目的地日本博多(即今福冈)的商船。新安沉船中发掘出了两万多件青瓷和白瓷,两千多件金属制品、石制品和紫檀木,以及800万件重达28吨的中国铜钱。 从出水木牌来看,船货中不仅有“东福寺”的“公物”,货主还有僧侣、半官半私的“纲司”代理人、民间商人等。显然新安沉船的货物具公私兼有的贸易性质。日本学者认为,新安沉船运载的船货,极有可能与1319年失火的京都东福寺为筹集重建寺院的急需补给有关,同时也为筥崎宫及与东福寺有连带关系的钓寂庵筹集必需品,还可满足此时武士门第贵族宅邸日益流行的显示权势和财富之风的需求。沉船所出大量既为寺院香花供养、茶礼所需,又适合贵族府邸清供、茶会的花瓶、香炉、烛台、文房及茶盏、茶碾、汤瓶等,也证实了这一点。从“美第奇瓷器”到德国梅森自元代以来,瓷器贸易进一步扩大,在欧洲掀起风潮。从宫廷到豪商,以至于后来的中产家庭,都对瓷器趋之若鹜。其中也不乏仿造的尝试。但彼时欧洲人还不了解烧制瓷器的秘诀,尝试了诸如在陶器的外包裹玻璃,或以贝壳、鱼肉、蛋白为原材料烧制等千奇百怪的方法。早期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6世纪佛罗伦萨著名的美第奇家族所制造的瓷器。“美第奇瓷”在造型、釉色方面几可乱真。但由于以粘土和玻璃为原料,导致不够坚固耐用,细节也有许多瑕疵。直到18世纪,在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的委派下,炼金术士贝特格破解了烧造瓷器的秘密,成功烧制出一种白而透明的瓷。以此为基础,“梅森”(Meissen)瓷器厂得以建立。今天Meissen瓷仍是全球知名的高端瓷器品牌。 图为16世纪烧造的美第奇瓷和18世纪烧造的梅森瓷
See more
9.7.2021 • 1 Stunde, 1 Minute, 19 Sekunden Vol.18 瓷器何以代表中国——高古瓷和“超级商品”的诞生 商品是文明最强大的武器。强大文明往往伴随着强大的商品。瓷器就是古代中国最负盛名“超级商品”。 据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需要生产8亿件衬衫,才能换得一架波音飞机。古代的瓷器就相当于中国的波音飞机, 为中国创造了难以计量的财富。而就文化形式的构成而言,它甚至远比波音飞机要更为强大。1000多年来,瓷器作为奢侈品、艺术品、高科技产品和普通日用品,深刻影响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所覆盖的广大人群——从产业、审美到生活方式,并且构建了世界对“东方”的美好遐想。所以我们说,瓷器如何被制造、被交易,价值如何被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所认知的故事,有着超越制造者原本意图的含义。正是这样的物品,作为原材料缜密地构成了我们的历史。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万一空间与桃花源艺术空间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非常资深的高古瓷收藏家熊猫,以高古瓷为切入点,为大家介绍瓷器这件历久弥新的“超级商品”是如何诞生。内容包括03:43 关于瓷器、高古瓷、青瓷和白瓷的一些定义07:47 曹操墓里的白瓷为什么“不算数”?12:30 唐三彩是釉陶最后的辉煌15:46 厚度仅一毫米:隋白瓷出道即颠峰17:31 隋代天才科学家以瓷仿琉璃28:21 唐代的金银器与瓷:从波斯萨珊到法门寺38:14 瓷器外销:从黑石号沉船到埃及的官字款定窑40:58 瓷器是宋的最强LOGO:盘点“五大名窑”44:50 最负盛名的宋瓷美学,远非“极简”能概括50:37 波斯和马来的中国瓷及日本的“唐物崇拜” 56:51 景德镇的崛起和元以后的瓷曹操墓和墓中出土的“类白瓷”曹操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为曹操。曹操墓出土了3件青瓷罐,均为四系,分三型。A型:胎质粗糙,色偏红;釉色偏白,有玻璃质感,较薄,施半釉。B型:胎体细腻,白色;青釉泛黄,施半釉,釉层薄而不均。曹操墓中出土的所谓白瓷罐在外观上与白瓷相似,部分也达检测标准,但无规模化生产。因此一般不认定其为早期白瓷,只能当做青瓷烧造过程中的特例和孤例看待。张盛墓和墓中出土的早期白瓷张盛,据出土墓志记载:张盛,字永兴,南阳白水(今河南省南阳)人。张盛家中世代为官,本人也在官场仕途中颇有名气。隋立国后,他从县令一级的官吏,一步步升至征虏将军、中散大夫。1959年5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在安阳豫北纱厂附近,发掘了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张盛之墓,墓为南北向,砖筑单室。该墓的随葬品丰富,共192件,特别是陶俑、瓷器和一些生活用具的模型,都很完整。张盛墓中出土的白瓷是目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中国早期白瓷的范例。苏统师墓出土的“透影白瓷杯”苏统师, 史传无载 , 墓志仅提供其为 “京兆郡武功县”人 , 这与史籍所记武功为苏氏郡望相合。有学者曾结合中原地区隋墓形制、规模 、内部设施及随葬品等对隋代墓葬等级进行过初步研究 , 苏统师墓应属于第二等级的中型墓, 惟随葬品数量偏少。研究者认为这一等级的墓主多属于三品以下 、七品以上的中高级官吏 。苏统师墓放置于棺内保存完整的 5件白瓷器做工精细, 胎质细腻, 釉色纯净透明。其中的透影白瓷杯,如冰似玉,最薄处仅为1毫米,体现了隋代烧造瓷器的精湛工艺。琉璃琉璃出现于公元前16世纪或15世纪的两河流域,其后埃及也开始生产,到古罗马帝国时期,琉璃业的生产已十分繁荣。琉璃器皿曾是西亚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煤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之前,几乎可以与珠宝、钻石等价。相比之下,古代中国人并不擅长制造琉璃。虽然我国早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经掌握了琉璃制造技术,但由于原材料和生产水平的限制,中国的琉璃制作发展非常滞后,也始终未能成为古人生活中的常用品。图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器。唐代金银器要代表盛唐富丽雍容、海纳百川的文化形象,最适合的器具并非瓷器,而是充满异域风情的金银器。法门寺出土的金银器与何家村遗宝就是其中的精品。 法门寺金银器:1987年在中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中发现,共121件。其中唐懿宗供奉60多件,唐僖宗供奉10多件。过去国内发现的金银器物主身份不明或偏低,而地宫中物账胪列清晰,二帝所赐器物均可勘对分明,确属皇帝所有的唐代金银器。何家村遗宝:是西安市碑林区何家村出土的一批唐代金银器,何家村遗宝共1000多件,分别埋藏在2个大陶瓮和1个银罐之中。其中各式精美的金银器做工精细,造型美轮美奂,艺术价值极高,多为唐皇室的日常用品。上图依次为:法门寺鎏金镂空飞鸿球路纹银笼子,法门寺莲蕾纽摩羯纹三足架银盐台,何家村鸳鸯莲瓣纹金碗,何家村伎乐纹八棱金杯邢窑白釉摩羯海棠杯凭借丝绸之路,唐与西域诸国,以至印度、波斯开展了广泛的物质文化交流。唐代制造器物上所遗留的浓郁的域外特征,就是这段重要中外交流历史的见证。上图所示的邢窑白釉摩羯海棠杯,原型来自波斯萨珊的多曲长杯。中原工匠在波斯金银器的造型基础上,使用陶瓷进行改良创新,烧造出被称为海棠杯的新器形。此外,杯中的摩羯图纹最早来自古印度,后被佛教吸收,最终在唐朝成为世俗所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图为萨珊波斯多曲银杯和邢窑白釉摩羯海棠杯 黑石号沉船黑石号是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唐朝时期的一艘沉船,又名为“BatuHitam”。该船只的结构为阿拉伯的缝合商船,装载着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出水的文物包括长沙窑、越窑、邢窑、巩县窑瓷器,还包括金银器和铜镜;其中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上图依次为:黑石号沉船,黑石号白釉绿彩带把瓶,黑石号白釉绿彩盘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唐代陶瓷片位于今埃及的福斯塔特是9-14世纪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工商贸易城市。该遗址大量出土东亚陶瓷器,展现中国和伊斯兰世界早期频繁的贸易交流。其中发现唐至五代时期的中国陶瓷有40余片,包括邢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青釉铁绘器和巩义窑白釉绿彩陶器等。同类型的唐代陶瓷片也见于江苏扬州唐城遗址。说明东亚和伊斯兰世界的贸易存在于9世纪的扬州和福斯塔特这两大商业重镇。 此外,仿越窑青瓷的绿釉器在福斯塔特遗址也有发现,证明9世纪的伊斯兰世界就开始尝试仿造中国陶瓷。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汝窑是中国制瓷的著名瓷种,温婉隽永、巧致雅绝,在陶瓷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受到历代文人墨客乃至于宫廷内府的极尽推崇。天青色的汝窑瓷器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中式美学的巅峰,和最能代表汉族文化的符号性的器物。 图为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定窑白釉模印仿生莲花型盘与浓烈张扬的唐代器物形成鲜明对比,宋代瓷器显得含蓄素雅。这种美学观念的背后,是宋人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图中的莲花型盘烧造于北宋早期,采用了仿生造型,带有浓厚的自然主义气质;但同时,白得超乎寻常的釉面,也展现了宋代制瓷业在技术能力上所取得的惊人突破。一种普遍的误解是把宋式美学和极简主义划等号。但事实上,宋式美学的简约,来自于一种学者化思维,即对自然世界的抽象和提纯。 而且同时,宋代也有着丰富活跃的市民文化。雅而有烟火气,俗而内涵,才是宋代美学高明之处。“南海一号”沉船和宋代南海贸易“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南海阳江海域附近的南宋远洋贸易商船,2007年12月28日整体打捞出水并存放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船载文物以瓷器为大宗,主要有江西景德镇青白瓷器、浙江龙泉青釉和青黄釉瓷器、福建德化青白瓷器、闽清义窑青白瓷器、磁灶窑黑釉和绿釉瓷器等。从“南海一号”出水瓷器的数量、种类可见,福建窑口的产品以大量呈现,龙泉窑、景德镇窑也不在少数,揭示了宋代南海贸易的繁盛景况。《诸蕃志》记载,登流眉国(即现在的马来西亚马来半岛)在获得来自中国的陶瓷制品前,“饮食以葵叶为碗,不施匙筋,掬而食之。” 由此可以想见,陶瓷作为先进的日用品,对周边国家的生活当时带去了何种冲击。 图为“南海一号”打捞作业现场和期间出土的龙泉窑青釉刻划花卉纹碗日本的“唐物崇拜”日本自隋唐起,时常派遣使团学习中国文化。使团中设有专门官员“交易唐物使”,负责采购中国的物资。如今我们还能在东大寺正仓院,看到许多唐代流传而去的书籍、香料、乐器、棋盘、药品、测量工具等物品。 此后,唐物的概念不断扩大,以至于其他时期,如宋、元、明,只要是来自中国的东西,也可以叫唐物;甚至日本制造的,带有中国风格的东西,都叫唐物。在这期间,镰仓时代日本僧侣渡海赴宋求法,在浙江天目山将建窑茶碗等物带回日本,这些地位很高的茶盏被称为“唐物天目”。自镰仓、室町时代起,唐物受到将军与武士的重视,宋、元、明三朝的茶器更是历代权贵与收藏家所热衷的佳品,对于唐物的追逐也就随之愈发热烈。图为曜变天目盏。新安沉船新安沉船是20世纪70年代在朝鲜半岛西南部新安海域发现的一艘中国元代沉船。推测是从庆元市舶司港口(即今浙江宁波)出发,准备前往目的地日本博多(即今福冈)的商船。新安沉船中发掘出了两万多件青瓷和白瓷,两千多件金属制品、石制品和紫檀木,以及800万件重达28吨的中国铜钱。 从出水木牌来看,船货中不仅有“东福寺”的“公物”,货主还有僧侣、半官半私的“纲司”代理人、民间商人等。显然新安沉船的货物具公私兼有的贸易性质。日本学者认为,新安沉船运载的船货,极有可能与1319年失火的京都东福寺为筹集重建寺院的急需补给有关,同时也为筥崎宫及与东福寺有连带关系的钓寂庵筹集必需品,还可满足此时武士门第贵族宅邸日益流行的显示权势和财富之风的需求。沉船所出大量既为寺院香花供养、茶礼所需,又适合贵族府邸清供、茶会的花瓶、香炉、烛台、文房及茶盏、茶碾、汤瓶等,也证实了这一点。从“美第奇瓷器”到德国梅森自元代以来,瓷器贸易进一步扩大,在欧洲掀起风潮。从宫廷到豪商,以至于后来的中产家庭,都对瓷器趋之若鹜。其中也不乏仿造的尝试。但彼时欧洲人还不了解烧制瓷器的秘诀,尝试了诸如在陶器的外包裹玻璃,或以贝壳、鱼肉、蛋白为原材料烧制等千奇百怪的方法。早期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6世纪佛罗伦萨著名的美第奇家族所制造的瓷器。“美第奇瓷”在造型、釉色方面几可乱真。但由于以粘土和玻璃为原料,导致不够坚固耐用,细节也有许多瑕疵。直到18世纪,在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的委派下,炼金术士贝特格破解了烧造瓷器的秘密,成功烧制出一种白而透明的瓷。以此为基础,“梅森”(Meissen)瓷器厂得以建立。今天Meissen瓷仍是全球知名的高端瓷器品牌。 图为16世纪烧造的美第奇瓷和18世纪烧造的梅森瓷
See more
9.7.2021 • 1 Stunde, 1 Minute, 19 Sekunden Vol. 17 罗曼蒂克消亡史:猎奇、纵欲、恋物和末世美学 海明威把巴黎比作“流动的盛宴”。而在中国明代的中晚期,以唐伯虎、李贽、汤显祖、董其昌、张岱、陈洪绶为代表的这么一群奇人异士,同样凭借全然不同于往日的道德观念、学术思想和书画艺术、文学戏曲,打造了一场辉煌的文化盛宴。不同在于,这些繁荣出自于动荡扰攘的末世,人们眼睁睁看着帝国走向崩溃而无能为力,于是带着奇异张狂的言行举止,在无望的境地里矛盾挣扎和纵情狂欢。海明威还说,“假如年轻时在巴黎生活,那么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巴黎都与你同在”。同样的,即便是文化氛围急转直下的清代初年,也始终有一群遗民抱着无比依恋的怀旧感情,坚守旧时代的传统和美学,甚至期望它们结出新的果实。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保利拍卖古代书画部的专家赵绍华,由艺术入手,为大家介绍通观整个中国历史都极其独特的,充满张扬、怪异、想象力和性格魅力的“晚明美学“。内容包括: 00:26 躺平的自画像是晚明士人的精神肖像04:20 王阳明到李贽:“人欲”的报复性反击06:45 泛神论和浪漫主义:从三一教到西游记11:56 山荫道上图是梦幻离奇的山水16:29 牡丹亭的园林是文人的欲望世界21:12 造化元气所生的山水更比真山真水更真23:30 晚明丧文化:大事已不可为,我辈且看春光25:40 边剁手、边造作:士大夫的病态恋物29:32 究极躺平心理:无非一死报君王33:43 庄子:窃国也窃走传统38:54 忠臣怕痛,锄头怕重:贵公子的亡国之痛41:07 遗民与贰臣并非水火不容45:16 四王vs四僧,是董其昌的左右互搏50:11 王铎粗豪是不受羁勒;傅山粗豪是悲愤无说处54:26 遗民自比无用的大树56:19 吊古访碑,寻找新的武器陈洪绶自画像陈洪绶是300年来最具风格的大艺术家,绘画格调“奇怪近于理”。这幅自画像中沮丧、扭曲、不和谐和缺乏安全感的氛围,不仅是他个人的感受,也是整个明朝江河日下之时,时代精神的显现。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景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现今的东方亚述教会。陈洪绶《升庵簪花图》杨慎是明代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正德年间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大礼议事件中,因率领百官在要求嘉靖改变皇考,被流放到云南,一生未获赦免。《簪花图》描写流放中杨慎的身着宽袍大袖,涂脂抹粉,头上插满花枝的怪诞行径。可以说是晚明士人为了排解心中忧愤,展露奇异怪狂的一种先声。陈洪绶笔下的仕女和童子陈洪绶带有变形主义特征人物画,夸大人物头部的比例,着重刻画人物的神情,使得人物不重于写形,而重于对风韵仪姿和精神状态的表现。如《礼佛图》中的儿童造型夸张,形象怪异,但却把他们礼佛时收敛顽皮显露庄重的神情活灵活现。陈洪绶《黄流巨津》陈洪绶笔下的黄河。署款“老迟洪绶”。老迟”是他为避清兵于绍兴云门寺出家时所号,由此推测这幅作品是陈洪绶于明亡后所作。吴彬《山荫道上图》局部吴彬所作的山水长卷。构思自创特异。色调由冷转暖之间,把一年四季尽收一卷之中,梦幻离奇的山水,并非人间所有。吴彬《十面灵璧图》局部吴彬从十个角度,以真实尺寸绘制了一方罕见的灵壁石,堪称是400多年前的“立体主义”。董其昌为其提拔称此画蕴含“五行之秀”。 董其昌《婉娈草堂图》董其昌所绘制的山水作品。他在画中无意表现真实的草堂风景,而试图构建以草堂为中心的“自足世界”,也即山水背后的内心世界。因此画中山水并非真山真水,而是由造化元气所生成的“形而上”的山水。唐伯虎《桐荫清梦图》局部及扇面唐寅字伯虎,是明朝吴中著名的才子,常和祝允明、文徵明和徐祯卿并称。30岁前就在应天府(南京)乡试中夺得第一名解元。在文坛上受到时人看重。然而隔年会试,却被卷入科场舞弊案,从此失去了经营仕途的资格。正德年间,唐寅任宁王朱宸濠幕宾,发现宁王谋图造反,于是饮酒狎妓、装疯裸奔,逼得宁王放他回苏州。 唐寅一生坎坷,才气逼人又玩世不恭,极有性格魅力。也被许多后人所模仿。图为躺平的唐伯虎和他所书“中年到底没心情”的诗句。 吴伟《歌舞图轴》吴伟所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描绘了明代狎妓观舞的场景。 唐伯虎题款“吴门唐寅题李奴奴歌舞图,时弘治癸亥三月下旬,李奴奴十岁”。圈中翩翩起舞者年方满10岁,反映明代士人病态的娱乐生活。另外,由画上唐寅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可知,当时的士人对此类放浪行为并不加以掩示,反以游妓为荣耀。王原祁《杜甫诗意图》清初 “四王”之中的王原祁所绘的《杜甫诗意图》。下笔如金刚杵,每一笔都是中锋用笔,饱含力度、和谐与统一性。 另外,此类作品所描绘的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艺术世界和其所蕴含的和平中正的意象,也得到了清初统治者的认可和喜爱。继而成为一种“正统”艺术的代表。 王铎和傅山王铎与傅山是明末清初常被一期论及的两位大书法家,都以纵横豪迈、酣畅淋漓的草书见长。明朝沦陷之后,王铎投降做了贰臣;傅山野居山林,做了遗民。赵老师认为,同样粗豪的艺术风貌,王铎粗豪是豪杰不受羁勒;傅山粗豪是悲愤无说处。上图为王铎,下图为傅山。 项圣谟 大树风号图“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莫,不堪回首望菰蒲。” 项圣谟以无用的大树比喻亡国后遗民的处境。
See more
22.6.2021 • 1 Stunde, 1 Minute, 51 Sekunden Vol. 17 罗曼蒂克消亡史:猎奇、纵欲、恋物和末世美学 海明威把巴黎比作“流动的盛宴”。而在中国明代的中晚期,以唐伯虎、李贽、汤显祖、董其昌、张岱、陈洪绶为代表的这么一群奇人异士,同样凭借全然不同于往日的道德观念、学术思想和书画艺术、文学戏曲,打造了一场辉煌的文化盛宴。不同在于,这些繁荣出自于动荡扰攘的末世,人们眼睁睁看着帝国走向崩溃而无能为力,于是带着奇异张狂的言行举止,在无望的境地里矛盾挣扎和纵情狂欢。海明威还说,“假如年轻时在巴黎生活,那么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巴黎都与你同在”。同样的,即便是文化氛围急转直下的清代初年,也始终有一群遗民抱着无比依恋的怀旧感情,坚守旧时代的传统和美学,甚至期望它们结出新的果实。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保利拍卖古代书画部的专家赵绍华,由艺术入手,为大家介绍通观整个中国历史都极其独特的,充满张扬、怪异、想象力和性格魅力的“晚明美学“。内容包括: 00:26 躺平的自画像是晚明士人的精神肖像04:20 王阳明到李贽:“人欲”的报复性反击06:45 泛神论和浪漫主义:从三一教到西游记11:56 山荫道上图是梦幻离奇的山水16:29 牡丹亭的园林是文人的欲望世界21:12 造化元气所生的山水更比真山真水更真23:30 晚明丧文化:大事已不可为,我辈且看春光25:40 边剁手、边造作:士大夫的病态恋物29:32 究极躺平心理:无非一死报君王33:43 庄子:窃国也窃走传统38:54 忠臣怕痛,锄头怕重:贵公子的亡国之痛41:07 遗民与贰臣并非水火不容45:16 四王vs四僧,是董其昌的左右互搏50:11 王铎粗豪是不受羁勒;傅山粗豪是悲愤无说处54:26 遗民自比无用的大树56:19 吊古访碑,寻找新的武器陈洪绶自画像陈洪绶是300年来最具风格的大艺术家,绘画格调“奇怪近于理”。这幅自画像中沮丧、扭曲、不和谐和缺乏安全感的氛围,不仅是他个人的感受,也是整个明朝江河日下之时,时代精神的显现。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景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现今的东方亚述教会。陈洪绶《升庵簪花图》杨慎是明代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正德年间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大礼议事件中,因率领百官在要求嘉靖改变皇考,被流放到云南,一生未获赦免。《簪花图》描写流放中杨慎的身着宽袍大袖,涂脂抹粉,头上插满花枝的怪诞行径。可以说是晚明士人为了排解心中忧愤,展露奇异怪狂的一种先声。陈洪绶笔下的仕女和童子陈洪绶带有变形主义特征人物画,夸大人物头部的比例,着重刻画人物的神情,使得人物不重于写形,而重于对风韵仪姿和精神状态的表现。如《礼佛图》中的儿童造型夸张,形象怪异,但却把他们礼佛时收敛顽皮显露庄重的神情活灵活现。陈洪绶《黄流巨津》陈洪绶笔下的黄河。署款“老迟洪绶”。老迟”是他为避清兵于绍兴云门寺出家时所号,由此推测这幅作品是陈洪绶于明亡后所作。吴彬《山荫道上图》局部吴彬所作的山水长卷。构思自创特异。色调由冷转暖之间,把一年四季尽收一卷之中,梦幻离奇的山水,并非人间所有。吴彬《十面灵璧图》局部吴彬从十个角度,以真实尺寸绘制了一方罕见的灵壁石,堪称是400多年前的“立体主义”。董其昌为其提拔称此画蕴含“五行之秀”。 董其昌《婉娈草堂图》董其昌所绘制的山水作品。他在画中无意表现真实的草堂风景,而试图构建以草堂为中心的“自足世界”,也即山水背后的内心世界。因此画中山水并非真山真水,而是由造化元气所生成的“形而上”的山水。唐伯虎《桐荫清梦图》局部及扇面唐寅字伯虎,是明朝吴中著名的才子,常和祝允明、文徵明和徐祯卿并称。30岁前就在应天府(南京)乡试中夺得第一名解元。在文坛上受到时人看重。然而隔年会试,却被卷入科场舞弊案,从此失去了经营仕途的资格。正德年间,唐寅任宁王朱宸濠幕宾,发现宁王谋图造反,于是饮酒狎妓、装疯裸奔,逼得宁王放他回苏州。 唐寅一生坎坷,才气逼人又玩世不恭,极有性格魅力。也被许多后人所模仿。图为躺平的唐伯虎和他所书“中年到底没心情”的诗句。 吴伟《歌舞图轴》吴伟所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描绘了明代狎妓观舞的场景。 唐伯虎题款“吴门唐寅题李奴奴歌舞图,时弘治癸亥三月下旬,李奴奴十岁”。圈中翩翩起舞者年方满10岁,反映明代士人病态的娱乐生活。另外,由画上唐寅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可知,当时的士人对此类放浪行为并不加以掩示,反以游妓为荣耀。王原祁《杜甫诗意图》清初 “四王”之中的王原祁所绘的《杜甫诗意图》。下笔如金刚杵,每一笔都是中锋用笔,饱含力度、和谐与统一性。 另外,此类作品所描绘的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艺术世界和其所蕴含的和平中正的意象,也得到了清初统治者的认可和喜爱。继而成为一种“正统”艺术的代表。 王铎和傅山王铎与傅山是明末清初常被一期论及的两位大书法家,都以纵横豪迈、酣畅淋漓的草书见长。明朝沦陷之后,王铎投降做了贰臣;傅山野居山林,做了遗民。赵老师认为,同样粗豪的艺术风貌,王铎粗豪是豪杰不受羁勒;傅山粗豪是悲愤无说处。上图为王铎,下图为傅山。 项圣谟 大树风号图“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莫,不堪回首望菰蒲。” 项圣谟以无用的大树比喻亡国后遗民的处境。
See more
22.6.2021 • 1 Stunde, 1 Minute, 51 Sekunden Vol. 16 解密艺术品定价之谜: 从达芬奇、杜尚到NFT 大家先看五组数据: 1. 油画《救世主》,作者为达芬奇,2017年成交,价格约30亿人民币。2. 杜尚的《带胡须的蒙娜丽莎》,2017年成交,价格约500万人民币。3.雕塑《气球狗》的作者是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2013年以3.7亿人民币成交。4.《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是数字艺术家Beeple的NFT作品,2021年成交,价格约为4.5亿人民币。5.《The Pixel》是数字艺术家Pak的NFT作品,图像是一个1x1的深灰色块,在2021年成交,价格约800万人民币。不同的人群,根据自己对艺术史的不同理解,对艺术市场的不同熟悉程度和不同的审美偏好,看到以上价格可能产生全然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又将指向一种判断,即:什么是艺术品定价的依据? 我们知道,艺术具备一些积极意义—— 如浅层能给人以愉悦,深层可能对社会有所助益,或对后世创作有所启发——我们称之为艺术的价值。但这些价值的重要性,在不同人群的眼中可能不尽相同,甚至产生截然不同的观感。围绕艺术品价格的分歧,往往就源自于此。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嘉德教育的刘昊博士,为大家讲解包括西方古典艺术、中国宫廷绘画、中国文人绘画、现代现成品艺术和NFT艺术在内的一些具体作品,解读它们对于不同群体不同的意义。由此,我们甚至能看到一条社会发展的路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新兴群体是怎么围绕艺术,构建属于他们的话语权,从而定义艺术的价值。内容包括06:57 关于文艺复兴10:55 《维纳斯与战神》是商人的礼物13:40 《最后的审判》献给教会但不属于教会18:52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乾隆的国家工程23:36 《墨兰图》是遗民的傲骨29:10 《匏庵雪咏图》是文人的密码40:04 杜尚的《泉》探讨艺术边界44:12 “大鲨鱼”表达拉满,但要表达什么? 50:08 什么是区块链、NFT 和NFT艺术55:21 NFT做艺术的三个利好59:12 NFT做艺术的三个弊端69:18 评判NFT艺术的标准,是谁说了算? 76:30 NFT艺术将走向怎样的未来达芬奇《救世主》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杰夫·昆斯《气球狗》Beeple《Everydays – the first 5000 days》整体和局部Pak 《The Pixel》《忍者神龟》中的多纳泰罗在早期中译版被翻译为爱因斯坦波提切利《维纳斯与战神》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圆明园四十景图》局部·九州清晏郑思肖《墨兰图》《匏庵雪咏图》整体和局部杜尚《泉》赫斯特《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NBA Top Shot 球星卡
See more
8.6.2021 • 1 Stunde, 22 Protokoll, 26 Sekunden Vol. 16 解密艺术品定价之谜: 从达芬奇、杜尚到NFT 大家先看五组数据: 1. 油画《救世主》,作者为达芬奇,2017年成交,价格约30亿人民币。2. 杜尚的《带胡须的蒙娜丽莎》,2017年成交,价格约500万人民币。3.雕塑《气球狗》的作者是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2013年以3.7亿人民币成交。4.《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是数字艺术家Beeple的NFT作品,2021年成交,价格约为4.5亿人民币。5.《The Pixel》是数字艺术家Pak的NFT作品,图像是一个1x1的深灰色块,在2021年成交,价格约800万人民币。不同的人群,根据自己对艺术史的不同理解,对艺术市场的不同熟悉程度和不同的审美偏好,看到以上价格可能产生全然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又将指向一种判断,即:什么是艺术品定价的依据? 我们知道,艺术具备一些积极意义—— 如浅层能给人以愉悦,深层可能对社会有所助益,或对后世创作有所启发——我们称之为艺术的价值。但这些价值的重要性,在不同人群的眼中可能不尽相同,甚至产生截然不同的观感。围绕艺术品价格的分歧,往往就源自于此。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嘉德教育的刘昊博士,为大家讲解包括西方古典艺术、中国宫廷绘画、中国文人绘画、现代现成品艺术和NFT艺术在内的一些具体作品,解读它们对于不同群体不同的意义。由此,我们甚至能看到一条社会发展的路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新兴群体是怎么围绕艺术,构建属于他们的话语权,从而定义艺术的价值。内容包括06:57 关于文艺复兴10:55 《维纳斯与战神》是商人的礼物13:40 《最后的审判》献给教会但不属于教会18:52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乾隆的国家工程23:36 《墨兰图》是遗民的傲骨29:10 《匏庵雪咏图》是文人的密码40:04 杜尚的《泉》探讨艺术边界44:12 “大鲨鱼”表达拉满,但要表达什么? 50:08 什么是区块链、NFT 和NFT艺术55:21 NFT做艺术的三个利好59:12 NFT做艺术的三个弊端69:18 评判NFT艺术的标准,是谁说了算? 76:30 NFT艺术将走向怎样的未来达芬奇《救世主》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杰夫·昆斯《气球狗》Beeple《Everydays – the first 5000 days》整体和局部Pak 《The Pixel》《忍者神龟》中的多纳泰罗在早期中译版被翻译为爱因斯坦波提切利《维纳斯与战神》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圆明园四十景图》局部·九州清晏郑思肖《墨兰图》《匏庵雪咏图》整体和局部杜尚《泉》赫斯特《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NBA Top Shot 球星卡
See more
8.6.2021 • 1 Stunde, 22 Protokoll, 26 Sekunden Vol. 15 十字路口的中国美术:从徐悲鸿那一代艺术家谈起 《奴隶与狮》是徐悲鸿先生1924年在巴黎留学时创作的一幅油画。他用饱受欺凌但散发神性的奴隶比喻中国的形象,强大自尊的狮子比喻中国的精神,以此寄托孱弱的中国必定能自救与危亡的信念。此后,他回到中国,通过创作和广泛的社会活动推动东西方艺术跨语境的对话,并且奠基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东西方文明的剧烈碰撞导致中国的古典精英文化系统性崩溃。各行各业的人,都在站在十字路口,思考下一步何去何从。在美术领域,面对一边是延续上千年的中国绘画传统;一边是面貌截然不同,但同样底蕴深厚的西方艺术,处在变革漩涡中的中国艺术家们必须要做出一个决断——在多大程度上坚守传统,又在多大程度上去颠覆传统?甚至有没有一种可能去走出一条把中西融会贯通的道路?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徐悲鸿纪念馆典藏部主任,同时也是徐悲鸿先生的孙子徐骥老师;以及在艺文化的创始人谢晓冬老师,根据不同艺术家在传统和变革之间的取舍,划出一条光谱,向大家介绍包括徐悲鸿在内,从清末到民国这一时期的重要艺术家们的选择,以及在文明剧烈冲突和融合的历史进程里,文明史怎样被书写。 内容包括: 04:32 千古未有之变局,不止是艺术的变局08:43 拥抱西方:从李铁夫到常玉到吴冠中12:38 极致的传统能否跟西方分庭抗礼:黄宾虹与吴湖帆17:06 傅抱石对传统和艺术史的理解达到绝对高度22:26 站在颠峰的齐白石、张大千西方影响力依然有限35:27 巴黎留学前的徐悲鸿40:59 二徐之争:徐悲鸿与徐志摩对艺术道路的不同看法53:12 为何徐悲鸿的中国画为人诟病? 59:46 作为教育家的徐悲鸿65:30 百年后中国艺术仍在十字路口,艺术家何去何从徐悲鸿《奴隶与狮》徐悲鸿于1924年创作的历史画。 故事来自《伊索寓言》:逃跑的奴隶被主人抓获,即将被丢入斗兽场,让狮子处决,但狮子不但没有攻击他,反而和他温情相认。原来奴隶在逃跑的路途中曾替狮子拔出过爪上的倒刺,是它的恩人。场面感动现场的观看者,最终奴隶和狮子双双重获自由。《奴隶与狮》寄托了徐悲鸿对中国必定能够自救于危亡的期望,是徐悲鸿重要的油画作品。郎世宁、金廷标合作《火鸡图》图中火鸡为郎世宁所绘。郎世宁通过写实的画风纪录了清朝初期的中国宫廷人物与景色,并向中国介绍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风格,和交点透视等绘画手法,是早期向中国介绍欧洲美术的重要人物。常玉《八尾金鱼》黄宾虹《黄山异卉》,寓刚健于婀娜。范宽《雪山萧寺图》和吴湖帆《仿范华原雪山萧寺图》。吴湖帆是民国时期复兴中国古典传统的重要艺术家。傅抱石《屈原》,线条取法唐人,仙气飘飘张大千《红拂女》,工笔仕女的精绝之作,显示他对敦煌技艺的掌握。张大千《碧风古寺》。张大千晚年泼彩作品,同时具有民族性和国际性。徐悲鸿《田横五百士》,1931年随着“918”事件爆发,徐悲鸿希望以中国题材的历史画震撼和鼓舞人民。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和徐悲鸿《奔马》。徐渭 《墨葡萄图》。 文人画所谓的“笔墨传统”意指绘画中的书写性。徐渭的作品即为其中杰作。 徐悲鸿为梅兰芳绘《天女散花图》,画中人物即为梅兰芳。
See more
25.5.2021 • 1 Stunde, 16 Protokoll, 38 Sekunden Vol. 15 十字路口的中国美术:从徐悲鸿那一代艺术家谈起 《奴隶与狮》是徐悲鸿先生1924年在巴黎留学时创作的一幅油画。他用饱受欺凌但散发神性的奴隶比喻中国的形象,强大自尊的狮子比喻中国的精神,以此寄托孱弱的中国必定能自救与危亡的信念。此后,他回到中国,通过创作和广泛的社会活动推动东西方艺术跨语境的对话,并且奠基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东西方文明的剧烈碰撞导致中国的古典精英文化系统性崩溃。各行各业的人,都在站在十字路口,思考下一步何去何从。在美术领域,面对一边是延续上千年的中国绘画传统;一边是面貌截然不同,但同样底蕴深厚的西方艺术,处在变革漩涡中的中国艺术家们必须要做出一个决断——在多大程度上坚守传统,又在多大程度上去颠覆传统?甚至有没有一种可能去走出一条把中西融会贯通的道路?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徐悲鸿纪念馆典藏部主任,同时也是徐悲鸿先生的孙子徐骥老师;以及在艺文化的创始人谢晓冬老师,根据不同艺术家在传统和变革之间的取舍,划出一条光谱,向大家介绍包括徐悲鸿在内,从清末到民国这一时期的重要艺术家们的选择,以及在文明剧烈冲突和融合的历史进程里,文明史怎样被书写。 内容包括: 04:32 千古未有之变局,不止是艺术的变局08:43 拥抱西方:从李铁夫到常玉到吴冠中12:38 极致的传统能否跟西方分庭抗礼:黄宾虹与吴湖帆17:06 傅抱石对传统和艺术史的理解达到绝对高度22:26 站在颠峰的齐白石、张大千西方影响力依然有限35:27 巴黎留学前的徐悲鸿40:59 二徐之争:徐悲鸿与徐志摩对艺术道路的不同看法53:12 为何徐悲鸿的中国画为人诟病? 59:46 作为教育家的徐悲鸿65:30 百年后中国艺术仍在十字路口,艺术家何去何从徐悲鸿《奴隶与狮》徐悲鸿于1924年创作的历史画。 故事来自《伊索寓言》:逃跑的奴隶被主人抓获,即将被丢入斗兽场,让狮子处决,但狮子不但没有攻击他,反而和他温情相认。原来奴隶在逃跑的路途中曾替狮子拔出过爪上的倒刺,是它的恩人。场面感动现场的观看者,最终奴隶和狮子双双重获自由。《奴隶与狮》寄托了徐悲鸿对中国必定能够自救于危亡的期望,是徐悲鸿重要的油画作品。郎世宁、金廷标合作《火鸡图》图中火鸡为郎世宁所绘。郎世宁通过写实的画风纪录了清朝初期的中国宫廷人物与景色,并向中国介绍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风格,和交点透视等绘画手法,是早期向中国介绍欧洲美术的重要人物。常玉《八尾金鱼》黄宾虹《黄山异卉》,寓刚健于婀娜。范宽《雪山萧寺图》和吴湖帆《仿范华原雪山萧寺图》。吴湖帆是民国时期复兴中国古典传统的重要艺术家。傅抱石《屈原》,线条取法唐人,仙气飘飘张大千《红拂女》,工笔仕女的精绝之作,显示他对敦煌技艺的掌握。张大千《碧风古寺》。张大千晚年泼彩作品,同时具有民族性和国际性。徐悲鸿《田横五百士》,1931年随着“918”事件爆发,徐悲鸿希望以中国题材的历史画震撼和鼓舞人民。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和徐悲鸿《奔马》。徐渭 《墨葡萄图》。 文人画所谓的“笔墨传统”意指绘画中的书写性。徐渭的作品即为其中杰作。 徐悲鸿为梅兰芳绘《天女散花图》,画中人物即为梅兰芳。
See more
25.5.2021 • 1 Stunde, 16 Protokoll, 38 Sekunden Vol. 14 文化的事,能算偷吗?—— 论1300年日本茶道嬗变 天目盏是一种在建窑烧制的黑釉茶器。最早在南宋时期,经由在浙江天目山佛寺中留学的日本僧人带回,因而在日本得名“天目”。烧制天目盏的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微量元素的不同,以及一些不可预测的特殊原因,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变化。其中最为罕见的变化,是一种五色斑斓、犹如掌中宇宙的“曜变”效果。曜变的出现概率极低,号称亿万中出一,目前全世界仅有三件半宋代曜变天目存世。其中半只在杭州出土;另外三件传世品,都在日本收藏,且都被列为日本国宝。不同于我们常说的“中国国宝”只是民间泛称。日本国宝是由文科省核定的有形文化财产。在美术工艺品栏目下,总共只收录了800多件,含金量极高。 一口气收录三件几乎一样的茶碗,足见日本对中国古物的推崇。除了茶器,日本对于流传自中国的茶文化同样是也珍而重之、推崇备至。经过1300多年的流传绵延,不但在本土发展出别具一格的茶道系统,更让这套系统在国际上成为更甚于中国的文化名片。有趣的是,不同于韩国主张和中国有关的文化遗产时,舆论所表现出得嘲讽和愤怒;大家似乎面对日本对中国文化财富的“占据”,总体上却持一种默认态度,甚至隐隐有一些自责—— “老祖宗的东西,自己不好好珍惜,反而被日本人搞得有声有色”。这是为什么?我想,原因之一是日本确实更擅长这件事情——更善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消化和再创造;也更善于二次输出,向世界介绍自己。我们今天常讲“文化输出”,就是希望中国能打造一个和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形象——在这个动机上,日本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栗强老师给我们带来茶文化系列的第二次节目,为大家讲述茶在日本不同历史时期的流传变革,这是一次对茶的探讨,也是对日本的探讨,希望能对上面的问题上给大家一些启发。内容包括07:38 奈良:文明的苏醒和茶的传说13:23 平安:“和魂汉才”与贵族的茶22:10 镰仓:武士品味造就暴发户茶风27:57 室町:从人神传统到审美供奉35:15 安土桃山:茶圣“只向美低头”40:36 江户:锁国时代的三大茶人59:34 明治:拥抱世界的时代,茶承载了更多67:50 战后:茶的生命力从何而来?大宝法典也称《大宝律令》, 是日本于公元701年颁布的基本法典。《大宝律令》以中国唐朝的《永徽律》为蓝本,是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奠定了日本做为中央集权国家的法治基础。飞鸟时期的《大宝律令》所规定的“班田收授法”本为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但班田下的农民除了要上缴租税,还需要服劳役和贡献土特产。沉重的负担导致民间逃亡成风。面对此种情况,同时也为鼓励垦荒,奈良时期的圣武天皇继而颁发了《垦田永年私财法》,承认一定范围内所开垦土地的私有权。 日本因此逐渐进入了土地私有化的时代,也为未来的武士崛起和地方割据埋下了伏笔。图为:圣武天皇法隆寺法隆寺又称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县生驹郡斑鸠町,据传是由圣德太子所建的木结构寺院。寺内保存有大量自飞鸟时代以来所累积的文物珍宝。其中,供奉于金堂的“释迦三尊像”有着修长的面容和下垂的衣纹,与中国北朝的造像风格略为相似, 不但是日本美术史上的经典,也是中日早期文化交流的见证。而“百济观音”被誉为日本佛造像巅峰之作。有人认为它在印度制造,经由朝鲜半岛转运至日本;有人猜测,它是在白江口战役之后,由流亡的百济王族带去日本;也有人通过木材判断,它是日本的本土制造。但无论产自印度、朝鲜、还是日本本土,百济观音都被普遍地认为是一件“唐风”作品。可见唐文明绝不只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原文明,且文化意义上的“唐”,覆盖面要远大于地理意义上的“唐”。图为:释迦三尊像、百济观音寝殿造日本平安时代开创的一种建筑样式。作为中心建筑的寝殿(正殿)面向南面的庭院而建,庭中有水池;寝殿东西两侧为对称的附属建筑(对屋),和寝殿之间分别以渡殿连接;从东西对屋再向南伸出渡殿,南端设有钓殿。寝殿造是日本文明经历了长时间对中国的模仿学习后,所做出的有别于中国的本土化尝试。经典的寝殿造建筑包括刻在10日元表面上的宇治平等院凤凰堂。图为:平等院凤凰堂、日元十元硬币大和绘平安时代日本废止遣唐使后,一度致力于摆脱唐文化的影响,发展有别于唐的国风文化。大和绘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大和绘多以日本本土的故事、人物、风景和事物为主题,在方式和技法上也在模仿中国之余,又有意地与中国唐绘相区别。图为:源氏物语绘卷、山水屏风万叶集现存最早的日语诗歌总集,收录由四世纪至八世纪4500多首诗歌,共计二十卷,按内容可分为杂歌、相闻、挽歌等。《万叶集》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编撰《万叶集》时,日本还没有假名文字,因此本书大量假借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来表记古日本音节,即使用汉字作为日语音标。这种表音汉字和表意汉字混用的假名被称为“万叶假名”。后世的日本对表音汉字做了简化,以区别表意汉字,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此外,日本如今的年号“令和”,就出自《万叶集》《梅花歌卅二首并序》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珮后之香。” 这篇序文在很大程度上仿写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图为: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公布“令和”年号最澄日本平安时代的高僧,日本天台宗的开创者。早年在鉴真生前弘法的东大寺受具足戒,学习天台宗经籍。后作为早期的留学僧入唐求法,与空海大师一同前往浙江学习天台宗教义。回国后开创了日本最早的密宗道场能福护国密寺。最澄从中国带回了茶叶、茶籽,并把茶籽种到了京都比睿山麓的日吉神社,从而开始了日本茶叶种植的历史。图为:最澄画像村田珠光室町时期的村田珠光被奉为日本茶道“开山之祖”。他曾前往大德寺,向日本禅宗的重要人物一休宗纯拜师参禅,此后开始用禅来改造自己的茶事活动,赋予了茶更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审美趣味。珠光还作为足利幕府的茶道顾问,对当时贵族间流行的绚烂奢华的“书院式茶室” 进行改造,融入“残缺美”、“枯淡美”、“简素清洁之美”等风气,并在银阁寺建造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室“同仁斋”和与之相配的“禅味”庭院。珠光的美学和茶风,对后世日本茶道宗师如武野绍鸥和千利休等影响甚大。图为:银阁寺 小堀远州小堀远州是安土桃山时代到江户前期的大名、茶人和造园家。其父小堀正次是丰臣秀吉之弟丰臣秀长的家老,辅佐秀长军政要务,使得远州自幼接触日本军政要人和文化名流。约十四五岁时,远州拜茶道大师古田织部为师学习茶道,而古田织部是“茶圣”千利休的正统继承。因此,在千利休和古田织部相继去世后,小堀远州成为了当时最有话语权的茶人领袖。远州茶道的一大特色是赋予了茶一些类似于“忠于父君、不忽视家人、维持友情”的儒学教导。在美学上,远州茶道更贴合当时的上层武士的精神需求,比之以千宗旦为代表的千家茶道要更为华丽,他所主持营造的孤蓬庵茶室规模也远大于传统茶室。此外,远州对日本庭园艺术有着重要贡献,其所主持营造的桂离宫、京都御所、仙洞御所都是日本重要的建筑。图为:小堀远州、桂离宫松尾芭蕉“松尾芭蕉”是江户时代一位俳谐师的署名,有日本“俳圣”之誉。古代日本在模仿中国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出有别于“汉诗”的“和歌”系统。其中一种和歌叫作“连歌”——类似于中国的山歌民谣,可在节庆场合供多人接龙连唱。连歌的第一句叫发句,由“五、七、五”十七个音节构成。后来发句被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的体裁即“俳谐连歌”(或“俳谐”)。早期的俳谐以幽默的风气为主,是一种市井喜剧文学。 而松尾芭蕉给俳谐灌注了禅的意境,去表达纤细的感受和恬淡的生活态度。直到明治时代,诗人正冈子规将这种显然有别于传统俳谐连歌的诗体称为俳句。如今俳句已经成为日本文学的代表。松尾芭蕉的俳句:(1)山路上,多么幽雅的紫花地丁啊!(2)伊势的秋季,寒风呜咽似悲啼,如一片墓地。图为:松尾芭蕉浮世绘日本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因巧妙地与木板活板印刷结合而在江户时代广为流行,起源于17世纪,并以18、19世纪的江户为中心迎来创作与商业上的全盛时期。内容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戏剧。浮世绘是一种彩色印刷的版画,由原画师、雕版师、刷版师三者分工协力完成。原画师将原图完成后,由雕版师在木板上雕刻出图形,再由刷版师在版上上色,将图案转印到纸上。同时,也存在少量手绘的浮世绘作品。19世纪中期开始,欧洲由日本进口茶叶,因日本茶叶的包装纸印有浮世绘版画图案,其风格也开始影响了当时的印象派画家。图为:东洲斋写乐的浮世绘作品、梵高所绘的《唐基老爹》背景中有也许多浮世绘画作家元制家元制度是日本江户时期广泛存在于茶道、围棋、插花、歌舞等各个传统艺道流派中的一种组织结构。家元制由等级分明的师徒关系为主轴,以传承和教授正统技艺为主业,从而形成一种金字塔型的社会关系。处在金字塔最高点的“家元” 名号代代继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一定程度的神性,统率万千弟子。 类似于中国宗族中的大家长,可以用类似家庭内部的权力关系,去处理社会关系,去裁决社会问题,是一种小范围的集权专制。在家元制度下,权威不容置疑,传统不能改变,极度不利于文化和艺术的创新。江户时代茶风也因而保守、迂腐、暮气沉沉。但这种制度对于传统艺能的保存也起到重要作用。千宗旦去世后,千家茶道分化为里千家、表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三大流派,统称“三千家”,即采取了家元制度。图为:里千家今日庵的兜门(兜门是武士盔甲的象征)卖茶翁本名柴山元昭,是日本江户时代煎茶道的中兴之祖。在茶刚传入日本的时代,以荣西、明慧为代表的留学僧人多模仿唐人煎茶。 而日本“茶圣” 千利休所创的茶道,则要把茶磨成粉末,再去煎煮冲泡,即所谓“抹茶”。随着千利休一脉在日本成为茶道正统,煎茶道一时偃息。(在日本“茶道”一词即指“抹茶道”)到了江户后期,“三千家”所传承的千家茶道固步自封。为了打破这种迂腐保守的风气——同时也由于发现了新的茶叶种植和制作方法——卖茶翁以61岁的高龄告别寺庙生活,踏入红尘,开办了一间叫“通仙亭”的小茶店,打出茶是“陆羽正宗”,禅是“达摩正宗”的旗号,推广煎茶。煎茶道所代表的新兴文化,被视为是封闭文化环境中的一股清流,得到当时知识阶层的追捧。图为:卖茶翁千宗室日本茶道重要流派“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二战期间作为若宗匠,也就是家元继承人的他,成为了激进的战争推广分子,主动报名参加海军航空特攻队。战争结束后,继承里千家家元“千宗室”的名号,在全世界积极推广茶道。现任日本联合国友好大使、社团法人茶道里千家淡交会理事长、日本联合国协会会长、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教授、莫斯科大学名誉教授等国内外100多个公职和要职。栗老师认为,千宗室的一生,是日本在拥抱世界的时代,尝试、探索和犯下罪行的一个缩影。图为:千宗室“真行草、序破急”源于中国唐代,“真行草”来自书法、“序破急”出自戏曲舞台,是日本文艺中常见的构成定式,类似于“起承转合”在文章中的结构定式。“真行草、序破急”广泛存在于日本的各个艺术文化类别中。例如远州茶道讲 “真”为一种格式,“行”则为一种行为,而“草”是一种自由的心理状态。图为:EVA序、破内田繁以内田繁为代表的战后日本设计师,为茶道注入了更多视觉和审美的元素。如内田繁在九州门司港酒店建造的茶室,就把传统茶室放置在舞台之上,其展示效果远大于实用性。反映了如今的茶道某种程度上实用要服从于视觉的取向。此外,内田繁在《日本设计六十年》一书中用大量篇幅讨论了日本的文化偷窃问题。书中说,日本自古就和外来文化共生。到明治时期,应用主义的风气占据社会主流,人们普遍对于抄袭没有羞耻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日本设计都以模仿是否逼真为目标。直到50年代中后期,日本因国际贸易问题受到全球围逼,拿出来发难的点正是知识产权。在全球的指控下,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优秀设计选拔制度”等,来鼓励原创的优秀设计。很多我们熟知的经典设计如东芝的家电、索尼的收音机都是在以上背景下完成的。图为:门司港酒店茶室、日本设计的抄袭和模仿
See more
8.5.2021 • 1 Stunde, 22 Protokoll, 56 Sekunden Vol. 14 文化的事,能算偷吗?—— 论1300年日本茶道嬗变 天目盏是一种在建窑烧制的黑釉茶器。最早在南宋时期,经由在浙江天目山佛寺中留学的日本僧人带回,因而在日本得名“天目”。烧制天目盏的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微量元素的不同,以及一些不可预测的特殊原因,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变化。其中最为罕见的变化,是一种五色斑斓、犹如掌中宇宙的“曜变”效果。曜变的出现概率极低,号称亿万中出一,目前全世界仅有三件半宋代曜变天目存世。其中半只在杭州出土;另外三件传世品,都在日本收藏,且都被列为日本国宝。不同于我们常说的“中国国宝”只是民间泛称。日本国宝是由文科省核定的有形文化财产。在美术工艺品栏目下,总共只收录了800多件,含金量极高。 一口气收录三件几乎一样的茶碗,足见日本对中国古物的推崇。除了茶器,日本对于流传自中国的茶文化同样是也珍而重之、推崇备至。经过1300多年的流传绵延,不但在本土发展出别具一格的茶道系统,更让这套系统在国际上成为更甚于中国的文化名片。有趣的是,不同于韩国主张和中国有关的文化遗产时,舆论所表现出得嘲讽和愤怒;大家似乎面对日本对中国文化财富的“占据”,总体上却持一种默认态度,甚至隐隐有一些自责—— “老祖宗的东西,自己不好好珍惜,反而被日本人搞得有声有色”。这是为什么?我想,原因之一是日本确实更擅长这件事情——更善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消化和再创造;也更善于二次输出,向世界介绍自己。我们今天常讲“文化输出”,就是希望中国能打造一个和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形象——在这个动机上,日本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栗强老师给我们带来茶文化系列的第二次节目,为大家讲述茶在日本不同历史时期的流传变革,这是一次对茶的探讨,也是对日本的探讨,希望能对上面的问题上给大家一些启发。内容包括07:38 奈良:文明的苏醒和茶的传说13:23 平安:“和魂汉才”与贵族的茶22:10 镰仓:武士品味造就暴发户茶风27:57 室町:从人神传统到审美供奉35:15 安土桃山:茶圣“只向美低头”40:36 江户:锁国时代的三大茶人59:34 明治:拥抱世界的时代,茶承载了更多67:50 战后:茶的生命力从何而来?大宝法典也称《大宝律令》, 是日本于公元701年颁布的基本法典。《大宝律令》以中国唐朝的《永徽律》为蓝本,是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奠定了日本做为中央集权国家的法治基础。飞鸟时期的《大宝律令》所规定的“班田收授法”本为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但班田下的农民除了要上缴租税,还需要服劳役和贡献土特产。沉重的负担导致民间逃亡成风。面对此种情况,同时也为鼓励垦荒,奈良时期的圣武天皇继而颁发了《垦田永年私财法》,承认一定范围内所开垦土地的私有权。 日本因此逐渐进入了土地私有化的时代,也为未来的武士崛起和地方割据埋下了伏笔。图为:圣武天皇法隆寺法隆寺又称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县生驹郡斑鸠町,据传是由圣德太子所建的木结构寺院。寺内保存有大量自飞鸟时代以来所累积的文物珍宝。其中,供奉于金堂的“释迦三尊像”有着修长的面容和下垂的衣纹,与中国北朝的造像风格略为相似, 不但是日本美术史上的经典,也是中日早期文化交流的见证。而“百济观音”被誉为日本佛造像巅峰之作。有人认为它在印度制造,经由朝鲜半岛转运至日本;有人猜测,它是在白江口战役之后,由流亡的百济王族带去日本;也有人通过木材判断,它是日本的本土制造。但无论产自印度、朝鲜、还是日本本土,百济观音都被普遍地认为是一件“唐风”作品。可见唐文明绝不只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原文明,且文化意义上的“唐”,覆盖面要远大于地理意义上的“唐”。图为:释迦三尊像、百济观音寝殿造日本平安时代开创的一种建筑样式。作为中心建筑的寝殿(正殿)面向南面的庭院而建,庭中有水池;寝殿东西两侧为对称的附属建筑(对屋),和寝殿之间分别以渡殿连接;从东西对屋再向南伸出渡殿,南端设有钓殿。寝殿造是日本文明经历了长时间对中国的模仿学习后,所做出的有别于中国的本土化尝试。经典的寝殿造建筑包括刻在10日元表面上的宇治平等院凤凰堂。图为:平等院凤凰堂、日元十元硬币大和绘平安时代日本废止遣唐使后,一度致力于摆脱唐文化的影响,发展有别于唐的国风文化。大和绘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大和绘多以日本本土的故事、人物、风景和事物为主题,在方式和技法上也在模仿中国之余,又有意地与中国唐绘相区别。图为:源氏物语绘卷、山水屏风万叶集现存最早的日语诗歌总集,收录由四世纪至八世纪4500多首诗歌,共计二十卷,按内容可分为杂歌、相闻、挽歌等。《万叶集》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编撰《万叶集》时,日本还没有假名文字,因此本书大量假借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来表记古日本音节,即使用汉字作为日语音标。这种表音汉字和表意汉字混用的假名被称为“万叶假名”。后世的日本对表音汉字做了简化,以区别表意汉字,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此外,日本如今的年号“令和”,就出自《万叶集》《梅花歌卅二首并序》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珮后之香。” 这篇序文在很大程度上仿写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图为: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公布“令和”年号最澄日本平安时代的高僧,日本天台宗的开创者。早年在鉴真生前弘法的东大寺受具足戒,学习天台宗经籍。后作为早期的留学僧入唐求法,与空海大师一同前往浙江学习天台宗教义。回国后开创了日本最早的密宗道场能福护国密寺。最澄从中国带回了茶叶、茶籽,并把茶籽种到了京都比睿山麓的日吉神社,从而开始了日本茶叶种植的历史。图为:最澄画像村田珠光室町时期的村田珠光被奉为日本茶道“开山之祖”。他曾前往大德寺,向日本禅宗的重要人物一休宗纯拜师参禅,此后开始用禅来改造自己的茶事活动,赋予了茶更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审美趣味。珠光还作为足利幕府的茶道顾问,对当时贵族间流行的绚烂奢华的“书院式茶室” 进行改造,融入“残缺美”、“枯淡美”、“简素清洁之美”等风气,并在银阁寺建造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室“同仁斋”和与之相配的“禅味”庭院。珠光的美学和茶风,对后世日本茶道宗师如武野绍鸥和千利休等影响甚大。图为:银阁寺 小堀远州小堀远州是安土桃山时代到江户前期的大名、茶人和造园家。其父小堀正次是丰臣秀吉之弟丰臣秀长的家老,辅佐秀长军政要务,使得远州自幼接触日本军政要人和文化名流。约十四五岁时,远州拜茶道大师古田织部为师学习茶道,而古田织部是“茶圣”千利休的正统继承。因此,在千利休和古田织部相继去世后,小堀远州成为了当时最有话语权的茶人领袖。远州茶道的一大特色是赋予了茶一些类似于“忠于父君、不忽视家人、维持友情”的儒学教导。在美学上,远州茶道更贴合当时的上层武士的精神需求,比之以千宗旦为代表的千家茶道要更为华丽,他所主持营造的孤蓬庵茶室规模也远大于传统茶室。此外,远州对日本庭园艺术有着重要贡献,其所主持营造的桂离宫、京都御所、仙洞御所都是日本重要的建筑。图为:小堀远州、桂离宫松尾芭蕉“松尾芭蕉”是江户时代一位俳谐师的署名,有日本“俳圣”之誉。古代日本在模仿中国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出有别于“汉诗”的“和歌”系统。其中一种和歌叫作“连歌”——类似于中国的山歌民谣,可在节庆场合供多人接龙连唱。连歌的第一句叫发句,由“五、七、五”十七个音节构成。后来发句被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的体裁即“俳谐连歌”(或“俳谐”)。早期的俳谐以幽默的风气为主,是一种市井喜剧文学。 而松尾芭蕉给俳谐灌注了禅的意境,去表达纤细的感受和恬淡的生活态度。直到明治时代,诗人正冈子规将这种显然有别于传统俳谐连歌的诗体称为俳句。如今俳句已经成为日本文学的代表。松尾芭蕉的俳句:(1)山路上,多么幽雅的紫花地丁啊!(2)伊势的秋季,寒风呜咽似悲啼,如一片墓地。图为:松尾芭蕉浮世绘日本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因巧妙地与木板活板印刷结合而在江户时代广为流行,起源于17世纪,并以18、19世纪的江户为中心迎来创作与商业上的全盛时期。内容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戏剧。浮世绘是一种彩色印刷的版画,由原画师、雕版师、刷版师三者分工协力完成。原画师将原图完成后,由雕版师在木板上雕刻出图形,再由刷版师在版上上色,将图案转印到纸上。同时,也存在少量手绘的浮世绘作品。19世纪中期开始,欧洲由日本进口茶叶,因日本茶叶的包装纸印有浮世绘版画图案,其风格也开始影响了当时的印象派画家。图为:东洲斋写乐的浮世绘作品、梵高所绘的《唐基老爹》背景中有也许多浮世绘画作家元制家元制度是日本江户时期广泛存在于茶道、围棋、插花、歌舞等各个传统艺道流派中的一种组织结构。家元制由等级分明的师徒关系为主轴,以传承和教授正统技艺为主业,从而形成一种金字塔型的社会关系。处在金字塔最高点的“家元” 名号代代继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一定程度的神性,统率万千弟子。 类似于中国宗族中的大家长,可以用类似家庭内部的权力关系,去处理社会关系,去裁决社会问题,是一种小范围的集权专制。在家元制度下,权威不容置疑,传统不能改变,极度不利于文化和艺术的创新。江户时代茶风也因而保守、迂腐、暮气沉沉。但这种制度对于传统艺能的保存也起到重要作用。千宗旦去世后,千家茶道分化为里千家、表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三大流派,统称“三千家”,即采取了家元制度。图为:里千家今日庵的兜门(兜门是武士盔甲的象征)卖茶翁本名柴山元昭,是日本江户时代煎茶道的中兴之祖。在茶刚传入日本的时代,以荣西、明慧为代表的留学僧人多模仿唐人煎茶。 而日本“茶圣” 千利休所创的茶道,则要把茶磨成粉末,再去煎煮冲泡,即所谓“抹茶”。随着千利休一脉在日本成为茶道正统,煎茶道一时偃息。(在日本“茶道”一词即指“抹茶道”)到了江户后期,“三千家”所传承的千家茶道固步自封。为了打破这种迂腐保守的风气——同时也由于发现了新的茶叶种植和制作方法——卖茶翁以61岁的高龄告别寺庙生活,踏入红尘,开办了一间叫“通仙亭”的小茶店,打出茶是“陆羽正宗”,禅是“达摩正宗”的旗号,推广煎茶。煎茶道所代表的新兴文化,被视为是封闭文化环境中的一股清流,得到当时知识阶层的追捧。图为:卖茶翁千宗室日本茶道重要流派“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二战期间作为若宗匠,也就是家元继承人的他,成为了激进的战争推广分子,主动报名参加海军航空特攻队。战争结束后,继承里千家家元“千宗室”的名号,在全世界积极推广茶道。现任日本联合国友好大使、社团法人茶道里千家淡交会理事长、日本联合国协会会长、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教授、莫斯科大学名誉教授等国内外100多个公职和要职。栗老师认为,千宗室的一生,是日本在拥抱世界的时代,尝试、探索和犯下罪行的一个缩影。图为:千宗室“真行草、序破急”源于中国唐代,“真行草”来自书法、“序破急”出自戏曲舞台,是日本文艺中常见的构成定式,类似于“起承转合”在文章中的结构定式。“真行草、序破急”广泛存在于日本的各个艺术文化类别中。例如远州茶道讲 “真”为一种格式,“行”则为一种行为,而“草”是一种自由的心理状态。图为:EVA序、破内田繁以内田繁为代表的战后日本设计师,为茶道注入了更多视觉和审美的元素。如内田繁在九州门司港酒店建造的茶室,就把传统茶室放置在舞台之上,其展示效果远大于实用性。反映了如今的茶道某种程度上实用要服从于视觉的取向。此外,内田繁在《日本设计六十年》一书中用大量篇幅讨论了日本的文化偷窃问题。书中说,日本自古就和外来文化共生。到明治时期,应用主义的风气占据社会主流,人们普遍对于抄袭没有羞耻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日本设计都以模仿是否逼真为目标。直到50年代中后期,日本因国际贸易问题受到全球围逼,拿出来发难的点正是知识产权。在全球的指控下,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优秀设计选拔制度”等,来鼓励原创的优秀设计。很多我们熟知的经典设计如东芝的家电、索尼的收音机都是在以上背景下完成的。图为:门司港酒店茶室、日本设计的抄袭和模仿
See more
8.5.2021 • 1 Stunde, 22 Protokoll, 56 Sekunden Vol. 13 书法101:从书法的历史谈美学的本能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昆曲,白先勇先生曾制作了一版《青春版牡丹亭》,对四百多年前的原本撮其精华,大幅删减,并且运用大量现代剧场的声光舞美,最大程度从感官上吸引今天的观众。除去好评之外,本作也遭受一些非议。其中一条让我印象深刻——有人指责杜丽娘的演员胸太大了。这条乍看荒谬的批评背后却有一番道理: 因为昆曲中配合水袖的舞台动作,本质是线条,线条失去流畅,就好比写字时毛笔疵了,教人如何视而不见!这种说法,不管是否正确,确实给我们启发。因为昆曲并非来自民间,最初的创作者无不是精通书法的士人精英。他们在艺术创作时,或有意、或无意,不免把自己从书法中学到的线条、结构、疏密关系,应用其中——一如水袖的流动很难不想到《曹全碑》中笔画的横向飞动之势。 这种应用,在古典艺术中并非孤例,而是普遍存在。不光舞蹈、绘画这些大的门类,哪怕是造个园子、甚至摆弄书房里的文房摆设,都能看到来自书法的美学痕迹,可以说无所不在、血肉相融,所以我把它称之为一种美学的本能。而这种脱胎于书法的美学本能,在事实上给今天的人们理解中国古典艺术制造了门槛。不懂书法,就会导致观赏很多作品的时候,无法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同步,不能共情,很多微妙的东西也就难以体会。 但是反过来,如果懂得书法,懂得这个底层逻辑,对于整个中国美学也就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书画家,也是暄桐教师的创办人林曦老师和匡时拍卖古代书画部总经理晏旭老师,共同为我们解读书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视觉特征和精神内涵,帮助大家了解书法这个在整个中国艺术和美学体系里,极为重要的文化基因。 内容包括03:35 书法,中国人最熟悉也最陌生的艺术样式07:56 鉴必穷源,学书先看书法史11:12 科举时代,书法是古人的简历和照片16:02 书法与文心:富有天下的乾隆在五平米书房安放自己20:44 草书,知识精英的身份密码23:03 商到三国:从远古刻画到文字生长28:38 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31:53 魏晋到唐:五大书体的成形和完备32:35 王羲之何以成为书圣?41:37 连结王羲之和颜真卿的法脉传说42:55 颜真卿之拙何以比肩王羲之之秀?50:13 唐代书家把法度发展到极限52:43 宋及以后:风格的生长和自我的表达54:30 宋四家,站在颜真卿肩膀上的宣言58:01 赵孟頫,形式美的极致64:30 祝允明、文征明、王宠:明代书法史是一部风格史68:46 董其昌,坚定站自己的超级KOL72:40 王铎和傅山:丑拙美的宗师75:20 为什么往往 “拙难于巧”77:24 金石之风和碑学兴起85:35 不写字的时代,为什么要学书法? 文墨一体欣赏书法并非全然基于图像。三大行书中,《兰亭序》讲天人,人生所遇皆是暂得;《祭侄文稿》讲担当,生在天地之间对于家国应当有所承担;《寒食帖》讲逆境,人在困境中如何自处。这些千古名作里,诗文与书法相得益彰,同壁生辉, 所以古人说文墨一体,文心的表达也是书法的动人之处。然而今天的艺术家也在尝试让中国书法脱离文字意义,成为类似抽象画的纯视觉艺术。例如日本书法家井上有一,就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又长出了属于自己的当代性。 并且受到西方艺术界的广泛认可。图为井上有一作品执笔晋以前,人们多用指掌之力完成手卷为主的日常书写。明代以后,有了长达两三米的高堂大轴,就必须采用肘腕执笔法完成大尺幅的书写。 执笔手法往往根据书写条件改变。因此苏东坡说:“执笔无定法,要使宽而虚。”不管前人还是今人,都对执笔方式做过总结。如清人戈守智在《汉溪书法通解》中提出了十二种执笔方法。——摘自林曦《书法课》图为古画中的不同执笔手法三希堂三希堂,位于故宫养心殿的西暖阁,是当年乾隆的书房,其中收藏着乾隆喜爱的文房器物和法帖。墙上对联写有:“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其中豪素指的就是书法。即便富有天下如乾隆者,也需要这样一个仅为4.8平方米的小小所在,来赏玩、休憩、安放自己的文心。 ——摘自林曦《书法课》图为三希堂 书谱作者为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既是也是一副经典小草作品,也是一部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奠定了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对中国书法影响深远。清人包世臣评价读《书谱》,感慨“余今日不啻亲承狮子吼也”。甚至认为如果不是有《书谱》明白地把草书笔法记载流传,草书很可能失传。图为《书谱》局部古文字时代最初,人类用结绳、刻契、图画辅助记事,继而针对特征图形不断简化。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就形成了。商周到秦汉时代,被称为汉字的古文字时代。其中,殷商人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第一套完备的文字系统。西周春秋时,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散氏盘、毛公鼎上的文字就是其中代表。到战国时代,周王室的文化地位动摇,发展出齐、燕、楚、晋、秦五系文字。秦统一中国后,李斯在秦系文字,即大篆的基础上整理规范,制定出被称为小篆的标准字体,开启了书同文的历史。 接着秦汉人在日常书写中对小篆不断抽象简化,形成隶书。这就标志着古文字时代的结束,今文字时代的开始。图为散氏盘、楚系文字“大人宜改体”唐人张怀瓘在《书议》中记载,青年王献之曾对父亲王羲之献策:“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王献之认为事贵变通,字字独立的章草不能表现宏大的气势和飘逸的律动,建议父亲应当改变书体。“大人宜改体”的故事说明早在晋代,以二王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对书写的审美已经具有高度的主动意识。图为王羲之《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平安帖》讲的是书家自己近来的状况和聚会,运笔动作细腻,顿挫痛快,线条变化较为丰富,结字自然灵巧。《何如帖》用词恭谨,应是写给尊长问安的信件,字也偏于周正端严。《奉橘帖》说到令人送去三百个橘子,由于未到霜降,未能采摘更多,文意轻松,行文舒缓,笔墨间更随性自然。 ——摘自林曦《书法课》帝王书法王羲之“书圣”地位的奠定,离不开梁武帝、唐太宗两位皇帝粉丝的摇旗呐喊。 事实上以萧衍、李世民、武则天为代表的帝王,都有着极强的书法欣赏和书写能力。 林老师认为,书法在古代的鼎盛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些帝王粉丝的心量与才能。原因是受众对艺术家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创作者不得不和世界不断进行交换和回应。图为李世民《温泉铭》、李隆基《鹡鸰颂》、武则天《升仙太子碑》局部书学法脉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中对笔法传承有一段记载:“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瑷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授于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鄔彤、韦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这种说法强调了书法在传承上的权威性和方法上的唯一性。虽然具有浓重的传说色彩,但也奠定了颜真卿的正统地位,为他在后世与王羲之并肩站立在书法世界的最顶端打下基础。图为《颜氏家庙碑》局部草书草书是对正体字的简写,本意是潦草、草率,但后来渐渐演变出自身的一套规律,并可分为章草和今草。与大众对于草书出现年代的理解不同,草书其实早于楷书、行书。草书难于辨认,需要专门下功夫识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古代知识精英的交流密码。 其中,章草作为草书最初的形态出现于东汉。章草虽有连绵的笔势,但字与字之间彼此独立。且在每字的收笔处及主笔画处保留有隶书的雁尾,古人称这种形态为“银钩虿尾”。 今草则比章草更加简洁、连绵,字与字之间牵连映带,书写更加简便快捷。王羲之草书的成熟代表今草的成熟。因此米芾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到了唐代,张旭、怀素的出现促使今草系统中出现了一种更具表现性、个性更为张扬的草书,即大草或狂草。古人说狂草“起于张,成于素”,就是对狂草形成脉络的总结。 ——摘自林曦《书法课》图为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局部宋四家宋四家是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合称“宋四家”。书法发展到唐代,不论字体还是书写的法度皆已完备,到了难以颠覆的程度。因此宋代开始的书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如遵奉颜真卿为书学偶像),把探索重点放在了个人风格的生长与表达上。因此有“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图为苏轼《寒食帖》局部赵孟頫随着宋人在追求风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度出现了偏离笔法传统,在形式上过于下功夫的“流行书风”。 于是元代的赵孟頫带着“用笔千古不易”的复古理论闪亮登场,主张回归古人的艺术传统。 赵孟頫的书法把形式美发挥到极致。其行草书代表作《洛神赋》作为流美风格的典范,在“好看”的角度,达到了巅峰。从审美角度看,赵孟頫深得王羲之风格中的雍容典雅。雍容典雅易走向矫饰,而赵孟頫在极度的形式美中实现了一种适宜的度,在以奇特形式谋求眼光与胜算的异峰路数中不求出格,真心的好看也是一种可贵的事。 ——摘自林曦《书法课》图为赵孟頫《洛神赋》局部吴门书派吴门书派是指明中期活跃在苏州的书法流派,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为代表。书风改变了明初以来低靡单调的审美趣味,成为明代中期书法发展的主流,影响达百余年之久。“吴门书派”的出现与苏州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有着密切关系。 图为祝允明《前后出师表》局部从帖学到碑学“以王羲之精致优雅书风为核心的中国书法名家谱系,即帖学传统,发轫于魏晋之际,在唐初蔚然成为正统。此后一千年,独尊的地位不曾受到严重挑战。 然而,在17世纪,随着一些书法名家取法古拙质朴的古代无名氏金石铭文,书法品味发生了重要变化。新的艺术品味在18世纪发展成碑学传统,贴学的一统天下不复存在。过去三百年中,碑学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对中国书法史的重要性,相当于印象派绘画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摘自白谦慎《傅山的世界》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傅山,是从帖学到碑学的审美趣味转变的浪潮中的重要人物。其书法支离、丑拙的面貌,颠覆了人们直觉上对“漂亮字”的理解,也赋予了作品更多个性,拓宽了审美的维度。图为傅山的妇科处方和诗文金石学和碑学书风金石学指对甲骨、青铜器、石鼓、石碑等物质上的古文字进行研究的学问。清中期以来,受文字狱和考古新发现的影响,学者纷纷把注意力投向金石研究,让这门小众学问一时间成为学术主流。除了学术风气的影响,由于乾隆把历代名帖都敛为内府收藏,导致民间学习书法的视觉材料极度稀缺,书法家只得把取法对象由帖学经典,转向历史上的无名氏书写之迹。碑学书风由此而生。到18世纪下半叶,碑学发展成能够与帖学传统相抗衡的艺术流派。狭义的碑学直接取法于魏碑,如《张猛龙碑》;而广义的碑学,则包括从青铜器上的钟鼎文字、砖瓦、摩崖上的古代铭文等民间书写所吸收的启发。正如康有为说:“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 图为《张猛龙碑》局部, 康有为书法《书法课》《书法课》是林曦老师十年里零基础成年人书法教学的落成,有具体可行的方法与指南。本书详细地讲解了书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从为什么要学书法、怎么样欣赏书法、书法演变的历史;到执笔的方法、文房的选择、学习的路径和策略、临习具体建议等。希望《书法课》能令大家有所受益,在一遍一遍与古人最直接的揣摩交流中,习得修养、风骨、耐心和趣味。
See more
22.4.2021 • 1 Stunde, 29 Protokoll, 39 Sekunden Vol. 13 书法101:从书法的历史谈美学的本能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昆曲,白先勇先生曾制作了一版《青春版牡丹亭》,对四百多年前的原本撮其精华,大幅删减,并且运用大量现代剧场的声光舞美,最大程度从感官上吸引今天的观众。除去好评之外,本作也遭受一些非议。其中一条让我印象深刻——有人指责杜丽娘的演员胸太大了。这条乍看荒谬的批评背后却有一番道理: 因为昆曲中配合水袖的舞台动作,本质是线条,线条失去流畅,就好比写字时毛笔疵了,教人如何视而不见!这种说法,不管是否正确,确实给我们启发。因为昆曲并非来自民间,最初的创作者无不是精通书法的士人精英。他们在艺术创作时,或有意、或无意,不免把自己从书法中学到的线条、结构、疏密关系,应用其中——一如水袖的流动很难不想到《曹全碑》中笔画的横向飞动之势。 这种应用,在古典艺术中并非孤例,而是普遍存在。不光舞蹈、绘画这些大的门类,哪怕是造个园子、甚至摆弄书房里的文房摆设,都能看到来自书法的美学痕迹,可以说无所不在、血肉相融,所以我把它称之为一种美学的本能。而这种脱胎于书法的美学本能,在事实上给今天的人们理解中国古典艺术制造了门槛。不懂书法,就会导致观赏很多作品的时候,无法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同步,不能共情,很多微妙的东西也就难以体会。 但是反过来,如果懂得书法,懂得这个底层逻辑,对于整个中国美学也就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书画家,也是暄桐教师的创办人林曦老师和匡时拍卖古代书画部总经理晏旭老师,共同为我们解读书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视觉特征和精神内涵,帮助大家了解书法这个在整个中国艺术和美学体系里,极为重要的文化基因。 内容包括03:35 书法,中国人最熟悉也最陌生的艺术样式07:56 鉴必穷源,学书先看书法史11:12 科举时代,书法是古人的简历和照片16:02 书法与文心:富有天下的乾隆在五平米书房安放自己20:44 草书,知识精英的身份密码23:03 商到三国:从远古刻画到文字生长28:38 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31:53 魏晋到唐:五大书体的成形和完备32:35 王羲之何以成为书圣?41:37 连结王羲之和颜真卿的法脉传说42:55 颜真卿之拙何以比肩王羲之之秀?50:13 唐代书家把法度发展到极限52:43 宋及以后:风格的生长和自我的表达54:30 宋四家,站在颜真卿肩膀上的宣言58:01 赵孟頫,形式美的极致64:30 祝允明、文征明、王宠:明代书法史是一部风格史68:46 董其昌,坚定站自己的超级KOL72:40 王铎和傅山:丑拙美的宗师75:20 为什么往往 “拙难于巧”77:24 金石之风和碑学兴起85:35 不写字的时代,为什么要学书法? 文墨一体欣赏书法并非全然基于图像。三大行书中,《兰亭序》讲天人,人生所遇皆是暂得;《祭侄文稿》讲担当,生在天地之间对于家国应当有所承担;《寒食帖》讲逆境,人在困境中如何自处。这些千古名作里,诗文与书法相得益彰,同壁生辉, 所以古人说文墨一体,文心的表达也是书法的动人之处。然而今天的艺术家也在尝试让中国书法脱离文字意义,成为类似抽象画的纯视觉艺术。例如日本书法家井上有一,就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又长出了属于自己的当代性。 并且受到西方艺术界的广泛认可。图为井上有一作品执笔晋以前,人们多用指掌之力完成手卷为主的日常书写。明代以后,有了长达两三米的高堂大轴,就必须采用肘腕执笔法完成大尺幅的书写。 执笔手法往往根据书写条件改变。因此苏东坡说:“执笔无定法,要使宽而虚。”不管前人还是今人,都对执笔方式做过总结。如清人戈守智在《汉溪书法通解》中提出了十二种执笔方法。——摘自林曦《书法课》图为古画中的不同执笔手法三希堂三希堂,位于故宫养心殿的西暖阁,是当年乾隆的书房,其中收藏着乾隆喜爱的文房器物和法帖。墙上对联写有:“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其中豪素指的就是书法。即便富有天下如乾隆者,也需要这样一个仅为4.8平方米的小小所在,来赏玩、休憩、安放自己的文心。 ——摘自林曦《书法课》图为三希堂 书谱作者为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既是也是一副经典小草作品,也是一部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奠定了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对中国书法影响深远。清人包世臣评价读《书谱》,感慨“余今日不啻亲承狮子吼也”。甚至认为如果不是有《书谱》明白地把草书笔法记载流传,草书很可能失传。图为《书谱》局部古文字时代最初,人类用结绳、刻契、图画辅助记事,继而针对特征图形不断简化。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就形成了。商周到秦汉时代,被称为汉字的古文字时代。其中,殷商人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第一套完备的文字系统。西周春秋时,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散氏盘、毛公鼎上的文字就是其中代表。到战国时代,周王室的文化地位动摇,发展出齐、燕、楚、晋、秦五系文字。秦统一中国后,李斯在秦系文字,即大篆的基础上整理规范,制定出被称为小篆的标准字体,开启了书同文的历史。 接着秦汉人在日常书写中对小篆不断抽象简化,形成隶书。这就标志着古文字时代的结束,今文字时代的开始。图为散氏盘、楚系文字“大人宜改体”唐人张怀瓘在《书议》中记载,青年王献之曾对父亲王羲之献策:“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王献之认为事贵变通,字字独立的章草不能表现宏大的气势和飘逸的律动,建议父亲应当改变书体。“大人宜改体”的故事说明早在晋代,以二王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对书写的审美已经具有高度的主动意识。图为王羲之《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平安帖》讲的是书家自己近来的状况和聚会,运笔动作细腻,顿挫痛快,线条变化较为丰富,结字自然灵巧。《何如帖》用词恭谨,应是写给尊长问安的信件,字也偏于周正端严。《奉橘帖》说到令人送去三百个橘子,由于未到霜降,未能采摘更多,文意轻松,行文舒缓,笔墨间更随性自然。 ——摘自林曦《书法课》帝王书法王羲之“书圣”地位的奠定,离不开梁武帝、唐太宗两位皇帝粉丝的摇旗呐喊。 事实上以萧衍、李世民、武则天为代表的帝王,都有着极强的书法欣赏和书写能力。 林老师认为,书法在古代的鼎盛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些帝王粉丝的心量与才能。原因是受众对艺术家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创作者不得不和世界不断进行交换和回应。图为李世民《温泉铭》、李隆基《鹡鸰颂》、武则天《升仙太子碑》局部书学法脉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中对笔法传承有一段记载:“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瑷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授于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鄔彤、韦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这种说法强调了书法在传承上的权威性和方法上的唯一性。虽然具有浓重的传说色彩,但也奠定了颜真卿的正统地位,为他在后世与王羲之并肩站立在书法世界的最顶端打下基础。图为《颜氏家庙碑》局部草书草书是对正体字的简写,本意是潦草、草率,但后来渐渐演变出自身的一套规律,并可分为章草和今草。与大众对于草书出现年代的理解不同,草书其实早于楷书、行书。草书难于辨认,需要专门下功夫识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古代知识精英的交流密码。 其中,章草作为草书最初的形态出现于东汉。章草虽有连绵的笔势,但字与字之间彼此独立。且在每字的收笔处及主笔画处保留有隶书的雁尾,古人称这种形态为“银钩虿尾”。 今草则比章草更加简洁、连绵,字与字之间牵连映带,书写更加简便快捷。王羲之草书的成熟代表今草的成熟。因此米芾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到了唐代,张旭、怀素的出现促使今草系统中出现了一种更具表现性、个性更为张扬的草书,即大草或狂草。古人说狂草“起于张,成于素”,就是对狂草形成脉络的总结。 ——摘自林曦《书法课》图为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局部宋四家宋四家是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合称“宋四家”。书法发展到唐代,不论字体还是书写的法度皆已完备,到了难以颠覆的程度。因此宋代开始的书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如遵奉颜真卿为书学偶像),把探索重点放在了个人风格的生长与表达上。因此有“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图为苏轼《寒食帖》局部赵孟頫随着宋人在追求风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度出现了偏离笔法传统,在形式上过于下功夫的“流行书风”。 于是元代的赵孟頫带着“用笔千古不易”的复古理论闪亮登场,主张回归古人的艺术传统。 赵孟頫的书法把形式美发挥到极致。其行草书代表作《洛神赋》作为流美风格的典范,在“好看”的角度,达到了巅峰。从审美角度看,赵孟頫深得王羲之风格中的雍容典雅。雍容典雅易走向矫饰,而赵孟頫在极度的形式美中实现了一种适宜的度,在以奇特形式谋求眼光与胜算的异峰路数中不求出格,真心的好看也是一种可贵的事。 ——摘自林曦《书法课》图为赵孟頫《洛神赋》局部吴门书派吴门书派是指明中期活跃在苏州的书法流派,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为代表。书风改变了明初以来低靡单调的审美趣味,成为明代中期书法发展的主流,影响达百余年之久。“吴门书派”的出现与苏州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有着密切关系。 图为祝允明《前后出师表》局部从帖学到碑学“以王羲之精致优雅书风为核心的中国书法名家谱系,即帖学传统,发轫于魏晋之际,在唐初蔚然成为正统。此后一千年,独尊的地位不曾受到严重挑战。 然而,在17世纪,随着一些书法名家取法古拙质朴的古代无名氏金石铭文,书法品味发生了重要变化。新的艺术品味在18世纪发展成碑学传统,贴学的一统天下不复存在。过去三百年中,碑学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对中国书法史的重要性,相当于印象派绘画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摘自白谦慎《傅山的世界》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傅山,是从帖学到碑学的审美趣味转变的浪潮中的重要人物。其书法支离、丑拙的面貌,颠覆了人们直觉上对“漂亮字”的理解,也赋予了作品更多个性,拓宽了审美的维度。图为傅山的妇科处方和诗文金石学和碑学书风金石学指对甲骨、青铜器、石鼓、石碑等物质上的古文字进行研究的学问。清中期以来,受文字狱和考古新发现的影响,学者纷纷把注意力投向金石研究,让这门小众学问一时间成为学术主流。除了学术风气的影响,由于乾隆把历代名帖都敛为内府收藏,导致民间学习书法的视觉材料极度稀缺,书法家只得把取法对象由帖学经典,转向历史上的无名氏书写之迹。碑学书风由此而生。到18世纪下半叶,碑学发展成能够与帖学传统相抗衡的艺术流派。狭义的碑学直接取法于魏碑,如《张猛龙碑》;而广义的碑学,则包括从青铜器上的钟鼎文字、砖瓦、摩崖上的古代铭文等民间书写所吸收的启发。正如康有为说:“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 图为《张猛龙碑》局部, 康有为书法《书法课》《书法课》是林曦老师十年里零基础成年人书法教学的落成,有具体可行的方法与指南。本书详细地讲解了书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从为什么要学书法、怎么样欣赏书法、书法演变的历史;到执笔的方法、文房的选择、学习的路径和策略、临习具体建议等。希望《书法课》能令大家有所受益,在一遍一遍与古人最直接的揣摩交流中,习得修养、风骨、耐心和趣味。
See more
22.4.2021 • 1 Stunde, 29 Protokoll, 39 Sekunden Vol. 12 徽宗之简vs乾隆之繁:从中国家具史看什么是“高级审美”? 古人坐禅时,常用的座椅名为“禅椅”。为了满足盘腿打坐的姿势,并使修行人腰部抵直,禅椅的尺寸和构造与普通椅子不同。它的座面更大、更宽阔,椅背和扶手的框架,合围出独立空间,供人冥想。 封面这把黄花梨禅椅仅用几根横平竖直的木条,就勾勒出简洁纯净,古朴幽雅的美感。虽然造于明代,却有着让现代人熟悉的极简之美,和今天常说的“北欧风”、“极简风”、“性冷淡风”异曲同工。过去之物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塑造我们今天的生活。这种塑造,不限于一桌一椅的形制;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我们的审美倾向。我们正是通过不断对过去之物的选择和继承,才造就今天对美的认知。在极简之美大行其道的今天,有人把符合这一倾向的物质景象,从宋式瓷器、明式黄花梨家具到徕卡相机、苹果手机,全部归入“高级审美”;并将与之相对的繁缛华丽、五色斑斓的美学风格一律贬为“不高级”,甚至于故宫都在官方吐槽乾隆的审美是“农家乐”。审美的高级与否,真的可以简单地用简与繁去判定吗?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可乐马古典家具博物馆的副馆长,同时也是在清华大学研究古典家具的专业人士徐小川老师,以汉唐、宋元、明清三大阶段,家具上的简繁变化为牵引,为大家讲解两千年来,不同社会环境里的美学倾向变迁。或许能启发大家对于“什么是美”的不同思考。内容包括: 02:08 从明式家具吸取营养,包豪斯奠定现代设计04:55 价值千万的黄花梨就是最好家具吗? 10:35 精湛绝伦的漆工,是汉代人对品位的笃定15:44 席地而坐的时代,垂足坐不登大雅之堂?20:38 品味最好的皇帝如何打造自己的空间22:42 缺少顶级木料,宋代家具为何反比后世更奢侈27:01 大红不能配大绿? 剧谈社LOGO say NO31:10 什么样的家具,才配得上元始天尊? 41:06 明式家具和江南士人的快乐退休生活51:22 为什么说不要看低“乾隆审美”明式禅椅和瓦西里椅这把黄花梨禅椅造于明代,却能从张训礼的《围炉博古图》、马远的《西园雅集图》以及《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等宋代画作中,找到类似形制。为什么从宋到明,一脉相承的古典美学风格,会有让人熟悉的“现代气息”? 这是因为现代建筑设计史上的里程碑作品 “瓦西里椅” ,就采用了和它几乎一致的外形设计。瓦西里椅是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老师马歇尔·布劳耶在1925年的作品,也是世界上首创的钢管家具。作为二十世纪椅子的代表作品,对现代家具设计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现代家具设计,都脱胎于瓦西里椅的灵感。 图为明式黄花梨禅椅、瓦西里椅包豪斯艺术学院包豪斯艺术学院1919年成立于魏玛德国,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重视艺术设计和现代工业的调和,主张设计要贴合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兼顾功能性、经济性和美学价值。这一理念和由此产生的简洁、单纯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图像风格,对世界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大量出现在我们日常接触的许多工业产品和物质景象中。“包豪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现代主义风格的代名词。 包豪斯所主张的 “少即是多”和“设计必须遵守自然和客观的法则”等设计理念与中国宋明以来的美学倾向和文化传统具有同一性。包豪斯学院的教师也纷纷从明式家具中汲取营养,开展研究。 全球最早对明式家具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研究的学者,正是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古斯塔夫·艾克。包豪斯的另一位教师汉斯·瓦格纳,则明确表示,他的著名作品Y字椅,就是受到明式家具中圈椅的启发。图为古斯塔夫·艾克、明代圈椅、汉斯·瓦格纳的Y字椅黄花梨木黄花梨木的学名为降香黄檀,主要产于中国海南低海拔地区。黄花梨木成材极为缓慢,长成大型家具的材料需要几百年之久。但木性稳定,木质坚硬,纹理优美流畅,并具有宁神的芳香。因而成为明代制作高档家具的主要用材。由于砍伐过度,黄花梨木在清乾隆年间资源基本枯竭,民间多用其制作笔筒等小物件,大型黄花梨家具变得罕见,而且价格高昂。按照今天的市场,经典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价格通常在几百万到几千万元不等;收藏级的精品价格都以千万计;而新制的黄花梨家具要价也在也要几十到几百万之间。图为黄花梨家具王世襄王世襄先生是中国文史学者,也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对中国传统工艺有着深入的研究。被香港作家董桥称为“中国第一玩家”和“活故宫”。 王世襄的著作《明式家具研究》和《明式家具珍赏》是明式黄花梨家具的学术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当被问及,是否看久了明式黄花梨家具,再看其他家具会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时。王世襄认为,研究家具不能只见黄花梨,不见其他。与其说“曾经沧海难为水”,应当说“未临沧海难言水”。汉代漆杯这只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汉代漆杯。 杯身为椭圆形,直径约 17 厘米,较长的两边各有镀金把手。整体为木制,大部分碗体由红棕色的漆层覆盖。内壁没有任何装饰,外壁则镶嵌黄金与青铜,并绘有数对相向而立的鸟,挥舞着鸟爪,而背景是一些几何图案及螺旋纹饰。剑桥大学中国史教授胡司德认为,这只漆杯价值高昂,工艺繁复,流露出优雅与自信。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出对品位的笃定,又不显得过分奢华。制作这样的漆杯需要涂30多层漆,每次涂完等待干燥反复进行,制作周期非常之长。反映了汉代极高的漆工艺水平。席地而坐从秦汉到唐五代,古人主要以跪坐和盘腿的姿势休息。因此,席就成为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坐具。 由于坐姿贴近地面,当时的家具也以矮型为主,包括床榻、几案、箱柜、屏风等。起居生活的中心一般以床榻展开。古代的床与今天不同,是一种多功能的家具,可坐可卧, 不仅可以用来睡眠,还能会友、聚餐等。古人在床上配以帷帐,周围放置屏风、几案等辅助陈设。汉唐家具鲜有实物存世,但我们能从汉代墓穴的画像砖和保存在日本东大寺正仓院的唐物中,窥见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 图为汉代画像砖拓片、用正仓院宝物模造品复原的圣武天皇书房胡床 胡床是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面是能够卷折的织物,腿部可以折合,类似今天的小马扎。东汉后期,胡床由西域地区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原关中地区,作为最早的垂足坐具,打破了我国席地而坐的起居传统。 《后汉书》中记载汉灵帝尤好胡风,包括“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乃至京都贵戚皆尽为之。”上行下效,很多汉朝的王公贵族都将使用胡床作为一种流行。但是这种新风尚并没有广泛地蔓延到民间,以矮型家具为主的家具制式一直到宋代开始才被高型家具全面取代。 图为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局部垂足坐垂足坐最初被称为“倨坐”。在中原高古礼仪中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史记》有载刘邦用垂足坐姿会见郦食其,被指责“倨见长者”,可见一斑。垂足坐能在中原普及与佛教有关。敦煌、云冈石窟的佛教绘画中,为了表示佛具有更高级的身份,会将他们绘制在有一定高度的坐台上,后逐渐形成两旁有扶手、后方有靠背的禅椅。塑造佛像时,同样为了凸显佛的尊贵,会在佛像底部安装须弥座。 此类高型坐具,因此逐渐被宫廷和贵族模仿,在唐至五代期间全面进入了上层社会的起居生活。 图为: 莫高窟中结跏趺坐在须弥座上的佛、卢楞伽《六尊者像》局部 、张萱《捣练图》 局部、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清明上河图》中的高型家具今天常见的高型家具,直到北宋才在民间充分普及。在《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城市生活里,能清楚看到街市上的饭馆酒肆,所用的桌、椅、条凳;乃至于牙头、牙条、枨子这些部件,甚至于榫卯的结构等,都和今天所用的家具几乎相同。 图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徽宗的家具宋徽宗以绝高的艺术造诣和品味闻名于世。这一点在他亲手绘制的《听琴图》中也有所体现。单色釉的瓷制香薰、姿态摇曳的千层石、栽种白色海棠的兽面古鼎,在石头上覆盖的毛皮坐垫,即表现主人身份的尊贵,又透露出自然野逸、优雅绝俗,极具文人气息的美感。 特别是其中出现的两件家具,纹饰素雅,造型简洁,只用简单的几何形状,纤细的线条,就勾勒出比例的平衡与和谐之美。而横竖线条与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也极为神似。莫高窟藻井和剧谈社 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装饰手法,位于天花板正中心部分。最早起源于佛教石窟的洞顶装饰,敦煌莫高窟的藻井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莫高窟藻井图案丰富多彩,多达四百余顶,绘制精致,在装饰风格上展示了不同时代的特征。是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碰撞而来的装饰艺术精品。 剧谈社LOGO的配色和设计灵感就来其中390窟于隋朝绘制的藻井。“宝瓶莲花”在家具中的应用繁复风格的家具最初大量来自于宗教仪轨场合。人们通过绘制和雕刻宗教符号,赋予器物特殊的意义,包括宝相花,化生童子,万字纹饰等。这些符号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和民俗化,往往演变出新的意义或成为经典的装饰构件。以“宝瓶莲花”为例。宝瓶莲花起初是印度地区的佛教符号:水是生命之源,宝瓶是盛水之器;佛陀诞生脚踩莲花,所以宝瓶莲花代表的是佛教的繁荣与生生不息。随着佛教东传,它在中国逐渐完成了本土化的转变,与中国传统的佛前供花结合,形成中国传统家具里经典的瓶花造型,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民间家具中。永乐宫壁画家具永乐宫为全真教道观,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其中,三清殿和纯阳殿的绘制于元代的壁画上都出现了家具。 三清殿壁画描绘的是三百六十位道教神仙拜谒元始天尊的重大仪式场面,因此家具设计极为繁复精美,纹饰吸收了多元文明的装饰元素,除了宋、金、西夏美术,还都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情——例如家具的柱型结构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受到希腊化影响的中亚柱式,涡卷状装饰与中亚地区金银器的装饰风格相符。三清殿壁画代表了元代宗教家具的最高规制。而纯阳殿壁画描绘的是吕洞宾的民间本生故事,发生的场合多在民居。呈现的家具,也完全是实用型的简洁风格。图为永乐宫三清殿、纯阳殿家具简繁对比明式家具和园林明代万历商品经济繁荣,住宅建设得到很大发展。江南一代的官员、地主、富商纷纷围绕太湖,兴建住宅和古典园林为主。同时由于开放了海禁政策政策,和印度、东南亚、海南的珍贵木材,也成为家具的材料。今天我们熟悉的明式家具,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里,逐渐完成了造型和工艺的成熟。乾隆审美 清朝发展到乾隆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整个社会展现出蒸蒸日上的风貌。乾隆也依据自己的美学倾向,打造了繁缛华丽、五色斑斓,一别于前代的国家文化形象。 这种风尚集中体现在清代宫廷的紫檀家具上。因为紫檀木具有极好的加工性能,可以让工匠充分雕琢设计,塑造出瑰丽多姿的形态。而这一时期的百宝嵌家具,用珊瑚、玉石、水晶、玛瑙、象牙、犀角、珍珠嵌入木器和漆器上,不同质感和色彩形成强烈视觉对比。此类清式家具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切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是历来所不及。我们今天对于清代家具繁复华美的印象,多就来自于此。图为各种釉彩大瓶,百宝嵌家具
See more
3.4.2021 • 1 Stunde, 9 Sekunden Vol. 12 徽宗之简vs乾隆之繁:从中国家具史看什么是“高级审美”? 古人坐禅时,常用的座椅名为“禅椅”。为了满足盘腿打坐的姿势,并使修行人腰部抵直,禅椅的尺寸和构造与普通椅子不同。它的座面更大、更宽阔,椅背和扶手的框架,合围出独立空间,供人冥想。 封面这把黄花梨禅椅仅用几根横平竖直的木条,就勾勒出简洁纯净,古朴幽雅的美感。虽然造于明代,却有着让现代人熟悉的极简之美,和今天常说的“北欧风”、“极简风”、“性冷淡风”异曲同工。过去之物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塑造我们今天的生活。这种塑造,不限于一桌一椅的形制;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我们的审美倾向。我们正是通过不断对过去之物的选择和继承,才造就今天对美的认知。在极简之美大行其道的今天,有人把符合这一倾向的物质景象,从宋式瓷器、明式黄花梨家具到徕卡相机、苹果手机,全部归入“高级审美”;并将与之相对的繁缛华丽、五色斑斓的美学风格一律贬为“不高级”,甚至于故宫都在官方吐槽乾隆的审美是“农家乐”。审美的高级与否,真的可以简单地用简与繁去判定吗?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可乐马古典家具博物馆的副馆长,同时也是在清华大学研究古典家具的专业人士徐小川老师,以汉唐、宋元、明清三大阶段,家具上的简繁变化为牵引,为大家讲解两千年来,不同社会环境里的美学倾向变迁。或许能启发大家对于“什么是美”的不同思考。内容包括: 02:08 从明式家具吸取营养,包豪斯奠定现代设计04:55 价值千万的黄花梨就是最好家具吗? 10:35 精湛绝伦的漆工,是汉代人对品位的笃定15:44 席地而坐的时代,垂足坐不登大雅之堂?20:38 品味最好的皇帝如何打造自己的空间22:42 缺少顶级木料,宋代家具为何反比后世更奢侈27:01 大红不能配大绿? 剧谈社LOGO say NO31:10 什么样的家具,才配得上元始天尊? 41:06 明式家具和江南士人的快乐退休生活51:22 为什么说不要看低“乾隆审美”明式禅椅和瓦西里椅这把黄花梨禅椅造于明代,却能从张训礼的《围炉博古图》、马远的《西园雅集图》以及《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等宋代画作中,找到类似形制。为什么从宋到明,一脉相承的古典美学风格,会有让人熟悉的“现代气息”? 这是因为现代建筑设计史上的里程碑作品 “瓦西里椅” ,就采用了和它几乎一致的外形设计。瓦西里椅是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老师马歇尔·布劳耶在1925年的作品,也是世界上首创的钢管家具。作为二十世纪椅子的代表作品,对现代家具设计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现代家具设计,都脱胎于瓦西里椅的灵感。 图为明式黄花梨禅椅、瓦西里椅包豪斯艺术学院包豪斯艺术学院1919年成立于魏玛德国,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重视艺术设计和现代工业的调和,主张设计要贴合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兼顾功能性、经济性和美学价值。这一理念和由此产生的简洁、单纯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图像风格,对世界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大量出现在我们日常接触的许多工业产品和物质景象中。“包豪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现代主义风格的代名词。 包豪斯所主张的 “少即是多”和“设计必须遵守自然和客观的法则”等设计理念与中国宋明以来的美学倾向和文化传统具有同一性。包豪斯学院的教师也纷纷从明式家具中汲取营养,开展研究。 全球最早对明式家具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研究的学者,正是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古斯塔夫·艾克。包豪斯的另一位教师汉斯·瓦格纳,则明确表示,他的著名作品Y字椅,就是受到明式家具中圈椅的启发。图为古斯塔夫·艾克、明代圈椅、汉斯·瓦格纳的Y字椅黄花梨木黄花梨木的学名为降香黄檀,主要产于中国海南低海拔地区。黄花梨木成材极为缓慢,长成大型家具的材料需要几百年之久。但木性稳定,木质坚硬,纹理优美流畅,并具有宁神的芳香。因而成为明代制作高档家具的主要用材。由于砍伐过度,黄花梨木在清乾隆年间资源基本枯竭,民间多用其制作笔筒等小物件,大型黄花梨家具变得罕见,而且价格高昂。按照今天的市场,经典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价格通常在几百万到几千万元不等;收藏级的精品价格都以千万计;而新制的黄花梨家具要价也在也要几十到几百万之间。图为黄花梨家具王世襄王世襄先生是中国文史学者,也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对中国传统工艺有着深入的研究。被香港作家董桥称为“中国第一玩家”和“活故宫”。 王世襄的著作《明式家具研究》和《明式家具珍赏》是明式黄花梨家具的学术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当被问及,是否看久了明式黄花梨家具,再看其他家具会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时。王世襄认为,研究家具不能只见黄花梨,不见其他。与其说“曾经沧海难为水”,应当说“未临沧海难言水”。汉代漆杯这只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汉代漆杯。 杯身为椭圆形,直径约 17 厘米,较长的两边各有镀金把手。整体为木制,大部分碗体由红棕色的漆层覆盖。内壁没有任何装饰,外壁则镶嵌黄金与青铜,并绘有数对相向而立的鸟,挥舞着鸟爪,而背景是一些几何图案及螺旋纹饰。剑桥大学中国史教授胡司德认为,这只漆杯价值高昂,工艺繁复,流露出优雅与自信。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出对品位的笃定,又不显得过分奢华。制作这样的漆杯需要涂30多层漆,每次涂完等待干燥反复进行,制作周期非常之长。反映了汉代极高的漆工艺水平。席地而坐从秦汉到唐五代,古人主要以跪坐和盘腿的姿势休息。因此,席就成为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坐具。 由于坐姿贴近地面,当时的家具也以矮型为主,包括床榻、几案、箱柜、屏风等。起居生活的中心一般以床榻展开。古代的床与今天不同,是一种多功能的家具,可坐可卧, 不仅可以用来睡眠,还能会友、聚餐等。古人在床上配以帷帐,周围放置屏风、几案等辅助陈设。汉唐家具鲜有实物存世,但我们能从汉代墓穴的画像砖和保存在日本东大寺正仓院的唐物中,窥见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 图为汉代画像砖拓片、用正仓院宝物模造品复原的圣武天皇书房胡床 胡床是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面是能够卷折的织物,腿部可以折合,类似今天的小马扎。东汉后期,胡床由西域地区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原关中地区,作为最早的垂足坐具,打破了我国席地而坐的起居传统。 《后汉书》中记载汉灵帝尤好胡风,包括“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乃至京都贵戚皆尽为之。”上行下效,很多汉朝的王公贵族都将使用胡床作为一种流行。但是这种新风尚并没有广泛地蔓延到民间,以矮型家具为主的家具制式一直到宋代开始才被高型家具全面取代。 图为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局部垂足坐垂足坐最初被称为“倨坐”。在中原高古礼仪中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史记》有载刘邦用垂足坐姿会见郦食其,被指责“倨见长者”,可见一斑。垂足坐能在中原普及与佛教有关。敦煌、云冈石窟的佛教绘画中,为了表示佛具有更高级的身份,会将他们绘制在有一定高度的坐台上,后逐渐形成两旁有扶手、后方有靠背的禅椅。塑造佛像时,同样为了凸显佛的尊贵,会在佛像底部安装须弥座。 此类高型坐具,因此逐渐被宫廷和贵族模仿,在唐至五代期间全面进入了上层社会的起居生活。 图为: 莫高窟中结跏趺坐在须弥座上的佛、卢楞伽《六尊者像》局部 、张萱《捣练图》 局部、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清明上河图》中的高型家具今天常见的高型家具,直到北宋才在民间充分普及。在《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城市生活里,能清楚看到街市上的饭馆酒肆,所用的桌、椅、条凳;乃至于牙头、牙条、枨子这些部件,甚至于榫卯的结构等,都和今天所用的家具几乎相同。 图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徽宗的家具宋徽宗以绝高的艺术造诣和品味闻名于世。这一点在他亲手绘制的《听琴图》中也有所体现。单色釉的瓷制香薰、姿态摇曳的千层石、栽种白色海棠的兽面古鼎,在石头上覆盖的毛皮坐垫,即表现主人身份的尊贵,又透露出自然野逸、优雅绝俗,极具文人气息的美感。 特别是其中出现的两件家具,纹饰素雅,造型简洁,只用简单的几何形状,纤细的线条,就勾勒出比例的平衡与和谐之美。而横竖线条与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也极为神似。莫高窟藻井和剧谈社 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装饰手法,位于天花板正中心部分。最早起源于佛教石窟的洞顶装饰,敦煌莫高窟的藻井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莫高窟藻井图案丰富多彩,多达四百余顶,绘制精致,在装饰风格上展示了不同时代的特征。是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碰撞而来的装饰艺术精品。 剧谈社LOGO的配色和设计灵感就来其中390窟于隋朝绘制的藻井。“宝瓶莲花”在家具中的应用繁复风格的家具最初大量来自于宗教仪轨场合。人们通过绘制和雕刻宗教符号,赋予器物特殊的意义,包括宝相花,化生童子,万字纹饰等。这些符号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和民俗化,往往演变出新的意义或成为经典的装饰构件。以“宝瓶莲花”为例。宝瓶莲花起初是印度地区的佛教符号:水是生命之源,宝瓶是盛水之器;佛陀诞生脚踩莲花,所以宝瓶莲花代表的是佛教的繁荣与生生不息。随着佛教东传,它在中国逐渐完成了本土化的转变,与中国传统的佛前供花结合,形成中国传统家具里经典的瓶花造型,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民间家具中。永乐宫壁画家具永乐宫为全真教道观,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其中,三清殿和纯阳殿的绘制于元代的壁画上都出现了家具。 三清殿壁画描绘的是三百六十位道教神仙拜谒元始天尊的重大仪式场面,因此家具设计极为繁复精美,纹饰吸收了多元文明的装饰元素,除了宋、金、西夏美术,还都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情——例如家具的柱型结构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受到希腊化影响的中亚柱式,涡卷状装饰与中亚地区金银器的装饰风格相符。三清殿壁画代表了元代宗教家具的最高规制。而纯阳殿壁画描绘的是吕洞宾的民间本生故事,发生的场合多在民居。呈现的家具,也完全是实用型的简洁风格。图为永乐宫三清殿、纯阳殿家具简繁对比明式家具和园林明代万历商品经济繁荣,住宅建设得到很大发展。江南一代的官员、地主、富商纷纷围绕太湖,兴建住宅和古典园林为主。同时由于开放了海禁政策政策,和印度、东南亚、海南的珍贵木材,也成为家具的材料。今天我们熟悉的明式家具,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里,逐渐完成了造型和工艺的成熟。乾隆审美 清朝发展到乾隆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整个社会展现出蒸蒸日上的风貌。乾隆也依据自己的美学倾向,打造了繁缛华丽、五色斑斓,一别于前代的国家文化形象。 这种风尚集中体现在清代宫廷的紫檀家具上。因为紫檀木具有极好的加工性能,可以让工匠充分雕琢设计,塑造出瑰丽多姿的形态。而这一时期的百宝嵌家具,用珊瑚、玉石、水晶、玛瑙、象牙、犀角、珍珠嵌入木器和漆器上,不同质感和色彩形成强烈视觉对比。此类清式家具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切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是历来所不及。我们今天对于清代家具繁复华美的印象,多就来自于此。图为各种釉彩大瓶,百宝嵌家具
See more
3.4.2021 • 1 Stunde, 9 Sekunden Vol. 11 养老金买艺术品,你放心吗?——第一支艺术品基金的诞生 封面这匹唐三彩马,曾在32年前以374万英镑的高价在伦敦成交,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的拍卖纪录。交易背后的委托方,正是全球第一支艺术品基金——英国铁路养老金。我们知道,养老金往往偏好稳定、透明、可控的投资门类。这一切与艺术品的投资模式恰恰背道而驰。那为什么偏偏是由养老金开启了机构投资艺术的先河?作为一支传奇基金,除了创造可观的收益,英国铁路养老金还为后世的艺术投资开创了诸多范例,甚至鼓励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了博物馆,去了解艺术。可就是这样一支成功的基金,为何同时饱受争议,以至于在英国下议院展开听证?更重要的是,投资艺术品这个行为本身,触及到一个更为深刻的命题,即:艺术在高度商业化的环境下的境遇。作为商品的艺术品在何种程度上受到了扭曲?又是如何塑造今天的你、我以及普罗大众的认知?以上话题正是本期嘉宾,来自嘉德教育的刘昊老师的博士论文课题。本期节目,刘昊老师将和匡时拍卖书画部总经理晏旭老师一同由这支神坛上的基金说起,为我们讲述艺术的价值、收藏的原理、商业的逻辑,以及这一切如何同我们每一个人产生关联。内容包括:05:45 石油危机和大萧条,有项目能打败20%通胀率吗10:18 信心和信任——打造传奇的基石12:26 初次尝试:新规则与防火墙22:03 投资门类:为何中国艺术独受青睐?28:55 标准化的购买流程确保投资成功31:38 离奇失窃又追回的唐三彩,骗局还是巧合?39:36 从秘藏传统到公开展览,铁路养老金开创先河43:51 批评与监督:人民的基金还是资本圈养的基金?54:04 艺术投资的最大变量:区域经济和板块轮动 59:03 收藏家和投资人,一心能否二用? 65:15 商业社会,艺术如何与普罗大众相关联? 更正1: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拍卖时间应为2005年,节目中嘉宾口误说为2009年。更正2:大维德对瓶的高度分别为63.8厘米和63.6厘米,不是主持人所说的“1米”。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冲突不断,以至于擦枪走火,爆发了第三次、第四次中东战争。特别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成员国收回石油标价权,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也导致英国的通货膨胀率由1967年的3%上升到1975年的20%以上。图为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进攻戈兰高地的叙利亚T-62Sotheby's (苏富比)1744年创始于伦敦的拍卖机构。总部在20世纪中期迁往纽约,继而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拍卖公司之一。 苏富比于上世纪60年代末在泰晤士报公布了世界上最早的艺术品投资指数,为艺术品投资提供了数字依据。也因此给予了英国铁路养老金投资艺术品的信心。 图为苏富比1888年的图书成交Julian Thompson (朱汤生)朱汤生是苏富比前亚洲区主席,曾于1973年前往香港,建立了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开创了国际大拍卖公司在亚洲成立分部的先例,从而将国际艺术品鉴赏和交易的标准和程序引入亚洲。 朱汤生在亚洲艺术的学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特别是作为中国陶瓷的世界级权威,影响了香港以及亚洲的几代收藏家。朱汤生在70年代担任英国铁路养老金内部艺术顾问。 图为朱汤生在1973年于香港文华酒店举办苏富比在亚洲的第一次拍卖Giuseppe Eskenazi (朱塞佩· 埃斯卡纳齐)Eskenazi是犹太裔的著名古董商,经营东方古董的泰斗。除了节目中提及的唐三彩和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由他经手的著名中国古董还包括:1999年创下明代斗彩器物拍卖纪录的“成化斗彩鸡缸杯”; 2008年创下唐代银器拍卖纪录的“唐鎏金银盖碗”;2009年创下中国玉器拍卖纪录的“清乾隆鎏金铜座碧玉水牛”等。Eskenazi在70年代担任英国铁路养老金外部艺术顾问。 图依次为英国铁路基金唐三彩马;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成化斗彩鸡缸杯;唐鎏金银盖碗;清乾隆鎏金铜座碧玉水牛。雍正《古玩图》雍正时期皇家收藏古物的图录手卷,高62.5厘米,长约20米。绘制了近250件从新石器时代到雍正年间的各种精选陶瓷、玉器、青铜器等。其中瓷器包含了宋汝、官、哥、定、明永宣、成化、嘉万等历代名窑瓷器。手卷最后的皇座提示我们这是皇家赏玩珍藏的古物的记录。《古玩图》在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后流入欧洲,引起西方世界对中国艺术的极大关注。 东方陶瓷学会 (OCS)东方陶瓷学会于1921年由12位收藏家成立于伦敦,百年来致力于推广及发展中国艺术研究工作。是海外历史最久,权威性极强之民间研究中国陶瓷机构。会员聚集了东方陶瓷领域的著名学者和收藏家,如大维德爵士、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等,华人会员则包括卢芹斋,郑德坤等,是权威性极高的陶瓷研究组织。东方陶瓷学会曾于60年代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设立了全球第一个研究中国艺术的硕士学位。图为东方陶瓷学会创始人Geroge Eumorfopoulos大维德对瓶大维德对瓶,学名元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因大维德爵士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而得名。其中一支高63.8厘米,最大直径19.6厘米;另一只高63.6厘米,最大直径22厘米。瓶身划分为平行的9条带状区域,在每一区均以釉下青花的技法绘制了一共8种不同主题的图案,堪称元代青花瓷纹样大全。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元代是否存在青花瓷一直有争议。直到发现大维德对瓶身明确指出,制造于元至正十一年,才得以界定。因而赋予了这件作品在古器物学上的特殊地位。 《石渠宝笈》《石渠宝笈》是记载乾隆时期清宫内府所藏书画名迹的著录文献,涵盖上迄魏晋,下至清初近两千年的书画名家优秀作品。尽管汇集了天下书画精品,《石渠宝笈》中仍有大量作品没有得到充分的学术关注。直到近年拍卖市场兴起,将《石渠宝笈》和“天价拍品”联系到一起,使得研究者纷纷对其开展细致的学术工作,从而丰富了艺术史研究。这是晏老师认为商业帮助艺术的例证。
See more
15.3.2021 • 1 Stunde, 8 Protokoll, 35 Sekunden Vol. 10 历史上的佛教造像 —— 看什么?怎么看?精彩何在? 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不久前以出其不意的方式亮相春晚舞台。本期节目,我们将由这件“回归国宝”聊起,在2000多年佛教造像史中截取六个吉光片羽,为大家呈现佛像艺术的历史沿革,并探讨今天的人们如何看待佛像艺术。 内容包括:01:18 从天龙山佛首到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09:30 缺席的佛:佛像崇拜之前的时代14:25 贵霜王朝和大乘佛教32:39 北朝到中唐的石窟与金铜佛45:00 朝鲜和日本的造像创新53:20 藏传佛教造像巅峰在明永乐70:10 写进当代艺术史的佛造像嘉宾栗强老师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展佛教造像课程,并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从事佛教典籍编辑工作;嘉宾邰蜜子是艺术策展人和艺术史研究者。两位除了讲解 “佛像有哪些题材和内容?观看佛像重点看什么?佛像的制造者有哪些追求和取向?” 这些基础知识,还会将视角发散到更为广阔的文化范畴,其他问题诸如:亮相春晚的天龙山佛头有什么追索内幕?既然佛陀禁止造像,最初的佛像从何而来?犍陀罗佛像的特别之处仅仅是像欧洲人这么简单吗?佛陀为何给予商人阶层特别的重视?北朝贵族为什么把佛像造成自己的脸?后来又为什么出现千佛一面的情况?日本如何通过美术融合外来佛教和本土信仰?藏传佛教最优秀的造像杰作为什么是北京制造?当代艺术家如何沿着2000多年的路径,走出自己的道路?也将在这期节目中一一得到解答。 下面是节目中提到的画面和5000字超详细shownotes, 感兴趣的朋友请看: 天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开凿于北魏末至东魏,共二十一窟,展现了北朝至隋唐佛造像风格变迁,是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重要例证。亮相春晚的佛首来自天龙山第八窟北壁主尊佛像。第八窟是天龙山第二大洞窟,仅次于第九窟;也是其中唯一的中心柱式窟和唯一可考的隋代遗迹。它开凿于隋开皇四年,由当时驻守太原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为父母祈福而造。山中商会山中商会是日本明治和大正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古董艺术品经销机构之一。 二十世纪初,第一代会长山中定次郎曾在中国以低价大量地进行掠夺式文物购买,销往全世界,从而引领了山中商会的国际发展。著名的案例包括,以极低价格将恭王府除字画外的文物席卷一空。1926年,山中定次郎在天龙山石窟进行大规模盗凿,造成石窟中大部分的佛首被盗运境外,破坏程度在中国石窟寺中最为惨烈。山中商会还在海外举办天龙山佛雕艺术品展览会,并编写书籍图录。图为山中定次郎。 “观看之道” 古代巨型佛像为何头部占比偏大? 因为观看者如果自下而上仰视这些巨大雕塑,结合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就会看到准确的头身比。一些犍陀罗佛像为什么左右脸不对称?因为在行走场景中,动态模糊的视觉判断会让观众恰好看到对称的面容。 观看的方式、观看的角度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东西。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中提出,今天的人们正以区别于古人的方式观看艺术,若能理解这种观看和观看背后的原因,就能了解我们自身以及所处的时代。图为犍陀罗佛像。缺席的佛《十诵律》说 :“如佛身像不应作。”《金刚经》说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佛陀本人禁止造像的意见,犹如一颗巨大的钉子,钉在两千年佛教造像史的正中央。在佛像缺席的时代,人们为了怀念佛陀,会使用菩提树、脚印、塔、钵等符号代表佛的存在。 图为健陀罗时期作品。左侧的本师释迦摩尼佛由一只钵来代表;右侧的他方世界佛则具有具体的形象。阿旃陀石窟(Ajanta)阿旃陀是印度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被比喻为印度的莫高窟。阿旃陀石窟大约建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七世纪期间。石窟内的壁画和雕塑被视为佛教造像艺术的经典。 有研究者将阿旃陀石窟大略分为两个时期,即部派佛教时期和大乘佛教时期。我们今天看到的佛陀造像,主要出自后期的大乘佛教时期。贵霜王朝贵霜帝国是公元一至三世纪存在于中亚的强盛国家,疆域从今天的塔吉克斯坦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有人把它和汉、罗马、安息并列,称为亚欧四大强国。 贵霜王朝有两个首都。南方的马图拉是冬天的首都,北方的犍陀罗是夏天的首都。最早的佛像有可能诞生在马图拉。但由于犍陀罗在地理上连接了印度与中亚、西亚,成为丝绸之路的要冲,印度的佛教和造像艺术主要是经由犍陀罗传布往全世界。 图为贵霜王朝硬币,正面是君王像,反面是立佛像并刻有”Buddho”。 犍陀罗佛像犍陀罗地区在历史上曾被波斯殖民。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又带来了希腊移民,并发展出希腊化的波斯人。希腊特有的雕塑技艺也因此被应用在佛教造像上。除了希腊化的面庞五官和衣着纹饰这些表层特征,犍陀罗佛像更从西方引进了带有古典几何学特征的度量和塑像美学。 图为犍陀罗佛像。阴柔与阳刚随着罗马的文化影响力加强,希腊雕塑中偏于柔美的小亚细亚风情逐渐被罗马人的阳刚审美所取代。例如著名雕塑《拉奥孔》就是诞生于古希腊与罗马交接时代,充满阳刚之气的杰作。 犍陀罗佛像则保留了古典希腊美术的柔美之风,具有强烈唯美的视觉冲击,俗中带雅,情色而不情欲。栗老师认为,与中国宋画中的荷花牡丹可有一比。 上图依次为拉奥孔、犍陀罗造弥勒佛(Maitreya)、宋画荷花。大乘佛教古代印度种姓昌盛。按照最初的佛教理论,并非人人都能有所成就。 诞生于贵霜王朝时期的大乘佛教对此进行了理论改造,提出人人都能成佛的说法,从而极大拓展了宗教的受众群体。蒲甘大塔蒲甘古城位于缅甸中部,缅甸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蒲甘王朝(1044-1287年)曾定都于此。蒲甘时期佛塔崇拜盛行,两百年间在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建造了上万座塔寺,也因此被称为“万塔之城”。 蒲甘大塔的砖块上,用图像描绘了大量佛教故事。经变经变是描绘经文情节的故事画。过去民众识字率低,将复杂的经文转化为图画有助于教派的传播推广。经变的形式可以是浮雕、壁画、手卷等。大家熟悉的莫高窟“割肉饲鹰变相”,就是用画面讲述割肉饲鹰的佛教故事。与之相关的是唐朝出现的文学体裁:变文。用韵文和散文交错,连说带唱,给群众讲解经变图里的故事。变文对后世鼓词、弹词等曲艺艺术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图为莫高窟尸毗王本生故事画。商人与佛教《商人与佛教》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其中谈到,佛陀给予了商人阶层特别的重视。佛教能从众多印度信仰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宗教,和其与商业群体的紧密结合是有联系的。佛陀要求弟子出行必与商队结旅。两者相绑定,在丝绸之路上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文化现象。 图为莫高窟45窟商人遇盗图局部。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龙兴寺地处山东,是兴建于北魏时期的著名寺院,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土了一批珍贵的佛像窖藏。这批佛像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造像服饰轻薄贴体,呈现出万里之外的西域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画家曹仲达笔下,所谓“曹衣出水”的褶纹样式。 蜜子认为,这种细笔紧束,似披薄纱,又像刚从水中捞出的独特线条效果,似乎在马图拉的佛像衣纹上也能找到图像学上的渊源。 图为龙兴寺窖藏佛像。唐受降城受降城是唐朝前期为遏制突厥而修建的军事要塞,共有三座。其中,东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中受降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地区。有别于传统汉族人修建防御性的长城,唐代统治者作为北方军事贵族的后代,有着更为张扬的性格特质。通过修建受降城这种具有进攻性的军事要塞,和外驻防城群体以及周边军镇形成连结,有效遏制了突厥、回鹘等北方游牧民族。 优填王像“优填王像”并非优填王的塑像,而指由优填王主持营造的佛陀标准像。 传说释迦牟尼证道后,曾前往天宫为母亲说法,三月不归。人间的国王优填王十分思念,便派遣工匠上天摹写佛陀的真容造像,这就是最初的佛像由来。这种说法虽然得不到现代考古学的证实,在历史上却被广泛接受。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带回的优填王造像图样,被唐朝统治者认可,认为是具有法力的“瑞像”,并以此为标准开展了大规模的兴建。今天在河南龙门和巩县石窟,都能找到这种题材的优填王造像。 另有鸠摩罗什版本优填王像流传。上图依次为龙门石窟优填王坐像、日本京都清凉寺的优填王立像、清凉寺优填王像内部所藏的卷轴、硬币和丝绸制作的内脏。韩国庆州石窟庵庆州石窟庵始建于新罗景德王10年,即公元751年。 石窟中的佛像大量使用花岗岩建造,是新罗佛教石造艺术的宝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朝鲜半岛的佛像,在合准性方面十分突出,庆州石窟庵能让人一眼联想到印度的桑奇大塔、犍陀罗佛像和阿旃陀石窟,充满平衡和谐之美。图为庆州石窟庵。本地垂迹日本传统的神道信仰,是一种泛灵信仰,认为世间万物都可以作为神去敬畏和崇拜。随着佛教作为更强势文化进入日本,从民间到贵族,许多人的信仰发生动摇倒向了佛教。为了调和这种矛盾,日本对神道信仰进行了一番理论改造:依据佛教中的 “垂迹”说法,即佛能用化身去普济众生,将日本众神解读为佛在日本的化身。例如天皇的祖先天照大神就对应大日如来;其他佛教形象如观音、地藏、大黑天、辩才天女等,也纷纷都有着日本神格的对应。 图为藏王权现、春日鹿曼荼罗。 日本的佛像创新日本从美术角度对佛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造,创作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形象,并这些形象世俗化,使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类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佛像在精神方面的纯粹性,但也很好地帮助佛教文化在日本完成本土化和现代化的衔接。 图为大黑福神和达摩。三十三间堂日本天台宗寺院,初于1164年建成的,烧毁后又于1266年重建。正式名称为莲华王院本堂,因大殿隔为三十三间,得名“三十三间堂”。 主建筑呈长方形,长度120米,为世界最长木造建筑之一。堂内以九面千手观音坐像为中心,置有1001座千手观音的坐像。两旁有28座风、雷等神的立像。三十三间堂的本堂建筑以及其中的观音坐像、二十八部众立像、风神雷神像,均被列为日本国宝。图为三十三间堂。文殊皇帝有说法认为满州的族名来自文殊菩萨的梵語名称“Manjusri”,即曼殊師利菩萨。这种解释虽然存在争议,却得到乾隆皇帝的明确认同。西藏的上层僧侣也把清朝皇帝认作文殊菩萨的化身,称他们为“曼殊師利大皇帝”或“文殊皇帝”。图为故宫所藏的“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莲花座前藏文意为“文殊菩萨化身,大德法王”。永乐佛像对明代永乐年间宫廷所造的鎏金藏式佛像的统称。雍容华贵、流光溢彩,不但体现明代佛像艺术和宫廷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整个古典佛造像的高峰。 永乐佛像以失蜡法铸造,铜和金之间采用了汞工艺,极具辨识度。通常佛像用于供奉,永乐佛像却款刻“大明永乐年施”,意为对西藏上层僧侣的施舍和赏赐,体现明朝初期的民族政策。永乐佛像因而兼具历史属性、宫廷属性、宗教属性和审美属性,是佛像收藏者梦寐以求的珍品。 从艺术角度,得益于一批尼泊尔、西藏和汉族工匠团体在杭州的集结交流,宋、辽、金、元以来的佛像塑形传统得以融合,成为一种优美化的范式,继而在永乐佛像上有了集中化的展现。而永乐佛像以其杰出的艺术高度,为后世建立了标准。此后五世达赖的佛教标准化版本,以及工布查布的《造像量度经》,都与永乐佛像有着密切关联。今天人们对佛像慈眉、细目、神态庄重而柔和的普遍印象,大抵也都来自永乐佛像。杉本博司和“佛海”杉本博司是日本摄影师、当代艺术家,以标志性的黑白画面和观念摄影(Conceptual Photography)闻名。他在一篇小短文中记叙了这样的故事:他长期出售摄影作品,再用金钱购入古董,周而复始,不以为意。但有一次,他用自己的海景摄影底片,以物易物,交换了一尊十三世纪镰仓时代的菩萨像。交易完成后,他越看这尊菩萨就越发觉得实在是美得出尘,作为“美与美的交换”,自己的作品也能历经七百年还散发光芒吗?想到这里,不由心虚。并对历史上的佛教造像者生出了敬畏之心。 于是他决意,要以过去的造像者为导师,不断切磋琢磨,去创造属于这个时代,也属于自己的作品。杉本博司曾用七年时间和寺院机构沟通,创作出了以三十三间堂的一千零一尊观音为主题的摄影系列作品《佛海》,成为当代摄影艺术中的名作。 杉本博司的敬畏之心无疑是2000多年来,最优秀的佛教造像者的精神在当代艺术中的延续。创造的“一念” 图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网兜佛”、白南准的“电视佛“、村上隆的罗汉、黄永砅的“千手观音”。当代艺术家纷纷尝试从佛教艺术中获得灵感和启悟,结合当下更多元的文明、更复杂的语境,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我们不知道其中哪一种创造会被历史所选择。但我们相信,这些艺术家开展创造时的这一念,与当年贯休创造罗汉、白隐慧鹤创造达摩,以及历史上无数优秀的宗教题材艺术家创造属于他们的作品时的那一念是相通的。
See more
28.2.2021 • 1 Stunde, 22 Protokoll, 25 Sekunden Vol. 10 历史上的佛教造像 —— 看什么?怎么看?精彩何在? 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不久前以出其不意的方式亮相春晚舞台。本期节目,我们将由这件“回归国宝”聊起,在2000多年佛教造像史中截取六个吉光片羽,为大家呈现佛像艺术的历史沿革,并探讨今天的人们如何看待佛像艺术。 内容包括:01:18 从天龙山佛首到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09:30 缺席的佛:佛像崇拜之前的时代14:25 贵霜王朝和大乘佛教32:39 北朝到中唐的石窟与金铜佛45:00 朝鲜和日本的造像创新53:20 藏传佛教造像巅峰在明永乐70:10 写进当代艺术史的佛造像嘉宾栗强老师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展佛教造像课程,并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从事佛教典籍编辑工作;嘉宾邰蜜子是艺术策展人和艺术史研究者。两位除了讲解 “佛像有哪些题材和内容?观看佛像重点看什么?佛像的制造者有哪些追求和取向?” 这些基础知识,还会将视角发散到更为广阔的文化范畴,其他问题诸如:亮相春晚的天龙山佛头有什么追索内幕?既然佛陀禁止造像,最初的佛像从何而来?犍陀罗佛像的特别之处仅仅是像欧洲人这么简单吗?佛陀为何给予商人阶层特别的重视?北朝贵族为什么把佛像造成自己的脸?后来又为什么出现千佛一面的情况?日本如何通过美术融合外来佛教和本土信仰?藏传佛教最优秀的造像杰作为什么是北京制造?当代艺术家如何沿着2000多年的路径,走出自己的道路?也将在这期节目中一一得到解答。 下面是节目中提到的画面和5000字超详细shownotes, 感兴趣的朋友请看: 天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开凿于北魏末至东魏,共二十一窟,展现了北朝至隋唐佛造像风格变迁,是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重要例证。亮相春晚的佛首来自天龙山第八窟北壁主尊佛像。第八窟是天龙山第二大洞窟,仅次于第九窟;也是其中唯一的中心柱式窟和唯一可考的隋代遗迹。它开凿于隋开皇四年,由当时驻守太原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为父母祈福而造。山中商会山中商会是日本明治和大正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古董艺术品经销机构之一。 二十世纪初,第一代会长山中定次郎曾在中国以低价大量地进行掠夺式文物购买,销往全世界,从而引领了山中商会的国际发展。著名的案例包括,以极低价格将恭王府除字画外的文物席卷一空。1926年,山中定次郎在天龙山石窟进行大规模盗凿,造成石窟中大部分的佛首被盗运境外,破坏程度在中国石窟寺中最为惨烈。山中商会还在海外举办天龙山佛雕艺术品展览会,并编写书籍图录。图为山中定次郎。 “观看之道” 古代巨型佛像为何头部占比偏大? 因为观看者如果自下而上仰视这些巨大雕塑,结合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就会看到准确的头身比。一些犍陀罗佛像为什么左右脸不对称?因为在行走场景中,动态模糊的视觉判断会让观众恰好看到对称的面容。 观看的方式、观看的角度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东西。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中提出,今天的人们正以区别于古人的方式观看艺术,若能理解这种观看和观看背后的原因,就能了解我们自身以及所处的时代。图为犍陀罗佛像。缺席的佛《十诵律》说 :“如佛身像不应作。”《金刚经》说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佛陀本人禁止造像的意见,犹如一颗巨大的钉子,钉在两千年佛教造像史的正中央。在佛像缺席的时代,人们为了怀念佛陀,会使用菩提树、脚印、塔、钵等符号代表佛的存在。 图为健陀罗时期作品。左侧的本师释迦摩尼佛由一只钵来代表;右侧的他方世界佛则具有具体的形象。阿旃陀石窟(Ajanta)阿旃陀是印度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被比喻为印度的莫高窟。阿旃陀石窟大约建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七世纪期间。石窟内的壁画和雕塑被视为佛教造像艺术的经典。 有研究者将阿旃陀石窟大略分为两个时期,即部派佛教时期和大乘佛教时期。我们今天看到的佛陀造像,主要出自后期的大乘佛教时期。贵霜王朝贵霜帝国是公元一至三世纪存在于中亚的强盛国家,疆域从今天的塔吉克斯坦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有人把它和汉、罗马、安息并列,称为亚欧四大强国。 贵霜王朝有两个首都。南方的马图拉是冬天的首都,北方的犍陀罗是夏天的首都。最早的佛像有可能诞生在马图拉。但由于犍陀罗在地理上连接了印度与中亚、西亚,成为丝绸之路的要冲,印度的佛教和造像艺术主要是经由犍陀罗传布往全世界。 图为贵霜王朝硬币,正面是君王像,反面是立佛像并刻有”Buddho”。 犍陀罗佛像犍陀罗地区在历史上曾被波斯殖民。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又带来了希腊移民,并发展出希腊化的波斯人。希腊特有的雕塑技艺也因此被应用在佛教造像上。除了希腊化的面庞五官和衣着纹饰这些表层特征,犍陀罗佛像更从西方引进了带有古典几何学特征的度量和塑像美学。 图为犍陀罗佛像。阴柔与阳刚随着罗马的文化影响力加强,希腊雕塑中偏于柔美的小亚细亚风情逐渐被罗马人的阳刚审美所取代。例如著名雕塑《拉奥孔》就是诞生于古希腊与罗马交接时代,充满阳刚之气的杰作。 犍陀罗佛像则保留了古典希腊美术的柔美之风,具有强烈唯美的视觉冲击,俗中带雅,情色而不情欲。栗老师认为,与中国宋画中的荷花牡丹可有一比。 上图依次为拉奥孔、犍陀罗造弥勒佛(Maitreya)、宋画荷花。大乘佛教古代印度种姓昌盛。按照最初的佛教理论,并非人人都能有所成就。 诞生于贵霜王朝时期的大乘佛教对此进行了理论改造,提出人人都能成佛的说法,从而极大拓展了宗教的受众群体。蒲甘大塔蒲甘古城位于缅甸中部,缅甸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蒲甘王朝(1044-1287年)曾定都于此。蒲甘时期佛塔崇拜盛行,两百年间在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建造了上万座塔寺,也因此被称为“万塔之城”。 蒲甘大塔的砖块上,用图像描绘了大量佛教故事。经变经变是描绘经文情节的故事画。过去民众识字率低,将复杂的经文转化为图画有助于教派的传播推广。经变的形式可以是浮雕、壁画、手卷等。大家熟悉的莫高窟“割肉饲鹰变相”,就是用画面讲述割肉饲鹰的佛教故事。与之相关的是唐朝出现的文学体裁:变文。用韵文和散文交错,连说带唱,给群众讲解经变图里的故事。变文对后世鼓词、弹词等曲艺艺术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图为莫高窟尸毗王本生故事画。商人与佛教《商人与佛教》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其中谈到,佛陀给予了商人阶层特别的重视。佛教能从众多印度信仰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宗教,和其与商业群体的紧密结合是有联系的。佛陀要求弟子出行必与商队结旅。两者相绑定,在丝绸之路上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文化现象。 图为莫高窟45窟商人遇盗图局部。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龙兴寺地处山东,是兴建于北魏时期的著名寺院,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土了一批珍贵的佛像窖藏。这批佛像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造像服饰轻薄贴体,呈现出万里之外的西域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画家曹仲达笔下,所谓“曹衣出水”的褶纹样式。 蜜子认为,这种细笔紧束,似披薄纱,又像刚从水中捞出的独特线条效果,似乎在马图拉的佛像衣纹上也能找到图像学上的渊源。 图为龙兴寺窖藏佛像。唐受降城受降城是唐朝前期为遏制突厥而修建的军事要塞,共有三座。其中,东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中受降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地区。有别于传统汉族人修建防御性的长城,唐代统治者作为北方军事贵族的后代,有着更为张扬的性格特质。通过修建受降城这种具有进攻性的军事要塞,和外驻防城群体以及周边军镇形成连结,有效遏制了突厥、回鹘等北方游牧民族。 优填王像“优填王像”并非优填王的塑像,而指由优填王主持营造的佛陀标准像。 传说释迦牟尼证道后,曾前往天宫为母亲说法,三月不归。人间的国王优填王十分思念,便派遣工匠上天摹写佛陀的真容造像,这就是最初的佛像由来。这种说法虽然得不到现代考古学的证实,在历史上却被广泛接受。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带回的优填王造像图样,被唐朝统治者认可,认为是具有法力的“瑞像”,并以此为标准开展了大规模的兴建。今天在河南龙门和巩县石窟,都能找到这种题材的优填王造像。 另有鸠摩罗什版本优填王像流传。上图依次为龙门石窟优填王坐像、日本京都清凉寺的优填王立像、清凉寺优填王像内部所藏的卷轴、硬币和丝绸制作的内脏。韩国庆州石窟庵庆州石窟庵始建于新罗景德王10年,即公元751年。 石窟中的佛像大量使用花岗岩建造,是新罗佛教石造艺术的宝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朝鲜半岛的佛像,在合准性方面十分突出,庆州石窟庵能让人一眼联想到印度的桑奇大塔、犍陀罗佛像和阿旃陀石窟,充满平衡和谐之美。图为庆州石窟庵。本地垂迹日本传统的神道信仰,是一种泛灵信仰,认为世间万物都可以作为神去敬畏和崇拜。随着佛教作为更强势文化进入日本,从民间到贵族,许多人的信仰发生动摇倒向了佛教。为了调和这种矛盾,日本对神道信仰进行了一番理论改造:依据佛教中的 “垂迹”说法,即佛能用化身去普济众生,将日本众神解读为佛在日本的化身。例如天皇的祖先天照大神就对应大日如来;其他佛教形象如观音、地藏、大黑天、辩才天女等,也纷纷都有着日本神格的对应。 图为藏王权现、春日鹿曼荼罗。 日本的佛像创新日本从美术角度对佛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造,创作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形象,并这些形象世俗化,使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类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佛像在精神方面的纯粹性,但也很好地帮助佛教文化在日本完成本土化和现代化的衔接。 图为大黑福神和达摩。三十三间堂日本天台宗寺院,初于1164年建成的,烧毁后又于1266年重建。正式名称为莲华王院本堂,因大殿隔为三十三间,得名“三十三间堂”。 主建筑呈长方形,长度120米,为世界最长木造建筑之一。堂内以九面千手观音坐像为中心,置有1001座千手观音的坐像。两旁有28座风、雷等神的立像。三十三间堂的本堂建筑以及其中的观音坐像、二十八部众立像、风神雷神像,均被列为日本国宝。图为三十三间堂。文殊皇帝有说法认为满州的族名来自文殊菩萨的梵語名称“Manjusri”,即曼殊師利菩萨。这种解释虽然存在争议,却得到乾隆皇帝的明确认同。西藏的上层僧侣也把清朝皇帝认作文殊菩萨的化身,称他们为“曼殊師利大皇帝”或“文殊皇帝”。图为故宫所藏的“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莲花座前藏文意为“文殊菩萨化身,大德法王”。永乐佛像对明代永乐年间宫廷所造的鎏金藏式佛像的统称。雍容华贵、流光溢彩,不但体现明代佛像艺术和宫廷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整个古典佛造像的高峰。 永乐佛像以失蜡法铸造,铜和金之间采用了汞工艺,极具辨识度。通常佛像用于供奉,永乐佛像却款刻“大明永乐年施”,意为对西藏上层僧侣的施舍和赏赐,体现明朝初期的民族政策。永乐佛像因而兼具历史属性、宫廷属性、宗教属性和审美属性,是佛像收藏者梦寐以求的珍品。 从艺术角度,得益于一批尼泊尔、西藏和汉族工匠团体在杭州的集结交流,宋、辽、金、元以来的佛像塑形传统得以融合,成为一种优美化的范式,继而在永乐佛像上有了集中化的展现。而永乐佛像以其杰出的艺术高度,为后世建立了标准。此后五世达赖的佛教标准化版本,以及工布查布的《造像量度经》,都与永乐佛像有着密切关联。今天人们对佛像慈眉、细目、神态庄重而柔和的普遍印象,大抵也都来自永乐佛像。杉本博司和“佛海”杉本博司是日本摄影师、当代艺术家,以标志性的黑白画面和观念摄影(Conceptual Photography)闻名。他在一篇小短文中记叙了这样的故事:他长期出售摄影作品,再用金钱购入古董,周而复始,不以为意。但有一次,他用自己的海景摄影底片,以物易物,交换了一尊十三世纪镰仓时代的菩萨像。交易完成后,他越看这尊菩萨就越发觉得实在是美得出尘,作为“美与美的交换”,自己的作品也能历经七百年还散发光芒吗?想到这里,不由心虚。并对历史上的佛教造像者生出了敬畏之心。 于是他决意,要以过去的造像者为导师,不断切磋琢磨,去创造属于这个时代,也属于自己的作品。杉本博司曾用七年时间和寺院机构沟通,创作出了以三十三间堂的一千零一尊观音为主题的摄影系列作品《佛海》,成为当代摄影艺术中的名作。 杉本博司的敬畏之心无疑是2000多年来,最优秀的佛教造像者的精神在当代艺术中的延续。创造的“一念” 图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网兜佛”、白南准的“电视佛“、村上隆的罗汉、黄永砅的“千手观音”。当代艺术家纷纷尝试从佛教艺术中获得灵感和启悟,结合当下更多元的文明、更复杂的语境,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我们不知道其中哪一种创造会被历史所选择。但我们相信,这些艺术家开展创造时的这一念,与当年贯休创造罗汉、白隐慧鹤创造达摩,以及历史上无数优秀的宗教题材艺术家创造属于他们的作品时的那一念是相通的。
See more
28.2.2021 • 1 Stunde, 22 Protokoll, 25 Sekunden Vol. 09 大使夫人也是美食家,从中法国宴聊到新春餐桌 讲到全世界的美食大国,中国与法国当之无愧。本期节目我们将围绕中法两国最高级别的宴会——国宴,为大家讲述两国独特的餐饮和礼仪文化。嘉宾珍妮姐具有两重身份:首先,她作为法国外交部资深大使的夫人曾亲身参加过多次中法国宴;此外,她本人也是一位美食家,曾在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推荐下跟随多位法国名厨学习,并长期为法国官方宴会设计餐宴菜单。除了介绍国宴,她还会代表广东和香港地区,与来自北京的《黑水公园》主播金花,展开南北年夜饭大Battle !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让新春期间的餐桌更为丰富。内容包括03:10什么是国宴?为什么国宴吃得未必有米其林好?04:33“凡尔赛”鼻祖塑造法国文化形象,穷奢极欲反而能挣钱06:47法国最高级别国宴的礼宾和餐酒有什么讲究? 10:26中国餐饮要素过多!如何压缩到一桌国宴里? 16:23为什么都说“国酒茅台”中国国宴却用葡萄酒?长城、张裕比茅台更好吗? 25:15和日本天皇、英国女王共进晚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27:41中法国宴battle, 亲历人讲讲不同在哪里? 30:31那些不是国宴,奢华却远过于国宴的中国宴席47:26中国国宴进化之路57:24在家也能做的国宴菜,现学现卖搬上新春餐桌路易十四路易十四是17世纪的法国国王,被称为“太阳王”。 他兴建凡尔赛宫,让法国的大贵族和官僚机构都集中于周围,从而加强君主权力。他在凡尔赛宫所开创的宫廷宴会极具仪式感,从装饰陈设,到美食美酒、餐具桌布、音乐舞蹈、就餐礼仪无不精致华美。他本人所推崇的生活方式包括男性化妆、穿高跟鞋、喷香水、穿着天鹅绒、锦缎和刺绣的华美服饰和佩戴珠宝,乃至于对芭蕾、戏剧的爱好,都被欧洲贵族竞相模仿。 在路易十四长达72年的执政生涯里,凡尔赛宫逐渐成为法国以至于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和时尚的发源地,法国逐步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的文明中心,法语也渐渐成为欧洲上流社会通用语言。尽管由于过度奢侈常遭诟病,但路易十四为法国奠基了奢侈、优雅、浪漫、精致的国家形象,为法国制造的服装鞋包、美食美酒等商品都带来了巨大的附加价值,使得直到今天的法国人也从中得到切实的利益。爱丽舍宫 (Elysée)法国国宴通常在总统府爱丽舍宫举办。 爱丽舍宫共有22位厨师,70多位管家和服务人员,担任国宴服务员需要学习礼宾服务,机智和聪明并且温文有礼,一般都是军人。爱丽舍宫一年接待80,000人次用餐,每天平均220位客人,可以比美五星级大酒店的规模。国宴餐单由厨师长与内阁负责人共同拟定,选用的食材必须是法国当地的产物。法国总统府的葡萄酒由专门的侍酒师管理,藏酒数量约12000-12800瓶。AOC 产区认证国宴餐桌是推广饮食文化和农产品的重要桥梁。法国拥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农产品,而AOC (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ôlée)是法国最主要的农产品质量认定系统,旨在保护知名产区免受仿冒,同时确保消费者获得符合预期的正品。布列塔尼的龙虾、朗德的鹅肝、阿基坦的鱼子酱、夏洛莱的牛肉、布雷斯的鸡、以及法国最为知名的产区葡萄酒和奶酪都能在AOC 体系里得到认证。 赛佛尔(Sèvres) 瓷器餐具法国国宴通常采用Sèvres 烧制的瓷器餐具,有的餐具甚至有两百年历史。 Sèvres是法国王室官窑,被珍妮类比于中国的景德镇。不同于许多欧洲瓷窑模仿中国或日本瓷器,Sèvres从一开始就定位法国王室的风格,采用大量的洛可可风,展现法国特有的华丽情调。 巴卡拉 (Baccarat) 水晶杯法国国宴酒具通常采用Baccarat水晶杯。Baccarat是法国著名水晶酒杯品牌,历史可以追朔到1824年法王路易十五的年代,以精美的手工水晶制品闻名。淮扬菜淮扬菜指流行于江苏省中部淮安、扬州、镇江及其附近地域的菜肴。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初具形态,明清以后,又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淮扬菜的主要菜品有狮子头、软兜长鱼、平桥豆腐和蟹黄汤包等。由于具有口味清淡、南北皆宜、做功精细、软烂易食等特点,新中国的“开国第一宴”由淮扬菜厨房一力承担完成。川菜川菜是历史悠久的古老菜系,大致在秦朝到三国之间就已初步形成。古代川菜的风貌和今天不尽相同,例如杜甫在《观打鱼歌》里写道: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记录了唐代四川绵阳地区食用生鱼片的情景。直至明末清初,辣椒由美洲转经欧洲传入中国。到清朝中期,川菜广泛引入了辣椒调味,遂形成以麻辣味为主的料理方式,现代意义的川菜方始成形。 即便今天,川菜也拥有大量不使用麻辣调味的高级菜品,例如开水白菜、龙凤火腿、蝴蝶海参、樟茶鸭等。在60年代出版的《北京饭店名菜谱》和80年代日本出版的《中华名菜集锦》中,川菜不辣的菜品数量都远多于辣菜。(图为蝴蝶海参)中国葡萄酒中国的葡萄酒产业起步较晚,总体不如法国成熟, 但发展迅速。例如怡园私人酒庄的干白在国际上已经享有一定声誉。此外,长城、张裕等品牌也拥有珍藏精选等级的葡萄酒,足以在国宴场合接待国宾。 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是一种集合满族与汉族饮食特色的大型宴席,起源于清朝宫廷。据传为康熙帝寿宴的安排,意在化解满汉间的不和。乾隆年间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是相关的最早记载。1920年代,相声演员李德阳编写了一段罗列大量菜名的贯口词,名为《报菜名》,被传为满汉全席,也使它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席。元帅虾60年代中国名厨程汝明在筹备迎接蒙哥马利的宴会上所创中西合璧的菜式。 主料为渤海湾大明虾与乳酪。将大虾切成像玻璃纸一样薄的肉片,把奶酪卷在中间,外面裹上鸡蛋、面粉和面包糠,然后下锅炸。将外焦里嫩的虾切开,用虾肉蘸着流出来的奶酪吃,香甜可口、入口即酥。广式蒸鱼广式蒸鱼是一道粤菜中的传统名菜。将鱼处理干净,将姜丝放在鲜鱼上,水沸后蒸10分钟或至熟;倒去多余汁液,放上葱丝及香菜,淋上热油及蒸鱼豉油,即刻趁热享用,味道鲜香适口。蜜汁火方蜜汁火方是一道传统名菜,在浙江、江苏、上海地区都很流行。制作材料有金华火腿、通心白莲等,主要为甜咸味,其色泽火红,卤汁透明,火腿酥烂,滋味鲜甜,令人深有回味。炸鸡腿中国曾采用炸鸡腿款待苏联贵宾伏罗希洛夫。鸡腿选自山东老母鸡,经过两到三小时的腌制,裹上调制好的面糊,在热油中烹炸片刻,色泽金黄诱人,肉质酥嫩入味。比起流行的美式炸鸡,中式炸鸡通常采用中餐常用调料腌制,别有风味。八宝鸭八宝鸭是著名的江南美食。 《乾隆南巡御膳节次档》记载,乾隆下江南,在扬州几乎每次都吃 “八宝酿鸭子”。以整鸭脱骨法去鸭骨在鸭腹内酿入圆糯米、鲜豌豆、熟火腿、香菇、马蹄、虾仁、莲籽、松子八种馅料,精工制成葫芦形,先卤后蒸熟。饰以胡萝卜、莴笋制成的双色葫芦围边,成菜形如葫芦,鸭肉嫩,馅心糍糯米疏散,滋味咸鲜香醇。节目中珍妮姐为了照顾家人的口味,还特意烤制出脆皮。 饺子一种有馅的半圆形面食。 附录一:爱丽舍宫宴请英国女王和爱丁堡公爵的餐单为了表达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特别尊重,法国总统府特意按照1914年接待女王的父亲乔治五世和玛利王后同样的规格来拟定菜单。菜品包括法式鹅肝配贵腐酒松露冻 Sisteron的小羔羊配菜园时蔬 奶酪拼盘、甜点夏季魅力酒品包括Château d'Yquem 苏岱的滴金1997 (Sauternes Grand Cru Classé)Château Haut-Brion 侯伯王 1990 (Pessac-Léognan, Premier Grand Cru Classé)Champagne Pol Roger 宝禄爵香槟 "Cuvée Winston Churchill" 2000其中Château d'Yquem在中国被巧妙地翻译为“滴金”,让珍妮感受到中法文化的惺惺相惜;而Château Haut-Brion 侯伯王 是法国总统在高等级招待中的爱用酒。附录二:爱丽舍宫宴请中国宾客的餐单爱丽舍宫为了招待中国宾客使用了使用了华裔画家赵无极先生的水彩画作为餐单封面菜品包括小龙虾田野风鹿肉菲力排胡椒汁配牛肝菌菜园蔬菜色拉奶酪盘香梨费兰雪配开心果冰淇淋酒品包括 Château Bouscaut Blanc 1990Charme-Chambertin Grand Cru 1995 Louis MaxChampagne Veuve Clicquot Grande Dame 1990附录三:张俊宴请宋高宗的餐单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录了名将张俊宴请宋高宗的食谱,极尽奢华。宴会分为四轮,菜品超过200道,包括仅用来观看和闻香的食物;量少而类多的菜品供应和酒菜间的巧妙搭配,在今天的米其林体验菜单里也有类似服务。抄录菜单如下: 一. 初坐(共73行):绣花高一行:八果垒、香橼、真柑、石榴、枨子、鹅梨、乳梨、楂、花木瓜(9)乐仙乾果子叉袋儿一行:荔枝、圆眼、香莲、榧子、榛子、松子、银杏、犁肉、枣圈、莲子肉、林檎旋、大蒸枣(12)缕金香药一行:脑子花儿、甘草花儿、朱砂圆子、木香丁香、水龙脑、使君子、缩砂花儿、官桂花儿、白术人参、橄榄花儿(10)雕花蜜煎一行:雕花梅球儿、红消花、雕花笋、蜜冬瓜鱼儿、雕花红团花、木瓜大段儿、雕花金桔、青梅荷叶儿、雕花姜、蜜笋花儿、雕花枨子、木瓜方花儿(12)砌香咸酸一行:香药木瓜、椒梅、香药花、砌香樱桃、紫苏奈香、砌香萱花柳儿、砌香葡萄、甘草花儿、姜丝梅、梅肉饼儿、水红姜、杂丝梅饼儿(12)脯腊一行:肉线条子、皂角铤子、云梦儿、是腊、肉腊、奶房、旋胙、金山咸豉、酒醋肉、肉瓜齑(10)垂手八盘子:拣蜂儿、番葡萄、香莲事件念珠、巴榄子、大金橘、新椰子像牙板、小橄榄、榆柑子(8)二. 再坐(共66行):切时果一行:春藕、鹅梨饼子、甘蔗、乳梨月儿、红柿子、切枨子、切绿橘、生藕铤子时新果子一行:金橘、咸杨梅、新罗葛、切蜜蕈、切脆枨、榆柑子、新椰子、切宜母子、藕铤儿、甘蔗柰白香、新柑子、梨五花子雕花蜜煎一行:同前砌香咸酸一行:同前珑缠果子一行:荔枝甘露饼、荔枝蓼花、荔枝好郎君、珑缠桃条、酥胡桃、缠枣圈、缠梨肉、香莲事件、得药葡萄、缠松子、糖霜玉蜂儿、白缠桃条脯腊一行:同前。三. 正坐(御宴正宴,共30行):酒十五盏第一盏:花炊鹌子、荔枝白腰子第二盏:奶房签、三脆羹第三盏:羊舌签、萌芽肚眩第四盏:肫掌签、鹌子羹第五盏:肚臃脍、鸳鸯炸肚第六盏:沙鱼脍、炸沙鱼衬汤第七盏:鳝鱼炒鲎、鹅肫掌汤齑第八盏:螃蟹酿枨、奶房玉蕊羹第九盏:鲜虾蹄子脍、南炒鳝第十盏:洗手蟹、鲫鱼假蛤蜊第十一盏:五珍脍、螃蟹清羹第十二盏:鹌子水晶脍、猪肚假江第十三盏:虾枨脍、虾鱼汤齑第十四盏:水母脍、二色茧儿羹第十五盏:蛤蜊生、血粉羹四. 歇坐(40):插食:炒白腰子、炙肚臃、炙鹌子脯、润鸡、润兔、炙炊饼、炙炊饼脔骨(7)劝酒果子库十番:砌香果子、雕花蜜煎、时新果子、独装巴榄子、咸酸蜜煎、装大金橘、小橄榄、独装新椰子、四时果四色、对装拣松番葡萄、对装春藕陈公梨(11)厨劝酒十味:江、炸肚、江生、蝤蛑签、姜醋生螺、香螺炸肚、姜醋假公权、煨牡蛎、牡蛎炸肚、假公权炸肚、蟑炸肚(11)准备上细垒四卓。又次细垒二卓:内有蜜煎咸酸时新脯腊等件对食十盏二十分:莲花鸭签、茧儿羹、三珍脍、南炒鳝、水母脍、鹌子羹、鱼脍、三脆羹、洗手蟹、炸肚(10)附录四: 尼克松访华期间的餐单从1972年2月21日中午尼克松抵达北京至2月28日上午离沪回国,中美双方共举行过四次正式宴会,即:2月21日晚中方的欢迎国宴,2月25日晚美方的答谢国宴,以及2月26、27日中方分别在杭州、上海举行的晚宴。(一) 中方欢迎宴会菜单:冷盘(包括卤蛋、蛋卷、火腿、香肠、填鸭等)、芙蓉竹荪汤、三丝鱼翅、两吃大虾、草菇盖菜、椰子蒸鸡、杏仁酪、糕点、水果。(二) 美方答谢宴会菜单:盐水浸鸭,双色鱼卷,碗豆大虾,黄瓜,蕃茄及青葱,橙汁鸡牛柳,粤式烧肠,芙蓉三鲜、豆苗鸽蛋汤、母油鸭块、素什锦、松鼠桂鱼、点心和水果。据外电报道,本菜单由美方委托中方拟定,最后获得美方认可。所有菜肴均由人民大会堂厨师烹调,由美国政府付账。(三)杭州宴会菜单:花篮冷盘、八味小碟、杭州煨鸡、西湖醋鱼、龙井虾仁、香酥鸭子、宫爆鸡丁、油焖冬笋、火腿川干贝、菊花酥、绍式蛋包、冰糖莲子、水果。(四)上海宴会菜单 :蝴蝶冷盘、八小碟、青豆虾仁、挂炉烤鸭、花篮豆腐、蟹形桂鱼、冬瓜盅、小笼汤包、花色甜点、豆沙汤团。
See more
10.2.2021 • 1 Stunde, 13 Protokoll, 16 Sekunden Vol. 08 中国茶和日本茶到底谁更厉害?——1200年茶文化源流一席谈 封面上手拿书卷的小瓷人,在古代常和茶具伴出,是茶神陆羽的塑像。据说过去的卖茶人经常把瓷质的陆羽供奉在茶灶上,生意好时就用茶叶祭祀,生意不好则用开水浇烫。而陆羽手中所拿的书卷就是他的著作《茶经》。 《茶经》的影响可谓深远。我们说,茶作为饮料的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之久,但茶文化的起源,通常就以陆羽写成《茶经》为肇始。这种附着于茶的独特文化现象源自于中国,却在日本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局面,两者有着源和流、枝和叶的关系,相互印证,就能看到一条清晰的历史文化演进脉络。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对于茶文化有着深刻研究的学者栗强老师,为大家介绍发端于陆羽,绵延1200年,在中日两地各自开枝散叶的茶文化。这是一个关于文明融合、技术沿革、贸易发展、宗教传布、迷信传说、戏剧舞台、赌斗风气的故事;它也涉及人的聪明才智,偏见和虚荣,执着和索求,奢靡和苦难。五代·陆羽瓷像和茶具这套茶具模型是出土于五代时期墓葬的明器。图中茶具的规制,由陆羽通过《茶经》在1200多年前所设立,延续到今天几乎没有变化。 僧人饮茶图为《苦笋帖》“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 《苦笋帖》是唐代僧人怀素的草书名作。《茶经》说:“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中唐之前,饮茶群体以僧侣为主。 保存在日本的唐物图为正仓院正仓院坐落在日本奈良市东大寺内,建于八世纪中期的奈良时代。其中收藏宝物约9000多件,包括唐代传入日本的唐物;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的第三国文物;以及奈良时代及其后日本仿制的唐物或创造之物。节目中提到,今天并没有唐代茶饼存世。但文献记载茶饼和汤药饼有着相似的形式。因此通过正仓院所藏的唐代汤药饼,让我们得以窥见唐代人的饮茶风貌。唐代宫廷茶具图为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唐代宫廷茶具这套茶具据传由唐僖宗李儇所供奉,包括烘焙茶饼的纹银笼子、印有祥云纹饰的碾罗器、筛茶末用的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放置椒盐的鎏金盐台,拍击汤面的长柄银勺,饮茶的鎏金茶碗等。金雕银琢,纹饰繁复,具有奢华、浓重、昂扬的盛唐风貌。 宋代青白瓷器茶具蓝田吕氏是北宋名门望族。其兄弟四人都是北宋晚期名士:吕大防是宋哲宗时的宰相;吕大忠与吕大钧既是金石学家,也是西安碑林的奠基人;吕大临是著名的古器物学家,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鼻祖。吕氏家族墓葬出土的青白瓷器茶具,具有素雅清淡、秀逸委婉的宋代审美特质,被后世的知识阶层所接受和奉行。节目中提到的《唐宋变革论》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他认为,中国由中古时期转入近世的分野就在唐宋之间,所以尽管只是一个朝代更迭,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到人们的审美和认知都发生了剧变。陆羽图为刘继卣所绘的《陆羽像》陆羽是具有强烈社会活动意识的茶文化推广者。他在寺院的茶生活中,融入了戏剧生活和舞台仪轨,形成充分的感官刺激。同时又在精神层面为茶注入了神仙传说和圣贤思想等文化营养。作为文化现象的茶由此横空出世。 伊公羹、陆氏茶陆羽设计的煎茶风炉,在通风孔上铸有“伊公羹、陆氏茶” 六字铭文。 伊尹是商朝的名相,也是儒家传统里的圣人,曾把羹汤调和五味和谐,比拟于国事。 陆羽将自己的“陆氏茶”和“伊公羹”相媲美,自比为给茶立法度的“茶圣”,为自己开辟的茶文化注入了圣贤思想。茶马互市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牵着骆驼的胡人进入汴梁茶马互市起于唐朝,到宋代成为定制,是中原政权与周边政权及国家间的边境贸易。范围近至契丹、吐蕃、回纥、党项;远至缅甸、印度、中亚地区和俄罗斯等地。中原地区的官私商人主要用茶叶、盐、纺织品和五金换取其他民族或者別国的马匹、毛皮和药材。宋代丰富多姿的茶经济、茶文化、茶生活为作为商品的茶注入了巨大的溢价空间。 茶被打造成战略级贸易品,在茶马交易中为国家带来巨大的贸易顺差,所获白银流入足以抵消“岁币”导致的白银流出。宋人有“打仗花钱,议和赚钱”(大意)的说法,正是来源于此。斗茶图为赵孟頫《斗茶图》局部“斗茶”起于唐宋,是一种民风民俗。参与者主要通过烹制、品评茶叶品质,比较茶艺的高下。斗茶传至日本后,一度发展为激烈而荒诞的赌斗。参与者对“本茶”和“非茶”进行盲品,赌注可以高达一座城池。茶人也因此备受社会重视。宋代茶会宋徽宗赵佶所绘的《文会图》局部,描绘一群文士在池畔园苑中饮宴的情景。偌大的黑色方形漆案,设置在树下,案上成组餐具与果食摆满桌面。近处另有一群童仆在小桌上备茶。由此可以窥见宋人精致华丽而不失文雅的茶生活。 煎茶、点茶、分茶、泡茶、斗茶也在社会上纷纷盛行。 日本茶会也深受其影响。节目中提到平安末、室町初的玄惠法师,在书信中描写了一场日本茶会的情形,节选如下:“… 桌悬金襕,置胡铜之花瓶;机敷锦绣,立鍮石之香匙火箸。婵娟兮瓶外之花飞,疑于吴山千叶之妆;芬郁兮炉中之香,误于海岸三铢之烟。客位之胡床敷豹皮,主位之竹倚临金沙。加之于处处障子,饰种种唐绘。四皓遁世于商山月,七贤隐身于竹林雲。龙得水而生,虎靠山而眠。白鹭戏蓼花之下,紫鸳游柳丝之上,皆非日域之後素,悉以汉朝之丹青 …”绚烂豪华的排场让栗老师联想起《红楼梦》中秦可卿的闺阁。 四司六局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宋代商品经济和市民生活四司六局是宋代官府设立的服务机构,承办盛大宴会。四司指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指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节目中栗老师把他们比作今天的公关公司。四司六局是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印证。龙团凤饼“龙团凤饼”是北宋贡茶,主要产自福建建安凤凰山北苑,因压有龙凤形的纹饰而得名。茶饼从采、拣、蒸、榨到研、造、焙、藏的工艺精湛繁琐,有时还镂刻金花点缀,华美之至,也昂贵之极。元代以来,随着国家版图融合,茶叶作为战略贸易品的地位不再,及至朱元璋安定天下后,下诏罢造龙团,遂逐渐被散茶代替。“龙团凤饼”没有实物留存,我们只能从四库全书上找到压印的图纹。 曜变天目盏图为东京都世田谷区静嘉堂文库所藏的日本国宝稻叶天目。宋人所崇尚的外表自然含蓄、平淡质朴,内涵浑然天成、天人合一的情趣,深刻影响了今天中国和日本知识阶层的审美取向。宋人所造万中出一的油滴盏和亿万中出一的曜变盏,在日本也被奉为珍宝。 日本认定的国宝级文物中,就包括了三件宋代曜变天目盏和一件油滴盏。 千利休千利休是日本战国时代的著名茶道宗师,在日本人称“茶圣”。他曾帮松永久秀举办多闻山茶会;又作为织田信长的茶头;信长死后转为侍奉丰城秀吉,成为天下第一茶匠。后因触怒秀吉,造成死罪。栗老师认为,千利休有着把日本茶文化从奢靡荒唐的赌茶之风转向成今天枯淡风格的历史功绩。千宗旦和非禅之悟图为京都大德寺千宗旦是千利休之孙,千家茶道的“中兴之祖”。为了避免继承分争,千宗旦从小在大德寺出家。受命恢复千家茶道后,他除了继承千利休的枯淡风格,还把寺院生活融入茶生活之中,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教导之学 。 徐梵澄先生在《非禅之悟》里记叙了全世界各种参禅之外的开悟途径,在中国有陆九渊、王阳明的学说相印证,于日本就发展出借茶修道、“茶禅一味”的说法。茶人也因此具有了既在红尘之中,又出离于红尘之外的社会定位。千宗旦晚年隐居后,千家流派开始分裂,最终形成被称为“三千家”的三大流派,即:“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传统日本茶勺同为千利休徒孙的小堀远州并不认同千宗旦的枯淡茶风。曾向他赠送一柄精致的银制茶勺,以证明贵重材料也能做出具有秀美之风的器具。却被千宗旦要求只能在准备间使用,不能带进茶室。明治精工 (The Meiji Aesthetic)图为明治时代山田宗美所造的铁打出包银壶。由银铁锤出巧制而成,盖纽装金,古韵盎然。日本对中国茶文化的继承和改造,除了精神内涵,也体现在物质上。他们不但指依据本土气候条件对茶种进行种植改良,还发展出精美独特的茶具制造工艺,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认可。明治精工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节目中提到,明治时代短短不足百年,但明治精工却能在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国际拍卖公司进行专场拍卖。文化影响力可见一斑。
See more
29.1.2021 • 1 Stunde, 23 Protokoll, 8 Sekunden Vol. 08 中国茶和日本茶到底谁更厉害?——1200年茶文化源流一席谈 封面上手拿书卷的小瓷人,在古代常和茶具伴出,是茶神陆羽的塑像。据说过去的卖茶人经常把瓷质的陆羽供奉在茶灶上,生意好时就用茶叶祭祀,生意不好则用开水浇烫。而陆羽手中所拿的书卷就是他的著作《茶经》。 《茶经》的影响可谓深远。我们说,茶作为饮料的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之久,但茶文化的起源,通常就以陆羽写成《茶经》为肇始。这种附着于茶的独特文化现象源自于中国,却在日本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局面,两者有着源和流、枝和叶的关系,相互印证,就能看到一条清晰的历史文化演进脉络。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对于茶文化有着深刻研究的学者栗强老师,为大家介绍发端于陆羽,绵延1200年,在中日两地各自开枝散叶的茶文化。这是一个关于文明融合、技术沿革、贸易发展、宗教传布、迷信传说、戏剧舞台、赌斗风气的故事;它也涉及人的聪明才智,偏见和虚荣,执着和索求,奢靡和苦难。五代·陆羽瓷像和茶具这套茶具模型是出土于五代时期墓葬的明器。图中茶具的规制,由陆羽通过《茶经》在1200多年前所设立,延续到今天几乎没有变化。 僧人饮茶图为《苦笋帖》“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 《苦笋帖》是唐代僧人怀素的草书名作。《茶经》说:“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中唐之前,饮茶群体以僧侣为主。 保存在日本的唐物图为正仓院正仓院坐落在日本奈良市东大寺内,建于八世纪中期的奈良时代。其中收藏宝物约9000多件,包括唐代传入日本的唐物;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的第三国文物;以及奈良时代及其后日本仿制的唐物或创造之物。节目中提到,今天并没有唐代茶饼存世。但文献记载茶饼和汤药饼有着相似的形式。因此通过正仓院所藏的唐代汤药饼,让我们得以窥见唐代人的饮茶风貌。唐代宫廷茶具图为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唐代宫廷茶具这套茶具据传由唐僖宗李儇所供奉,包括烘焙茶饼的纹银笼子、印有祥云纹饰的碾罗器、筛茶末用的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放置椒盐的鎏金盐台,拍击汤面的长柄银勺,饮茶的鎏金茶碗等。金雕银琢,纹饰繁复,具有奢华、浓重、昂扬的盛唐风貌。 宋代青白瓷器茶具蓝田吕氏是北宋名门望族。其兄弟四人都是北宋晚期名士:吕大防是宋哲宗时的宰相;吕大忠与吕大钧既是金石学家,也是西安碑林的奠基人;吕大临是著名的古器物学家,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鼻祖。吕氏家族墓葬出土的青白瓷器茶具,具有素雅清淡、秀逸委婉的宋代审美特质,被后世的知识阶层所接受和奉行。节目中提到的《唐宋变革论》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他认为,中国由中古时期转入近世的分野就在唐宋之间,所以尽管只是一个朝代更迭,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到人们的审美和认知都发生了剧变。陆羽图为刘继卣所绘的《陆羽像》陆羽是具有强烈社会活动意识的茶文化推广者。他在寺院的茶生活中,融入了戏剧生活和舞台仪轨,形成充分的感官刺激。同时又在精神层面为茶注入了神仙传说和圣贤思想等文化营养。作为文化现象的茶由此横空出世。 伊公羹、陆氏茶陆羽设计的煎茶风炉,在通风孔上铸有“伊公羹、陆氏茶” 六字铭文。 伊尹是商朝的名相,也是儒家传统里的圣人,曾把羹汤调和五味和谐,比拟于国事。 陆羽将自己的“陆氏茶”和“伊公羹”相媲美,自比为给茶立法度的“茶圣”,为自己开辟的茶文化注入了圣贤思想。茶马互市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牵着骆驼的胡人进入汴梁茶马互市起于唐朝,到宋代成为定制,是中原政权与周边政权及国家间的边境贸易。范围近至契丹、吐蕃、回纥、党项;远至缅甸、印度、中亚地区和俄罗斯等地。中原地区的官私商人主要用茶叶、盐、纺织品和五金换取其他民族或者別国的马匹、毛皮和药材。宋代丰富多姿的茶经济、茶文化、茶生活为作为商品的茶注入了巨大的溢价空间。 茶被打造成战略级贸易品,在茶马交易中为国家带来巨大的贸易顺差,所获白银流入足以抵消“岁币”导致的白银流出。宋人有“打仗花钱,议和赚钱”(大意)的说法,正是来源于此。斗茶图为赵孟頫《斗茶图》局部“斗茶”起于唐宋,是一种民风民俗。参与者主要通过烹制、品评茶叶品质,比较茶艺的高下。斗茶传至日本后,一度发展为激烈而荒诞的赌斗。参与者对“本茶”和“非茶”进行盲品,赌注可以高达一座城池。茶人也因此备受社会重视。宋代茶会宋徽宗赵佶所绘的《文会图》局部,描绘一群文士在池畔园苑中饮宴的情景。偌大的黑色方形漆案,设置在树下,案上成组餐具与果食摆满桌面。近处另有一群童仆在小桌上备茶。由此可以窥见宋人精致华丽而不失文雅的茶生活。 煎茶、点茶、分茶、泡茶、斗茶也在社会上纷纷盛行。 日本茶会也深受其影响。节目中提到平安末、室町初的玄惠法师,在书信中描写了一场日本茶会的情形,节选如下:“… 桌悬金襕,置胡铜之花瓶;机敷锦绣,立鍮石之香匙火箸。婵娟兮瓶外之花飞,疑于吴山千叶之妆;芬郁兮炉中之香,误于海岸三铢之烟。客位之胡床敷豹皮,主位之竹倚临金沙。加之于处处障子,饰种种唐绘。四皓遁世于商山月,七贤隐身于竹林雲。龙得水而生,虎靠山而眠。白鹭戏蓼花之下,紫鸳游柳丝之上,皆非日域之後素,悉以汉朝之丹青 …”绚烂豪华的排场让栗老师联想起《红楼梦》中秦可卿的闺阁。 四司六局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宋代商品经济和市民生活四司六局是宋代官府设立的服务机构,承办盛大宴会。四司指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指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节目中栗老师把他们比作今天的公关公司。四司六局是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印证。龙团凤饼“龙团凤饼”是北宋贡茶,主要产自福建建安凤凰山北苑,因压有龙凤形的纹饰而得名。茶饼从采、拣、蒸、榨到研、造、焙、藏的工艺精湛繁琐,有时还镂刻金花点缀,华美之至,也昂贵之极。元代以来,随着国家版图融合,茶叶作为战略贸易品的地位不再,及至朱元璋安定天下后,下诏罢造龙团,遂逐渐被散茶代替。“龙团凤饼”没有实物留存,我们只能从四库全书上找到压印的图纹。 曜变天目盏图为东京都世田谷区静嘉堂文库所藏的日本国宝稻叶天目。宋人所崇尚的外表自然含蓄、平淡质朴,内涵浑然天成、天人合一的情趣,深刻影响了今天中国和日本知识阶层的审美取向。宋人所造万中出一的油滴盏和亿万中出一的曜变盏,在日本也被奉为珍宝。 日本认定的国宝级文物中,就包括了三件宋代曜变天目盏和一件油滴盏。 千利休千利休是日本战国时代的著名茶道宗师,在日本人称“茶圣”。他曾帮松永久秀举办多闻山茶会;又作为织田信长的茶头;信长死后转为侍奉丰城秀吉,成为天下第一茶匠。后因触怒秀吉,造成死罪。栗老师认为,千利休有着把日本茶文化从奢靡荒唐的赌茶之风转向成今天枯淡风格的历史功绩。千宗旦和非禅之悟图为京都大德寺千宗旦是千利休之孙,千家茶道的“中兴之祖”。为了避免继承分争,千宗旦从小在大德寺出家。受命恢复千家茶道后,他除了继承千利休的枯淡风格,还把寺院生活融入茶生活之中,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教导之学 。 徐梵澄先生在《非禅之悟》里记叙了全世界各种参禅之外的开悟途径,在中国有陆九渊、王阳明的学说相印证,于日本就发展出借茶修道、“茶禅一味”的说法。茶人也因此具有了既在红尘之中,又出离于红尘之外的社会定位。千宗旦晚年隐居后,千家流派开始分裂,最终形成被称为“三千家”的三大流派,即:“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传统日本茶勺同为千利休徒孙的小堀远州并不认同千宗旦的枯淡茶风。曾向他赠送一柄精致的银制茶勺,以证明贵重材料也能做出具有秀美之风的器具。却被千宗旦要求只能在准备间使用,不能带进茶室。明治精工 (The Meiji Aesthetic)图为明治时代山田宗美所造的铁打出包银壶。由银铁锤出巧制而成,盖纽装金,古韵盎然。日本对中国茶文化的继承和改造,除了精神内涵,也体现在物质上。他们不但指依据本土气候条件对茶种进行种植改良,还发展出精美独特的茶具制造工艺,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认可。明治精工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节目中提到,明治时代短短不足百年,但明治精工却能在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国际拍卖公司进行专场拍卖。文化影响力可见一斑。
See more
29.1.2021 • 1 Stunde, 23 Protokoll, 8 Sekunden 封面上的烟盒,是杜月笙六十大寿时, 由好友赠送的礼物,一段风云往事的见证。1947年,杜月笙在上海举办的六十寿宴,不但是他自己最后的江湖荣光,也是上海在经历各国殖民者、军阀统治和日本占领后,旧时代落幕前最后的江湖盛事。宁静之中,正在酝酿剧变之前的飘雨和轻雷。此时的杜月笙已经由十六铺的小混混成长为上海的无冕之王,前路却是一片茫茫。本期我们邀请到杜月笙的外孙,孟小冬国剧奖学基金会董事金祖武先生和收藏家斗哥,为大家讲述杜月笙的一生传奇和旧时十里洋场的江湖往事。鸦片战争后,上海地方长官和英国、美国、法国相继签订协议,开辟租界给商人和家属居住。外国政府可以在租界派驻领事,后来又获得了警权、征税权和司法权。1853年在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威胁租界的安全。于是他们开始组织联合武装,英美租界合并,形成公共租界的雏形,奥匈帝国、丹麦、意大利、荷兰、俄罗斯等等越来越多国家的侨民和商人也入驻,公共租界因此繁荣。公共租界是各国侨民的自治体,由工部局领导,不直接受任何外国领事管理。法国没有接受这种安排,在1862年退出工部局,由法国驻上海领事和公董局共同负责,成为一片独立的租界。此后上海长期处于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共存的局面。青帮起于漕运。清朝的中前期,运河一度繁荣,产生了依赖水路运输的劳动阶层。这些人居无定所,于是结社形成了互助,在婚丧嫁娶方面给予支持。上海港开放后,中国运输业的重心由内陆水运转向海运,于是大量漕帮的子弟跑去上海讨生活。从事的行业也从运输拓展到去工厂做工,也包括赌场、烟土这些地下产业。青帮的头领对这些流动人口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青帮帮众就按字排辈,到辛亥革命前活跃的是“大、通、悟、学”四个辈份。杜月笙的师傅陈世昌是通字辈,所以杜仅为悟字辈。杜月笙成名后,无论到哪里都是一袭长衫,比起黑道人物,更像一介书生。 杜月笙在旧上海金融界和工商界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从江湖到庙堂广交朋友。黎元洪秘书长绕汉祥为他撰赠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杜氏祠堂落成典礼在旧上海被誉为可以媲美哈同与盛宣怀葬礼的三大盛事。当时的军政要员和在野巨头悉数到场;仪仗队由几万人组成,绵延数里;日夜开演的六台堂会戏,更是堪称京剧史上最辉煌的汇演。 杜月笙对慈善事业颇为热心,在齐卢战争时期组织难民救济会;重修城隍庙为乞丐收容所;而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头衔就是红十字会副会长。杜月笙的六十大寿,蒋经国代蒋介石送上匾额,并对杜月笙行子侄礼杜月笙的六十大寿,期间举办的堂会演出收入都捐给了苏北和四川的灾民。期间,孟小冬演出的搜孤救孤是余派艺术的巅峰绝唱,现场彩声雷动,观众久久不愿散去。旧舞台出身的孟小冬原不愿行返场这一新剧礼仪。双方僵持30分钟之久,经杜月笙苦苦劝说才再次走上舞台谢幕。杜月笙出席本期嘉宾金祖武先生父母婚礼。
See more
18.1.2021 • 1 Stunde, 6 Protokoll, 37 Sekunden 封面上的烟盒,是杜月笙六十大寿时, 由好友赠送的礼物,一段风云往事的见证。1947年,杜月笙在上海举办的六十寿宴,不但是他自己最后的江湖荣光,也是上海在经历各国殖民者、军阀统治和日本占领后,旧时代落幕前最后的江湖盛事。宁静之中,正在酝酿剧变之前的飘雨和轻雷。此时的杜月笙已经由十六铺的小混混成长为上海的无冕之王,前路却是一片茫茫。本期我们邀请到杜月笙的外孙,孟小冬国剧奖学基金会董事金祖武先生和收藏家斗哥,为大家讲述杜月笙的一生传奇和旧时十里洋场的江湖往事。鸦片战争后,上海地方长官和英国、美国、法国相继签订协议,开辟租界给商人和家属居住。外国政府可以在租界派驻领事,后来又获得了警权、征税权和司法权。1853年在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威胁租界的安全。于是他们开始组织联合武装,英美租界合并,形成公共租界的雏形,奥匈帝国、丹麦、意大利、荷兰、俄罗斯等等越来越多国家的侨民和商人也入驻,公共租界因此繁荣。公共租界是各国侨民的自治体,由工部局领导,不直接受任何外国领事管理。法国没有接受这种安排,在1862年退出工部局,由法国驻上海领事和公董局共同负责,成为一片独立的租界。此后上海长期处于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共存的局面。青帮起于漕运。清朝的中前期,运河一度繁荣,产生了依赖水路运输的劳动阶层。这些人居无定所,于是结社形成了互助,在婚丧嫁娶方面给予支持。上海港开放后,中国运输业的重心由内陆水运转向海运,于是大量漕帮的子弟跑去上海讨生活。从事的行业也从运输拓展到去工厂做工,也包括赌场、烟土这些地下产业。青帮的头领对这些流动人口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青帮帮众就按字排辈,到辛亥革命前活跃的是“大、通、悟、学”四个辈份。杜月笙的师傅陈世昌是通字辈,所以杜仅为悟字辈。杜月笙成名后,无论到哪里都是一袭长衫,比起黑道人物,更像一介书生。 杜月笙在旧上海金融界和工商界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从江湖到庙堂广交朋友。黎元洪秘书长绕汉祥为他撰赠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杜氏祠堂落成典礼在旧上海被誉为可以媲美哈同与盛宣怀葬礼的三大盛事。当时的军政要员和在野巨头悉数到场;仪仗队由几万人组成,绵延数里;日夜开演的六台堂会戏,更是堪称京剧史上最辉煌的汇演。 杜月笙对慈善事业颇为热心,在齐卢战争时期组织难民救济会;重修城隍庙为乞丐收容所;而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头衔就是红十字会副会长。杜月笙的六十大寿,蒋经国代蒋介石送上匾额,并对杜月笙行子侄礼杜月笙的六十大寿,期间举办的堂会演出收入都捐给了苏北和四川的灾民。期间,孟小冬演出的搜孤救孤是余派艺术的巅峰绝唱,现场彩声雷动,观众久久不愿散去。旧舞台出身的孟小冬原不愿行返场这一新剧礼仪。双方僵持30分钟之久,经杜月笙苦苦劝说才再次走上舞台谢幕。杜月笙出席本期嘉宾金祖武先生父母婚礼。
See more
18.1.2021 • 1 Stunde, 6 Protokoll, 37 Sekunden Vol. 06 收益比彩票高,机会比彩票大:作为投资品的威士忌有没有骗我? 如果一件投资品的价格在两个月内攀升25倍,想必会同时引起人们的好奇和警惕。就在几个月前,由三得利发售的日本威士忌山崎55年,正是以这种堪比彩票的收益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日本威士忌为什么可以如此昂贵?价格高达几十万、乃至数百万的威士忌到底是不是骗局?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国内最早的威士忌独立装瓶商之一Whiskey Republic 的合伙人Linda,为大家由这瓶山崎55年聊起。为大家从零开始,介绍什么是威士忌;并且盘点爱尔兰、苏格兰、美国、日本和台湾等产区的威士忌厂牌和各自特色;最后给出新人投资瓶装酒、酒桶乃至于酒厂的建议。
See more
4.1.2021 • 1 Stunde, 9 Protokoll, 18 Sekunden Vol. 06 收益比彩票高,机会比彩票大:作为投资品的威士忌有没有骗我? 如果一件投资品的价格在两个月内攀升25倍,想必会同时引起人们的好奇和警惕。就在几个月前,由三得利发售的日本威士忌山崎55年,正是以这种堪比彩票的收益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日本威士忌为什么可以如此昂贵?价格高达几十万、乃至数百万的威士忌到底是不是骗局?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国内最早的威士忌独立装瓶商之一Whiskey Republic 的合伙人Linda,为大家由这瓶山崎55年聊起。为大家从零开始,介绍什么是威士忌;并且盘点爱尔兰、苏格兰、美国、日本和台湾等产区的威士忌厂牌和各自特色;最后给出新人投资瓶装酒、酒桶乃至于酒厂的建议。
See more
4.1.2021 • 1 Stunde, 9 Protokoll, 18 Sekunden Vol. 05 虽然是扫盲,这集足够让你成为潮玩懂王 ——从泡泡玛特到Kaws的分层扫描 今年12月,泡泡玛特在香港上市,开盘后市值迅速拉升到1000亿港元;去年Kaws 和优衣库的联名T恤也因为遭疯抢而上热搜;身边越来越多热衷抽盲盒的朋友;小红书和微博无孔不入 的熊,这一切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潮玩已经不再是小圈子的专属。那么潮玩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它和普通的玩具有什么区别?和艺术品的界线又在哪里?潮玩如何从一门小众生意快速发展到数百亿的市场体量? Kaws, BE@RBRICK, Molly这些我们熟悉的形象又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和发展潜能?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潮流及艺术顾问公司iFeelstudio创始人,艺术潮玩集合空间Chocolate one主理人James 和FAS潮流机构创始人东方围绕以上内容,对潮玩这个概念进行外科手术级的深度解剖,一小时从文盲到懂王!像解剖KAWS一样解剖“潮玩“的概念从出发点到完成度, Molly都是名副其实的设计师玩具。但中国的强大的制造业和供应链能力赋予了她大众玩具的定价BE@RBRICK 100 高度仅为7厘米,是全球销量最好的BE@RBRICKEDC BE@RBRICK ,你懂我意思吗?源自曾梵志“面具“系列”的玩具,还未上市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带有村上隆印记,即便毛绒玩具也价格不菲KAWS有意识将自己和维多利亚港和富士山这样的全球地标绑定,打造自己无所不在的标志性符号
See more
20.12.2020 • 1 Stunde, 3 Protokoll, 26 Sekunden Vol. 05 虽然是扫盲,这集足够让你成为潮玩懂王 ——从泡泡玛特到Kaws的分层扫描 今年12月,泡泡玛特在香港上市,开盘后市值迅速拉升到1000亿港元;去年Kaws 和优衣库的联名T恤也因为遭疯抢而上热搜;身边越来越多热衷抽盲盒的朋友;小红书和微博无孔不入的熊,这一切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潮玩已经不再是小圈子的专属。那么潮玩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它和普通的玩具有什么区别?和艺术品的界线又在哪里?潮玩如何从一门小众生意快速发展到数百亿的市场体量? Kaws, BE@RBRICK, Molly这些我们熟悉的形象又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和发展潜能?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潮流及艺术顾问 公司iFeelstudio创始人,艺术潮玩集合空间Chocolate one主理人James 和FAS潮流机构创始人东方围绕以上内容,对潮玩这个概念进行外科手术级的深度解剖,一小时从文盲到懂王!像解剖KAWS一样解剖“潮玩“的概念从出发点到完成度, Molly都是名副其实的设计师玩具。但中国的强大的制造业和供应链能力赋予了她大众玩具的定价BE@RBRICK 100 高度仅为7厘米,是全球销量最好的BE@RBRICKEDC BE@RBRICK ,你懂我意思吗?源自曾梵志“面具“系列”的玩具,还未上市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带有村上隆印记,即便毛绒玩具也价格不菲KAWS有意识将自己和维多利亚港和富士山这样的全球地标绑定,打造自己无所不在的标志性符号
See more
20.12.2020 • 1 Stunde, 3 Protokoll, 26 Sekunden Vol. 04 长安古墓里的青涩少年 ——罗氏墓碑和颜真卿的大师之路 (下拉有配图,一定要看哦!!)不久前,考古人员在西安发掘了一处大有来头的唐朝古墓:墓主人是北魏皇族后裔;墓志撰文是大名鼎鼎的“饮中八仙”;而墓碑的书写者,更是光耀千古的书坛“亚圣”颜真卿。这样一块珍贵而确凿的书碑现世,却被质疑纤细柔弱,看不到颜书宽博雄浑的影子。《罗婉顺碑》真的如此平凡吗?本期节目,我们邀请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著名文物鉴定家陈根远老师,由这块罗氏墓碑的奥妙说起,讲述颜真卿在艺术上由青涩少年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巨人所走过的大师之路。内容包括:· 为什么说罗氏墓碑因“令人失望”而珍贵?· 大家都在学的“多宝塔碑”,算不算颜书上品?· “超越王羲之的名笔”有没有过誉?·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颜真卿大展竟有赝品?· 如果人生有四季,颜真卿的四十五岁之前都是春天· 安史之乱中的灭门惨祸和“天下第二行书”· 大恩大德招来杀身之祸:跨越三十年的恩将仇报· 为什么李泽厚论盛唐之音,杜甫颜真卿犹在李白张旭之上罗婉顺碑褚遂良写、万文韶刻的《雁塔圣教序》书法碑刻俱是上乘颜真卿33岁所写的开元本王琳墓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颜书碑刻而天宝本王琳墓志的确凿性则颇为可疑颜真卿44岁作品《多宝塔感应碑》是20年前人们认识颜真卿的起点;也是多数人入门颜体字的第一件作品《祭侄文稿》“天不悔祸,谁为荼毒?”颜真卿面对安史之乱中殉难的侄子头骨,悲愤之中用秃笔写就“天下第二行书”《谒金天王神祠》是颜真卿50岁游华岳庙之题名。金天王是唐玄宗给华山的封号《与郭仆射书》也叫《争座位帖》。56岁的颜真卿笔走龙蛇,痛斥贵为定襄郡王、尚书仆射的郭英乂谄媚宦官受元结委托写下《大唐中兴颂》。60岁以后的颜真卿作品,硕大、雄壮、具有磅礴开张的气势写在八棱柱上的《八关斋会报德记》 为鄜坊节度使臧希让的父亲写下《臧怀恪碑》为开元盛世的操盘手,一代名相宋璟所书的 《宋璟碑》《麻姑仙坛记》的笔画从光亮规整向“屋漏痕”的意趣迈进《马璘碑》 颜真卿刻意抬举老朋友、老部下韩择木的儿子韩秀实,由他题写隶书碑额。体现他圆融温厚、有人情味的一面72岁的颜真卿为其父亲颜惟贞撰文、书写、镌立的《颜家庙碑》刚劲严整、雄伟挺拔,是颜书中最庄重者,也是颜真卿传世碑刻中最后的巨作《自书告身》,传为颜真卿晚年所书的墨迹。艺术上达到了返璞归真、寓巧于拙的化境,即便确凿存疑,也历来为世所珍重
See more
4.12.2020 • 1 Stunde, 8 Protokoll, 55 Sekunden Vol. 04 长安古墓里的青涩少年 ——罗氏墓碑和颜真卿的大师之路 (下拉有配图,一定要看哦!!)不久前,考古人员在西安发掘了一处大有来头的唐朝古墓:墓主人是北魏皇族后裔;墓志撰文是大名鼎鼎的“饮中八仙”;而墓碑的书写者,更是光耀千古的书坛“亚圣”颜真卿。这样一块珍贵而确凿的书碑现世,却被质疑纤细柔弱,看不到颜书宽博雄浑的影子。《罗婉顺碑》真的如此平凡吗?本期节目,我们邀请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著名文物鉴定家陈根远老师,由这块罗氏墓碑的奥妙说起,讲述颜真卿在艺术上由青涩少年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巨人所走过的大师之路。内容包括:· 为什么说罗氏墓碑因“令人失望”而珍贵?· 大家都在学的“多宝塔碑”,算不算颜书上品?· “超越王羲之的名笔”有没有过誉?·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颜真卿大展竟有赝品?· 如果人生有四季,颜真卿的四十五岁之前都是春天· 安史之乱中的灭门惨祸和“天下第二行书”· 大恩大德招来杀身之祸:跨越三十年的恩将仇报· 为什么李泽厚论盛唐之音,杜甫颜真卿犹在李白张旭之上罗婉顺碑褚遂良写、万文韶刻的《雁塔圣教序》书法碑刻俱是上乘颜真卿33岁所写的开元本王琳墓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颜书碑刻而天宝本王琳墓志的确凿性则颇为可疑颜真卿44岁作品《多宝塔感应碑》是20年前人们认识颜真卿的起点;也是多数人入门颜体字的第一件作品《祭侄文稿》“天不悔祸,谁为荼毒?”颜真卿面对安史之乱中殉难的侄子头骨,悲愤之中用秃笔写就“天下第二行书”《谒金天王神祠》是颜真卿50岁游华岳庙之题名。金天王是唐玄宗给华山的封号《与郭仆射书》也叫《争座位帖》。56岁的颜真卿笔走龙蛇,痛斥贵为定襄郡王、尚书仆射的郭英乂谄媚宦官受元结委托写下《大唐中兴颂》。60岁以后的颜真卿作品,硕大、雄壮、具有磅礴开张的气势写在八棱柱上的《八关斋会报德记》 为鄜坊节度使臧希让的父亲写下《臧怀恪碑》为开元盛世的操盘手,一代名相宋璟所书的 《宋璟碑》《麻姑仙坛记》的笔画从光亮规整向“屋漏痕”的意趣迈进《马璘碑》 颜真卿刻意抬举老朋友、老部下韩择木的儿子韩秀实,由他题写隶书碑额。体现他圆融温厚、有人情味的一面72岁的颜真卿为其父亲颜惟贞撰文、书写、镌立的《颜家庙碑》刚劲严整、雄伟挺拔,是颜书中最庄重者,也是颜真卿传世碑刻中最后的巨作《自书告身》,传为颜真卿晚年所书的墨迹。艺术上达到了返璞归真、寓巧于拙的化境,即便确凿存疑,也历来为世所珍重
See more
4.12.2020 • 1 Stunde, 8 Protokoll, 55 Sekunden Vol. 03 球鞋编年史——从球场、到街头、到拍卖专场 不久前保利拍卖举办了国内首场超限量球鞋专场,累计卖出58 套藏品、377 双球鞋,价格超过700 万元人民币。封面这套“科比签名鞋全白配色系列”正是以80万元成交的当日“标王”。那么,是体育精神和潮流文化支撑了如此高昂的溢价?还是说这一切仅仅是智商税和击鼓传花的骗局?我们邀请到本次拍卖专场的合作方潮流球鞋媒体Lace Up创始人,也是国内鞋圈的资深玩家Jason老师和保利负责本场拍卖的拍卖师兰晨老师,按照年份为大家深度盘点球鞋市场的几度起落;以及球鞋是如何在起落中由一件体育装备,成为潮流文化的标志进而登上拍卖舞台。内容包括:· 被NBA禁用的Air Jordan1—— 一切要从一次犯规说起· 为何唯独篮球鞋能被“玩”起来?· 创造奇迹的乔丹、飞跃长城的科比、被震撼的第一代中国球鞋迷· 牵手Rapper、滑板手和涂鸦艺术家——球鞋与潮流,谁成就谁?· 80、90、00后玩家画像· 不用实物就能炒鞋? 央行叫停“期货球鞋”· 球鞋交易是骗局吗?健康的球鞋市场长什么样?9双纯白系列科比战靴成为本场标王。「兰奇 · 阿姆斯特朗」NikeZoom Kobe 4 “Live Strong” 采用了为纪念传奇自行车运动员兰斯 · 阿姆斯特朗的黄色领骑衫打造的配色。1985年乔丹因穿着黑红配色的耐克球鞋遭到联盟罚款,也让AJ系列一举成名。1996年发行的Air Jordan12是首款进入中国的AJ 。Nike为滑手Danny Supa打造一套专属滑板鞋Dunk SB 2002系列,首度牵手街头文化。Kanye West与Nike短暂合作的产物: Nike Air Yeezy 1,十分稀有。Air Jordan 1 x 迪奥,强势联手high fashion.
See more
20.11.2020 • 1 Stunde, 16 Protokoll, 13 Sekunden Vol. 03 球鞋编年史——从球场、到街头、到拍卖专场 不久前保利拍卖举办了国内首场超限量球鞋专场,累计卖出58 套藏品、377 双球鞋,价格超过700 万元人民币。封面这套“科比签名鞋全白配色系列”正是以80万元成交的当日“标王”。那么,是体育精神和潮流文化支撑了如此高昂的溢价?还是说这一切仅仅是智商税和击鼓传花的骗局?我们邀请到本次拍卖专场的合作方潮流球鞋媒体Lace Up创始人,也是国内鞋圈的资深玩家Jason老师和保利负责本场拍卖的拍卖师兰晨老师,按照年份为大家深度盘点球鞋市场的几度起落;以及球鞋是如何在起落中由一件体育装备,成为潮流文化的标志进而登上拍卖舞台。内容包括:· 被NBA禁用的Air Jordan1—— 一切要从一次犯规说起· 为何唯独篮球鞋能被“玩”起来?· 创造奇迹的乔丹、飞跃长城的科比、被震撼的第一代中国球鞋迷· 牵手Rapper、滑板手和涂鸦艺术家——球鞋与潮流,谁成就谁?· 80、90、00后玩家画像· 不用实物就能炒鞋? 央行叫停“期货球鞋”· 球鞋交易是骗局吗?健康的球鞋市场长什么样?9双纯白系列科比战靴成为本场标王。「兰奇 · 阿姆斯特朗」NikeZoom Kobe 4 “Live Strong” 采用了为纪念传奇自行车运动员兰斯 · 阿姆斯特朗的黄色领骑衫打造的配色。1985年乔丹因穿着黑红配色的耐克球鞋遭到联盟罚款,也让AJ系列一举成名。1996年发行的Air Jordan12是首款进入中国的AJ 。Nike为滑手Danny Supa打造一套专属滑板鞋Dunk SB 2002系列,首度牵手街头文化。Kanye West与Nike短暂合作的产物: Nike Air Yeezy 1,十分稀有。Air Jordan 1 x 迪奥,强势联手high fashion.
See more
20.11.2020 • 1 Stunde, 16 Protokoll, 13 Sekunden Vol. 02 最昂贵的中国艺术品,破纪录又岂止在价格 不久前,明代画家吴彬的巨作《十面灵璧图卷》以5.1亿元成交,创下全球古代书画最高纪录。我们特别邀请到十面灵璧图卷展览及拍卖负责人李雪松老师为大家品读这幅作品的方方面面: · 灵璧图是一张画还是十张画?为何说它蕴含五行之美? · 为得灵璧图卷,犹太藏家委托价“无上限”? · 比苏东坡更贵,是否比苏东坡更好? · 灵璧图在艺术史上为何重要?又何以让西方研究者痴迷? · 神秘买家豪掷五亿竟为小小赌局? · 拍卖场举牌心理战! · 十面灵璧引出新拍品,米万钟画中也有“灵璧”?下面是节目中谈及的一些作品: 吴彬 《十面灵璧图卷》董其昌 《十面灵璧图》题跋吴彬 《十面灵璧图》局部 石之前正面吴彬 《十面灵璧图》落款《婉娈草堂图》《元人秋猎图》祥龙石《枯木怪石图》《寒食帖》《祭侄文稿》《十八应真图卷》《山阴道上图卷》局部李公麟《五马图》局部《加歇医生的肖像》赵孟頫 《心经》局部米万钟 《岩壑奇姿》
See more
6.11.2020 • 1 Stunde, 26 Protokoll, 18 Sekunden Vol.01 没有输赢的三角恋:杜月笙、孟小冬、梅兰芳爱情故事 这枚哥伦比亚祖母绿戒指主石重约17克拉,成色通透、晶莹美艳,周围镶嵌16颗配钻每颗约20分。是为杜月笙赠送给孟小冬的定情物。如果说杜月笙和孟小冬因戏结缘的情分,是一段佳话;那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的婚姻纠葛,就是一桩议论纷纷的公案。其中涉及伶界之王的婚事博弈、轰动中国的杀人血案、“上海皇帝”如何帮助爱人向自己的朋友讨公道;更有孟小冬,作为旧时代女性,如何面对滔天的舆论暴力,为自己争取尊严的坎坷经历。本期节目邀请了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会长、孟小冬传记的作者万伯翱大哥和这枚戒指的收藏者斗哥,为大家讲述这段传奇三角恋。
See more
25.10.2020 • 1 Stunde, 9 Protokoll, 40 Sekunden